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

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

一、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类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孙星雅,刘睿,张素霞,王战辉[1](2021)在《中国与欧盟和美国牛奶中兽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滥用违禁药品、超量或盲目用药、不遵循休药期等现象屡禁不止,这些行为将会导致食品中兽药残留过量进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建立合适的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是有效监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关键。我国为更加有效地监管兽药使用情况,于2019年新颁布了GB31650—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本文比较了我国新旧国家标准以及新国家标准与欧盟和美国的牛奶中兽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差异,结果表明,新国家标准对旧标准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补充与修改,但其与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仍存在一定差异。未来我国仍需结合兽药实际使用情况进一步完善乳制品中兽药残留限量的相关标准,使其向国际标准靠拢,提高我国乳制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这对打破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保障食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许秀丽,姚桂红,聂雪梅,崔东伟,张峰[2](2021)在《中外乳及乳制品法规与主要检测指标的比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乳制品质量与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重要问题。许多国家纷纷采取立法、行政、司法以及提高检验技术等多种措施,以提高乳及乳制品的质量与安全。近年来,我国进口乳及乳制品的种类和数量与日俱增,但由于国内外法规与标准检测指标差异,导致进口乳制品"安全风险难以发现"、出口乳制品"遭受贸易技术壁垒"事件频发。为维护我国进出口乳制品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亟需明确国内外乳制品法规与标准在检测指标方面的差异,提升检测方法的针对性和准确度。本文对我国乳制品的标准现状、我国与主要贸易国在乳制品质量与安全方面主要检测指标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中外乳制品法规、检测指标和限量值的不同,并对我国乳制品法规、检测指标及限量值等标准的改进给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全面科学地优化进出口乳及乳制品法规提供参考。

高翔,杜杨[3](2021)在《生鲜乳中常检禁限用物质和药物判定标准的研究》文中提出乳制品在国民膳食结构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质量安全是人们高度关注的焦点。在生鲜乳中违法添加有害物质、使用违禁药物或超量、超范围使用药物等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本文研究了2018年以来农业农村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其中生鲜乳常检项目为三聚氰胺、革皮水解物、碱类物质、硫氰酸钠和β-内酰胺酶等违法添加物质,铅、铬、汞、砷、黄曲霉毒素M1等限量物质和各类兽药残留,总结分析了生鲜乳中常检违法添加物质和限量物质的种类、危害、常用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判定标准。同时,根据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农业农村部公告等对奶牛禁用和生鲜乳中不得检出药物种类、限用药物种类、残留标志物和最大残留限量进行分析整理,并建立名录,以期为相关生产经营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和质量检测机构提供参考。

王雪晴,郝爱月,谭新柳,张立慧,梅艳珍,戴传超,明灯明,黄菲,杨雅琼[4](2021)在《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而乳及乳制品作为动物源食品(牛奶,肉类等)中的重要来源,其安全问题更是涉及广泛,而其中的抗生素残留问题更是重中之重。主要介绍了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类别,其中包括四环素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并阐述了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高灵敏、高特异性和快速检测的新型传感器将是未来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检测的发展方向。重点介绍了抗生素残留目前使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微生物检测法、理化检测法和免疫分析法等,并从检测灵敏度、检测特异性和适用范围等方面,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韩振宇[5](2021)在《诺氟沙星抗体的制备及超灵敏检测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诺氟沙星(Norfloxacin,NOR)抗菌类药是喹诺酮类的第三代产品,其通过阻断细菌产生DNA转录酶,抑制细菌DNA复制从而起到抑菌作用。随着诺氟沙星使用量的增加,滥用现象频发导致在食品中残留严重。研究者发明了许多技术来检测食品中诺氟沙星残留,如能够准确鉴定小分子化合物的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广的电化学法等。