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蒙古马鞍的装饰艺术

论蒙古马鞍的装饰艺术

一、试说蒙古族马鞍的装饰艺术(论文文献综述)

陈月如[1](2020)在《锡林郭勒地区蒙古族传统马鞍设计研究》文中提出

包然[2](2020)在《蒙古族婚嫁服饰研究 ——以包头地区为个案》文中研究说明蒙古族有着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服饰艺术和婚嫁习俗都是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与文化中的瑰宝。蒙古族服饰造型华丽、制作精美,在几个世纪的发展中形成了各地各部落独特的体系;蒙古族婚俗古老而有极具生命力,是草原文化的活化石。两相结合,蒙古族人民在婚嫁仪式中使用的服饰是蒙古族艺术的精华,其庄重、华丽的特性注定了它往往是各地蒙古族服饰艺术中的集大成者。然而,学界目前对于蒙古族婚嫁服饰这一领域研究甚少,仅有零星的资料和为数不多的描述性研究,对于婚嫁服饰是如何从日常服饰中形成、与当地文化和习俗有何渊源,以及对于各地制作婚嫁服饰的工艺流程和这些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中遇到的挑战,我们的了解还很有限。本课题首先总结前人对于蒙古族婚嫁习俗与民族服饰的研究,在这一背景下聚焦于婚嫁服饰艺术这一细分领域,并选择目前尚缺研究、而笔者又了解较多的的内蒙古包头地区作为切入点和主要调研区域,通过文献研究和田野调研的方法,纵向总结了这一地区婚嫁服饰发展的源流,横向比较它与内蒙古自治区其他蒙古族区域和国内外其他游牧民族的婚嫁服饰特色,展示了包头地区蒙古族婚嫁服饰与传统的蒙古族服饰艺术一脉相承而有所创新的整体面貌。笔者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检索和与包头市土默特地区的手工艺者交流,总结出了包头地区主流的婚嫁服饰制作工艺,其中尤其强调了图案的宗教渊源与工艺中材质工艺和扣袢制作技术的特色。由于笔者的美术学背景,在这一过程中对包头地区流行的婚嫁服饰上的装饰图案与纹样是研究的重点,文中也插入了部分田野调查中绘制的反映当地实况的简图。最后,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笔者深切体会到传统婚嫁服饰发展的新趋势,即新一代蒙古族人们追求身份认同和回归传统文化给婚嫁服饰带来的新机遇,以及工业化、自动化生产的普遍使用和传统制作技术的流失对婚嫁服饰的手工制作艺术形成的挑战。为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笔者提出了对包头地区婚嫁服饰和制作工艺的保护、传承、宣传的一些建议。总之,上述研究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也通过中外文献、田野调查等原创性研究手段积累了新的一手资料,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略微填补了学界对于蒙古族婚嫁服饰,尤其是包头地区土默特等部落婚嫁服饰流派的研究不足之处,为保护和传承蒙古族丰富多彩的婚嫁服饰艺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侯姿璇[3](2019)在《马鞍的装饰艺术对现代设计审美的影响》文中认为于草原游牧民族而言,马是牧民祖祖辈辈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运输工具1。当地牧民与生俱来的生活方式造就了对马的独特情感。因此,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保留了祖先们为子孙后代留下的大量既具实用价值又具艺术价值的装饰品——马鞍,它体现了我国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状况,马鞍的发展也随特定的历史时期而变化。从最初认识马到驯服马,最终逐渐被人们所利用,马鞍一直以来代表着草原游牧民族的文化精髓并形成鞍马文化延续至今。马鞍作为鞍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鞍马文化发展的载体,它的演变影响着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并赋予设计新的时代意义。

宴荣[4](2019)在《基于蒙古族审美取向下的当代首饰设计研究》文中认为传统认知里,首饰是指以贵重金属、珠玉宝石等加工而成的人体体外装饰物。而当代首饰设计发展到今天,已经拓展了首饰设计在材料选取和工艺运用上的新领域,在重新诠释民族首饰样式的同时,更着眼于设计师个人情感的表达和作品所传递的精神文化内涵。文章以蒙古族民俗文化审美取向研究为理论依据,从传统设计思维中的“模具”首饰中跳脱出来。对当代蒙古族首饰设计基础理论进行深入的描述,揭示当代蒙古族首饰设计的规律,总结出当代蒙古族首饰设计基础理论,为今后蒙古族首饰设计提供实践前提。即通过对蒙古族民俗文化的历史性研究、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来探寻民俗文化审美取向形成的机制,从而分析出蒙古族民俗文化对审美特征与审美功能的影响,得出当代语境阐释下的蒙古族民俗文化审美理论体系。并据此从设计理念与设计元素两方面着手,横向剖析当代语境下蒙古族首饰设计的文化价值与应用价值。找到当代设计理念与蒙古族首饰设计之间的逻辑联系,结合对当代蒙古族首饰设计师达西和阿拉腾其木格两位设计师的作品进行的案例分析,总结归纳出当代蒙古族首饰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并对当代蒙古族首饰设计发展前景提出大胆的设想。最终,在蒙古族民俗文化审美价值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对当代首饰choker的系统归纳及对当代蒙古族choker的多种实验进行初步的总结,以此来改进蒙古族首饰不易于日常佩戴的缺陷,创造出更符合当代审美趣味的蒙古族首饰作品。在此基础上,力图使更多的设计师意识到民族文化的精髓,大胆地实现个人理念的诉求,进行民俗文化层面的思考。因此,当代蒙古族首饰设计的宗旨是既要保证蒙古族民俗文化审美的鲜活性,又要注重当代首饰设计思维的渗透,使蒙古族首饰作品兼具民俗文化底蕴与当代设计理念。

