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成功关键在于自己

大学生:就业成功关键在于自己

一、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关键在自己(论文文献综述)

苏家伟[1](2017)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武汉地区部分高校的样本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然而造成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就业价值取向对就业行为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是导致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以就业价值取向为视角探讨大学生难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16例大学生和4位教师进行深入访谈、70例开放式问卷调查和130例封闭式问卷试测,利用因子分析提取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个人-社会”、“物质-精神”维度的个人物质型、个人精神型、社会物质型、社会精神型四种类型具体测量指标,并据此编制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问卷调查量表。选取武汉地区部分高校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19.0进行分析,了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现状及在性别、年级、学科、政治面貌、学生干部、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等变量上的差异,并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因素,进而提出优化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路径。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在“物质-精神”维度上,个人精神型与个人物质型无明显差异,社会精神型高于社会物质型,而在“个人-社会”维度上,个人取向高于社会取向。在性别、年级、学科、政治面貌、学生干部、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七个人口学变量上,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存在显着性差异。从“个人-社会”维度看,非学生干部经历、非党员、城市籍、高年级大学生具有更高的个人取向。从“物质-精神”维度看,人文社科、男性、高年级大学生具有更高的物质取向。建议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入手,通过强化社会约束与支持,优化学校教育与服务,重视家庭隐性教育功能,提高大学生个人素养等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价值取向。

刘月新[2](2016)在《陪你远行——一场对特殊儿童群体的救赎》文中指出缘起报道称,全国每年新增0-6岁残疾儿童19.9万,出生缺陷儿童80-120万。在2-14岁儿童中,现有智障智残儿童大约2000万。全国大约有聋哑儿童270万,每年仅因药物导致聋哑的就有2-4万人。有0-14岁脑瘫儿童约70万人。有自闭症儿童164万,且75%以上在6岁以前未能及时确诊。据中国残联保守估计,我国每166名儿童中就有一位自闭症儿童。一个农村姑娘,怀着一颗对苦难对心灵救赎的心,二十多年中,从办家庭学校开始,让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600多名聋哑孩子

王娟娟[3](2016)在《思想政治教育诉求下的大学生人格塑造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生是具有高层次文化知识的青年群体,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理想人格则是被人们普遍推崇和肯定,并由国家所倡导的理想化人格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重任。这一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塑造。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传统人格失效”、“现实人格失范”、“理想人格失落”的令人担忧的局面。如果我们不能及时重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理想人格,就会影响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甚至影响国家未来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诉求下的理想人格塑造探究,无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断发展变化,每个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人格塑造,都有其新的特定的内容与形式,思想政治教育诉求下的大学生人格塑造探究,堪称思想政治教育永恒而又常新的课题。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大学生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厚,但是,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诉求下的大学生人格塑造探究成果却相对较少。本文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诉求,力求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以及心理学、教育学、行为科学、人格学理论与方法,从塑造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关系,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基本内涵、主要特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突出问题与科学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究。

韩斌[4](2015)在《大学生逃课现象及其自身因素的调查与分析——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大学,原本是一个学术氛围浓厚、注重人文素养提升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的原始作用开始弱化,大学生的含金量也越来越低且越来越普遍。据此,本文从其现状入手,着重探讨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

季涛[5](2014)在《传统的离场与在场:一个农村大学生“家”的变迁个案》文中研究表明农村大学生往往被认为是农村人向城市人转化的"先进群体",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的认同也往往被各种数字和社会调查所忽略。本文通过一个在北京工作的"白领"回农村老家要拆迁补偿款的个案故事,探讨农村大学生这个人群在当代社会中对传统认同的流变。此个案带来的启发是,在国家制度和资源配置影响下,村落的终结并不一定意味着农村传统的消失,而被深度城市化的农村大学生并没有彻底城市化,他们很可能被夹在城乡之间,无法归置。

