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干基热值高与接基热值低的关系分析

煤干基热值高与接基热值低的关系分析

一、关于煤炭干基高位发热量同收到基低位发热量计价关系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海旭[1](2020)在《大同烟煤全水分、灰分与发热量线性关系分析》文中提出已有大量数据表明大同地区烟煤的全水分、灰分与发热量存在线性关系,笔者运用Excel中的LIENST函数分析了煤的全水分、灰分与发热量多元线性关系方程模型,通过F检验法和t检验法确保了数学模型的合理可靠性。通过试验和数理推导,尝试分析了全水分、灰分与发热量呈线性关系的原因,即同一矿井在一段时间内,洗选后商品煤的全水分对发热量的影响近似为一个常量;灰分对空干基发热量的影响最显着且呈线性关系,其他成分热效应基本可以忽略。

徐巧婉,宋迎[2](2020)在《煤炭发热量标定过程中若干问题的讨论》文中提出采用量热基准物苯甲酸对辛置洗煤厂化验室新引进的型号为5E-AC/PL型自动量热仪热容量进行标定。介绍了煤的发热量标定的原理、发热量标定的时效性、量热仪热容量标定的操作要领。根据发热量标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进行自动量热仪热容量标定、苯甲酸反标定、标准煤样发热量标定以及试验煤样发热量测试等4个环节的试验;通过整理分析试验数据,总结出发热量标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对煤质检测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日常工作中对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的精密度在应用上的两大误区,并针对误区做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吴琨,苗均,魏凤英,郑丽[3](2019)在《影响煤发热量测定值的因素浅探》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通过对煤的发热量的数学模型以及发热量测定过程中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煤本身的水分及测定准确性影响煤的发热量,热容量标定、量热仪设备内外部环境、测定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也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

张子良[4](2018)在《巴彦高勒煤矿3-1煤层的煤岩煤质特性及利用途径分析》文中提出根据煤岩学及煤化学分析结果,研究了巴彦高勒煤矿3-1煤的煤岩、煤质特征及主要工艺性能。结果表明:巴彦高勒煤的变质程度高于神东煤田其他区域,煤岩组分中惰质组含量相对较高;煤质特性优良,为特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特低磷、特低氯、特低砷、特低氟煤,有机硫含量高,洗选脱除性差;矿物的组成和含量对煤灰特性影响较大,需注意裂隙方解石和黄铁矿对煤灰成分变化带来的影响;巴彦高勒煤的转化特性优良,具有反应性高、热稳定性高、落下强度高、成浆浓度高、焦油产率高、结渣率低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动力煤、化工煤及喷吹煤。

洪伟,张春田,李冀飞,张衡[5](2016)在《伊泰3#煤在物流环节中品质变化的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选择伊泰3#煤作为研究对象,跟踪多个批次的煤质变化,收集各关键控制点的全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发热量的检验结果并验证结果的符合性,多方面分析煤质出现波动和变化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对伊泰3#煤在物流环节中品质变化的系统研究表明:伊泰3#煤的全水、干基灰分、干基挥发分、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在各环节、不同时期均出现变化,但经统计发现,各指标变化均未对煤炭的品质造成较大影响。其中,全水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夏季,与降水、蒸发和人工注水有关。煤炭分析样品随时间的增加,除灰分无明显变化外,挥发分、硫分和干基高位发热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受全水、干基灰分、干基挥发分、干基高位发热量几个指标的共同影响,其统计结果相对稳定。伊泰3#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经历物流过程后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即目前的物流过程对其贸易价格影响不大。为进一步提高到港煤炭品质,在避免自燃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人工注水量,加快物流过程,降低氧化程度。

