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证制现状及对策

双证制现状及对策

一、论双证书制度的现状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罗皓月[1](2021)在《高职教育“1+X”证书制度的生成逻辑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姜晓雷[2](2021)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提出“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产生了一定影响,从评价主体来看,培训评价组织的发展为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价机构注入新活力,从评价内容看,既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同时要加强专业技能、对实际问解决题能力的评价,重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从评价方法看,坚持“成果、效果、结果”评价,转变重知识轻技能的教学评价,转变一次性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与增值评价。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引言部分。这一部分首先提出了研究目的和研究背景,阐明了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其次对相关政策进行分析,查阅学术研究文献,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进行了敲定。第二章:“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理论研究。这一部分主要是阅读书籍、查阅文献寻找到“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理论依据,从而为第三章分析并建构其基本框架奠定基础,即从“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三章:“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分析框架及论证。采用本研究提出的三个范畴对“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进行论证,即“谁”作为评价主体、评价的内容是“什么”、以及“怎样”进行评价,并论证建构出的分析框架的可行性。第四章:研究“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现状与问题。借鉴文献法与访谈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深入了解我国实施“1+X证书”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面的现状以及试点中问题与困难,依据前文建立的三个维度找出评价主体、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五章:德国“双元制”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借鉴与经验。本章主要介绍了德国“双元制”与“1+X证书”制度的联系,并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三个层面分析了德国“双元制”对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的“1+X证书”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重点总结了高职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面的经验。第六章:对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提出改进的对策。本章从评价主体、内容和方法三个维度出发,根据前文访谈出现的问题,提出完善“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赵碧波[3](2020)在《中职学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1+X证书制度作为职业教育改革新的发展任务和方向,正式启动试点推行。中等职业教育是整个职业教育的基础,发展中职教育有利于我国最大限度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我国社会充分、合理的就业,有利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因此,在中职学校推行1+X证书制度必要且紧迫。论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以首批1+X试点专业领域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对中职学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困境及对策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研究过程中对X市开设汽车维修与运用专业中职学校的学生、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结合深度访谈,发现中职学校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推行1+X证书制度困境,如学校师生对1+X证书制度缺乏有效认识、学校的基础条件不能满足试点要求、为行业开展的职业培训较少以及学校与企业互动较少等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造成中职学校推行1+X证书制度的困境原因:一方面学校落实1+X证书制度试点要求不到位,另一方面学校专业建设的基础条件薄弱,同时学校对行业职业培训重视不够,再者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为此,中职学校应对推行1+X证书制度困境的策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强化意识,落实1+X证书制度的相关要求;第二,对标《专业教学标准》,完善专业建设基础;第三,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第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推动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必将推动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人才供给能力的提升,使职业院校的市场吸引力得到极大增强,也将推动职业教育深入改革。

彭淑仪[4](2019)在《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的困境与对策》文中指出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主要是为了使以服务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为导向的学校的重要措施得到合理、正确的实施。目前,高职院校在实行"双证书"制度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适用范围较窄、证书质量不高、缺乏统一的管理等。本文就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可以对该制度的执行有所帮助。

刘雯[5](2017)在《农业高职院校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农业大国,我国长期致力于改善农业现状,以提高农民收入、增效农业产出、维持农村和谐稳定。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逐步进入正轨,然而专业人才尤为稀缺。有针对性的培养进行农业推广和管理的专职专业人才,促进农业高职教育在农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成为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各类农业高职院校必须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顺应时代步伐,结合地区发展差异,培养符合我国三农发展需要的专职专业人才。本文基于当前农业发展背景,放眼未来,将对人才的培养和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具体探究新形势下对相关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全新、实用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结合实际的市场需求,科学规划教学任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使其学农懂农爱农,将所学技能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实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在农村的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当前农业高职院校经管类人才培养的三大模式:即就业导向模式、工学结合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经管类的农经专业、会计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本研究深入分析了这三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提出了对策建议。