黄飞飞[6](2013)在《影响女性硕士研究生择业的社会性因素研究 ——基于广西高校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自1999年我国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我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计划,大学生人数激增,我国高等教育趋于大众化发展,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也越来越多,2010年,女性硕士研究生人数占到硕士生总人数的50.63%,已经占到“半边天”。女性的受教育状况是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满足了人们接受高等教育愿望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压力,导致毕业生失业率的上升。为了暂时缓解就业压力,很多本科毕业生选择了考研,尤其是在逐年增加的毕业生大军中被认为属于弱势的女大学生。但是,她们在获得硕士学位后,择业优势并没有增加多少,在求职过程中时常遇到性别歧视和年龄歧视等问题,更加重就业压力。对于女性硕士研究生来说,毕业是她们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她们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面临的不仅仅是就业的问题,同时她们面临的还有婚恋、家庭、生育以及个人发展的问题。择业对她们来说,不只是找份工作维持生计的简单行为,而是各方面因素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把女性硕士研究生的职业选择放到整个社会背景和历史脉络去分析和理解。该研究,首先,选取了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药大学、广西艺术学院、桂林理工大学等省内7所大学不同专业的女性硕士毕业生就择业问题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她们婚恋和家庭、择业意向、择业过程等情况,并从单位性质、地域流向、求职途径、职业岗位等几个方面概括和描述了女硕士研究生的择业状况。然后,在整理分析访谈材料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影响影响女性硕士研究生择业的社会性因素,并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阐释。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具体建议。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第二部分为相关文献回顾。第三部分为女性硕士研究生择业状况。广西区高校女性硕士研究生在择业过程中,在工作单位选择上倾向于事业单位;在工作地域选择上倾向于生源地所在省份;在就业信息的获取方式选择上倾向于网络和亲戚朋友、导师、同学介绍;在职业岗位选择上倾向于所需技能与本科所学专业相关甚至对口的工作岗位及文秘、行政办公型工作岗位。第四部分为社会因素在女性硕士研究生择业中的影响。她们在婚恋家庭方面主要受到家庭中的分工模式、性别教育和婚恋等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方面主要从高校扩招、女性研究生教育现状、广西区高校的地域性、学校知名度等方面去分析;国家政策方面主要从大学生就业政策、女性就业保障政策两方面去分析;劳动力市场方面主要分析用人单位中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及效率优先观念的影响作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主要分析了经济全球化、金融危机及社会网络等在女性硕士研究生择业过程中的影响。第五部分为影响因素解释。运用层次需求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对社会性因素的影响进行解释。第六部分为主要结论与建议。

