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划适合报业集团的业务网络

如何规划适合报业集团的业务网络

一、如何规划适合报业集团的业务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袁欣欣[1](2020)在《财务视角下S传媒集团的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文中提出媒体企业兼有产业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在以用户和技术为驱动要素的互联网时代,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往往通过打造新媒体平台来巩固舆论阵地。经过几年的努力开拓,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企业刚在用户对传统媒体的深度认可中抢占一席之地,随着商业网站的泛媒体化倾向以及自媒体的不断创新,已经面临着沦落为传统媒体的困境。当前中央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媒体融合战略要求,为新媒体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契机。新媒体企业的融合发展探索,更深层次的是其背后的传统媒体,为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对不同方向、维度、路径进行的探索与尝试。而在媒体融合的探索中,企业的财务管理作为参与企业全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如何推动企业的发展并进一步提出优化建议,以保持与企业经营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财务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S传媒集团是报业集团打造的新型主流媒体,近年来,报业集团旗下的纸质媒体面临着业绩全面下滑的发展困境,部分报纸停刊,S传媒集团在新媒体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通过访谈对S传媒集团在发展中面临的情景、战略选择、关键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出“深耕省内增强区域优势-并购报业集团内部平台-融合省内新闻媒体资源”的融合发展路径,识别出渠道平台和组织架构两个具有综合性、代表性的评价要素。然后从财务视角结合两个评价要素,搭建S传媒集团融合发展路径模型,分析财务管理对融合发展路径的推动作用,并采用杜邦分析体系通过财务指标的历史趋势分析和同行业的对比分析,识别引起变动或产生差距的原因,衡量其重要性,对融合路径效果进行实证检验。在S传媒集团的纵向发展阶段,渠道平台从最开始纸媒的电子版,逐渐形成覆盖省内的新闻网站,组织架构从依托于报业集团的部门,发展到成立公司独立运营,财务核算标准化推动了业务流程再造;在横向发展阶段,通过整合报业集团其他网站形成互联网矩阵,同时并购网站所属企业形成互联网集团,财务智能化有效推动了互联网集群对渠道平台重整;在融合发展阶段,S传媒集团将逐步整合省内外新闻资源,搭建融媒体大平台,财务管理的价值化导向有助于在组织变革中为组织的绩效考核提供正向引导。在利用杜邦模型对融合路径效果的实证检验中,从权益净利率的同行业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布局渠道平台构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确保S传媒企业在同行业下降时保持了增长趋势;通过对资产净利率的指标进一步分解,可以看出组织变革激发了团队的积极性,起到提高运营效率的作用。文中最后提出了财务协同推动信息化建设、全面预算强化风险管控、绩效考核引导价值创造、财务专业化储备人力资源的具体措施,从而在企业发展探索中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提供保障。

莫景淇[2](2020)在《广州方遒传媒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中国经济保持着稳中加速的增长态势,为广告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驱动力和富有活力的经营土壤,中国广告业经过历年来的发展,至今,广告已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熟运作的商业市场上,中国广告业已然形成当下经济体系的一片“红海”市场,行业竞争异常激烈。2018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总收入达3,694亿元,年增长率24.2%,但宏观经济体现下行压力,广告主的信心不足,导致广告市场境况不佳。面对呈现出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广州方遒传媒有限公司作为广告行业中的一员,同样面临着挑战与机遇。本文研究广州方遒传媒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问题。战略管理是一个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制定关系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大决策并将其付诸实施的动态管理过程。本文在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文章的研究思路后,运用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EFE矩阵分析、IFE矩阵分析、SWOT矩阵分析以及QSPM矩阵等工具,对方遒传媒的战略管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详细论述,即战略分析阶段、战略制定与选择阶段、战略实施与控制阶段。这是企业战略管理较为规范和科学的流程,对一般企业、广告企业都具有借鉴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认为,一体化增长型战略以及差异化战略是最适合方遒传媒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业务战略,本文围绕企业战略目标,为方遒传媒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战略实施步骤与实施重点分析,试图为正处于发展瓶颈期的广州方遒传媒有限公司提供问题解决思路,本文也对广告企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作用。

赵丽萍[3](2019)在《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业务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新媒体”一词刚被人们所认知,就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新媒体以去中心化、阅读电子化、互动式传播等特点,改变了以往的传播秩序,令大量的用户(受众)从传统媒体转移到新媒体上。传统纸媒“二次售卖”的经营模式正在被颠覆。在这场变革中,传统纸媒发起了拥抱新媒体的“自救”行动。于1986年成立、有着33年发展历史的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前身为东莞日报社),就是一家以传统纸媒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综合型传媒集团,虽然在新媒体业务上不断探索,但由于对传统路径和模式过于依赖,遭遇了新媒体影响力难以继续提升、粉丝量大但转化率低、赢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通过科学制定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业务战略,明确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实施步骤等,推动“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摆脱上述困境,为实现集团“打造区域性新型传媒集团”的总体战略做出贡献,是本论文的研究问题。论文以分析、解决上述研究问题为导向,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新媒体业务战略实施的现状和理论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找出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通过对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内外部环境分析,结合PEST分析、EFE矩阵、IFE矩阵、SWOT矩阵、QSPM矩阵、波特五力模型、波士顿矩阵等研究工具的使用,制定出新媒体业务战略,并为该战略的顺利实施制定了保障策略。论文围绕东莞报业传媒集团的总体战略,提出了新媒体业务战略,即:打造具有东莞报业独特烙印、区域市场内综合实力最强的新媒体传播及服务平台,打造集政务宣传、商务信息、舆论引导、综合资讯、民生服务等于一体的情景式、互动式的新媒体产品经营链,为集团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最后从目标计划、实现路径、实施步骤等方面制定了实施计划,从组织架构、人员安排、财务制度等方面制定了保障措施。为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制定的新媒体业务战略,不仅解决了新媒体粉丝量提升难、转化率低、赢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还明确了以新媒体的快速爆发和差异化战略,巩固和提升集团的传播主导地位和市场综合运营能力。此外,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其他报业集团发展新媒体业务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借鉴。