桂文龙,袁华根,吴植[6](2017)在《我国高职实施“双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双证书"制度体现了高职教育最主要的办学特色,即职业性。大力实施"双证书"制度,可有力促进职业资格证书与高职教育实现有效衔接,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本研究通过采用调查问卷办法对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前实施"双证书"制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对策建议,为我国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赵丽[7](2017)在《新制度经济学视域下“双证书”制度的效率困境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双证书"制度是我国政府主导的、具有强制性的职业教育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其就业。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双证书"制度的效率困境,如"双证书"制度运行中的机会主义行为问题,"双证书"制度变迁的主体、成本与路径问题。文章进一步提出了走出效率困境的对策,如全面分析"双证书"制度对象的效用;重视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形成合力;加强顶层设计,增强"双证书"制度实施的约束力。

陈海岩[8](2017)在《中等职业学校双证书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兰州某中等专业学校为例》文中指出职业学校实施“双证书”制度,在1993——1996年主要是国家引导倡议;到1996年,《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两部法典的颁布,才正式确立了双证制在法律上的地位;再到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以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重要指标。国家对“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例如部分专业选证难、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存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现象、企业不会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入职的门槛。“双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职业学校对学生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难以保证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优势和未来发展;“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情况制约着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对中等职业学校“双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访谈和教师、学生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凸显“双证书”制度在职业学校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意义,引起各职业学校的重视,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在职业学校推行“双证书”制度不是单纯的以考证为目的,更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和就业竞争力;调查分析影响职业学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因素,为探索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将教学计划和证书标准有机结合、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现实依据;为学校以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深入实施“双证书”制度提供意见建议参考。

王宏礼,赵东,吴宪洲[9](2017)在《高职“双证书”制度推进研究与实践——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认为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双证书"制度现状出发,对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双证书"制度实践为例,从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证融通、校企共同鉴定考核、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以及教师下现场锻炼等方面的实践提出了院校实践的措施,同时从政策层面提出了制度建议。

龚雯[10](2017)在《“对接”视域下的职业教育“双证书”课程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双证书”课程模式是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基础。本研究旨在从专业教学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的视角,建构应用于职业院校教育实践的新型“双证书”课程模式,以此作为实现“直接式双证书”的基础。本研究以文献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为手段,全面分析了“双证书”教育实施现状。综合运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理论,从职业教育为人的生存发展服务,为社会服务这一根本目标出发,研究了建构“双证书”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从提高课程模式的普适性出发,研究了课程模式的本体性价值、手段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根据结构功能理论,建构了由课程、教学实施、评价和价值关系四个子系统组成的课程模式框架,设计了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通过理想与现实对比,本研究认为新的“双证书”课程模式,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具体表现为:课程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要覆盖国家职业标准对技能和知识的要求;课程学习过程要在职业认同感培养、情境设计、学习方式设计等方面,符合职业工作过程的要求;课程评价方式要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一致。实现上述三个方面“对接”的措施是:在提升“双证书”课程模式本体性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其手段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建设。手段性价值的实现途径是,提供“双证书”职业能力等效性评价的“中介物”,唤起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意愿,提升“双证书”课程的社会认知度。工具性价值的实现途径是,提供规范化的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和评价等工作的路径和方法。在上述思想指导下,本研究提出了规范国家职业标准分析路线和职业能力要求提取的方法;规范“双证书”课程开发步骤、开发流程、规范“双证书”课程开发主体职责的方法;在课程开发质量评价中,采用“双证书”课程认证环节,作为课程得到利益相关者认可的手段;提出了以不同价值取向的课程目标与教学实施方式要素的联系方法和交互式学习思想设计“双证书”课程教材,提升教材使用性的方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本研究认为实施“双证书”课程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建设学校外部和内部的保障条件。在外部环境方面,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联动机制,协调各利益相关方关系,调动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积极性。在内部环境中,要以保障专业教学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对接”质量以及提升“双证书”课程模式实施条件和环境为工作重心。

