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患者腋神经及肩胛痛点的应用解剖

颈椎病患者腋神经及肩胛痛点的应用解剖

一、腋神经应用解剖与颈椎病患者肩胛痛点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祖庆,赵玉红,李艳[1](2021)在《激痛点关刺联合中渚穴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肩胛部激痛点关刺联合中渚穴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患者于激痛点实施关刺手法,并采用激痛点及中渚穴电针治疗,对照组患者参照《针灸治疗学》常规取穴、针刺,并采用C4、C5、C6颈夹脊穴电针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脱落1例,实际完成35例;对照组脱落2例,实际完成34例。治疗后两组患者VAS、NP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AS、N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85.71%(30/35),对照组愈显率为61.76%(21/34),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胛部激痛点关刺联合中渚穴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着。

伍紫炫,蔡旻捷,陈嘉韵,吕朝晖[2](2021)在《基于腋神经走行针刀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于腋神经走行的肩背部痛点行针刀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CSR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针刺疗法;观察组30例每7 d于腋神经走行的肩背部痛点行针刀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治疗前后,对两组MRI椎间盘突出指数、血液流变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麻木评分进行评判,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MRI椎间盘突出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VAS评分、麻木评分、血液流变学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6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腋神经走行于肩背部的痛点给予针刀联合穴位注射治疗CSR,疗效确切且优于常规针刺,值得进一步研究。

韦利川,党建军,郑宇[3](2021)在《手术治疗四边孔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四边孔的临床解剖,探讨四边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四边孔综合征患者的病因、症状、体征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所有患者采用后侧入路手术方法。结果所有患者术后2周复查,伤口均Ⅰ/甲级愈合,肩关节外展约90°,肩部痛点VAS评分为4~6分。术后2个月,随访患者的肩关节主动活动正常,肩部痛点VAS评分<3分,三角肌均无萎缩。结论四边孔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是腋神经支配的肩臂外侧的感觉障碍和三角肌功能受限,此病诊断一旦明确,手术治疗可以作为临床选择。

