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一、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临床疗效对比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林舒婷[1](2021)在《加味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热敏灸治疗少阳太阴证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加味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热敏灸治疗少阳太阴证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按标准纳入少阳太阴证胃食管反流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加味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并将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等作为观察指标,从而评价加味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热敏灸治疗少阳太阴证胃食管反流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1.研究共纳入70例患者,其中有66例患者完成了临床观察,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2例,总脱落率为5.71%。2.基线资料差异性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均衡可比性(P>0.05)。3.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75.7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4.在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两组治疗后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中医证候各单项积分方面,经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观察组在改善反酸、烧心、胃脘胀满、肠鸣便溏上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嗳气、食欲不振、手足不温、口苦咽干改善效果两组并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RDQ积分方面,两组均能降低患者的RDQ积分(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6.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面,两组一般生命体征、血常规、粪便常规+OB、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未见明显具有临床意义的异常变化,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结论:加味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热敏灸治疗少阳太阴证胃食管反流病,能显着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症状疗效评分及RDQ积分,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王炳然[2](2021)在《健脾降逆方治疗中虚气逆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一种由胃、十二指肠中的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造成食管黏膜损伤而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并且近些年的发病逐渐升高,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治疗RE的首选药物,它起效较快,但副作用较多,停药后复发率较高。中医药治疗RE能够在缓解临床症状和降低复发率等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已经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献研究,主要阐述RE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第二部分是临床疗效研究,验证健脾降逆方对中虚气逆型RE的临床疗效,并通过随访,对远期疗效进行评价;第三部分是实验研究,使用贲门肌切开结合幽门部半结扎的方法进行RE大鼠造模,从调节cAMP/PKA信号通路及上下游相关蛋白表达的角度探讨健脾降逆方治疗RE的机制。研究方法临床研究:纳入131例中虚气逆型RE病例,其中对照组64例、治疗组67例。治疗组予健脾降逆方颗粒剂口服,每日2次,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20mg/每次,2次/每日。服药周期均为8周,在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安全性检查,对治疗组治疗前后MTL、VIP、Ghrelin进行对比,并分别于停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问卷随访。实验研究:选用8周龄SD大鼠,使用贲门肌切开结合幽门部半结扎的方法进行RE造模,于造模后进行分组,共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低剂量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肠溶片药液灌胃,中药组分别以不同浓度的健脾降逆方灌胃,灌胃14天后进行取材,应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VIP、Ghrelin含量;PCR法检测下段食管组织中VIP、VPAC2、Ghrelin、GHSR、cAMP、PKA mRNA 表达;Western Blot 法测定下段食管组织中cAMP、PK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ROCK1、MLC阳性表达。研究结果临床研究部分:(1)对于GerdQ量表评分而言,在服药8周后,健脾降逆方和奥美拉唑均能有效降低总分,两者未显示出明显差异,但健脾降逆方在停药3个月、6个月的远期效果均优于奥美拉唑,并且停药3个月和停药6个月之间未体现出明显差异,对疗效具有较好的保持效果。而奥美拉唑在停药3个月便出现症状反复。(2)根据GerdQ量表判断复发率,健脾降逆方在停药3个月、停药6个月、停药12个月均优于奥美拉唑,与远期疗效对比的结果一致。(3)对于中医症状分级量表中的主要症状评分而言,健脾降逆方在治疗后、停药3个月、停药6个月、停药12个月均优于奥美拉唑,并在远期疗效上显示出与GerdQ量表同样的趋势:健脾降逆方在停药3个月和停药6个月并未体现出明显差异,至停药12个月时,才出现明显的疗效下降,体现了对疗效具有较好的保持效果。而奥美拉唑在停药3个月便出现症状反复。(4)对于中医症状分级量表中的次要症状评分而言,健脾降逆方的疗效在治疗后、停药3个月、停药6个月、停药12个月均优于奥美拉唑。(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MTL含量较治疗前升高,血清VIP含量较治疗前降低,胃底Ghrelin表达较治疗前增多。实验研究部分:(1)造模后,假手术组大鼠在毛发光泽、行动、进食饮水量等方面均优于其余5组。在手术后第7天,随机选择2只非假手术组大鼠取材,HE染色后观察食管大体及病理形态,验证造模成功。(2)中药高、中剂量组较对照组和中药低剂量组而言,均能有效减少VIP及受体VPAC2mRNA表达;中药高、中剂量组较对照组和中药低剂量组而言,均能有效增加Ghrelin及受体GHSR mRNA表达。(3)中药高、中剂量组均能显着降低cAMP、PKA mRNA表达水平。(4)中药高剂量组能够显着增加ROCK1、MLC表达,中剂量组能显着增加ROCK1表达,但MLC的表达仅有升高趋势。结论在本次研究中,验证了健脾降逆方对于RE典型症状的短期疗效(8周内)与奥美拉唑相当,同时在缓解非典型症状上疗效显着,且对停药后的疗效维持具有明显优势,这与健脾降逆方益气健脾,和降胃气,治本顾标的功效相适应。在观察到健脾降逆方对于RE的临床疗效后,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健脾降逆方能够调节VIP、Ghrelin分泌,减轻食管黏膜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AMP/PKA信号通路活性,增加下游蛋白ROCK1、MLC表达,增强平滑肌收缩,促进胃排空有关。

