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重复畸形1例报告

结直肠重复畸形1例报告

一、结直肠重复畸形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严佳虞,陈亚军,彭春辉,庞文博,王增萌,吴东阳,王凯[1](2020)在《男童泄殖腔畸形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男童泄殖腔畸形(cloacal malformation,CM)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4例男童CM的临床资料,并采用Rintala评分和排尿功能障碍评分系统(dysfunctional voiding scoring system,DVSS)进行随访,分别评估其排便功能和排尿功能。Rintala评分和DVSS评估需患儿年龄≥4岁。Rintala评分范围0~20分,<12分提示排便功能不良,12~16提示排便功能一般,≥17分提示排便功能良好; DVSS系统评分范围0~30分,评分越高提示功能越差。结果 4例患儿产后均发现无正常肛门,粪便、尿液从会阴部同一开口排出。3例全程在本院治疗,就诊年龄分别为5个月、5个月和1岁2个月; 1例于外院行尿道成形术,术后出现直肠尿道瘘转至本院,就诊年龄为10岁9个月。4例患儿均为重度尿道下裂合并阴茎阴囊转位。会阴部查体结合辅助检查(泌尿系统超声、骶尾部X线平片和瘘道造影检查等)能明确诊断及合并畸形。全程在本院治疗的患儿依次行前矢状入路会阴肛门成形-尿道成形-其他畸形矫正的手术方案,术后1例出现直肠会阴瘘;外院术后患儿再次手术,采用后矢状入路骶会阴肛门成形+直肠尿道瘘修补术。全程在本院治疗的3例患儿获得随访,随访年龄分别至6岁、11岁(合并骶骨畸形)和15岁(合并骶骨畸形),Rintala评分分别为20分、12分和10分,DVSS评分分别为0分、10分和3分。结论通过会阴部查体,结合相关辅助检查能明确诊断男童CM及合并畸形,该类患儿可依次行前矢状入路会阴肛门成形-尿道成形的手术治疗。术后排便功能与排尿功能评分与患儿有无骶骨畸形密切相关。

徐爱玲[2](2020)在《改良的保留肛门括约肌虚挂线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改良的保留肛门括约肌虚挂线与传统低位切开高位实挂线对比观察研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高位复杂性肛瘘在愈合时间、疼痛评分、肛门功能、总疗效等方面的差异,旨在探索高位复杂性肛瘘更加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实挂线组和虚挂线组,每组各30例,实挂线组采用传统的低位切开高位实挂线、虚挂线组采用改良的保留肛门括约肌虚挂线术式治疗。随访6个月,分别对两组治疗费用、住院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失禁评分、肛门直肠测压、总疗效和复发率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结果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内口和瘘管数量、既往手术史以及术前Wexner肛门失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种术式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上疗效相当。(3)虚挂线组疼痛VAS评分术后第1天、第7天较实挂线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显着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的疼痛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3月患者Wexner肛门失禁评分虚挂线组较实挂线组低(P<0.05);组内比较,实挂线术后3月Wexner肛门失禁评分较术前显着升高(P<0.01)。(5)术后3月,两组患者肛管静息压无明显差异(P>0.05);实挂线组术后平均肛管最大收缩压较虚挂线组明显降低(P<0.01),说明存在肛门失禁风险。(6)两组患者在创面愈合时间、6月复发率上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3个月,虚挂线组总有效率90%,实挂线组93.33%,(P>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保留肛门括约肌的虚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与传统低位切开高位实挂线相比在住院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创面愈合时间、总疗效、复发情况上两组疗效相当,但在减轻术后肛门疼痛以及降低Wexner肛门失禁评分上,保留肛门括约肌的虚挂线治疗更具优势。(2)低位切开高位实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肛管最大收缩压下降,存在一定肛门失禁风险。

王萌[3](2019)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外科疾患,位列消化道畸形第3位,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幽门环肌增生、肥厚,致使幽门管腔狭窄、延长而引起的机械性梗阻,如得不到及时规范治疗,患儿会出现营养不良、体重不增、随着时间延长甚至体重减轻、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黄疸、甚至死亡等多种并发症。幽门环肌切开术(Pyloromyotomy,PRT)是治疗CHPS的标准术式,有开腹幽门环肌切开术(Open Pyloromyotomy,OP)和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Laparoscopic Pyloromyotomy,LP)。近年来,微创技术飞速发展,腹腔镜技术治疗CHPS为小儿外科医师和患儿提供了新的选择。目前就LP与OP两种术式各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目的对比LP与OP治疗CHP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CHP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限定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取得58例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开腹组(n=33)和腹腔镜组(n=25),两组均行PRT,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呕吐、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对术后1个月手术瘢痕进行评分。结果1.术前一般资料比较:两组在患儿年龄、性别构成比、体重、幽门肌厚度、幽门管长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后呕吐、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个月手术瘢痕评分比较: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对手术瘢痕进行评分,腹腔镜组瘢痕评分明显优于开腹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治疗CHPS疗效确切,安全,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留院时间短、外观美观等优势。