杨雨婷[4](2021)在《竖横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比较竖横针刺法与普通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差异,对竖横针刺法治疗CSR的临床疗效进行简要分析和评价,为临床治疗CSR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及参考方向。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竖横针刺法治疗)34例和对照组(普通针刺法治疗)34例。均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分数的改善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不良事件评分,并进行总有效率对比,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1.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比较:经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竖横针刺组的VAS评分较普通针刺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的比较:经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的田中靖久量表评分较前相比,均有所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竖横针刺组的田中靖久量表评分比普通针刺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总有效率比较:竖横针刺组和普通针刺组之间的总有效率差异进行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竖横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普通针刺法的临床疗效更优。4.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竖横针刺组与普通针刺组之间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竖横针刺法组的安全程度与普通针刺法组相当。结论:1.竖横针刺法组治疗CSR具有较好的疗效。2.竖横针刺法用针少、疗效佳、安全,在改善CSR患者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及上肢麻木等症状上有较好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戴荣水,林洁,罗彩云,林玲,余晓雯[5](2020)在《腋神经分布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腋神经分布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2收治的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划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予常规取穴行针刺治疗,研究组患者予基于腋神经分布针刺治疗,连续治疗10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颈椎曲度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颈椎曲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颈椎曲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显着高于对照组77.08%(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采取基于腋神经分布针刺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颈椎曲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伍紫炫,蔡旻捷,周小红,陈晖,吕朝晖[6](2021)在《从腋神经与手太阳经循行探讨肩背部针刀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从腋神经与手太阳经循行探讨于肩背部行针刀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12月—2019年8月该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一定标准筛选出60例,随机数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颈椎病"常规针刺疗法;治疗组30例每7 d予进行肩胛部痛点行针刀配合拔罐放血一次配合隔日常规针刺。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治疗后,采用JOA量表、VAS评分进行评分,对比两组疗效率及复发率作为疗效程度评比。结果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降低、JOA评分升高,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9.7%(26/29),优于对照组的66.7%(20/30)(P <0.05)。治疗组复发率10.7%(3/28)低于对照组34.5%(10/29)(P <0.05)。结论从腋神经与手太阳经循行于肩背部针刀拔罐治疗CSR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吴海波[7](2020)在《韦氏整脊手法结合神经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并比较韦氏整脊手法与常规推拿手法结合神经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差异,同时探究韦氏整脊手法结合神经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韦氏整脊手法结合神经松动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结合神经松动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例治疗临床总体疗效、VAS评分、NDI评分、20分量表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1)临床总体疗效: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2)VAS评分:组内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NDI评分:组内对比,两组治疗前后NDI评分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后观察组N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0分量表评分:组内对比,两组治疗前后20分量表评分均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后观察组20分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韦氏整脊手法和常规推拿手法结合神经松动术两种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一定疗效,且在临床总体疗效上无明显差异。