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的工艺特点及处理性能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的工艺特点及处理性能

一、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的工艺特征与处理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李鑫[1](2021)在《低强度超声波强化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低浓度污水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低浓度污水厌氧生物处理存在污泥活性较差、处理效率不高等问题,本论文采用低强度超声波技术强化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低浓度污水。结合低强度超声波强化下ABR处理低浓度污水的运行特性,深入分析了超声波作用下ABR各隔室污泥特性,并对ABR各隔室微生物群落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揭示低强度超声波与反应器耦合作用的影响机理。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为了提高ABR处理低浓度污水的效果,反应器成功启动后,利用低强度超声波(超声频率20 k Hz、声能密度0.1 W/m L、辐照时间10 min、辐照周期24 h,辐照污泥比例10%)对各隔室厌氧污泥辐照处理。结果表明,低强度超声波可提高ABR处理低浓度污水有机物去除效果,且运行稳定。在启动已获得较高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下,当进水COD平均浓度为609.12 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 h时,对照组出水COD平均浓度为62.46 mg/L,平均去除率为89.75%;超声组出水COD平均浓度为30.54mg/L,平均去除率为94.99%,较对照组出水COD去除率提高5.24%,出水COD浓度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排放标准。在ABR稳定运行期间,考察了低强度超声波作用下各隔室污泥特性。结果表明,周期性超声后,超声组各隔室总悬浮固体(TSS)、挥发性悬浮固体(VSS)均低于对照组,但具有更高的VSS/TSS。超声组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总量增加,松散结合型EPS(LB-EPS)、紧密结合型EPS(TB-EPS)均增加,蛋白质(PN)含量增加,多糖(PS)含量减少。超声组各隔室脱氢酶活性(DHA)分别为26.43、23.43、21.87、19.55mg TF/(g VSS·h),而对照组各隔室分别为18.13、17.01、13.56、9.90 mg TF/(g VSS·h)。超声组各隔室辅酶F420含量分别为0.82、0.73、0.69、0.65μmol/g VSS,而对照组各隔室分别为0.65、0.53、0.52、0.49μmol/g VSS。超声作用大大提高了厌氧污泥关键酶活性,使污泥降解有机物产甲烷能力得到增强。超声组各隔室污泥产甲烷一级动力学拟合得X∞分别为106.00、129.73、55.71、41.89 m L/g VSS,对照组各隔室X∞依次为92.29、95.27、52.33、29.72 m L/g VSS,亦表明超声辐照提高了污泥产甲烷能力。同时污泥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利于传质,但污泥表面官能团种类基本不变。最后,深入研究了低强度超声波对ABR各隔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根据高通量测序分析可知,低强度超声波降低了超声组各隔室细菌和古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长期超声辐照对厌氧污泥微生物起到了筛选作用。低强度超声波改变了超声组细菌群落结构,促进了各隔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的大幅增加,使超声组各隔室产酸能力得到提高。超声辐照改变了古菌的群落结构,使部分产甲烷菌成为优势菌群,主要表现为:在纲水平上,低强度超声波主要是促进了甲烷微菌纲Methanomicrobia的富集;在属水平上,低强度超声波主要是提高了甲烷丝菌属Methanothrix的相对丰度。综上所述,低强度超声波可提高ABR处理低浓度污水的处理效果,改变ABR各隔室厌氧污泥部分特性,并对微生物起到筛选和富集作用。

刘玲花,李昂[2](2021)在《一种适合农村的污水处理技术-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技术水平欠发达的农村,寻找可行的废水处理解决方案是一项挑战。城市好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营和维护成本高,并不适合农村。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固体生物截留能力强、污泥产量低、抗冲击负荷能力高、对有机物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等特点,非常适合农村分散污水处理。介绍了ABR反应器的发展与改进,综述了温度、pH、进水有机物浓度、水力停留时间、反应器启动、冲击负荷等因素对ABR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了ABR反应器适宜的污水浓度范围以及在农村应用的可行性,介绍了基于ABR的组合工艺。

查晓[3](2021)在《源头分离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组合工艺系统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农村水体环境质量不容乐观。除处理率低外,农村生活污水还存在已建治理设施相当比例不能正常运行且达标率低的严重问题。因地制宜地研究开发高效、易维护、氮磷资源化利用的处理设施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发展的关键。本研究以黑灰分离为基本原则,构建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modified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MABR)预处理黑水-缺氧滤池(anoxic filter,ANF)-多级水车驱动生物转盘反应器(multi-stage water driving rotating biological contractors,ms-wd RBCs)-经济型人工湿地(economy-friendly constructed wetland,ef-CW)”的组合工艺。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利用MABR处理黑水,研究表明,MABR可有效降解黑水中的有机物,降低后续运行负荷。中温条件(36±1℃)下,以低负荷运行启动MABR,可快速启动成功。考察HRT对MABR运行的影响,延长HRT有利于黑水中有机物的降解、提高COD去除率。以48h稳定运行MABR,可实现94%左右的COD去除率。对污染物形态进行分析,MABR对颗粒态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MABR各隔室碱度较高,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16S细菌群落分析指出MABR内实现了相分离。古菌群落分析指出,氢营养型产甲烷菌在各隔室内均占据高丰度。第二隔室的非氢营养型甲烷菌丰度显着高于其他两隔室,表明第二隔室消化VFA的能力强,因而MABR的酸化可能性低。ANF/ms-wd RBCs联合装置对MABR处理后的黑水与灰水原水混合污水进行处理,研究表明装置实现了有机物降解、氨氮氧化、脱臭及氮的部分脱除。对回流比、HRT、转速等运行条件进行研究,适当增加回流比与HRT有助于提高ANF/ms-wd RBCs对污染物去除。在回流比为150%,HRTANF为7.11 h,HRTwd RBC为1h时,装置实现了较优的运行效果。稳定运行时COD、NH4+-N、TN与TP的平均去除率可达88.40%,88.14%,52.33%和34.11%。除TP外,装置出水污染物浓度远低于《江苏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T 3462-2020)》中的一级A标准。氨氮的硝化主要发生在ms-wd RBCs,尤其是后两级生物转盘。从农村地区的实际应用考虑,减少回流、缩短HRT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保留氮、磷营养元素有利于后续经济型人工湿地植物生长。当人工湿地面积足够时可考虑进一步缩短缺氧段HRT或减小回流比。对ANF/ms-wd RBCs细菌群落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ANF反硝化相关菌及有机物消化降解相关菌丰度较高。硫自养反硝化菌占有较高丰度,有利于臭味的脱除。Ms-wd RBCs则具有较高丰度的氨氮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与(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OB),与实验过程氨氮大部分在ms-wd RBCs被氧化的结果一致。NOB的丰度出现了逐级增加的趋势。这与稳定运行过程中氨氮在ms-wd RBCs第二、三级去除率较高的规律一致,也证明了设置三级生物转盘的合理性。Ms-wd RBCs将生物转盘与跌水充氧结合,实现了高效充氧,利于氨氮氧化。利用水车取代电机驱动生物转盘转动,简化了设备并降低了装置运行能耗,也易于维护管理。