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与中医辨证治疗间质性肺炎

双黄连与中医辨证治疗间质性肺炎

一、双黄连加中医辨证治疗间质性肺炎(论文文献综述)

周朋[1](2021)在《基于三焦理论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及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基于三焦理论探讨肺炎支原体的中医属性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中医辨证思路;2.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评价研究方法:1.基于三焦理论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基于西医学关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循证研究进展,从肺炎支原体的生存环境、发病季节、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等方面探讨肺炎支原体的中医属性;基于三焦及三焦辨证理论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中医辨证思路。2.临床研究:收集山东省中医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烟台市中医医院、临沂市中医院在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湿热郁肺证的住院患儿,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的方法,分别设为试验组(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组)和对照组(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组),对疗后1周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显效率,次要评价指标包括退热时间、咳嗽、咯痰、气喘、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等主要症状和精神、口渴饮水、肢体困重、恶心呕吐、腹胀、纳呆、大便干稀不调、小便黄少等次要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疗后3周对疾病疗效痊愈率和中医证候疗效痊愈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清热祛湿疏利三焦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湿热郁肺证及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治疗思路和方法,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结果:1.(1)肺炎支原体归属于中医湿热病邪范畴。(2)基于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和小儿生理特点,提示肺炎支原体侵袭人体,易犯三焦。(3)基于三焦的生理功能、三焦受邪容易出现气机郁遏、水湿停滞的病理特点提示三焦气化不利,气郁津滞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病机。(4)基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以出现全身多个系统并发症,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位在三焦,以上中二焦为主。(5)基于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及三焦辨证能够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所产生肺内症状和肺外并发症。2.(1)疗后1周疾病疗效方面:试验组显效率83.33%,其中21例痊愈,79例显效,20例有效;对照组显效率70.83%,其中14例痊愈,71例显效,35例有效,试验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疾病疗效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组治疗均有效。试验组与对照组疗后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疗后1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试验组显效率86.67%,其中28例痊愈,76例显效,16例有效;对照组显效率73.33%,其中23例痊愈,65例显效,32例有效。试验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组均有效。试验组与对照组疗后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疗后1周:两组发热、咳嗽、咯痰、气喘、肺部啰音消失在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治疗均有效;组间比较,在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方面,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发热、咯痰、气喘方面,两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患儿在发热、咳嗽、咯痰、气喘的起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4)疗后1周:试验组患儿在精神、口渴饮水、纳呆及大便干稀不调情况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试验组在精神、口渴饮水、纳呆及大便情况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在肢体困重、恶心呕吐、腹胀、小便黄少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提示两组疗效相当。(5)疗后3周疾病疗效方面:试验组的痊愈率为81.73%,其中85例痊愈,15例显效,4例有效,0例无效;对照组痊愈率80%,其中80例痊愈,15例显效,5例有效,0例无效,两组痊愈率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疗效相当。(6)疗后3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试验组的痊愈率为84.62%,其中88例痊愈,13例显效,3例有效,0例无效;对照组痊愈率77%,其中77例痊愈,17例显效,6例有效,0例无效,两组痊愈率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疗效相当。(7)安全性评价:两组疗后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安全性较好。结论:1.肺炎支原体归属于中医湿热病邪范畴,感染时可以通过口鼻或皮毛侵犯三焦,病机为三焦气化不利,气郁津滞,病位涉及三焦,临证时可以采用三焦辨证进行论治。2.基于三焦学说,采用清热祛湿疏利三焦法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湿热郁肺证在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有明显的效果,并且能够有效的改善发热、咳嗽、咯痰、气喘、肺部啰音消失等主症的积分及精神、口渴、纳差、大便不调等次要症状积分。3.早期采取中西医联合、中期和后期单独使用中医药的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可以有效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减少耐药几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张洋,石志超,石鉴泉,尹晓磊,王占云[2](2021)在《从小柴胡汤事件浅析“古方今病,不相能也”》文中研究指明小柴胡汤事件指20世纪70年代,日本厚生省将小柴胡汤制剂作为治疗肝病的首选药物,贯穿肝病治疗始终,出现不论何种原因导致的肝病,皆用小柴胡汤治疗。20世纪90年代,日本陆续报道了小柴胡汤引起间质性肺炎的案例。从此在日本全面禁止各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变、肝癌病人服用小柴胡汤相关制剂。"古方今病,不相能也"是易水学派创始人张洁古在《医学启源》中提出的理论,原意是反对拘泥于古方,但通过小柴胡汤事件,被后人曲解为古方不能治疗今病。仲景在应用小柴胡汤时提出"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意指用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病时,要坚持辨证论治,注重紧抓疾病主证及本质。而临证中不见小柴胡汤证之主证,生搬硬套强予小柴胡汤的小柴胡汤事件,是断章取义的结果,而非"古方今病,不相能也"。