二、论双证书制度的现状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双证书制度的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1+X证书”制度的提出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存在一定问题
        (三)学者对“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不足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
        (一)“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理论研究
        (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现状与问题研究
        (三)“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对策研究
    四、文献综述
        (一)“1+X证书”制度的研究
        1.关于“1+X证书”制度提出的背景研究
        2.关于“1+X证书”制度提出的目的研究
        3.关于“1+X证书”制度内容的研究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机构研究
        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4.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价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三)研究述评
    五、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六、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1.收集资料的方法
        2.分析资料的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理论研究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1+X证书”制度
        (二)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二、理论基础
        (一)第四代评价理论及其启示
        (二)素质教育理论及启示
        (三)多元智能理论及启示
第三章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分析框架及论证
    (一)“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多元与互动
    (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内容:纵向深化与横向扩展
    (三)“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灵活与客观
    (四)“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分析论证
第四章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一、“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的现状与问题
        (一)“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的现状
        1.政府关于“1+X证书”的规章制度基本建立
        2.培训评价组织规模不断扩大
        3.培训评价组织的遴选与管理不断完善
        4.“1+X证书”制度试点下校企合作加强
        (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的问题
        1.校企评三方协同动力缺乏,精准培训难度大
        2.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3.高职院校实训设施有待改善
    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内容的现状与问题
        (一)“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内容的现状
        1.“1+X证书”开发领域不断扩展
        2.高职院校开始注重专业技能的评价
        (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内容的问题
        1.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不够
        2.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设置存在一定问题
        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
    三、“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的现状与问题
        (一)“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的现状
        1.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素养+职业技能”的评价方法逐步完善
        2.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价方法更加客观
        (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的问题
        1.第三方评价机构以结果评价为主,忽视综合性评价
        2.未建立完善的第三方教育评价支持体系
        3.学分互认、转换的评价方法落实不到位
第五章 德国“双元制”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借鉴与经验
    一、评价主体:德国“双元制”涉及众多相关利益主体
    二、评价内容:德国“双元制”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评价方法:德国“双元制”评价方法的科学性
第六章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对策研究
    一、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
        (一)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二)完善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四)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作用
    二、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内容
        (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二)重视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的评价
        (三)重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
    三、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二)探索增值评价,提高评价方法的科学性
        (三)建立国家统一的“X证书”考核标准
        (四)学校学业评价与职业技能考核融合
附录
    附录1:访谈提纲
    附录2:参考文献
        着作类
        期刊类
        学位论文类
        报刊类
致谢

(3)中职学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言
    1.1 选题背景
        1.1.1 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为职业院校改革发展提供动力
        1.1.2 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导致人才结构问题突出
        1.1.3 中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亟需完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情况
        1.3.2 国外研究情况
        1.3.3 文献研究述评
    1.4 相关概念界定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及框架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职学校推行1+X证书制度的情况调查
    2.1 1+X证书制度概述
        2.1.1 1+X证书制度的内涵
        2.1.2 1+X证书制度的精髓
        2.1.3 1+X证书制度的创新
    2.2 1+X证书制度的试点情况
        2.2.1 试点概况
        2.2.2 汽车专业领域1+X证书制度试点条件
        2.2.3 汽车专业领域的“X”证书
    2.3 1+X证书制度在中职学校汽运专业推行的情况调查
        2.3.1 调查设计与过程
        2.3.2 调研结果及分析
第3章 中职学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困境
    3.1 学校师生对1+X证书制度缺乏有效认识
        3.1.1 对1+X证书制度的了解较少
        3.1.2 对1+X证书制度的认识不深
    3.2 学校的基础条件不能满足试点要求
        3.2.1 实训设施设备不能满足1+X试点要求
        3.2.2 教学团队没有达到1+X试点要求
    3.3 学校为行业开展的职业培训较少
        3.3.1 开展职业培训的意识较弱
        3.3.2 开展职业培训的教学资源较少
    3.4 学校与企业互动较少
        3.4.1 人才培养过程企业参与度不高
        3.4.2 学校教师进入企业实践锻炼较少
第4章 中职学校实施1+X证书制度困境的原因
    4.1 学校落实1+X证书制度试点要求不到位
        4.1.1 对“职教20条”有关精神领会不深刻
        4.1.2 贯彻1+X证书制度要求的力度不够
    4.2 学校专业建设的基础条件薄弱
        4.2.1 专业建设的基础跟不上专业发展的需求
        4.2.2 专业建设的基础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需要
    4.3 学校对职业培训的重视不够
        4.3.1 主动为行业开展职业培训观念没有形成
        4.3.2 缺乏开展职业培训的激励机制
    4.4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
        4.4.1 专业建设水平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够
        4.4.2 与企业的合作还停留在较浅层次
第5章 中职学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策略
    5.1 强化意识,落实1+X证书制度的相关要求
        5.1.1 强化改革意识,重视学习宣传
        5.1.2 加强管理,落实1+X证书制度的有关要求
    5.2 对标《专业教学标准》,完善专业建设基础
        5.2.1 对标标准要求,完善实训仪器设备基础
        5.2.2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师“双师”能力
    5.3 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
        5.3.1 完善职业培训顶层设计,促进职业培训服务观念的形成
        5.3.2 构建职业培训教学体系,推动职业培训实施
    5.4 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推动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5.4.1 贯彻《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5.4.2 以“X”证书为纽带,推动深层次校企合作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4)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的困境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行“双证书”制度的目的
二、“双证书”制度实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学生学历较低
    (二)职业资格证书的适用范围和管理问题
    (三)各类证书良莠不齐
    (四)对执行“职业准入制”宽严不一
三、实行“双证书”制度的对策
    (一)注重证书的普及与适用
    (二)端正学生个人态度
    (三)提高证书含金量与考证合格率
    (四)加强考证培训与专业教学
        1. 专业与能力相融合。
        2. 递进教学。
        3. 格式化。
        4. 专兼结合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四、结语