戴慧敏[4](2018)在《浙报传媒借壳上市案例分析》文中认为长期以来,主要是财政拨款维持着我国的出版传媒行业,同行业之间的竞争非常小。在20世纪末,由于深化改革和发展产业的需要,我国事业单位的运转机制面临着转变,于是国家开始推行将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管理的政策,然而由于缺少市场化竞争的磨练,出版传媒行业仍处于经营模式单一化,业务范围狭窄,分工不明确,效率较低的境地,实力规模出现散、小、弱的场景。目前,在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国内外的资本市场迅速成长的大环境下,新兴的媒体模式悄然崛起,对传统的出版传媒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一些实力雄厚的国际传媒企业也利用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的大好机遇对我国的传媒行业造成威胁。我国出版传媒行业在这样严峻的形式下如何寻求一条发展的有效途径来突破桎梏,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2011年,浙报传媒借壳白猫股份上市成功,之后经营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并在行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作为我国第一家经营性资产集体上市的报纸媒体企业,其上市过程可以为我国其他媒体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宝贵的经验。本文首先论述了研究背景以及意义,并回顾了国际和国内学者对借壳上市以及其财务效应的有关讨论,而后介绍了借壳上市相关概念及理论,再从行业背景、动因以及具体做法这三方面深入剖析了浙报传媒借壳白猫股份上市的整个过程,接着分析归纳了浙报传媒借壳上市后所产生的三种主要财务效应:股价大幅上升后回落、托宾Q值明显下降以及财务绩效逐渐好转。通过对财务效应的进一步分析并与同行业相似案例比较,我们对由于浙江传媒借壳上市所产生的财务效应进行详细分析及总结。核心资源协同效应提升企业价值,浙报传媒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它取得良好经营状况,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先进的管理方法;(2)业务网络广泛;(3)服务能力精湛。与此同时,在2010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上市的相关政策文件,对符合上市要求的企业给予大力的指导与帮助。这一政策背景为浙报传媒借壳上市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此外,由于借壳上市前有关濒临退市的白猫即将资产重组等各种利好消息成为市场炒作焦点,完成上市后虚高的托宾Q值下降明显。而经过了借壳上市,上市公司往往会经历一段较长的内部经营资产运转磨合期,这一过程约束了经济效益的释放。最后,本文通过对浙报传媒借壳上市的整体过程、财务效应及其成因的进一步分析,总结了浙报传媒借壳上市的经验和应该关注的事项。全面考虑自身情况争取上市主动性、谨慎选择合适的壳公司降低后期磨合损失、充分利用政策优惠减弱外部风险是完成高效借壳上市的重要经验。同时,还应注重借壳上市后续资源整合,特别是借壳双方企业文化的冲突。在关注借壳上市带来的市场效应的同时,还更应注重集团内部控制的完善,以此更好地做好后续整合工作,充分实现协同效应。

彭驰[5](2015)在《媒体融合背景下NW报业传媒集团流程再造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移动互联网时代,资讯的传播形态和载体不断更新,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产品竞相进入受众视野,报业赖以生存的“二次销售”商业模式受到巨大冲击,全媒体转型成为报业应对互联网挑战的重要筹码。当前,众多报业集团纷纷推出形式各异的全媒体创新产品,以摆脱报业下滑的现状,但由于诸多原因,在朝新媒体转型过程中,传统报业存在着经营理念不清、业务流程冗余、组织效率低下、技术平台落后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拟就流程再造的管理学视角,对全媒体转型过程中涉及的流程优化和再造问题进行探讨,以帮助互联网危机下的传统媒体实现转型效率的最大化,同时提升其整体市场竞争力。全媒体改变了报业新闻产品的固有形式,拓展了多样性传播渠道,延伸了报业的用户范畴,对于全媒体流程再造的问题研究,是传媒企业经营管理上的二次创新。本文针对NW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产品生产提出业务流程再造,是在充分理解传媒企业产品生产和运营理念的前提下,对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流程再造的多角度探讨,从而建立起新闻生产、报业经营与流程再造之间的客观关联,为报业转型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此外,为全面提升传媒企业流程再造的效果,本文从波特价值链分析方法出发,为NW报业传媒集团阐明了价值链维度的全媒体转型内涵,通过研究传统媒体新闻产品和生产流程的弊端,以流程再造的产品思维和用户视角来推动生产流程和经营理念的重塑,其中流程再造的核心围绕传媒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通过宏观和微观的环境分析,明确流程再造的目标,并结合制度、技术、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具体再造措施,为NW报业传媒集团导入媒介融合的具体流程再造实例。本文认为基于运营模式、组织结构、技术平台等维度的全媒体流程再造探索,是报业转型过程中精益生产和效率优先的最佳解决方案。本文基于对NW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流程再造问题的研究,在运营机制、生产方法、创新理念和对策措施等角度提出了优化和改造措施,但由于传媒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新闻产品的特殊性,有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分析还不够到位,对于流程再造理论的工具运用还不够充分,同时,由于全媒体流程再造处于互联网背景下,发展日新月异,因此,本研究还是阶段性成果,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深化和延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帮助纸媒行业解决全媒体转型的一系列问题,为探索“新型媒体集团”提供一个管理学视角的范本。

李宁[6](2015)在《XX报业集团媒介融合实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报业的运营模式,传统报业的运营已出现日薄西山的前兆,媒介融合的实施实质上是传统报业的“自救行为”,对于报业组织来说,媒介融合的实施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彻底革命,从技术力量到组织结构,均应该进行深刻的变革,以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本研究将××报业集团实施的媒介融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媒介融合理论进行聚焦式分析,对该集团实施媒介融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分析该集团现行运营模式的优缺点,分析实施媒介融合的可行性,最后制定出了××报业集团媒介融合实施的总体目标、转型方向和实现路径,并提出了媒介融合实施的保障措施。研究从微观角度对某一报业集团媒介融合实施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以期为我国报纸媒体行业媒介融合转型提供有执行意义上的参考。文章主要研究框架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对文章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的内容及方法、主要创新点进行阐述。第二章,理论综述,对文章写作过程中需要的理论支撑进行综述,包括资源配置理论和媒介融合理论,本章还对媒介融合下报业发展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第三章,××报业集团媒介融合实施现状及困境分析。对××报业集团已经进行的媒介融合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境。第四章,××报业集团媒介融合实施环境综合评价。对××报业集团媒介融合实施环境进行综合评价,采用PEST分析法进行宏观环境分析。第五章,××报业集团媒介融合实施总体设计。作为本文的主体,对报业集团媒介融合的成功实施进行了总体设计,包括发展目标、目标的分解,以及构建矩形模式的集团组织机构。第六章,××报业集团媒介融合实施的保障措施。对媒介融合实施过程中的保障措施进行详细分析,确保集团媒介融合战略的顺利实施。第七章,结论。对文章分析进行了全景式归纳总结,得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进一步指出了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努力使文章既具有理论指导的高度,又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最后通过归纳、综合等方法,使其最大程度上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杨钦[7](2015)在《A报业集团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新形势下传媒的竞争,己经不只是停留在传播形式、传播媒介、传播渠道等层面的竞争,还扩展到了经营管理模式和其他媒体,求同存异等多层次。为应对危机和挑战,报业集团在竞争中力争突破,不断改革创新,在不同层面或不同侧重地实现了战略转型,内部机制改革的实现、产权责任划分梳理、全媒体的不断融合等多方面的大跨越。与国外的报业发展相比,中国报业起步较晚,新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市场的开放,科技的发展,这为报业集团发展的重大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A报业集团(以下简称A集团)成立以来,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当前,A集团的发展既面临跨区域经营加剧本地竞争,新媒体冲击越来越大等诸多挑战,同时又面临国家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鼓励报业集团快速做强做大以及A地区发展大提速的难得机遇。A集团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需要认真进行战略规划,以明确发展目标、战略要点及具体措施,确保引导集团走向成功。本文采用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结合A集团自身特点,对A集团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对A集团所处的宏观环境,利用PEST和五力模型进行了分析评价;对A集团内部经营条件进行了分析,利用IFE矩阵进行了评价并得出结论:A集团面临的机会大于威胁、优势大于弱势。通过SWOT矩阵分析,为实现A集团的发展战略目标,围绕选择的稳定扩张型战略,提出了相应战略实施。