然而,这些技术大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对检测人员要求比较高。本文以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为基础,开发了两种检测诺氟沙星的方法,能够快速、灵敏、直观的检测食品中诺氟沙星小分子,并且在牛奶中得到验证。方法本文以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为基础展开研究。首先,诺氟沙星小分子与大蛋白偶联获得完全抗原,通过免疫动物获得抗诺氟沙星多克隆抗体。利用点击化学将诺氟沙星小分子与生物素偶联形成多功能配体。还原法合成了粒径为15nm左右的胶体金并与叠氮/炔基形成共轭体以备可视法检测。本文开发的两种方法分别为:(1)化学发光检测法:本方法基于双功能配体改进化学发光法检测诺氟沙星小分子;(2)荧光/可视双通道检测法:利用铜离子不同价位能够参与不同反应的特点进行双通道检测。分别用两种方法对诺氟沙星小分子进行检测,绘制标准曲线、计算线性标准方程以及相关系数。最后,利用两种方法对市场上的牛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并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合成诺氟沙星完全抗原,经过五次免疫后对大白兔心脏取血,对血清进行纯化获得抗诺氟沙星多克隆抗体。通过点击化学合成了诺氟沙星-生物素多功能配体用于检测方法的开发。还原法合成了15nm左右的胶体金并且与叠氮/炔基偶联成功。化学发光法检测4种FQs的检测限分别为0.05 ng/mL、0.11 ng/mL、0.14 ng/mL和0.16 ng/mL,加标回收率在86.31-112.11%之间。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灵敏,对小分子污染物的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双通道法检测范围为3.18x10-2~6.88x103 pg/mL。该方法对其他类型的抗生素有良好的选择性。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方法学比较。化学发光法线性范围为10-1-102 pg/mL,加标回收率为:99.44%,批内均值:9.52±0.12,批内CV(%):1.25,批间均值:9.57±0.31,批内CV(%):3.14,双通道法线性范围为:3.18x10-2-6.88x103 pg/mL,加标回收率平均为:100.86%,批内均值:11.37±0.45,批内CV(%):3.96,批间均值:10.78±0.78,批内CV(%):7.23。通过比较得出化学发光法简单,便捷,但是相较于双通道法灵敏度差,线性范围较窄。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检测食品中的诺氟沙星抗生素。结论本研究基于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展开研究。制备了抗诺氟沙星多克隆抗体并且开发了两种针对诺氟沙星小分子的快速检测技术。通过方法学比较验证了两种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本文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检测食品中的诺氟沙星小分子,并且能进一步应用到其他抗生素的检测及食品安全检测中。

钱莹[6](2020)在《石河子地区市售灭菌乳和生鲜乳的品质评定与监测》文中提出牛奶是一种营养优质、全面的动物源性食品,同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合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钙磷比例合理,被誉为"白色血液"。因此,牛奶品质的优劣与上述成分含量密切相关。目前,奶质量安全评定有理化和卫生指标,其中理化指标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酸度等;卫生指标由细菌总数,体细胞数量,兽药残留,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所组成。由于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牛奶同时也是微生物繁殖的良好培养基,特别是奶牛感染细菌和牛奶生产过程中的运输,贮藏环节极易受到细菌的污染。新疆是我国重要的奶源产地,然而目前对市场上灭菌乳和生鲜乳品质评定与监测的数据并不全面。鉴于此,本研究以新疆石河子地区采集来的灭菌乳和生鲜乳,采用国标方法对其主要营养成分、评价指标、微生物含量、黄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1,AFTM1)和地塞米松残留进行检测,通过对比分析灭菌乳和生鲜乳的达标率,为该地区乳及乳制品的监测奠定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石河子地区灭菌乳和生鲜乳的理化指标的测定与评价为了监测石河子地区以牛奶的乳及乳制品品质,本试验从新疆石河子采集来自于超市、商店的灭菌乳和社区和农贸市场售卖点、养殖场的生鲜乳,对其主要营养成分(脂肪和蛋白质)和主要评价指标(非脂乳固体和酸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60份灭菌乳的蛋白质≥2.9g/100g、脂肪≥3.1g/100g、非脂乳固体≥8.1 g/100g、酸度为12°T~18°T均达标,即达标率均为100%;40份生鲜乳其蛋白质、脂肪、非脂乳固体、酸度的达标率分别为90%(36/40)、70%(28/40)、60%(24/40)和100%(40/40)。表明石河子地区的灭菌乳理化指标全部达标,较生鲜乳的品质要好。2.石河子地区灭菌乳和生鲜乳的微生物的检测与评价GB 4789.2-2016、GB 4789.3-2016、GB 4789.4-2016和GB 4789.10-2016方法依次检测菌落总数(aerobic colony count,ACC)、大肠菌群(Coliforms)、沙门菌(Salmonell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结果显示,60份灭菌乳均未检测到任何细菌,即ACC、Coliforms、Salmonella和S.aureus检测合格率均为100%;40份生鲜乳的ACC≤2.0×106CFU/m L占比25%(10/40)、≤5.0×105CFU/m L占比10%(4/40),Coliforms≤103CFU/m L占比12.5%(5/40),Salmonella和S.aureus微生物检测均未检出,即合格率均为100%。证实石河子地区灭菌乳微生物检测全部达标,但生鲜乳却存在以Coliforms为主的微生物。3.石河子地区灭菌乳和生鲜乳的质量安全重要风险因子的检测与评定AFTM1和地塞米松是乳及乳制品中重要风险因素,本研究参考GB5009.24-2016和GB/T22978-2008方法依次对采集到的所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60份灭菌乳均未检测到AFTM1和地塞米松,即达标率均为100%。40份生鲜乳检出1份样品含有AFTM1,其含量为0.90μg/kg≥0.50μg/kg,高于国家标准,检出率为2.5%(1/40),合格率为97.5%(39/40);地塞米松检出率为0%,合格率均为100%。表明该地区的养殖场个别存在AFT的污染,但地塞米松却无残留存在。

