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林业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黑龙江省林业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一、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现状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轩[1](2021)在《伊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核算及效益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产力、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永续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森林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的自然资源,兼具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发挥森林生态系统效益,已经成为理论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另外,随着国有林区全面停伐政策的实施,我国对森林资源开始由开发利用转为生态保护,在此阶段,如何推进“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转换,加快国有林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是管理决策者和建设者们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目前森林生态系统价值尚未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本文的研究将不再探讨森林生态系统价值的特点、作用、意义以及发展远景等单纯的理论问题,而是把研究对象界定在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提升”层面上。本文所研究的“森生态系统效益提升”,是以“两山论”为基础,以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转换和价值增值为目标,通过价值核算、实证分析、中介效应、系统仿真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充分诠释“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及实践途径,实现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伊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核算。首先,对伊春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以及林业经济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其次,利用相关评估方法对伊春国有林区各林业局2018年森林生态系统效益进行核算,核算结果表明,2018年伊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总值为442.516亿元,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经济效益为212.86亿元;生态效益为84.55亿元;社会效益为145.1亿元;并利用此核算结果作为实证分析的数据基础。二是分析伊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各效益影响机制和效益提升驱动机制。首先,从理论上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效益的影响因素,包括森林资源自然属性、林业投资结构、林业经济产业结构、劳动力、中介效应等方面内容;其次,分别以森林生态系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因变量,以林龄结构、产业结构、林业各类投资、森林管护、森林旅游人数为自变量,运用变截距面板回归方法,检验不同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各效益产生的边际效应和影响效果,以及分别以森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作为中介变量,分析森林生态系统各效益间的内在规律,研究发现,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能够带动森林经济效益提升,国有林区应优先提升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论,运用利益相关理论构建驱动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提升机制,通过均衡各方利益、信息披露、奖补机制和约束机制来实现政府主导、国有林区生态经营、社会公众参与的最优发展模式。三是伊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提升策略建议。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基础上,根据国有林区实际情况和林业发展战略,针对政府政策、管理体制、技术创新、产业布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合理建议,更好地实现森林生态系统效益增值,促进林业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总之,本文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丰富了森林生态系统效益的核算方法、影响机理、仿真驱动构建和效益提升保障体系,对伊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提升提供了有针对性和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马雪松[2](2021)在《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经济波动、气候条件变化、资源消耗危机、新冠疫情持续不断等严峻的形势挑战下,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的发展成为关注性焦点,而林业作为重要的资源供给、生态功能输送与气候环境调节的产业,其可持续的协同发展演化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作为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都比较有优势的东北国有林区,自然义不容辞的承担了新时代所赋予的重任,林业产业政策的调整以及发展方向的转型,会给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带来较大程度的发展不协同之状况,资源的衰减会在经济发展、林区社会稳定等多方面给东北国有林区造成不利的影响。林业产业的运行方式是所有产业中与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最为相似的,可以借鉴成熟的生态学理论、协同演化理论,对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的发展进行研究,力图使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协同演化逐步缓解资源危机,优化并高效利用可以整合的资源,实现东北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层面的同步发展,最终满足森林资源可持续运营的发展目标。本研究在集合生态学理论、协同演化理论、林业产业演化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发展的研究思路。首先在理论层面,对研究所需要的理论概念进行梳理,同时,对相关理论在本研究的应用做了分析,通过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对比,阐述在组成结构、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方面的接近性,并对协同演化模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明确了研究的可行性。其次在分析层面,对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在森林资源禀赋、市场需求、林业产业技术要求、投资、产业政策和管理体制等方面面临的压力或动力进行分析,明确了研究的必要性。再次在机制层面,明确了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的概念,提出了协同演化的四种机制,进而引出了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的立体式研究模型。第四在协同演化研究层面,基于协同演化的机制和研究模型,对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之间的协同演化、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之间的协同演化、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与环境的协同演化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形成了本研究的主体部分。最后在保障层面,为了能够确保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的顺利进行,提出需要在企业个体协同、产业种群协同、产业集群与环境协同三方面进行保障,综合提升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的效率。

张铭轩[3](2021)在《伊春市天保二期工程政策实施效果研究》文中指出天保工程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工程,天保工程政策的实施对我国森林资源的恢复及国有林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天保二期工程已经结束的背景下,科学有效的评价伊春市天保二期工程政策实施效果,探寻伊春市实施天保二期工程政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可行性的政策建议,对于完善伊春市后续天保工程政策,提升下一步天保工程政策实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所在地伊春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当地实际情况,并听取综合林业专家、学者和当地居民的意见,采用科学的方法评价伊春市天保二期工程的政策实施绩效,分析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针对伊春市天保二期工程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根据研究背景,结合研究对象掌握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前沿动态,对本文相关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进行阐述,梳理行文理论依据,为伊春市天保二期工程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与完善政策实施的相关建议奠定可行性基础。其次,从自然资源、经济产业、社会民生三个方面阐述伊春市总体概况;查阅有关资料,从实施历程、实施内容等方面阐述伊春市天保二期工程政策实施概况;结合政策实施实际情况分析伊春市天保二期工程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在遵循全面相关、可行性等原则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伊春市天保二期工程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权重计算。