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教科书也是一项基本技能

使用教科书也是一项基本技能

一、使用教材也是基本功(论文文献综述)

王芳[1](2021)在《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有效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也对英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对新一代高校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其外延进行了深度探究,并对切实提升高校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应用策略提出了合理建议:教师要强化英语语言综合素质,培养职业理论及科研素养,加强英语教学职业实践,提升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张碧军[2](2021)在《艺术职业教育中数学教辅开发的初步探究——针对戏曲表演专业》文中指出对于职业教育艺术类学生来说,目前的数学教辅相对难度较大。针对戏曲表演专业,融入戏曲元素,寻找戏曲表演专业知识与数学知识的结合点,探究适合于戏曲表演专业的数学教辅开发。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吴珺[3](2021)在《云南民族民间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程的初探与实践 ——以沧源佤族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笔者基于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土壤,以体现区域性人才培养的方略,对云南民族民间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程进行大胆的初步探索。从“基本功训练”的角度出发,对沧源佤族民间舞基本功训练课例进行实践尝试、并探索其可行性。以点带面,将传统且富有浓厚风格、训练价值的沧源佤族舞蹈语汇进行提取,合理借鉴芭蕾舞教学体系中的方法、手段及动作分析法则,试图提炼出一套能够有效解决身体柔韧性、协调性、技术性的佤族民间舞基本功训练的动作,整编为教学组合,实践于课堂教学。由此为云南民族民间舞蹈基本功训练的教学研究提供实践参考范例,以期逐步探索科学系统的云南民族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程,服务于云南民族舞蹈专业人才培养,为云南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创新发展做出努力与贡献。本文分为导论和正文四个部分,导论包括选题来源、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相关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为建立云南民族民间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程必要性的阐述。从云南丰富的舞蹈资源优势、云南民族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程在云南民族舞蹈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为沧源佤族民间舞基本功训练课例建设的构想。通过对沧源佤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及舞蹈特征的阐析,延伸到如何借鉴芭蕾舞基本功训练体系及其科学的教学方法,以人体训练科学的理论为支撑,对沧源佤族民间舞基本训练的方式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索,从而衍生出沧源佤族民间舞基本功训练课例的设想;第三部分为沧源佤族民间舞基本功训练课例的实践。通过笔者在认知与把握沧源佤族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借助芭蕾舞基本功训练体系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将具有训练价值的沧源佤族民间舞蹈素材进行提取梳理,对教学内容进行采选,再将舞蹈动作整编为教学组合,实践于课堂教学,以期达到解放学生肢体,提高学生舞蹈专业能力,为更好的表现佤族民间舞蹈打牢基础。第四部分为结语,是对全文的总结。笔者希冀通过沧源佤族民间舞基本功训练课例的探索,能够为逐步建立科学系统的云南民族民间舞蹈基本功训练提供新的思考。

杨胡灵[4](2021)在《建国七十年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材编写特征与展望 ——以“人教版”为线索》文中研究指明体育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文本,是实现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对培养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汲取体育健康知识的重要工具,其中基础教育的体育教材对中小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全面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但随着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同网络信息对中小学体育课学习内容有着不同形式的解读,具有极强的便利性,从而对当前传统的中小学体育教材的使用情况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编写体育教材将教材适用于学生学习,成为体育界非常关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建国七十年以来人教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体育教材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选编原则、框架结构、教学内容及学习评价进行梳理,找出教材编写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访谈了解现今体育教材使用情况,探明原因,为我国今后体育教材的编写研究及教材的指向性提供理论上的借鉴与建议。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在编写中并未很好的落实,且在落实的过程中教师以自身的理解和场域去判断学生的需要,却与学生真实的需要出现了偏差,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编写思想并未得到师生的认可。2.教材内容编写所制定的选编原则在实际编写中却没有很好的落实,现今的选编原则与师生之间的需要存在着偏差,没得到师生的认同。3.教材所编写的教学内容和所制定的框架结构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很好的落实,与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且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4.教材所编写学习评价中的评价方法、内容、主体和标准与实际教学中的考核评价没有很好的契合,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并未得到教师认同。整个研究发现新时代体育教材编写的展望:1.体育教材编写思想应更深层次地融入以学生为主体;2.体育教材内容的编写应与现阶段实际情况相契合;3.体育教材理论知识内容与德育、技术技能相结合;4.体育教材应注重内容及框架结构的多样化;5.体育教材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提高体育教材实用性;6.小学体育教材学生用书的编写,实现纸质动画与视频动画学习相结合。

