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历程中土家族情歌的性文化内涵

婚恋历程中土家族情歌的性文化内涵

一、土家族情歌婚恋历程中的性文化意向(论文文献综述)

唐侠[1](2017)在《土家族婚姻伦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家族婚姻伦理作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独具一格,它是在土家族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通过古代样态、时代变迁及现代呈现三个方面介绍了土家族婚姻伦理的历史演进;以伦理学的视野从土家族恋爱伦理、通婚伦理、婚姻缔结伦理、婚姻存续伦理和离婚与再婚伦理等五个方面整体论述土家族婚姻伦理,并结合对土家族婚姻习俗的实地调查研究,进一步挖掘其所蕴涵的婚姻伦理观。兼于苗族与壮族婚姻伦理进行对比,凸显土家族婚姻伦理缔结方式独具特色、缔结程序多样化、宗法意识强烈、与汉文化相交融等主要特征。土家族婚姻伦理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蕴涵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对于传承家庭美德、土家族民族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马燕玲[2](2013)在《改土归流前后秀山土家族女子教育的变迁》文中认为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善良、积极进取且具有拼搏精神的内地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湘鄂渝黔交界地带。近年来研究者对土家族的研究越来越多,但主要集中于对其语言、习俗、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研究,而对土家族女子教育的研究并不多。所以笔者在本文中选择了秀山这一社区作为调查的地点,对普通女性的教育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是以土家族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改土归流”为分水岭,就秀山土家族女子在这一改革之前后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笔者从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文化学、教育人类学及哲学等多视角阐释这一现象,并且通过梳理这一特殊时期的教育变迁来探讨社区研究、教育变迁的运动状态等问题以及对“文化传承”这一现代问题的深思。由于本论文是以“土家族普通女子教育”为研究的核心,所以文献综述主要分为“土家族教育”和“土家族女子教育”两大部分进行叙述。研究方法上不局限于常用的文献法,还用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个案访谈、社区研究)以及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为教育史研究之用。这样更能让我们获得现场感和增加论文论述的力度。改土前,秀山土家女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在家庭、村寨等场所接受教育。教育者不固定,如有家人、邻里、村人,亲人以及身边的事物。教育内容也十分广泛,不仅有生产生活的知识,还有伦理道德及历史、艺术和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在这广泛的教育内容中,风俗习惯、手工技艺、山歌等文化遗产亟需被一代代传承下来。“改土归流”政策实施后,汉文化在秀山地区开始渗透,秀山土家族地区的教育与改土前教育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校教育的广泛实行,教育场所更多集中于学校,教育对象更加大众化。教育内容也随着汉文化的深入有更多“儒化”的味道。这一时期教育的变迁也是秀山土家文化在“距离与地形”间抉择的过程,同时饱含了土家文化“开放融合”的伟大民族精神。秀山土家文化作为一种社区文化,经历了野蛮与文明、先进与落后抗衡的过程,贯穿着来自不同文明的撞击。在改土前后,秀山土家族女子教育在面对汉文化这一文明的侵入,是种主动的姿态,并非是简单“汉化”的过程,是土家文化与汉文化相互调适的过程,即一种“双向运动”的状态。这一现象,不仅是土家族存在的问题,也是中国其它少数民族所共有的问题;不仅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

张萌[3](2013)在《土家族婚嫁风俗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是一篇从土家族嫁娶风俗出发对当代中国婚俗进行研究的论文。本文从笔者关注的土家族的嫁娶风俗的研究开始,试图对土家族特殊的嫁娶风俗进行描述性研究,将土家族的婚俗概括为包括43个不同礼仪的一整套民俗制度。在描述性研究后,笔者更进一步,试图对土家族婚俗的形成进行解释性研究,认为土家族特殊婚俗的形成是土家族居住环境、民族历史以及与汉民族文化的互动的综合作用,并指出目前土家族的传统婚俗正处在消亡的边缘。在土家族婚俗的研究后,笔者将研究视域扩展到中国其他民族的婚俗制度,从不同制度的对比中,试图找出中国婚俗制度形成的深层原因——家族权力、男女权力、神圣——世俗权力的冲突与平衡。并继而提出了婚俗制度的六项基本功能:1,婚姻的神圣性功能;2,婚姻的持久性功能;3,夫妻的社会化功能;4,家族层面的整合功能;5,性教育功能;6,情感调控功能。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前提下,笔者进行土家族当代婚俗的建设性研究。笔者认为,当代土家人民缺乏主流的婚俗,正处在旧的婚俗被抛弃,新的婚俗尚未成型的时期,土家族婚俗具有许多的优越性,因此应该将土家族婚俗融入中国当代新婚俗,以实现对土家族婚恋民俗的保护。笔者研究这个思路进行挖掘,最终提出了一个土家族新婚俗制度的雏形。