张艳红[7](2012)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动态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大多以终结性的测试为主导,这种评价方式内容单一,标准机械,过分强调结果,忽略学习过程,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专门对教学评估内容进行了补充,强调评估的过程性和发展性。因此,探索和建立新的大学英语写作评价模式已迫在眉睫。本文以Vygotsky的心智的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 of Mind,简称SCT)为依据,参考国内外评估理论的最新成果,借鉴过程写作理论,提出了评估与教学相融、渐进式序列化交互设计、改善互动环境等三条建构原则,以此构建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动态评价(Dynamic Assessment,简称DA)模式,包括英语写作网络教学系统的建立、写作各阶段的“支架式”介入干预策略的设计、动态综合作文评改标准的制订、以及相应的支撑性参考资源库的建设等。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以洛阳师范学院51名非英语专业文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两个学期的小范围内教学改革实践。利用自行设计的有关英语写作认识、写作策略、写作动机等各种调查问卷,通过量化分析和微变化分析,深入研究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DA框架下学生写作行为的变化情况,回答了本文设定的四个问题:1. DA介入干预实践对学生英语写作认识、策略及积极性的影响如何?2. DA介入干预实践对学生英语写作成绩的影响如何?3. DA介入干预实践对学生英语写作过程各阶段的具体影响如何?4.教师和学生对大学英语DA介入干预实践活动的评价如何?根据量化分析,DA介入干预实践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认识、写作策略及积极性的影响如下:1)调动了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使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在写作教学的评价中自己可以发挥主动作用,不再单纯依靠教师对自己作品的评判鉴定,对同伴互改和现AI写作作评改工具持欢迎态度。2)提高了学生英语写作策略的使用意识,尤其是日常写作及修改策略的使用意识;与高水平学生相比,对低水平学生的日常英语写作策略的DA教学干预取得了更为显着的成效。3)提升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总体英语写作动机水平,其最大影响是提升了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内在兴趣。数据分析表明,DA介入干预实践提高了不同水平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其在文章的篇幅长度、思想内容、语言表述的丰富性等方面的提高尤为明显,但是低水平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还需要更多的DA干预。对DA框架下学生写作行为的微变化分析表明:1)在日常写作方面,DA框架下开展的各种“支架式”干预活动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内在动机,维持其在英语学习上不断投入,从而促进了其在英语写作上的ZPD区域不断被开发,带动其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2)在写前阶段,DA干预不仅仅着眼于对学生施加影响,其职能还可以体现在其对学生写作问题根源的识别与判断上。其中的头脑风暴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支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自建“支架”的方法。3)在互评阶段,经由教师的中介干预,学生在提升互改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其对写作的掌控能力。其中高水平学生会通过自我反思,主动寻求教师的“支架”式教学干预,直至完全内化教师的干预指导,逐步迁移至其它写作任务,并开始外化为一种对他人的干预。具体明晰的互评要求及评分标准,可以帮助低水平学生有序建构其对英语写作的掌控能力。4)在修改阶段,教师提供的各种“支架式”DA教学干预活动促进了低水平学生实现由被动模仿到主动寻求方法“支架”的转型。对于高水平学生而言,大量的参考资源和恰当的写作方法指导等教学干预活动能够迅速提升其ZPD区域的不断扩大,帮助其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5)在终稿→自主阶段,通过自主观摩,高水平学生会把同伴作品视为通往更高水平道路上的一个“路标式”支架,并主动探寻更多的“支架”去丰富自己。因此,对其DA干预重在帮助其精细使用这些资源,尽快完成他人调适(即观摩学习),做到完全“内化”(化为己用)。对于低水平学生而言,教师通过提供及时的肯定鼓励、精修范文的示范引领,实现对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预指导。此外,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研究所推行的DA模式实验是满意的,在四大教学介入举措中,学生对资源介入的满意度最高。而教师则感觉在帮助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在业务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文设计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DA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构建了一个英语写作的学习共同体,发挥了其中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分配了彼此间的角色,从而能够促使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写作这一文化构建的活动中,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该模式的成功实施有助于改变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终结性测试为主导的局面,减少目前评价方式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使评价朝过程性、发展性、多元化方向发展,重视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干预及介入资源建设,及时为学生提供教学补救措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发展。其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在综合国内外有关DA界定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DA定义及其诠释;2)首次把DA理论引入了以汉语为母语的外语学习者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3)构建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DA理论框架及应用模式;4)设计了系统的外语学习支持性介入手段,探究了DA的诸成功要素,检验了DA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领域中的可行性。但是,由于目前西方二语习得研究者才刚刚开始步入这个领域,国内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领域还缺乏过程性的DA设计尝试,因此,该评价体系还有待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检验和完善。未来研究可以结合优秀在线写作评改系统的支持,借鉴目前英语写作表现测量指标方面的研究成果,利用语料库分析软件,实现大规模、精细化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DA实践研究。此外,在实验的时间跨度上也可以进一步拓展,对整个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评估,以观测更为完整的教学评估与介入程序。总之,本文为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整体外语教学改革探索了新方法和新途径。其研究成果为国内其它同类院校提供了理论借鉴与实践支持,对DA在国内其它各学科中的推广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皮学军[8](2011)在《试析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和世界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不景气,致使广大大学生工作难求,尤其对于信息不畅通的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来说,工作更难找。因此,有意识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及时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是我们每一位高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尹德志[9](2011)在《构建促进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文中认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是国家实施村官战略的迫切要求,是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确保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期推进的现实需要。构建一套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健全机制,可以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开拓大学生村官工作事业的广阔前景。大学生村官创业机制应包括创业动机激发、创业能力培养、创业项目培育、创业资金保障、创业风险防范等多个要素,各要素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冯云潇[10](2011)在《当代女大学生择业观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因其性别特征更引人关注。女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是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她们正处于成才的黄金时期,其择业观是否积极,职业期望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她们求职的行为与结果。准确把握当代女大学生的择业观现状,帮助她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符合自身特征的择业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在对山东师范大学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基础上,力求全面了解当代女大学生择业观现状,系统分析和梳理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提出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建议和对策。希望本研究可以从宏观视野和学术角度对女大学生择业观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行深入探究,对女大学生择业观的成因进行深刻探析,从各方面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促进女大学生合理择业和顺利就业。本文主要有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当代女大学生择业观的内涵。主要是对女大学生择业观的概念、发展演变及意义作简单阐述。第二部分:当代女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调查和分析。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山东师范大学各个学科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择业观的调查。主要从择业认知现状、择业理想目标、择业心态、择业价值取向及择业实现途径五个方面分析,总结出当代女大学生择业观的积极方面、消极方面以及与男大学生择业观的比较。第三部分:当代女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因素分析。主要从中西方文化因素、社会现实因素及主体自身因素三个方面进行成因分析。第四部分:当代女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对策。女大学生正确择业观的形成,需要政府、用人单位、学校、家庭及女大学生个人自身的共同努力。