宋娟[5](2021)在《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体育舞蹈是一项体育和艺术紧密结合的新兴体育艺术类项目。为了培养集“教、表、编、训”于一体的体育舞蹈复合型应用人才,自2001年起,各体育院校先后开设了体育舞蹈的本科教育课程,并借鉴了艺术院校的发展经验,依托体育院校的体育专业特色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然而由于体育舞蹈在我国体育院校开展的时间较短,师资力量整体还较为薄弱,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与评价体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因此,需要对当下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素养现状进行充分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升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与策略。本文以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扎根理论、德尔菲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15所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构建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评价体系,尝试性地对随机抽样的三所体育院校教师进行评价和分析,诊断教师现存问题、审视自身专业发展现状、发现目前存在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目标,从而提出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为下一阶段自身发展做出预判和规划,促进体育舞蹈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发现,对于体育舞蹈教师来说,职业理念与师德、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是最为重要的三个维度,三者也构成了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体系中的三个一级指标。指标体系共分三级,除上述三个一级指标外,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教师的修养、教学能力、带队训练能力、表演能力、编排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知识、体育舞蹈专业技术、体育学科理论知识、艺术理论知识以及专业应用知识构成了十四个二级指标,而三级指标共有四十七个。(2)由权重得出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较为重要的指标:A12教师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A41教师的文化修养、C25体育舞蹈舞伴间技术动作的配合、C34运动生物力学知识、B15教师示范能力、B52科研创新能力、B43剧目作品编排能力、B25具备训练和比赛的应变能力、C11教育学知识、B32舞蹈肢体表现力。这些指标是专家认为现阶段教师应该重点提升的专业素养。(3)运用本研究建构的评价体系对三所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评价发现,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整体状况处于良好和中等之间,能够满足培养专业人才的需要,但教师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经济发达地区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较高,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专业素养相对薄弱。(4)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结构比较复杂,呈现老中青教育经历各不相同的教师层次,来源构成分为六个方面:(1)开始体育舞蹈教育之初,从难美项目转项而来的教师;(2)本科经过体育教育专业专修课程学习的教师;(3)通过艺术高考考上本科专业院校,高考前经过短期的专业训练,专业提高阶段主要是在大学四年的教师;(4)有过中专教育经历的教师;(5)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师;(6)本科是通过运动训练专业单独招生的高水平选手教师。艺术学院毕业的教师艺术知识丰富,剧目作品编排能力较强,体育知识却有待提高;经历过单招的教师竞技套编排能力较强,艺术知识却较为薄弱。教师教育经历不同使得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具有很大差异性,水平也参差不齐。(5)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育人理念处于中等水平;教师重视专业技术培养,忽略全面素质教育,轻视理论知识学习;教师文化基础、教育学知识、体育学知识、音乐学知识、科研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英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年长教师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专业技术有待加强,年轻教师示范能力很强,但理论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竞技套路和组合动作编排能力很强,但剧目创编能力需要继续提升。(6)体育舞蹈显着特点是“男女配合”进行的“双人舞蹈”。在教学过程中,男女配合示范,能够起到直观的效果,学生能够直观看到舞蹈动作的双人位置,包括男伴的引带和女伴的跟随状态,以及运动路线和轨迹,易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调研的15所体育院校中有4所院校是双人共同示范舞蹈动作,其它11所院校是教师单人走进课堂,教师不仅要示范男性步伐和身体动作,还要示范女性步伐和身体韵律。这种区别于其他项目特点的教学状况,也对体育舞蹈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7)学校应该多举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师个体需树立终身学习意识,重视艺术学知识学习,激活剧目编排创新能力;借助多媒体技术,弥补自身示范能力不足;加强自身文化知识积累,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建立项目特质意识,促进体育和艺术的融合。