进一步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相关政策实施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得到评价结果并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根据伊春市天保二期工程实施效果评价的相关定性及定量评价结果,结合伊春市在实施天保二期工程政策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完善伊春市后续天保工程的政策建议,为伊春市后续天保工程政策实施及天然林修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韦唯[4](2021)在《黑龙江省天保工程区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成效如何,是社会各界瞩目的焦点。对工程区天保工程绩效的跟踪评价,有利于发现天保工程实施中的驱动因素和障碍因素,从而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落实天保工程方案策略、调整林业产业的结构,从而提升天保工程区的竞争能力,推动天保工程区经济的整体转型发展。本研究试图以黑龙江省天保工程区为例对天保工程绩效进行评价,对推动黑龙江省天保工程区绩效不断提升与国有林区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从天保工程背景出发,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与实践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林业复合系统为理论基础,根据天保工程建设主要目标,从资源子系统、产业子系统、社会子系统3个子系统、七个控制层、31个指标较系统地构建了黑龙江省天保工程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1997-2019年黑龙江省天保工程区绩效指标体系数据,构建了基于熵权的TOPSIS绩效综合评价模型、驱动因素分析模型及障碍因素分析模型,界定了绩效综合评价标准,对1997-2019年黑龙江省天保工程区绩效进行了评价、并对其驱动因素和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7~2019年黑龙江省天保工程区综合绩效值和资源子系统、产业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绩效值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都经历了由“略有下降”向“变得较好”水平的良好转变。天保工程二期绩效水平比天保工程一期都有显着的提升,说明黑龙江省天保工程区已步入生态建设为主的复合经济发展期,天保工程区产业经济呈现由林下经济拉动型发展态势,天保工程二期森林资源培育和恢复、生态环境以及民生改善、社会保障方面比天保工程一期有明显提升、天保工程区社会达到了良好的和谐与稳定。(2)天保工程试点前、天保工程试点期、天保工程一期主要驱动因素为林业第二产业相关指标,天保工程二期前6位驱动因素为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产业总产值、食用菌产品产量、当年离退休人员生活费、年内完成林业产业发展投资总额、第一产业涉林产业总产值、林业产业总产值。(3)总而言,产业子系统是首要阻碍因素,天保工程二期前6位障碍因素为人工林木材产量、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产业总产值、木材销售量、工程区木材产量、人造板制造产业总产值、第一产业涉林产业总产值。(4)黑龙江省天保工程区产业子系统亟待转型发展和持续优化、提升,尤其森林旅游、食用菌等替代性产业需要进一步壮大发展,林业产业发展需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社会子系统未来应密切关注。最后,根据驱动及障碍因素分析结果,从国家政策、资金来源、企业等方面提出了提升黑龙江省天保工程区绩效的建议。

郭红岩[5](2021)在《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效果评价及后续配套政策研究》文中指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承载着重要的保护森林资源任务,作为天保工程政策和人员承载以及黑龙江省林业发展战略实施主体,担负着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林业投资的职责。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6号文件精神,按照国家对国有林区改革部署的要求,黑龙江省委成立了国有林区改革专项小组,下设国有森工改革专班,分“三条线”力推管理体制改革攻坚任务。在改革完成的重要时间点,改革的成效如何?改革中仍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后续配套政策作为保障?都是亟待回答的问题,也是林区人员想要了解的问题。在目前的学术界,在这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献涉及较少。为此,本文结合实地调研和探索,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效果开展研究,不仅能够填补当前学术界的空白,也能够为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配套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借鉴。首先,本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梳理,以期探寻目前学术界取得的进展和结果,在此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改革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结果表明:截止到2020年末,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效,但是仍然存在森林资源管理配套政策不完善、社会行政管理缺乏运行机制、森工企业承接政策和参与市场化经营能力较差等问题。其次,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在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民生改善3个准则层选取了部分指标的基础上,根据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对职工生活、心理方面产生的实际影响以及在后续配套政策方面的不足,创新性地设立了职工心理预期及制度改善方面这一准则层。最终构建了一套包含4个准则层共计23个指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定量分析的基础和桥梁。再次,根据上述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改革的实施效果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具体程序是:根据客观的熵值法测算指标的权重和发展水平指数,并根据改进的TOPSIS方法评价各个准则层的发展潜力,结果表明:在发展水平方面,2011-2019年间,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在指标权重方面,“林业支撑与保障投入”、“森林抚育面积”、“享受养老保险的职工数”是3个影响最大的指标;在发展潜力方面,职工心理预期及制度改善方面准则层的发展潜力最强,民生改善方面紧随其后。最后,本文结合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林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构建后续配套政策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建立后续配套政策组合、完善后续配套保障机制。

张滨[6](2020)在《基于森林转型的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业经济转型特征演化与效应解析》文中研究说明森林是维持生态环境健康、支撑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森林资源利用方式的“错误”定位最终会导致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之间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20世纪80年代初期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开始出现林业“两危”问题,森林资源过度消耗所造成的森林资源危机逐渐成为制约林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原因。虽然,一系列森林保护与建设措施缓解了森林资源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森林转型特征,但是,森林的自然属性决定森林资源恢复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彻底解决林业发展问题必须借助管理体制改革、森林转型和林业经济转型,将森林资源定位与经济运行模式置于同一个林业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实现林业生态化转型。考虑到森林自然属性是决定林业经济属性的重要前提,林业经济转型严重依赖于森林转型,因此,基于森林转型过程研究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业经济转型问题将有助于实现森林资源利用方式与林业经济运行模式的内在一致性,从根本上解决林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本研究在林业政策调整与林区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以森林转型为基础,以林业经济转型为研究主线,重点探讨森林转型与林业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内在逻辑机理、现实特征、因果关系与潜在转型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森林转型与林业经济转型的概念界定与逻辑机理演绎。首先,对森林转型与林业经济转型的概念进行界定,将森林转型概念展开为森林面积蓄积转型、森林结构转型等内容,林业经济转型则重点探讨林业经济增长、林业产业结构、林业生产效率等方面的转型内容;其次,从自然生长和经营管理等角度对不同形式的森林转型过程进行分解和重构,形成森林转型的逻辑机理框架,从供需调整、要素配置、产业转移、空间效应等角度对不同形式的林业经济转型内容进行经济学分析和推理演绎,形成林业经济转型的逻辑机理框架,为实证分析提供良好的逻辑基础。二是实证分析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转型与林业经济转型的存在性、主要特征、因果关系和趋势规律等。首先,从描述性统计获取直观的森林转型特征,运用曲线回归、马尔科夫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森林面积蓄积的转型上限、林龄结构转移的内在规律以及森林转型所处阶段等隐含特征;其次,将不同形式的森林转型指标作为自变量或环境变量,运用线性回归、变系数面板回归、数据包络分析、门槛效应、中介效应等方法,检验森林转型、要素投入、产业结构等因素对不同林业经济转型内容产生的边际效应、传导路径、影响效果等;再次,运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考察林业产业结构的转移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林业经济转型过程的空间效应和优势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检验,进一步掌握林业经济转型的内在规律与潜在趋势。三是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业经济转型的策略路径探讨。在逻辑机理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林区实际情况和相关林业发展规划,针对林业政策、管理体制、森林转型、基础设施、产业链条、创新驱动、产业布局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从全局策略和个案选择分别探讨推动林业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更好地实现森林资源利用与林业经济发展的高层次转型。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森林转型过程和林业经济转型特征,并且森林转型过程对林业经济转型存在显着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森林结构转型对林业产业结构、林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森林面积和森林结构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此外,林业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显着的门槛效应、中介效应和空间效应,林业经济发展呈现“整体渐进型、局部激进型”的转型特征,林业生态化转型趋势日渐清晰,林业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不断提升,要素配置、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森林转型和林业经济转型已经步入新的历史阶段。然而,现阶段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尚未得到有效恢复,林业生产经营模式也未实现彻底转变,森林资源利用方式和林业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低层次阶段,林业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生产效率以及发展战略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森林资源演化和林业经济发展依旧是一个漫长过程,全面实现森林转型和林业经济转型任重道远。