王友富[4](2009)在《土家族情歌文化及其民族性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土家族的传统情歌是"以歌为媒",以社会生活为表现主体的文化形式。土家族情歌真实地描述了土家族儿女的爱情生活,表现了他们真挚的爱情观和审美观,以及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和对包办婚姻的反抗。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土家族人通常用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歌词中常常表现出土家人对现实生活的喜怒哀乐,起到了宣泄情感的作用。土家族情歌深刻地反映了土家人民的民族性格,即追求婚恋自由,反抗封建压迫;重情尚义,反对势利;安于农家生活,性情恬淡。

朱和双[5](2008)在《当代中国的性人类学研究及其发展趋势》文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术领域涉足性人类学研究的几位实践者都是研究少数民族婚姻家庭问题的代表性人物。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不同领域的性学研究者开始看到,性存在是多元的,在批判生物决定论的同时,提出了性的社会建构理论,这与人类学对性的研究不谋而合。中国的性学研究逐渐形成了"性人类学"这门崭新的边缘交叉学科,学者们开始对性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进行探讨。

张莉花[6](2007)在《情歌飞扬中的“湘西世界”》文中研究表明情歌对唱曾经是湘西一个古老而浪漫的传统,是湘西儿女恋爱的媒介。这一传统文化资源被沈从文吸纳进小说中成就了一个灵动飞扬的"湘西世界"。情歌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是想象的翅膀和浪漫的源泉,是小说人物形象诗意的栖居,是湘西儿女自然生命形式的吟唱。情歌是"湘西世界"一个特有的美学符号,情歌增添了沈从文小说的诗化色彩,具有突出的美学意义。

宋仕平[7](2006)在《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充分吸收学术界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以历史文献资料及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民族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较为系统地对发生于土家族传统社会的制度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们认为,开展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研究,有助于拓展土家族文化研究的范围及深化土家族文化研究的内容;有助于正确理解和处理土家族地区的民族关系,为构建土家族地区的和谐社会服务;同时,也是继承和发展土家族传统文化的时代需要。 本文认为,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凝结了文化精神的社会制度。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土家族独特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思维特征及审美情趣,产生了使土家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质,也产生了彰显民族文化精神的土家族制度文化。 文章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绪论部分,介绍了土家族文化研究的基本状况,阐述了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从社会制度系统的公共制度层面,研究了土家族传统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经济制度文化、法律制度文化、军事制度文化、教育制度文化。第三部分,从社会制度系统的私域制度层面,研究了土家族传统社会的婚姻制度文化、宗教制度文化、丧葬制度文化、宗族制度文化。第四部分即余论部分,探讨了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在近代社会的文化转型,以及在全球化语境中,如何按照文化的现代性及时代的现代精神改造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充分挖掘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的现代意义,从而创造出一种既保存了民族特色又适应了社会进步的新的土家族文化体系。

陈正慧[8](2005)在《2004年土家族研究论文索引》文中提出

陈正慧[9](2005)在《2004年土家族文化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宣传的广泛和深入,土家族这一民族早已不是藏在深山人未识了,土家族的研究学者也越来越多,2004年土家族文化研究已呈现出硕果累累之状态,不仅研究内容广泛而且领域深入,笔者在此作一梳理,并择其要端予以综述,力求展现新观点,凸现新亮点,分析新特点,以此奉献给土家族研究学者。