岑人慈[3](2021)在《清幽含漱方合加味旋代方对肝胃郁热型RE伴反流性咽喉炎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清幽含漱方联合加味旋代方对肝胃郁热型RE伴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咽喉反流RSI和RFS积分、胃镜下食管黏膜分级、食管24小时pH-阻抗监测相关数值等因素,来评价此联合方对肝胃郁热型RE伴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31例,B组30例,C组32例,其中A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口服+加味旋代方口服+清幽含漱方含漱。B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口服+加味旋代方口服;C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口服;三组均治疗3个月,疗程结束后对比三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胃镜下食管炎症分级、咽喉反流RSI及RFS评分、食管24小时pH-阻抗监测数值的变化等,从而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三组各项观察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A组总有效率为96.66%,B组总有效率为86.6%,C组总有效率为80.0%。三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A组临床疗效优于B组和C组(P<0.05),B组临床疗效优于C组(P<0.05)。2.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治疗后三组与治疗前对比,三组均对中医症状具有改善作用(P<0.05),A组改善作用优于B组和C组(P<0.05),B组疗效优于C组(P<0.05)。3.治疗后三组主要、次要症状积分比较:①A组患者在改善反酸、烧心、咽异物感、清嗓动作、声音嘶哑、口干口苦、胸胁胀满、急躁易怒症状上优于C组(P<0.05);A组在改善咽喉症状上优于B组(P<0.05)。除咽喉症状外,A组与B组在改善其他症状上无明显差异(P>0.05)。②除咽喉症状外,B组在改善其他症状上优于C组(P<0.05)。B组与C组在改善咽喉症状上无明显差异(P>0.05)。③三组在改善大便干结症状疗效一致(P>0.05)。4.胃镜下比较:前后对比三组白光胃镜下食管炎症分级,三组药物均可以修复食管黏膜(P<0.05);A组和B组在改善食管黏膜炎症上优于C组(P<0.05),A组和B组在修复食管黏膜炎症上无明显差异(P>0.05)。5.咽喉反流症状RSI评分及RFS评分比较:治疗后三组与治疗前相比评分数值均下降(P<0.05);三组治疗后咽喉部症状及体征的整体改善效果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无明显差异(P>0.05)。6.食管24小时pH-阻抗监测指标比较:三组在治疗后总反流性次数、酸反流百分比、长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DeMeester评分数值均较前降低(P<0.05);A组和B组在减少食管酸暴露方面优于C组(P<0.05),A组和B组在减少食管酸暴露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通过研究,清幽含漱方联合加味旋代方治疗肝胃郁热型RE伴反流性咽喉炎,相较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能显着改善患者反酸、烧心等食管内症状及口干口苦、胸胁胀满等肝胃郁热症状,明显改善食管黏膜炎症,且能显着减少患者的食管酸暴露。2.相较于单纯使用内服药物治疗,本联合方能显着改善患者咽异物感、声音嘶哑等咽喉部症状,并且对下咽部黏膜炎症具有显着疗效。3.清幽含漱方联合加味旋代方治疗RE伴反流性咽喉炎临床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胡曼婷[4](2021)在《化肝煎加味联合PPI制剂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次课题通过观察化肝煎加味联合PPI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临床治疗效果,对化肝煎加味方各味药物进行理论分析,讨论以疏泄肝热、和胃降逆为法的化肝煎加味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中的重要价值的体现,探索中医中药联合PPI制剂治疗前后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后期病情变化的影响。本文研究化肝煎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观察其临床表现,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得出积分进行比较,从而评分其疗效,为胃食管反流病在中医药治疗方面提供更多创新思想。方法: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期间,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集了与纳入标准相符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并依照就医的顺序随机将符合要求的患者分别归入中药配合西药的治疗组及单纯运用西药的对照组,各30例。治疗期间病例数无脱落病例、无剔除病例。经医学统计学进行分析,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治疗前的年龄、性别、病程、证候总积分等方面统计学差异无意义,可进行比较。对照组给予口服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化肝煎加味治疗(青皮10g,陈皮10g,白芍10g,泽泻10g,牡丹皮10g,栀子10g,川楝子20g,延胡索20g,黄连6g,白及10g,浙贝母15g,蒲公英10g)。具体的服用方法:日一剂,水煎服,分中晚饭后1袋,每次200ml。