呼斯乐[5](2019)在《蒙古族首饰研究》文中认为蒙古族首饰是中华民族首饰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她是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身体装饰之大成者。蒙古族首饰是蒙古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套身体装饰艺术,其造型艺术、材料工艺、文化内涵都具有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之特点。本研究主要以文献研究和田野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辅以历史学、语言学、民俗学理论,通过对蒙古族首饰的历史追溯、造型演变、工艺发展及其民俗内涵的研究,揭示其与蒙古族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在与其他民族接触、交流的过程中,也为蒙古族首饰注入了新的造型、工艺与文化内涵。蒙古族首饰是蒙古族审美文化的一个重要缩影,也是中华民族审美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例证。由于蒙古族首饰是蒙古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套身体装饰艺术,因此本研究在第一章首先阐述了蒙古民族的形成、发展情况,继而阐明蒙古族首饰的整体情况;蒙古族首饰是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之大成者,故而第二章从北方草原游牧民族身体装饰艺术中追溯蒙古族首饰的造型及其文化源头,说明其集大成之根据,其造型艺术、材料工艺皆具有浓厚的草原游牧民族特色;第三至五章,纵向梳理蒙元至明清时期的蒙古族首饰演变,主要以蒙古族头饰为线索,阐明其时代特点、嬗变原因,同时举证论述了蒙古族首饰与明清中原地区首饰、满族首饰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影响;第六章是从蒙古族首饰制作的工匠、工具、材料和工艺角度对蒙古族首饰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此举证,再次证明了历史上波斯、阿拉伯、突厥、中原等地区对蒙古族首饰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本研究具体解决了如下几个问题:一、通过对蒙古族首饰的溯源研究,论证了蒙古族首饰是在北方草原游牧民族装饰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蒙古族首饰是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人体装饰之大成者,其造型艺术、材料工艺具有浓厚的草原游牧民族特色。二、蒙古族首饰造型、工艺及其内含的文化具有历史传承性。元明清蒙古族头饰造型看似大相径庭,实则其艺术造型、工艺与民俗内涵都有不同程度的延续性。三、蒙古族首饰吸收了波斯、阿拉伯、突厥、西藏、中原、满族的首饰纹样与文化,是“草原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文化的历史亲历者和见证者(历史实物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我们从对蒙古族首饰材料的命名上,就可以看出蒙古族首饰材料的名称便是沿用了波斯、阿拉伯语的称谓,说明历史上蒙古族与其有着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从材料名称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改变,又说明在每个历史阶段,其他文化对蒙古族首饰文化的巨大影响,如论文中训释的“珊瑚”一词,元明时期用sitan称呼,至清代则用siru呼之,说明了“珊瑚”最初来源于古代阿拉伯,至清代西藏喇嘛教(佛教)对蒙古族文化广泛影响,才导致名称的替代。突厥与蒙古族由于历史和地缘上的关系,使得二者的很多首饰词汇存有共性或相互借用,而蒙元时期的高冠的形式虽然在中国内蒙古以及蒙古国地区已经消失,但在中亚却得以保存,说明“改朝换代”也深刻地影响了蒙古族首饰的发展。中原地区的首饰纹样更是从诸多领域的交流中影响了蒙古族首饰的纹样,如汉字“囍”“寿”纹样在蒙古族首饰中时有发现。四、在中国地域范围内,蒙古族首饰独具特色,但从蒙古族首饰的造型、命名的特点来看,它与阿尔泰地区的首饰更为接近,故而可以将阿尔泰语系民族的首饰看作是一个系统,本研究者提出“阿尔泰首饰系”(或“阿尔泰首饰风格”)的发想(设想)。五、蒙古族首饰尤其是头饰,虽然在纵向的历史中展现出了每个时代不同的面貌,但其首饰文化相关的民俗却是十分稳定的,其核心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是贯穿始终的。主要表现为原始宗教(萨满教)对生命和灵魂的观念在首饰文化上的折射,具体表现为两性的繁衍、家族的兴盛等方面。本研究首先是以基础理论与应用性研究相统一,以艺术学科(民艺学)基础理论为基础,对蒙古族首饰的工匠、工具、材料、工艺等的活态的文化进行了梳理研究。故本研究是区别于单纯的艺术造型研究的文本;其次,本研究以艺术考古为基础,辅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以艺术考古为历史上的蒙古族首饰研究为学科支撑,又从历史语言学、认知语言学领域中得到有力补充和确证;再者,本研究大量使用了阿尔泰语系的前人成果和语言学资料,如古代突厥语、中古蒙古语,以及活态语言资料,如现代蒙古语、满语方言,对蒙古族首饰、材料、工具名称进行了大量的训释,并使用国际语言学主流标音方法即统一标注转写拉丁文音标,而非汉译法。