石晓欣[4](2017)在《大肠粘膜发育异常与大肠癌发生的病理形态学及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文中指出问题的提出:在临床病理工作中,我们发现大肠粘膜发育异常见于大肠癌病例中,并且可见癌旁大肠粘膜发育异常和大肠粘膜发育异常异型改变。在临床随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含大肠粘膜发育异常的患者常发生大肠癌,含大肠粘膜发育异常的大肠癌患者预后不良。因此大肠粘膜发育异常与大肠癌发生是否有关?其临床病理学意义何在?迄今为止,我们尚未见文献报道对上述问题的探讨,为此我们进行了本课题研究。研究目的:揭示大肠粘膜发育异常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及意义研究内容:探究大肠粘膜发育异常在大肠癌、大肠非癌性病变中的发生率有无差别,大肠粘膜发育异常与大肠癌发生的关联性及大肠粘膜发育异常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的关系。方法1.收集癌旁大肠粘膜发育异常和大肠粘膜发育异常的病例进行病理学观察和统计分析;2.观察大肠病变患者病理切片并分别统计大肠粘膜发育异常在大肠癌、大肠非癌性病变中的发生情况;3.收集大肠病变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法分别统计含大肠粘膜发育异常的患者大肠癌的发生情况;4.收集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情况,并分别统计大肠粘膜发育异常与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的关系。结果1.大肠粘膜发育异常,包括癌旁大肠粘膜发育异常、大肠粘膜发育异常异型,与大肠癌病变有密切联系。2.肠癌组肠重复发生率高于大肠非癌性病变组;肠癌组粘膜误位发生率高于大肠非癌性病变组;肠癌组粘膜内成腔发生率高于大肠非癌性病变组。3.肠重复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在大肠癌的发生率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含肠重复患者大肠癌患病相对危险性比无肠重复患者增加4.218倍;粘膜误位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在大肠癌的发生率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含粘膜误位患者大肠癌患病相对危险性比无肠重复患者增加3.421倍;粘膜内成腔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在大肠癌的发生率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含粘膜内成腔患者大肠癌危险性比无粘膜内成腔患者增加3.234倍。4.肠重复的存在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层次、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分期均无明显关联,肠重复是影响大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粘膜误位的存在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层次有明显关联,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分期均无明显关联,粘膜误位是影响大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粘膜内成腔的存在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层次、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病理分期均无明显关联,粘膜内成腔不是影响大肠癌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结论大肠粘膜发育异常,包括肠重复、粘膜误位和粘膜内成腔,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可作为大肠癌的癌前病变。

王福新[5](2004)在《结直肠重复畸形1例报告》文中指出患儿女,1岁。因阴道排粪便半年3个月,于2002年12月12日入院。入院时查体:患儿发育正常。腹胀,左下腹部可触及粪块。阴道前庭有3cm×0.3cm瘘口。肛门外型正常。肛门指检:直肠腔空虚,无粪便,直肠前壁可触及粪块,压之变形。钡灌肛造影检查诊断为直肠重复畸形。于2002年12月18日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见结直肠重复畸形(双筒结直肠),阑尾重复畸形;重复直肠止于前庭,其内有大量粪便。行肠道灌洗后,切除部分乙状结肠。对开口于前庭的直肠行黏膜剥脱术,降结肠隔膜行开窗术,降直肠行端端吻合术,双阑尾均切除。手术顺利。术后1年复查,患儿发育正常,排便正常。