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4周一个疗程,在此期间,观测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之前与治疗之后Gerd Q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等,并通过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比较:经过8周的治疗后,将两组属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做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采取秩和检验,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6.67%,两组通过统计学分析,P=0.026<0.05,具有统计学差异;(2)Gerd Q量表积分、疗效比较:将两组属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的Gerd Q量表积分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做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在西医主要症状疗效方面,治疗组西医主要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西医主要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80.00%,经统计学分析,P=0.013<0.05,具有统计学的差异,说明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3)单项症状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烧心、泛酸、胸骨后灼痛、胃脘灼痛、脘腹胀满、嗳气等症状疗效积分均下降,与治疗前各症状疗效积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烧心、反酸、胸骨后方灼痛、胃脘灼痛、脘腹胀满、嗳气等症状疗效积分下降,与对照组积分下降相比,前者较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应用化肝煎加味能明显改善患者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胃脘灼痛、脘腹胀满、嗳气等症状。结论:化肝煎加味结合PPI制剂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次要症状等,该方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可行有效的优质方剂之一,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梁剑[5](2021)在《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内吸出物及NO、VIP、IL-17水平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内吸出物及一氧化氮(NO)、血管活性肠肽(VIP)、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融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予以雷尼替丁治疗)与研究组(35例,予以雷尼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症状消失时间、胃镜观察评分、胃内吸出物变化及血清NO、VIP、IL-17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反酸、胃脘不适、疼痛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镜评分中充血、水肿、糜烂评分、胃内吸出物胆酸、胃酸分泌量及血清NO、VIP、IL-17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缩短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改善胃黏膜病变,同时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胃内吸出物分泌量,调节消化功能。

马坚文[6](2020)在《疏肝清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型)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研究疏肝清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型)的疗效,为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将导师在门诊诊疗过程中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施以导师自拟方疏肝清胃汤口服,对照组施以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雨田青)(10mg*7粒,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0mg qd),在治疗过程中真实完整的记录数据,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包括中医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内镜积分和内镜疗效)及复发率情况的差别。结果:1.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反酸、烧心和胸骨后灼痛、脘腹胀满、嗳气或反食等症状组间差异性检验均无统计显着性差异,两组疗效相当;胃脘灼痛、烦躁易怒、嘈杂易饥等有统计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症状积分减少情况无显着性差异,两组在减少症状积分方面效果相当。2.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反酸、烧心的主要症状积分,两组均P值<0.05,有统计显着性差异,表明治疗组反酸和烧心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3.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次要症状积分,治疗组在胸骨后灼痛、胃脘灼痛、嗳气或反食、烦躁易怒、嘈杂易饥症状改善上优于对照组,而在改善脘腹胀满方面无统计学差异。4.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疗效,治疗组90.63%,对照组81.25%,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5.两组内镜评分较治疗前比均有改善,P<0.05,有统计显着性差异;对比治疗后两组内镜评分情况,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对比两组内镜疗效,治疗组87.5%,对照组78.1%,P>0.05,无统计学意义。6.停药4周后,复发率治疗组(3.5%)明显低于对照组(23.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肝清胃汤对肝胃郁热型的反流性食管炎有明显治疗效果,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促进食管黏膜愈合,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邓晓敏[7](2020)在《中西药序贯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旨在比较中西药序贯疗法与单纯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总结出中西药序贯疗法治疗GERD的临床意义,为中西药序贯疗法治疗GERD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单盲的原则,在2019年5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就诊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经确诊为肝胃郁热型GERD的患者中,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72例受试者。经患者知情同意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全程每日服用);治疗组患者给予自拟中药方加减(全程每日服用)联合西药(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入组后第1-2周每日服用,入组后第3-4周隔1日服用,入组后第5-8周隔2日服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及停药4周、8周后的临床相关指标,采用《中医症状积分量化表》、《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 Q)量表》进行评分,将所得到的临床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各症状改善情况及复发率,得出结论。