针对ms-wd RBCs长期运行中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对其构型进行了优化与改进,主要包括:(1)将驱动水车位置从侧边改进为转轴中部,水车两侧均匀分布盘片,以避免可能的转轴弯曲问题;(2)增设带三角溢出堰的布水板以分散水柱增加跌水过程充氧能力;(3)将驱动水车积水槽改进为折角型以增加驱动水在水槽停留时间,从而减少驱动流量、节约能耗。测试ms-wd RBCs的充氧性能,主要与跌水高度、跌水流量、盘片转速等有关,推荐跌水高度为0.5-0.6 m、盘片转速为4-8 rpm。对氧传质过程建立模型以进一步了解其充氧能力。模型将ms-wd RBCs运行过程中的氧传质过程简化为跌水过程充氧与盘片转动充氧两部分。跌水过程以双膜理论为基础从物料平衡角度建立氧传质模型,盘片转动过程以体积修正系数为基础对Kim&Molof模型进行修正建立氧传质模型。二者结合,经理论推导与试验校正得出最终的ms-wd RBCs充氧模型,ms-wd RBCs充氧能力与初始溶解氧浓度、跌水高度、盘片转速、ms-wd RBCs尺寸以及温度有关。由模型计算可知单级wd RBC的充氧能力较强,足以支持运行过程中的氨氮硝化。从基质和植物两方面对ef-CW强化除磷进行研究。Ef-CW可有效去除剩余氮、磷,同时,湿地中种植的经济植物也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基质磷吸收实验结果表明加气混凝土砌块具有较强的磷吸附能力。中试试验中,以装填砾石的潜流人工湿地为对照,装填部分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人工湿地除磷能力得到显着提升。以水生植物滤床培养经济型蔬菜植物作进行筛选,综合考察植物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与植物产量。推荐植物为夏秋季:雍菜、木耳菜,冬春季:水芹、豆瓣菜、生菜。实际工程中可采取不同湿地形式结合,多种植物搭配,装填除磷基质的方式实现脱氮除磷、产生经济效益。组合工艺中MABR有效减轻了后续单元的有机负荷,同时降低了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ANF/ms-wd RBCs实现了氨氮的高效硝化和有机物浓度的进一步降低,对臭味有效脱除,保留大部分氮磷;ef-CW去除氮磷的同时通过筛选氮磷去除效果好且生物量大、经济价值高的植物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各工艺单元分工协作,整体工艺成本低,易维护管理,符合农村地区需求。

徐嵩[4](2020)在《强化厌氧—复合介质生态滤床处理农村污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污水产生量日益增加,农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包括生物处理技术、生态处理技术及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其中,厌氧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因具有污染物去除效果好、运行稳定、和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然而常规的农村污水厌氧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的厌氧单元往往仅采用简单厌氧工艺,存在厌氧水解效果差、生态单元结构和功能单一、设计负荷高和占地面积大的问题,使组合处理技术对污染物的整体去除效果有限。针对常规厌氧生物-生态组合工艺处理低浓度农村污水的问题,本论文研究新型强化厌氧-复合介质生态滤床工艺处理农村污水,其中强化厌氧单元采用改良的填料型ABR工艺,强化对污染物的水解效果,而复合介质生态滤床单元通过种植功能型植物以及填充多层具有吸附性能的填料,利用生物和生态的协同作用,提高污水中N、P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论文构建出新型强化厌氧-复合介质生态滤床系统,以农村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组合系统的启动运行特性;在稳定运行阶段,研究组合系统对污水COD、NH4+-N、TN和TP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分析C、N和P在组合系统中的沿程变化规律;基于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研究强化厌氧单元不同HRT下和不同格室内的微生物群落变化特性。主要得到以下结论:以逐步缩短强化厌氧单元HRT、提高HLR的方式同步启动组合系统的强化厌氧单元和复合介质生态滤床单元。强化厌氧单元与复合介质生态滤床单元在34 d内成功实现同步启动。在启动阶段末期,强化厌氧单元对进水COD的去除率达到73.78%,且填料挂膜良好;复合介质生态滤床单元对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4.87%和61.50%,且单元内菖蒲生长稳定。在组合系统稳定运行阶段,强化厌氧单元HRT由8 h降至3 h,同时复合介质生态滤床单元HLR由0.47 m3/(m2·d)升至1.25 m3/(m2·d)。组合系统对进水COD的去除率先增加后下降。在强化厌氧单元HRT为5 h的条件下,COD去除率最高,达87.20%,其中强化厌氧单元去除率为38.08%,复合介质生态滤床单元去除率为49.12%。对组合系统不同单元内沿程DOM进行研究,发现各单元DOM逐渐减少,DOM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复合介质生态滤床单元,而强化厌氧单元对DOM的去除效果随HRT的缩小而减弱。在HRT为3 h的条件下,强化厌氧单元表现出良好的水解效果,CODS所占比例由进水的75.19%提升到82.14%,B/C由0.29提升至0.51。在组合系统稳定运行阶段,组合系统对进水NH4+-N和TN去除率先增加后下降。其中,在强化厌氧单元HRT为5 h的条件下,NH4+-N和TN去除率最高,分别为79.69%和44.93%。进水和强化厌氧单元出水均以NH4+-N为主,分别占到80.96%-89.62%、96.76%-98.56%,复合介质生态滤床单元出水以NO3--N、NH4+-N为主,分别占到21.18%-59.28%、31.82%-72.94%。组合系统对进水TP去除率逐渐下降,在强化厌氧单元HRT为8 h的条件下,TP去除率最高,为87.98%,组合系统对TP去除主要发生在复合介质生态滤床单元。EEM分析结果表明,强化厌氧单元各格室污泥EPS中主要存在腐殖酸、SMP和色氨酸类蛋白物质三类物质,其中SMP含量最高。腐殖酸类物质存在与进水污水中腐殖酸含量和强化厌氧单元的水解作用有关,腐殖酸沿程递减表明水解效果基本沿程减弱。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当强化厌氧单元HRT由8 h降至5 h和3 h的过程中,HRT为8 h时,污泥中细菌多样性最低,但此时产甲烷菌(Methanothrix)的相对丰度达22.93%。在细菌门水平上,Chloroflexi和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有所增加,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有所下降,而Euryarchaeota的相对丰度先增加后下降;在细菌属水平上,Longilinea、Levilinea、Ornatilinea、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和Thermogutta具有水解酸化功能,随着HRT降低,这些功能菌属相对丰度增加,能够提高强化厌氧单元水解酸化效果。在古细菌门水平上,Euryarchaeota为绝对优势菌门,在HRT为8 h时,相对丰度最高(99.57%);在古细菌属水平上,Methanothrix、Methanoregula和Methanospirillum为优势菌属,随着强化厌氧单元HRT降低,产CH4所利用底物由主要为乙酸转变为乙酸和H2。在相同的强化厌氧单元HRT条件下(3 h),从前到后不同格室的细菌丰度先增加后减小,其中第三格室中丰度最高,并且细菌多样性逐渐增加,在第四格室达到最高值。门水平上优势菌为Chloroflexi、Proteobacteria、Firmicutes和Bacteroidetes,属水平上优势菌为Ornatilinea、Levilinea、Longilinea、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和Thermogutta,均为代表性水解产酸菌,其在第一至第三格室的相对丰度之和高于第四格室,表明第一至第三格室的水解酸化效果优于第四格室。