罗晓琼[3](2019)在《中医培土生金法在耐药菌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肺炎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治疗以抗感染为主,然而,抗生素耐药已经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全球现象。中医药在诸多疾病的治疗中体现了简、便、廉、效的优势和特色,培土生金法是中医肺脾同治的常用治疗原则。本研究首先通过Meta分析来探讨培土生金法在临床治疗肺炎患者的运用情况;其次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探索培土生金法指导下的中药辅助治疗耐药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最后通过观察性研究来分析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通过以上研究,旨在为耐药菌肺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同时为临床医生制定和优化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主要内容摘要如下:(一)中医培土生金法治疗肺炎的Meta分析目的:运用循证医学中的Meta分析研究方法,系统评价培土生金法在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培土生金法运用于耐药菌肺炎奠定基础。方法:1.制定文献的检索词、检索策略、文献的纳排标准。2.在国内外生物医学类数据库中,全面搜索培土生金法治疗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试验组加用体现中医培土生金法的中药治疗。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维普、CBM等。3.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和数据提取。4.应用Rev Man 5.3软件,对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脱机时间等结局指标进行数据合并分析。5.计数资料用风险比(RR)来分析,连续变量资料用标准均数差(SMD)来分析,两者均以95%CI表示。结果:1.有效率:共23篇研究文献对有效率进行了报道,总病例数2142例,试验组1086例,对照组1056例,结果显示中医培土生金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积分:5篇文献进行了中医证候积分分析,总例数404例,试验组203例,对照组201例。结果显示中医培土生金法中药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3.PCT:6篇文献对PCT进行了观察,总例数554例,试验组278例,对照组276例。数据合并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降低PCT指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4.CRP:4篇文献对CRP进行了分析,总例数350例,试验组175例,对照组175例。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降低患者CRP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5.CPIS评分:2篇文献进行了分析,总病例数14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71例。合并数据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降低CPIS评分方面具有优势。6.脱机时间:2篇文献分析了脱机时间,总病例数18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91例。结果显示试验组在缩短脱机时间方面也具有优势。7.安全性:6篇文献报道了不良反应,试验组77例次,对照组130例次。结果显示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低于对照组,说明加用中药在改善常规治疗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方面可能具有优势。结论:中医培土生金法在肺炎肺脾气虚证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在提高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PCT、CRP、CPIS评分,缩短脱机时间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且可能减少西医抗感染治疗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二)中医培土生金法辅助治疗耐药菌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目的:观察培土生金法中药辅助治疗耐药菌肺炎的临床疗效,为耐药菌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耐药菌肺炎患者64例,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试验组加用培土生金法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味,100ml tid po,疗程14天。观察各组的中医症状评分、CPIS评分、血常规、CRP、PCT、免疫指标、血气分析等指标变化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的基线指标和疗效性指标的差异。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生命体征、证候积分、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具有可比性。2.疗效比较:(1)中医证候疗效:两组分级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均明显降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在改善咳嗽、咯痰、食少纳呆、体倦乏力、胃脘胀满、腹胀、少气懒言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发热、气短、自汗等方面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3)CPIS积分治疗后两组均有所降低,试验组未显示出明显优势。(4)炎性指标:WBC、N、CRP、PCT等炎性指标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但组间比较未显示出明显差异。(5)免疫指标:试验组在改善CD4+、Ig M方面优于对照组,其他免疫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6)血气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 O2均明显改善,治疗7天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治疗14天,两组无明显差异。3.安全性比较: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呼吸、血压和肝肾功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培土生金法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味能改善耐药菌肺炎患者的咳嗽、咯痰、食少纳呆、体倦乏力、腹胀、少气懒言等临床症状,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三)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及其耐药性的观察性研究目的:观察和分析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的分布和构成比情况,以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的方法,纳入符合肺炎诊断并进行了痰培养和常规药敏试验的患者,搜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合并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痰培养结果以及抗生素治疗方案等数据,并录入Epidata软件进行管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比较。结果:1.一般资料:共纳入148例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以中老年为主,平均年龄(59.8±16.5岁)。2.合并疾病:合并其他疾病者占84.5%,合并两种及以上疾病者超过50%,以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合并疾病为主。3.炎性指标:WBC异常的比例仅34.46%,异常率从低到高依次为:WBC<N<PCT<N%<CRP,CRP异常的比例最高(62.84%)。4.血气分析:结果表明以氧分压降低为主。5.病原菌分布:结果显示病原菌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G-菌为主,最常见的几种病原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5.3%)、肺炎克雷伯菌(15.4%)、鲍曼不动杆菌(14.8%)、流感嗜血菌(7.4%)、大肠埃希菌(5.6%)。6.耐药性:(1)在头孢类抗生素中,几种主要病原菌对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菌均较高,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达到88.9%,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性相对较低。(2)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较高,主要以大肠埃希菌(77.8%)和鲍曼不动杆菌(58.3%)为主。(3)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中,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58.3%和36%,对厄他培南暂未发现耐药菌株。(4)几种病原菌对哌拉西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性相对较低。(5)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也较好。7.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年龄和是否使用侵入性操作对住院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住院天数>10天的风险是年龄<60岁患者的3.116倍,有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是没有侵入性操作的9.553倍。血红蛋白和白蛋白与住院时间也存在相关性,呈负相关。结论:肺炎患者不一定有血象升高,各炎性指标中,CRP异常率最高,可见其敏感性较高。导致肺炎的病原菌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G-菌为主,最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流感嗜血菌、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提示头孢他啶、哌拉西林/酶抑制剂、厄他培南、替加环素等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病情优先选用以上抗生素。住院时间与患者的年龄、是否有侵入性操作、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具有相关性。