李子成[6](2021)在《中职学校的安徽花鼓灯人才培养研究 ——以怀远师范学校为例》文中认为花鼓灯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传承意义深远。但在当下原生态花鼓灯的发展形势严峻,怀远师范学校响应教育部号召,在此形势下将培养原生态花鼓灯表演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聘请安徽花鼓灯传承人作为授课教师,向学生教授原生态的安徽花鼓灯舞蹈,在原生态花鼓灯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以怀远师范学校为个案研究对花鼓灯专业表演人才的培养问题展开深入探析,以期能对弘扬“非遗”文化和培养花鼓灯专业表演人才有所裨益。从整体看上,本文可以分为以下五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的绪论部分,在这部分内容中,笔者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勾勒出了论文的整体框架和研究思路。其一,通过详细阐述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说明了论文选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其二,在归纳总结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有研究成果的价值和局限作出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明确本文的研究方向和写作思路。第二部分是正文的第一章,在这部分内容中,笔者以“安徽花鼓灯”和“怀远师范学校”这两个最为主要的关键词为切入点,对安徽花鼓灯的历史起源和风格特点,以及怀远师范学校对花鼓灯文化所做的传承性工作,从总体上进行了背景性介绍,旨在为下文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做好必备的概念性和背景性铺垫。第三部分是正文的第二章,在这部分内容中,笔者凭借着当时在怀远师范学校实习的便利条件,通过实地走访、课堂旁听和发放问卷等多种有效形式,对该校的生源情况、师资力量、学习氛围、校园文化以及管理形式进行了真实记录和数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学生自身状况”“教师队伍”“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四个层面,对怀远师范学校花鼓灯人才的培养现状展开了详细描述和具体剖析,为接下来的分析工作做好了必要的前提性准备。第四部分是正文的第三章,在这部分内容中,笔者基于实地调研所掌握的实际情况,对怀远师范学校目前在花鼓灯表演人才的培养方面所存在的优势及不足进行了专门性分析。就其现有优势而言,怀远师范学校无论是在舞蹈教室和配套器材等硬件设施上,还是在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软件设施上,相较于其它非专业机构都有绝对优势。就其现有不足而言,一是部分师生对于花鼓灯舞蹈的创新性发展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二是部分学生对花鼓灯的历史发展过程还不甚了解,三是部分学生在花鼓灯音乐方面的技能还有待于进一提升,四是学校领导对于毕业走向等问题还需加强重视。第五部分是正文的最后一章,在这部分内容中,笔者运用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怀远师范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为其摆脱目前在人才培养等方面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建言献策。譬如,开设舞蹈创编课程,提升在校师生对于花鼓灯舞蹈的创新性发展的认识;在历史课程中增加对花鼓灯历史发展演变的学习,丰富在校学生对花鼓灯文化的认知;开设花鼓灯锣鼓以及灯歌课程,拓展学生在花鼓灯音乐方面的技能;与当地高校联合办学,为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花鼓灯作为第一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表演艺术,极具传承价值。近年来,不少民间组织和地方院校都积极为传承花鼓灯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怀远师范学校作为积极传承花鼓灯文化的地方院校的代表,凭借着地处花鼓灯发源地的地理优势和聘请传承人到校任教的师资优势,在当地中职教育领域担负起培养原生态花鼓灯表演人才的重任,其办学质量对原生态花鼓灯表演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尽管目前怀远师范学校在花鼓灯人才培养方面还面临着在一些难题,但发展中的问题终会在发展中得以解决,未来怀远师范学校会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支持下,在社会各界力量的帮助下得以更好发展,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出传承原生态花鼓灯的生力军!