谢亚平[10](2005)在《土家族情歌——《思相》的文化人类学解读》文中研究表明土家族情歌种类繁多,景阳土家族情歌《思相》是其很特殊的类型。它侧面地反映出不同历史背景和婚姻制度下女性的不同心态和情感变化及她们所持的不同道德观念。研究其传存的原因,可以看到民族歌谣中所包涵着的一些人类婚制存遗的独特文化现象。

二、土家族情歌婚恋历程中的性文化意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土家族情歌婚恋历程中的性文化意向(论文提纲范文)

(1)土家族婚姻伦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和方法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重点和难点
        二、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土家族及土家族婚姻伦理简说
    第一节 土家族的概况
    第二节 土家族婚姻伦理
        一、婚姻的定义
        二、伦理和婚姻伦理的内涵
        三、土家族婚姻伦理
第二章 土家族婚姻伦理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土家族婚姻伦理的古代样态
    第二节 土家族婚姻伦理的时代变迁
    第三节 土家族婚姻伦理的现代呈现
第三章 土家族婚姻伦理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土家族恋爱伦理
        一、自由择偶,以歌言情
        二、重情尚义,勤劳务实
        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第二节 土家族通婚伦理
        一、累世为亲,亲上加亲
        二、由近及远,不拘辈分
        三、约定俗成,规范通婚
    第三节 土家族婚姻缔结伦理
        一、自主婚配,梯玛证婚
        二、程序规范,形式多样
        三、仪式庄重,独具特色
    第四节 土家族婚姻存续伦理
        一、尊崇女性,夫妻平等
        二、互敬互爱,和睦共处
        三、相互忠贞,患难与共
    第五节 土家族离婚与再婚伦理
        一、自由随意,理解宽容
        二、从夫而终,协商调解
        三、“填房坐床”,简单朴素
第四章 土家族婚姻伦理的主要特征——兼与苗族、壮族婚姻伦理对比
    第一节 土家族婚姻伦理缔结方式独具特色
    第二节 土家族婚姻伦理缔结程序多样化
    第三节 土家族婚姻伦理宗法意识强烈
    第四节 土家族婚姻伦理与汉文化相交融
第五章 土家族婚姻伦理的时代局限性及现代价值
    第一节 土家族婚姻伦理的时代局限性
    第二节 土家族婚姻伦理的现代价值
        一、土家族婚姻伦理在家庭美德传承中的价值
        二、土家族婚姻伦理在传承土家族民族文化中的价值
        三、土家族婚姻伦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2)改土归流前后秀山土家族女子教育的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1.1.1 研究的缘起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
        1.2.1 研究对象
        1.2.2 相关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3.1 土家族教育研究现状
        1.3.2 土家族女子教育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改土归流前的秀山土家族女子教育
    2.1 秀山土家族简介
        2.1.1 土家族简介
        2.1.2 秀山土家族简介
    2.2 改土归流前的秀山土家族女子教育
        2.2.1 别具一格的教材
        2.2.2 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
        2.2.3 土家族女子教育的途径
        2.2.4 土家族女子教育的内容
    2.3 小结
        2.3.1 地域性
        2.3.2 不固定性
        2.3.3 阶级性
        2.3.4 广泛性
        2.3.5 传承性
3 改土归流后的秀山土家族女子教育
    3.1 改土归流后的秀山土家族
        3.1.1 改土归流
        3.1.2 改土归流后秀山土家族的社会变化
    3.2 改土归流后秀山土家族的女子教育
        3.2.1 学校教育
        3.2.2 家庭教育
    3.3 小结
        3.3.1 土家文化在“距离与地形”间的抉择
        3.3.2 土家文化的“开放融合”精神
        3.3.3 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3.3.4 教育内容的儒化
4 讨论
    4.1 社区研究——“小乡镇,大问题”
        4.1.1 环境
        4.1.2 政策
        4.1.3 家庭
    4.2 教育变迁——“双向运动状态”
    4.3 文化传承——口授与学校教育的合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3)土家族婚嫁风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本文的研究意义
        1.1.1 理论背景:土家族婚嫁风俗具有极高的民俗学研究意义
        1.1.2 现实背景:当代中国婚俗制度的迷茫
    1.2 研究的基本方法
    1.3 研究中的创新点
2 土家族婚俗研究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土家族婚俗概况
    2.3 土家族婚俗成因研究
3 婚俗的社会意义研究
    3.1 不同种类的婚姻研究
    3.2 其他主要民族的婚俗比较研究
        3.2.1 汉族的婚俗
        3.2.2 蒙古族婚俗状况
        3.2.3 苗族婚俗状况
        3.2.4 我国当代婚俗的新特点
        3.2.5 不同民族婚俗礼仪的简单对比
    3.3 婚俗制度的表征与权力——婚俗的起源新论
    3.4 婚俗的社会功能研究
4 当代土家族婚俗建设
    4.1 土家婚俗的保护对策
    4.2 从土家婚俗看我国婚俗的建设
5 总结
    5.1 本文的主要内容总结
    5.2 未尽之处与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土家族情歌文化及其民族性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土家族情歌产生的环境
二、土家族情歌的发展、演化
三、土家族情歌折射的民族性格
    第一, 追求婚恋自由, 反抗封建压迫。
    第二, 重情尚义, 反对势利。
    第三, 安于农家生活, 性情恬淡。

