班主任工作的灵丹妙药——幽默

班主任工作的灵丹妙药——幽默

一、班主任工作的灵丹妙药——幽默(论文文献综述)

何捷[1](2021)在《“亲子共读”:常见问题与改良方法》文中研究表明班主任工作内涵多样,特别是语文学科教师担任班主任,更是被寄予厚望。其中,让学生爱上阅读,实现家庭亲子共读,是重要的工作。原因很简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鼓励阅读,国家统一编撰的教科书也推崇多读书。从入学到小学毕业,教科书中不断设计和阅读有关的项目。例如: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同时,在各种链接中,

郭炎华[2](2020)在《翻转课堂在我国乡村学校的本土化改进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年来,我国拟以教育信息化来推动教育的区域均衡化发展以及城乡教育资源的流动和共享。翻转课堂模式是将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讲授法结合起来,形成线上与线下混合学习的“学本位”模式。这种教与学的翻转模式正好顺应了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发展需求。在现代化信息社会中,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闻名全球。我国在以信息化为媒介的翻转课堂研究中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且翻转课堂在城市学校中也广泛开展起来,但我国的乡村学校在信息化教学中无容置疑处于劣势。与城市翻转课堂相比较,能在乡村学校有效实施翻转课堂的意义会更为鲜明:一是乡村(尤其是偏远山村)与城市相比,信息相对闭塞,因此优质的教育资源引进与信息共享,对乡村教学质量的改善与知识视野的开拓有着更鲜明的意义;二是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中翻转出来的课堂中的“指导、合作讨论”环节,对于乡村留守儿童家庭中“家长缺位”、“辅导缺位”的学生学习成长更为迫切需要,其意义也更深远、重大。我国这些年的城乡义教均衡与乡村振兴战略给乡村教育的创新驱动与有效的教学转型发展创造了良机。然而,城乡学习环境与教学条件有别,国外与国内的乡村环境条件大不相同,因此我国乡村课堂“教”与“学”的转型需要本土化的翻转模式与实施路径。本研究拟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改进翻转课堂在我国乡村的本土化教学模式并使其得到有效的实施。主要利用分析法、调查法、比较法与准实验研究方法,在翻转课堂内涵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翻转课堂在我国乡村学校的研究现状与争议,并对林地公园高中与聚奎中学这两所乡村学校的翻转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以前车之鉴进行取长补短,然后以SMCR(source传播者、message信息、channel信道、receiver受众)循环式交流模型为本研究的调研理论框架依据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维度设计,并在样本乡村实施了问卷调查与深入的访谈调研。根据本研究样本乡村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与结论,并结合前车之鉴进行取长补短,本研究构建了样本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依据研究的目的与拟解决的问题,建立了研究问题的假设,最后对所构建的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实施教学实验。经过教学实验的前测、中测与后测的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再结合本研究的后期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得出了本文的实验结论:(1)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没有加剧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差距;(2)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正向影响乡村学生的学习力;(3)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优先于信息化教学工具显着影响乡村教师水平的发挥;(4)认知前提特征显着影响乡村学生的翻转学习效果;(5)乡村教育信息化无法避免“知识沟”的羁绊。另外,本研究在翻转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发现了:其一、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实施后学生的成绩是呈曲线式进程;其二、内外部学习环境的优劣显着影响翻转模式层级的高低;其三、翻转课堂乡村本土化亟待特需的专门化培训路径。本研究的结论解答了聚奎中学与林地公园高中翻转课堂遗留的两个疑问,也就是说翻转模式本身是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提升的主要原因,还是教学信息化起主要的作用?学生成绩的提升主要是因为使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原因,还是不同教师任教的原因?并从实证角度为华南贫困乡村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本土化的改进路径,揭示了教育信息化在我国乡村与“知识沟”的艰难博弈,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教育扶贫提供“软实力”发展路径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研究贡献与实践参考。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改进了翻转课堂的乡村本土化模式,并在模式构建与实践运行中添加了乡村特色元素;二是建立了翻转课堂乡村本土化准实验研究的干预模型;三是构建了城乡有别的乡村专门化师资培训路径。最后,在分析本文的研究不足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后续研究策略与展望。时至今日,虽然翻转课堂在聚奎中学与本研究的实验样本学校的本土化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国乡村翻转课堂尚未形成规模,还在尝试与探索中。本文的实验也还只是本研究的一个探索阶段。在我国义教均衡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环境与机遇中,乡村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创新模式有望得到更大范围与更深入的研究与发展。