余丽蓉[8](2014)在《中国报业新媒体转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报纸开始将自己的内容搬上互联网、创办报纸电子版以来,中国报业的新媒体转型拉开大幕。这次转型,是中国报业面对数字技术所塑造的新媒体生态及由此带来的传媒大变局而作出的生死存亡选择。新媒体的崛起使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媒体受到极大冲击,在此背景下“报业消亡论”在全球范围内尘嚣直上。近二十年间,中国报业和欧美报业一样,一直在努力“自救”,寻求转型。报业转型有很多方向和路径,但其中非常重要的“自救”方式就是传统报业向新媒体转型。这种转型,不仅利用新媒体技术,而且采取与新媒体互动融合、甚至将自身媒介存在形态转变为新媒体的方式,重塑报纸媒介形态和业务形态,推动报纸出版方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变,乃至整个报业产业形态的升级。然而,中国报业的新媒体运作虽动作频频、勇于探索,但总体上来看并未获得成功,以致出现了所谓“报人办网,十年不成”的说法,转型至今仍停留于初级阶段。近几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新媒体不断创新,其对传统媒体的替代步伐加快,使得中国报业再一次面临“历史性拐点”。本研究由此出发,对中国报业新媒体转型的过去发展历程、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一番相对全面的分析,尤其对新的媒介生态下中国报业新媒体转型的发展前景问题做出重点探讨,希望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一定创见性的意见和建议。本研究认为,从媒介生态的角度来看,新媒体比传统媒体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在较大范围内和很大程度上,新媒体产业模式将替代传统媒体产业模式。传统报业向新媒体转型,绝不是进行简单的媒介形态更新和媒介渠道数字化延伸,也不是在改良式的报网互动和报网融合思维下即可实现。中国报业应在思想观念上具备互联网思维,在角色定位上成为新媒体阵营中的一员,在运营机制和经营策略上遵循新媒体运作规律,在体制上创新突破以实现与新媒体市场的对接,才有可能化解危机、重获新生。按照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内在逻辑,包括绪论在内,全文共分六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绪论。中国报业新媒体转型多年而未获成功的现实是本研究的选题背景。在介绍该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本研究的选题意义,辨析了与本研究相关的几组重要概念,并对当前国内外与本研究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简要评述,同时勾勒出本研究的基本框架,提炼出几个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二章,新媒体的崛起与传统报业的嬗变。本章对新媒体的崛起与传统报业在新媒体冲击下面临的生存危机进行全面阐述,认为传统报业应积极寻求向新媒体转型,实现自我嬗变。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媒体,给中国传统报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面对生存危机,报业必须顺应传媒环境新变化,走上新媒体转型之路,而且转型也在各方面具备现实条件。第三章,中国报业新媒体转型的历程与现状。本章对中国报业新媒体转型的基本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对转型至今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了描述。中国报业新媒体转型主要分为发端、勃兴、提速和全面探索四大阶段,现状特点集中表现为两个:一是转型在局部范围获得一定成效,二是转型演进到关键时期,亟待升级再造。第四章,中国报业新媒体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秉承前一章的思路,本章对中国报纸新媒体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提炼和概括,并对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中国报业新媒体转型在整体战略规划上、理念和方式上、商业模式上都存在一些重大问题,导致报业新媒体发展陷入困局,整体缺乏市场竞争力。其原因既来自于报业自身,也与外部体制环境不佳和产业环境变化有关。第五章,中国报业新媒体转型的发展方向:战略升级。针对前文提出的转型问题,本章探讨中国报业新媒体转型的未来发展方向,指出如果要走出困境,转型必须进行战略升级。战略升级可以从观念转型、战略定位调整、转型路径选择和体制适度突破四个方面展开。第六章,中国报业新媒体转型战略升级的立体化策略。在上一章探讨中国报业新媒体转型战略升级的基础上,本章尝试提出一些具体转型策略。本章抓住转型中的几个核心点——内容生产、媒体运营方式、盈利模式,提出了内容产品创新、平台化运营和多元化盈利的立体化策略,包括影响报业探索新媒体盈利模式的一个关键问题——版权问题。