(5)农业高职院校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农业高职院校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1 就业导向模式——“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
        2.1.1 “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2.1.2 “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2.2 工学结合模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2.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2.2.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2.3 产学研合作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2.3.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2.3.2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2.4 小结
第三章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及经管专业概况
    3.1 学院基本概况
    3.2 学院经管类人才培养的情况
第四章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4.1 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双证书”培养模式分析
        4.1.1 学院会计专业现状
        4.1.2 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双证书”培养模式的特征
        4.1.3 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双证书”培养模式的成效
        4.1.4 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双证书”模式存在的问题
        4.1.5 完善“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4.2 学院农经专业人才“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践分析
        4.2.1 学院农经专业现状
        4.2.2 学院农经专业人才“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特点
        4.2.3 学院农经专业人才“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成效
        4.2.4 学院农经专业人才“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4.2.5 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措施
    4.3 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实践分析
        4.3.1 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现状
        4.3.2 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施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特点
        4.3.3 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效果
        4.3.4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病
        4.3.5 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措施
    4.4 小结
第五章 农业高职院校经管类学生培养模式的优化
    5.1 确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5.2 形成完善的校企共育人才的途径
    5.3 重视培养学生“学经管重三农”的软实力
    5.4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6)我国高职实施“双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现状调查
    1. 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实际情况
    2. 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取得的成效
二、我国当前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目前高职院校推行的“双证书”制度还不够完善
    2. 目前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三、对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对策建议
    1.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双证书”制度法规制度体系
    2. 深化课程改革, 实现与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效对接
    3. 大力培养师资队伍由“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
    4. 严格规范“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推行, 提高职业技能鉴定水准

(7)新制度经济学视域下“双证书”制度的效率困境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双证书”制度的演进与实施现状
    1. 我国“双证书”制度的演进。
    2. 我国“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概况。
二、“双证书”制度效率困境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1.“双证书”制度运行中的机会主义行为问题。
    2.“双证书”制度变迁的主体、成本与路径问题。
三、“双证书”制度走出效率困境的对策
    1. 全面分析“双证书”制度对象的效用。
    2. 重视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形成合力。
    3. 加强顶层设计,增强“双证书”制度实施的约束力。

