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摄影观念分析

西方现代摄影观念分析

一、西方现代摄影观念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旭东[1](2021)在《经典绘画在后现代摄影中的再造研究》文中认为摄影术诞生以来,逐渐凭借独特的精细美与瞬间美受到各界的关注。在现代主义摄影追求表现形式的热潮到达顶峰之后,后现代摄影应运而生,其具有的主观性与融合性使摄影与其他艺术门类互相渗透,许多摄影师热衷于挪用经典绘画的范式进行创作。经典绘画蕴含逻辑性与辩证性,它们集理性、和谐、平衡于一体,是历史的沉淀与传统的精华,具有丰厚的审美价值与人性内涵。后现代摄影不仅借助再造经典绘画介入社会话题,也使经典在当代语境下重现。本文主要以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再造经典绘画手法在后现代摄影中的表现,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上归纳出摄影再造经典绘画的方式,并进一步探讨其应用价值。文章首先介绍了后现代摄影的风格、经典绘画与摄影再造的概念以及二者发展的轨迹,阐明了后现代摄影再造经典绘画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其次结合国内外再造经典绘画的案例,寻找摄影再造经典绘画的技巧与规律,总结出多样的表现手法;最终通过四组摄影作品验证再造经典绘画的效果与价值。得出再造经典绘画的摄影手法不仅重现了经典作品,同时借助经典范式映射出当下社会问题,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冷子璇[2](2021)在《解构主义视域下的摄影乌托邦 ——罗伯特·梅普勒索普作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潘万里[3](2021)在《基于媒介自律性建构的中国现代摄影美学》文中指出20世纪30年代,基于对摄影媒介自律性建构,现实主义摄影、民族志纪实摄影通过对创作题材的扩充,打破了画意摄影的创作惯例;现代主义摄影凭借着意想不到的视点、抽象而陌生化的感性结构,完成了视觉形式的创新和突破。摄影题材的扩充和形式创新,推动了中国现代摄影风格由"美术糊"向写真纪实性和物感式抽象转变。也正是因为这些转变,早期中国摄影艺术才真正实现了作为独立艺术门类合法性的自我确证。

张伟轩[4](2021)在《从“建构性”观摄影在现当代中的转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852年,路易·德·科姆南曾公开表示:“羽毛笔无力捕捉那些历史遗迹和风景的真相,铅笔太过任性,常常天马行空,歪曲了文本的纯洁性,摄影是最可靠的,在(摄影)那里,没有想象,也没有欺骗。”实际上,不止路易·德·科姆南,在摄影诞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愿意相信摄影是真实的。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忽视了摄影师个体的主观性,以及相机作为一种权利工具的存在。早期的摄影活动往往是一种单向性的进程,通过摄影师主动的凝视与观看而发起,拍摄下被动的被摄物而完成。依托于相机无可辨别的“真实性”,摄影师们以其主观视角建构着心目中的景观,可以说,相机在建构方面的能力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忽略了。二十世纪中期,电视的出现主导了新的信息传播模式,摄影的“文献性”功能受到了威胁,同时,伴随着传统纪实摄影在表现上的模式化与同质化,摄影无疑需要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新纪实摄影”的出现,本质上就是对传统纪实摄影中单一与固化视角的一次反叛,同时“建构性”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注意到,他们以摄影为媒介对其进行了展现与批判。

陈方斌[5](2020)在《“以物喻世”思想在主观摄影创作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主观摄影以其独有的个性化风格在现代摄影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对摄影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性多元文化协调发展的今天,中国本土摄影艺术的发展已不可能脱离西方摄影艺术而独立前行,故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多元融合共生需求已迫在眉睫。对于所有艺术门类的创作与体现,都不可避免要考虑两个问题即“表现什么”和“如何表现”,这也是一个通过“能指”到“所指”再到“意指”的过程,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也是一个从“物”追寻“世”的过程,以物象之本体探索世界之本源。本文选题中的“以物喻世”思想便是对主观摄影艺术创作多样性的探索,其独有的艺术创作方式所表达的不仅是创作者个人的情感,更多的是本我对于生命的体验与二次感悟。主观摄影本土化过程中赋予了艺术与审美的全新生命力,其所具有的认知空间的弹性化与主观性也不断召唤着创作者的艺术想象力,成为一个民族在发展和创新本土摄影艺术上的不竭动力。