张智[6](2020)在《Peutz-Jeghers综合征临床表型分型及其基因型的探索性研究》文中认为背景: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归属于遗传性结直肠癌的范畴。该病以皮肤黏膜黑斑、多发性胃肠道错构瘤息肉、肿瘤易感性为特征性临床表现,其中遍布胃肠道的错构瘤息肉易继发肠梗阻、肠套叠、息肉破溃出血、恶变等严重的并发症。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根治手段,而且病程迁延反复,患者常需终身随诊治疗,这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前期研究我们发现PJS患者的临床异质性明显,息肉生长速度、息肉大小及在胃肠道内的分布位置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尝试对PJS患者进行临床表型分型,从而为不同亚型的PJS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及随诊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我们发现该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目前除STK11基因外,尚未明确有其他的致病基因,其基因型-表型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拟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NGS)对具有不同临床表型的PJS患者的基因型进行探索性研究,探讨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为进一步阐明该病的分子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1.整理本院所有收治入院的共420例PJS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探讨不同临床表现型之间的联系,初步进行临床表型分型。2.按照表型分型的标准从收治患者中随机选取两亚型患者共24人,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包含STK11在内的139个常见遗传性结直肠肿瘤相关的基因位点进行致病性胚系突变筛查分析,探讨PJS基因型-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以黑斑出现时间作为分型依据,出现黑斑年龄<3岁者称为早发型,≥3岁者称为迟发型。两型患者在小肠息肉负荷、接受治疗次数等表型上存在明显差异。迟发型患者的息肉负荷更大,临床危害更为严重。2.本组研究发现:有家族史的PJS患者其黑斑出现往往更早,黑斑出现越晚的患者其胃肠道息肉负荷更大。3.本组研究中83.3%的PJS患者携带STK11基因突变,其中90%的突变与致病性相关;STK11基因发生在第7号外显子上的突变致病性显着低于其他外显子,截短突变的致病性显着高于错义突变。4.首次在PJS患者中较为集中地检测出SLX4基因突变,其对PJS发病机制或许具有重要意义。结论:1.PJS具有明显的临床异质性,患者病程迁延反复,临床危害严重。基于大样本的临床资料对该病进行表型分型,对指导临床诊疗及制定随访方案具有重要意义。2.黑斑出现时间及有无家族史可初步作为临床表型分型的依据。其中迟发型和无家族史者胃肠道息肉负荷负荷较大,可能需要更加积极地随诊和治疗。3.STK11基因突变在该病的致病性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但仍然可能存在遗传异质性。4.SLX4基因被认为是DNA修复的重要调节剂,DNA复制错误被证实与部分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发生直接相关。在PJS患者中发现该基因的突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PJS的遗传异质性。

吴潇烁,赵永昌,汤睿琪,刘姣姣,孙锋[7](2019)在《腹腔镜辅助TaTME手术治疗直肠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认为结直肠毛细血管扩张症是由于结直肠血管发育不良导致血管丛扩张、迂曲并出血的一种血管畸形,其发生率约占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4%,多发生在盲肠、近端升结肠,发生率为54%~81.9%[1],而发生在空肠、回肠,直肠部位则较少见[2]。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aTME)是在腔镜辅助下,利用

谢巧珍,张志谦,耿学斯[8](2019)在《儿童便血的诊断与治疗》文中研究表明儿童便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儿童便血的原因日益复杂,如结直肠息肉、梅克尔憩室、炎症性肠病、肠套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及肛裂等。大部分患儿通过问诊、体格检查、借助辅助检查及病理切片等可明确诊断,少数患儿因表述不清、临床症状不典型、病因罕见等往往诊断不明或易造成误诊,故明确儿童便血的病因对临床医师在正确诊断、对症治疗、预后转归等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学习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简要阐述以下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儿童便血的诊断与治疗。

成建斌,江雪梅,陈正义,刘鹏,陈希杰,林松挺,谢权,黄晓曦[9](2018)在《大肠血管瘤个案报道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大肠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大肠血管瘤,并检索20002017年国内外关于大肠血管瘤的相关文献,选取资料相对完整的文献54篇,对111例大肠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影像学检查、结肠镜检查、病理学检查、治疗方式及随访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反复无痛性便血是大肠血管瘤最主要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或无明显症状。结肠镜检查阳性率高,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确诊还有赖于切除标本的病理学诊断。外科手术和内镜治疗是目前大肠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结论大肠血管瘤的临床表现以反复无痛性血便为主,诊断需依靠结肠镜及病理学诊断。外科手术或内镜治疗可消除胃肠道血管畸形,控制活动性出血,降低未来出血的风险。