师旭军[5](2020)在《弹性填料耦合ABR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文中指出为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村污水无出路问题,改善水环境污染的现状,本文探究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资源化工艺,以从聚酰胺与聚烯烃类中筛选出的抗老化、耐温及耐腐蚀的优质材料为弹性填料,研究装有弹性填料的ABR与未装弹性填料的ABR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通过两组ABR装置的间歇启动、不同工况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稳定运行下对各项农灌污染物的去除和对营养物的保留转化,及对DOM的变化、厌氧颗粒污泥性能的“同步”对比实验,研究弹性填料对ABR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影响,主要得到如下结论:通过逐级降低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18 h、12 h的方式间歇启动两组ABR装置,装有弹性填料的ABR启动时间较未装填料的ABR减少了7 d,弹性填料有利于提高ABR对COD的去除率和缩短ABR的间歇启动时间;同时降低了ABR隔室的ORP,有利于形成厌氧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弹性填料能小幅度提高ABR隔室pH值和碱度,使厌氧环境保持适宜的pH范围,但对各隔室VFA浓度影响较小。在不同工况运行阶段,随着HRT在24 h、18 h、12 h的逐渐缩短,两组ABR装置对COD和SS的去除率出现小幅度的波动,但装有弹性填料的ABR在绝大多数时间内对COD和SS的去除率高于未装填料的ABR,对氮磷的去除率都较低且差异不大,弹性填料有利于提高ABR对COD和SS的去除率,增强ABR的抗水力冲击的能力。随着温度在35℃、25℃至16℃的降低过程中,两组ABR对COD、SS、总磷及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均出现下降,但弹性填料ABR对COD和SS去除率高于未装填料的ABR,弹性填料有利于ABR提高COD和SS的去除率及抗低温性能,对氮磷的去除率影响很小。有机负荷分别在0.25 kg/(m3·d)、0.33 kg/(m3·d)至0.42 kg/(m3·d)升高的过程中,两组ABR的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出现上升,对SS平均去除率降低,氮磷的去除率出现小幅度的上升,弹性填料有利于提高ABR对COD和SS去除率和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在稳定运行阶段,在HRT=24 h的条件下,两组ABR对COD的去除率分别是58.70%(有填料)、55.77%(无填料);对SS的去除率分别是88.42%(有填料)、83.65%(无填料);装有弹性填料的ABR前两隔室的氨氮的增加幅度相对后两隔室较大,两组ABR各隔室的总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及总磷的变化很小,对氮磷保留效果较好,弹性填料有助于提高ABR对COD和SS的去除率,出水满足均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在稳定运行阶段,两组ABR对LAS的去除率分别是40.96%(有填料)、39.16%(无填料);两组ABR对全盐量的去除率分别是10.97%(有填料)、6.38%(无填料);进水中各项重金属浓度较低,ABR出水中绝大多数农灌重金属指标(总砷、铅、铬及隔)低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弹性填料能提高ABR对LAS、全盐量及重金属的去除率,但对粪大肠菌群数的去除影响较小。对ABR离子色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的分析表明,弹性填料能够提高ABR第一隔室内甲酸、乙酸、丙酸的浓度,对去除腐殖酸类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等物质有促进作用,但对于ABR各隔室内的DOM的组成影响很小。对ABR颗粒污泥的研究结果表明,弹性填料对ABR隔室厌氧颗粒污泥的粒径的改变不明显,通过扫描电镜可观察到两组ABR第一隔室颗粒污泥表面有大量丝状菌,在后续隔室中均有所减少,而胞外聚合物有所增加,在能谱仪元素分析中,两组ABR内颗粒污泥表面可测得Al、Na、P、Ca、As、Fe、Pb、Hg及C、N、O元素,其中C、N、O三种元素占比较大,相比未装弹性填料的ABR,装有弹性填料的ABR内颗粒污泥表面重金属元素占比较低。对填料生物膜的FTIR光谱分析中,推测出填料上附着的污泥内含有脂类、糖类及芳香类等有机物,弹性填料可增加ABR内的生物量。

亢瑜[6](2020)在《改良型ABR-生物滴滤池一体化系统处理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文中研究说明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重点任务。然而,面对分散农村地区独特的经济、地域、气候等特征,大部分污水处理工艺有自身局限性,直接使用存在困难,更不能将城镇污水处理厂缩小在农村使用,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解决农村水环境治理的问题。本研究耦合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和生物滴滤池,自行设计并制作一套ABR-生物滴滤池一体化装置,用于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为了使一体化装置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效率最大化,本试验研究了一体化装置启动过程中污染物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水力负荷、COD容积负荷和尾水回流位置及回流比对一体化装置去除污染物的影响,并选择出最优运行工况;对比分析了ABR反应器、生物滴滤池和ABR-生物滴滤池一体化装置单独运行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三种工艺进行优化决策。研究结果表明:(1)ABR-生物滴滤池一体化装置启动周期为60天,启动过程中,ABR反应器各隔室p H值大小关系为:进水>出水>第三隔室>第二隔室>第一隔室;一体化装置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随启动时间延长逐渐增大,启动结束前,装置对COD的去除率保持在80%以上,对氨氮的去除率保持在75%以上;生物滴滤池挂膜情况良好,镜检时发现大量原生动物。(2)研究发现水力负荷与装置对COD、氨氮、TN和TP的去除率呈负相关,处理效果在水力负荷为1.75 m3/(m2·d)的条件下最好。一体化装置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随COD容积负荷的增大而增大,COD容积负荷为0.65kg COD/(m3·d)条件下一体化装置对COD、氨氮、TN和TP的去除率最高。一体化装置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随着回流比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尾水回流比为200%时污染物去除率最高,尾水回流至ABR第四隔室时对污染物的去除率优于回流至生物滴滤池顶部。(3)在一体化装置稳定运行期间,COD、氨氮、TN和TP浓度均沿程降低,装置出水COD和氨氮浓度分别为40.49mg/L和4.08mg/L,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但是脱氮除磷效果一般,出水TN和TP浓度分别为20.78mg/L和0.95mg/L,出水TP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COD在ABR反应器和生物滴滤池中均有较好的去除率,氨氮、TN和TP在ABR中去除效果甚微,主要集中在生物滴滤池中去除。(4)在对比ABR反应器、生物滴滤池和ABR-生物滴滤池一体化装置处理效果的研究中发现,ABR-生物滴滤池一体化装置对COD、氨氮、TN和TP的去除率优于单独运行ABR反应器或生物滴滤池。(5)采用AHP对ABR反应器、生物滴滤池和ABR-生物滴滤池一体化装置进行优化决策的结果表明,三种工艺的综合指标评价值ABR-生物滴滤池一体化装置>ABR反应器>生物滴滤池,表明ABR-生物滴滤池一体化装置最适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韩明迪[7](2019)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染料中间体废水参数研究及工程设计》文中提出染料中间体废水存在含盐量高、有机污染物含量高、难降解、可生化性差、色度高等特征,对染料中间体废水的处理一直是环保领域的难点和痛点。本论文针对河北某染料中间体生产厂的污水处理站水解酸化池后的出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填料的投加构成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向其中接种活性污泥,通过逐级增长负荷法启动反应器。启动完成后研究了进水COD浓度、添加填料和水力停留时间对ABR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对pH、色度、COD去除率、B/C、NH4+-N、TN、污泥活性等指标监测ABR的处理效果。并且研究了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分析出其中的功能菌和优势菌群。最后依据小试试验参数进行了 ABR的工程设计。ABR启动阶段分为污泥适应阶段和逐级增长负荷启动阶段,共历时73 d,在污泥适应阶段,进水COD控制在500.0 mg/L,经过33 d的适应后COD去除率近53%。之后采用逐级增长负荷法启动ABR,直到达到厂区污水浓度,此时反应器内COD的去除率达70%。启动完成后即对HRT进行了优化研究,控制HRT分别为144 h、120 h、96 h、72 h、48 h以及24 h时分析COD的去除效果,当HRT为48 h时,COD的去除效果最好,为65%。并在最优HRT条件下对ABR运行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整体工艺的去除效果,在HRT为48 h条件下,ABR出水pH稳定在7.5-7.7之间,COD去除率最终稳定在70%,MLVSS/MLSS保持在0.5左右,由于进水中的有机N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NH4+-N,因此ABR出水NH4+-N较高为39.0 mg/L,出水TN为35.0 mg/L。通过高通量测序表明物种总体数量在ABR各格室缓慢上升,各指数均表明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增加。ABR三、四格室产甲烷阶段的物种丰富度最大,大于一、二格室产氢阶段的物种。反应器中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具有脱氮功能的微生物有变形菌门和浮霉菌门,以及能够强化对工业有毒废水降解能力的Thermovirga。研究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将其与处理过程的环境关联起来,有助于探索不同微生物种群在处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试验结果来看,向ABR中投加填料可以加快反应器的启动速度,并且污泥附着在填料上可增加污泥量,增强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终ABR对目标废水COD的去除率稳定在70%,可强化水解酸化池出水,降低工厂废水站最终出水污染指标,本次试验工艺ABR适合于处理某染料中间体生产厂的污水处理站水解酸化池后的出水。