二、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关键在自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关键在自己(论文提纲范文)

(1)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武汉地区部分高校的样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动态
        1.3.2 国外研究动态
        1.3.3 研究述评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思路与内容
        2.1.1 研究思路
        2.1.2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创新之处
    2.4 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2.5 核心概念界定
    2.6 理论分析框架
3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现状分析
    3.1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量表的可操作化
        3.1.1 量表编制过程
        3.1.2 量表品质分析
        3.1.3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3.2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整体情况
    3.3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各类型状况
        3.3.1 个人物质型就业价值取向
        3.3.2 个人精神型就业价值取向
        3.3.3 社会物质型就业价值取向
        3.3.4 社会精神型就业价值取向
    3.4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分析
        3.4.1 不同性别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差异
        3.4.2 不同年级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差异
        3.4.3 学生干部经历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差异
        3.4.4 独生子女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差异
        3.4.5 不同学科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差异
        3.4.6 不同政治面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差异
        3.4.7 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差异
    3.5 实证分析结果
4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4.2 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
    4.3 家庭因素的影响
    4.4 大学生个人因素的影响
5 结论、对策建议与研究局限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引导大学生优化就业价值取向的对策建议
        5.2.1 强化社会约束与支持
        5.2.2 优化学校教育与服务
        5.2.3 重视家庭隐性教育功能
        5.2.4 提高大学生个人素养
    5.3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开放式问卷
附录四: 被访者信息
致谢

(3)思想政治教育诉求下的大学生人格塑造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取向要求
        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2.造就高素质、具有奉献精神的理想人格
    (二)大学生人格塑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切期待
        1.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2.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略举措
二、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点
    (一)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基本内涵
        1.人格与理想人格的内在规定
        2.大学生理想人格的涵义解读
    (二)大学生理想人格的主要特点
        1.高尚的道德情操
        2.丰富的文化知识
        3.健康的身心体魄
        4.正确的审美取向
三、大学生人格塑造的突出问题与科学对策
    (一)大学生人格塑造的突出问题
        1.大学生自身素质亟待提高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状况需要改进
        3.家庭和社会育人环境有待优化
    (二)大学生人格塑造突出问题的科学对策
        1.切实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大力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
        3.高度优化家庭和社会育人环境
        4.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论文发表情况

(4)大学生逃课现象及其自身因素的调查与分析——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逃课的涵义
二、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分析
    ( 一) 大学生逃课的总体状况
    ( 二) 大学生逃课的表现
    ( 三) 大学生逃课的课程类型
二、大学生逃课的消极影响
    ( 一) 大学生逃课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 二) 大学生逃课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 三) 大学生逃课的发展趋势
三、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分析
    ( 一) 学习习惯不良,自我监控能力差
    ( 二) 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 三) 期望和要求逐渐务实化和功利化
四、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解决策略
    ( 一) 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 二) 激发学习动机,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
    ( 三) 要明确学习目标
    ( 四) 领悟到学习的重要意义

(5)传统的离场与在场:一个农村大学生“家”的变迁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一、做个城市人:户口与“第一桶金”
二、落空的钱:面对传统的无奈
三、戏剧般得钱:成为家庭真正一份子
四、尾声与讨论:村落的终结与延续