乔子颖[7](2021)在《学校教育视域下扬剧的传承模式研究》文中指出扬剧是流行在江苏省境内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扬州的地方戏种,其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流中,扬剧其传承方式呈现出传统教育和近现代教育两类。其中,现代扬剧以学校教育为主,包括职业性教育和通识性教育。本文对扬剧教育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梳理,并以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扬剧班和邗江区美琪学校、运西中心小学两所具有代表性学校的扬剧社团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与访谈,分析近现代扬剧职业性教育与通识性教育的教学特点。笔者在调查访谈的过程中发现,普通学校中大多数学生对扬剧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甚至很多学生存在着只听得动扬州话但不会说的问题。因此,笔者根据职业性教育与通识性教育的特点,思考如何在小学实施普及性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扬剧。文章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观察法以及民族音乐学中的田野法进行调查。正文由五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主要对扬剧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目前扬剧的传承现状进行描述。第二章对扬剧教育形式的发展概况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梳理,并对不同时代、不同的教育形式进行对比与反思。第三章与第四章主要针对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扬剧班和邗江区美琪学校、运西中心小学扬剧社团班进行调查,对职业性教育与通识性教育的教学情况进行阐述分析其特点。第五章对推行扬剧普及性教育进行思考,阐述扬剧普及教育的意义以及推行过程中会产生的问题,并对此提出意见与建议。

刘刚[8](2021)在《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家不断强化“以本为本”并加快建设高水平“一流本科”教育的背景下,培养高质量人才成为迫切需求。教育变革的时代需求使得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研究成为重要议题。该研究不仅是教学学术理论由舶来品进入到中国大学教学实践的理论转换过程,更是在教学学术能力研究的实践化推进中实现大学教师教学育人能力素质提升的探索。本研究遵循“以理论研究而探索概念的本质属性与实践样态”“以质性研究而探索核心能力的框架结构与构成要素”“以质性研究而探索影响因素的现实筛选与归纳分类”“以量化研究而验证核心能力的结构模型与影响因素”“以能力要素与影响因素而提出本土化提升策略”的逻辑思路。首先,在对国内外已有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相对抽象、模糊且相关性高、容易混淆的三组基础性概念进行了比较辨析与多维度区分。并对“教学学术”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基于内涵属性之本质特征与基于实践过程之现实样态的挖掘,澄清了教学学术的核心特征:实践性——本质特征、学术性——标志特征、公共性——价值特征;呈现了教学学术的现实形态:教学之前——知识与观念形态、教学之中——经验与个体形态、教学之后——成果与共同体形态;基于内外维度的发现,构建了教学学术概念模型。基于实证的质性研究,发现我国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具有类型化特征,呈现内在取向上的明显差异:实践取向型教学学术能力、专业取向型教学学术能力、整合取向型教学学术能力。继续探究发现,三种类型教学学术能力的教师在价值、知识、方法和交流等四个维度上具有区分性特征。更进一步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的探索中发现,其结构并非呈现单一的平面性,不同具体能力在整体能力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差异,具有不同功能与性质,整体呈现出由内向外的层次性特征。基于此发现,本研究构建了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圈层结构,具体包括价值、观念、知识、方法、人际、技术等六个层次,每一层次由不同的能力要素构成,总共包括十四种能力。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圈层结构具有四个创新性特征:兼顾整体结构的层次与具体而呈现立体性;区分不同能力的功能与地位而深化结构性;强调社会传统的价值与人际而凸显文化性;强调发展变革的技术元素而揭示时代性。基于重要性、普遍性以及典型性等三个原则,本研究对复杂的教学学术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筛选,形成了两类影响因素系统的解释框架。第一种基于影响的实体性存在而划分为教师个人、教师群体和学校组织三个影响因素系统,第二种基于各因素在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形成中所发挥作用的性质而提出,分为主体能动性因素系统和条件保障性因素系统。在前期质性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预调查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正式调查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所提出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结构模型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同时,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目前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调查发现,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水平在性别、学历、地区上没有显着差异,但在教龄、职称和学校平台等因素上存在差异。在具体影响因素方面存在着大学教师热情不高、相关组织机构重视不够、评价管理制度不合理、条件支持不足等问题。基于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核心结构以及各种影响因素的探索,本研究从教师的观念体系、知识能力系统、教师教学发展机构、教学科研团队、教育教学管理政策制度以及学校物质技术条件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提升的具体策略。整体而言,通过主体自身的发展改变和外部环境的改善支持,能够使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得到整体提升,进而推进大学的育人使命得以完整和切实的实现。