刘秋红[4](2018)在《抗支解毒颗粒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评价抗支解毒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抗支解毒颗粒联合阿奇霉素,中药6天为1个疗程,服用两个疗程,同时联合阿奇霉素静滴,静滴5天,停4天,再口服3天,总共12天;对照组予阿奇霉素静滴5天,停4天,再口服3天。第12天记录观察结果,治疗前后分别填写病例观察表,观察结束后,对各项量化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控制5例,显效22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控制5例,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经统计学分析,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抗支解毒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优于单用阿奇霉素治疗本病,治疗组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腹痛、恶心者3例。结论:抗支解毒颗粒联合阿奇霉素能明显缓解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少,服用方便,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敬岳[5](2017)在《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候学特征横断面调查及随访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并经过专家论证后制定流感中医证候学调查问卷及统计学软件,收集符合要求的临床病例,分析当前季节流感样及流感中医证候学特征、流感样病例与流感病例之间的可能关系;分析流感中医证型与病毒亚型之间的可能关系;电话随访部分患者以评价发热门诊治疗流感临床效果,为探索中医药有效防治流感奠定基础。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于中日友好医院发热门诊,收集724份符合标准的病例资料。通过查阅中医与西医流感相关诊疗指南、期刊论着、古籍经典等资料,收集流行性感冒的症状与中医证候信息,设计临床调查表;经相关临床专家、循证医学相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后,形成"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候学特征调查问卷"并制作电子信息录入软件。该临床研究采用前瞻、开放式,有监督与无监督相结合的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病例后将相关信息并输入临床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运用SPSS13.0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对计数资料进行频数分析;所有病例所涉及的症状、证候等信息分别进行构成比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1.流感样病例中医证候学特征通过研究表明流感样患者就诊高峰为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经分析纳入的724例患者中以女性456例(62.98%)为主;"已婚"者536例(74.34%)居多;在家中居住676例(93.50%)占主要地位。流感样病例诱发以"着凉"最多285例(54.70%);报告突然起病627例(87.94%);706人次均主诉为"发热"(97.51%);初起症状以"发热"最多,有302例(41.71%);全部病例均报告至少一项全身症状其中症状突出者有:恶寒者492例(68.05%)、全身酸痛症状明显有541例(75.03%)、头痛者517(71.61%)、乏力者600例(82.87%)。其中较为显着的局部症状有:流涕440例(60.77%)、咳嗽症状者588例(81.22%)、咽痒症状者435例(60.08%)、口干症状者544例(75.14%)。胃肠反应和全身炎性反应均不显着。四诊合参后中医证型中"风热犯卫"证208例(28.81%);"风寒束表"证107例(14.82%);"表寒里热"证404例(55.96%);"湿热壅滞"证3例(0.42%)。2.流感患者中医证候学特征病毒核酸为阳性者,病毒为甲型H1N1型114例(28.15%)、甲型H3N2型150例(37.04%)、甲型 H9N2型1例(0.25%)、乙型(B 型)139 例(34.32%)、丙型(C 型)1例(0.25%),主要对甲型H1N1、甲型H3N2、乙型(B型)进行相关分析。甲型H1N1病毒亚型人群特征为:女性80例(70.18%)显着较多;甲型H1N1病毒感染群体平均年龄为42.46±15.42岁;已婚91例(79.82%)人群较多;在家中居住的107例(93.86%);着凉获病的有52例(45.61%);高度发热的患者有27(23.68%);就诊时病程为42.95±37.71小时;突然起病的患者有101例(89.38%);主诉报告了发热有112例(98.2%);初起症状中发热39例(34.8%)为最多。全身症状中显着临床表现:恶寒者有76例(66.7%)、全身酸痛96例(83.9%)、头痛85例(74.6%)、乏力102例(89.5%)。局部症状中临床症状显着的有:咳痰76例(66.7%)、咽痒75例(65.8%)、咽痛 63 例(56.8%)、流涕 75 例(65.8%)、咳嗽 109 例(95.6%)、咽部充血 63 例(51.8%)、口干 92 例(80.7%)、口渴 85 例(64.9%)。甲型H3N2病毒亚型人群特征女性96例(64%)居多;甲型H3N2病毒感染群体平均年龄为45.87±18.16岁;已婚120例(80%);在家中居住的有138例(92%);因着凉获病的有58例(38.67%);高度发热16例(10.67%);就诊时病程为58.17±70.40小时;突然起病的患者有126例(84%);主诉149例(99.3%)报告了发热;初起症状中发热患者最多56例(37.8%)。全身症状中显着临床表现:恶寒者有99例(76.0%)、全身酸痛107例(71.3%)、头痛116例(77.9%)、乏力125例(83.3%)。局部症状中临床症状显着的有:咳痰96例(64.4%)、咽痒100例(66.7%)、咽痛96例(64.9%)、流涕 110 例(73.3%)、咳嗽 127 例(84.7%)、咽部充血 96 例(64.9%)、口干 108 例(73.0%)、口渴 99 例(67.8%)。乙型流感人群中女性86例(61.87%)显着较高;乙型(B型)病毒感染群体平均年龄为37.64± 17.40岁;已婚93例(67.39%);在家中居住的130例(93.53%);因着凉获病的有52例(37.41%);高度发热有18例(12.95%);就诊时病程为65.18±49.52小时;突然起病的流感患者有122例(88.41%);主诉133例(95.7%)报告了发热;初起症状中仍以发热为多46例(33.8%)。全身症状中显着临床表现:恶寒者有104 例(74.8%)、全身酸痛 105 例(75.4%)、头痛 101 例(73.2%)、乏力 113 例(81.3%)。局部临床症状显着的有:咳痰92例(66.2%)、咽痒96例(69.1%)、咽痛83例(61.0%)、流涕 91 例(65.5%)、咳嗽 127 例(91.4%)、咽部充血 83 例(61.0%)、口干 113 例(81.9%)、口渴 107 例(77.5%)。三种流感病毒确诊患者全身炎性反应少见,腹部症状中是以恶心为主。其中流感阳性患者甲型H1N1流感中医证型分布风热犯卫24(21.1%)、风寒束表11(9.6%)、表寒里热77(67.5%)、湿热壅滞2(1.8%);甲型H3N2流感中医证型分布风热犯卫35(23.%)、风寒束表17(11.3%)、表寒里热98(65.3%)、湿热壅滞0(0.0%);乙型流感中医证型分布风热犯卫29(21.0%)、风寒束表21(15.2%)、表寒里热88(63.8%)、湿热壅滞0(0.0%)。3.流感门诊治疗效果随访724例被调查者中183例报告了自行服药种类其中:单纯服用抗生素的116例(63.39%)、单纯服用中成药的12例(6.56%)、单纯服用退热药的11例(6.01%)、其余均为两种或三种药物联用44例(24.04%)。未用西药的22例(7.53%),仅使用退热药的52例(17.81%),仅使用镇咳药的4例(1.37%),仅使用抗病毒药的34例(11.64%),仅使用化痰药的9例(3.08%),仅使用抗生素的11例(3.77%),仅针对鼻涕喷嚏给药的4例(1.37%),使用两种以上药物包含退热药的127例(43.49%),使用两种以上药物不包含退热药的29例(9.93%)。中成药对症处理的170例(47.2%)、非对症处理175例(48.6%),其中对证处理多为表寒里热证,但是患者是否对证处理对退热时间、病程及临床疗效并无显着差异。结论:流感样病例及流感病例就诊高峰出现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流感样患者及流感患者均以女性为主,多为已婚在家中居住人群,考虑流感样病例爆发不除外于与环境气候、患者体质和周围环境相关。且流感患者是以全身症状(恶寒、乏力、全身酸痛、头痛)和呼吸道症状(咽痛、咳嗽、咳痰)为主,中医辨证以表寒里热证为主。不同病毒亚型流感临床症状稍有区别:甲型流感病毒致病发热、全身症状和咽部症状较重;乙型流感病毒致病较为温和,且胃肠症状较重。流感病例中表寒里热证显着高于非流感人群;不同病毒亚型中医症状均是以表寒里热证为主,但不同病毒亚型和中医证型的对照关系尚无统计学差异。通过随访门诊就诊患者发现,就诊患者在患病初期有自行用药的现象且多为抗生素,患病初期患者门诊多给予解热镇痛、抗病毒及中成药,服药后患者发热、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均有明显好转,但本研究中中成药是否对证处理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提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意对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对不同人群和体质的流感中医证型可进一步明确,流感患者中成药的对证处理需要进一步关注,以做到有效的中医药防治工作。