郭文婷[3](2020)在《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最新版初中生分类作文大全》(8年级);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我有话要说》;《沉思与练习》》文中认为

黄金婷[4](2019)在《小学潜能生与班主任关系的实证研究 ——以Y小学为个案》文中认为小学作为人生的启蒙阶段,在整个人生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基础打的不牢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的成长学习,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学生在儿童时期养成的学习习惯很可能会牢固地维持一辈子。因此,解决小学阶段的潜能生问题具有源头性的意义。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负责人,其基本任务是全面教育、管理和指导学生,因此班主任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去引导和转化潜能生。师生关系是师生双方在教育教学等日常行为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含情感认知和行为反应等主要形式,具体表现为彼此的作用、所处的地位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和学生的师生关系比任课教师的师生关系更为复杂。随着社会的变革,教育观念和体系的不断改变,教师的素质在不断提高,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师生关系也随之不断变化。传统上,我们多以分数和排名区分潜能生。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禁止学校对学生成绩进行公开排名。但事实上,潜能生问题依旧存在。根据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优秀生对自己的名次心知肚明,而部分潜能生则对自己的成绩定位有偏差。在这种背景下,本论文就潜能生同班主任的师生关系现状以及班主任是否有新的针对性策略激发潜能生等问题展开调查研究。本研究采用《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调查问卷》,选取了武汉市Y小学高年级310名学生进行研究。对数据进行整理后,采用SPSS.22.0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与班主任的师生关系现状,并通过对比得出潜能生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特征以及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数据表明:1.目前,Y小学高年级学生同班主任的师生关系处于相对和谐状态,师生冲突较少,沟通较多;2.对比来看,潜能生同班主任的亲密性最差,不同性别和年级的潜能生与班主任的亲密性存在显着差异;3.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亲密性维度与学生成绩存在显着的正相关,而回避性维度与成绩存在显着的负相关;4.在回归分析中,仅有亲密性维度通过了显着性检验,亲密性维度对成绩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亲密程度越高,成绩也越好;5.同班主任师生关系好坏对潜能生的学业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班主任角度出发,从如何有效改善师生关系和转化潜能生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陈启文[5](2017)在《袁隆平的世界》文中提出第一章人就像一粒种子追溯一个生命的诞生追溯一个生命的诞生,如同探悉一粒种子。一切早已不再是悬念,只是我接下来叙述的前提。这是一个命定为种子而生的人,一个命定要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人。通过一粒种子,可以追溯物种的起源。"万物的原则,起始于根基",这是古希腊数学家、

王静[6](2015)在《晶华学校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文中认为新课程改革以来,倡导“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初中阶段是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时期,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发展的转折时期。而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广泛,同时也是最了解学生的。因此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对一个班级的发展、对每个孩子自身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从理论的层面对班主任和班级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其次是通过对我校几位班主任班级管理实践以及自身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出发进行研究分析,记录班级管理中的典型事件并进行分析、总结,发现了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最后从班主任、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班主任更好的管理班级的建议。