(2)韦氏整脊手法结合神经松动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能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钱晓忠[8](2019)在《中西医综合保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及其相关机理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疗法诊治颈椎病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重复性,分析其临床作用特点及其相关机理,并建立大型颈椎病患者数据库。方法:本试验为多中心临床真实世界研究,招募符合研究方案的颈椎病(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和混合型)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在0、2、4、6、12、26、52周进行访视,采集患者基线情况和各访视点视觉模拟评分量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SF-36健康调查简表、眩晕症状量表评分,建立千例以上大型颈椎病患者数据库。通过组内比较、组间比较观察药物疗法、药物内治疗法、药物外治疗法、物理疗法、手法治疗、针灸治疗、外治疗法(采用药物外治疗法、手法治疗、针灸治疗中至少一种)、导引练功治疗颈椎病的效果;通过对不同性别、年龄、颈椎病类型、病程、基线眩晕症状和疼痛程度的颈椎病患者进行分层分析,评估药物外治疗法、导引练功和药物内治疗法对不同患者群体的疗效大小和预后。结果:(1)1014例病例基线数据中女性病例705例,占比达到69.53%;平均年龄46.43±12.49岁,男≥40岁(五八)和女≥35岁(五七)761例,占比达到75.05%,女≥35岁(五七)536例,占比达到52.86%;神经根型颈椎病765例,占比达到75.44%;病程超过1年的病例483例,占比达到47.60%;中度疼痛患者649例,占比达到64.00%;椎动脉型和混合型颈椎病患者轻度眩晕197例,占比达到79.12%;993例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占比达到97.93%;901例患者采用外治疗法,占比达到88.86%;695例患者采用药物疗法,占比达到68.54%;658例患者采用导引练功,占比达到64.89%;634例患者采用物理疗法,占比达到62.52%;594例患者采用药物外用疗法,占比达到58.58%;425例患者采用手法治疗,占比达到41.91%;364例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占比达到35.90%;245例患者采用药物内治疗法,占比达到24.16%。很可能或可能与治疗有关的不良事件38例。(2)组内比较提示药物疗法、药物内治疗法、药物外治疗法、物理疗法、手法治疗、针灸治疗、外治疗法、导引练功治疗颈椎病在疼痛症状缓解、颈椎功能改善、健康状况恢复和眩晕症状改善等各方面均可能有显着疗效(P<0.001)。(3)组间比较提示药物疗法治疗颈椎病可能对疼痛症状缓解、颈椎功能改善、健康状况恢复、精力恢复、社会功能恢复、精神健康恢复、眩晕症状改善疗效显着。药物内治疗法治疗颈椎病可能对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缓解、眩晕症状改善疗效显着。药物外用疗法治疗颈椎病可能对疼痛症状缓解、颈椎功能改善、健康状况恢复、一般健康状况恢复、精力恢复、社会功能恢复、情感职能恢复、眩晕症状改善疗效显着。物理疗法治疗颈椎病可能对精神健康疗效显着。针灸治疗颈椎病可能对疼痛症状缓解、精神健康恢复疗效显着。外治疗法治疗颈椎病可能对颈椎功能改善、健康状况恢复、一般健康状况恢复疗效显着。导引练功治疗颈椎病可能对颈椎功能改善、健康状况恢复、社会功能恢复、情感职能恢复、精神健康恢复疗效显着。(P<0.05)(4)分层分析提示药物外用疗法在缓解疼痛症状方面可能2周后对女性、女≥35岁或男≥40岁、病程≥1年、轻度疼痛;2周后对神经根型;2-6周和26-52周对混合型;4周后对病程3-6个月、中度疼痛;对4周时和12周后对重度疼痛;12周后对病程0-3个月;26周后对椎动脉型;26周后对女<35岁或男<40岁、病程6个月-1年;52周时对男性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药物外用疗法在改善颈椎功能方面可能2周后对女性、女≥35岁或男≥40岁、病程≥1年;2周后对神经根型;2-6周和52周时对女<35岁或男<40岁;4周后对男性、病程3-6个月、重度疼痛、中度疼痛;4周后对椎动脉型;4周时和12周后对混合型;6周后对病程0-3个月;26周后对轻度疼痛;52周时对病程6个月-1年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药物外用疗法在恢复健康状况方面可能4周后对女性、病程0-3个月、病程3-6个月、重度疼痛、中度疼痛;4周后对神经根型;6周后对男性、病程≥1年;6周后对椎动脉型;12-26周对病程6个月-1年。药物外用疗法在改善眩晕症状方面可能6周后对男性;12周后对女≥35岁或男≥40岁;12-26周对女性、中度疼痛;26周后对轻度眩晕、0-3个月病程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P<0.05)导引练功在改善颈椎功能方面可能2-6周对神经根型、中度疼痛;2周时对病程6个月-1年、轻度疼痛;4-12周对病程0-3个月;4-6周对椎动脉型;4周时对病程3-6个月和≥1年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导引练功在恢复健康状况方面可能2-12周对中度疼痛;2-4周对女≥35岁或男≥40岁、神经根型、病程3-6个月;2周时对椎动脉型、病程0-3个月、≥1年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导引练功在改善眩晕症状方面可能2周时对病程0-3个月;4周时对女≥35岁或男≥40岁椎动脉及混合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P<0.05)药物内治疗法在疼痛缓解方面,可能2-26周对重度疼痛、2周时对轻度疼痛、12-52周对女≥35岁或男≥40岁、26-52周对混合型、52周时对女性、神经根型、病程0-3个月、中度疼痛患者疗效明显。药物内治疗法在颈椎功能改善方面,可能2周时对病程6个月-1年、12周后对混合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药物内治疗法在眩晕症状改善方面可能2-4周和12-26周对中度疼痛椎动脉及混合型颈椎病患者、2-4周和12周时对女性、2-4周对女≥35岁或男≥40岁、2周时对轻度眩晕、4-12周对混合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颈椎病具有临床疗效好、不良事件少、有效减少复发等特点,可供临床应用和推广。通过本课题研究,提示可能存在以下结论:(1)颈椎病多见于女性,病程1年以上,好发于男性五八、女性五七之后,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常见,反复发作、不易治愈常表现为中度疼痛、轻度眩晕,采用的治疗依次为健康教育、外治疗法、药物疗法、导引练功、物理疗法、药物外用疗法、手法治疗、针灸治疗、药物内治疗法等。(2)药物疗法、药物内治、药物外用、物理疗法、手法治疗、针灸治疗、外治疗法、导引练功等不同保守疗法在疼痛症状缓解、颈椎功能改善、健康状况恢复和眩晕症状改善等各方面均有显着疗效。不同疗法对不同性别、年龄、类型、病程、基线疼痛、基线眩晕的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大小和预后存在一定的差异。(3)神经根型颈椎病建议采用药物外用疗法、导引练功、药物内治疗法;椎动脉型颈椎病建议采用药物外用疗法、药物内治疗法、导引练功、手法治疗、针灸治疗;混合型颈椎病建议采用药物外用疗法和药物内治疗法。(4)药物外用治疗效果较为显着,合用药物内治疗法、导引练功可以起到协同、互补作用,对于经济条件有限且能承受治疗期间不适症状颈椎病患者,可考虑仅采用药物外用疗法。