聂强[6](2016)在《我国动力煤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动力煤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导致煤炭市场交易效率低下,劣质煤泛滥,质量纠纷不断,规范管理难度大。动力煤消费市场的发展以及交易环境的变化对动力煤质量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论文对动力煤质量的概念、用途及其标准的定义、分类及意义进行阐述,在分析我国现行的动力煤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现行标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制定统一的动力煤质量标准的重要性。其次,分析现阶段我国动力煤市场消费、交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据此确定出动力煤交易中的主要的评价指标。再次,提出了动力煤质量标准的框架体系,采用专家调查法、聚类分析法,制定我国动力煤质量标准方案以及动力煤命名方法。最后,总结研究的创新点并说明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并结合前人研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部门进一步制定相关动力煤质量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在加强煤炭质量管理、促进煤炭清洁利用、提高煤炭市场交易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章节的安排上,全篇共分七个部分,各章节具体内容如下:第1章:引言。具体阐述了动力煤相关概念以及主要用途,从当前动力煤市场发展状况以及市场环境变化,说明了制定统一的动力煤质量标准的必要性,概述了制定动力煤质量标准的背景和意义,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整理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同时阐述了质量标准的制定对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促进清洁利用和期货发展的意义。第2章:动力煤标准概述。阐述了标准的定义、分类和意义,从动力煤用途角度搜集了现行国内相关标准,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内容是对标准进行概述,查找了现行国内动力煤相关标准,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先行国内动力煤标准存在的缺点进行了探讨。首先,整理了标准的定义,阐述了标准对于科学管理、推动贸易发展、提高质量和保护安全以及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作用。其次,归纳整理了现行国内的动力煤相关标准。最后,提出了本研究对于现行国内标准的借鉴之处,并通过分析,提出了现行标准存在的缺点,并以神华、同煤和中煤为例反映了动力煤企业各自为政、不利于煤炭交易的现状。第3章:我国动力煤流通现状分析。从电力行业、建筑行业以及其他行业的角度,具体分析现阶段我国动力煤市场消费情况,并且又从煤炭生产、运输、贸易等层面提出了动力煤在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据此确定出动力煤交易中的主要的评价指标。主要内容是对我国动力煤市场流通情况进行分析,具体从消费状况、交易状况以及流通中所考察的质量指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对动力煤市场消费情况进行分析。从动力煤需求和消费两方面对动力煤总体消费情况进行概述;对电力行业和建筑行业的动力煤消费情况进行分析;从冶金和化工行业两方面对其它行业消费情况进行了分析。其次,从资源分布、资源赋存、总体产量、重点煤炭企业的产能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动力煤生产现状,从铁路、公路和水路运输三个方面分析了动力煤运输现状,从动力煤内贸、进口和出口三个方面分析了动力煤贸易现状,并对动力煤煤质指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4章:我国动力煤质量标准研究的框架及技术方法。提出了动力煤质量标准制定的框架体系,描述和整理了收集到的动力煤质量指标数据,并且采用SQL编程语言建立“动力煤质量指标信息数据库”;分别采用条形图分析法、系统聚类法、快速样本聚类法得出三种聚类结果。本章对动力煤质量标准研究的框架和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整理。首先,提出了我国动力煤质量标准制定的框架体系。论述了制定动力煤质量标准的理论依据,从法律法规、相关标准和有关部门文件论述了法规依据,从系统性、协调性、适用性、动态性、创新性等方面论述了制定的原则,最后给出了制定标准的框架。其次,从煤炭生产者和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筛选了动力煤的质量表征量,包括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干燥基全硫、干燥无灰基挥发分、灰熔点软化温度。第三,对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过程进行了描述,包括数据的初步整理、统一量纲处理以及建立信息数据库。最后,对处理后的数据运用条形图归类、系统聚类和快速样本聚类三种方法进行分析。本章的研究成果为制定我国动力煤质量标准拟定方案提供了数据、理论和方法支撑。第5章:我国动力煤质量标准拟定方案研究。根据上一章的三种聚类结果,并参考专家意见建立了我国动力煤质量标准方案,明确了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干燥基全硫、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及灰熔点软化温度质量指标的标识与分级,同时提出了动力煤煤种统一命名方式。此外,从生产、交易、利用三个环节提出了我国动力煤质量标准实施的保障措施。首先,在指标分级上,将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分级分为12个档位,将干燥基全硫分为5个档位,将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分为3个档位,将灰熔融性软化温度分为3个档位。其次,为便于市场交易,提出了动力煤的命名方式。最后,依据动力煤的命名方案,分别对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大同煤矿集团的动力煤进行命名,与其原命名进行对比可知,新命名更加统一和规范,且便于记忆,有利于动力煤的流通交易。第6章:研究结论与展望。交代研究结果,简述本研究的发展脉络。总结本研究的创新点。并结合前人研究说明研究存在的局限性,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吴杰,邹进,朱彤[7](2013)在《基于干基高位发热量的煤及煤矸石、矸石的分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贵州省是产煤大省,年产量在1.4亿t以上,其中动力用煤在7000万t以上。由于电价比较低,煤炭在价格上和省外有较大差异,因此贵州省煤炭交易过程中,掺入煤矸石和矸石、各种非煤物质比较常见。利用煤及煤矸石、矸石按干基高位发热量的不同对其进行明确的分级命名,使煤炭生产经营中动力配煤行为更加规范、合理,有利于提高中国动力煤质量,并能有效节约宝贵的煤炭资源,对环境保护等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戴昕,麻瑜[8](2013)在《煤的发热量测定与计算》文中研究表明发热量是对煤进行工业评价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指标。本文阐述了煤的发热量的分类及其含义,结合最新的国家标准,阐述了弹筒发热量的测定方法,给出了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的计算关系和导出路径,并从工业评价的实际应用角度给出了常用发热量的计算方法。本文对从事或准备从事煤质检验的技术人员有一定参考价值。