本研究还是基于基础数据库基础上的研究,在本研究者大量田野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田野调研基础数据库,又整理了阿尔泰首饰词汇(突厥语、蒙古语)使之形成语言材料数据库,在两大数据库基础上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了“阿尔泰首饰”风格的发想。综上所述,蒙古族首饰是集北方草原民族人体装饰之大成者,其造型艺术、材料工艺、审美文化皆具有浓厚的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特色。蒙古族首饰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历史上蒙古族首饰造型看似大相径庭,但其艺术造型、工艺,民俗内涵都有不同程度的延续性。蒙古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蒙古族精神文化形态之一的蒙古族首饰,她是“草原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历史的见证者和实在物质载体。蒙古族首饰大量地吸收了其他民族的装饰艺术风格、工艺、材质,同时她也影响了邻近民族的身体装饰文化,蒙古族首饰可以被视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和丰富的艺术形态。蒙古族首作为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文化符号,对于中华民族审美多样性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张宁[6](2018)在《陕甘地区出土的汉唐马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类驯服马之后,马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加之骑兵的不断壮大,马鞍遂应时代要求而产生,并因之成为人们娱乐、出行、争战等必不可少的马上用具。本文通过全面检索搜集陕甘地区汉唐马鞍的考古出土资料以及相关墓室、洞窟壁画等图像资料,通过系统地征引有关文献资料,并广泛吸收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着重对马鞍的起源和发展、陕甘地区出土汉唐马鞍的特点及其发展演变状况,作了系统的研究,进而探究其在历史学与考古学中的价值,探究马鞍所反映的汉唐时期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北方民族文化的交流状况,以复原其历史面貌。透过马鞍这一马上工具,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汉唐人们的生活风貌,也可得知我国古代马鞍制作工艺水平不断进步的状况。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于马鞍起源及构造进行了探讨,并以马镫的起源、马业及骑兵的发展对马鞍的影响为线索,探寻马鞍的起源及作用。其次,通过全面检索陕甘地区墓葬考古资料、敦煌石窟壁画图像资料等,按时代发展脉络整理出相关马鞍信息,绘制成相应表格,进而可为学界提供一份较全面的陕甘地区汉唐时代马鞍的相关资料。第三,通过以上搜集、整理的考古资料及文献史料,对陕甘汉唐马鞍进行深入研究,依次按照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及唐后期的马鞍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复原其历史面貌。第四,从陕甘马鞍反映的民族文化交流方面,揭示马鞍在汉唐时期发展迅速的原因,并从其反映的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和北方民族文化交流两个方面探析汉唐丝绸路上文化交流交汇的状况。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对于陕甘地区汉唐时期的马鞍,前人缺少应有的研究。本文通过全面地搜索、整理陕甘地区出土的考古资料,并系统地征引相关文献资料,全面探讨陕甘地区汉唐时期马鞍的发展演变状况及其动因,并分析马鞍所反映的民族文化交流等问题,以期对我国古代马鞍及马鞍文化的研究做出些微贡献。其二,近年来学术界对丝绸之路的热切关注,也引发了笔者拟通过整理陕甘地区出土的马鞍考古资料、文献记载来发掘马鞍的文化价值,阐述马鞍所反映的中西文化交流及与北方民族文化交流的一点思考。

陈玲[7](2016)在《蒙古族马具金属装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蒙古族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几乎与马形影不离。宝马雕鞍也成为草原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五畜中以马为首,精益求精的制作和装饰马具,不惜耗费大量贵金属和宝石,以此展现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草原匠师们在制作上倾注了极大热情,游牧民族的思想观念、审美取向与工艺技术在马具上得到集中体现。蒙古族马具是蒙古族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蒙古族马具由包括金、银铜、铁等金属材料装饰,集中体现了蒙古人对马的重视和情感,在马具的造型和整体设计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论文将以蒙古族马具金属装饰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从金属装饰角度对蒙古族马具做详细的介绍,从蒙古族马具历史沿革、马具金属装饰分类、装饰纹样、象征内涵和制作工艺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多从美学、装饰艺术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蒙古族马具金属装饰精美的纹样分析,可从中体会到蒙古族独特的文化和对本民族的崇拜。