赵正新[7](2015)在《教师实践智慧的来源与生长探析 ——基于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教师专业化”已逐渐被世界各国所认同和接受,世界主要国家也都相继掀起了教师专业化浪潮。教师专业化话语在我国提出相对较晚,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并逐渐成为“热点”,至今仍方兴未艾。伴随教师专业化的浪潮,教师实践智慧开始逐渐引起关注。人们普遍认为,优秀教师区别于平庸教师的根本标志在于,前者具有实践的智慧,而后者则没有。然而,教师的实践智慧从哪里来、又是如何生长与发展的呢?这正是本文所关注和探究的核心问题。为了解答上述核心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教师实践智慧的内涵(包括构成与表现)与意义是什么。教师实践智慧本质上是教师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以“正确的方式”去做“正确的事”。从逻辑上讲,它由“实践伦理”、“实践知识”和“实践思维”三个逻辑要素所构成,主要表现为:高度的“敏感性”,善于审时度势;适度的“灵活性”,善于变通而不拘泥于规则;良好的“平衡性”,善于遵循“中庸”之道。关注和探索教师实践智慧来源及生长的意义在于:它顺应了教师专业化的内在逻辑(超越“技术性实践”,走向“反思性实践”);达成教育科学与教育艺术的动态平衡;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促进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一体化。教师实践智慧究竟从哪里来?许多人认为教师实践智慧主要是天生的,后天影响不大。但大量优秀教师的成长案例向我们昭示,教师的实践智慧是后天习得的,或者说是可以培养的。虽然说教师的实践智慧无法象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那样可以经由教师的直接讲解而习得,而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可以经由“经验积累与反思”、“知识学习与内化”、“人际交往与互动”三条途径而习得。不过,这三条途径只表明了教师实践智慧的来源,并未回答它又是如何生长、发展的。教师实践智慧生长的动力源于正确的信念系统,教师实践智慧生长的关键是在实践中反思,教师实践智慧生长的条件在于确保教学自主,这三者共同构成了教师实践智慧生长的机制。基于以上的分析框架,从第四章开始,论文采用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视角,对影响教师实践智慧生长与发展的三个基本变量即“教师个人特质”、“职前教育”、“职后教育”进行了探讨。该探讨假定,教师的实践智慧主要源于反思性实践,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实践智慧的获得与生长,与职前的师范教育无关。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从事教师职业,都具备成为优秀教师的潜质。换言之,师范生的个人特质包括人格特质、个人能力倾向等,对其入职后获得实践智慧的快慢、可能性大小具有重要的影响及制约作用。据此,为了培养未来的智慧型教师,师范院校应把好新生录取的“入口关”,从是否“乐教”和“适教”两个方面,对考生是否胜任教师职业、成为好教师的潜质进行鉴定。再者,教师实践智慧的生长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职前师范教育提供的准备是否充分、可靠。职前教师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为教师实践智慧的生长与发展“打下牢固而扎实的基础”,包括职业信念的基础、专业知识的基础、师范技能的基础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此,我国师范教育应进行相应的改革,主要包括:以工作需求为导向制订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改变师范生的教学方式与培养方式,等等。教师实践智慧的生长永无止境,是一个终身化的过程。如果说职前的教师教育对教师成长为“智慧型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打基础”的话,那么,教师在职的继续学习与提高,则是教师积累实践经验、获得实践智慧、成为智慧型教师的“主阵地”。教师在职学习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三种,即直接学习(包括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和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行动研究)、间接学习(包括读书听报告、案例研习等)和交往学习(包括同伴互助、导师指导等)。这三种方式各有所长、相互补充。教师实践智慧的获得与持续生长,并不完全取决教师个体的责任感或主观能动性大小,也依赖于教师所处的学校环境状况。学校环境既可能成为促进教师实践智慧生长的“助力”,也可能成为教师实践智慧生长的“阻力”,良好的学校环境主要包括:以积极的价值取向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减负”,保证教师有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以用于个体的专业发展活动(如教研活动);行政部门必须为教师赋权,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学校内部应致力于构建一种人人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协作互助的文化氛围,这是激发教师自主创造、不断获得实践智慧的“土壤”。

杨瑞[8](2013)在《高中班级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九江四中为个案》文中指出任何一所学校中,班级管理都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能否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学生成人成才顺利与否等关键问题,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于学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高中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高中学生的心理发育规律和时代的变迁交融在一起,使得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有挑战性。所以,对高中班级的管理工作经验和规律的总结梳理,对新事物新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对学生的心理学习进行疏导和鼓励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首先提出高中的班级管理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在高中阶段,是学生生长的快速发育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本文就关注于如何应对好此类挑战。其次,介绍全国范围内此类研究的基本现状。第三,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最后对本文涉及的相关的班级管理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对高中班级管理现状进行调查。主要对九江四中的部分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当前的班级管理工作现状的意见和建议。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总结。逐步归纳出当前高中班级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第三部分对当前高中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认真归纳其原因。包括班主任忽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规律,教育观念落后;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缺乏德育教育内容;班级管理方法不科学,师生关系不够融洽等问题。第四部分针对高中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管理建议。包括要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策略;加强德育教育内容,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在班级管理中实施“民主化管理”等建议。以期能够应对高中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各种挑战。

徐士宝,王其华[9](2012)在《做个“给力”的班主任》文中研究说明一、以人格的魅力陶冶人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熏陶影响作用是巨大的。班主任要展现一个真实的自我,做一个胸怀坦荡、表里如一的人,用教师的本色擦亮学生的底色。一位班主任在学校集体活动那天,由于路上堵车迟到了几分钟。他没有给自己找任何借口,而是当面向