(5)当代中国的性人类学研究及其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特殊性爱方式的研究
二、对生殖崇拜的系统研究
三、对月经禁忌问题的研究
四、对卖淫问题的调查研究
五、对性文化实物的搜集研究
六、对性人类学理论方法的探讨
七、性人类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7)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一、土家族文化研究的基本状况
    二、制度与制度文化
    三、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 政治制度文化
    第一节 羁縻郡县制度
        一、羁縻郡县制度的历史沿革
        二、羁縻郡县制度的基本特点
        三、羁縻郡县制度对土家族社会的影响
    第二节 土司制度
        一、土司建制的历史沿革
        二、土司政权的组织结构及其职责
        三、土司制度对土家族社会的影响
    第三节 保甲制度
        一、保甲制度的组织结构及其职责
        二、保甲制度对土家族社会的影响
第二章 经济制度文化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经济制度文化
        一、先秦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
        二、先秦时期社会生产主要部门的状况
    第二节 羁縻郡县及土司时期的经济制度文化
        一、羁縻郡县及土司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
        二、羁縻郡县及土司时期的赋税形式
        三、羁縻郡县及土司时期社会生产主要部门的状况
    第三节 改土归流时期的经济制度文化
        一、改土归流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
        二、改土归流时期的赋税形式
        三、改土归流时期社会生产主要部门的状况
第三章 法律制度文化
    第一节 土家族习惯法的特征与功能
        一、土家族习惯法的基本特征
        二、土家族习惯法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 生产活动领域的习惯法
        一、农业生产活动中的习惯法
        二、狩猎活动中的习惯法
        三、捕捞活动中的习惯法
        四、手工业生产活动中的习惯法
        五、商业活动中的习惯法
    第三节 社会活动领域的习惯法
        一、村民交往活动中的习惯法
        二、宗族活动中的习惯法
        三、宗教活动中的习惯法
第四章 军事制度文化
    第一节 卫所与营旗制度
        一、卫所制度
        二、营旗制度
    第二节 土军制度
        一、土军的形成及发展
        二、土军的军事活动
        三、土军的衰亡
    第三节 土军的军事训练体制
        一、军事训练与纪律
        二、军事阵法与兵器
        三、战争仪式与战歌战舞
第五章 教育制度文化
    第一节 教育机构的设置
        一、民办教育机构的兴起
        二、官办教育机构的变迁
    第二节 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
        一、教育内容
        二、教育方式
    第三节 土家族传统教育的基本特点
        一、汉文化与土家文化相交融
        二、官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相补充
        三、世俗教育与宗教教育相结合
第六章 婚姻制度文化
    第一节 婚姻形式
        一、土家族最早的婚姻形态
        二、土家族的氏族内婚制
        三、土家族的一夫一妻制
    第二节 婚姻程序
        一、择偶
        二、定亲
        三、择期
        四、喜期
    第三节 婚姻习俗
        一、“骨种婚”
        二、“抢婚”
        三、“二婚亲”与“转房”
        四、哭嫁
        五、“陪十姊妹”与“陪十兄弟”
    第四节 家庭状况
        一、家庭类型
        二、育儿礼俗
        三、财产继承
第七章 宗教制度文化
    第一节 宗教信仰
        一、具有多神信仰特征的原始宗教信仰体系
        二、人为宗教对土家族宗教信仰的影响
        三、土家族宗教信仰变迁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宗教活动
        一、祖先祭祀
        二、狩猎祭祀
        三、农业祭祀
    第三节 宗教职业者
        一、梯玛
        二、道士
第八章 丧葬制度文化
    第一节 丧葬习俗
        一、丧葬习俗的变迁
        二、丧葬习俗的地域特点
    第二节 丧葬礼仪
        一、土家族北部地区的丧葬礼仪
        二、土家族南部地区的丧葬礼仪
    第三节 土家族丧葬制度的文化意义
        一、土家族的丧葬制度体现了多方面的社会功能
        二、土家族的丧葬制度表达了土家人乐观的生命意识
        三、上家族的丧葬制度展现了土家人炽热的情爱生活
第九章 宗族制度文化
    第一节 宗族的组织形式
        一、宗族的涵义与特征
        二、宗族组织的结构形式
    第二节 宗族的社会功能
        一、祖先祭祀
        二、族人互助
        三、族内自治
    第三节 宗族组织对土家族乡村治理的影响
        一、土家族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
        二、对抗国家控制力量的隔离墙
第十章 余论
    一、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在近代社会的发展
    二、对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的现代审视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2004年土家族研究论文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一、土家族历史
二、土家族文化
三、土家族文学艺术
四、土家族旅游经济文化