胡文堂[9](2012)在《浅析部分进口煤全水分超差的原因及相应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人为注水、淋雨及防尘洒水对煤全水分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了影响进口煤全水分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进口煤应按我国标准进行抽查和验收、有关煤炭喷洒水或雨淋水的校正标准亟待制定、贸易合同对外方结果的约束力有待增强。

苏彩珠,蔡英俊,陈晓翔[10](2007)在《进口印尼动力煤品质分析》文中指出分析2005年和2006年经广州口岸进口的印尼动力煤的主要品质特性及其与某些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提示进口印尼动力煤品质不太稳定,各主要品质项目都可能出现不合格现象。全水和内水是签订贸易合同时需要首要控制的品质指标,最好能对发热量、灰分、挥发分、全硫等指标签订为干基或收到基状态,以减少贸易摩擦和纠纷。

二、关于煤炭干基高位发热量同收到基低位发热量计价关系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煤炭干基高位发热量同收到基低位发热量计价关系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大同烟煤全水分、灰分与发热量线性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仪器
2 建立线性回归方程数学模型
    2.1 利用函数LINEST建立模型
    2.2 显着性检验
3 灰分对发热量的影响分析
4 全水分对发热量的影响分析
5 结论

(2)煤炭发热量标定过程中若干问题的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发热量标定的原理
2 注意事项及数据分析
    2.1 发热量标定的注意事项
    2.2 发热量标定的数据分析
    2.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的精密度说明
3 结语

(3)影响煤发热量测定值的因素浅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煤的发热量定义及发热量数学模型
3 煤中水分测定对发热量影响的实例说明
4 发热量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4.1 苯甲酸标定热容量对发热量测定的影响
    4.2 量热仪运行外部环境的影响
    4.3 内外筒水的影响
    4.4 煤样称量操作的影响
    4.5 煤样燃烧不完全的影响
5 结语

(4)巴彦高勒煤矿3-1煤层的煤岩煤质特性及利用途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巴彦高勒煤矿3-1煤层的煤岩特征
    1.1 有机显微组分
    1.2 矿物质
2 巴彦高勒煤矿3-1煤层的煤质特征
    2.1 基本煤质特征
    2.2 发热量
    2.3 煤灰特性
    2.4 工艺特性
3 巴彦高勒煤的利用途径分析
4 结论

(5)伊泰3#煤在物流环节中品质变化的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内容
2 数据采集与处理
3 原因分析
4 结论