(8)中等职业学校双证书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兰州某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目的
    (三)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双证书”制度
        2.职业资格证书
        3.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4.“双证书”制度的实施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1.访谈法
        2.问卷调查法
        3.文献研究法
四、学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现状
    (一)“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机构
    (二)“双证书”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三)“双证书”制度的实施对象
    (四)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鉴定工种和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模块
    (五)考评员队伍
    (六)毕业生双证书率
    (七)毕业生就业情况
五、学校实施“双证书”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目前推行的“双证书”制度还不够完善
        1.“双证书”制度的实施缺乏权威性
        2.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3.“双证书”制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补充
    (二)“双证书”制度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1.“双证书”制度的实施存在重证书轻能力的倾向
        2.证书种类的选择成为学校推行“双证书”制度的制约因素
        3.“双证书”制度与学历教育衔接存在问题
        4.“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难以保证
        5.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有待提高
    (三)“双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六、建议和对策
    (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双证书”制度体系
        1.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标准与国际接轨
        2.为中职学校实施双证制教育提供相应的法制环境
        3.强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劳动力市场“通行证”的就业准入控制
        4.职业学校应加强自身制度建设
    (二)树立正确的双证制教育价值观
        1.树立以职业能力为价值导向的教育价值观
        2.资格证书的选择体现证书的含金量与质量
    (三)深化课程改革,实现与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效对接
        1.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相一致
        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专业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
        3.改革现有的考评机制,引导学生充分重视技能学习的过程
    (四)建设与企业密切联系、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严密组织、严格标准,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质量
七、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9)高职“双证书”制度推进研究与实践——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高职教育实施“双证书”制度的现状
推进“双证书”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标准不能适应职业标准,职业标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2.企业对证书认可度不高
    3.教学条件和师资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双证书”的要求
    4.“证出多门”现象比较严重
院校推进“双证书”制度的措施
    1.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各专业学生毕业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
    2.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融通
    3.校企共同鉴定考核
    4.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5.教师下现场锻炼,建设“双师”教师队伍
    6.完善工作制度,优化技能鉴定管理
推进“双证书”制度的建议
    1.完善相关立法
    2.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建立完善的工资收入与资格证书对应体系