结果:1、一般资料:所有纳入的72例患者均配合完成了研究过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分布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治疗前两组患者胃镜结果分级进行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总体均衡性良好,具备可比性。2、(1)临床疗效方面:经8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中医症状总积分:治疗前,两组患者总积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积分均有降低(P<0.01),并且治疗组总积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总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中医总体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3)中医主症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主症程度分级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主症程度分级均有显着性降低(P<0.01)。并且治疗组改善反酸、烧心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改善胸骨后灼痛、嗳气的疗效与对照组相似(P>0.05)。(4)中医次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次症程度分级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次症程度分级均有显着性降低(P<0.01),并且治疗组改善口干口苦、胃脘痛、腹胀、心烦失眠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改善咽部不适、饥饿感、夜间呛咳、纳差、神疲乏力、便溏、便秘疗效与对照组相似(P>0.05)。3、复发情况:(1)停药4周后,对照组复发率为10.34%,治疗组复发率为5.56%,两组复发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停药8周后,对照组复发率为41.38%,治疗组复发率为13.89%,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复发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3)与停药4周后比较,对照组停药8周后复发率有显着性升高(P<0.01),治疗组停药8周后复发率无显着性升高(P>0.05)。结论:中西药序贯疗法治疗GERD在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反流及其相关中医症状和降低复发率方面有独特优势,与单纯西药组相比,其综合疗效更佳,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林晓绚[8](2020)在《降逆制酸方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降逆制酸方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降逆制酸方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对照组仅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共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主要中医症状评分、胃镜下分级及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并于停药4周后联系患者随访记录其主要症状评分,以评估两组停药后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反酸、嗳气、胃脘隐痛、胃痞胀满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反酸、嗳气、胃痞胀满积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胃脘隐痛积分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RE患者胃镜下表现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均有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焦虑、抑郁评分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结束停药4周后,治疗组有效回访28例患者,1例出现症状反复,复发率为3.6%,对照组有效回访26例患者,6例出现症状反复,复发率为23.1%,经比较两组复发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抑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逆制酸方可有效改善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内镜下表现,缓解抑郁、焦虑状态,且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陈睿思[9](2020)在《姜树民教授自拟和胃降逆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姜树民教授自拟“和胃降逆药方”诊治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并从临床和理论两个角度探讨自拟“和胃降逆药方”治疗RE的机制,为今后中医药诊治该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自2018年01月30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姜树民教授国医堂门诊就诊的符合RE肝胃不和证诊断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病例纳入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对病例进行分组,将纳入的病例随机数字分成两个组,(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30例选用姜树民先生自拟“和胃降逆方”中药治疗,(西药)对照组30例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疗程8周。治疗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1.RDQ治疗后的总分结果比较:中医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的平均分别为14.27±4.66及15.67±4.96,且比较两组之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了中药治疗组(症状轻重程度和发作频次)好于西药对照组;2.8周治疗结束后疗效结果比较: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疗效分别为:96.67%与93.33%,比较两组之间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均有效且效果相当;3.