(6)影响女性硕士研究生择业的社会性因素研究 ——基于广西高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选题的缘由
    (二) 研究意义
        1. 现实意义
        2. 理论意义
    (三) 研究理论基础
        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 社会资本理论
        3. 社会交换理论
    (四)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
        2. 定性研究
    (五) 创新与不足
二、相关文献回顾
    (一) 关于国外职业选择的理论研究
    (二) 关于国内女性职业发展的研究
    (三) 关于国内知识女性择业的研究
        1. 择业观
        2. 择业心理
        3. 择业意向
        4. 择业因素
    (四) 小结
三、女性硕士研究生择业状况
    (一) 女硕士研究生择业中的单位性质倾向选择事业单位
    (二) 女硕士研究生择业中的工作地域倾向选择生源地
    (三) 女硕士研究生择业中的求职方式倾向关注相关网站
    (四) 女硕士研究生择业中的职业专业倾向本科专业
四、社会因素在女性硕士研究生择业中的影响
    (一) 婚恋家庭因素
        1. 家庭分工模式
        2. 家庭中的性别教育
        3. 婚恋
    (二) 学校教育
        1. 高校扩招
        2. 女性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
        3. 广西高校地域性
        4. 学校知名度
    (三) 国家政策因素
        1. 大学生就业政策
        2. 女性就业保障政策
    (四) 劳动力市场因素
        1. 刻板印象
        2. 效率优先思想
    (五) 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1. 社会关系网络
        2. 社会经济发展
五、影响因素的解释
    (一) 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的解释
    (二) 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解释
    (三) 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的解释
六、主要结论与建议
    (一) 主要结论
        1. 择业状况
        2. 择业影响因素
    (二) 建议
        1. 理性考研,避免人力资源浪费及就业问题恶性循环
        2. 转变抒业观念,扩大择业范围,避免“有业不就”
        3. 开展女性硕士生就业指导,避免盲目择业
        4. 加强女性社会保障建设,减少女性硕士生和用人单位后的顾之忧
        5. 制定和完善反就业歧视法,消除就业歧视
        6. 挖掘自身优势,明确择业目标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7)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动态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论
    1.1 本研究的缘起
    1.2 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3 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1.4 本研究的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现状
        2.2.1 对写作的认识的转变
        2.2.2 关于写作评改方式的看法
        2.2.3 有关范文对写作影响的相关研究
        2.2.4 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研究
    2.3 动态评估
        2.3.1 动态评估的界定
        2.3.2 DA 产生的背景
        2.3.3 DA 的理论基础
        2.3.4 DA 的主要模式和方法
    2.4 外语教育领域中的 DA 研究及应用
        2.4.1 国外二语习得研究中 DA 研究实践
        2.4.2 DA 框架下的二语能力发展模型
        2.4.3 国内外语教育研究领域的 DA 研究状况
第3章 DA模式构建与实验设计
    3.1 引言
    3.2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 DA 模式建构
        3.2.1 建构原则
        3.2.2 动态评估教学实验流程
        3.2.3 具体评估模式及介入活动设计
    3.3 研究方法
        3.3.1 实验班级
        3.3.2 数据采集
        3.3.3 分析工具
第4章 DA教学干预对学生写作影响的量化分析
    4.1 引言
    4.2 DA 介入干预前学生英语写作活动现状调查及分析
        4.2.1 学生英语写作学习基本情况分析
        4.2.2 实验前学生对英语写作的认识
    4.3 DA 实践对学生英语写作行为的影响
        4.3.1 实验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的转变
        4.3.2 DA 框架下学生写作策略的变化分析
        4.3.3 DA 框架下学生的英语写作积极性变化
    4.4 DA 实践对学生英语写作成绩的影响
        4.4.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对比分析
        4.4.2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英语写作总体成绩变化分析
        4.4.3 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英语写作各层面成绩的变化分析
        4.4.4 实验班内部不同水平学生实验前后写作各层面成绩变化分析
    4.5 实验班学生对DA框架下的教学介入的评价
    4.6 教师对DA教学干预活动实践的评价和感悟
    4.7 讨论
        4.7.1 评教结合能够促进教学相长
        4.7.2 动态的介入有助于不断提升学生写作的自主性
        4.7.3 改善教学互动能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不断发展
    4.8 小结
第5章 DA教学干预对学生写作影响的微变化分析
    5.1 引言
    5.2 日常写作行为的变化
        5.2.1 个案 M 基本情况介绍
        5.2.2 对 M 日常写作行为的干预及其变化
    5.3 写前阶段行为的变化
        5.3.1 学生对作文命题形式的态度的变化
        5.3.2 写前策略个性化指导干预
        5.3.3 课堂头脑风暴活动
    5.4 互评阶段行为的变化
        5.4.1 介入初期学生的反应
        5.4.2 介入中期学生的反应
        5.4.3 介入后期学生的反应
    5.5 修改阶段行为的变化
        5.5.1 介入初期学生的反应
        5.5.2 介入中期学生的反应
        5.5.3 介入后期学生的反应
    5.6 终稿→自主阶段行为的变化
        5.6.1 介入初期学生的反应
        5.6.2 介入中期学生的反应
        5.6.3 介入后期学生的反应
    5.7 讨论
        5.7.1 干预活动的连贯性是 DA 教学成功的保障
        5.7.2 把握好教学干预的时机和质量是 DA 教学成功的关键
        5.7.3 具体及时的目标干预能够推进学生的 ZPD 不断发展
    5.8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研究的贡献和创新点
    6.3 今后研究的设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8)试析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就业能力与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的内涵
    (一) 就业能力的内涵
    (二) 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的内涵
二、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 就业压力大
    (二) 求职难
    (三) 大学生自身存在就业不利因素
        1. 大学生就业观念未转变
        2. 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
三、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 培养就业能力的工作不够深入
    (二) 就业能力培养的效果不大
    (三) 对师资与学生的因素重视不够
        1. 培养就业能力的师资力量薄弱。
        2. 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
四、努力培养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 提高基本素质
        1. 接受教育
        2. 自我提高
    (二)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训练
        1. 专业课与就业指导内容相结合
        2. 努力学习与就业选择相结合
    (三) 培养差异性能力
五、结语