李强[8](2019)在《常温厌氧折流板反应器预处理餐饮废水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餐饮行业迅速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餐饮废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给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带来压力。本文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拓展用于餐饮废水的预处理,考察常温(8℃-31℃)下水力负荷(24h→6h)对工艺性能的影响。同时针对ABR在秋冬季出水水质差,采取出水回流优化措施,为后续常温环境ABR应用于实际工程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厌/好氧混合污泥接种及初始条件控制(HRT 24h、负荷1.7 kg COD·m-3·d-1),ABR于低负荷下历经55 d启动成功,出水COD去除率在40%以上。在后续常温环境243 d的运行过程中,反应器总体对COD去除率为30%-81%。温度和HRT共同影响ABR除碳功能,去除负荷、产气量、甲烷比例,在HRT 12h、25℃时达到最大的3.9 kg COD·m-3·d-1、219 mL CH4·g-1 COD和37%,同时出水COD、BOD5、SS、动植物油等均满足纳管排放要求。不同温度、HRT下产酸及产气的变化表明,秋冬季低温或水力冲击会抑制COD的转化与去除,引起ABR内产酸相后移及出水pH下行。丙酸、丁酸、戊酸等脂肪酸分解受阻,造成VFA累积,反应器出现酸化趋势;同时,COD去除率及产气量、效率和甲烷比例也均相应降低,这给常温ABR的工程应用带来不利影响。ABR内污泥存在颗粒化的现象,但发展程度较低、尺寸偏小。沿水流方向厌氧污泥的粒径大小、颜色、活性等受有机负荷影响较大。各隔室中污泥VSS/SS比、比产甲烷活性渐次升高,而出流VFA含量不断下降。同时,各隔室也呈现出相异的微生物形貌特点,前端以杆菌和丝菌为主,后端以球菌为主,表明ABR实现了产酸和产甲烷的相分离。为克服秋冬季低温对污泥活性及传质反应的影响,试验通过出水回流、设置三相分离器等综合配套措施,优化ABR出水水质。在70%最佳回流比下,COD去除率提升至70%左右,出水满足纳管排放要求。同时适当的出水回流可改善反应器内VFA累积现象,回流中含有的乙酸、丙酸有利于前端隔室产甲烷菌的利用,丰富各隔室微生物种群,增强ABR运行的稳定性。

袁园[9](2019)在《基于灰黑分离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分布分散、水质水量变化大等特点,并且基于生活污水源分离、分质处理及资源化理念,提出源分离黑水与灰水,高效、低耗、资源化为原则的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生物生态组合处理工艺。农村生活污水源分离的含高浓度有机物黑水进入高效厌氧折流板反应器进行厌氧反应,厌氧出水与农村生活污水源分离灰水混合进入缺氧反应器而后进入水车式生物转盘进行好氧处理,好氧单元部分硝化液回流至缺氧反应器实现反硝化脱氮,生物处理出水进入人工湿地进行后续处理,以便出水水质稳定达标。重点研究高效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缺氧反应器—水车式生物转盘组成的生物处理工艺系统的运行参数优化和生物处理工艺对黑水及灰水的处理效能,试验得出的结论如下所示:(1)高效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厌氧反应温度对有机物去除影响显着,高效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对COD的去除效果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和厌氧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当HRT从72 h延长至96 h时,COD去除率增加不明显。高效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对TN、氨氮去除效果偏低,对TP基本没有去除。(2)水车式生物转盘对COD去除随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随硝化液回流比R增大而减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一定温度范围内);对氨氮的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延长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硝化液回流比R影响缺氧单元的反硝化脱氮。水车式生物转盘对COD的去除率贡献主要发生在一级及二级生物转盘;二级生物转盘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优于一级及三级生物转盘对氨氮的去除。(3)生物处理工艺最佳运行参数建议为:高效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反应温度33℃35℃,厌氧水力停留时间HRT=72 h,缺氧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HRT=6.4 h,水车式生物转盘转速为4 r/min,好氧硝化液回流比R=100%,好氧水力停留时间HRT=3 h。(4)生物处理工艺在试验取得的最佳运行参数下运行,厌氧生物单元对COD的去除率达76.74%,经后续缺氧好氧生物处理的整个生物处理工艺出水COD值小于50mg/L,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COD项目的一级A标准。(5)生物处理工艺在试验取得的最佳运行参数下运行,好氧生物单元对氨氮的去除效率高达87.47%,对TN及TP的去除效果比较差,出水氨氮、TN及TP都不能稳定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需经后续人工湿地保障单元处理后方可稳定达标排放。

王发龙[10](2019)在《基于CFD模拟改良型厌氧折流板反应器(mABR)水力特性及其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良型厌氧折流板反应器(mABR,modified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的处理效率受水力特性的影响很大,而反应器的升流速度和污泥浓度又是影响反应器内水力特性的重要参数。本课题模拟使用ANSYS Fluent 16.0软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引入欧拉多相流模型和标准k-ε模型,对反应器进行二维瞬态模拟。针对难降解废水水解酸化(固-液两相流)与高浓度有机废水发酵产气(气-液-固三相流)在不同升流速度和不同的污泥浓度条件下,对反应器内部水流速度与固含率(污泥颗粒占水百分比)分布两个方面对反应器内流场特性的影响进行探究,并对mABR反应器存在的不足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1)从两相流的模拟结果可知,随着升流速度的增加,反应器内涡流越来越明显,泥水混合效率高,从而提高了微生物的传质效果,同时上升水流速度的扰动幅度变化亦是如此。而在过低的升流速度时,在反应器的底部有大量的固含率分布(污泥堆积)。升流速度的增加有利于抬升泥水界面,促进泥水混合,提高传质效率,但过高的升流速度将导致反应室内部污泥流失,使生物量的保持能力下降。因此合理的升流速度有利于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减小底部死区。然而,在过低的污泥浓度(根据固含率计算)条件下,反应器内污泥分布范围不均匀,过高浓度又会造成反应器底部堆积或流失现象严重。所以两相流时,升流速度与固含率(污泥浓度)分别为v=2.02.5 m·h-1和0.3(3 g·L-1),1.52.0 m·h-1和0.4(4 g·L-1)水力搅动及固含率分布较好,因此可以提高反应器的运行效果。(2)三相流时与两相流不同的是在反应器的底部产生沼气。因为甲烷在上升的过程中对污泥有一定的推力,所以相比于两相流,三相流时,在相同的升流速度和污泥浓度(固含率)条件下,污泥层能够抬升到更高的位置。因为甲烷的上升过程中能够引起对泥水的搅拌作用,但在低升流速度时,上升水流速度过小,气体对升流室的上部搅拌效果明显,同时也会产生涡流。随着升流速度的加大,上升水流速度逐渐增大,甲烷气体会被相对较快的速度带出,所以搅拌效果越来越小,但整体而言,升流速度的增加,更加有利于泥水的混合,增加泥水间的传质效率。因此三相流时,升流速度与污泥浓度分别为v=1.52.0 m·h-1和3 g·L-1,1.25 m·h-1附近和4 g·L-1的范围内,有利于泥水混合,使得反应器去除污染物效率最佳。(3)通过对mABR反应器两相流和三相流的模拟,从结果看出,在反应器的底部,无论操作参数如何优化,都有一定的污泥颗粒堆积,都达不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因此,在升流速度和污泥浓度分别为2.0m·h-1和3 g·L-1为操作参数条件下对反应器进行结构优化。结构优化后,非常明显的看出,在反应器内涡流的分布得到了提升,以及底部基本上不存污泥的堆积,并且污泥的在反应器内的分布效果很好,不存在大量污泥流失现象。