田红静,刘通,王秀娟,王友法,张峰,游松[7](2020)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文中提出畜牧业养殖中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动物源性食品抗生素残留超标,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因此开发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检测方法十分必要。然而,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前处理复杂,耗时较长,故开发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十分必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的快速检测方法,并介绍了各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分析各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以期为抗生素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王珂[8](2020)在《两种微生物抑制法检测抗生素残留优化与改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兽药残留所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已成为我国食品监管部门监管的重点。因此,探索快速、简单、方便灵敏的残留筛选检测技术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本研究进行了微生物法中较为经典的两种方法——纸片法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抑制法的优化与改良,并应用于肝脏组织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对评价动物性食品的安全具有实用价值。1、微生物纸片法检测抗生素残留优化和改良的研究为提高纸片法检测抗生素残留量的检出限,试验以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S)、嗜热乳酸链球菌(S.T)、地衣芽孢杆菌(B.L)和蜡样芽孢杆菌(B.C)作为试验菌,选择5种兽医临床常用抗生素,进行了最适培养基、培养温度、细菌量、敏感菌种的筛选以及抗生素最低检出限筛选,并用优化的纸片法检测了动物肝脏中抗生素残留。结果显示:B.S、S.T、B.L和B.C的最适培养基为LB培养基;最适培养温度分别为58℃、49℃、49℃和37℃;涂布平板法最适细菌量为200μL 10μg/mL,用优化的检测条件得到:B.S对庆大霉素最敏感,庆大霉素的最低检出限为0.025μg/mL;S.T对替米考星最敏感,替米考星的最低检出限为0.125μg/mL;B.L对多西环素最敏感,多西环素的最低检出限为0.09μg/mL;B.S对土霉素最敏感,土霉素的最低检出限为0.25μg/mL;B.S对四环素最敏感,四环素的最低检出限均0.1μg/mL,用优化后的纸片法检测5份羊肝、10份鸡肝、15份猪肝样品中抗生素残留阳性率分别为20%、40%、53.33%,检测鸡肝加标样品回收率均在80%以上。以上各种抗生素检出限与回收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2、微生物高通量法检测抗生素残留优化和改良的研究为提高微生物高通量法检测抗生素残留量的检出限,试验以B.S、S.T、B.L和B.C作为试验菌,选择5种兽医临床常用抗生素,进行了最适检测培养基、检测菌量、培养温度、检测培养基中指示剂浓度的筛选以及抗生素最低检出限筛选,并用优化的微生物高通量法检测了动物肝脏中抗生素残留。结果显示:B.S、S.T、B.L和B.C的最适培养基为LB培养基;最适检测菌量分别为2 mg/mL、3mg/mL、3 mg/mL、1 mg/mL;最适培养温度分别为58℃、49℃、49℃和37℃,检测培养基中最适指示剂浓度为12μg/mL,用优化的检测条件得到:庆大霉素的最低检出限为0.0005μg/mL;替米考星的最低检出限为0.1875μg/mL;多西环素的最低检出限为0.075μg/mL;土霉素的最低检出限为0.15μg/mL;四环素的最低检出限为0.06μg/mL,用优化后的高通量法检测5份羊肝、10份鸡肝、15份猪肝样品中抗生素残留阳性率分别为20%、40%、60%,检出限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李停[9](2020)在《养殖业抗生素利用法律规制问题研究》文中提出2018年我国禽肉产量总值1994万吨,与2017年相比增加12万吨,增长率约为0.6%。禽蛋产量3128万吨,增加32万吨,增长率约为1.0%。禽蛋、活家禽产量与上一年度相比均有较大提升。但这种成绩是通过滥用抗生素,以牺牲环境、人体健康以及降低产品质量为代价而获得的。在养殖业利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问题包括动物源性食品抗生素残留、饲料抗生素含量超标、抗生素产品监管、抗生素产品的禁止性规制等问题。因此,以养殖业利用抗生素过程中所存在的法律问题为视角,第一,从抗生素对畜禽疫情的防治作用和促进生长周期的作用分析,与外部性理论相结合,总结养殖业利用抗生素对产品质量、出口贸易、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二,分析我国相关兽药政策,探析其背后所存在的抗生素利用标准问题、执法主体和利用主体责任问题、法律依据缺失以及公众参与问题。第三,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在抗生素利用过程中规范利用的法律经验。