(10)“对接”视域下的职业教育“双证书”课程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政策背景
        1.1.2 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1.1.3 实施“双证书”课程模式的技术基础
    1.2 研究问题缘起
        1.2.1 构建国家资格框架的需要
        1.2.2 教育实践中的困惑
        1.2.3 课题研究和实践的需要
    1.3 研究的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双证”对接
        1.4.2 “双证书”课程
        1.4.3 “双证书”课程模式
        1.4.4 “双证书”课程教材
    1.5 文献综述
        1.5.1 国内研究综述
        1.5.2 国外相关研究
        1.5.3 文献研究评述
    1.6 研究假设、思路、内容和方法
        1.6.1 研究假设
        1.6.2 研究思路框架
        1.6.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4 研究方法
        1.6.5 拟创新之处
第2章 教育实践要求的“双证书”课程模式
    2.1 “双证书”课程模式建构的理论支撑
        2.1.1 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观
        2.1.2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课程实施方式
        2.1.3 基于行为主义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方式
        2.1.4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主体关系
    2.2 “双证书”课程模式建构理念
        2.2.1 以价值建设为课程模式建构宗旨
        2.2.2 以结构功能关系建构课程模式框架
        2.2.3 以“实践”为课程模式的灵魂
        2.2.4 以职业愿景培养为发展驱动力
    2.3 “双证书”课程模式的目标和功能
        2.3.1 “双证书”课程模式目标
        2.3.2 “双证书”课程模式功能
    2.4 “双证书”课程模式的构成要素
        2.4.1 “双证书”课程观
        2.4.2 “双证书”课程目标
        2.4.3 “双证书”课程开发方法
        2.4.4 “双证书”课程教学实施
        2.4.5 “双证书”课程评价
    2.5 “双证书”课程模式结构透视
        2.5.1 “双证书”课程模式的子系统
        2.5.2 子系统要素的联系及作用
        2.5.3 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及作用
    2.6 “双证书”课程模式特征
第3章 “双证书”课程模式现状及其反思
    3.1 职业院校现行的“双证书”课程模式
        3.1.1 现行“双证书”课程模式的种类
        3.1.2 现行“双证书”课程模式的目标和功能
        3.1.3 现行“双证书”课程模式要素的内涵
    3.2 现行“双证书”课程模式的成效与不足
        3.2.1 “双证书”课程模式实施成效
        3.2.2 课程模式目标功能的不足
        3.2.3 课程模式要素内涵存在的缺憾
    3.3 现行“双证书”课程模式实施情况反思
        3.3.1 “双证书”课程模式存在问题产生根源的探究
        3.3.2 “双证书”课程模式改进优化的着力点
第4章 国外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经验借鉴
    4.1 课程开发领域的经验
        4.1.1 美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
        4.1.2 英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
        4.1.3 德国“双元制”课程开发
    4.2 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实施方式——工作本位学习
        4.2.1 美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工作本位学习实践
        4.2.2 英国职业教育课程工作本位学习实践
    4.3 评述和启示
        4.3.1 国外职业教育课程实施情况评述
        4.3.2 启示
第5章 建立“双证书”课程开发工作规范
    5.1 厘清“双证书”课程开发工作规范建设内容
        5.1.1 把握“对接”视域下“双证书”课程价值观内涵
        5.1.2 明确课程开发工作规范的建设要求
    5.2 规范专业教学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方法
        5.2.1 规定国家职业标准分析方法
        5.2.2 规范国家职业标准的课程化转化方法
        5.2.3 规定课程开发程序及步骤
    5.3 规范课程开发主体及其职责
        5.3.1 廓清课程开发主体
        5.3.2 明晰课程开发主体职责
    5.4 规范利益相关者评价课程本体质量的方式
        5.4.1 建立“双证书”课程认证规则
        5.4.2 构建课程本体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5.4.3 规定课程本体质量评价程序
第6章 提升“双证书”课程教学实施成效的举措
    6.1 优化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与职业工作过程“对接”方法
        6.1.1 强化行为式教学目标与职业认同感的联系
        6.1.2 强化生成性教学目标与情境设计的联系
        6.1.3 强化表现性目标与自我建构学习方式的联系
        6.1.4 采用符合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的学习成果评价形式
    6.2 优化“双证书”课程教学实施设计的实例
        6.2.1 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实例
        6.2.2 实训课程设计实例
    6.3 重视教材对“双证书”课程教学实施成效的助推作用
        6.3.1 完善教材的交互功能
        6.3.2 改善教材内容与教学情境的适配性
        6.3.3 改善教材内容传递方式与学习方式的适配性
    6.4 "双证书"课程教材设计应用实例
        6.4.1 国家职业标准融入教材的设计实例
        6.4.2 “双证书”教材交互功能设计实例
第7章 实施“双证书”课程模式的保障
    7.1 建立协调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机制
        7.1.1 建立专业教学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联动机制
        7.1.2 建立用人单位诉求与课程建设联动机制
    7.2 建立保障两个“标准”要素对接的机制
        7.2.1 制定两个“标准”分析报告制度
        7.2.2 制定两个“标准”对接工作细则
    7.3 建立提升教学实施能力的机制
        7.3.1 建立教学资源合作建设机制
        7.3.2 建立提升教学实施水平的机制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论双证书制度的现状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职教育“1+X”证书制度的生成逻辑及优化策略研究[D]. 罗皓月.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2]“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D]. 姜晓雷.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3]中职学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D]. 赵碧波.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4]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的困境与对策[J]. 彭淑仪. 亚太教育, 2019(12)
  • [5]农业高职院校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D]. 刘雯. 四川农业大学, 2017(02)
  • [6]我国高职实施“双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桂文龙,袁华根,吴植.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7)
  • [7]新制度经济学视域下“双证书”制度的效率困境与对策[J]. 赵丽. 教育与职业, 2017(10)
  • [8]中等职业学校双证书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兰州某中等专业学校为例[D]. 陈海岩. 西北师范大学, 2017(02)
  • [9]高职“双证书”制度推进研究与实践——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王宏礼,赵东,吴宪洲. 陕西教育(高教), 2017(01)
  • [10]“对接”视域下的职业教育“双证书”课程模式研究[D]. 龚雯. 天津大学, 2017(04)

标签:;  ;  ;  ;  ;  

双证制现状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