刘奡[6](2020)在《光社摄影美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北京光社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摄影团体,它的成立与发展正处在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期。本文以光社摄影团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光社社员活动的分析与研究,探寻民国时期技术与艺术相遇、中国传统审美与西方艺术观念相碰撞后,所带来的一系列美学观念的嬗变。光社社员结合中国传统审美与西方观念,创作出一批优秀摄影作品,并最终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本土化、民族化的摄影风格及观念。本文将从光社影展与摄影年鉴出发,试对光社成员的摄影作品进行分类,通过写实与写意两种划分,在视觉现代性视域下,来对比中西方摄影创作和审美观念中的区别与联系,探究摄影这一媒介在民国时期所带来的观看方式、审美方式的改变。同时,本文将以摄影为桥梁,进一步反思其他视觉艺术门类,如:绘画、电影等在审美观念与审美表达中的区别与联系。最终,希望通过对光社摄影团体的全面分析,以期对中国视觉现代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何国胜[7](2020)在《新世纪纪实摄影对农村的视觉再现研究 ——以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和“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作品为例》文中指出本文以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和“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作品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在视觉文化和再现(表征)理论的框架下探究纪实摄影和再现农村间的渊源关系以及新世纪以来纪实摄影对农村视觉再现的诸多问题,包括再现手法、再现行为背后的视觉建制和权力关系等。通过简要梳理纪实摄影在世界范围和中国的发展,研究者发现纪实摄影再现“底层群体”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这在中国纪实摄影兴起后表现得很突出——90年代纪实摄影对农村进行了大规模的再现。在对1126张再现农村的样本照片经过量化统计后发现,新世纪以来的纪实摄影再现农村时使用了选择性生产的方式,在选择拍摄的空间中“家屋”“田野”“道路”成为主要空间;场景中以生产、生活和教育为主;选择人物上老人、儿童、青壮年均有涉及,以青壮年为主;色彩上黑白占据绝大比例;视角和景别的选择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倾向性。通过这种选择性生产,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仍然在与土地和环境作斗争、灰色的和被俯视的世界,他们常年被原始的劳作绑缚手脚,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娱乐生活,并面临着较差的居住和教育环境。在这种的选择的背后,是视觉建制、纪实摄影传统和凝视权力的运作和影响。视觉建制主要包括:纪实摄影展览(“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纪实摄影奖项(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和“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和纪实摄影网络传播平台,他们对农村题材的审美依然维持在上世纪90年代所形成的偏好上,因而导致新世纪以来的纪实摄影以同样的视角和方式来再现农村。

李静怡[8](2020)在《新时期中国女性摄影创作与理论研究》文中认为女性在摄影创作中往往处于“被观看”的位置,其艺术发展和作品评价权力在男权社会的话语权体系下被遮蔽。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摄影事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女性摄影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分析女性在摄影创作及非创作领域的作品,可以提供认识摄影发展的新角度;女性性别意识的萌芽和觉醒,是研究作为“观看权力”问题的重要依据。本文总结了改革开放后到新世纪(1978——2000)之间的中国女性摄影的发展,其中梳理了女性摄影师的典型创作、还分析了女性摄影理论家、女性图片编辑等其他非艺术创作职业,对中国摄影全行业发展的推进作用。改革开放后女性摄影的发展大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是“四月影会”中的女性改革先锋者,她们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勇敢发声,体现出与男性不同的审美偏好。第二是一脉相承的女纪实摄影师,老一代女性革命摄影家从战争的洪流中走来,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指引着新时期女性摄影记者的探索。新时期的女性摄影记者“欲与男人试比高”,继续发扬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第三是艺术的创新者,“社会性别”含义的引入,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提供新养分,自由女性艺术家运用摄影的创作手法,开始在男权社会中反思女性地位、为女性身体及精神的解放发声,挑战传统道德规范和男权评价体系。第四是女性对于摄影全行业发展的推动。随着摄影艺术的发展,摄影不仅仅是艺术家的工具,摄影理论、图片编辑、摄影策展人等职业应运而生,丰富整个摄影行业的发展。