第四,结合我国养殖业抗生素利用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明确抗生素利用规范文件的基础理论,为制定养殖业抗生素利用法律规范提供理论支持;以整体性原则、生态效益原则、科学与实际相结合原则作为养殖业利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建立兽用抗生素利用法律标准体系,完善兽用抗生素合理利用标准、统一提高各类抗生素类药物最高残留量标准、制定抗生素类污染物排放标准,提升抗生素相关标准效力;同时制定抗生素产品检测制度,将生态红线与环境标准理论相结合,以绿色发展为基本原则,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抗生素产品生产检验标准和屠宰前抗生素含量检验标准,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保障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在以上抗生素相关标准完善的基础上,保障社会公众的参与制度;明确抗生素监管主体与利用主体的法律责任,保障追责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完善环境修复相关资金制度,从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保障环境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陈嘉惠[10](2020)在《国内市售乳制品及上海等地市售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乳制品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全球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对影响乳制品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开展相应的风险评估工作,可为食品相关监管部门提供科学的预警信息,从而预防乳制品和水产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本论文采用蒙特卡罗模拟、定量风险评估和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等方法,对国内市售液态乳中致病性微生物和化学危害因素进行了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乳制品安全风险预警模型,可定性预测中国市售乳制品的安全性。同时,针对上海等地区市售动物源性水产品(以下简称水产品)面临的质量安全问题,采用风险评估方法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水产品中化学污染物及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风险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相应的风险评估模型;使用全局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和时空扫描等方法分析了中国长三角地区兽药残留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国内市售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及预警首先,对液态乳中致病性微生物的危害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温度和时间对液态乳供应链环节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生长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市售液态乳中这两种菌污染的定量风险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在未热处理途径和热处理途径中,不同p H液态乳(6.4-6.8)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终平均污染浓度较高,大于105 CFU/m L的概率均在3.9%以上,对人体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影响;不同p H液态乳中大肠杆菌的最终平均污染浓度超过106 CFU/m L的概率均为0.1%,所造成的健康风险较低。此外,还构建了生牛乳中牛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的风险评估模型,结果显示,生牛乳携带牛结核杆菌的平均概率为4.75×10-4,人均消费1kg生牛乳,携带牛结核杆菌的平均概率为0.016,存在一定健康风险。在评估了液态乳中致病性微生物的风险之后,进一步分析了供应链中可能导致液态乳化学危害事件发生的因素,并构建了液态乳化学危害事件的故障树。结果显示,影响液态乳中化学危害事件的关键因素有生产企业反馈机制不完善、政府部门忽视或者没有良好的监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未进行抽检。此外,还分析了液态乳供应链中化学危害因素脆弱性的差异,结果显示,三组人群(消费者、生产企业和食品监管部门)都认为液态乳供应链容易受到化学危害因素的影响。针对乳制品中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采用2014-2017年中国乳制品抽检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乳制品安全定性预测模型,结果显示使用集成算法Adaboost构建的模型效果优于其他算法,模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62.50%、91.67%和72.22%,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用于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定性预测;基于该预测模型,我们还构建了在线预测系统,用户可通过http://www.biotechshu.com:8080/Mpredict访问该系统。2上海等地市售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统计分析东部沿海地区居民水产品的膳食摄入情况,采用膳食暴露评估方法对水产品中的镉、铅、汞、孔雀石绿、硝基呋喃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2-4岁男性儿童和4-7岁女性儿童由于食用水产品摄入的镉、汞和铅的平均暴露量均高于其他年龄组。