周晓宇[7](2020)在《汪清林业局多种经营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我国现阶段的战略目标和指导原则,国有林区的经营模式得到了有效的转变,林区经济建设得到充分的发展。东北地区是我国国有林区的主要分布地,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栖息地,延边州汪清林业局更是东北国有林区急需保护的重点森工企业之一。文章先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以多种经营和林业经济界定相关概念,以生态经济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文章的理论基础,对汪清林业局的林区概况进行简述,对其多种经营自然资源及社会资源情况进行分析,对林区多种经营现状进行研究,从能减轻林区生态建设压力、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和有利于为职工创收论述分析汪清林业局发展林区多种经营的必要性,研究表明汪清林业局多种经营缺少支柱性代替产业、产业发展受政策制约、林区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浪费、经营管理观念滞后,资金投入不足以及缺乏市场竞争力,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林业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以及林区产业成果的转化、建立林业生态工程,确保实现开采与造林双增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引导林区经济产业发展、林业全面改革,增强林业发展动力和森林科学经营,提升森林质量效益的建议。本文以汪清林业局多种经营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文章首先对汪清林业局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并对经营现状进行分析,对现有的多种经营进行简述,分析汪清林业局发展多种经营存在的问题,最后为汪清林业局多种经营提出对策建议。延边州地处长白山腹地,森林资源丰富,但是林区的生产经营模式相对单一,生态管理模式相对缺失、不完整。本文在以延边州汪清林业局为例,通过对我国的国内林区经营模式、国外林区的经营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文献检索,笔者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根据自身在汪清县林业局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对汪清林业局的林下种植、林下菌类、林畜养殖、森林旅游等多种经营进行分析研究,对现有的经营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论证,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融入可持续发展理论,从中找出适合本地区的、科学的、高效的林区多种经营管理模式。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等认为汪清林业局多种经营应当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和林区产业的成果过转化;科学规划,合理引导林区经济产业发展;利用科学提升森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王敬仪[8](2020)在《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木材产量居全国前列,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从1998年到2015年,国家出台各项林木保护和林区转型措施,将黑龙江省森工林区从限额采伐林区逐步变成禁止商业性采伐林区,使得长期以木材采伐及加工为主要盈利模式的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来保证其平稳过渡。在我国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并取得经济发展良好态势的趋势下,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内的林业局因其对于全国经济发展的促进方式相近,可供发展的产业大致相同,亦可将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整体看成一个经济一体化地区,各林业局协同发展。因此,了解目前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构建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经济发展的整体空间网络,探究其网络特征,挖掘影响森工林区林业经济发展空间关联的因素,寻找未来发展大方向,提出相关建议来完善已有的政策及法律法规,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选择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4个林管局下设的40个林业局作为研究范围进行研究;根据大量的文献阅读以及对40个林业局林业经济发展数据的整理分析,选择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这一复合型统计方法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其次,根据黑龙江省森工林区40个林业局2007-2018年的林业产业总产值数据,构建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经济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画出40个林业局之间的空间关联可视化图,对空间网络整体的特征以及网络中个体的特征进行计算和分析,根据空间溢出和空间受益功能的不同重新将各林业局划分成“双向溢出板块”、“净受益板块”、“净溢出板块”以及“经纪人板块”等4个功能板块,根据板块内部和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发出关系归纳出林业经济发展动能的传导机制。再次,从地理位置、森林资源储备量、林下产品保有量、消费水平、产业结构、投资水平、人力资源投入量等7个层面选择8个变量构建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经济发展空间关联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探究各变量之间以及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QAP回归分析找到显着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的林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空间关联关系,关联度高、等级森严;各林业局根据空间受益和空间溢出功能的不同在空间网络中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大海林等6个林业局属于净受益板块,友好等14个林业局属于净溢出板块,柴河等10个林业局属于双向溢出板块,海林等10个林业局属于经纪人板块,且各板块之间具有一定的林业经济动能流动;投资水平差异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关系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正向作用;地理位置相邻关系、林下产品保有量差异以及人力资源投入量差异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关系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森林资源储备量差异、消费水平差异以及产业结构差异是影响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经济发展空间关联的因素但不主要。最后,根据上述研究成果,从林下产业、投资、劳动力、科技创新等7个方面为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经济发展空间网络的建设和运行提供对策和建议,为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整体的林业经济增长作出一点理论贡献。

刘清泉[9](2020)在《全面停伐后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影响机理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面积最大、森林蓄积量最多、国有森工企业最集中的省份,为我国森林资源供给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使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经济陷入危困的境地。随着2014年4月1日起国家开始全面停止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政策的推行,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的主营业务相继萎缩,导致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迫切需要通过转型激发黑龙江国有森工的企业活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018年6月30日成立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江森工集团)标志着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正式打破原有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转型成为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发展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龙江森工集团及下属的林业局子公司如何进行转型发展是一件特别考验政府、企业和职工等经济主体智慧和勇气的事情。