(6)我国动力煤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动力煤概述
        1.1.2 动力煤市场发展要求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
        1.1.3 市场环境变化要求完善动力煤质量指标分级
        1.1.4 质量标准对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动力煤相关标准分析
    2.1 标准的概述
        2.1.1 标准的定义
        2.1.2 标准的分类
        2.1.3 标准的意义
    2.2 国内外煤炭分类标准
        2.2.1 国外煤炭分类标准
        2.2.2 国内煤炭分类标准
    2.3 我国动力煤相关标准
        2.3.1 发电用煤标准
        2.3.2 一般锅炉用煤标准
        2.3.3 生活用煤标准
        2.3.4 建材用煤标准
        2.3.5 动力机车用煤标准
        2.3.6 冶金喷吹用煤标准
    2.4 现行动力煤标准存在问题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动力煤流通现状分析
    3.1 动力煤需求状况分析
        3.1.1 动力煤需求结构分析
        3.1.2 电力行业动力煤需求情况分析
        3.1.3 建筑行业动力煤需求情况分析
        3.1.4 其它行业动力煤需求情况分析
    3.2 动力煤交易状况分析
        3.2.1 动力煤煤种现状分析
        3.2.2 动力煤运输现状分析
        3.2.3 动力煤贸易现状分析
        3.2.4 动力煤煤质指标现状分析
    3.3 动力煤流通中的主要考察指标
        3.3.1 计价指标——发热量
        3.3.2 环境效益指标——硫分
        3.3.3 煤类划分指标——挥发分
        3.3.4 锅炉选用指标——灰熔点
        3.3.5 其他指标
        3.3.6 进口煤指标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动力煤质量标准研究的框架及技术方法
    4.1 中国动力煤质量标准制定框架体系
        4.1.1 制定标准的理论依据
        4.1.2 制定标准的法规依据
        4.1.3 制定标准的原则
        4.1.4 制定标准的框架体系
    4.2 动力煤质量表征量的筛选
        4.2.1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4.2.2 干燥基全硫
        4.2.3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4.2.4 灰熔点软化温度
    4.3 动力煤交易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4.3.1 动力煤交易数据收集与选取
        4.3.2 样本容量的可代表性分析
        4.3.3 数据处理与数据库建立
    4.4 聚类与聚类分析原理
        4.4.1 聚类分析的概念
        4.4.2 聚类分析的原理
    4.5 动力煤交易数据条形图及聚类分析
        4.5.1 动力煤交易数据的条形图归类
        4.5.2 动力煤交易数据的系统聚类分析
        4.5.3 动力煤交易数据的快速样本聚类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动力煤质量标准拟定方案研究
    5.1 动力煤质量指标的分级
        5.1.1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分级(Qnet,ar)
        5.1.2 干燥基全硫分级(St,d)
        5.1.3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分级(Vdaf)
        5.1.4 灰熔融性软化温度分级(ST)
    5.2 动力煤煤种统一命名方法
    5.3 动力煤质量标准应用实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7)基于干基高位发热量的煤及煤矸石、矸石的分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高位、低位发热量与灰分、全水分的关系
2 干基高位发热量区间
3 低热值煤的测定和计算
4 结语

(8)煤的发热量测定与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热量
    1.1 分析基准
    1.2 发热量的类别
2 弹筒发热量的测定
    2.1 量热仪热容量标定
        2.1.1 标定方法
        2.1.2 结果评价
    2.2 煤试样发热量测定
3 高低位发热量的计算
    3.1 计算路线
    3.2 高位发热量计算
    3.3 低位发热量计算
    3.4 恒容与恒压发热量
4 发热量的应用
5 结束语

(10)进口印尼动力煤品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抽样、制样与品质检验
        1.2.2 不同基态检验结果的处置和单位说明
        1.2.3 不合格检验结果和批次的判定
        1.2.4 检验结果的数据建库及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国内外检测结果比较及国内检出的不合格情况
    2.2 主要品质项目含量变化情况和稳定性
    2.3 不同月份全水、内水的含量变化情况
    2.4 不同基态挥发分、弹筒和高位发热量的差异比较
    2.5 各主要品质项目之间的相关性
3 结论与建议

四、关于煤炭干基高位发热量同收到基低位发热量计价关系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同烟煤全水分、灰分与发热量线性关系分析[J]. 陈海旭. 中国煤炭, 2020(11)
  • [2]煤炭发热量标定过程中若干问题的讨论[J]. 徐巧婉,宋迎. 陕西煤炭, 2020(04)
  • [3]影响煤发热量测定值的因素浅探[J]. 吴琨,苗均,魏凤英,郑丽. 新疆钢铁, 2019(02)
  • [4]巴彦高勒煤矿3-1煤层的煤岩煤质特性及利用途径分析[J]. 张子良. 煤质技术, 2018(01)
  • [5]伊泰3#煤在物流环节中品质变化的系统研究[J]. 洪伟,张春田,李冀飞,张衡. 煤质技术, 2016(05)
  • [6]我国动力煤质量标准研究[D]. 聂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6(07)
  • [7]基于干基高位发热量的煤及煤矸石、矸石的分级研究[J]. 吴杰,邹进,朱彤. 洁净煤技术, 2013(05)
  • [8]煤的发热量测定与计算[J]. 戴昕,麻瑜. 电力学报, 2013(04)
  • [9]浅析部分进口煤全水分超差的原因及相应对策[J]. 胡文堂. 煤质技术, 2012(06)
  • [10]进口印尼动力煤品质分析[J]. 苏彩珠,蔡英俊,陈晓翔. 煤质技术, 2007(04)

标签:;  ;  ;  ;  ;  

煤干基热值高与接基热值低的关系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