吴昊天[9](2014)在《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基于产业融合的相关理论,本文尝试对我国传媒产业的转型、改革与发展进行了研究,为传媒产业管制体系构建以及提高产业运行效率提供了理论参考。我国目前正处于积极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期,文化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媒业的发展与传媒体制的改革同步进行。如何实现传媒业从事业到产业的转变,变外部输血到自我积累,变行政垄断到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构成了中国传媒业改革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这同时也构成了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产业融合引发的产业结构体系的调整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展开,数字化技术引发的产业革命几乎瓦解了传媒市场原有的市场秩序,不论是市场结构、市场格局还是政府规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媒市场的供求关系、传媒企业的运行效率也从根本上得到了优化和提升,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的传媒产业还在发生巨变,甚至直接促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中国传媒产业的基本定位。在当下矛盾凸显期的中国,传媒业既要承担产业发展的重任,也要切实负起守望社会、公众,担负着分担改革风险和成本的特殊使命,作为改革的后发区域,中国传媒业面临重重压力和困难。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以产业融合为分析视角,探索中国传媒业的转型路径,探寻由传媒业、电信业及IT互联网业共同融合而成的大媒体产业的构建和发展。全文共分九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是对论文写作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意义进行了概述,这一章也包括了论文写作思路以及主要研究方法等内容的相关介绍;第二章是相关理论和文献的述评,以构成全文分析的理论和文献基础;第三章提出问题,分别从技术、市场、企业等层面对传媒产业融合的动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剖;第四、五章是分析问题,分别对国外、国内传媒产业的融合路径进行全面梳理,包括融合方式、融合起点和融合趋势,并着重分析了中国传媒产业当前存在和面临的问题,并希望借鉴西方传媒产业发展的经验为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路径的选择提供参考;第六、七、八章主要是解决和深化问题,其中第六章主要站在传媒业内媒体融合的角度,对传媒集团化的发展进行全面梳理和经验总结,并提出媒体融合应注意的问题和选择的方向;第七章主要阐释在媒体融合的基础上如何构建大媒体产业的设想,并对“三网融合”等产业融合的重点领域进行了深入剖析;第八章是站在国家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下,对中国传媒业和涉及产业融合的规制进行重新审视,由此提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媒产业融合与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必要的管理框架的调整和创新是中国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的制度需求和重要保证;第九章是全文的研究总结,并对未来研究的重点和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对中国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主要致力于回答如下四个问题:其一,世界传媒业发展的趋势和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其二,在新兴技术的影响下,竞争性垄断市场的出现对中国传媒产业优化市场结构带来何种影响;其三,从媒体融合到大媒体产业的构建,其实现的步骤和路径是什么;其四,规制的重建和竞争的引入,政府如何通过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推动市场结构的优化。以上问题的分析中,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产业融合是信息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时代,由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推动的产业融合,已极大的改变了传媒、通信等行业,与传统的工业时代相比,信息化时代的产业融合更为频繁,站在企业和市场的角度,不论是竞争压力使然,还是行业壁垒的变化,以及资产通用性的增强,由技术推动的产业融合在多方力量共同驱使下,从媒体融合再到大媒体产业的构建循序渐进,促使相关产业发展和繁荣。第二,我国传媒产业的市场结构尚需优化,“媒体融合”的路径构成了我国传媒集团发展重要思路。经过十多年来的大规模集中化,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了新闻集团、维亚康姆、迪斯尼、贝塔斯曼、威望迪等一系列超级媒体集团,经营模式以“跨媒体、跨行业、跨国经营”为特征,涵盖了完整的产业链。这些大型的媒体集团既是传媒业全球分工的领导者、实践者,也是传媒产业融合的市场主体。反观中国的传媒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集中度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融合度不高等问题,研判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路径,应着力调整市场结构,打破传媒产业条块分割的市场格局,鼓励以资本为纽带,实行兼并重组,培育少数规模大、实力强、业务广的大型龙头传媒集团,建立能够辐射全国的网络型寡占市场结构体系;相关传媒企业进行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要注重优势互补和资源的整合,不仅是信息资源层面的融合,更包括了产权、人力、经营、管理、后包服务等方面的全面整合,这样才能产生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从而树立媒体品牌。第三,大媒体产业的融合一体化发展构成其未来趋势。世界的扁平化使融合成为一种趋势,随着IT技术和CT技术的逐步融合,融合制造与服务、内容与终端、硬件与软件的一体化才是适应市场需求获得超额利润的成功商业模式,跨界融合模式的逐步明朗也为传媒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以“三网融合”为代表的大媒体产业融合更应着力推动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放弃仅仅局限于传统传媒业和电信业之间的封闭融合,逐步引入更多的投资者和合作者,营造出大开放、大合作的开放式融合格局。第四,放松规制、建设融合性的规制体系构成了我国传媒产业规制改革的思路。面对当下中国传媒业有效制度安排不足、公共政策体系随意性较大的问题,构建一个面向全国和相关产业统一、开放、有效竞争的大媒体产业规制体系是极为必要的,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其规制重点应由结构性的规制转向行为规制,抑制垄断和放松管制同步进行,打破横亘在产业间的壁垒和障碍,创造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变行政干预到经济政策和法律手段的引导,刺激被规制的对象在竞争压力下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推动以“三网融合”为代表的产业融合进程。从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要求上来讲,我们还应该借鉴先行国家的经验,建立统一的规制机构,有力推动从纵向行业规制向横向分层规制的转变,严把内容关,探索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新模式,将宣传价值与公共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本文对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的可能创新:第一,基于产业融合理论,分析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问题,拓展了产业分析方法的应用领域。纵观过去对传媒产业尤其是媒体融合领域的研究,绝大多数都是从新闻传播领域的角度进行阐述,极少使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本文在第五章创新性地构建了中国传媒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分析了中国传媒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提供了定量分析传媒产业的理论基础;同时,以中国20家上市传媒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的TOPSIS法对中国上市传媒公司绩效进行了评价分析,改变了以往仅靠主观判断和定性描述的局面。第二,在探索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中,创新性构建了大媒体产业研究框架,提出了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因素、未来趋势和现实路径。本文在第三章中,系统论证了大媒体产业融合的动因所在,主要包括技术创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增强、资产通用性的加强、以及政府规制放松等方面的原因,为研究相关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本文第七章对大媒体产业的技术形态、产业效应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全景式的勾勒和展望,创新性的提出了大媒体产业的融合方向及策略,即加快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通过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创新融合模式、以互联网的思维营造大开放、大合作的融合格局,实现传媒与相关产业资源的整合,提升大媒体产业长期竞争力。第三,注重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和特殊管理政策,创新性提出我国大媒体产业融合规制建构的政策思路和具体措施。在研究传媒规制的过程中,本文在第八章重点分析了约束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阐明了分业规制在产业融合构建大媒体产业中所受到的挑战,以分析国际传媒规制变化趋势为依据和基础,结合我国的现实环境创新性提出了放松规制和抑制垄断并行、进行横向分层监管、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大传媒管理机构等循序渐进的改革举措。尤其是在传播内容监管方面,提出了在党委宣传部门的领导下增设“内容监管委员会”的建议,以期强化各终端内容的监管和控制,从而确保意识形态的安全。由于数据和文献资料的缺乏,本文研究尚且存在许多不足,这也构成了我们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作者将继续着眼于技术研究和规制研究,探索大媒体产业融合的最新进展情况。

齐德琼[10](2008)在《基于IP的电视传媒业务网络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IT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生产、管理系统在传媒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把实际业务中不同的功能系统、信息资源有机集成在一起,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资源管理、访问控制以及集中调度,是当前电视传媒业组网的目标。该文就基于IP的传媒业务网络为研究对象,以电视台网组建、安全设计以及安全实现为研究主体,以成都电视台业务网络为研究案例,总结出了传媒行业在组网中,可借鉴的一套完善的安全防范体系。该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传媒业务网络安全常用技术,电视台网组建安全设计,电视台网组网的安全实现以及运行维护调优的安全保障等。第二章中首先介绍了电视台网的设计标准、系统工程的研究思想,电视台网的安全分层模型、总体架构、结构分类以及业务划分,然后介绍了电视台网的网络安全技术内容。第三章中概述了电视台网的组网安全设计,从网络总体设计和安全保障体系设计两个大的方面进行研究。第四章主要研究电视台网的安全实现,内容涵盖网络平台架构、业务网络终端安全、RSA Secure ID强身份认证机制、AD复制技术、办公网到生产网之间的安全策略、网络准入技术等方面。第五章就保障网络安全的运行维护技术研究,最后对该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通过该文的研究,为电视传媒业务网络组网、网络整合和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办法,总结出了一套相对可行的网络安全防范指导方案,可以作为传媒单位组网或改造网络的借鉴。