蔡兴文[10](2016)在《高频超声在小儿便血病因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便血病因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80例小儿便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诊,采用高频超声检测(我院使用机器为:GEVoluson E8)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高频超声在小儿便血病因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高频超声检查诊断出24例息肉患儿,诊断准确率为88.89%;诊断出22例美克尔憩室,诊断准确率为84.62%;诊断出13例肠套叠患儿,诊断准确率为100%;诊断出6例过敏性紫癜病史患儿,诊断准确率为100.00%;诊断出4例肠重复畸形患儿,诊断准确率为80.00%;诊断出4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诊断准确率为80.00%。高频超声对结肠息肉、肠套叠、肠重复畸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过敏性紫癜病史的诊断准确率与病理学诊断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对美克尔憩室的诊断准确率低于病理学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在结肠息肉、美克尔憩室、肠套叠、过敏性紫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肠重复畸形等疾病引起的小儿便血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尤其是结肠息肉、肠套叠、过敏性紫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肠重复畸形等病因中诊断价值较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二、结直肠重复畸形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直肠重复畸形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男童泄殖腔畸形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手术方案
结果
    一、临床特点
    二、本院患儿诊疗情况
    三、外院手术后患儿诊疗情况
    四、随访情况
讨论

(2)改良的保留肛门括约肌虚挂线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肛瘘的认识
        1.1 病名及分类
        1.2 病因病机
        1.3 肛瘘的证型分类
        1.4 中医对肛瘘的治疗
        1.4.1 内治法
        1.4.2 外治法
    2 西医对肛瘘的认识
        2.1 肛瘘的病因
        2.2 肛瘘的辅助检查
        2.2.1 肛门镜检查
        2.2.2 球头探针检查
        2.2.3 隐窝钩检查
        2.2.4 亚甲蓝染色
        2.2.5 碘油造影
        2.2.5 CT造影
        2.2.6 肛管直肠腔内超声
        2.2.7 肛周磁共振
        2.3 肛门直肠周围解剖
        2.3.1 肛门直肠周围肌肉
        2.3.2 肛管直肠周围间隙
        2.4 肛瘘的鉴别诊断
        2.5 肛瘘的西医治疗
        2.5.1 肛瘘切开术
        2.5.2 肛瘘挂线术
        2.5.3 粘膜瓣/皮瓣推移术
        2.5.4 肛瘘封堵术
        2.5.5 经括约肌瘘管结扎术
        2.5.6 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
        2.5.7 激光消融疗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分组方法
        2.1 分组
        2.2 随机方法
    3 统计方法
    4 研究方法
        4.1 常规处理
        4.2 手术方案
        4.3 术后处理
        4.4 出院标准
    5 观察指标
        5.1 一般情况
        5.2 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5.3 疼痛评分
        5.4 肛门功能
        5.5 创面愈合时间
        5.6 复发情况
        5.7 总疗效评价
        5.8 不良事件
    6 结果
        6.1 一般资料
        6.2 疗效指标
    7 总疗效
    8 复发情况
    9 不良事件
第三部分 讨论
    1 本研究患者基线情况分析
        1.1 性别、年龄分布
        1.2 肛瘘的病程
    2 研究指标结果分析
        2.1 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分析
        2.2 疼痛VAS评分
        2.3 Wexner肛门失禁评分
        2.4 肛门直肠测压
        2.5 创面愈合时间
        2.6 复发情况分析
        2.7 总疗效对比分析
    3 改良的保留肛门括约肌虚挂线操作要点
    4 低位切开高位实挂线的弊端
    5 改良的保留肛门括约肌虚挂线优势
    6 结论
    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肛门失禁评分
    手术及术后图片
综述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现状和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腹腔镜手术在小儿外科消化系统方面的应用及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4)大肠粘膜发育异常与大肠癌发生的病理形态学及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大肠粘膜发育异常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病理学观察
    引言
    一、材料及方法
        1. 材料来源
        2. 主要仪器
        3. 主要方法
    二、结果
        1. 肠重复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
        2. 粘膜误位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
        3. 粘膜内成腔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大肠癌和大肠非癌性病变大肠粘膜发育异常发生频率比较
    引言
    一、材料与方法
        1. 材料来源
        2. 主要仪器
        3. 研究分组
        4. 主要方法
    二、结果
        1. 肠癌组与大肠非癌性病变组肠重复发生率的比较
        2. 肠癌组与大肠非癌性病变组粘膜误位发生率的比较
        3. 肠癌组与大肠非癌性病变组粘膜内成腔发生率的比较
        4. 肠癌组与大肠非癌性病变组大肠粘膜发育异常(含三种结构)发生率的比较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大肠粘膜发育异常与大肠癌发生的历史性队列研究
    引言
    一、材料与方法
        1. 材料来源
        2. 研究分组
        3. 主要方法
    二、结果
        1. 肠重复与大肠癌的关系
        2. 粘膜误位与大肠癌的关系
        3. 粘膜内成腔与大肠癌的关系
        4. 大肠粘膜发育异常与大肠癌的关系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大肠粘膜发育异常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预后的关系分析
    引言
    一、材料与方法
        1. 材料来源
        2. 研究分组
        3. 主要方法
    二、结果
        1. 肠重复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预后的关系
        2. 粘膜误位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预后的关系
        3. 粘膜内成腔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预后的关系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6)Peutz-Jeghers综合征临床表型分型及其基因型的探索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Peutz-Jeghers综合征临床表型分型研究(附420例报告)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婚育情况
        3.3 初次治疗年龄
        3.4 黑斑出现时间
        3.5 黑斑至出现胃肠道症状的间隔时间
        3.6 住院治疗及手术情况
        3.7 息肉在胃肠道内分布、负荷(数量)及最大直径
        3.8 息肉及其他系统恶变情况
        3.9 合并症
        3.10 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3.11 以黑斑出现年龄作为依据进行临床分型
    4.讨论
    5.结论
第二章 Peutz-Jeghers综合征常见致病性基因胚系突变检测及分析
    1.引言
    2.实验对象
    3.实验方法
    4.生信分析与结果研读
    5.主要实验用试剂及设备
    6.实验结果
        6.1 STK11基因检测结果及致病性分析
        6.2 SLX4基因检测结果及致病性分析
        6.3 其他基因检测结果及致病性分析
        6.4 基因型-表型相关性分析
    7.讨论
    8.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Peutz-Jeghers综合征基因型-表型相关性及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腹腔镜辅助TaTME手术治疗直肠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2 手术治疗及治疗结果
    2.1手术治疗过程
    2.2治疗结果
3 讨论
    3.1临床表现及病因
    3.2诊断
    3.3治疗