刘宇[9](2021)在《浅谈古筝中基本功的练习》文中研究说明古筝作为一种民族乐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全国学习古筝的小朋友、大朋友也越来越多,古筝正欣欣向荣地发展着。而在古筝学习中,基本功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本文浅谈古筝基本功中的手型、坐姿,基本功教材,以及演奏技巧的基本功训练,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张华[10](2021)在《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简笔画作为教师基本技能和教学辅助手段之一,不仅展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教学技艺,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声图并茂、视觉冲击力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其独特的优点受到教师青睐,致使许多教师忽略了传统教学辅助手段,简笔画在教学中的使用率越来越低。但无论多媒体如何发展和先进,简笔画依旧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价值。为了解小学语文简笔画辅助教学的现状,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观察法等方法为调查方法,深入分析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的存在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笔者在搜集梳理国内外有关于简笔画、教学简笔画以及简笔画辅助语文教学的相关研究基础上,确定本文简笔画、小学语文简笔画辅助教学等相关核心概念。以直观教学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理论依据,并结合实例论述简笔画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在借鉴前人研究和本研究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从教师对简笔画的认知情况、实际运用、课堂效果反馈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教师访谈和课堂观察案例分析,深入了解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的运用现状。通过调查发现小学语文教师在态度认知层面肯定简笔画辅助教学的作用并希望能提高运用其辅助教学的能力,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简笔画辅助教学的重视程度低;简笔画绘制技能的掌握程度低;简笔画课堂运用的形式较单一;简笔画课堂绘制的布局不合理;简笔画课堂呈现的内容简单化;简笔画课堂指导的语言不丰富。造成上述问题的外部原因主要是:缺少开展系统培训和应用的教学氛围;缺乏简笔画与教学结合的研究和资源;教师提升简笔画专业技能的精力不足;内部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依赖程度高;教师对简笔画辅助教学的认识有偏差;缺少自主练习和钻研简笔画的积极性;缺乏简笔画辅助教学经验与教学反思。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本文分别从就职学校与教师自身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具体运用建议。就职学校方面: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简笔画技能;鼓励教师示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新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应用积极性;教师自身方面:加强简笔画辅助教学的理论认识;增强简笔画技能的基本功训练;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案例;优化简笔画课堂绘制的布局构图;丰富简笔画课堂呈现的图文内容;加强简笔画课堂呈现的语言指导;统合多种运用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使用教材也是基本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使用教材也是基本功(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内涵
    (一)听力基本功
    (二)语言基本功
    (三)阅读基本功
    (四)书写基本功
    (五)翻译基本功
二、高校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外延
    (一)职业理论基本功
    (二)文化知识基本功
    (三)分析学情基本功
    (四)解读教材基本功
    (五)教学设计基本功
    (六)组织教学基本功
    (七)合理评价基本功
    (八)教学科研基本功
    (九)教育技术基本功
三、高校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应用
    (一)强化英语语言综合素质
    (二)培养职业理论及科研素养
    (三)加强英语教学职业实践
    (四)提升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四、结语

(2)艺术职业教育中数学教辅开发的初步探究——针对戏曲表演专业(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发数学教辅的必要性
    (一)市场上数学教辅现状
    (二)戏曲表演专业数学学习现状
    (三)结合戏曲元素开发数学教辅的必要性
二、数学与戏曲元素结合的案例分析
    (一)轴对称图形与戏曲元素的结合
    (二)圆与基本功技巧的结合
三、适用于戏曲专业的数学教辅开发构思
四、结语

(3)云南民族民间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程的初探与实践 ——以沧源佤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来源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一、建立云南民族民间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程的必要性
    (一)建立云南民族民间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程的资源优势
    (二)云南民族民间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程在民族舞蹈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二、沧源佤族民间舞基本功训练课例建设的构思
    (一)佤族民间舞蹈概述
    (二)课例之借鉴、发展与创新
三、沧源佤族民间舞基本功训练课例的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采选
    (二)教学组合的编排
    (三)课堂教学的实施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汇总
附录