二、如何规划适合报业集团的业务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规划适合报业集团的业务网络(论文提纲范文)

(1)财务视角下S传媒集团的融合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媒体融合文献
    2.2 组织变革理论
    2.3 财务管理理论
第3章 S传媒集团融合发展阶段分析
    3.1 S传媒集团行业背景介绍
    3.2 S传媒集团融合发展阶段
        3.2.1 阶段一: 深耕省内增强区域优势
        3.2.2 阶段二: 并购报业集团内部平台
        3.2.3 阶段三: 融合省内新闻媒体资源
    3.3 评价要素识别
第4章 财务视角下S传媒集团融合路径分析
    4.1 财务视角下S传媒集团融合路径分析
        4.1.1 纵向发展阶段: 核算标准化推动业务流程再造
        4.1.2 横向发展阶段: 财务智能化推动渠道平台重整
        4.1.3 融合发展阶段: 价值导向化推动内部组织重构
    4.2 杜邦模型的实证检验分析
        4.2.1 权益净利率分析: 渠道平台构建竞争优势
        4.2.2 资产净利率分析: 组织变革提高运营效率
第5章 财务视角下S传媒集团融合发展的保障措施
    5.1 财务协同推动信息化建设
    5.2 全面预算强化风险管控
    5.3 绩效考核引导价值创造
    5.4 财务专业化储备人力资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案例企业访谈提纲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广州方遒传媒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行业概念阐述
        2.1.1 广告
        2.1.2 广告的类别
        2.1.3 广告产业
    2.2 战略管理理论基础
        2.2.1 企业战略
        2.2.2 发展战略
        2.2.3 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2.3 分析工具
        2.3.1 PEST分析
        2.3.2 波特五力模型
        2.3.3 EFE矩阵
        2.3.4 IFE矩阵
        2.3.5 SWOT分析
        2.3.6 波士顿咨询集团矩阵
        2.3.7 定量战略计划(QSPM)矩阵
第三章 广州方遒传媒有限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文化环境
        3.1.4 科学技术环境
    3.2 行业与市场环境分析
        3.2.1 行业分析
        3.2.2 市场与顾客分析
        3.2.3 竞争者分析
    3.3 外部关键因素归纳总结
第四章 广州方遒传媒有限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企业简介与现状
    4.2 企业资源分析
        4.2.1 企业有形资源分析
        4.2.2 企业无形资源分析
        4.2.3 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4.3 企业能力分析
        4.3.1 筹措供应能力分析
        4.3.2 核心能力分析
    4.4 企业经营现状分析
        4.4.1 组织结构精炼合理
        4.4.2 供应链相辅相成
        4.4.3 广告质量精益求精
        4.4.4 专业的人才梯队为项目护航
        4.4.5 营销服务稳中求进
    4.5 企业文化分析
    4.6 内部关键因素归纳总结
第五章 广州方遒传媒有限公司战略制定与选择
    5.1 企业战略目标体系
        5.1.1 企业使命
        5.1.2 企业愿景
        5.1.3 企业目标
    5.2 战略分析
        5.2.1 外部因素评价
        5.2.2 内部因素评价
    5.3 战略制定
        5.3.1 SWOT矩阵
        5.3.2 波士顿咨询集团矩阵
    5.4 战略选择
        5.4.1 QSPM矩阵
        5.4.2 战略制定
第六章 广州方遒传媒有限公司战略实施与控制
    6.1 战略实施步骤与重点
        6.1.1 战略实施步骤
        6.1.2 战略实施重点
    6.2 保障措施
        6.2.1 组织架构
        6.2.2 人员保障
        6.2.3 财务保障
    6.3 战略控制
        6.3.1 目标偏离分析及预案
        6.3.2 风险识别
        6.3.3 风险防控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业务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工具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工具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基础理论和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阐释
        2.1.1 全媒体
        2.1.2 新媒体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企业战略管理基本理论
        2.2.2 新媒体基础理论
        2.2.3 我国报业新媒体理论
    2.3 理论综述小结
第三章 东莞报业新媒体业务内外部环境分析
    3.1 新媒体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3.1.1 宏观环境分析
        3.1.2 行业与市场分析
        3.1.3 外部关键因素分析
    3.2 新媒体业务内部环境分析
        3.2.1 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概况
        3.2.2 资源分析
        3.2.3 能力分析
        3.2.4 经营现状分析
        3.2.5 内部关键因素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东莞报业新媒体业务战略制定
    4.1 新媒体业务战略分析
        4.1.1 外部因素评价
        4.1.2 内部因素评价
    4.2 新媒体业务战略匹配
        4.2.1 SWOT矩阵
        4.2.2 波士顿矩阵
    4.3 新媒体业务战略决策
        4.3.1 QSPM矩阵
        4.3.2 新媒体业务战略制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东莞报业新媒体业务战略实施与控制
    5.1 战略实施
        5.1.1 目标计划
        5.1.2 实现路径
        5.1.3 实施步骤
    5.2 保障措施
        5.2.1 组织架构
        5.2.2 人员保障
        5.2.3 财务保障
    5.3 战略控制
        5.3.1 风险识别
        5.3.2 风险防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浙报传媒借壳上市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借壳上市的研究
        1.2.2 关于借壳上市动因的研究
        1.2.3 关于借壳上市财务效应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文章的基本框架
2 借壳上市的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融资战略
        2.1.2 IPO上市
        2.1.3 借壳上市
    2.2 借壳上市的动因
        2.2.1 通过IPO上市困难
        2.2.2 借壳方与让壳方实现双赢
        2.2.3 政策环境的利好形势
    2.3 借壳上市的财务效应与评价方法
        2.3.1 股价
        2.3.2 托宾Q值
        2.3.3 综合绩效评价——AHP模型
    2.4 借壳上市的理论基础
        2.4.1 管理效率理论
        2.4.2 委托代理理论
        2.4.3 协同效应理论
3 浙报传媒借壳白猫股份上市的背景介绍
    3.1 浙报传媒借壳白猫股份上市的环境
        3.1.1 出版传媒行业概况
        3.1.2 借壳公司与壳公司概况