二、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的工艺特征与处理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的工艺特征与处理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低强度超声波强化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低浓度污水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ABR在低浓度污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
        1.2.1 ABR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2.2 ABR处理低浓度污水的启动研究
        1.2.3 ABR处理低浓度污水的影响因素研究
        1.2.4 ABR处理低浓度污水的污泥特性研究
        1.2.5 ABR处理低浓度污水的效能研究
    1.3 低强度超声波在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
        1.3.1 低强度超声波原理简介
        1.3.2 低强度超声波强化污水生物处理
        1.3.3 低强度超声波改变污泥微生物量及群落结构
        1.3.4 低强度超声波强化污泥消化
    1.4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目的
        1.4.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接种污泥
        2.1.2 进水水质
    2.2 实验装置
        2.2.1 实验反应器
        2.2.2 超声辐照装置
    2.3 实验方法
        2.3.1 低强度超声波强化ABR处理低浓度污水的运行特性研究
        2.3.2 低强度超声波强化ABR处理低浓度污水的污泥特性研究
        2.3.3 低强度超声波对ABR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
    2.4 分析项目及检测方法
        2.4.1 常规指标分析方法
        2.4.2 非常规分析方法
第三章 低强度超声波强化ABR处理低浓度污水的运行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ABR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
    3.3 低强度超声波对ABR去除COD的影响
    3.4 低强度超声波对ABR脱氮除磷的影响
        3.4.1 低强度超声波对ABR脱氮的影响
        3.4.2 低强度超声波对ABR除磷的影响
    3.5 低强度超声波对ABR各隔室VFA及pH的影响
        3.5.1 低强度超声波对ABR各隔室VFA浓度及组分的影响
        3.5.2 低强度超声波对ABR各隔室pH的影响
    3.6 低强度超声波对ABR各隔室ORP的影响
    3.7 DOM沿程变化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强度超声波强化ABR处理低浓度污水的污泥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超声辐照对污泥量的影响
    4.3 超声辐照对污泥EPS的影响
    4.4 超声辐照对污泥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4.4.1 超声辐照对脱氢酶的影响
        4.4.2 超声辐照对辅酶F_(420)的影响
    4.5 超声辐照对污泥粒径的影响
    4.6 超声辐照对污泥表面官能团的影响
    4.7 超声辐照对污泥微观形貌的影响
    4.8 低强度超声波强化下ABR各隔室厌氧污泥产甲烷动力学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低强度超声波对ABR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
    5.1 引言
    5.2 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
        5.2.1 细菌多样性分析
        5.2.2 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5.3 古菌群落结构的变化
        5.3.1 古菌多样性分析
        5.3.2 古菌群落结构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一种适合农村的污水处理技术-厌氧折流板反应器(论文提纲范文)

1 ABR反应器的发展
2 ABR污水处理的影响因素
    2.1 温度
    2.2 pH
    2.3 进水有机物浓度
    2.4 水力停留时间
    2.5 反应器启动的影响
    2.6 冲击负荷的影响
        2.6.1 进水有机物冲击负荷
        2.6.2 水力冲击负荷
    2.7 污泥颗粒化
3 ABR反应器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可行性
4 ABR与其他处理工艺的组合
    4.1 ABR-人工湿地组合工艺
    4.2 ABR-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组合工艺
    4.3 ABR-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
5 结语

(3)源头分离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组合工艺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术语和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1.2 农村污水治理的模式与选择
    1.3 黑灰分离处理方式进展
    1.4 生物处理脱氮技术进展
    1.5 人工湿地强化除磷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课题来源
        1.6.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3 研究内容
        1.6.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装置与实验用水
    2.2 生化指标检测
    2.3 微生物检测
    2.4 数据分析方法
第三章 改进型厌氧折流板反应器黑水预处理
    3.1 MABR的启动情况
    3.2 HRT对MABR运行效果的影响
        3.2.1 初次启动后不同HRT时MABR运行效果
        3.2.2 重启动后不同HRT时MABR运行效果
    3.3 MABR稳定运行处理效果
    3.4 MABR微生物群落分析
        3.4.1 各隔室细菌分布分析
        3.4.2 各隔室古菌分布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缺氧-好氧联合生物处理
    4.1 运行条件优化
        4.1.1 回流比的影响
        4.1.2 ANF水力停留时间的影响
        4.1.3 ms-wdRBC水力停留时间的影响
        4.1.4 盘片转速的影响
    4.2 稳定运行情况
        4.2.1 污染物去除效果
        4.2.2 能耗分析
    4.3 微生物群落空间分布
        4.3.1 群落多样性分析
        4.3.2 群落物种空间分布
    4.4 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参数条件
    4.5 小结
第五章 多级水车驱动式生物转盘的优化与充氧模型
    5.1 水车驱动式生物转盘的构型优化
    5.2 水车双侧驱动式生物转盘的充氧性能测评与优化
        5.2.1 跌水高度对充氧能力的影响
        5.2.2 跌水流量对充氧能力的影响
        5.2.3 盘片转速对充氧能力的影响
    5.3 水车双侧驱动式生物转盘的氧传质模型
        5.3.1 跌水过程充氧模型
        5.3.2 转动过程充氧模型
        5.3.3 ms-wdRBCs氧传质模型
    5.4 转盘盘片生物膜的显微镜观察研究
        5.4.1 生物盘片挂膜启动及膜生长情况
        5.4.2 稳定运行过程生物膜微生物观察情况
    5.5 小结
第六章 人工湿地强化除磷
    6.1 人工湿地强化除磷基质的选择
        6.1.1 基质强化除磷吸附机理实验筛选
        6.1.2 投加量、粒径、初始磷浓度及温度对两种基质磷吸附的影响
        6.1.2.1 投加量对两种基质磷吸附的影响
        6.1.2.2 粒径对两种基质磷吸附的影响
        6.1.2.3 初始磷浓度对两种基质磷吸附的影响
        6.1.2.4 温度对两种基质磷吸附的影响
        6.1.2.5 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分析