中医症状各单项积分结果比较:能证明疗效的反应,除了反酸、恶心和口干三症状之外但差异不大,其他的临床症状(烧心、咽喉不适、胁肋胀痛、上腹胀满痛、消化不良、嗳气、呃逆、纳差、口臭苦、失眠)中药治疗组明显好于西药对照组,这也有巨大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中医临床症状总分,两组间治疗之前后中医症候总分平均比前下降,表明了患者症状有改善,对比两组间治疗后中药治疗组的症候总分平均低于西药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证明了中药治疗组对患者大部分症状的改善总体好于西药对照组。4.两组内镜检查比较:治疗前后中药治疗组内镜下检查程度明显好转,(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西药对照组内镜下检查程度好转,(P>0.05)无统计学意义。5.疗程结束后复发患者随访观察到:中药治疗组复发人数5例(16.67%),西药对照组复发人数9例(30.00%),说明中药治疗组治疗疗效稳定,停药之后复发率比西药对照组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和胃降逆药方”可有效改善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药,能够促进胃食管黏膜修复,降低复发率,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而运用。

秦怡男[10](2019)在《质子泵抑制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质子泵抑制药(PPI)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抑酸药物,已广泛用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且取得显着的疗效。然而,随着PPI的广泛应用,各种潜在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如肠道感染、心血管事件等。本研究就PPI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二、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临床疗效对比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临床疗效对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加味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热敏灸治疗少阳太阴证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脱落病理的处理
        1.8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方法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定标准
        2.6 不良反应评价
        2.7 安全性评价
        2.8 质量控制
        2.9 统计学处理方法
    3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病例分布及完成情况
    2 基本资料分析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治疗前后RDQ总积分比较
        3.2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3.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单项症状积分比较
        3.4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情况
        3.5 治疗前后HAMA/HAMD积分比较
    4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评价
分析与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
        1.1 GRED的发病机制
        1.2 临床表现
        1.3 西医药物治疗
        1.4 非药物治疗
    2 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辨证分型
        2.3 中医治疗
    3 导师六经辨治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
        3.1 病因病机
        3.2 选方依据
    4 结果分析
        4.1 中医证候方面的疗效分析
        4.2 RDQ疗效分析
        4.3 HAMA/HAMD评分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健脾降逆方治疗中虚气逆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名研究
        2 病因与病机探究
        3 中医治疗方法
        4 中医预后与调护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反流性食管炎的西医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特征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
        4 诊断方法
        5 治疗手段
        6 讨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部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西医诊断标准
        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4 病例纳入标准
        5 病例排除标准
        6 入组病例一般情况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 样本量计算
        2 分组方法
        3 治疗方案
        4 观察指标
        5 统计分析方法
    第四节 研究结果
        1 基本情况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2 GerdQ量表结果
        3 主要症状疗效评定结果
        4 次要症状疗效评定结果
        5 总症状疗效评定结果
        6 复发率对比
        7 血清MTL、VIP结果
        8 胃组织中Ghrelin表达结果
    第五节 讨论
        1 组方思路
        2 脾、肝二脏与RE的关系
        3 健脾降逆方对中虚气逆型RE的治疗思路
        4 研究结果分析
        5 MTL、VIP、Ghrelin与RE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健脾降逆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作用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清幽含漱方合加味旋代方对肝胃郁热型RE伴反流性咽喉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RE伴反流性咽喉炎的现代医学研究
        1.1 流行病学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诊断标准
        1.4 治疗方法
    2 中医学对RE伴反流性咽喉炎的认识
        2.1 病名病位的认识
        2.2 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检查仪器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分组
        2.2 干预措施