所有年龄组居民每日因食用鱼类摄入的孔雀石绿的含量在安全范围内(暴露边界值大于10000),因食用鱼类摄入的硝基呋喃具有一定的健康风险(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暴露边界值小于10000)。根据文献调查的副溶血性弧菌在水产品中的污染情况,评估了东部沿海地区居民生食水产品可能引发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风险,结果表明,东部沿海地区居民因生食水产品而患病的概率为8.34×10-7,风险较低。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方法分别对2017-2019年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长三角城市群)水产品中兽药残留的超标率和检出率的时空分布情况、聚类情况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17-2019年水产品中兽药残留的总体超标率和检出率呈现空间随机性分布,热点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水产品中兽药检出和超标情况存在聚集性。

二、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类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类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与欧盟和美国牛奶中兽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新国家标准中牛奶的兽药种类和最大残留限量
    1.1 新国家标准对牛奶中有最大残留限量规定的兽药种类分析
    1.2 新国家标准对牛奶中无最大残留限量规定的兽药种类分析
    1.3 新国家标准与农业部235号公告关于牛奶中兽药残留限量规定的比较分析
2 中国与欧盟牛奶中兽药残留标准对比
3 中国与美国牛奶中兽药残留标准对比
4 结束语

(2)中外乳及乳制品法规与主要检测指标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乳及乳制品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现状
2 我国乳及乳制品标准中主要指标与主要贸易国的差异分析
    2.1 污染物指标
    2.2 兽药残留指标
    2.3 微生物指标
    2.4 营养指标
    2.5 体细胞数
3 结语

(3)生鲜乳中常检禁限用物质和药物判定标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生鲜乳中常检违法添加物质及判定标准
    1.1 三聚氰胺
    1.2 革皮水解物
    1.3 碱类物质
    1.4 硫氰酸钠
    1.5 β-内酰胺酶
2 生鲜乳中常检限量物质及判定标准
    2.1 重金属污染物限量
        2.1.1 铅
        2.1.2 铬
        2.1.3 汞
        2.1.4 砷
    2.2 黄曲霉毒素M1限量
3 奶牛禁用和生鲜乳中不得检出药物种类
4 生鲜乳中限用兽药种类和最大残留限量
5 结束语

(4)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乳及乳制品中残留的抗生素
2 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
3 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的检测
4 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
    4.1 微生物检测法
        4.1.1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TTC)
        4.1.2 戴尔沃试剂盒法(Delvo-X-PRESS)
        4.1.3 琼脂扩散法
    4.2 理化检测法
        4.2.1 反相液相色谱法
        4.2.2 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技术
    4.3 免疫分析法
        4.3.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4.3.2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技术
    4.4 常见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5 结语

(5)诺氟沙星抗体的制备及超灵敏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背景
        1.1 抗生素滥用
        1.2 抗生素危害
    2 诺氟沙星概述
        2.1 诺氟沙星简介
        2.2 诺氟沙星的作用
        2.3 诺氟沙星的危害
    3 研究进展
        3.1 高效液相色谱法
        3.2 微生物测定法
        3.3 免疫分析法
    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4.1 研究内容
        4.2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抗诺氟沙星小分子抗体的制备
    1 引言
    2 材料
    3 方法
        3.1 完全抗原的制备
        3.2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纯化
    4 结果
        4.1 完全抗原合成
        4.2 效价测定结果
        4.3 抗体鉴定
        4.4 抗体与小分子最佳结合浓度测定
    5 小结
第二部分 化学发光法检测诺氟沙星技术的建立
    1 引言
    2 材料
    3 方法
        3.1 半抗原生物素化
        3.2 条件的优化
        3.3 诺氟沙星检测技术的建立
        3.4 特异性验证
    4 结果
        4.1 诺氟沙星-生物素鉴定
        4.2 条件优化
        4.3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4.4 特异性测定