Ezzat Rowshan zamir,杨超,于天源,沈熠,吕桃桃,李易真[9](2019)在《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选经取穴规律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总结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选经取穴规律。方法以"针刺""神经根型颈椎病"等为主题词,检索6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期限为2009~2018年,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Microsoft Excel软件对其选经取穴规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99篇,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夹脊(79篇)、后溪(34篇)、风池(30篇)、肩井(25篇)、大椎(23篇)、外关(22篇)此6穴最为常用;常用穴主要集中在足少阳胆经(55篇)、手阳明大肠经(36篇)、手太阳小肠经(34篇)3条经脉;主穴主要集中于颈项部及上肢(161篇、92篇),交会穴的应用最多(78篇),其次是八脉交会穴(56篇)。结论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穴以相应节段颈夹脊结合足少阳胆经腧穴为主,注重颈部及上肢部相结合的远近配穴法,重视颈部交会穴与上肢八脉交会穴的应用。

李煜[10](2019)在《巨刺肩三针结合常规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观察“巨刺肩三针结合常规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的总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巨刺肩三针结合常规肩三针这种特色疗法在治疗肩周炎中的临床有效性和时效性。(2)探索“巨刺肩三针结合常规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的可能作用机理。(3)探索“巨刺肩三针结合常规肩三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价值及推广意义,为今后临床选择更有效的治疗肩周炎的方法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针灸科病房中满足纳排标准的肩周炎的患者共90例。采取EXCEL中RAND()函数产生随机数得出随机数字表,将90例患者按具体进入的先后次序进入随机数字表中对应的组别,随机分为肩三针组(患侧肩Ⅰ针、肩、Ⅱ针和肩Ⅲ针)、巨刺组(健侧肩Ⅰ针、肩Ⅱ针和肩Ⅲ针)和综合组即巨刺肩三针结合常规肩三针(双侧肩Ⅰ针、肩Ⅱ针和肩Ⅲ针),每组各30例。每周治疗3次,每次相隔1日,1个疗程为1周,总疗程为2周。并对患者行简式McGill疼痛量表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疗程结束后一个月随访对患者行简式McGill疼痛量表评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评分差异及治疗后一个月三组之间评分的差异,录入资料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3.0对三组病例的近期临床疗效及远期临床疗效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结果:1.共收集病例90例,每组各30例,治疗前,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布、病情程度、病程、简式McGill疼痛量表积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肩三针组总有效率90%,痊愈7人(23.3%),显效11人(36.7%),有效9人(30.0%),无效3人(10.0%);巨刺组总有效率93.3%,痊愈8人(26.7%),显效12人12(40.0%),有效8人(26.7%),无效2人(6.7%);综合取穴组总有效率96.7%,痊愈14人(46.7%),显效12人(40.0%),有效3人(10.0%),无效1 人(3.3%)。三组治疗均显示出确切的临床疗效,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经Krsukal Wallis H检验,三组临床总疗效分布有差异(χ2=6.679,P=0.035),进一步用Nemenyi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综合取穴组(巨刺肩三针结合常规肩三针)与肩三针组、巨刺组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肩三针组和巨刺组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综合取穴组(巨刺肩三针结合常规肩三针)临床总疗效优于肩三针组、巨刺组。4.三种治疗方法在简式McGill疼痛量表里的疼痛评级指数(PRI)在远期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治疗后1周后、治疗后2个疗程、远期各时间点比较均有显着差异,说明三组在对改善患者感觉、情感、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远期疗效。5.三组在简式McGill疼痛量表的视觉疼痛评分(VAS)、现有疼痛强度(PPI)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疗效排序依次为综合取穴组、巨刺组、肩三针组。肩三针组、巨刺组、综合取穴组(巨刺肩三针结合常规肩三针)的治疗前、治疗后1个疗程、治疗后2个疗程、远期各个时间点前后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在改善患者疼痛及肩部活动方面,综合取穴组疗效明显优于肩三针组及巨刺组。6.三种治疗方法在Constant-Murley Score肩关节评定方面,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疗程时,巨刺组与肩三针组效果相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综合取穴组(巨刺肩三针结合常规肩三针)优越于巨刺组(P<0.05)和肩三针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三组治疗方法对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疼痛症状改善均具有远期疗效。在对肩周炎肩部疼痛、活动功能改善方面,综合取穴组(巨刺肩三针结合常规肩三针)较肩三针组(患侧肩三针)治疗或巨刺组(健侧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疗效更佳,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二、腋神经应用解剖与颈椎病患者肩胛痛点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腋神经应用解剖与颈椎病患者肩胛痛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激痛点关刺联合中渚穴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1.1.2 中医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研究对象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1.5.2 治疗组
    1.6 观察指标
        1.6.1 疼痛
        1.6.2 颈痛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1.7 疗效标准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PQ评分比较
3 讨论