        6.1.3 强化除磷基质人工湿地中试筛选
    6.2 人工湿地强化除磷植物的选择
        6.2.1 夏秋季强化除磷植物筛选
        6.2.1.1 夏秋季植物磷去除情况
        6.2.1.2 夏秋季植物氮去除情况
        6.2.1.3 夏秋季水生植物滤床氮磷去除能力
        6.2.2 冬春季强化除磷植物筛选
        6.2.2.1 冬春季植物磷去除情况
        6.2.2.2 冬春季植物氮去除情况
        6.2.2.3 冬春季水生植物滤床氮磷去除能力
    6.3 经济型人工湿地的构建与经济效益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4)强化厌氧—复合介质生态滤床处理农村污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
        1.2.1 农村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1.2.2 农村污水生态处理技术
        1.2.3 农村污水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
    1.3 厌氧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3.1 强化厌氧处理技术
        1.3.2 生态滤床处理技术
        1.3.3 厌氧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3.4 厌氧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不足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方法
    2.1 工艺流程与装置设计
    2.2 实验水质和接种污泥-
        2.2.1 实验水质
        2.2.2 接种污泥
    2.3 实验方案设计
    2.4 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
        2.4.1 常规指标测定方法
        2.4.2 VFAs测定
        2.4.3 DOM与EPS的提取检测
        2.4.4 植物采集及检测方法
        2.4.5 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技术
        2.4.6 实验仪器
第3章 强化厌氧-复合介质生态滤床系统的启动运行特性
    3.1 强化厌氧单元的启动运行特性
        3.1.1 强化厌氧单元启动阶段COD去除率变化
        3.1.2 强化厌氧单元启动阶段NH_4~+-N去除率变化
        3.1.3 强化厌氧单元启动阶段各格室pH和 VFAs变化
        3.1.4 强化厌氧单元启动阶段填料挂膜情况
    3.2 复合介质生态滤床单元的启动运行特性
        3.2.1 复合介质生态滤床单元启动阶段COD去除率变化
        3.2.2 复合介质生态滤床单元启动阶段NH4+-N去除率变化
        3.2.3 复合介质生态滤床单元启动阶段菖蒲生长情况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强化厌氧-复合介质生态滤床系统的稳定运行特性
    4.1 组合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特性分析
        4.1.1 组合系统对COD的去除
        4.1.2 组合系统DOM沿程去除规律
        4.1.3 强化厌氧单元水解作用分析
    4.2 组合系统对N的去除特性分析
        4.2.1 组合系统对NH_4~+-N的去除
        4.2.2 组合系统对TN的去除
        4.2.3 组合系统中的氮类物质分布及转化
    4.3 组合系统对P的去除特性分析
        4.3.1 组合系统对TP的去除
        4.3.2 复合介质生态滤床单元菖蒲对磷的去除贡献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强化厌氧单元污泥特性及微生物群落分析
    5.1 强化厌氧单元污泥EPS特性
    5.2 强化厌氧单元各运行阶段微生物群落变化
        5.2.1 细菌群落变化
        5.2.2 古细菌群落变化
    5.3 强化厌氧单元各格室微生物群落变化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弹性填料耦合ABR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农村污水治理与资源化
        1.2.1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2.2 污水资源化研究现状
    1.3 西北处理技术研究
        1.3.1 西北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征
        1.3.2 西北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技术选择
    1.4 ABR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1.4.1 ABR应用研究现状
        1.4.2 HRT对 ABR污水处理影响的研究现状
        1.4.3 温度对ABR污水处理影响的研究现状
        1.4.4 负荷对ABR污水处理影响的研究现状
    1.5 填料和颗粒污泥的研究
        1.5.1 生物附着生长处理系统
        1.5.2 厌氧颗粒污泥系统
    1.6 课题的来源与研究意义
        1.6.1 课题来源
        1.6.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3 研究内容
        1.6.4 实验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装置
    2.2 实验方法
        2.2.1 甘肃省农村生活污水水质调研
        2.2.2 接种污泥及实验水质
        2.2.3 实验填料
        2.2.4 实验分析项目及检测方法
3 弹性填料对ABR间歇启动的影响研究
    3.1 启动条件
    3.2 弹性填料对ABR间歇启动的影响
        3.2.1 启动阶段COD去除的变化
        3.2.2 启动期pH值的变化
        3.2.3 启动期VFA及碱度的变化
        3.2.4 启动期ORP的变化
    3.3 本章小结
4 弹性填料对ABR不同工况运行影响研究
    4.1 不同HRT下弹性填料对ABR运行的影响
        4.1.1 实验条件
        4.1.2 COD在不同HRT下的变化分析
        4.1.3 SS在不同HRT下的变化分析
        4.1.4 TN在不同HRT下的变化分析
        4.1.5 TP在不同HRT下的变化分析
    4.2 不同温度下弹性填料对ABR运行的影响
        4.2.1 实验条件
        4.2.2 COD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分析
        4.2.3 SS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分析
        4.2.4 TN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分析
        4.2.5 TP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分析
    4.3 不同有机负荷下弹性填料对ABR运行的影响
        4.3.1 实验条件
        4.3.2 COD在不同有机负荷下的变化分析
        4.3.3 SS在不同有机负荷下的变化分析
        4.3.4 TN在不同有机负荷下的变化分析
        4.3.5 TP在不同有机负荷下的变化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弹性填料对ABR农灌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研究
    5.1 实验条件
    5.2 弹性填料对ABR去除常规污染物的影响研究
        5.2.1 弹性填料对ABR去除COD的影响研究
        5.2.2 弹性填料对ABR去除SS影响研究
        5.2.3 弹性填料对ABR去除BOD5 的影响研究
    5.3 弹性填料对ABR农灌污染物去除影响研究
        5.3.1 弹性填料对ABR去除LAS的影响
        5.3.2 弹性填料对ABR去除重金属的影响
        5.3.3 弹性填料对ABR去除全盐量、氯化物和粪大肠菌群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弹性填料对ABR营养物保留和转化的影响研究
    6.1 实验条件
    6.2 弹性填料对ABR保氮保磷的影响
        6.2.1 农作物生长对氮和磷的利用
        6.2.2 弹性填料对ABR保留TN的影响
        6.2.3 弹性填料对ABR保留TP的影响
    6.3 弹性填料对ABR氮素转化的影响
        6.3.1 不同氮素形态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6.3.2 弹性填料对ABR氨氮浓度的影响