蒙古族马具金属装饰艺术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蒙古族工艺美术的广阔天空中,蒙古族马具金属装饰艺术演绎着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风俗文化,在蒙古文化的宝库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刘士嘉[8](2015)在《蒙古族传统鞍韂的装饰图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制作和使用马鞍的历史非常悠久,蒙古族传统鞍韂是马鞍中的重要部件,也是草原先民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它在蒙古族生活里不仅是实用工具,而且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中,蒙古族传统鞍韂图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脉络和艺术特征。本文以蒙古族传统鞍韂图案为切入点,围绕装饰艺术特征进行探讨,在尽可能多地收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就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采取比较研究的方式,将其他文化艺术形式对鞍韂图案艺术诸多方面的影响和融合进行梳理,总结出蒙古族鞍韂图案的演变历程和审美要求。从蒙古族传统鞍韂图案的特点出发,通过对其内容、构图、色彩搭配和材料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读懂传统鞍韂图案上所要体现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承载着北方游牧民族独特的智慧和辉煌的历史。通过对传统图案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心理进行研究,让人们深入了解蒙古族鞍马文化,重视草原文化的审美,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丰富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图案内涵。以期有助于人们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鞍马文化有更详尽的认识和理解。

许亭[9](2015)在《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马鞍具的艺术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草原游牧民族而言,马作为交通运输工具是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蒙古统治者建立元朝,其历史壮举震惊了中国和外国,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交流,文化交流,这奠定了中国领土版图的基础。牧民从小把马背当做摇篮,马也是生产工具,喜欢装饰从小生活在一起的喜爱,珍贵的小马。因此,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大量的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的鞍具文化。虽然国内外专家在不同地区,历史,目的等方面对马鞍具做了一些研究。但在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马鞍具方面还没有详细研究。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由游牧转向定居,对马鞍的系统整体研究极少,由此导致马鞍的传承和发扬也很困难。所以,我们迫切的需要对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马鞍具的形状结构、制作工艺、有独具特色的艺术色彩、装饰及其图案纹样和未来发展作出系统的理论化研究,为有效保护和传承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马鞍技能是必要的。本文将在实地研究区域和大量的文字资料与其形状、颜色的基础上寻找相同性和差异性。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马鞍具的艺术文化是在吸收中原优秀文化精髓上所形成的具有浓郁草原游牧文化特色的艺术瑰宝。不仅需要我们应该有文字性的记录研究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马鞍的历史和发展进程;而且更应该去研究卫拉特蒙古马鞍的造型结构和生产工艺;并且研究装饰、图案色彩和其艺术价值在当今社会中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快,我们应该更深入的研究过去的历史,正确地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新疆卫拉特蒙古族的过去、今天和明天。