(4)建国七十年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材编写特征与展望 ——以“人教版”为线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基础教育
        2.1.2 教材
        2.1.3 教科书
        2.1.4 体育教材
    2.2 体育教材的相关研究
        2.2.1 体育教材在体育史专着、专题中的研究
        2.2.2 体育教材编写研究
        2.2.3 体育教材演变历史分期研究
        2.2.4 体育教材教学内容的研究
        2.2.5 体育教材的使用情况研究
    2.3 相关研究的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访谈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德尔菲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建国以来人教版初中、小学体育教材的编写特征分析
        4.1.1 不同时期体育教材指导思想的特征
        4.1.2 不同时期体育教材选编原则的特征
        4.1.3 不同时期体育教材内容的特征
        4.1.4 不同时期体育教材编写的框架结构特征
        4.1.5 不同时期体育教材中学习评价的编写特征
    4.2 现阶段体育教材使用情况以及满意度调查
        4.2.1 教师使用体育教材的情况及满意度调查
        4.2.2 学生使用体育教材的情况及满意度调查
    4.3 教材编写与师生实际使用之间的矛盾冲突
        4.3.1 以“学生为主体”的编写思想并未得到师生的认可
        4.3.2 教材内容的选编并未得到师生的认同
        4.3.3 教材编写框架及其内容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
        4.3.4 教材中的评价方式教师并未采纳
5 教材编写的展望
    5.1 体育教材编写思想应更深层次地融入以学生为主体
    5.2 体育教材内容的编写应与现阶段实际情况相契合
    5.3 体育教材理论知识内容应与德育、技术技能相结合
    5.4 体育教材应注重内容及框架结构的多样化
    5.5 体育教材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提高体育教材实用性
    5.6 小学体育教材学生用书的编写,实现纸质动画与视频动画学习相结合
6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教师问卷
附录2:学生问卷
附录3:专家访谈
附录4:教师访谈
附录5:学生访谈
附件6:编写趋势专家调查表(第一轮)
附件7:编写趋势专家调查表(第二轮)
附录8:开放式编码
附录9:相关支撑材料
致谢

(5)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体育院校体育与艺术融合的办学理念给体育舞蹈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1.1.2 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1.1.3 我国体育舞蹈理论和教学实践发展需求
        1.1.4 推动我国体育舞蹈运动发展需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教师专业素养的缘起
    2.2 教师专业素养构成内容研究
    2.3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研究
    2.4 教师专业素养影响因素研究
    2.5 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2.6 教师专业素养评价研究
    2.7 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2.8 研究述评
3 概念界定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概念界定
    3.2 研究的理论基础
        3.2.1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3.2.2 教师教育理论
    3.3 小结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问卷调查法
        4.2.3 扎根理论
        4.2.4 德尔菲法
        4.2.5 数理统计法
5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
    5.1 构建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体系的原则
        5.1.1 系统性原则
        5.1.2 科学性原则
        5.1.3 针对性原则
    5.2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指标体系的建立
        5.2.1 工具NVivo简介
        5.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
    5.3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的形成
        5.3.1 评价指标的初步拟定
        5.3.2 指标筛选的流程和方法
        5.3.3 专家的选择与权威程度
        5.3.4 指标的筛选与修正
        5.3.5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5.4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因子分析
        5.4.1 体育舞蹈教师的职业理念与师德维度探索性因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5.4.2 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能力维度探索性因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5.4.3 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知识维度探索性因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5.4.4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最终确立
    5.5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5.5.1 层次分析法判断指标权重
        5.5.2 计算权重
    5.6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体系结果特征分析
        5.6.1 一级维度分析
        5.6.2 二级维度要素分析
        5.6.3 三级维度要素分析
    5.7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的评分方法
        5.7.1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对应分值
        5.7.2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的评分细则
        5.7.3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分标准的适用性
    5.8 小结
6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与分析
    6.1 部分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
    6.2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存在问题
    6.3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6.3.1 学校层面
        6.3.2 教师个体本位
    6.4 小结
7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7.1 学校层面
        7.1.1 加强与艺术院校交流和合作
        7.1.2 尝试“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7.1.3 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7.1.4 充分发挥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协作会的作用
        7.1.5 降低学历要求,引进高水平选手任教
        7.1.6 健全教师评审和考核制度,多视角进行评价
        7.1.7 重视教师培养,促进老带新教师融合成长
    7.2 个体层面
        7.2.1 教师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念
        7.2.2 教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7.2.3 教师持续学习专业知识
    7.3 小结
8 研究结论、局限性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建议
    8.3 研究的局限性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附录3 资料图片
附录4