徐红[10](2012)在《新政策背景下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立足于一系列新政策(新教育政策),不难发现,培养专家型教师是成功开展素质教育的理论前提,是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政策的急切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诉求,是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是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潜在追求,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明确要求。从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制度看,教师教育目标必须与教育政策相适应。由此可见,当下我国教师教育应以培养专家型教师为目标。那么,究竟应该依据什么样的标准来培养专家型教师呢?由于人才培养的落脚点在于素质与行为两个维度,因而,依据什么样的标准来培养专家型教师的问题,其实就是关于专家型教师的素质标准与行为标准的问题。甚为遗憾的是,当前,这一问题在理论上尚不清晰,在实践中更显迷惘。显然,研究专家型教师的素质标准与行为标准实属当务之急。本研究不仅能够从理论上完善专家型教师的培养标准,而且能够在实践中为广大教师培养与培训单位提供合理的培养目标及培养依据,同时还能够为广大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提供参照依据。本研究以新教育政策为背景,综合运用文献法、思辨法、质的研究方法、德尔菲法、一般问卷法及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专家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及行为特征与专家型教师的素质标准及行为标准之间的联系入手,紧紧围绕“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这一主题展开研究。本研究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由第一章构成。本章首先在解读新教育政策的基础上阐明了选题的缘起;接着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指出了本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尔后阐释了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最后阐述了本研究的思路及方法。第二部分着重探讨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研究的理论基础,由第二章构成。本章在厘清专家型教师及其相关概念和专家型教师素质结构及行为特征等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专家型教师标准(包括专家型教师的素质标准与行为标准)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专家型教师的素质标准及行为标准的构建依据。研究认为,专家型教师是指具有积极的从教情意、合理的从教知识、过硬的从教技能、突出的从教能力、独特的从教智慧等五大典型特征的专职教师;专家型教师与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反思型教师、教育家型教师、骨干教师、高级教师等概念之间虽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却有着鲜明的区别;专家型教师标准就是对专家型教师应备的素质结构与应有的行为特征所作的一种描述。其中,专家型教师素质标准是关于专家型教师应备素质结构的描述,而专家型教师行为标准是关于专家型教师应有行为特征的描述;构建专家型教师标准(包括专家型教师素质标准与行为标准)的内容依据来源于相关的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及教育政策,构建专家型教师标准(包括专家型教师素质标准与行为标准)的方法依据则来源于教育评价学与心理测量学的有关理论及已有的相关实践经验。第三部分专门探讨专家型教师素质标准,由第三章构成。本章从专家型教师素质标准的含义入手,先运用文献法、思辨法及德尔菲法对新(教育)政策背景下专家型教师素质标准的理论框架和模型框架展开综合研究,然后运用一般问卷法及统计法明晰专家型教师素质标准的具体内容,并遵循构建专家型教师素质标准的依据研制专家型教师素质标准。研究认为,专家型教师素质标准体现在健康的从教身心、优秀的从教品格、先进的从教观念、合理的从教知识以及过硬的从教能力等五大素质维度。其中,健康的从教身心素质主要表现为仪表端庄、精力充沛、生理适应良好、人格健全及心境良好等五个方面,优秀的从教品格素质主要表现为热爱教育事业、热衷教师职业、恪守教师伦理及具有坚定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态度品质和优秀的理智品质等六个方面,先进的从教观念素质主要表现为“以生为本”的教育目的观、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积极“对话”的教育过程观、师生平等的教育主体观、多元和谐的教育评价观及充满自信的教育效能观等六个方面,合理的从教知识素质主要表现为扎实的所教学科知识、丰富的教育实践性知识、完备的教育理论性知识、广博的通识文化知识等四个方面,过硬的从教能力素质主要表现为出色的教学能力、出众的课程开发能力、杰出的德育管理能力、独立的教育科研能力、持续的自主发展能力及卓越的教育感悟能力等六个方面。第四部分着力探讨专家型教师行为标准,由第四章构成。本章从专家型教师行为标准的含义入手,先运用思辨法、质的研究方法及德尔菲法对新(教育)政策背景下专家型教师行为标准的理论框架和模型框架进行综合研究,尔后运用一般问卷法及统计法明确专家型教师行为标准的具体内容,并遵循构建专家型教师行为标准的依据研制专家型教师行为标准。研究认为,专家型教师行为标准体现在恰当的教育行为、高效的教学行为与适宜的教研行为等三大行为维度。其中,恰当的教育行为主要包括规范化的班级管理行为、人性化的品德教育行为和合理化的人际交往行为等三个方面,高效的教学行为主要包括先进的教学设计行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行为、适恰的课堂教学行为及合理的教学评价行为等四个方面,而适宜的教研行为则主要包括自主的教育教学反思行为、自觉的教育问题发现行为、合理的教研方法选用行为、坚韧的教育问题探索行为、坦诚的教育研究交流行为和积极的教研成果总结行为等六个方面。第五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由第五章构成。本章在回顾整个研究的基础上,对本文的主要结论、创新之点、不足之处及未来努力方向逐一进行了阐述。研究认为,本文的创新主要有三:其一,从教育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三重视角对专家型教师的概念进行了新界定;其二,对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的构建依据进行了新探讨;其三,对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进行了新探索。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是,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的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精细化,这正是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二、班主任工作的灵丹妙药——幽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灵丹妙药——幽默(论文提纲范文)