因此,选择全面停伐后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的影响机理的分析研究对国有林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首先,本研究以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综述作为指导,以全面停伐后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的现状作为研究起点;结合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了解全面停伐政策出台后,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后的现状、企业转型的发展基础及转型的现实原因三个方面入手分析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感知—影响—行为”的计划行为理论研究范式分析全面停伐后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的影响要素,构建和提出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其次,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分析研究方法对实地调研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对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的影响机理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影响路径分析,提出从直接影响路径、间接影响路径和调节路径三个方面分析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的影响路径,为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的转型行为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再次,在对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影响路径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直接影响路径的研究成果中,“转型动因→转型行为”影响显着,是所有直接影响路径系数中最高的,达到0.666。“构建自有品牌方向→转型行为”的路径系数最大,达到了 0.349。“互联网时代组织平台化转型方向→转型行为”与“大数据转型方向→转型行为”的路径系数分别是0.147和0.149,与现实状况也比较符合。说明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自有品牌的构建,与现实情况比较相符。“机会识别能力→转型行为”、“组织学习能力→转型行为”、“企业执行能力→转型行为”和“转型创新能力→转型行为”的直接影响路径中,路径系数分别为0.315、0.296、0.06和0.411。说明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转型创新能力的路径系数最大,对企业转型行为的直接影响最大。得出中介效应影响路径的研究成果中,当加入中介变量转型能力后,转型动因对转型行为的影响作用减弱(路径系数由0.67变为0.21),因此转型能力在转型动因与转型行为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其中机会识别能力的中介效应最大为0.219,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正处于市场化转型的起始阶段,非常重视对机会识别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企业和员工迅速融入市场环境中。得出调节效应影响路径的研究成果中,当加入调节变量转型程度后,转型程度在机会识别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与转型行为中存在调节作用,转型程度在企业执行能力和转型创新能力与转型行为中不存在调节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推进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的目标及对策建议。基于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的研究结果,从转型动因、转型能力、转型方向和转型程度四个方面提出推进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的发展目标。根据全面停伐后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更具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包括:顶层设计推进组织机构平台化转型、加速机制体制改革、合理定位政府与国有森工企业的关系、加强新兴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和推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为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未来的转型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现实依据。

李名扬[10](2020)在《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及后续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涉及国有林区政企分开的体制改革与森林资源管理行政权力移交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天保二期工程即将结束。在此背景下,科学有效的评估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探寻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实施天保工程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与问题,对于完善深化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改革,改进天保工程宏观决策机制,提升下—步天保工程实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入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国有森工企业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黑龙江省40个国有森工企业层面入手,综合考量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生态、经济、社会成效以及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改革可能对天保工程实施产生的影响,评估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分析国有森工企业实施天保工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改革及后续天保工程工作顺利实施的政策建议。本文针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与后续政策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根据研究背景,结合研究对象综述学术界的研究前沿动态,然后对本文相关研究范围进行阐述,梳理行文理论依据,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与后续政策研究奠定可行性基础。其次,从自然资源、经济产业、社会民生三个方面阐述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总体概况;查阅有关资料,从实施历程、投资概况、政策变动、实施成效四个方面阐述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概况;结合实地调研数据从体制改革、权力移交、资金结构、职工收入、政策标准等方面分析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再次,综合多种方法从生态、经济、社会、改革4个层面识别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在遵循全面相关、动态连续等原则基础上,构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赋权,而后对得分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综合得分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准则层中社会效果所占权重排名第—,改革效果排名第二;指标层中年末在岗职工人数所占权重排名第—、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排名第二、林业第二产业产值占比排名第三。最后,根据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的相关定性及定量评价结果,结合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实施天保工程遇到的问题,从科学调整后续天保政策,推进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改革,加大天然林保护工作认识与宣传力度等3个层面提出完善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后续天保工程实施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完善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理论评价,深化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改革及下一步天然林资源修复工作顺利实施提供理论参考与政策建议。

二、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现状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现状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伊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核算及效益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核算综述
        1.2.2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提升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森林生态系统
        2.1.2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
        2.1.3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核算与价值评估
        2.1.4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评估与效益提升
    2.2 理论基础
        2.2.1 劳动价值论
        2.2.2 边际效用价值论
        2.2.3 外部性理论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提升的分析框架
    2.4 本章小结
3 伊春国有林区现状分析
    3.1 伊春国有林区概况
    3.2 伊春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概况
        3.2.1 森林面积及蓄积概况
        3.2.2 林龄结构概况
        3.2.3 造林管护概况
    3.3 伊春国有林区林业经济概况
        3.3.1 林业产值及产业结构概况
        3.3.2 林业投资概况
        3.3.3 从业人员概况
        3.3.4 森林旅游概况
    3.4 伊春国有林区存在的问题
    3.5 本章小结
4 伊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核算
    4.1 森林生态系统经济效益核算
        4.1.1 经济效益核算对象
        4.1.2 经济效益核算方法
        4.1.3 经济效益核算指标体系
        4.1.4 经济效益核算
        4.1.5 经济效益核算结果
    4.2 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效益核算
        4.2.1 生态效益核算方法
        4.2.2 生态效益实物量核算
        4.2.3 生态效益价值量核算
        4.2.4 生态效益核算结果