        2.3 胃镜及食管24小时pH-阻抗监测方法
        2.4 注意事项
        2.5 观察指标
        2.6 评分标准
        2.7 安全性指标
        2.8 疗效指标
        2.9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情况
        3.2 一般资料分析
        3.3 结果
        3.4 三组患者安全性比较
    4 讨论
        4.1 清幽含漱方的研究
        4.2 加味旋代方的研究
        4.3 清幽含漱方联合加味旋代方作用机制
    5 结果分析
    6 结论
    7.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治疗RE伴反流性咽喉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化肝煎加味联合PPI制剂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历史回顾
    1 祖国医学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治疗进展
    2 现代医学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治疗进展
1 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2 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测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疗效观察
    3.3 两组安全性比较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3 导师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
        3.1 导师对肝胃郁热证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因病机的理解
        3.2 导师对胃食管反流病西医发病机制的理解
    4 化肝煎的古今临床应用
    5 化肝煎加味的组方分析
        5.1 单个药分析
        5.2 现代药理学研究
    6 疗效分析
        6.1 临床资料分析
        6.2 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分析
        6.3 治疗后GerdQ量表评分结果分析
        6.4 中医证候疗效、GerdQ量表疗效、安全性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7.1 不足
        7.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5)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内吸出物及NO、VIP、IL-17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项症状消失时间
    2.2 胃镜观察评分
    2.3 胃内吸出物分泌量
    2.4 NO、VIP、IL-17水平
3 讨论

(6)疏肝清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1.8 终止标准
    2.治疗方案
    3.观察指标
        3.1 安全性观察
        3.2 疗效性观察
        3.3 疗效判定标准
        3.4 安全性评价标准
    4.统计方法
    5.结果分析
        5.1 基本资料可比性分析
        5.2 治疗后结果分析
        5.3 安全性评价
        5.4 结论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1.西医对RE的的研究概况
        1.1 病因
        1.2 发病机制
        1.3 主要治疗方法
    2.中医对RE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型
        2.4 中医治疗进展
第三部分 讨论
    1.导师治疗RE基本思想
        1.1 注重肝脾通调
        1.2 兼祛除湿热
        1.3 重视饮食及精神调摄
    2.方药分析
    3.单位药物及药理作用
        3.1 柴胡
        3.2 枳壳
        3.3 赤芍
        3.4 甘草
        3.5 郁金
        3.6 陈皮
        3.7 黄芩
        3.8 半枝莲
        3.9 薤白
        3.10 瓜蒌皮
        3.11 生姜
        3.12 莱菔子
        3.13 白术
        3.14 茯苓
        3.15 海螵蛸
        3.16 瓦楞子
    4.研究结果分析
        4.1 疗效分析
        4.2 疏肝清胃汤治疗RE的作用机制探讨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二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附录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中西药序贯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学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概况
        1.1.1 中医病名及沿革
        1.1.2 中医的病因病机
        1.1.3 中医的治疗
        1.1.4 中医证型与现代技术的研究
    1.2 现代医学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概况
        1.2.1 西医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1.2.2 西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2.3 西医的诊断方法
        1.2.4 西医的治疗
        1.2.5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基本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脱落剔除标准
        2.1.6 观察中止标准
        2.1.7 病例脱落或剔除的后处理
    2.2 分组及治疗方法
        2.2.1 样本量及分组方法
        2.2.2 治疗方案
        2.2.3 治疗疗程
        2.2.4 观察指标
        2.2.5 疗效评定标准
        2.2.6 评定时点
        2.2.7 不良事件反应/事件处理
        2.2.8 可行性分析
        2.2.9 可能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法
        2.2.10 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
    2.3 研究结果
        2.3.1 基线资料
        2.3.2 胃镜结果统计
        2.3.3 临床疗效及中医症状比较结果
        2.3.4 复发情况比较
        2.3.5 不良反应情况
第三章 讨论
    3.1 中西药序贯疗法研究设置依据及优势
    3.2 组方依据
    3.3 观察指标的设立
    3.4 研究结果分析
        3.4.1 基线资料分析
        3.4.2 胃镜结果分析
        3.4.3 临床疗效及中医症状比较结果分析
        3.4.4 复发率比较分析