(9)2004年土家族文化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扑朔迷离的土家族历史新探
    (一)民族历史寻根溯源。
    (二)巴人历史的多角度探讨。
    (三)民族迁徙融合的梳理。
    (四)考古发掘新认识。
    (五)社会历史变迁讨论。
二、异彩纷呈的土家族民族文化研究
    (一)土家族宗教哲学讨论。
    (二)土家族现实社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三)土家族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
    (四)土家语消失、转用特点分析。
    (五)土家族体育文化研究。
    (六)土家族教育发展思索。
    (七)土家族民间习俗文化探幽。
三、形式多样的土家族文学艺术展示
    (一)土家族摆手舞文化价值研究。
    (二)土家织锦意蕴探微。
    (三)土家族音乐艺术赏析。
    (四)土家族诗歌艺术欣赏。
    (五)民间文学的文化意蕴探究。
    (六)土家族文人文学的评鉴。
四、开拓创新的土家族文化研究前景展望

(10)土家族情歌——《思相》的文化人类学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思相》
    一、《思相》与“思士思女”说
    二、“荤歌”与“乱交”说
        1.原始婚姻制度的遗迹。
        2.封建礼教下的产物。
    三、《思相》与《十月相思》之比较
《十月相思》

四、土家族情歌婚恋历程中的性文化意向(论文参考文献)

  • [1]土家族婚姻伦理研究[D]. 唐侠. 广西民族大学, 2017(02)
  • [2]改土归流前后秀山土家族女子教育的变迁[D]. 马燕玲. 山西师范大学, 2013(10)
  • [3]土家族婚嫁风俗研究[D]. 张萌.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7)
  • [4]土家族情歌文化及其民族性格研究[J]. 王友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 [5]当代中国的性人类学研究及其发展趋势[J]. 朱和双. 广西民族研究, 2008(02)
  • [6]情歌飞扬中的“湘西世界”[J]. 张莉花. 德州学院学报, 2007(03)
  • [7]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研究[D]. 宋仕平. 兰州大学, 2006(09)
  • [8]2004年土家族研究论文索引[J]. 陈正慧.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 [9]2004年土家族文化研究综述[J]. 陈正慧.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 [10]土家族情歌——《思相》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 谢亚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3)

标签:;  ;  ;  ;  ;  

婚恋历程中土家族情歌的性文化内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