(6)中职学校的安徽花鼓灯人才培养研究 ——以怀远师范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理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现状综述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之处
第一章 安徽花鼓灯及其在怀远师范学校的传承概貌
    第一节 安徽花鼓灯概述
    第二节 怀远师范学校的花鼓灯传承工作概述
第二章 怀远师范学校花鼓灯人才培养的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基于学生自身状况的分析
    第二节 基于教师队伍层面的分析
    第三节 基于课堂教学层面的分析
    第四节 基于教学实践层面的分析
第三章 怀远师范学校花鼓灯人才培养的优势及不足
    第一节 怀远师范学校花鼓灯人才培养的优势
    第二节 怀远师范学校花鼓灯人才培养的不足
第四章 怀远师范学校花鼓灯人才培养的应对措施
    第一节 增设舞蹈创编专业课程
    第二节 发挥师范学校优势,丰富学生的历史人文内涵
    第三节 培养花鼓灯人才音乐方面的技能
    第四节 与当地高校联合办学,提高学生学历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相关成果发布情况
致谢
附录一 怀远师范学校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 怀远师范学校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的教师访谈记录
附录三:图片资料

(7)学校教育视域下扬剧的传承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综述
    五、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扬剧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第一节 扬剧的历史源流
        一、扬州乱弹
        二、扬州香火戏
        三、扬州花鼓戏
        四、大小开口合流,扬剧的形成
    第二节 新时代扬剧的发展历程
        一、新生阶段(20世纪50年代)
        二、曲折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后)
        三、振兴阶段(1976年之后)
    第三节 扬剧的传承现状
        一、传承人现状
        二、扬剧剧团现状
        三、扬剧剧目传承现状
第二章 扬剧教育形式发展概况
    第一节 扬剧传统教育形式
        一、家族传承
        二、师徒传承
        三、科班教学
    第二节 扬剧近现代教育形式
        一、随团学艺
        二、建立扬剧训练班,艺术学校
        三、社团教育
    第三节 不同扬剧教育形式的对比与反思
第三章 扬剧职业性教育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扬剧班招生情况
    第二节 扬剧班教师情况
    第三节 扬剧班学制及培养计划
    第四节 扬剧班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方法
        一、专业课
        二、实践课程
    第五节 扬剧班课程安排
    第六节 评估办法
    第七节 扬剧职业性教育的特点以及对小学普及性教育的思考
第四章 扬剧通识性教育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邗江区美琪学校
        一、扬剧社团的创办背景和缘由
        二、扬剧社团学生情况和教学安排
        三、扬剧社团的课程目标
        四、扬剧社团班的教师情况与教学过程
        五、不同年级的教学情况
        六、参与活动及比赛情况
    第二节 运西中心小学
        一、扬剧社团的创办背景和缘由
        二、扬剧社团的创办流程
        三、扬剧社团班的学生情况和教学安排
        四、扬剧社团的教师情况与教学过程
        五、不同年级的教学情况
        六、参与活动情况
    第三节 扬剧通识性教育的特点以及对小学普及性教育的思考
第五章 扬剧在扬州小学普及教育的思考
    第一节 戏曲普及教育的模式
        一、学科性戏曲普及教育
        二、渗透性戏曲普及教育
    第二节 戏曲普及教育在学校中的意义
    第三节 扬剧普及教育所面临的困难
        一、语言问题
        二、教学单一
        三、文化与艺术课程的冲突
        四、学校教师对扬剧了解匮乏
    第四节 扬剧普及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学讲方言
        二、开展综合课程的趣味性教学
        三、渗透到普通学科课堂
        四、加强教师扬剧知识的学习
结语
参考文献
    一、着作
    二、期刊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8)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2 理论基础
    2.3 本章小结
3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
    3.1 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
    3.2 研究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3.3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类型化特征及多维比较
    3.4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层次性结构
    3.5 本章小结
4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4.1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影响因素的筛选以及分类
    4.2 基于实体分类的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4.3 基于作用性质分类的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4.4 本章小结
5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及影响因素检验
    5.1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模型验证
    5.2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提升策略
    6.1 教师价值观念体系的变革性重构
    6.2 教师知识能力系统的终身性建构
    6.3 教师发展机构作用的实质性发挥
    6.4 教学科研团队组建及持续性合作
    6.5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导向性激励
    6.6 学校物质技术条件的有效性保障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问题和局限
    7.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2 课堂观察及网络课程教学视频分析提纲
附录3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调查问卷(预调研版本)
附录4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调查问卷(正式版本)
附录5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浅谈古筝中基本功的练习(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本功中的手型、坐姿
二、古筝基本功教材
三、古筝演奏技巧的基本功训练
    (一)指序练习
    (二)托劈
    (三)轮指
    (四)琶音
    (五)点奏
    (六)摇指
四、小结