刘哲[6](2014)在《肺纤方提取物干预肺纤维化大鼠VEGF/VEGFR1、VEGFR2、PAI-1、VCAM-1 mRNA表达及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为临床难治性疾病,目前缺乏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发病率年增长11%,患者自确诊起,中位生存期小于3年。中医认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属于“肺痿”、“肺痹”范畴,导师认为肺肾亏虚、痰瘀痹阻肺络为其基本病机。肺纤方为治疗肺纤维化的有效方剂,具有补益肺肾,化痰散结,活血通络的作用,既往临床研究证实其在改善症状、提高生理指标方面具有优势,既往动物实验证实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基质重塑等作用。近年IPF的病理机制由“炎症学说”转为“纤维化修复学说”为中心,其中微血管生成、凝血/纤溶异常等机制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从整体动物实验探究肺纤方提取物干预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血管内皮粘附因子V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的mRNA表达水平。体外细胞实验研究肺纤方提取物对肺纤维化大鼠原代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迁移及血管形成的影响。深入探讨肺纤方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动物整体实验:将156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24只,肺纤方大剂量组24只,肺纤方中剂量组24只,肺纤方小剂量组24只,西药对照组分为两组:氯沙坦组24只,泼尼松组24只。运用气管插管灌注博莱霉素3mg/kg造模,假手术灌注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第二天开始灌胃干预。灌胃量:肺纤方大、中、小剂量组分别为2.4g/kg、1.2g/kg、0.6g/kg。氯沙坦组10mg/kg、泼尼松组5mg/kg。于14、28天随机分两批进行动物处理及取材。取大鼠左肺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病理检测,观察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取新鲜右肺组织行RT-PCR检测肺组织VEGF/VEGFR1、VEGFR2、PAI-1、VCAM-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示:肺纤方中剂量组能有效改善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抑制VEGF/VEGFR1、VEGFR2、PAI-1、VCAM-1的基因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泼尼松14天时能有效改善肺泡炎程度,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氯沙坦14天时能抑制PAI-1、VCAM-1基因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肺纤方抑制VCAM-1基因表达减轻其所介导的急性炎症反应;通过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的基因表达抑制纤维蛋白及胶原的积累;通过抑制VEGF/VEGFR1、VEGFR2基因表达,抑制其介导的血管生成过程。其中肺纤方中剂量组(1.2g/kg)疗效更加明显。2、泼尼松能早期改善肺泡炎程度、氯沙坦能在早期抑制VCAM-1及PAI-1基因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及胶原、纤维蛋白的积累。但作用无肺纤方中剂量组持久。3、肺纤方中剂量组无论在改善大鼠精神状态还是检测指标方面都显示出一定优势。体外细胞培养实验:分离培养鉴定28天肺纤维化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用肺纤方大、中、小剂量组、泼尼松、氯沙坦刺激细胞,通过WST-1法检测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粘附率、Transwel1检测内皮细胞迁移能力、Matrigel胶检测血管形成能力。结果示:氯沙坦及肺纤方大剂量组能够促进白细胞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肺纤方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及血管形成的抑制能力随肺纤方剂量增加而增加,肺纤方大剂量完全抑制了肺微血管形成。泼尼松促进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及血管形成,氯沙坦及肺纤方中剂量组能够有效抑制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及血管形成。总之,肺纤方能够抑制肺纤维化炎症反应、微血管新生、改善纤溶抑制而具有抗肺纤维化作用。

梅丽君,何淼泉[7](2014)在《试述从痰瘀毒论治间质性肺炎》文中研究指明该文从病因病机、临床辨证和中医治疗等方面论述痰、瘀、毒是间质性肺炎的主要病理环节,冀为临床从痰瘀毒论治间质性肺炎提供思路。

张震[8](2013)在《中药现代化与药品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药品监管和评价的角度,就中药现代化研究中所需要解决的几个核心问题及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论述:(1)从药品的基本属性出发,对目前中药使用疗效不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在于药不对症、药品质量不符合要求、用量不准或用法不当,而这些也正是中药现代化研究中所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2)从药品监管的角度对中药现代化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明确中药现代化的目的,并对其进行重新定位,解决好中药现代化中的几个关系,并统筹安排好中药现代化所需要完成的任务;(3)对中药现代化与中医现代化的关系进行论述:中药在其现代化改造过程中,为避免变成中药的西药化,必须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而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又必须实现中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现代化;(4)中药现代化所要解决的几个核心问题是:第一方面要解决药本身的问题:包括现代化改造后中药外在属性的改变,以及内在质量控制方面的改进;第二方面要解决如何用药的问题:包括中药的正确使用的问题,以及中药用药剂量的准确性问题;第三方面要解决创新性中药的评价问题:由于疾病谱的变化,必须从经方以外寻找创新性中药来治疗新的疾病,但由于中西药的巨大差异,中药新药的药品评价不同沿用西药的标准,而必须寻找新的评价方法;(5)中药的现代化、传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为了解决中药中存在的问题,中药应该进行现代化的改造,但在某些方面还要保持其传统化,避免走样:同时,应谨慎推行中药的国际化。在上述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从药品评价角度提出中药现代化的总体思路:中药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同时要与中医现代化进行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着重解决药本身的问题、如何用药的问题、创新性中药的评价问题等中药现代化的核心问题。