陆辰瑜[9](2021)在《从迈克尔·柯勒美学原则看后现代摄影转变》文中研究指明摄影从发明之初至今已有2 0 0多年历史,从最初的写实主义到力图在艺术层面探索摄影可行性的画意摄影,到后来以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为首的摄影师开始探索摄影本身表现手法的现代摄影,再到现如今我们正身处的后现代摄影时期。摄影如同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媒介一样,一直在探索其未来发展的方向与可行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摄影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开始逐步打破固有的艺术规范与美学原则,力求探索更为宽泛、包容性的艺术道路。许多人企图对后现代摄影做出定义,但这往往是徒劳。后现代摄影是一个样态复杂的生态,他以现代摄影作为反叛对象,但又并不全盘否定。对于各种艺术形式也有着前所未有的包容性。为了试图探宄现代摄影向后现代摄影的转变,笔者以迈克尔·柯勒的美学原则作为切入点,他是跨越两个时代的摄影家,同时在现代摄影与后现代摄影时期都对所处时代的美学原则有过六条明确的定义,分别对现代摄影与后现代摄影的创作手法从自身经验出发做出归纳。本文以这十二条美学原作作为基础,尝试探宄后现代摄影的表现手法、及其思想上对于现代主义反叛性的具体体现。并试图对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后现代摄影产生的改变进行归纳。以此论证后现代摄影即是对现代摄影的打破也是延伸。

柳为[10](2019)在《现代摄影书的历史流变及其设计美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摄影书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集中反映了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它是另一种角度的历史。同时其本身也反映了艺术家思想和观念,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本文运用设计美学相关理论,对摄影书相关的创作者、摄影书本体、读者和传播环境四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试图由此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摄影书美学系统。通过对西方、日本和中国三个地区的摄影书从摄影书观念、叙事美学和形式美学三方面梳理历史,发现三个地区因为历史文化和摄影发展的方向、发展程度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并从创作者的角度,辅以大量实例论证,总结出当代摄影书的美学构建实质上是影像内容所表现的叙事时空向书籍物理时空转化的过程,通过对两者分别的构建以及对两者转换过程中的方法探讨,以此梳理出当代摄影书的美学建构方法;从读者角度,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分析总结影响读者摄影书审美评价的主要因素和读者获得的需求满足;最后从读者阅读和接触摄影书的环境角度,通过对传播对象、内容和媒介的分析梳理出摄影书的传播路径以及环境对审美过程的影响。本文一方面对摄影书设计美学历史的梳理较为全面的展现了摄影书的历史发展概况,为当代摄影书的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另一方面通过系统总结当代摄影书的美学建构方法,为当代摄影书的具体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二、西方现代摄影观念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方现代摄影观念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经典绘画在后现代摄影中的再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
    1.3 选题的研究方法
    1.4 选题的研究意义
第2章 后现代摄影与经典绘画再造
    2.1 后现代摄影的概述
        2.1.1 后现代摄影概览
        2.1.2 后现代摄影的特征
    2.2 经典绘画的概述
        2.2.1 经典绘画的界定
        2.2.2 经典绘画的特征
    2.3 后现代摄影与经典绘画再造的交融
        2.3.1 “再造”的概念
        2.3.2 后现代摄影再造经典绘画的嬗变
第3章 经典绘画在后现代摄影中再造的表现
    3.1 形态结构的重塑
        3.1.1 元素的置换
        3.1.2 媒材的融合
    3.2 艺术形象的戏说
        3.2.1 角色的仿冒
        3.2.2 情境的演绎
    3.3 图像基因的转译
        3.3.1 素材的剪辑
        3.3.2 碎片的拼接
    3.4 经典场景的拟造
        3.4.1 时空的转换
        3.4.2 维度的建构
第4章 经典绘画再造在作品《重生》中的应用解析
    4.1 作品《重生》的经典形象再现
        4.1.1 形态结构的重塑在《重生之物化》中的应用表现
        4.1.2 艺术形象的戏说在《重生之架构》中的应用表现
    4.2 作品《重生》的数字影像虚构
        4.2.1 图像基因的转译在《重生之虚拟》中的应用表现
        4.2.2 经典场景的拟造在《重生之异变》中的应用表现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插图注释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毕业创作