    5 小结
第三部分 荧光、可视双读数检测诺氟沙星技术的建立
    1 引言
    2 材料
    3 方法
        3.1 生物素标记合成
        3.2 AuNPs,AuNPs@炔基和AuNPs@叠氮化物的制备
        3.3 荧光和比色检测方法的建立
    4 结果
        4.1 AuNPs的描述,AuNPs@azi和AuNPs@alk表征
        4.2 条件验证与优化
        4.3 NOR样本检测
        4.4 NOR特异性检测
    5 小结
第四部分 检测方法的比对与验证
    1 引言
    2 方法
        2.1 线性关系
        2.2 精密度、准确度
        2.3 回收率
    3 结果
        3.1 线性关系
        3.2 精密度、准确度
        3.3 回收率
    4 与国标比较
    5 小结
第五部分 讨论与展望
    1 抗体制备
    2 检测方法
    3 方法比较
    4 创新与不足
    5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基于LSPR的比色法用于食品检测的研究进展
    1 前言
    2.原理及概况
        2.1 LSPR基本概念和原理
        2.2 比色技术的概念
        2.3 金属纳米粒子概况
        2.4 基于LSPR的比色法
    3 基于LSPR比色法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3.1 基于LSPR比色法在检测微生物方面的应用
        3.2 基于LSPR比色法在检测毒素方面的应用
        3.3 基于LSPR比色法在检测食品添加物方面的应用
    4 讨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6)石河子地区市售灭菌乳和生鲜乳的品质评定与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生鲜乳中风险因子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 生鲜乳中的风险因子
        1.1 兽药残留
        1.2 违禁添加物
        1.3 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2 影响生鲜乳质量的主要因素
        2.1 管理因素
        2.2 饲料因素
        2.3 环境因素
        2.4 疾病和药物因素
        2.5 挤奶操作管理
        2.6 储运因素
    3 牛乳中药物残留及检测方法
        3.1 牛乳中药物残留的来源、种类及危害
        3.2 牛乳中药物残留的现状
        3.3 牛乳中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石河子地区市售灭菌乳和生鲜乳的理化指标检测与评定
        1 材料
        1.1 样品来源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试剂配制及材料
        2 方法
        2.1 样品采集
        2.2 牛奶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3 牛奶中脂肪含量的测定
        2.4 牛奶非脂乳固体的测定
        2.5 牛奶中酸度的测定
        3 结果
        3.1 牛奶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
        3.2 牛奶中脂肪含量的测定结果
        3.3 牛奶非脂乳固体的测定结果
        3.4 牛奶中酸度的测定结果
        4 讨论
    试验二 石河子地区市售灭菌乳和生鲜乳的微生物检测
        1 材料
        1.1 样品来源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试验培养基
        2 方法
        2.1 菌落总数检测
        2.2 大肠菌群的检测
        2.3 沙门菌的检测
        2.4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
        3 结果
        3.1 菌落总数检测结果
        3.2 大肠菌群鉴定结果
        3.3 沙门菌分离培养结果
        3.4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培养结果
        4 讨论
    试验三 石河子地区市售灭菌乳和生鲜乳质量安全部分风险因子的检测与评定
        1 材料
        1.1 样品来源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试剂
        2 方法
        2.1 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 的检测
        2.2 牛奶中地塞米松的检测
        3 结果
        3.1 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 的检测结果
        3.2 牛奶中地塞米松的检测结果
        4 讨论
全文结论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7)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免疫检测方法
    2.1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2.2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2.3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
3 生物传感器技术
    3.1 以抗体为识别元件的生物传感器技术
    3.2 以分子印迹聚合物和核酸适配体为识别元件的新型生物传感器技术
4 光谱检测技术
    4.1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
    4.2 近红外光谱技术
5 其他新型快速检测技术
    5.1 生物芯片技术