    3.2 浙报传媒借壳上市的动因
        3.2.1 出版传媒行业难以克服IPO上市的阻碍
        3.2.2 证券市场融资促使新的发展机遇
        3.2.3 把握政策方向、运用好政府扶持优势
    3.3 浙报传媒借壳白猫股份上市的具体过程
        3.3.1 前期筹备工作
        3.3.2 制定借壳上市方案
        3.3.3 完成资产置换
        3.3.4 定向增发股份购买置换差额
4 浙报传媒借壳白猫股份上市的财务效应及其成因
    4.1 借壳上市前后浙报传媒财务指标的变化
        4.1.1 股价大幅上升后趋于平稳
        4.1.2 托宾Q值明显下降后稳定
        4.1.3 综合财务绩效逐渐好转
    4.2 借壳上市对公司财务指标的影响
        4.2.1 国家政策推动文化产业资产重组
        4.2.2 泡沫预防——资产估价造成Q值虚高
        4.2.3 纵向联合,打造核心竞争力
5 研究结论
    5.1 浙报传媒成功借壳上市的经验
        5.1.1 充分利用政策优惠减弱外部风险
        5.1.2 全面考虑自身情况争取上市主动性
        5.1.3 谨慎选择合适的壳公司降低后期磨合损失
    5.2 借壳上市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5.2.1 多方博弈提高整体绩效
        5.2.2 重点防范未来风险要素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媒体融合背景下NW报业传媒集团流程再造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的选题背景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和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1.5 本文的结构安排和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企业流程再造的内涵
        2.1.2 国内外企业流程再造的理论研究
        2.1.3 传媒企业流程再造理论研究状况
    2.2 相关文献综述
        2.2.1 全媒体
        2.2.2 媒介融合
        2.2.3 全媒体流程再造
        2.2.4 标杆传媒企业的转型启示
第3章 NW集团概况和集团业务流程分析
    3.1 NW集团概况
        3.1.1 总体经营
        3.1.2 员工概况
        3.1.3 组织架构
        3.1.4 发展战略
    3.2 NW集团现阶段业务流程诊断
        3.2.1 传媒业务流程分类
        3.2.2 核心业务流程界定
        3.2.3 全媒体流程的现状
        3.2.4 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
第4章 NW集团全媒体流程再造总体方案设计
    4.1 全媒体流程再造环境分析
        4.1.1 宏观环境分析
        4.1.2 微观环境分析
    4.2 全媒体流程再造目标
        4.2.1 全媒体流程再造目标的确定
        4.2.2 全媒体流程再造目标解析
    4.3 全媒体流程再造拟实现的目标
        4.3.1 全媒体集群体系重新构建
        4.3.2 全媒体流程再造价值实现
    4.4 全媒体流程再造方案的具体内容
        4.4.1 媒体融合云平台构建
        4.4.2 全媒体内容平台建设
        4.4.3 全媒体经营理念再造
        4.4.4 全媒体生产模式再造
        4.4.5 全媒体组织架构再造
        4.4.6 全媒体人才培养再造
        4.4.7 全媒体考核体系再造
        4.4.8 全媒体产品序列再造
第5章 NW集团全媒体流程再造实施方案
    5.1 全媒体流程再造组织保证
    5.2 全媒体流程再造内容的落实
        5.2.1 NW集团的媒体产品序列重构
        5.2.2 NW集团全媒体组织流程变革
        5.2.3 NW集团全媒体流程重新设计
        5.2.4 NW集团全媒体流程优化的衡量指标
    5.3 内部管理的控制与反馈
        5.3.1 内部管理的控制
        5.3.2 反馈渠道通畅化
    5.4 流程再造的总结与评估
        5.4.1 组织架构再造评估
        5.4.2 新闻产品生产评估
        5.4.3 技术服务流程评估
第6章 NW集团全媒体流程再造保障措施
    6.1 推进全媒体流程再造制度保障
        6.1.1 动力机制
        6.1.2 运行机制
        6.1.3 约束机制
    6.2 构建全媒体流程再造技术保障
        6.2.1 面向媒体客户的数字化技术保障平台
        6.2.2 面向用户受众的数字化技术保障平台
        6.2.3 数字化平台的技术保障
    6.3 落实全媒体流程再造资金保障
        6.3.1 资本运营的基础和推动作用
        6.3.2 资本结构的优化与扩张形式
    6.4 提升全媒体流程再造人才保障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XX报业集团媒介融合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综述
    2.1 资源配置理论综述
        2.1.1 马克思对资源配置的研究
        2.1.2 西方经济学对资源配置的研究
    2.2 媒介融合理论综述
        2.2.1 媒介融合的定义
        2.2.2 多种视角下的媒介融合研究
    2.3 媒介融合下报业发展研究
第三章 XX报业集团媒介融合实施现状和困境分析
    3.1 XX报业集团简介
        3.1.1 领导机制变革
        3.1.2 内部机构改革
        3.1.3 用人制度改革
        3.1.4 集团成立后的领导体制及运营机制
    3.2 XX报业集团媒介融合实施现状
        3.2.1 我国报业数字化进程概述
        3.2.2 XX报业集团媒介融合实施现状
    3.3 XX报业集团媒介融合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 融合动力不足,意愿不强
        3.3.2 媒介融合度低,范围有限
        3.3.3 新媒体拓展压力重重,形成品牌任重道远
        3.3.4 数据库格式标准不统一,新老业务数据对接存在困难
第四章 XX报业集团媒介融合实施环境综合评价
    4.1 经济环境
    4.2 政治环境
    4.3 传播技术因素
    4.4 社会文化因素
第五章 XX报业集团媒介融合实施总体设计
    5.1 XX报业集团媒介融合发展目标
    5.2 XX报业集团媒介融合实施路径分析
        5.2.1 以新闻网站为依托,完成报业数字化进程
        5.2.2 找准定位,确定各媒体转型方向
        5.2.3 调整组织结构,改造生产流程
    5.3 矩形模式的集团组织机构的重建
        5.3.1 进行专业分工,成立分类事业部
        5.3.2 矩形模式的报业集团组织机构
第六章 XX报业集团媒介融合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争取政策资金的支持
        6.1.1 政策支持
        6.1.2 资金支持
    6.2 重塑新的媒介理念
        6.2.1 适应新媒体特点,树立资源共享、团队合作意识
        6.2.2 塑造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6.2.3 形成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和技能的习惯
        6.2.4 把锐意创新作为组织的灵魂
    6.3 完善战略控制体系
        6.3.1 事前控制
        6.3.2 事后控制
        6.3.3 过程控制
    6.4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6.4.1 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并重
        6.4.2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6.5 改革薪酬体系
        6.5.1 确立采编人员的薪酬模式
        6.5.2 建立合理的计量方法
        6.5.3 规范年终奖金的计量
        6.5.4 定期调整奖励措施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承诺书