        6.3.3 弹性填料对ABR硝氮和亚硝氮浓度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弹性填料对ABR中 DOM的变化和厌氧颗粒污泥的影响
    7.1 弹性填料对ABR隔室离子色谱和三维荧光图谱影响
        7.1.1 两组ABR各隔室离子色谱解析
        7.1.2 弹性填料对ABR隔室DOM荧光组成的影响
        7.1.3 弹性填料对ABR隔室DOM三维荧光特征分析
    7.2 弹性填料对ABR的污泥形态的影响
    7.3 弹性填料对ABR的污泥粒径的影响
    7.4 污泥FTIR光谱影响分析
        7.4.1 傅里叶红外光谱
        7.4.2 弹性填料对ABR污泥FTIR光谱影响分析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改良型ABR-生物滴滤池一体化系统处理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特点
        1.2.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工艺发展现状
    1.3 ABR与生物滴滤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3.1 ABR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3.2 生物滴滤池工艺的发展与应用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一体化试验装置
        2.1.1 试验工艺流程
        2.1.2 试验装置
        2.1.3 一体化装置零部件改良
    2.2 试验材料
        2.2.1 试验原水水质
        2.2.2 ABR反应器接种污泥
        2.2.3 生物滴滤池填料
        2.2.4 试验所需仪器和设备
    2.3 试验分析检测方法
        2.3.1 常规污水水质指标检测
        2.3.2 填料表面生物膜检测
3 ABR-生物滴滤池一体化装置启动研究
    3.1 一体化装置启动阶段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
        3.1.1 启动过程pH值变化
        3.1.2 启动过程中COD变化
        3.1.3 启动过程中氨氮变化
    3.2 生物滴滤池生物膜分析
    3.3 小结
4 ABR-生物滴滤池一体化装置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效果
    4.1 水力负荷对一体化装置去污性能的影响
        4.1.1 不同水力负荷下装置对COD的去除效果
        4.1.2 不同水力负荷下装置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4.1.3 不同水力负荷下装置对TN的去除效果
        4.1.4 不同水力负荷下装置对TP的去除效果
        4.1.5 本节小结
    4.2 COD容积负荷对反应器去污性能的影响
        4.2.1 不同COD容积负荷对装置去除COD的影响
        4.2.2 不同COD容积负荷对装置去除氨氮的影响
        4.2.3 不同COD容积负荷对装置去除TN的影响
        4.2.4 不同COD容积负荷对装置去除TP的影响
        4.2.5 本节小结
    4.3 不同回流条件对装置去污效果的影响
        4.3.1 回流比和回流位置对装置去除COD的影响
        4.3.2 回流比和回流位置对装置去除氨氮的影响
        4.3.3 回流比和回流位置对装置去除TN的影响
        4.3.4 回流比和回流位置对装置去除TP的影响
        4.3.5 本节小结
    4.4 ABR-生物滴滤池一体化装置污染物沿程变化规律分析
        4.4.1 COD浓度沿程变化
        4.4.2 氨氮浓度沿程变化
        4.4.3 TN浓度沿程变化
        4.4.4 TP浓度沿程变化
        4.4.5 本节小结
    4.5 本章小结
5 三种工艺处理效果对比及优化决策
    5.1 三种处理工艺处理效果对比分析
        5.1.1 ABR稳定运行处理效果分析
        5.1.2 生物滴滤池稳定运行处理效果分析
        5.1.3 ABR-生物滴滤池一体化装置稳定运行处理效果分析
        5.1.4 本节小结
    5.2 层次分析法(AHP)对三种处理工艺的优化决策
        5.2.1 层次分析法
        5.2.2 采用AHP对三种处理工艺优化决策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染料中间体废水参数研究及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行业背景及课题来源
        1.1.1 行业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2 我国染料中间体废水特征
    1.3 染料中间体废水处理现状
        1.3.1 物理法
        1.3.2 化学法
        1.3.3 生物法
    1.4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概述
        1.4.1 ABR原理及特点
        1.4.2 ABR构筑物的设计参数
        1.4.3 ABR研究现状
    1.5 填料概述
        1.5.1 填料的作用和种类
        1.5.2 填料在生物处理中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废水水质
    2.2 试验试剂与仪器
        2.2.1 试验试剂
        2.2.2 试验仪器
    2.3 小试试验装置
    2.4 污泥微生物结构研究试验准备
    2.5 分析方法
3 ABR的启动与HRT优化的研究
    3.1 接种污泥的培养
    3.2 ABR逐级增长负荷法的启动研究
        3.2.1 启动期污泥适应阶段的研究
        3.2.2 启动阶段的研究
    3.3 ABR的启动效果
        3.3.1 启动阶段pH的变化
        3.3.2 启动阶段可生化性的变化
        3.3.3 启动阶段色度的变化
    3.4 水力停留时间的优化
    3.5 本章小结
4 ABR各格室参数研究及表征
    4.1 pH变化规律
    4.2 COD变化规律
    4.3 NH_4~+-N变化规律
    4.4 TN变化规律
    4.5 MLVSS/MLSS变化规律
    4.6 微生物群落结构
        4.6.1 门水平上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4.6.2 属水平上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4.7 系统内优势菌群分布特征
    4.8 本章小结
5 ABR工程设计
    5.1 ABR反应器计算说明
        5.1.1 设计规范
        5.1.2 设计说明
        5.1.3 设计计算
    5.2 高程布置计算
    5.3 工程投资估算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
致谢

(8)常温厌氧折流板反应器预处理餐饮废水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餐饮废水排放现状
    1.2 餐饮废水处理方法
        1.2.1 物理化学法
        1.2.2 电化学法
        1.2.3 生物法
    1.3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
        1.3.1 厌氧反应器的发展
        1.3.2 ABR工艺原理
        1.3.3 ABR结构优化
        1.3.4 ABR技术应用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装置
        2.1.1 ABR反应器
        2.1.2 餐饮废水
        2.1.3 接种污泥
    2.2 试验仪器与材料
        2.2.1 分析仪器
        2.2.2 化学试剂
    2.3 分析方法
        2.3.1 常规指标
        2.3.2 挥发性脂肪酸
        2.3.3 厌氧产气
        2.3.4 污泥形貌观察
第三章 ABR的常温启动与长期运行考察
    3.1 启动与运行方案
    3.2 餐饮废水处理性能考察
        3.2.1 有机物的去除
        3.2.2 悬浮物的去除
        3.2.3 厌氧产酸考察
        3.2.4 厌氧产气考察
    3.3 影响因素分析
        3.3.1 HRT的影响
        3.3.2 温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BR内厌氧污泥特性分析
    4.1 污泥浓度与活性
        4.1.1 VSS和 SS
        4.1.2 比产甲烷活性
    4.2 污泥形貌分析
        4.2.1 污泥粒径
        4.2.2 污泥外观
        4.2.3 污泥扫描电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出水回流对秋冬季ABR运行的影响
    5.1 方案及工艺参数
        5.1.1 出水回流
        5.1.2 工艺参数
    5.2 回流比对出水水质的影响
        5.2.1 COD的去除
        5.2.2 SS的去除