唐昊[9](2013)在《双黄连粉针剂超声雾化吸入的安全性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昆明种小鼠雾化吸入双黄连粉针剂溶液,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肺部病理切片、测量各组小鼠体重、肺湿重,计算肺指数,检测小鼠肺组织中CC16的表达以及血清中Hyp、I1-8的含量,初步评估双黄连粉针剂雾化吸入的安全性。方法:取健康两周龄昆明种小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地塞米松组(简称地米组,下同)、双黄连粉针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下同)、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六组。空白组不予任何处理,对照组予蒸馏水进行雾化,地米组予地塞米松注射液进行雾化,其余组以不同浓度的双黄连粉针剂溶液(低、中、高剂量组)雾化吸入。30日后称取小鼠体重,处死后,称取小鼠肺湿重,计算出每只小鼠肺指数,并通过肺组织的病理切片了解气道结构等变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CC16含量,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量HYP、IL-8含量。结果:病理切片提示:空白组、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均有1只小鼠肺组织局灶性纤维组织增生,伴炎性细胞浸润;其余支气管管壁完整,管腔圆整,管壁和平滑肌厚度正常,血管腔、肺泡腔、肺间质未见炎性细胞的浸润。双黄连低剂量组:3只小鼠肺组织局灶性纤维组织增生伴炎性细胞浸润,其余未见明显异常。中剂量组:2只小鼠肺组织局灶性纤维组织增生伴炎性细胞浸润,其余未见异常。高剂量组:2只小鼠肺组织局灶性纤维组织增生伴炎性细胞浸润,其余未见明显异常。将各组小鼠病理切片分级、统计分析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小鼠体重、肺湿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小鼠肺指数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小鼠肺组织中CC16表达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地塞米松组小鼠血清中Hyp含量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地塞米松组小鼠血清中IL-8含量明显增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本实验中,双黄连粉针剂雾化吸入后,小鼠肺组织产生了一定的损伤,值得警醒,其具体损伤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提示双黄连粉针剂、地塞米松等静脉注射用药不能随意用于雾化,临床医生一定要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药途径给药。

艾军[10](2010)在《基于关联规则的病毒性肺炎热郁痰瘀病机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儿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我国小儿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而病毒性肺炎约占其中的1/2。小儿病毒性肺炎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大量的临床研究成果,在辨治理论上也进行了许多探讨研究,达到一定的认识深度。但是对这一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尚有待客观化和规范化。在中医药学界当今注重中医传统研究方法与循证医学相结合的形势下,有必要应用传统研究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加强对该病的客观化和规范化的研究。数据挖掘是近20年新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和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是两个等价的概念。关联规则是数据挖掘技术的最常用和较为成熟的方法之一,它描述数据库中数据项(属性、变量)之间所存在的(潜在)关系,对于突出以症状体征关联出现的中医证候学的研究具有适用性,以及通过证候学分析认识病因病机,形成病机理论。导师汪受传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潜心研究病毒性肺炎十五年,诊治大量本病患者,形成独立的学术思想,在理论和临床研究中探讨、应用热、郁、痰、瘀病机理论指导病毒性肺炎的辨证论治,取得良好疗效和丰硕成果。为了对深入开展病毒性肺炎中医辨证论治的客观化和规范化研究打下良好基础,为了探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名老中医经验和学术思想研究、总结的新模式、新方法,在此,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主要运用关联规则方法,开展病毒性肺炎热郁痰瘀病机理论研究。目的:通过理论、临床、数理研究建立病毒性肺炎病机理论。方法:在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关联规则方法,对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分组的病毒性肺炎临床研究数据源进行挖掘,开展理论、临床、数理三结合的病毒性肺炎病机理论研究。结果:1、理论研究方面:通过古今文献研究发现,古代医籍中有关于肺炎病机与热、郁、痰、瘀相关的散在论述,现代也有学者提出以痰热郁闭或痰热瘀闭论治本病的观点,并有相关的临床研究报道,说明病毒性肺炎热郁痰瘀病机理论具有古代和现代专家意见的基础。2、临床研究和数理研究方面: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本病临床研究的数据源,从临床的证候学入手,进行关联规则运算,发现在发病之际,常见热邪炽盛、肺气郁阻、痰涎壅盛和血脉瘀阻(简称热、郁、痰、瘀)的病机病理。轻度患儿的热邪与正气争斗的病机改变相对较轻,而肺气郁阻与痰涎壅盛以及血脉瘀阻的病机病理已较为严重;中度患儿热邪与正气剧烈争斗、肺气郁阻和痰涎壅盛的病机病理已较为严重,而血脉瘀阻的病机病理相对较轻。重度患儿热邪炽盛、肺气郁阻与痰涎壅盛以及血脉瘀阻的病机病理均较为严重。