李天宇[10](2014)在《科尔沁蒙古族马鞍制作技艺研究》文中认为马鞍在汽车发明和广泛使用之前,是人们生活、征战、狩猎、竞赛等必不可少的马上用具。马鞍凝聚着蒙古民族的发展历程,它所代表的鞍马文化更是与蒙古族的发展一脉相承。但是,随着社会生活日益科技化,手工技术淡出人们生活,能够熟练掌握马鞍制作技艺的艺人越来越少了。马鞍制作技艺研究近年来成为传统手工艺和技术史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领域。2008年科尔沁左翼后旗申报的马鞍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考古发掘、文献记载、现存实物等角度梳理了马鞍发展脉络,重点对科尔沁左翼后旗裸马鞍制作工艺这一项少数民族纯手工制作技艺进行了实地田野调查和分析。完成了对科尔沁左翼后旗马鞍制作技艺的完整还原记录,并进行了可行性保护分析,还对其发展提出了建议。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前人工作、本文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和本文创新之处。第二章通过对考古资料、文献方面马鞍的发掘与记载大致梳理了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马鞍的发展过程,并介绍了科尔沁的历史及科尔沁马鞍的特殊性和代表性。第三章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对笔者所调研的科尔沁左翼后旗“嘎拉达其”裸马鞍的制作全貌作以完整的记录。按照马鞍制作流程的先后顺序,对裸马鞍每一部分的制作,以及制作中的所包含的技术作以全面阐述。第四章中比较了科尔沁马鞍、鄂尔多斯马鞍、巴尔虎马鞍、喀尔喀马鞍的不同特点,并运用图表方法列出了科尔沁作以后旗马鞍与锡林郭勒苏尼特右旗马鞍的详细数据。其次,对“嘎拉达其”裸马鞍的销售和使用状况做了调研,包括对马鞍的相关文化事项,即风俗、禁忌等做了简要概述。第五章为结语部分,探讨了马鞍制作技艺的特点和影响并对这一制作技艺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笔者认为应该从技术和文化两个层面去考虑。本文通过现场拍摄图片、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科尔沁左翼后旗马鞍制作技术做了全面直观的记录。认为马鞍的发展影响鞍马文化的发展,鞍马文化的发展与蒙古族发展相辅相成,对传统技术要进行原生态的保护,民族文化则要与时俱进。

二、试说蒙古族马鞍的装饰艺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说蒙古族马鞍的装饰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2)蒙古族婚嫁服饰研究 ——以包头地区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选题意义及缘起
    第二节、研究背景
    第三节、研究现状
第一章 蒙古族历史与婚嫁服饰
    第一节、民族历史
    第二节、民族宗教信仰
    第三节 、民族文化与传统服饰艺术
        一、蒙古族服饰艺术概况
        二、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传统纹饰艺术
        三、内蒙古地区独特民族服饰艺术
        四、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婚俗概况
第二章 包头地区婚嫁习俗历史与变迁
    第一节、包头行政区域概况
    第二节、包头地区婚嫁习俗与特色
        一、蒙古族婚礼历史与习俗
        二、包头地区婚俗
    第三节、当代民族婚礼的变迁
第三章 包头地区婚嫁服饰的艺术与工艺特色
    第一节、包头地区婚嫁服饰总体艺术特征
        一、总体造型特征
        二、包头地区婚嫁服饰的造型特征
        三、包头地区婚嫁服饰与其他地区的区别
    第二节、婚嫁服饰的工艺特色
        一、蒙古族服饰图案工艺概述
        二、包头地区婚嫁服饰的图案工艺
        三、包头地区婚嫁服饰的造型工艺
        四、包头地区婚嫁服饰的材质工艺
    第三节、婚嫁服饰的色彩搭配
    第四节、田野调查的区域概况与调研成果概述
        一、田野调研方案与方法论
        二、调研区域概况
        三、调研区域的蒙古族婚嫁服饰工艺特色
        四、调研区域的婚嫁服饰工艺传承
第四章 保护与传承
    第一节、婚嫁服饰艺术的传承
    第二节、婚嫁服饰艺术的保护策略
    第三节、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马鞍的装饰艺术对现代设计审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马鞍的历史发展
二、马鞍的艺术装饰
三、马鞍具在现代设计中的发展及产生的影响

(4)基于蒙古族审美取向下的当代首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与框架
    六、创新点
第一章 蒙古族首饰设计分析
    一、“饰”概念的阐释
    二、当代蒙古族首饰设计现状
    三、当代蒙古族首饰设计发展前景
    小结
第二章 蒙古族民俗文化审美取向分析
    一、内蒙古民俗文化概述
    二、蒙古族饰物民俗概述
    三、蒙古族民俗文化审美取向的特征
        (一)民俗文化审美取向的社会性
        (二)民俗文化审美取向的趋同性
        (三)民俗文化审美取向的模式性
    四、蒙古族民俗文化审美取向的功能
        (一)造物象征美学功能
        (二)审美感受美学功能
    五、蒙古族民俗文化审美取向的形成机制
        (一)地理环境的特定性影响
        (二)经济方式的必然性影响
        (三)社会构成的决定性影响
        (四)宗教文化的辅助性影响
        1.自然崇拜
        2.图腾崇拜
        3.萨满教
    六、蒙古族民俗文化审美中的多维视野
        (一)民俗文化审美心态的价值
        (二)民俗文化变迁的意义
        (三)民俗文化精神生活的作用
    小结
第三章 当代蒙古族首饰设计应用理论研究
    一、蒙古族审美取向对当代首饰设计理念的影响
        (一)自然元素的运用
        (二)文化内涵的体现
    二、蒙古族审美取向对当代首饰设计元素的影响
        (一)蒙古族色彩语言探究
        1.蒙古族色彩特征
        2.民族色彩借鉴