(1)“亲子共读”:常见问题与改良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常见问题一:听推荐,随大流,很难让学生喜欢阅读
    改良方法
常见问题二:太随意,或者太强硬,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尽委屈
    改良方法
常见问题三:一读就想飞,对阅读功能的误解消损了效果
    改良方法

(2)翻转课堂在我国乡村学校的本土化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有关翻转课堂的研究
        2.有关翻转课堂本土化的研究
        3.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2.研究目的
        3.理论依据
        4.研究方法
        5.研究内容
        6.研究路线
一、翻转课堂的由来及内涵解析
    (一)翻转课堂的由来
        1.翻转课堂的起源
        2.翻转课堂的兴起与发展
    (二)相关概念界定
        1.翻转课堂
        2.乡村与乡村学校
        3.本土化
        4.学习力
        5.学优生与学困生
        6.知识沟
    (三)内涵解析
        1.翻转课堂的本质
        2.翻转课堂本土化的目标导向
        3.翻转课堂本土化的目标解读
二、乡村翻转课堂现状与翻转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翻转课堂在我国乡村学校的现状与争议
        1.我国乡村学校“教”与“学”翻转的本土模式
        2.翻转课堂引进在我国乡村本土化的研究现状与争议
    (二)林地公园高中与聚奎中学的翻转模式对比解析
        1.比较之目的
        2.方法与依据
        3.翻转模式对比解析
        4.比较研究启示
    (三)本研究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构建与实施目的
        1.翻转之取长补短
        2.以前车之鉴为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铺路
        3.解析乡村翻转课堂的争议
三、模式构建前样本乡村学校的需求度与接受度调查分析
    (一)调研设计
        1.调研对象
        2.理论模型依据
        3.量表维度设计
    (二)调研实施
        1.问卷
        2.访谈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1.教学传播者分析
        2.学生分析
        3.翻转课堂信息内容与信道需求分析
        4.调研结论
四、翻转课堂的乡村本土化改进模式
    (一)以往翻转模式经验总结与吸收
        1.乡村翻转课堂的鲜明意义
        2.以往翻转模式的教训总结
        3.以往翻转模式的经验吸收
    (二)乡村翻转模式实施与理论研究的遗留问题
        1.疑问1——主要归功于翻转模式亦或是信息化教学的作用
        2.疑问2——主要归功于翻转模式亦或是教师水平的影响
        3.疑问源——聚奎中学与林地公园高中留存的研究空白
    (四)本土化翻转模式构架与解析
        1.翻转课堂的乡村本土化模式
        2.实验班级操作模式
        3.翻转学习干预模型
        4.教学评价模式
五、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的实验过程与数据分析
    (一)实验设计
        1.研究问题假设
        2.研究样本
        3.变量控制
    (二)实验前期工作
        1.实验科目的选择
        2.翻转课堂师资培训
        3.微课的制作
    (三)实验过程
        1.实验班的产生及前测
        2.翻转课堂操作过程
        3.数据收集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
        1.终结性评估分析
        2.形成性评估分析
六、研究结论与反思
    (一)实验结论与反思
        1.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没有加剧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差距
        2.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正向影响乡村学生的学习力
        3.翻转模式优先于信息化教学工具显着影响乡村教师水平的发挥
        4.认知前提特征显着影响乡村学生的翻转学习效果
        5.乡村教育信息化无法避免“知识沟”的羁绊
    (二)研究发现与反思
        1.内外部学习环境的优劣显着影响翻转模式层级的高低
        2.翻转课堂乡村本土化亟待特需的专门化培训路径
        3.本土化翻转模式实施后乡村学生的成绩呈曲线式进程
    (三)研究创新
        1.改进了翻转课堂的乡村本土化模式
        2.建立了翻转课堂乡村本土化准实验研究的干预模型
        3.构建了城乡有别的乡村专门化师资培训路径
    (四)研究呈献
        1.为我国乡村探索翻转课堂的本土化改进路径
        2.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教育扶贫提供“软实力”发展路径参考
        3.揭示了教育信息化与“知识沟”的艰难博弈
七、研究不足与后续解决策略
    (一)研究不足
        1.研究条件造成的局限
        2.研究样本的局限
        3.研究时段的局限
        4.本研究的代表性范围
    (二)后续研究策略与展望
        1.翻转课堂乡村本土化的特需路径
        2.弥合“知识沟”的策略与愿景
        3.后续研究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3)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最新版初中生分类作文大全》(8年级);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我有话要说》;《沉思与练习》(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语料介绍
    (一)汉译维
        《最新版初中生分类作文大全》(8年级)介绍
    (二)维译汉
        1.《我有话要说》介绍
        2.《沉思与练习》介绍
二、译文
    (一)汉译维
        1.《最新版初中生分类作文大全》(8年级)译文
    (二)维译汉
        1.《我有话要说》译文
        2.《沉思与练习》译文
三、原文
    (一)汉译维
        1.《最新版初中生分类作文大全》(8年级)原文
    (二)维译汉
        1.《我有话要说》原文
        2.《沉思与练习》原文
结语