(3)基于媒介自律性建构的中国现代摄影美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摄影作为媒介技术物的自律性建构
二、摄影作为艺术创作媒介的自律性建构
三、现代摄影美学的合法性自我确证
结语

(4)从“建构性”观摄影在现当代中的转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摄影的本质
    1.1 艺术还是技术
    1.2 为什么是文献性
        1.2.1 摄影之客观性
        1.2.2 摄影之真实性
第二章 建构的意义
    2.1 现实的复杂性
        2.1.1 柏拉图的洞穴
    2.2 充满意图的建构
        2.2.1 东方与女性
        2.2.2 罗兰·巴特的神话学
        2.2.3 纪实摄影之建构
        2.2.4 一种观看
        2.2.5 空间与透视
第三章 现代摄影的转向
    3.1 对“决定性瞬间”的思考
        3.1.1 文献摄影的危机
    3.2 视角的转变
        3.2.1 摄影的再思考之罗伯特·弗兰克
        3.2.2 摄影的再思考之威廉·克莱因
    3.3 “新纪实”摄影
        3.3.1 摄影关系的转变之黛安娜·阿勃丝
        3.3.2 摄影关系的转变之南·戈尔丁
        3.3.3 传统纪实与新纪实
    3.4 到场的时间
        3.4.1 时间的改变之苏菲·里斯特修卜
        3.4.2 时间的改变之乔尔·迈耶罗维奇
    3.5 瞬间性
        3.5.1 时间的延续之杉本博司
第四章 当代摄影之建构
    4.1 再现的意义
    4.2 女性的建构
        4.2.1 女性建构之雪曼
        4.2.2 女性建构之石内都
    4.3 身份的建构
        4.3.1 身份建构之李楠
        4.3.2 身份建构之阿尔布莱希特·蒂布克
        4.3.3 身份建构之渠岩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以物喻世”思想在主观摄影创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研究背景
    1.2 选题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第2章 “以物喻世”思想源起及主观摄影理论概述
    2.1 “以物喻世”思想源起
        2.1.1 关于“物”之起源
        2.1.2 关于“喻世”之道
    2.2 主观摄影理论概述
        2.2.1 对战后摄影主观性的探索
        2.2.2 存在主义中的主观意识
        2.2.3 主观摄影与“以物喻世”的共通性
第3章 “以物喻世”思想在主观摄影中的应用方式
    3.1 拟像传情下的特定表达—“以物直喻”
    3.2 打散重构后的异化所指—“以我观物”
    3.3 客观纪实中的情感回溯—“以物观物”
    3.4 虚实结合中的禅学意蕴—“以物明道”
第4章 “以物喻世”思想在毕业创作中的实践应用
    4.1 作品《万物静默如谜》的图像符号重构
        4.1.1 “以物直喻”在《时过物迁》中的应用表现
        4.1.2 “以我观物”在《寂寂之石》中的应用表现
    4.2 作品《万物静默如谜》的主观心境表达
        4.2.1 “以物观物”在《于以盛之》中的应用表现
        4.2.2 “以物明道”在《万物并育》中的应用表现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插图注释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附件
毕业创作