    4.3 森林生态系统社会效益核算
        4.3.1 森林游憩价值
        4.3.2 森林提供就业机会的价值核算
        4.3.3 社会效益核算结果
    4.4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分析
        4.4.1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核算结果
        4.4.2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核算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伊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影响的理论分析
        5.1.1 影响森林生态效益的外部性因素
        5.1.2 影响森林生态效益的内部性因素
        5.1.3 影响森林生态效益的中介效应
    5.2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2.1 面板数据模型简介
        5.2.2 变量与数据
        5.2.3 面板数据描述与检验
        5.2.4 模型的估计结果分析
    5.3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的中介效应分析
        5.3.1 中介效应
        5.3.2 森林生态效益的中介效应
        5.3.3 森林经济效益的中介效应
        5.3.4 森林社会效益的中介效应
    5.4 本章小结
6 伊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提升的驱动机制分析
    6.1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提升驱动机制的演化博弈分析
        6.1.1 演化博弈模型的基本思想
        6.1.2 演化博弈模型的基本假设
        6.1.3 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
        6.1.4 演化博弈模型的均衡分析
    6.2 演化博弈仿真及策略分析
        6.2.1 三方主体行为策略的动态演化
        6.2.2 不同因素对三方主体行为策略的演化影响
    6.3 伊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提升的驱动机制构建
        6.3.1 演化博弈仿真结论的分析
        6.3.2 基于演化博弈仿真结论的驱动机制构建
    6.4 本章小结
7 提升伊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的建议
    7.1 政府层面
        7.1.1 增加扶持政策供给
        7.1.2 保证林业投资的合理有效
        7.1.3 完善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
        7.1.4 优化交易市场结构
        7.1.5 打造产业发展新模式,强化监管制度
        7.1.6 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模式,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7.2 集团层面
        7.2.1 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生态作用认识
        7.2.2 注重企业科学技术研发
    7.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2)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应用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生态学的概念界定
        2.1.2 生态系统的概念界定
        2.1.3 协同演化的概念界定
        2.1.4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演化相关的其他概念
    2.2 理论应用分析
        2.2.1 生态学理论应用分析
        2.2.2 协同演化理论应用分析
        2.2.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生态性特征分析
        2.2.4 林业生态系统与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的内在联系
    2.3 本章小结
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的动因分析
    3.1 环境层方面林业资源禀赋的限制
        3.1.1 森林资源对东北国有林区第一产业演化的影响作用
        3.1.2 森林资源对东北国有林区第二产业演化的影响作用
        3.1.3 森林资源对东北国有林区第三产业演化的影响作用
        3.1.4 东北国有林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
    3.2 市场需求方面变化的压力
        3.2.1 市场需求对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的影响机制
        3.2.2 主要林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状况
    3.3 自身发展方面林业产业技术升级的趋势要求
    3.4 资本方面林业投资的激发力
        3.4.1 林业投资总量
        3.4.2 林业产业投资结构
    3.5 宏观方面林业产业政策调整的拉力
    3.6 制度方面林业管理体制的活力
    3.7 本章小结
4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研究框架
    4.1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的概念
    4.2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的机制
        4.2.1 稳定机制
        4.2.2 动力机制
        4.2.3 竞合机制
        4.2.4 协同机制
    4.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研究模型
        4.3.1 协同演化理论模型
        4.3.2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的研究层次
        4.3.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的研究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之间协同演化
    5.1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生态位
    5.2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生态位“态”、“势”评价
        5.2.1 生态位“态”、“势”评价研究思路
        5.2.2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发展现状
        5.2.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生态位“态”、“势”模型构建
        5.2.4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生态位“态”、“势”评价结果
        5.2.5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演化路径选择
    5.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间关系测度及优化
        5.3.1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之间关系测度思路
        5.3.2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生态位重叠度影响因子指标体系构建
        5.3.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关系测度
        5.3.4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间关系优化
    5.4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协同演化策略
        5.4.1 林业企业个体生态位扩展策略
        5.4.2 林业企业个体生态位分离策略
    5.5 本章小结
6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之间协同演化
    6.1 东北国有林区各区域内的种群发展分析
        6.1.1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分析数据说明
        6.1.2 研究林业产业种群发展的区位熵法
        6.1.3 基于区位熵的林业产业种群发展分析
    6.2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演进阶段判别
        6.2.1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生命周期划分
        6.2.2 各种群产业生命周期演进阶段判别
    6.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间协同演化模型及模拟仿真
        6.3.1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相关性测度
        6.3.2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间关系分析
        6.3.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间协同演化模型
        6.3.4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间协同演化模拟仿真
    6.4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协同演化策略
    6.5 本章小结
7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与环境协同演化
    7.1 研究思路和模型构建
        7.1.1 研究的基本思路
        7.1.2 复合系统协同演化机理分析
        7.1.3 复合系统协同演化评价模型
    7.2 序参量的选择和数据处理
        7.2.1 协同度测算指标体系构建
        7.2.2 数据来源与数据标准化处理
        7.2.3 序参量权重的确定
    7.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复合系统的子系统与序参量有序度的测算与评价
        7.3.1 生态子系统有序度测算与评价
        7.3.2 经济子系统有序度测算与评价
        7.3.3 社会子系统有序度测算与评价
    7.4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复合系统协同度的测算与评价
    7.5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与环境协同演化策略
    7.6 本章小结
8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保障措施
    8.1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协同演化的保障措施
        8.1.1 加强林业企业个体的创新力度
        8.1.2 开发林产品精深加工技术
        8.1.3 在思想上层面上提升创新意识
        8.1.4 加强对林业辅助产业的开发