(2)基于腋神经走行针刀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排除及终止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终止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 观察组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1.1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3.1.2 麻木评分
        3.1.3 血液流变学检查
        3.1.4 MRI椎间盘突出指数
    3.2 疗效判定
    3.3 统计学方法
4 治疗结果
    4.1 两组VAS及麻木评分比较
    4.2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4.3 两组MRI椎间盘突出指数比较
    4.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5 讨论

(3)手术治疗四边孔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3.1 临床解剖学
    3.2 临床病因及体征
    3.3 病史及临床表现
    3.4 手术注意问题

(4)竖横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临床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对照
    3 治疗方案
        3.1 准备工作
        3.2 治疗组(竖横针刺法)
        3.3 对照组(普通针刺法)
    4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4.1 疗效指标
        4.2 安全性指标:不良事件/反应观察与处理
        4.3 疗效评定标准
        4.4 不良事件记录
    5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病例完成及脱落情况
    2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3 效应指标评定
        3.1 两组患者田中靖久量表评分比较
        3.2 两组患者 VAS 评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4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1.1 对病名的认识
        1.2 颈椎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1.3 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
    2 西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2.1 对病名及临床表现的认识
        2.2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西医对颈椎病的治疗
    3 有关本研究方法的认识
        3.1 竖横针刺法简介及现代临床应用
        3.2 竖横针刺法治疗 CSR 的机理探讨
        3.3 研究结果简要分析及初步探讨
    4 心得体会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临床病例报告表
附录 B 文献综述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腋神经分布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与临床症状评分
    2.2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3 讨论

(6)从腋神经与手太阳经循行探讨肩背部针刀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排除及终止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6]
        1.3.3 终止标准
2 方法
    2.1 对照组
    2.2 治疗组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指标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VAS评分比较
        3.4.2 JOA评分比较
        3.4.3 复发情况
        3.4.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7)韦氏整脊手法结合神经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方法
        2.2.1 观察组
        2.2.2 对照组
        2.2.3 神经松动术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3.3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
    3.4 两组治疗前后NDI评分比较
    3.5 两组治疗前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比较
    3.6 安全性指标观察
第四部分 讨论
    4.1 中医对于颈椎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
        4.1.1 病因病机
        4.1.2 治疗
        4.1.2.1 外治法
        4.1.2.2 内治法
    4.2 西医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4.2.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流行趋势
        4.2.2 神经根型颈椎病生理以及病理的情况
        4.2.3 病因
        4.2.4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4.3 西医治疗方法
        4.3.1 保守治疗
        4.3.2 手术治疗
第五部分 韦氏整脊手法结合神经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探讨
    5.1 韦氏整脊手法的选择依据
    5.2 韦氏脊柱整治手法的特点
    5.3 韦氏整脊手法的应用要素
    5.4 韦氏整脊手法的应用注意事项
第六部分
    6.1 神经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制
    6.2 整脊手法结合神经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结果分析
第七部分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8)中西医综合保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及其相关机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中西医综合保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统计分析
    2.结果
        2.1 基线情况
        2.2 按中医年龄分段病例分布情况
        2.3 安全性评价
        2.4 疗效评价
    3.分析与讨论
        3.1 颈椎病患者基线数据分析
        3.2 中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3.3 西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3.4 颈椎的解剖及重要结构
        3.5 对于筋出槽骨错缝的认识
        3.6 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制探讨
        3.7 定点定位定性与全面调整
        3.8 中医手法整骨与正骨
        3.9 针灸治疗颈椎病机制探讨
        3.10 穴位治疗的作用
        3.11 联合治疗与单一治疗
        3.12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
第二部分 不同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及其相关机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统计分析
    2.结果
        2.1 药物外用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
        2.2 导引练功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
        2.3 药物内治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
        2.4 不同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汇总
        2.5 不同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总结
    3.分析与讨论
        3.1 对于筋骨病损诊治的理解
        3.2 对于治筋的理解
        3.3 药物治疗颈椎病机制探讨
        3.4 导引练功治疗颈椎病机制探讨
        3.5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关系
        3.6 疗效比较中优劣与等效的关系
        3.7 器质性改变与官能性感受的关系
        3.8 主观指标客观化与客观指标主观混杂
        3.9 局部障碍与整体健康的统一
        3.10 研究内容的逻辑性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3.11 真实世界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与回顾性分析的关系
        3.12 组内、组间与分组分析的关系
        3.13 问题与展望
创新点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读期间授权或受理的专利
    附录3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附录4 在读期间参加学术会议
    附录5 伦理证明