(7)A报业集团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结构与创新点
        1.2.1 内容与结构
        1.2.2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企业发展战略相关概念
        2.1.2 企业发展战略的意义
        2.1.3 企业发展战略基本类型
    2.2 理论基础
        2.2.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简史
        2.2.2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
3 A集团内外部环境分析
    3.1 集团外部环境分析
        3.1.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10
        3.1.2 报业行业环境分析(五力模型) 133.1.3 外部机遇与威胁
        3.1.3 外部机遇与威胁
        3.1.4 关键外部因素分析与评价
    3.2 集团内部环境分析
        3.2.1 集团的组织架构
        3.2.2 集团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分析
        3.2.3 集团经济结构和实力分析
        3.2.4 集团内部优劣势分析
4 A集团战略分析与选择
    4.1 国内外报业集团发展状况与趋势
        4.1.1 国外报业集团发展状况与趋势
        4.1.2 国内报业集团发展状况与趋势
    4.2 A集团SWOT矩阵分析
    4.3 A集团发展战略
        4.3.1 A集团战略制定的原则
        4.3.2 A集团发展战略设计与选择
5 集团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5.2 提高报纸市场竞争力
    5.3 实施多元化发展
    5.4 跨地区扩张
    5.5 实施资本运作
    5.6 加快人力资源建设
    5.7 加快信息技术建设
    5.8 改革管理体制
    5.9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中国报业新媒体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有关研究的几组基本概念
        1.2.1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
        1.2.2 媒介转型与报业转型
        1.2.3 媒介融合、全媒体与大媒体
        1.2.4 报业新媒体转型、全媒体转型、数字化转型与数字报业
    1.3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2 新媒体的崛起与传统报业的嬗变
    2.1 人类传播媒介的发展和新媒体
        2.1.1 人类传播活动史就是一部传播媒介进化史
        2.1.2 人类传播进入新媒体时代
    2.2 新媒体时代的报业生存危机
        2.2.1 报业危机是报纸媒体传播形式落后的危机
        2.2.2 报业危机是报纸媒体传播力衰减的危机
        2.2.3 报业危机是报业经济衰退的危机
    2.3 危机之下传统报业走上嬗变之路——向新媒体转型
        2.3.1 向新媒体转型是世界报业面临的共同使命
        2.3.2 中国报业新媒体转型的现实条件
3 中国报业新媒体转型的历程与现状
    3.1 中国报业新媒体转型的发展历程
        3.1.1 转型发端:报纸首次“触网”,转型初现端倪
        3.1.2 转型勃兴:投身互联网,开展“报网互动”
        3.1.3 转型提速:报网深入融合、初涉移动媒体
        3.1.4 全面探索:“全媒体”重构报业,从业务转型到角色转型
    3.2 中国报业新媒体转型的现状透析
        3.2.1 转型已成报业共识和自觉行动,在局部领域获得一定成效
        3.2.2 转型演化进入“共存”期,新媒体转型亟待升级
4 中国报业新媒体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中国报业新媒体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缺乏战略规划,陷入散乱困局
        4.1.2 理念方式落后,缺乏竞争能力
        4.1.3 商业模式贫乏,大多未能实现盈利
    4.2 中国报业新媒体转型问题凸显的内外部原因分析
        4.2.1 观念和认识上存在误区
        4.2.2 落后的传媒管理体制机制成为转型桎梏
        4.2.3 传统产业的固有软肋使报业缺乏竞争力
        4.2.4 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缺位加剧报业生存困境
5 中国报业新媒体转型的发展方向:战略升级
    5.1 观念转型是先导:用互联网思维统领报业转型
        5.1.1 正视新媒体成为主流媒体
        5.1.2 植入新媒体基因,树立“用户至上”思维
    5.2 战略定位调整是方向:做信息运营商、跻身大媒体业
        5.2.1 新媒体价值在于提供信息服务,新媒体业是大媒体业
        5.2.2 报纸媒体转型为信息服务商,报业汇入大媒体业
    5.3 转型路径选择是关键:细分市场、分化发展
        5.3.1 新媒体走上分化发展之路
        5.3.2 报业新媒体转型的几个可行路径
    5.4 体制转型是支撑:成为独立市场运营主体
        5.4.1 抓住国家新闻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契机,进行适度体制突破
        5.4.2 报业新媒体体制创新的两个突破点:资本和人才
6 中国报业新媒体转型战略升级的立体化策略
    6.1 内容产品创新策略
        6.1.1 树立“大内容观”,进行内容产品结构再造
        6.1.2 内容产品生成开放化,专业化制作与社会化生产结合
        6.1.3 内容产品营销关注用户体验,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
    6.2 平台化运营策略
        6.2.1 平台化是新媒体发展的一大趋势
        6.2.2 报业数字平台体系的搭建和运营机制
        6.2.3 平台模式对于报业新媒体转型的作用和意义
    6.3 多元化盈利策略
        6.3.1 新媒体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6.3.2 多种盈利模式的探索:从二次售卖到N次售卖
        6.3.3 报业探索新媒体盈利模式的关键环节:版权问题
7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论文写作的背景和意义
        1.1.1 论文写作的背景
        1.1.2 论文写作的意义
    1.2 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界定
        1.2.1 传媒
        1.2.2 传媒产业
        1.2.3 媒体融合
        1.2.4 大媒体产业
    1.3 论文写作的思路和基本框架
    1.4 主要的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综述
        2.1.1 产业组织理论
        2.1.2 产业结构理论
        2.1.3 产业融合理论
    2.2 相关文献综述
        2.2.1 国外传媒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2.2.2 国内传媒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2.3 主要结论
3. 传媒产业发展趋势及融合动因分析
    3.1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变革动因
        3.1.1 传统媒体的演进
        3.1.2 新媒体的出现
        3.1.3 新的技术引发的产业变革
    3.2 融合发展:市场和企业的选择
        3.2.1 市场层面的融合动因
        3.2.2 企业层面的融合动因
    3.3 资产通用性促进了产业融合
        3.3.1 资产通用性促进了传媒产业内部融合
        3.3.2 资产通用性促进了传媒与相关产业的融合
4. 国外传媒产业融合现状、趋势及启示
    4.1 美国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4.1.1 美国传媒独有的强大实力
        4.1.2 融合进程中的美国传媒产业结构
        4.1.3 美国传媒产业并购融合历程概况
    4.2 欧洲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4.2.1 英国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4.2.2 法国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4.2.3 德国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4.3 日本传媒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4.3.1 高度垄断、激烈竞争的传媒市场