    5.2 敞开式离子源质谱检测新技术
5总结

(8)两种微生物抑制法检测抗生素残留优化与改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引言
    1 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概述
        1.1 动物常用抗生素种类
        1.1.2 大环内酯类
        1.1.3 四环素类
        1.1.4 氨基糖苷类
        1.1.5 磺胺类
        1.1.6 喹诺酮类
        1.2 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危害
        1.2.1 对人体产生毒性
        1.2.2 增加细菌的耐药性
        1.2.3 污染环境
        1.3.4 导致菌群紊乱
    2 动物性食品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
        2.1 仪器分析法
        2.1.1 高效液相色谱法
        2.1.2 气相色谱法
        2.1.3 联用技术
        2.2 免疫学分析方法
        2.2.1 酶联免疫吸附法
        2.2.2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2.3 微生物抑制法
        2.3.1 平板法
        2.3.2 嗜热链球菌抑制法
        2.3.3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抑制法
        2.4 微生物抑制法常用检测菌培养特性
        2.4.1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培养特性
        2.4.2 嗜热乳酸链球菌的培养特性
        2.4.3 地衣芽孢杆菌的培养特性
        2.4.4 蜡样芽孢杆菌的培养特性
        2.5 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3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试验内容
    试验一 微生物纸片法检测抗生素残留优化与改良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1.1 主要仪器设备
        1.1.2 主要试剂
        1.1.3 菌种来源
        1.2 方法
        1.2.1 培养基的制备
        1.2.2 细菌使用液的制备
        1.2.3 抗生素标准溶液的制备
        1.2.4 最适培养基筛选
        1.2.5 最适培养温度筛选
        1.2.6 最适细菌量筛选
        1.2.7 敏感菌株的筛选
        1.2.8 抗生素最低检出限筛选
        1.2.9 优化的纸片法检测动物肝脏中抗生素残留
        2 结果
        2.1 最适培养基筛选结果
        2.2 最适培养温度筛选结果
        2.3 检测平板最适菌量筛选结果
        2.4 敏感菌株筛选结果
        2.5 抗生素最低检出限筛选结果
        2.6 抗生素的标准曲线
        2.7 优化的纸片法检测动物肝脏抗生素残留结果
        3 讨论
    试验二 微生物高通量法检测抗生素残留优化和改良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1.1 主要仪器设备
        1.1.2 主要试剂
        1.1.3 菌种来源
        1.2 方法
        1.2.1 培养基的制备
        1.2.2 抗生素标准溶液的制备
        1.2.3 细菌使用液的制备
        1.2.4 培养基筛选
        1.2.5 最适检测菌量的筛选
        1.2.6 培养温度筛选
        1.2.7 检测培养基最适指示剂浓度筛选
        1.2.8 检测5 种常用抗生素最低检出限
        1.2.9 优化的高通量法检测动物肝脏中抗生素残留
        2 结果
        2.1 检测培养基筛选结果
        2.2 最适检测菌量的筛选结果
        2.3 培养温度的筛选结果
        2.4 检测培养基最适指示剂浓度筛选结果
        2.5 检测5种常用抗生素最低检出限结果
        2.6 优化高通量法检测动物肝脏中抗生素残留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附件

(9)养殖业抗生素利用法律规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养殖业抗生素利用概述
    2.1 抗生素的概述
        2.1.1 抗生素的概念
        2.1.2 养殖业利用抗生素的原因
    2.2 抗生素利用的外部性影响
        2.2.1 影响动物源性食品产品质量
        2.2.2 影响动物源性食品产品出口贸易
        2.2.3 危害人体健康
        2.2.4 对生态的影响
第三章 养殖业抗生素利用法律问题分析
    3.1 养殖业抗生素利用政策问题分析
    3.2 养殖业抗生素利用法律规范问题分析
    3.3 养殖业抗生素利用标准问题分析
        3.3.1 养殖业抗生素利用与残留标准问题
        3.3.2 养殖业抗生素排放标准问题
    3.4 养殖业抗生素利用监管问题分析
        3.4.1 执法监管职责问题
        3.4.2 监管机构设置问题
        3.4.3 执法人员专业问题
    3.5 养殖业抗生素利用过程中责任认定
        3.5.1 人身侵权的法律责任认定
        3.5.2 环境诉讼中的法律责任认定
    3.6 公众参与制度分析
        3.6.1 公众参与形式问题
        3.6.2 公众参与制度问题
第四章 对国外养殖业抗生素利用法律规制的借鉴
    4.1 国外对养殖业抗生素滥用的法律规制
        4.1.1 美国建立国家抗菌药物耐药监测系统
        4.1.2 德国立法规制抗生素的利用
        4.1.3 日本药品分类管理制度
    4.2 国外养殖业抗生素法律规制体系的影响
第五章 养殖业抗生素领域法律规范体系的构建
    5.1 养殖业抗生素利用规范基础
        5.1.1 秩序价值理论
        5.1.2 安全价值理论