(4)小学潜能生与班主任关系的实证研究 ——以Y小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现状
        1. 潜能生和师生关系研究概况
        2. 潜能生的研究现状
        3. 师生关系的研究现状
一、概念界定和相关基本理论
    (一) 概念界定
        (1) 潜能生的定义
        (2) 师生关系的定义
    (二) 相关基本理论
        (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观点
        (3) 场依存理论和场独立理论
        (4) 相互作用分析模式理论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2) 问卷调查法
        (3) 比较研究法
        (4) 统计分析法
    (三) 研究工具
        (1) 信度检验
        (2) 效度检验
    (四) 研究内容
        (1) 基本理论研究
        (2) 现状调查及数据处理
        (3) 结果及讨论
        (4) 对策和建议
    (五) 研究思路
三、研究结果
    (一) 小学高年级学生同班主任师生关系情况概览
    (二) 不同成绩组在师生关系四个维度的差异分析
    (三) 亲密性维度各题得分具体分析
    (四) 四个维度同学生成绩的相关分析
    (五) 四个维度同学生成绩的回归分析
    (六) 潜能生组的内部差异比较
        (1) 不同性别在四个维度得分差异比较
        (2) 不同年级在四个维度得分差异比较
        (3) 各题得分概况
        (4) 结果讨论
四、对策与建议
    (一) 落实学校管理标准,杜绝成绩公开排名
    (二) 用好过程性评价,发现潜能生的闪光点
    (三) 班主任要教学相长,与潜能生共同成长
    (四) 提高班主任素质,创设亲密型师生关系
        (1) 考虑男女生的特点,因人制宜改善亲密度
        (2) 加强师生交往,多渠道与潜能生产生联系
        (3) 充分信任潜能生,让他们也参与班级管理
        (4) 尊重潜能生的个性特点,与他们平等相处
五、不足与展望
    (一) 不足
    (二)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晶华学校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1.1.2 是提高班主任队伍素质的需要
        1.1.3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概念界定
        1.3.1 班主任
        1.3.2 班级管理
    1.4 理论基础
        1.4.1 人本主义理论
        1.4.2 多元智能理论
        1.4.3 需要层次理论
    1.5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调查研究法
        1.6.3 案例研究法
第2章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理论阐述
    2.1 初中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2.2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理念
        2.2.1 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
        2.2.2 一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
        2.2.3 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2.3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
        2.3.1 思想方面
        2.3.2 学习方面
        2.3.3 纪律方面
        2.3.4 生活方面
    2.4 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作用
        2.4.1 初中班主任权力因素的作用
        2.4.2 初中班主任非权力因素的作用
第3章 晶华学校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
    3.1 学生思想方面的管理
    3.2 学生学习方面的管理
    3.3 学生纪律方面的管理
    3.4 学生生活方面的管理
第4章 晶华学校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成因
    4.1 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4.1.1 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感情用事
        4.1.2 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言行不一致
        4.1.3 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过分强调学习
        4.1.4 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缺乏弹性管理
        4.1.5 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法简单低效
    4.2 初中班级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4.2.1 学校不重视班主任的培养
        4.2.2 学校评价制度倾向性太强
        4.2.3 班主任不注重自身理论的学习
        4.2.4 班主任不注重自身的修养
第5章 优化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对策
    5.1 班主任自身努力
        5.1.1 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
        5.1.2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5.1.3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5.1.4 创设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5.2 学校重视班主任的培养
        5.2.1 为班主任提供培训的机会
        5.2.2 为班主任提供学习的时间
    5.3 社会关注班主任的生存状态
        5.3.1 提高班主任的社会福利
        5.3.2 提高班主任的社会地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教师实践智慧的来源与生长探析 ——基于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综述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
        (三)目前研究的主要不足
    三、研究的意义、问题与目标
        (一)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三)研究的主要目标
    四、核心概念与基本假设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二)研究的基本假设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及设计
        (一)文献研究
        (二)实证研究
        (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教师实践智慧的内涵与意义
    一、教师实践智慧内涵解析
        (一)国内现有的几种理解
        (二)本文关于教师实践智慧的理解
        (三)教师实践智慧的构成及表现
    二、教师实践智慧的意义
        (一)顺应教师专业化的内在逻辑
        (二)达成教育科学与教育艺术的动态平衡
        (三)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互动
        (四)促进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
第二章 教师实践智慧的来源及其生长
    一、教师实践智慧的来源
        (一)关于教师实践智慧来源的两个关键性问题
        (二)教师实践智慧的来源及模型建构
    二、教师实践智慧生长的机制
        (一)教师实践智慧生长的动力:信念系统
        (二)教师实践智慧生长的关键:实践中反思
        (三)教实践智慧生长的条件:教学自主
第三章 教师个体的特质:为教师实践智慧的生长“播种”
    一、个体的特质与教师实践智慧生长
        (一)教师的职业情感与教师实践智慧生长
        (二)教师的人格特质与教师实践智慧生长
        (三)教师的能力倾向与教师实践智慧生长
    二、教师个体特质与教师潜质鉴定
        (一)目前教师资质认定的一般做法与不足
        (二)基于个体特质的入学资格认定
第四章 职前教育:为教师实践智慧的生长“奠基”
    一、职前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定位
        (一)职前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以培养“合格师范生”为基本的目标定位
    二、职前教师教育为教师实践智慧生长提供必备的基础
        (一)职前教师教育的主要任务
        (二)我国职前教师教育的相关建议
第五章 在职学习:教师实践智慧生长的“催化剂”
    一、直接学习:在行动中反思
        (一)对活动的思考与教师实践智慧生长
        (二)对问题的研究与教师实践智慧生长
    二、间接学习:寻他山之石
        (一)案例学习与教师实践智慧生长
        (二)读书学习与教师实践智慧生长
    三、交往学习:互动中前行
        (一)同伴互助与教师实践智慧生长
        (二)导师指导与教师实践智慧生长
第六章 学校环境:教师实践智慧生长的“土壤”
    一、以积极的价值取向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二、为教师“减负”以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用于专业发展
    三、为教师赋权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四、建立尊重信任协作的学校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专家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2:优秀班主任访谈提纲
    附录3:新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
    附录4:专家教师访谈摘选
    附录5:优秀班主任访谈摘选
致谢