        8.1.5 加强林业企业与林业院校的人才合作
    8.2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协同演化的保障措施
        8.2.1 加强对森林景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8.2.2 注重非木材林产品的培育与利用
        8.2.3 引导衰退产业的退出
        8.2.4 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替代产业的发展
        8.2.5 完善林业生态建设专项基金
    8.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与环境协同演化的保障措施
        8.3.1 强化森林资源培育的力度
        8.3.2 加强对林业培育技术的重视
        8.3.3 优化生态补偿机制
        8.3.4 在林业企业内部完善激励制度
        8.3.5 落实留住人才及人才引进的工作
        8.3.6 加大政府的帮扶力度
    8.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内蒙古森工集团林业企业个体重叠度
附录B 龙江森工集团林业企业个体重叠度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3)伊春市天保二期工程政策实施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天保工程
        2.1.2 林业政策
        2.1.3 绩效评价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系统方法理论
        2.2.3 协调发展理论
        2.2.4 综合评价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伊春市天保二期工程政策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自然地理概况
        3.1.2 经济生产概况
        3.1.3 社会民生概况
    3.2 伊春市天保二期工程政策实施概况分析
        3.2.1 实施历程
        3.2.2 天保二期工程政策实施内容与政策构成
        3.2.3 天保二期工程政策实施成效
    3.3 天保二期工程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3.1 政策执行监督体系不健全
        3.3.2 产业政策扶持力度较低
        3.3.3 政策实施人员专业化程度低且缺乏专业人才
        3.3.4 政策执行部门基础建设薄弱
    3.4 本章小结
4 伊春市天保二期工程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选取
    4.1 伊春市天保二期工程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评价指标构建方法
        4.1.2 评价指标构建的依据
        4.1.3 评价指标构建的思路及原则
        4.1.4 评价指标的筛选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4.2 评价方法的选取与步骤
        4.2.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
        4.2.2 绩效模糊评价集的确定
        4.2.3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步骤
    4.3 本章小结
5 伊春市天保二期工程实施效果评价与分析
    5.1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5.1.1 数据来源
        5.1.2 样本选择
    5.2 伊春市天保二期工程实施效果评价实证分析
        5.2.1 伊春市天保二期工程实施效果评价过程
        5.2.2 伊春市天保二期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结果
    5.3 伊春市天保二期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结果原因分析
        5.3.1 生态效益评价结果原因分析
        5.3.2 社会效益评价结果原因分析
        5.3.3 经济效益评价结果原因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完善伊春市后续天保工程政策实施效果的建议
    6.1 提升社会经济效益相关政策
        6.1.1 进一步出台后续产业扶持政策
        6.1.2 调整天保资金的投入来源及使用方向
        6.1.3 制定配套政策保障民生
    6.2 完善国有林区基础设施建设
        6.2.1 完善国有林区基础设施建设
        6.2.2 构建天保政策实施的协同治理体系
    6.3 完善人才政策机制
        6.3.1 优化人才引进政策
        6.3.2 细化人才激励政策
    6.4 加大天然林保护的工作认识及宣传力度
        6.4.1 加大天然林保护的工作认识
        6.4.2 加大天然林保护的宣传力度
    6.5 加强政府的基础能力建设
        6.5.1 健全政府部门管理体制
        6.5.2 加强政府政策执行能力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伊春市天保二期工程政策实施效果研究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4)黑龙江省天保工程区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区域概况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生态系统理论
        2.1.3 林业复合系统论
    2.2 黑龙江省天保工程区概况
        2.2.1 自然资源子系统概况
        2.2.2 经济产业子系统概况
        2.2.3 社会子系统概况
        2.2.4 工程建设成效
    2.3 本章小结
3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 指标数据的收集数据来源
    3.4 模型构建
        3.4.1 数据处理—极值标准化法
        3.4.2 计算熵权
        3.4.3 熵权TOPSIS模型确定
        3.4.4 绩效评判标准
    3.5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天保工程区绩效评价
    4.1 熵权的确定
    4.2 黑龙江省天保工程区各子系统绩效评价
        4.2.1 资源子系统绩评价
        4.2.2 产业子系统绩评价
        4.2.3 社会子系统绩效评价
    4.3 天保工程区总体综合绩效评价
        4.3.1 总体综合绩效评价结果
        4.3.2 总体综合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天保工程区绩效的驱动因素与阻碍因素分析
    5.1 驱动因素分析模型与阻碍因素分析模型
        5.1.1 驱动因素分析模型
        5.1.2 阻碍因素分析模型
    5.2 驱动因素分析
        5.2.1 各子系统层驱动因素分析
        5.2.2 指标层驱动因素分析
    5.3 阻碍因素分析
        5.3.1 各子系统层的阻碍因素分析
        5.3.2 指标层阻碍因素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提升黑龙江省天保工程区绩效的建议
    6.1 继续实施天保工程,增加人工林木材产量
    6.2 适当调整天保工程方案
    6.3 加强政府管理
    6.4 优化天保工程资金结构
    6.5 推动森林旅游等绿色生态替代产业发展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5)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效果评价及后续配套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主要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管理体制
        2.1.2 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
    2.2 研究范围界定
    2.3 理论基础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路径依赖理论
        2.3.3 交易成本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总体发展概况
        3.1.1 自然资源概况
        3.1.2 经济发展概况
        3.1.3 社会民生概况
    3.2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现状分析
        3.2.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政策现状
        3.2.2 国有森工企业改制重组现状
        3.2.3 森工企业社会行政管理职能移交现状
        3.2.4 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现状
    3.3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3.3.1 森林资源管理配套政策不完善
        3.3.2 社会行政管理缺乏运行机制
        3.3.3 森工企业承接政策和参与市场化经营能力较差
    3.4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3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影响因素识别
        4.3.1 影响因素指标的识别方法
        4.3.2 生态环境影响因素指标的初步识别
        4.3.3 经济发展影响因素指标的初步识别
        4.3.4 民生改善影响因素指标的初步识别
        4.3.5 职工心理预期及制度改善方面影响因素指标的初步识别
        4.3.6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建
        4.3.7 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
    4.4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4.5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效果评价分析
    5.1 评价方法的选取
    5.2 数据来源及处理
    5.3 评价公式及过程
    5.4 结果与分析
        5.4.1 指标权重测算结果与分析
        5.4.2 发展水平指数测算结果与分析
    5.5 各准则层发展潜力指数测算与评价
        5.5.1 评价方法的设定
        5.5.2 结果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完善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后续配套政策的对策建议
    6.1 构建后续配套政策的原则
        6.1.1 突出政府的顶层设计
        6.1.2 契合职工的实际需求
        6.1.3 注重政策制定的配套性
    6.2 建立后续配套政策组合
        6.2.1 推进思想意识转变
        6.2.2 用好产业发展政策
        6.2.3 强化法律法规政策
        6.2.4 完善生态保护政策
    6.3 完善后续配套保障机制
        6.3.1 建立政府和森工集团的直通工作机制
        6.3.2 营造优质的产业发展环境