        5.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5.2 明确养殖业抗生素利用环境法律原则
        5.2.1 整体性原则
        5.2.2 生态效益原则
        5.2.3 科学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5.3 制定养殖业抗生素利用专项法律规范
    5.4 养殖业抗生素利用环境标准体系的完善
        5.4.1 制定养殖业抗生素利用标准
        5.4.2 统一养殖业抗生素残留标准
        5.4.3 制定含抗生素类污染物排污标准
        5.4.4 保障养殖业抗生素标准规范效力
    5.5 制定养殖业抗生素产品检测制度
        5.5.1 制定环境质量标准
        5.5.2 制定养殖业抗生素类药物生产检验标准
        5.5.3 制定动物屠宰前抗生素含量检测制度
    5.6 养殖业抗生素利用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5.6.1 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5.6.2 保障公众参与工作的落实
    5.7 明确主体法律责任
        5.7.1 确定养殖业抗生素监管主体责任
        5.7.2 确定养殖业抗生素利用主体责任
    5.8 构建环境修复制度
        5.8.1 完善环境修复相关资金制度
        5.8.2 提高环境修复技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国内市售乳制品及上海等地市售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乳制品质量安全的概述
        1.1 乳制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1.2 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危害因素
        1.3 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常见风险分析方法
    2 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监测
        2.1 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2.2 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污染物
        2.3 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常见风险分析方法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市售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及预警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
        1.2 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液态乳中致病性微生物的风险评估
        2.2 液态乳中化学危害事件的风险分析
        2.3 基于机器学习的乳制品安全预警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海等地市售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
        1.2 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东部沿海地区水产品中化学污染物及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评估
        2.2 长三角地区水产品中兽药残留的风险分析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课题
致谢

四、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类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与欧盟和美国牛奶中兽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对比研究[J]. 孙星雅,刘睿,张素霞,王战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24)
  • [2]中外乳及乳制品法规与主要检测指标的比较分析[J]. 许秀丽,姚桂红,聂雪梅,崔东伟,张峰. 食品科学, 2021(11)
  • [3]生鲜乳中常检禁限用物质和药物判定标准的研究[J]. 高翔,杜杨.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11)
  • [4]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研究进展[J]. 王雪晴,郝爱月,谭新柳,张立慧,梅艳珍,戴传超,明灯明,黄菲,杨雅琼. 生物加工过程, 2021(03)
  • [5]诺氟沙星抗体的制备及超灵敏检测技术研究[D]. 韩振宇.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02)
  • [6]石河子地区市售灭菌乳和生鲜乳的品质评定与监测[D]. 钱莹. 石河子大学, 2020(01)
  • [7]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J]. 田红静,刘通,王秀娟,王友法,张峰,游松.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11)
  • [8]两种微生物抑制法检测抗生素残留优化与改良的研究[D]. 王珂.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9]养殖业抗生素利用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 李停. 河北大学, 2020(08)
  • [10]国内市售乳制品及上海等地市售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D]. 陈嘉惠. 上海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