(8)高中班级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九江四中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四)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高中班级管理现状调查
    (一) 班级环境氛围
    (二) 班级管理制度建设
    (三) 民主管理与自我管理
    (四) 师生关系情况
    (五) 同学关系及其他情况
二、高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 忽视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班主任教育观念落后
        1. 高中学生心理处于快速发展期,心理不成熟
        2. 情感问题和学业问题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3.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方式和教育观念落后
        4. 不良班风和学风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忽视德育教育
        1. 升学压力大,课业负担重,班级管理一刀切
        2. 班级文化娱乐活动少,学生学校生活枯燥
        3. 重竞争,轻合作,应试教育影响班级和谐
    (三) 班级管理不科学,师生关系不够融洽
        1. 现行班级管理机制重“人治”轻“法治”
        2. 不良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对班级管理产生消极影响
        3. 班级管理中师生关系定位不科学,师生关系不够融洽
三、改进高中班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 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班级管理策略
        1. 以学生为本,倡导新型师生关系
        2. 重视班主任教师队伍的建设
        3. 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
    (二) 改进德育教育方式,注重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
        1. 开展好德育教育,奏响班级科学管理的主旋律
        2. 开展好班会的主题教育活动
        3. 建立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班级管理机制
        4.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三) 实施民主化的班级管理模式
        1. 班级管理的民主化意义重大
        2. 班级管理民主化的制度建设与实施
        3. 班级管理民主化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9)做个“给力”的班主任(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人格的魅力陶冶人
二、以工作的魄力鼓舞人
三、以个性的磁力凝聚人
四、以学识的活力启迪人