        6.3.3 构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6.3.4 开展改革教育宣传活动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6)基于森林转型的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业经济转型特征演化与效应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森林转型研究综述
        1.2.2 林业经济转型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创新
        1.4.2 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逻辑机理
    2.1 概念界定
        2.1.1 森林转型
        2.1.2 林业经济转型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森林转型理论
        2.2.2 经济转型理论
        2.2.3 经济增长理论
        2.2.4 产业集群理论
    2.3 逻辑机理框架
        2.3.1 森林转型的内在逻辑机理
        2.3.2 林业经济转型的逻辑机理
        2.3.3 两者之间的主要逻辑关系
    2.4 本章小结
3 研究对象与现状描述
    3.1 研究对象概况
    3.2 森林资源概况
        3.2.1 面积蓄积概况
        3.2.2 林龄结构概况
        3.2.3 起源结构概况
        3.2.4 林种结构概况
        3.2.5 树种结构概况
        3.2.6 采伐造林概况
    3.3 林业经济概况
        3.3.1 林业产值概况
        3.3.2 产业结构概况
        3.3.3 林业投资概况
        3.3.4 从业人员概况
        3.3.5 优势产业概况
        3.3.6 现有状态认定
    3.4 本章小结
4 森林转型特征与林业经济脱钩-结状态判定
    4.1 森林面积蓄积转型趋势
    4.2 林龄结构转移特征
        4.2.1 Markov转移矩阵方法
        4.2.2 林龄结构转移矩阵结果
        4.2.3 林龄结构预测结果
    4.3 森林转型过程的特征汇总
    4.4 林业经济脱钩-连结状态判定
        4.4.1 弹性系数法
        4.4.2 与森林资源的脱钩-连结判定
        4.4.3 与森林经营的脱钩-连结判定
        4.4.4 与要素投入的脱钩-连结判定
        4.4.5 与产业结构的脱钩-连结判定
        4.4.6 与优势产业的脱钩-连结判定
    4.5 本章小结
5 要素投入与森林转型依赖下的林业经济转型演化特征
    5.1 林业经济结构转型分析
        5.1.1 检验方法
        5.1.2 检验结果
    5.2 林业产业结构转移分析
    5.3 林业经济增长转型分析
        5.3.1 变系数面板回归模型
        5.3.2 时间差异检验结果
        5.3.3 地区差异检验结果
    5.4 林业生产效率转型分析
        5.4.1 生产效率分析方法
        5.4.2 林业生产效率结果
        5.4.3 森林结构转型调整的面板SFA
        5.4.4 DEA-Malmquist指数结果
        5.4.5 林业经济与生产效率的脱钩-连结判定
    5.5 林业经济转型的特征汇总
    5.6 本章小结
6 林业经济转型的门槛效应与中介效应
    6.1 研究方法
        6.1.1 门槛效应
        6.1.2 中介效应
    6.2 林业经济转型的门槛效应分析
        6.2.1 林业经济增长转型的门槛效应
        6.2.2 林业产业结构转型的门槛效应
        6.2.3 林业生产效率转型的门槛效应
    6.3 林业经济转型的中介效应分析
        6.3.1 要素结构的中介效应
        6.3.2 产业结构的中介效应
        6.3.3 生产效率的中介效应
    6.4 本章小结
7 林业经济转型的空间溢出与优势产业集聚分析
    7.1 空间计量方法
    7.2 空间关联效应检验
    7.3 空间溢出效应检验
    7.4 林业经济转型的空间集聚分析
    7.5 林业优势产业的空间集聚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业经济转型的策略路径
    8.1 积极应对林业政策调整,充分把握林区改革机遇
    8.2 发挥森林转型利用潜力,推进林业生态转型进程
    8.3 加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经济转型内生动力
    8.4 深度延伸林业产业链条,加快林业产业转型升级
    8.5 强化林业科技创新驱动,突显生态产业集聚优势
    8.6 全面实施林业精准定位,动态规划林业转型进程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7)汪清林业局多种经营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多种经营
        2.1.2 林业经济
    2.2 理论基础
        2.2.1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汪清林业局多种经营发展现状
    3.1 汪清林业局林区概况
    3.2 汪清林业局多种经营自然资源分析
        3.2.1 自然分布情况
        3.2.2 多种经营产业转型发展情况
    3.3 汪清林业局社会资源情况分析
    3.4 汪清林业局现有多种经营现状
        3.4.1 林下种植
        3.4.2 林下菌类
        3.4.3 林畜养殖
        3.4.4 森林旅游
        3.4.5 林下产品加工
    3.5 多种经营效益现状
第四章 汪清林业局发展多种经营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4.1 发展多种经营的必要性分析
        4.1.1 能减轻林区生态建设压力
        4.1.2 能实现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4.1.3 有利于为职工群众创收
    4.2 汪清林业局发展林区多种经营存在的问题
        4.2.1 缺少支柱性替代产业
        4.2.2 产业发展受政策制约
        4.2.3 林区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浪费
        4.2.4 经营管理观念滞后,资金投入不足
        4.2.5 缺乏市场竞争力,管理体制不完善
第五章 汪清林业局发展多种经营的建议
    5.1 强化林业自然资源保护管理
    5.2 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以及林区产业成果的转化
    5.3 建立林业生态工程,确保实现开采与造林双增目标
    5.4 科学规划,合理引导林区经济产业发展
    5.5 林业全面改革,增强林业发展动力
    5.6 森林科学经营,提升森林质量效益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林业产业的概念及划分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林业经济理论
        2.2.2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
        2.2.3 空间板块聚集理论
        2.2.4 QAP模型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经济发展概况
    3.1 黑龙江省林工林区概况
    3.2 黑龙江省林工林区林业经济发展变化趋势
    3.3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经济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3.3.1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经济发展的优势
        3.3.2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经济发展空间关联分析
    4.1 研究范围
    4.2 数据来源与说明
    4.3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经济发展空间网络的建立
    4.4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经济发展空间网络特征分析
        4.4.1 空间关联网络整体特征分析
        4.4.2 空间关联网络中个体的特征分析
    4.5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经济发展空间网络的模块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经济发展空间关联影响因素分析
    5.1 模型设定及变量选择
    5.2 QAP模型
        5.2.1 QAP相关性分析
        5.2.2 QAP回归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促进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加快构建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经济发展空间体系
    6.2 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模式
    6.3 因地制宜按功能发展特色林业局
    6.4 寻找与其他区域的经济合作
    6.5 优化投资环境及投资水平
    6.6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6.7 增强科技创新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全面停伐后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影响机理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外企业转型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1.3.2 国内企业转型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1.3.3 国内国有森工企业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及发展趋势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主要内容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
        1.5.1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2 创新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与内涵分析
        2.1.1 研究范围界定
        2.1.2 国有森工企业转型概念界定与内涵分析
        2.1.3 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概念界定与内涵分析
    2.2 企业转型行为理论体系
        2.2.1 企业转型理论
        2.2.2 企业行为理论
        2.2.3 计划行为理论
    2.3 制度变迁理论体系
        2.3.1 产权理论
        2.3.2 政府规制理论
        2.3.3 委托代理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的基础及现实原因
        3.1.1 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整体概况
        3.1.2 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的基础
        3.1.3 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的现实原因
    3.2 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现状分析
        3.2.1 研究方法