(6)光社摄影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光社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光社的成立背景
        一、时代背景:西方观念与中国传统之碰撞
        二、摄影接受:鬼魅之术·技术·艺术
    第二节 光社开展的系列活动
        一、光社影展
        二、出版摄影年鉴
    第三节 光社的发展阶段
        一、以陈万里为首的摄影创作时期
        二、以刘半农为首的理论建构时期
第二章 写实摄影美学的呈现
    第一节 作为纪念意义的写实摄影
        一、室内人像摄影:从摄影角度的探索
        二、室外群像摄影:对于传统视觉审美的扬弃
    第二节 作为新闻记录的写实摄影
        一、报刊摄影:图文关系的转换
        二、文献史料:视觉经验的保存
    第三节 作为审美表达的写实摄影
        一、室内静物摄影:模仿西方视觉审美
        二、室外静物摄影:与中国传统审美的结合
第三章 写意摄影美学的探索
    第一节 摄影技法的使用:对“糊”的追求
        一、光线:营造写意效果
        二、构图:构建艺术化摄影美学
        三、器物选择:对传统美学思想的继承
        四、笔触:二次创作中的艺术化
    第二节 摄影意象的遴选:传统美学符号
        一、以“水”为意象的创作
        二、以“草木”为主题的创作
    第三节 审美惯例的传承:中国传统的延伸
        一、从题诗画到题诗摄影
        二、从扇面题字到曲面画幅
    第四节 美学观念:思想上对于意境的营造
        一、造美论:对于平凡事物的艺术化
        二、消遣与自我精神存在:对于自我精神的表达
第四章 光社摄影对现当代视觉美学之影响
    第一节 摄影美学之内部影响:技法与观念的溯与延
        一、技法层面:构图、线条与笔触
        二、观念层面:对于传统美学的继承与阐发
    第二节 摄影与绘画:在二者关系影响下的光社社员创作
        一、绘画对摄影的影响:开辟摄影创作风格
        二、摄影对绘画的观照:催生新绘画流派
    第三节 摄影美学对其他视觉传达方式的影响
        一、观看方式之嬗变:“看”与“被看”
        二、叙事方式的转变:图文关系的互补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新世纪纪实摄影对农村的视觉再现研究 ——以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和“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作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相关研究综述
    1.7 本文创新点
2.纪实摄影与农村
    2.1 纪实摄影及其发展
    2.2 再现农村的纪实摄影与文本选择标准
    2.3 两项影奖中再现“农村”的作品情况统计
3.选择性生产:再现农村的手法
    3.1 与农村有关的视觉符号与形象要素
    3.2 家屋与田野:被摄空间和场景的选择
    3.3 俯视下的黑白世界:色彩和视角的选择
    3.4 镜头下的现状与关系:被摄主体和景别的选择
4.观看与被看:再现农村的建制与权力
    4.1 谁在观看?新世纪纪实摄影的视觉建制
    4.2 摄影传统、视觉建制与凝视:再现农村背后的权力
5.结语与展望:建构农村与再现农村的转向
    1.被建构的农村形象
    2.视觉建制和权力的规制
    3.摄影风格的固化
    4.再现农村的向内转向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入选作品一览表
附录2 :“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历届作品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8)新时期中国女性摄影创作与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关于女性摄影师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关注点和创新点
    第四节 研究方法综述
第一章 社会激变中的女性摄影师
    第一节 在“四五运动”和“四月影会”中启蒙的女性摄影师
    第二节 “从野外拾回的小诗”引发“表现自我”的争论
    第三节 自然与考察——她们选择的社会责任
    小结——改革的排头兵
第二章 一脉相承的女纪实摄影师
    第一节 追溯中国女性红色摄影师的典型代表
    第二节 女性红色摄影师的发展及其特点
    第三节 继续前行的女摄影记者
    第四节 新时期女摄影记者的新特点
    小结——红色革命精神的继任者
第三章 女摄影师“社会性别”意识的萌发
    第一节 社会性别的概念与其在艺术中的表现
    第二节 身体——挑战观看的权利
    第三节 符号——改变视觉文化中的用词
    第四节 表演——被建构的主体身份
    小结——当代艺术的创新者
第四章 摄影行业其他领域女性工作者
    第一节 女摄影家协会的成立
    第二节 女摄影理论家的成长
    第三节 女性图片摄影编辑的发展
    小结——摄影行业的女性力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从迈克尔·柯勒美学原则看后现代摄影转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现代摄影向后现代摄影转向
    1.1 现代摄影向后现代摄影转变的社会因素
    1.2 现代摄影向后现代摄影转变的艺术背景
    1.3 现代摄影向后现代摄影转变的自身因素
    1.4 后现代摄影与迈克尔柯勒美学原则
第2章 后现代摄影的表现手法
    2.1 从照相到造像
    2.2 以照片/他人的照片作为自己的出发点