    3.5 存在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8)降逆制酸方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和治疗现状
        1.1.1 胃食管反流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1.1.2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
        1.1.3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1.2 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和治疗现状
        1.2.1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病因和病机
        1.2.2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及终止标准
    2.2 样本含量估算及随机分组方法
        2.2.1 样本含量估算方法
        2.2.2 随机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案
        2.3.1 一般治疗
        2.3.2 药物治疗方案
    2.4 观察项目
        2.4.1 主要中医证候评分
        2.4.2 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表现
        2.4.3 焦虑程度评分
        2.4.4 抑郁程度评分
        2.4.5 随访及安全性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结果
    3.1 临床试验入组情况
    3.2 一般资料评价
        3.2.1 两组患者性别比例比较
        3.2.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3.2.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3.2.4 两组患者NERD和RE分型比较
    3.3 主要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3.1 两组治疗前后反酸积分比较
        3.3.2 两组治疗前后嗳气积分比较
        3.3.3 两组治疗前后胃脘疼痛积分比较
        3.3.4 两组治疗前后胃痞胀满积分比较
    3.4 治疗后两组RE患者胃镜下疗效比较
    3.5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
    3.6 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比较
    3.7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3.8 安全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目的
    4.2 结果分析
        4.2.1 一般资料分析
        4.2.2 中医主要症状评分分析
        4.2.3 胃镜下疗效分析
        4.2.4 焦虑评分结果分析
        4.2.5 抑郁评分结果分析
        4.2.6 两组患者停药4周后复发率分析
    4.3 机制探讨
        4.3.1 降逆制酸方的立方原则
        4.3.2 降逆制酸方的方药组成分析
        4.3.3 降逆制酸方用药解析及药理作用分析
        4.3.4 降逆制酸方基础方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4.4 本研究设计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样本含量估算方法及随机纳入、随机分组结果
        1.1 样本含量估算方法及结果
        1.2 随机数字-偶数法选择入组患者(结果见下表)
        1.3 运用SPSS简单随机分组法
    附录2 中医症状量化积分表
    附录3 焦虑自评量表
    附录4 抑郁自评量表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9)姜树民教授自拟和胃降逆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病历记录
    附录
综述 中西医诊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10)质子泵抑制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
2 PPI临床药理作用
    2.1 抑制胃酸
    2.2 抗幽门螺杆菌作用
3 PPI种类及治疗
    3.1 奥美拉唑
    3.2 兰索拉唑
    3.3 泮托拉唑
    3.4 雷贝拉唑
    3.5 埃索美拉唑
    3.6 瑞伐拉赞
    3.7 沃诺拉赞
4 小结

四、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临床疗效对比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味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热敏灸治疗少阳太阴证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D]. 林舒婷.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健脾降逆方治疗中虚气逆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D]. 王炳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清幽含漱方合加味旋代方对肝胃郁热型RE伴反流性咽喉炎临床研究[D]. 岑人慈.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化肝煎加味联合PPI制剂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D]. 胡曼婷.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内吸出物及NO、VIP、IL-17水平的影响[J]. 梁剑.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07)
  • [6]疏肝清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型)的临床研究[D]. 马坚文.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中西药序贯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疗效观察[D]. 邓晓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8]降逆制酸方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D]. 林晓绚.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7)
  • [9]姜树民教授自拟和胃降逆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研究[D]. 陈睿思.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质子泵抑制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研究进展[J]. 秦怡男. 医疗装备, 2019(14)

标签:;  ;  ;  ;  ;  

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