        3.2.2 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3.2.3 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水平测度分析
        3.2.4 聚类分析
    3.3 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体制机制改革不彻底
        3.3.2 政府与企业定位模糊
        3.3.3 市场化组织机构转型举步维艰
        3.3.4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和基础薄弱
    3.4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影响机理分析及模型构建
    4.1 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目标及驱动力分析
        4.1.1 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的目标解析
        4.1.2 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驱动力分析
    4.2 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影响要素分析
        4.2.1 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的转型动因
        4.2.2 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的转型能力
        4.2.3 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的转型程度
        4.2.4 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的转型方向
    4.3 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影响要素的作用机理
        4.3.1 转型动因对转型行为的直接影响机理
        4.3.2 转型方向对转型行为的直接影响机理
        4.3.3 转型能力对转型行为的直接影响机理
        4.3.4 以转型能力为中介在转型动因与转型行为的影响机理
        4.3.5 以转型程度为调节效应在转型能力与转型行为的影响机理
    4.4 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影响机理理论模型构建
        4.4.1 理论模型构建
        4.4.2 各变量间的假设关系
    4.5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影响机理模型验证
    5.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数据收集
        5.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5.1.2 问卷预调研
        5.1.3 正式问卷数据的收集
    5.2 结构方程模型简析
        5.2.1 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
        5.2.2 结构方程模型中介效应分析
        5.2.3 结构方程模型调节效应分析
    5.3 研究变量的选取与度量
        5.3.1 变量选取与描述
        5.3.2 前因变量的度量
        5.3.3 中介变量的度量
        5.3.4 调节变量的度量
        5.3.5 因变量的度量
    5.4 描述性统计分析
    5.5 信度和效度检验
        5.5.1 信度检验
        5.5.2 效度检验
    5.6 变量相关性分析
    5.7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5.7.1 测量模型分析
        5.7.2 结构模型分析
    5.8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的影响路径分析
    6.1 直接效应影响路径分析
        6.1.1 转型动因对转型行为的直接效应影响路径分析
        6.1.2 转型方向对转型行为的直接效应影响路径分析
        6.1.3 转型动因对转型能力的直接效应影响路径分析
        6.1.4 转型能力对转型行为的直接效应影响路径分析
    6.2 中介效应影响路径分析
    6.3 调节效应影响路径分析
    6.4 路径分析讨论及假设检验结果
        6.4.1 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影响路径分析结果讨论
        6.4.2 假设检验结果
    6.5 本章小结
7 推进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目标及对策建议
    7.1 推进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的发展目标
        7.1.1 转型动因方面
        7.1.2 转型方向方面
        7.1.3 转型能力方面
        7.1.4 转型程度方面
    7.2 提升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的对策建议
        7.2.1 顶层设计推进组织机构平台化转型
        7.2.2 加速机制体制改革
        7.2.3 合理定位政府与国有森工企业的关系
        7.2.4 加强新兴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
        7.2.5 推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
    7.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23个林业局子公司相关指标数据
附录B 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影响机理研究调查
附录C 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调研数据整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及后续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范围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研究范围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协调发展理论
        2.2.3 系统方法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总体概况
        3.1.1 自然资源概况
        3.1.2 经济产业概况
        3.1.3 社会民生概况
    3.2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现状分析
        3.2.1 实施历程
        3.2.2 天保工程投资分析
        3.2.3 天保工程实施内容与政策分析
        3.2.4 天保工程实施成效分析
    3.3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中存在问题
        3.3.1 天保工程投资结构尚待优化
        3.3.2 企业职工收入及人员结构有待调整
        3.3.3 工程政策标准灵活性欠缺
        3.3.4 林区职能移交改革困难重重
    3.4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体系构建
    4.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识别
        4.1.1 主要影响因素识别方法
        4.1.2 生态效果影响因素识别及指标选取
        4.1.3 经济效果影响因素识别及指标选取
        4.1.4 社会效果影响因素识别及指标选取
        4.1.5 改革效果影响因素识别及指标选取
    4.2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3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与分析
    5.1 数据来源及处理
    5.2 评价方法选取、原理与步骤
    5.3 具体评价过程
    5.4 评价结果与分析
        5.4.1 权重结果排序分析
        5.4.2 历年综合效果得分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完善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后续天保工程实施的政策建议
    6.1 创新天然林资源管理保护政策法规
    6.2 优化天保工程资金支出结构
    6.3 大力推进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改革转型
        6.3.1 明确改革要素流向
        6.3.2 完善国有资源经营管理制度
        6.3.3 结合实际林情合理调整改革政策
    6.4 加大天然林保护工作认识与宣传力度
        6.4.1 加大天然林保护的工作认识
        6.4.2 加大天然林保护的宣传力度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现状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伊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核算及效益提升研究[D]. 赵轩.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2]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研究[D]. 马雪松.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3]伊春市天保二期工程政策实施效果研究[D]. 张铭轩.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4]黑龙江省天保工程区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D]. 韦唯.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5]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效果评价及后续配套政策研究[D]. 郭红岩.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6]基于森林转型的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业经济转型特征演化与效应解析[D]. 张滨.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9)
  • [7]汪清林业局多种经营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周晓宇. 延边大学, 2020(05)
  • [8]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王敬仪.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2)
  • [9]全面停伐后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行为影响机理分析研究[D]. 刘清泉.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1)
  • [10]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及后续政策研究[D]. 李名扬.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黑龙江省林业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