    2.3 对底片的修改——拼贴艺术
第3章 后现代摄影的反叛性及其特征
    3.1 后现代摄影的反叛性
    3.2 打破艺术边界
    3.3 打破禁忌与固有思想观念
        3.3.1 解构宗教神学的权威
        3.3.2 重塑美学理念
        3.3.3 取材的社会性
第4章 “后”后现代摄影
    4.1 什么是“后”后现代摄影
    4.2 数码科技与“后”后现代摄影
    4.3 “后”后现代摄影的全球化视野
    4.4 互联网与大众摄影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现代摄影书的历史流变及其设计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内容与范畴
        1.1.1 内容
        1.1.2 范畴
    1.2 课题相关概念
        1.2.1 摄影书
        1.2.2 艺术家摄影书
        1.2.3 摄影小志
    1.3 研究背景
        1.3.1 学科研究视角
        1.3.2 学科应用方向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1.5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1.6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1.6.1 研究意义
        1.6.2 创新点
第二章 西方早期摄影书的历史溯源
    2.1 十九世纪摄影印相工艺、制版印刷工艺与摄影书
    2.2 早期摄影书的叙事美学
        2.2.1 早期摄影书的题材
        2.2.2 早期摄影书叙事表达
    2.3 早期摄影书的形式美学
        2.3.1 早期摄影书中的影像形式特征
        2.3.2 早期摄影书形式特征
    2.4 小结
第三章 现代摄影书的蓬勃时代
    3.1 二十世纪摄影书制作相关技术的发展转向
    3.2 现代西方摄影书的美学流变
        3.2.1 现代西方摄影书观念的发展
        3.2.2 现代西方摄影书的叙事美学
        3.2.3 现代西方摄影书的形式美学
    3.3 现代东方摄影书的探索
        3.3.1 战后日本摄影书的的发展
        3.3.2 现代中国摄影书的探索
    3.4 小结
第四章 当代摄影书的美学建构
    4.1 当代摄影书的形式美学构建
        4.1.1 空间结构
        4.1.2 时间结构
    4.2 当代摄影书的叙事美学建构
        4.2.1 影像叙事主体
        4.2.2 影像叙事的时空
        4.2.3 影像叙事的视角与修辞
        4.2.4 摄影书中影像叙事与文字叙事的关系
    4.3 当代摄影书形式与内容叙事的统一
        4.3.1 形式表现内容的方法——“再现”与“表现”
        4.3.2 形式组织的方法——“纯化”与“复合”
    4.4 小结
第五章 当代摄影书的接受美学与传播
    5.1 摄影书的读者调研与接受美学
        5.1.1 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5.1.2 研究方法与调研目的
        5.1.3 样本选择和调研步骤
        5.1.4 对6本书的审美评价分析
        5.1.5 读者对摄影书的理解和接受模型初步建构
    5.2 当代摄影书的传播与推广方式
        5.2.1 摄影书的传播对象
        5.2.2 摄影书的传播内容分析
        5.2.3 摄影书的传播媒介分析
        5.2.4 摄影书的传播路径
    5.3 小结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插图目录

四、西方现代摄影观念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经典绘画在后现代摄影中的再造研究[D]. 王旭东. 齐鲁工业大学, 2021(02)
  • [2]解构主义视域下的摄影乌托邦 ——罗伯特·梅普勒索普作品研究[D]. 冷子璇.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基于媒介自律性建构的中国现代摄影美学[J]. 潘万里. 艺术探索, 2021(03)
  • [4]从“建构性”观摄影在现当代中的转向[D]. 张伟轩.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以物喻世”思想在主观摄影创作中的应用研究[D]. 陈方斌.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2)
  • [6]光社摄影美学研究[D]. 刘奡.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7]新世纪纪实摄影对农村的视觉再现研究 ——以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和“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作品为例[D]. 何国胜. 暨南大学, 2020(04)
  • [8]新时期中国女性摄影创作与理论研究[D]. 李静怡.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0(01)
  • [9]从迈克尔·柯勒美学原则看后现代摄影转变[D]. 陆辰瑜.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10]现代摄影书的历史流变及其设计美学研究[D]. 柳为. 江南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西方现代摄影观念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