在治疗过程中,热邪炽盛、肺气郁阻、痰涎壅盛和血脉瘀阻的病机病理均逐渐减轻。热邪炽盛的病机病理在初、中期明显,末期轻微;肺气郁阻和痰涎壅盛的病机病理在疾病全过程都较明显:血脉瘀阻的病机病理在疾病初期较为明显,在疾病中后期相当轻微或消失。在药物干预下,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病机演变规律相似,但作支持度比较,大多数时间上,大多数项集(如热证候、郁证候、痰证候或热与郁关联证候、热与痰关联证候、热与郁与痰关联证候等)两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0.01),且试验组比对照组提前1~3天消失。说明在改善热邪炽盛、肺气郁阻、痰涎壅盛或热邪炽盛与肺气郁阻关联病机、热邪炽盛与痰涎壅盛关联病机、热邪炽盛与肺气郁阻与痰涎壅盛关联病机等方面,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在疾病全过程,治疗前后都有热、郁、痰、瘀四者之间形成的2~7项的关联病机,如形成热与郁、热与痰、热与瘀、郁与痰、郁与瘀、痰与瘀、热与郁与痰、热与郁与瘀、热与痰与瘀、郁与痰与瘀、热与郁与痰与瘀等关联的病机病理,且由热致郁、致痰、致瘀,或由郁致热、致痰、致瘀,或由痰致热、致郁、致瘀,或由瘀致热、致郁、致痰的病机演变均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相互作用强度的概率。其规律性和概率的变化在治疗前后有部分基本不变,而部分呈逐日下降的变化,如由郁致痰或由痰致郁的概率极高,基本上在治疗前后一致,极少发生变化。由热或痰或瘀等致郁,以及由热或郁或瘀致痰的概率极高,也基本上是治疗前后极少变化。由郁或痰或瘀致热的概率常常可见治疗后逐日下降。由瘀致热或郁或痰的概率往往大于由热或郁或痰致瘀的概率。3.病毒性肺炎热郁痰瘀病机理论的主要内容:在病毒性肺炎中,多数由热致病,热致气郁,热炼痰蓄,气郁血瘀。同时,气机郁阻、痰涎蓄积、血脉瘀阻又是热邪不散的影响因素。热、郁、痰、瘀四者并存且相互关联,循序渐变,互为因果,环环相连,在疾病过程中极易形成热郁、热痰、热瘀、痰郁、痰瘀或热郁痰、热郁瘀、热痰瘀、痰郁瘀或热郁痰瘀互结的病机病理改变。在本病中,热邪为患是本病的始动因素,热邪与正气相争贯穿疾病的全过程,.但在药物的干预下,此病因病机有逐渐减少的变化,其他病机对此病机影响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各种病因病机影响到肺气郁阻与痰涎壅盛病机变化的可能性很少随时间改变,肺气郁阻与痰涎壅盛病机病理在本病中甚为重要,占主导地位。痰与瘀均为有形的病理产物(尤其是后者),其影响热或郁的可能性甚于热或郁对它们的影响,在病机演变中有重要作用。结论:1.热、郁、痰、瘀是病毒性肺炎急性期的基本病因病机病理。通过理论、临床和数理三结合建立的病毒性肺炎热郁痰瘀病机理论,具有良好的实践基础和循证基础,对建立病毒性肺炎中医诊治理论体系和中医辨证论治客观化、规范化、标准化研究具有启迪作用。2.运用中医传统认识论与现代研究方法(包括数据挖掘方法)相结合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具有提炼病机病理辨证观点和总结处方用药规律的作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以导师汪受传教授论治病毒性肺炎的主要学术思想提炼形成的热郁痰瘀病机理论,是对病毒性肺炎急性期中医基本病机病理的概括,为创新病毒性肺炎中医诊治理论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3.在改善热、郁、痰、瘀及其关联病机方面,中医试验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应用关联规则方法可以建立突出中医辨证论治内涵、更加符合中医特点和规律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二、双黄连加中医辨证治疗间质性肺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黄连加中医辨证治疗间质性肺炎(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三焦理论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及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基于三焦理论探讨MP感染
    1 MP感染的西医学特征
        1.1 流行病学
        1.2 发病机制
        1.3 临床表现
        1.4 诊断方法
        1.5 治疗
    2 MP感染的中医学认识
        2.1 伏邪论
        2.2 温邪论
        2.3 热毒论
        2.4 痰热瘀论
        2.5 湿热论
        2.6 风邪论
    3 MP感染与三焦的关系
        3.1 古代对三焦的认识
        3.2 现代对三焦的认识
        3.3 MP感染与湿热
        3.4 MP感染与三焦
    4 本人体悟
第二部分 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治疗儿童MPP的疗效评价研究
    1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病例来源
        2.3 诊断标准
        2.4 受试者选择
        2.5 治疗方案
        2.6 观察指标
        2.7 不良事件
        2.8 数据管理及报告
        2.9 疗效评价
        2.10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疗效评价比较
        3.3 安全性指标评价
    4 讨论
        4.1 MPP西医研究进展
        4.2 MPP中医研究进展
        4.3 立法依据
        4.4 方药分析
    5 研究结论
        5.1 基线资料分析比较
        5.2 疾病疗效评判分析
        5.3 中医症候疗效评判分析
        5.4 疗后1周主要症状评判分析
        5.5 疗后1周次要症状评判分析
        5.6 安全性分析
        5.7 不良反应
    6 本人体悟
结语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中成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2)从小柴胡汤事件浅析“古方今病,不相能也”(论文提纲范文)