    5.3 回流比对产酸和产气的影响
        5.3.1 pH与 VFA
        5.3.2 厌氧产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基于灰黑分离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当前污染状况
        1.1.2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现状及特点
    1.2 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1.2.1 国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1.2.2 国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1.3 生物生态处理工艺研究
        1.3.1 灰黑分离及灰水黑水国内外处理技术
        1.3.2 厌氧生物处理原理及高效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1.3.3 缺氧生物处理原理及缺氧反应器
        1.3.4 好氧生物处理原理及水车式生物转盘
        1.3.5 人工湿地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4.1 课题研究目的
        1.4.2 课题工艺流程
        1.4.3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装置
        2.1.1 试验装置流程图及说明
        2.1.2 试验装置挂膜启动
    2.2 试验检测方法
    2.3 试验用水水质分析
    2.4 试验取样
第三章 高效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参数优化研究
    3.1 夏季高效厌氧折流板反应器HRT参数研究
        3.1.1 不同HRT对高效厌氧折流板反应器COD去除效果影响
        3.1.2 不同HRT对高效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总氮、氨氮、总磷去除影响
    3.2 冬季高效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参数研究
        3.2.1 不同HRT对高效厌氧折流板反应器COD处理效果影响
        3.2.2 厌氧反应温度对高效厌氧折流板反应器COD处理效果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车式生物转盘参数优化研究
    4.1 夏季水车式生物转盘参数优化研究
        4.1.1 水力停留时间HRT对水车式生物转盘COD去除效果影响
        4.1.2 水力停留时间HRT对水车式生物转盘氨氮去除效果影响
        4.1.3 水力停留时间HRT对水车式生物转盘总氮总磷去除效果影响
        4.1.4 硝化液回流比R对水车式生物转盘污染物去除效果影响
        4.1.5 分级生物转盘对污染物去除效果
    4.2 冬春季水车式生物转盘参数优化研究
        4.2.1 水力停留时间HRT对水车式生物转盘COD去除效果影响
        4.2.2 分级生物转盘对COD去除效果影响
        4.2.3 好氧反应温度对水车式生物转盘COD去除效果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厌氧-缺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沿程污染物去除研究
    5.1 生物处理工艺COD沿程去除效能
    5.2 生物处理工艺氨氮沿程去除效能
    5.3 生物处理工艺TN沿程去除效能
    5.4 生物处理工艺TP沿程去除效能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问题与建议
致谢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10)基于CFD模拟改良型厌氧折流板反应器(mABR)水力特性及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1.1.2 厌氧生物处理法
        1.1.3 厌氧污水处理反应器的发展历程
    1.2 ABR反应器的进展
        1.2.1 ABR反应器的原理
        1.2.2 ABR反应器的结构改进研究
        1.2.3 ABR反应器的优点
        1.2.4 ABR反应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生物废水处理反应器内流场模拟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内容与意义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1.4.2 技术路线
    1.5 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二章 计算流体力学的理论模型与模拟方法
    2.1 计算流体力学(CFD)的介绍
    2.2 前处理软件ICEM
    2.3 FLUENT软件简介
    2.4 流体力学控制方程
    2.5 多相流模型
    2.6 湍流模型
    2.7 几何模型的建立
    2.8 研究方法确定
        2.8.1 网格划分
        2.8.2 数值求解方法
        2.8.2.1 导入模型网格
        2.8.2.2 求解器选择和计算模型确定
        2.8.2.3 设置操作环境及物理特性参数
        2.8.2.4 设置边界条件
        2.8.2.5 设置初始条件
        2.8.2.6 求解参数设置
        2.8.2.7 模拟时间步长
    2.9 网格无关性分析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固-液两相流模拟结果分析
    3.1 传统ABR反应器与m ABR反应器模拟分析
    3.2 不同操作条件下m ABR反应器水流流场和固含率分布
    3.3 两相流时相同升流速度条件下不同污泥浓度固含率分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 ABR反应器的气-液-固三相流模拟
    4.1 不同操作条件下m ABR反应器水流流场和固含率分布
    4.2 三相流时相同升流速度条件下不同污泥浓度固含率分布
    4.3 mABR反应器二相流与三相流数值模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 ABR反应器优化设计研究
    5.1 模型建立与研究方法
        5.1.1 几何模型的建立
        5.1.2 研究方法的确定
    5.2 优化m ABR反应器内流场与固含率分布
        5.2.1 不同结构优化m ABR反应器流场分布
        5.2.2 不同结构优化m ABR反应器固含率分布
        5.2.3 三相流流场与固含率分布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的工艺特征与处理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 [1]低强度超声波强化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低浓度污水特性研究[D]. 李鑫. 江西理工大学, 2021
  • [2]一种适合农村的污水处理技术-厌氧折流板反应器[J]. 刘玲花,李昂.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1(04)
  • [3]源头分离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组合工艺系统研究[D]. 查晓. 东南大学, 2021(02)
  • [4]强化厌氧—复合介质生态滤床处理农村污水研究[D]. 徐嵩.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5]弹性填料耦合ABR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D]. 师旭军.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6]改良型ABR-生物滴滤池一体化系统处理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D]. 亢瑜.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7]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染料中间体废水参数研究及工程设计[D]. 韩明迪.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8]常温厌氧折流板反应器预处理餐饮废水性能研究[D]. 李强.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3)
  • [9]基于灰黑分离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研究[D]. 袁园. 东南大学, 2019(06)
  • [10]基于CFD模拟改良型厌氧折流板反应器(mABR)水力特性及其优化研究[D]. 王发龙. 东华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的工艺特点及处理性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