        (二)蒙古族首饰造型的视觉语言分析
        1.“对称”的视觉均衡感
        2.“对比”的视觉反差感
        3.“简洁”的视觉舒适感
        4.“独特”的视觉趣味感
        (三)蒙古族首饰设计材料解析
        1.金属类
        2.宝石类
        (四)蒙古族传统纹样元素分析
        1.蒙古族装饰纹样概述
        2.蒙古族“云纹”的造型特点分析
    小结
第四章 当代蒙古族首饰设计的原则及方法
    一、当代蒙古族首饰设计原则
        (一)满足人们的民族审美心理
        (二)体现蒙古族首饰设计个性化特征
    二、当代蒙古族首饰设计方法
        (一)运用创造性思维
        (二)材料多元化选择
        (三)多种工艺创新尝试
        (四)追求情境设计表达
    小结
第五章 当代蒙古族首饰设计实践分析
    一、当代复古首饰—choker
    二、choker的类别
    三、choker在蒙古族审美取向下的当代语境分析
    四、当代蒙古族首饰choker实践分析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蒙古族首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蒙古族历史与蒙古族首饰概述
    第一节 蒙古族历史概述
    第二节 蒙古族首饰概述
第二章 蒙古族首饰溯源——北方草原游牧民族身体装饰艺术
    第一节 早期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原始身体装饰艺术及其审美概述
    第二节 岩画与早期北方草原游牧民族身体装饰
    第三节 鹿石与早期北方草原游牧民族身体装饰
    第四节 早期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以“高”为美的头饰风格
    第五节 早期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身体装饰艺术
第三章 蒙元时期的蒙古族首饰
    第一节 蒙元时期“罟罟”概述
    第二节 罟罟冠佩戴的起止时间和佩戴部族
    第三节 罟罟冠消失的原因
    第四节 蒙元时期女性首饰“罟罟”词源
    第五节 “罟罟”别名“孛黑塔”考述
    第六节 蒙元时期蒙古族首饰形制
第四章 明清时期内蒙古中西部蒙古族首饰
    第一节 瓦剌部对蒙古族首饰的影响及罟罟冠的消失
    第二节 明代土默特妇女首饰
    第三节 明代瓦剌、土默特部对蒙古族首饰影响成因
    第四节 匈奴头饰对蒙古族头饰的影响
第五章 明清时期内蒙古东部地区蒙古族首饰
    第一节 清代内蒙古东部蒙古族首饰(兼顾与满族“扁方”比较)
    第二节 “扁方”上的“暗八仙”程序式图案的运用
    第三节 “扁方”或簪上的“花瓶”(博古纹)图案
    第四节 蒙古族“额箍”tatayur与满族“额饰”gidakuu
    第五节 清代内蒙古东部蒙古族首饰和达斡尔族“辫筒”比较
    第六节 内蒙古东部地区妇女佩戴耳饰数量调研
    第七节 清代漠南蒙古东部妇女头饰与其他蒙古部头饰的共性研究
第六章 蒙古族首饰的制作工匠、工具、材料及其工艺
    第一节 蒙古族首饰工匠
    第二节 蒙古族首饰制作工具
    第三节 蒙古族首饰的材料
    第四节 蒙古族首饰的工艺
    第五节 “草原丝绸之路”上的蒙古族首饰和“阿尔泰首饰”发想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陕甘地区出土的汉唐马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其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创新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时间与空间范围
第一章 马鞍的起源探析
    第一节 马鞍的起源
    第二节 马鞍的构造
    第三节 影响马鞍发展的因素
第二章 陕甘地区墓葬出土马鞍与敦煌壁画中所见的马鞍
    第一节 陕甘地区汉唐墓葬出土的马鞍
    第二节 敦煌石窟壁画中所见的马鞍
第三章 陕甘汉唐墓葬出土马鞍特点分析
    第一节 陕甘墓葬出土的汉代马鞍特点分析
    第二节 陕甘墓葬出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马鞍特点分析
    第三节 陕甘墓葬出土的隋唐马鞍探究
    附:唐代以后至清代马鞍发展简述
第四章 陕甘地区出土马鞍所反映的民族文化交流
    第一节 与西方民族文化交流
    第二节 与北方民族文化交流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蒙古族马具金属装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实地调查法
        1.3.3 比较法
    1.4 论文创新点
2 蒙古族传统马具的起源
3 蒙古族马具历史沿革
    3.1 东胡马具
    3.2 匈奴马具
    3.3 鲜卑马具
    3.4 突厥马具
    3.5 契丹马具
    3.6 蒙元时代马具
4 蒙古族马具金属装饰的分类
    4.1 鞍花和压钉
    4.2 鞍鞒、鞍翅及鞍鞒边金属装饰
    4.3 马镫
    4.4 攀胸和后鞘金属装饰
    4.5 马笼头金属装饰
    4.6 马铃铛
5 蒙古族马具金属装饰特征
    5.1 蒙古族马具金属装饰纹样
        5.1.1 植物纹样
        5.1.2 动物纹样
        5.1.3 宗教纹样
        5.1.4 吉祥纹样
    5.2 蒙古族马具金属装饰纹样的象征内涵
        5.2.1 马具金属装饰纹样体现蒙古族人们的幸福观
        5.2.2 马具金属装饰纹样反映绘制者和欣赏者的艺术观
        5.2.3 马具金属装饰纹样体现认可人群的思维观