(9)构建促进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村官可持续发展需要村官创业
    1、鼓励、引导大学生村官创业并带
    2、创业并带动农民致富是农村工作
    3、创业富民是大学生村官核心竞争
    4、创业是大学生村官立足农业, 面
二、大学生村官创业需要的基本要件
    1、强烈的创业意愿和创业动力。
    2、基本的创业素质。
    3、遴选到合适的创业项目。
    4、适度的资金支持。
    5、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三、构建基于大学生村官可持续发展的创业机制
    1、激发创业动机。
    2、培养创业能力。
    3、培育创业项目。
    4、提供资金支持。
    5、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风险防治体系。
    6、组建大学生村官创业团队, 搭建

(10)当代女大学生择业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当代女大学生择业观的内涵
    (一) 当代女大学生择业观的涵义
        1. 相关概念界定
        2. 女大学生择业观的历史演变
        3. 女大学生择业观的涵义
    (二) 当代女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重要意义
        1. 当代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助于她们顺利地实现就业
        2. 当代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利于她们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
        3. 当代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利于女性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当代女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一) 当代女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调查
        1. 择业认知
        2. 择业理想目标
        3. 择业心态
        4. 择业价值取向
        5. 择业实现途径
    (二) 当代女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分析
        1. 女大学生择业观的积极方面
        2. 女大学生择业观的消极方面
        3. 男女大学生择业观比较
三、当代女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中西方文化因素
        1. 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
        2. 西方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
    (二) 社会现实因素
        1. 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和高校就业体制改革
        2. 就业法律法规不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3. 用人单位存在性别歧视
        4. 学校教育因素
        5. 家庭的影响
    (三) 主体自身因素
        1. 女大学生的生理特点
        2. 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3. 女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分工
        4. 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当代女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对策
    (一) 政府要优化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
        1. 弘扬先进性别文化,消除传统性别偏见的影响
        2. 健全落实就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为女大学生就业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3.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女性就业社会服务体系
        4.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拓宽女大学生就业的渠道
    (二) 用人单位要树立正确的选才观和用才观
        1. 用人单位要树立正确的选才观
        2. 用人单位要树立正确的用才观
    (三) 学校要健全教育教学体制
        1. 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取向
        2. 以实际情况为依据,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
        3. 充分考虑女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实行差别教育
        4. 增强对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性、针对性和系统性
    (四) 家庭要转变就业期望、更新教育观念
        1. 家长要建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
        2.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五) 女大学生个人要充分认识和发展自己,更新择业观念
        1. 立足现实,准确定位自己的择业目标
        2. 面向未来,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 树立新的择业观念,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就业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关键在自己(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武汉地区部分高校的样本分析[D]. 苏家伟. 华中农业大学, 2017(01)
  • [2]陪你远行——一场对特殊儿童群体的救赎[J]. 刘月新. 时代文学, 2016(04)
  • [3]思想政治教育诉求下的大学生人格塑造探究[D]. 王娟娟. 曲阜师范大学, 2016(02)
  • [4]大学生逃课现象及其自身因素的调查与分析——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J]. 韩斌. 前沿, 2015(04)
  • [5]传统的离场与在场:一个农村大学生“家”的变迁个案[J]. 季涛. 法制与社会, 2014(01)
  • [6]影响女性硕士研究生择业的社会性因素研究 ——基于广西高校的调查[D]. 黄飞飞. 广西师范大学, 2013(S1)
  • [7]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动态评价研究[D]. 张艳红.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01)
  • [8]试析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 皮学军.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21)
  • [9]构建促进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可持续发展机制[J]. 尹德志. 理论与改革, 2011(04)
  • [10]当代女大学生择业观研究[D]. 冯云潇. 山东师范大学, 2011(08)

标签:;  ;  ;  ;  ;  

大学生:就业成功关键在于自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