        4.3.2 新媒体发展迅速、传统媒体转型加速
    4.4 全球传媒产业发展趋势及启示
        4.4.1 风起云涌的兼并重组使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4.4.2 产业融合进程中的数字化趋势
5. 国内传媒产业发展分析
    5.1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特点
        5.1.1 社交媒体持续活跃
        5.1.2 电视媒体维持强势地位
        5.1.3 报刊经营萎缩
        5.1.4 资本运作加速
        5.1.5 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
    5.2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传媒产业竞争力分析
        5.2.1 传媒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5.2.2 各地区传媒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
    5.3 基于SCP范式的我国传媒产业分析
        5.3.1 市场结构分析
        5.3.2 市场行为分析
        5.3.3 市场绩效分析
    5.4 基于变异系数的TOPSIS法对传媒上市公司绩效分析
        5.4.1 改进的TOPSIS评价模型
        5.4.2 上市传媒公司绩效评价分析
    5.5. 主要结论
6. 媒体融合:媒介形态的变化
    6.1 以媒体融合的方式发展壮大传媒集团
    6.2 当前我国媒体融合的三种路径
        6.2.1 打造产业价值链:第一财经
        6.2.2 区域多媒体集群:成都商报系
        6.2.3 资本运营:浙报传媒等
    6.3 我国传媒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6.3.1 媒体融合背后的制度冲突
        6.3.2 非完全产业化背景下的超常规发展
        6.3.3 主导产业和多元产业发展
    6.4 媒体融合背景下我国传媒产业下一轮扩张的突破选择
        6.4.1 转换思路、转变体制做好新媒体
        6.4.2 同质媒体、区域内的扩张转向跨媒体、跨区域的扩张
        6.4.3 媒体生产流程融合创新
        6.4.4 突破行业限制、实现大媒体产业融合
7. 大媒体产业的融合一体化发展
    7.1 大媒体产业的融合格局及影响
        7.1.1 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一体化
        7.1.2 大媒体产业链条及竞争趋势
        7.1.3 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影响
    7.2 大媒体产业融合的重点领域
        7.2.1 “三网融合”的概念及内涵
        7.2.2 国际国内“三网融合”的发展现状
        7.2.3 “三网融合”的主要应用
        7.2.4 “三网融合”对产业组织的影响
    7.3 大媒体产业融合发展方向及策略
        7.3.1 加快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
        7.3.2 营造开放的融合格局
        7.3.3 大数据+云计算创新融合模式
8 中国大媒体产业的规制思考
    8.1 中国传媒融合发展的体制约束
        8.1.1 中国传媒的双重属性
        8.1.2 中国传媒面临的体制约束
        8.1.3 传媒与政府的相互博弈
    8.2 放松规制:产业融合时代的发展趋势
        8.2.1 由单纯反垄断转为效率优先
        8.2.2 从纵向到横向的统一规制
        8.2.3 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
    8.3 中国大媒体产业体制创新和融合规制设想
        8.3.1 总体思路
        8.3.2 推动传媒事业和企业的分离
        8.3.3 建立适应产业融合需求的规制构建
9. 结论与展望
    9.1 本文的主要结论
    9.2 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10)基于IP的电视传媒业务网络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传媒业务网络的发展
    1.2 传媒业务网络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创新点
        1.3.1 论文研究的目标
        1.3.2 论文研究的内容
        1.3.3 论文的研究意义
        1.3.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电视台网设计标准及安全技术
    2.1 电视台网的设计标准与研究思想
        2.1.1 电视台网的设计标准
        2.1.2 电视台网的研究思想
    2.2 电视台网的模型结构
        2.2.1 电视台网业务分层模型
        2.2.2 电视台网的结构分类
        2.2.3 电视台网的总体架构
        2.2.4 电视台网业务划分与网络划分
        2.2.5 电视台网安全防范技术
第3章 电视台网组网及安全设计
    3.1 总体设计
        3.1.1 需求分析
        3.1.2 网络设计目标
        3.1.3 网络基本模型
        3.1.4 软件接口设计
        3.1.5 数据接口设计
    3.2 基于IP的网络平台设计
        3.2.1 三层网络结构设计
        3.2.2 网络生命周期考虑
    3.3 网络安全的保障体系设计
        3.3.1 安全体系设计思路
        3.3.2 网络安全架构
第4章 基于IP组网安全实现
    4.1 业务网络的以太网基础平台架构
        4.1.1 网络三层结构部署
        4.1.2 以太网高带宽设计实施
    4.2 业务网终端的安全管理
        4.2.1 对终端的控制需求
        4.2.2 ViaControl终端控制
        4.2.3 病毒防护
    4.3 办公网到生产网之间的安全策略
        4.3.1 内网和外网动态隔离
        4.3.2 在办公网和生产网之间架设防火墙及防毒墙
        4.3.3 从办公网往生产网的资料传递
    4.4 远程访问的RSA SecurID强身份认证机制
        4.4.1 RSA SecurID的特点
        4.4.2 RSA SecurID的主要组成单元
    4.5 AD的安全复制
        4.5.1 采用PCI数据密码卡建IPSec通道
        4.5.2 AD的安全复制方案的实施步骤
    4.6 网络准入技术的使用
        4.6.1 网络设备的选型
        4.6.2 802.1x与ARP阻断机制分析
        4.6.3 部署方案
    4.7 互联网访问安全管理机制
        4.7.1 上网访问控制
        4.7.2 互备双链路接入Internet
第5章 网络运行检测与维护
    5.1 网络系统运行检测
        5.1.1 服务器性能状态检测
        5.1.2 准入控制的管理与检测
        5.1.3 病毒库升级管理与检测
        5.1.4 互联网访问终端监控
    5.2 网络系统运行调优
        5.2.1 互联网出口流量分流方案调优
        5.2.2 网络设备运行维护监测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如何规划适合报业集团的业务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 [1]财务视角下S传媒集团的融合发展路径研究[D]. 袁欣欣. 山东大学, 2020(05)
  • [2]广州方遒传媒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莫景淇. 兰州大学, 2020(01)
  • [3]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业务战略研究[D]. 赵丽萍. 兰州大学, 2019(08)
  • [4]浙报传媒借壳上市案例分析[D]. 戴慧敏. 江西财经大学, 2018(01)
  • [5]媒体融合背景下NW报业传媒集团流程再造问题研究[D]. 彭驰. 南京师范大学, 2015(03)
  • [6]XX报业集团媒介融合实施研究[D]. 李宁. 山西大学, 2015(03)
  • [7]A报业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 杨钦. 贵州大学, 2015(03)
  • [8]中国报业新媒体转型研究[D]. 余丽蓉. 武汉大学, 2014(01)
  • [9]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D]. 吴昊天. 西南财经大学, 2014(12)
  • [10]基于IP的电视传媒业务网络设计与实现[D]. 齐德琼. 西南交通大学, 2008(06)

标签:;  ;  ;  ;  ;  

如何规划适合报业集团的业务网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