(8)儿童便血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全身性疾病
    1.1 过敏性紫癜 (henoch-sch?nlein purpura, HSP)
    1.2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HUS)
2 消化道疾病
    2.1 结直肠息肉
    2.2 过敏性结肠炎 (allergic colitis, AC)
    2.3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2.4 肠套叠
    2.5 先天性肠扭转不良
    2.6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
    2.7 梅克尔憩室 (Meckel′s diverticulum, MD)
    2.8 肠重复畸形
    2.9 先天性巨结肠 (hirschsprung disease, HD)
    2.10 血管畸形
    2.11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solitary rectal ulcer syndrome, SRUS)
    2.12 迪厄拉富瓦病 (dieulafoy lesion, DL)
3 肛周疾病
    3.1 肛裂
    3.2 痔疮
4 其他疾病
    4.1 吞咽母体血
    4.2 术后吻合口溃疡 (anastomotic ulceration, AU)
5 总结

(9)大肠血管瘤个案报道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文献回顾分析
    一、文献检索
    二、病例分析
        1. 临床表现
        2. 病变情况
        3. 误诊情况
        4. 结肠镜及影像学检查
        5. 病理诊断
        6. 治疗
        7. 随访
讨论

(10)高频超声在小儿便血病因判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小儿便血病因判断结果
    2.2 病理学诊断结果与高频超声对小儿便血病因的比较
3 讨论

四、结直肠重复畸形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男童泄殖腔畸形诊治分析[J]. 严佳虞,陈亚军,彭春辉,庞文博,王增萌,吴东阳,王凯.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20(10)
  • [2]改良的保留肛门括约肌虚挂线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研究[D]. 徐爱玲.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
  • [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对比研究[D]. 王萌.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4]大肠粘膜发育异常与大肠癌发生的病理形态学及临床流行病学研究[D]. 石晓欣.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1)
  • [5]结直肠重复畸形1例报告[J]. 王福新. 山东医药, 2004(36)
  • [6]Peutz-Jeghers综合征临床表型分型及其基因型的探索性研究[D]. 张智.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7]腹腔镜辅助TaTME手术治疗直肠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并文献复习[J]. 吴潇烁,赵永昌,汤睿琪,刘姣姣,孙锋.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9(06)
  • [8]儿童便血的诊断与治疗[J]. 谢巧珍,张志谦,耿学斯. 广东医学, 2019(05)
  • [9]大肠血管瘤个案报道并文献复习[J]. 成建斌,江雪梅,陈正义,刘鹏,陈希杰,林松挺,谢权,黄晓曦.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01)
  • [10]高频超声在小儿便血病因判断中的应用价值[J]. 蔡兴文.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6(03)

标签:;  ;  ;  ;  ;  

结直肠重复畸形1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