(10)新政策背景下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缘起
        (一) 研究背景
        (二) 选题缘起
    二、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一) 文献综述
        (二) 问题提出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研究的理论探讨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专家型教师及其相关概念
        (二) 专家型教师素质结构
        (三) 专家型教师行为特征
        (四) 专家型教师标准
    二、构建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的依据
        (一) 构建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的内容依据
        (二) 构建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的方法依据
第三章 专家型教师素质标准
    一、专家型教师素质标准的框架
        (一) 专家型教师素质标准的理论框架
        (二) 专家型教师素质标准的模型框架
    二、专家型教师素质标准的体系
        (一) 专家型教师的身心素质标准
        (二) 专家型教师的品格素质标准
        (三) 专家型教师的观念素质标准
        (四) 专家型教师的知识素质标准
        (五) 专家型教师的能力素质标准
第四章 专家型教师行为标准
    一、专家型教师行为标准的框架
        (一) 专家型教师行为标准的理论框架
        (二) 专家型教师行为标准的模型框架
    二、专家型教师行为标准的体系
        (一) 专家型教师的教育行为标准
        (二) 专家型教师的教学行为标准
        (三) 专家型教师的教研行为标准
第五章 总结
    一、主要结论
    二、创新之点
    三、不足之处
    四、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一、中文类
        (一) 着作类
        (二) 论文类
        (三) 其它类
    二、外文类
        (一) 着作类
        (二) 论文类
附录
    一、附录1.访谈提纲
        (一) 附录1. 1. 专家访谈提纲
        (二) 附录1.2. 教师访谈提纲
    二、附录2.专家征询问卷
        (一) 附录2.1. 专家征询问卷(第一轮)
        (二) 附录2. 2. 专家征询问卷(第二轮)
        (三) 附录2.3. 专家征询问卷(第三轮)
    三、附录3.教师调查问卷
    四、附录4.被试的基本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一、着作类
    二、论文类
    三、课题类
后记

四、班主任工作的灵丹妙药——幽默(论文参考文献)

  • [1]“亲子共读”:常见问题与改良方法[J]. 何捷. 班主任之友(小学版), 2021(10)
  • [2]翻转课堂在我国乡村学校的本土化改进研究[D]. 郭炎华.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5)
  • [3]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最新版初中生分类作文大全》(8年级);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我有话要说》;《沉思与练习》[D]. 郭文婷. 新疆大学, 2020(07)
  • [4]小学潜能生与班主任关系的实证研究 ——以Y小学为个案[D]. 黄金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5]袁隆平的世界[J]. 陈启文. 芙蓉, 2017(02)
  • [6]晶华学校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 王静. 河北大学, 2015(03)
  • [7]教师实践智慧的来源与生长探析 ——基于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视角[D]. 赵正新. 上海师范大学, 2015(08)
  • [8]高中班级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九江四中为个案[D]. 杨瑞. 华中师范大学, 2013(01)
  • [9]做个“给力”的班主任[J]. 徐士宝,王其华. 学子(教材教法研究), 2012(09)
  • [10]新政策背景下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研究[D]. 徐红. 华中师范大学, 2012(08)

标签:;  ;  ;  ;  ;  

班主任工作的灵丹妙药——幽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