    5.3 蒙古族马具金属装饰的整体性
6 蒙古族马具金属制作材料和工艺
    6.1 制作材料
    6.2 制作工艺
        6.2.1 锤揲工艺
        6.2.2 錾刻工艺
        6.2.3 錾花工艺
        6.2.4 错金银工艺
        6.2.5 鎏金工艺
        6.2.6 景泰蓝工艺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蒙古族传统鞍韂的装饰图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
    1.4 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4.1 研究过程
        1.4.2 研究方法
2 历史沿革
    2.1 秦代以前的鞍韂
    2.2 秦汉时期的鞍韂
    2.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鞍韂
    2.4 隋唐时期的鞍韂
    2.5 辽宋时期的鞍韂
    2.6 元代鞍韂
    2.7 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鞍韂
3 多姿多彩的鞍韂图案
    3.1 鞍韂中的几何图案
        3.1.1 回纹
        3.1.2 卍字纹
        3.1.3 球路纹
        3.1.4 方胜纹和圆胜纹
    3.2 植物图案
        3.2.1 缠枝花卉图案
        3.2.2 写实花卉图案
        3.2.3 卷草纹
        3.2.4 树木图案
    3.3 动物图案
        3.3.1 龙纹图案
        3.3.2 风纹图案
        3.3.3 狮子图案
        3.3.4 仙鹤图案
        3.3.5 蝴蝶图案
        3.3.6 蝙蝠图案
    3.4 其他图案
        3.4.1 八宝纹
        3.4.2 海水江崖图案
        3.4.3 寿字纹
        3.4.4 虎皮纹图案
4 蒙古族传统鞍韂图案的特点
    4.1 蒙古族传统鞍韂图案内容的特点
        4.1.1 鞍韂主图案的形状具有规律性
        4.1.2 鞍韂图案的多样性
        4.1.3 鞍韂图案的等级性
        4.1.4 鞍韂图案的寓意性
    4.2 鞍韂图案构图的特征
        4.2.1 一点式构图
        4.2.2 两点式构图
        4.2.3 散点式构图
        4.2.4 连续式构图
        4.2.5 绘画式构图
    4.3 鞍韂图案的材料工艺
        4.3.1 栽绒毯质鞍韂的装饰工艺
        4.3.2 皮质鞍韂的装饰方法
    4.4 鞍韂图案的色彩特征
        4.4.1 原始萨满笼罩下的蓝色
        4.4.2 游牧生活影响下的白色
        4.4.3 皇权和神权共同影响的黄色
        4.4.4 生生不息的红色
5 结论
    5.1 蒙古族马具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鞍马文化的传承者
    5.2 蒙古族马具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鞍马文化的集大成者
    5.3 蒙古族马具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鞍马文化的守望者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马鞍具的艺术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意义
    1.2 选题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马鞍具研究现状
        1.2.2 国内游牧民族马鞍具的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主要观点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研究难点和研究创新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4.3 研究创新点本论文理论研究的预期价值
2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马鞍具的历史沿革
    2.1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马鞍具的时代背景
    2.2 草原文化对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马鞍具的影响
3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马鞍具的造型艺术特征
    3.1 鞍具
        3.1.1 鞍鞒
        3.1.2 鞍垫
        3.1.3 鞍韂和镫磨
        3.1.4 前鞧和后鞧
        3.1.5 稍绳和肚带
        3.1.6 马镫
    3.2 马具
        3.2.1 马鞭
        3.2.2 马印
        3.2.3 马辔头
4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马鞍具的色彩艺术特征
    4.1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马鞍具上底色的运用
    4.2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马鞍具上配色的运用
5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马鞍具的装饰艺术特征