(9)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选经取穴规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资料来源及检索方法
    1.4 文献筛选方法
    1.5 数据采集依据
    1.6 统计学处理
    1.7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期刊文献检索结果
2 结果
    2.1 常用穴使用频次
    2.2 常用穴在十四经段分布情况
    2.3 常用穴部位分布情况
    2.4 常用穴特定穴归属情况
3 讨论
    3.1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选经规律探讨
    3.2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穴规律探讨
4 结语

(10)巨刺肩三针结合常规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研究现状
        1.1.1 肩部的生理解剖研究
        1.1.2 肩关节的骨性结构
        1.1.3 肩关节的肌层结构
        1.1.4 肩部的特殊结构
    1.2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及治疗
        1.2.1 现代医学的肩周炎病名起源
        1.2.2 肩周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1.2.3 肩周炎的症状学研究
        1.2.4 病因病机
        1.2.5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临床分期的认识
        1.2.6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治疗
    1.3 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及治疗
        1.3.1 病名探究
        1.3.2 病因病机
        1.3.3 内因
        1.3.4 外因
        1.3.5 中医辨证分经
        1.3.6 中医治疗方法
    1.4 关于巨刺法的论述
        1.4.1 巨刺的源流
        1.4.2 巨刺法的治病机理
    1.5 关于靳三针及肩三针的文献研究
        1.5.1 靳三针起源
        1.5.2 靳三针的组穴思想探究
        1.5.3 靳三针的组穴特点
    1.6 靳氏肩三针的穴位组成及其选穴含义
        1.6.1 靳氏肩三针的组成
        1.6.2 靳氏肩三针穴位分析
        1.6.3 肩三针的临床运用研究
        1.6.4 肩三针的治病机理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资料
        2.1.1 研究目的
        2.1.2 病例来源
        2.1.3 诊断标准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病例剔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病例分组
        2.2.2 随机对照方法
        2.2.3 治疗方法
        2.2.4 操作
        2.2.5 疗效观察
        2.2.6 观测指标
        2.2.7 观察方法
        2.2.8 临床总疗效评定标准
        2.2.9 研究中相关问题处理及解决方法
    2.3 结果分析
        2.3.1 统计分析方法
        2.3.2 结果
    2.4 结果讨论
        2.4.1 理论依据
        2.4.2 实验结果分析
        2.4.3 本研究的创新性分析
        2.4.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详细摘要

四、腋神经应用解剖与颈椎病患者肩胛痛点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激痛点关刺联合中渚穴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 王祖庆,赵玉红,李艳. 中医药导报, 2021
  • [2]基于腋神经走行针刀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 伍紫炫,蔡旻捷,陈嘉韵,吕朝晖. 山东中医杂志, 2021(08)
  • [3]手术治疗四边孔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韦利川,党建军,郑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17)
  • [4]竖横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雨婷.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5]腋神经分布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 戴荣水,林洁,罗彩云,林玲,余晓雯.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11)
  • [6]从腋神经与手太阳经循行探讨肩背部针刀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J]. 伍紫炫,蔡旻捷,周小红,陈晖,吕朝晖. 辽宁中医杂志, 2021(03)
  • [7]韦氏整脊手法结合神经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D]. 吴海波.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中西医综合保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及其相关机理探讨[D]. 钱晓忠.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选经取穴规律探讨[J]. Ezzat Rowshan zamir,杨超,于天源,沈熠,吕桃桃,李易真. 环球中医药, 2019(05)
  • [10]巨刺肩三针结合常规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 李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颈椎病患者腋神经及肩胛痛点的应用解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