1 小柴胡汤事件回顾
2 柴胡证之“但见一证便是”
3 中药西用,不辨难为
4 古今异轨,以辨应变
5 小结

(3)中医培土生金法在耐药菌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第一章 中医培土生金法治疗肺炎的Meta分析
    1.1 目的
    1.2 技术路线图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文献检索的范围及策略
        1.5.1 检索数据库
        1.5.2 检索词
        1.5.3 检索时间及检索策略
    1.6 数据收集与分析
    1.7 结果
        1.7.1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1.7.2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1.7.3 Meta分析结果
    1.8 讨论
        1.8.1 Meta分析的意义与价值
        1.8.2 本部分研究的选题思路
        1.8.3 Meta分析结果的讨论
    1.9 小结
第二章 中医培土生金法辅助治疗耐药菌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2.1 课题来源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方案
        2.3.1 技术路线图
        2.3.2 研究设计
        2.3.3 研究对象
        2.3.4 治疗方案
        2.3.5 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
        2.3.6 疗效判定
        2.3.7 不良反应的观察
        2.3.8 质量控制
        2.3.9 统计分析
        2.3.10 伦理学原则
    2.4 研究结果
        2.4.1 研究完成情况
        2.4.2 基线统计结果
        2.4.3 疗效评价
        2.4.4 安全性评价
    2.5 讨论
        2.5.1 培土生金法的历史渊源
        2.5.2 培土生金法运用于耐药菌肺炎的理论依据
        2.5.3 研究药物组方分析
        2.5.4 现代药理研究
        2.5.5 研究结果分析
        2.5.6 导师治疗耐药菌肺炎的经验概要
    2.6 小结
第三章 肺炎患者临床特征、病原学及其耐药性的观察性研究
    3.1 课题来源
    3.2 研究目的
    3.3 技术路线图
    3.4 研究对象与方法
        3.4.1 纳入标准
        3.4.2 排除标准
        3.4.3 研究方法
        3.4.4 观察指标
        3.4.5 统计方法
    3.5 研究结果
        3.5.1 一般资料
        3.5.2 患者吸烟情况
        3.5.3 合并疾病情况
        3.5.4 炎性指标分析
        3.5.5 血气分析情况
        3.5.6 病原菌分布情况
        3.5.7 病原菌药敏结果
        3.5.8 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3.5.9 住院时间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3.6 讨论
        3.6.1 一般情况和合并疾病分析
        3.6.2 实验室指标分析
        3.6.3 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3.6.4 住院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3.7 小结
结论
创新性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正文部分)
综述 肺炎患者细菌耐药概况及中医培土生金法研究进展
    4.1 肺炎患者细菌耐药性概况
        4.1.1 肺炎的流行病学现状
        4.1.2 病原学研究现状
        4.1.3 治疗进展
    4.2 中医培土生金法研究进展
        4.2.1 中医对肺炎的认识
        4.2.2 中医病因病机
        4.2.3 中医对肺炎的治疗情况
        4.2.4 培土生金法的理论基础
        4.2.5 培土生金法的临床运用
        4.2.6 参苓白术散的研究进展
        4.2.7 参苓白术散的药理学研究现状
        4.2.8 中医药在细菌耐药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综述部分)
附件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抗支解毒颗粒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临床研究
    一. 诊断标准
        (一)西医诊断标准
        (二)中医辨证标准
        (三)症状及体征量化标准
        (四)病情分级标准
    二. 病例选择
        (一)纳入病例标准
        (二)排除病例标准
    三. 研究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研究方案
研究结果
    一. 抗支解毒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研究结果
        (一)治疗后,两组主症积分比较
        (二)治疗后,两组各次症积分及次症总分比较
        (三)治疗后,两组总分比较
        (四)治疗前后主症比较
        (五)两组治疗前后各次症积分及次症总分比较
        (六)治疗后两组总疗效比较
        (七)安全性评价
讨论
    一. 中医学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治疗的认识
    二. 西医学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认识
        (一)发病机制及主要病理表现
        (二)治疗的认识
    三. 方药分析
        (一)组方分析
        (二)现代药理研究
    四. 综合疗效分析
        (一)治疗后两组主症比较
        (二)治疗后两组次证比较
        (三)治疗后两组积分比较
        (四)治疗前后两组总疗效比较
    五.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研究进展
    一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一)病名溯源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论治及施治
    二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西医研究进展
        (一)发病原因
        (二)临床诊断
        (三)并发症
        (四)西医治疗
        (五)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5)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候学特征横断面调查及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综述
    综述一 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候学特征概述
        1 流行性感冒相关概念
        2 流行性感冒中医学相关概念及溯源
        3 流行性感冒中医病因病机
        4 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综述二 流行性感冒疾病特点及中西医防治方法
        1 流行性感冒病原概述
        2 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特征
        3 流行性感冒与流感样疾病及普通感冒的鉴别
        4 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
        5 中西医防治流行性感冒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一 2015-2016年冬春季节北京地区流感样病例中医证候学特征横断面研究
    研究目的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病例选择
        2.1 入选标准
        2.2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统计学处理
        5 部分临床症状分级量化评价标准
        6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结果
        1 一般人口学资料
        2 患者既往患病情况
        3 患病原因调查
        4 就诊时一般情况
        5 就诊时症状分析
    结论
    讨论
临床研究二 2015-2016年冬春季节流行性感冒患者中医证候学特征横断面研究
    研究目的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研究部分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1 病原学检测结果
        2 一般人口学资料
        3 患者既往患病情况
        4 就诊时一般情况
        5 血常规检测结果
        6 PCR检渊结果与中医证型
    结论
    讨论
临床研究三 2015-2016年流感样病例门诊常规治疗调查研究
    研究目的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病例选择
        2.1 入选标准
        2.2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统计学处理
        5 部分临床症状分级量化评价标准
        6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结果
    结论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个人简历

(6)肺纤方提取物干预肺纤维化大鼠VEGF/VEGFR1、VEGFR2、PAI-1、VCAM-1 mRNA表达及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整体动物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BLM致肺间质纤维化大鼠整体状态观察
        2.2 BLM致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检测
        2.3 VCAM-1基因表达水平
        2.4 VEGF基因表达水平
        2.5 VEGFR-1基因表达水平
        2.6 VEGFR-2基因表达水平
        2.7 PAI-1基因表达水平
    3. 讨论
    参考文献
体外细胞实验
    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 实验方法
    3. 数据统计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鉴定结果
        4.2 WST-1检测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实验
        4.3 白细胞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实验
        4.4 Transwell检测结果(细胞迁移能力实验结果)
        4.5 血管形成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论文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7)试述从痰瘀毒论治间质性肺炎(论文提纲范文)

1病因病机
    1.1痰瘀相互化生
    1.2痰瘀积盛成毒
    1.3毒痰瘀兼夹为害
2临床辨证
    2.1辨痰证
    2.2辨瘀证
    2.3辨毒证
    2.4辨别主证和兼证
3中医治疗
    3.1化痰法的运用
    3.2祛瘀法的运用
    3.3解毒法的运用
    3.4化痰祛瘀解毒并举
4总结

(8)中药现代化与药品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
    1.2 中药现代化的目标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见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第二章 从药品的属性探索中药疗效不佳的原因
    2.1 药不对症
    2.2 药品质量问题
    2.3 用量不准
    2.4 用法不当
第三章 从药品评价的角度看中药现代化的目的和统筹安排
    3.1 中药现代化的目的
    3.2 中药现代化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3.3 对中药现代化统筹安排方面的思考
第四章 中药现代化与中医现代化的关系
    4.1 中药现代化与中医理论
        4.1.1 中药现代化是否需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4.1.2 目前存在的问题
        4.1.3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实际操作层面的解决方法
    4.2 中医现代化
        4.2.1 中医现代化的必要性
        4.2.2 中医现代化的途径
        4.2.3 中医现代化的目标
第五章 从药品评价的角度看中药现代化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5.1 中药现代化所要解决的药本身的问题
        5.1.1 中药自身存在的缺点
        5.1.2 现代化改造后中药将以何种形式面世
        5.1.3 如何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实现中药质量的有效控制
    5.2 中药现代化所要解决的如何用药的问题
        5.2.1 中医之“证”辨析
        5.2.2 中药如何正确使用
        5.2.3 中药用药剂量的准确性研究
    5.3 中药现代化与中药新药的药品评价
        5.3.1 中药新药的药品评价标准能否沿用目前的西药标准
        5.3.2 中药新药研究和评价的重点内容
第六章 中药的现代化、传统化与国际化
    6.1 中药的现代化
    6.2 中药的传统化
    6.3 中药的国际化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
    7.1 结论
    7.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论文情况
附件