    5.1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马鞍具装饰分布特征
    5.2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马鞍具装饰纹样的题材
    5.3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马鞍具装饰纹样的线性艺术
6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马鞍具的制作工艺研究
    6.1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马鞍具的制作材料分析
    6.2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马鞍具的装备图
    6.3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马鞍具的制作流程
7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马鞍具的文化因子研究
    7.1 与民俗吉祥寓意有关
    7.2 与道德伦理有关
    7.3 与宗教信仰有关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10)科尔沁蒙古族马鞍制作技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拟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科尔沁马鞍概况及历史
    2.1 蒙古族马鞍的由来及演化
        2.1.1 蒙古族与马的渊源
        2.1.2 传统马鞍的演化
    2.2 科尔沁马鞍的代表性
        2.2.1 科尔沁部落的历史
        2.2.2 科尔沁马鞍具的发展
        2.2.3 科尔沁马鞍的代表性
第3章 科尔沁马鞍制作技艺调研
    3.1 “嘎拉达其马鞍”与传承人
        3.1.1 “嘎拉达其马鞍”第一代传人
        3.1.2 “嘎拉达其马鞍”第二代传人
        3.1.3 “嘎拉达其马鞍”第三代传人
    3.2 科尔沁马鞍的构造及制作流程
        3.2.1 科尔沁马鞍具的结构
        3.2.2 科尔沁马鞍具的制作流程
    3.3 裸马鞍的制作概述
        3.3.1 裸马鞍的制作材料
        3.3.2 裸马鞍的结构
        3.3.3 裸马鞍的制作工具
        3.3.4 制作马鞍工具的特点
    3.4 裸马鞍的制作过程
        3.4.1 选择材料
        3.4.2 初步裁料
        3.4.3 熏窑烘干
        3.4.4 进一步裁料
        3.4.5 熬制胶、粘贴
        3.4.6 用绳子固定、基本成型放置干燥
        3.4.7 细雕、打磨
        3.4.8 打孔
        3.4.9 刷漆
    3.5 科尔沁马鞍其它部件的制作
        3.5.1 鞍垫
        3.5.2 鞍花、压钉
        3.5.3 稍绳
        3.5.4 障泥
        3.5.5 鞍韂
        3.5.6 鞍鞯
        3.5.7 鞍桥边
        3.5.8 肚带和扯肚
        3.5.9 勒、鞘
        3.5.10 马镫
第4章 科尔沁马鞍的特点及相关文化事项
    4.1 科尔沁马鞍的特点
        4.1.1 科尔沁马鞍与部分地区马鞍形制比较
        4.1.2 裸马鞍制作技术比较
    4.2 科尔沁马鞍销售情况统计分析
        4.2.1 科尔沁马鞍销售量统计
        4.2.2 科尔沁马鞍销售量分析
        4.2.3 科尔沁马鞍使用人员调研
    4.3 马鞍的相关文化事项
        4.3.1 马鞍对蒙古族的影响
        4.3.2 马鞍的相关民俗
        4.3.3 马鞍的禁忌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四、试说蒙古族马鞍的装饰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锡林郭勒地区蒙古族传统马鞍设计研究[D]. 陈月如. 东南大学, 2020
  • [2]蒙古族婚嫁服饰研究 ——以包头地区为个案[D]. 包然.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3]马鞍的装饰艺术对现代设计审美的影响[J]. 侯姿璇. 大众文艺, 2019(20)
  • [4]基于蒙古族审美取向下的当代首饰设计研究[D]. 宴荣.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8)
  • [5]蒙古族首饰研究[D]. 呼斯乐. 山东大学, 2019(02)
  • [6]陕甘地区出土的汉唐马鞍研究[D]. 张宁. 西北师范大学, 2018(06)
  • [7]蒙古族马具金属装饰研究[D]. 陈玲.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02)
  • [8]蒙古族传统鞍韂的装饰图案研究[D]. 刘士嘉.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5(08)
  • [9]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马鞍具的艺术特征[D]. 许亭. 新疆师范大学, 2015(01)
  • [10]科尔沁蒙古族马鞍制作技艺研究[D]. 李天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论蒙古马鞍的装饰艺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