(10)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及基本素养的诉求
        二、凸显语文学科特征及师生沟通的需要
        三、培养学生感知能力及视觉思维的要求
        四、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及年龄阶段的特征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评述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的相关概述
    第一节 简笔画辅助教学及相关概念界定
        一、简笔画
        二、教学简笔画
        三、小学语文简笔画辅助教学
    第二节 小学语文简笔画辅助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
        一、直观教学理论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三、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第三节 小学语文简笔画辅助教学的意义及作用
        一、小学语文简笔画辅助教学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简笔画辅助教学的作用
第三章 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的运用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工具
    第二节 调查数据处理
    第三节 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二、教师访谈结果整理
        三、课堂观察案例分析
第四章 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的运用现状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的运用现状
        一、简笔画辅助教学的认可度较高
        二、简笔画辅助教学的重视程度低
        三、简笔画绘制技能的掌握程度低
        四、简笔画课堂运用的形式较单一
        五、简笔画课堂绘制的布局不合理
        六、简笔画课堂呈现的内容简单化
        七、简笔画课堂指导的语言不丰富
    第二节 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运用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缺少开展系统培训和应用的教学氛围
        二、缺乏简笔画与教学结合的研究和资源
        三、教师提升简笔画专业技能的精力不足
        四、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依赖程度高
        五、教师对简笔画辅助教学的认识有偏差
        六、缺少自主练习和钻研简笔画的积极性
        七、缺乏简笔画辅助教学经验与教学反思
第五章 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的运用建议
    第一节 提高就职学校简笔画辅助教学的重视程度
        一、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简笔画技能
        二、鼓励教师示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创新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应用积极性
    第二节 提升教师运用简笔画辅助教学的专业素养
        一、加强简笔画辅助教学的理论认识
        二、增强简笔技能的教学基本功训练
        三、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案例
        四、优化简笔画课堂绘制的布局构图
        五、丰富简笔画课堂呈现的图文内容
        六、加强简笔画课堂呈现的语言指导
        七、统合多种运用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使用教材也是基本功(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及其应用研究[J]. 王芳.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04)
  • [2]艺术职业教育中数学教辅开发的初步探究——针对戏曲表演专业[J]. 张碧军. 山西青年, 2021(16)
  • [3]云南民族民间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程的初探与实践 ——以沧源佤族为例[D]. 吴珺. 云南艺术学院, 2021(12)
  • [4]建国七十年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材编写特征与展望 ——以“人教版”为线索[D]. 杨胡灵.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D]. 宋娟.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6]中职学校的安徽花鼓灯人才培养研究 ——以怀远师范学校为例[D]. 李子成.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7]学校教育视域下扬剧的传承模式研究[D]. 乔子颖. 扬州大学, 2021(09)
  • [8]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及提升策略研究[D]. 刘刚. 中国矿业大学, 2021(02)
  • [9]浅谈古筝中基本功的练习[J]. 刘宇. 戏剧之家, 2021(16)
  • [10]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运用研究[D]. 张华. 闽南师范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使用教科书也是一项基本技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