(9)双黄连粉针剂超声雾化吸入的安全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主要英文缩略语词表
前言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饲养环境
    1.3 实验用药品和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实验用品
2. 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给药方法
    2.3 取材
    2.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4.1 实验动物的一般情况
        2.4.2 肺组织包埋及石蜡切片HE染色
        2.4.3 血清细胞因子IL-8含量的测定
        2.4.3.1 检测原理
        2.4.3.2 样品收集、处理、保存方法
        2.4.3.3 操作步骤
        2.4.3.4 结果判断
        2.4.4 血清细胞因子羟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2.4.4.1 检测原理
        2.4.4.2 样品收集、处理、保存方法
        2.4.4.3 操作步骤
        2.4.4.4 结果判断
        2.4.5 CC16在肺组织中的表达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实验动物的一般情况
    3.2 各组小鼠存活率统计分析
    3.3 各组小鼠死亡分析
    3.4 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
    3.5 各组小鼠体重、肺湿重比较
        3.5.1 各组小鼠体重的比较
        3.5.2 各组小鼠肺湿重比较
        3.5.3 双黄连粉针剂雾化吸入对小鼠体重、肺湿重影响的探讨
    3.6 各组小鼠肺指数比较
        3.6.1 双黄连粉针剂雾化吸入对小鼠肺指数影响的探讨
    3.7 血清IL-8的表达
        3.7.1 双黄连粉针剂雾化吸入对IL-8含量的探讨
    3.8 血清Hyp的表达
        3.8.1 双黄连粉针剂雾化吸入对Hyp含量的探讨
    3.9 肺组织CC16表达
        3.9.1 各组小鼠CC16免疫组化表达图像
    3.10 双黄连粉针剂雾化吸入对肺组织CC16含量的探讨
        3.10.1 CC16基本概况
        3.10.2 CC16生物学活性
        3.10.2.1 抗炎作用
        3.10.2.2 抗纤维化作用
        3.10.2.3 CC16与急性肺损伤
        3.10.2.4 地塞米松与CC16的表达
讨论
    4.1 不恰当的雾化吸入的副作用
        4.1.1 有害气体、不恰当雾化对呼吸道的损伤
        4.1.2 β_2受体激动剂带来的安全性思考
        4.1.3 双黄连粉针剂成分及体内代谢研究
        4.1.4 上述问题中医病因学的认识
    4.2 国内外现代医学对静脉注射剂雾化吸入的态度
    4.3 双黄连粉针剂雾化吸入的中医讨论
        4.3.1 中医对肺脏生理和病理的认识
        4.3.1.1 肺主气
        4.3.1.2 肺主宣发和肃降
        4.3.1.3 通调水道
        4.3.1.4 肺朝百脉、主治节
        4.3.2 中医关于“肺为娇脏”的论述
        4.3.3 中医对肺纤维化的认识
        4.3.3.1 中医对肺痹的认识及治疗
        4.3.3.2 中医对肺痿的认识及治疗
        4.3.3.3 现代中医对肺纤维化认识
        4.3.3.4 经典方剂对肺纤维化治疗的研究
        4.3.3.5 中药有效成分对肺纤维化的抑制
        4.3.4 中医对急性肺损伤的认识
    4.4 双黄连粉针剂运用指针的中医探讨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基于关联规则的病毒性肺炎热郁痰瘀病机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研究
    1. 病毒性肺炎热郁痰瘀病机理论研究的基础及发展
        1.1 中医学对病毒性肺炎的病因病机认识和辨证标准分析及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1.2 小儿肺炎辨证分型论治基础及发展
        1.3 从热、郁、痰、瘀论治小儿肺炎的基础及发展
        1.4 小儿肺炎的辨治理论探讨及发展
    2. 关联规则的涵义及其在病机理论研究中的适用性
    3. 小儿肺炎数理研究基础和发展
第二章 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研究数据源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研究方法
        2.2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第三章 病毒性肺炎病机理论的数理研究
    1. 研究方法
    2. 结果及分析
        2.1 热郁痰瘀证候病机分析
        2.2 热郁痰瘀病机相关性分析
        2.3 热郁痰瘀证候病机动态演变分析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1. 病毒性肺炎热郁痰瘀病机理论的涵义
        1.1 热、郁、痰、瘀的相关病机
        1.2 热与郁与痰与瘀关联的病机
        1.3 病毒性肺炎热郁痰瘀病机理论
    2.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及意义
        2.1 病毒性肺炎病机理论体系的建立及意义
        2.2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研究的新方法、新模式
        2.3 凸显中医辨证论治观的临床疗效评价新方法
    3. 客观评价挖掘结果和不足
    4. 对病毒性肺炎中医辨治理论体系研究的思考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双黄连加中医辨证治疗间质性肺炎(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三焦理论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及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评价研究[D]. 周朋.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从小柴胡汤事件浅析“古方今病,不相能也”[J]. 张洋,石志超,石鉴泉,尹晓磊,王占云. 中医学报, 2021(06)
  • [3]中医培土生金法在耐药菌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索研究[D]. 罗晓琼.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抗支解毒颗粒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研究[D]. 刘秋红.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5]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候学特征横断面调查及随访研究[D]. 敬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6]肺纤方提取物干预肺纤维化大鼠VEGF/VEGFR1、VEGFR2、PAI-1、VCAM-1 mRNA表达及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研究[D]. 刘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7]试述从痰瘀毒论治间质性肺炎[J]. 梅丽君,何淼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2)
  • [8]中药现代化与药品评价研究[D]. 张震. 沈阳药科大学, 2013(03)
  • [9]双黄连粉针剂超声雾化吸入的安全性实验研究[D]. 唐昊.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7)
  • [10]基于关联规则的病毒性肺炎热郁痰瘀病机理论研究[D]. 艾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标签:;  ;  ;  ;  ;  

双黄连与中医辨证治疗间质性肺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