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中协同设计功能的实现研究

AutoCAD中协同设计功能的实现研究

一、在AutoCAD中实现协同设计功能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吕兴举[1](2016)在《基于AutoCAD的协同设计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设计项目规模和项目数量的迅速增长,设计院所现有的生产力不足以应对爆发的项目需求,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勘察设计行业与软件企业联手探索各种解决方案。CAD软件不断更新换代,专业软件不断优化升级。单个设计人的效率虽然提高明显,但专业间的配合却成为短板。信息不对称,提资混乱,错误百出,责任互相推诿。在强负荷的工作状态下,甚至出现低级错误。采用有效的协同设计模式,减少重复劳动,规避信息交流衰减,统一各专业步调,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是勘察设计行业内一直在追求的目标。与此同时,软件企业也在不断探索理论方法并尝试开发协同设计的辅助工具软件。勘察设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各类软件系统应用普及率高,职员计算机基础较好。协同设计也不是一个新的理论,国内对协同设计理论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有多种实现原理和方法。但因为忽略了设计院所实的实际生产情况,很多协同设计软件在实施过程中受到模式局限和设计人员的抵触,未能坚持应用推广。获得显着成效的案例不多,造成了协同设计软件应用落后的尴尬局面。基于AutoCAD的协同设计平台统筹考虑CAD软件比重、设计院现状、突出问题和设计人员诉求。设计实现多了模式兼容,渐进式改变工作习惯,项目成员有效协作的平台。协同设计平台以CAD制图标准为基础,集工具软件、配置管理、流程管控功能于一体,以平台的模式展现在设计人员最常使用的工作界面上。为行业提供易用、好用、有实效的协同设计软件系统。勘察设计行业内民用建筑、市政、工业、电力、煤矿等虽然有一致的国家规范要求,但专业多样,生产模式差异巨大。这就要求协同设计平台是个灵活、可配置的产品,需要根据不同行业类型区分不同设计生产方式,配置调整功能,满足不同应用模式。同时,随着国家政策的积极推进,协同设计平台也需要预留标准化的接口,满足二维设计模式向三维设计模式转换后的协同设计工作,满足“蓝转白”的交付物载体转换要求,以及满足图纸审查的人员签名认证等行业发展需求。

韩锋[2](2014)在《建筑协同设计流程管理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文中提出协同设计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存在着许多跨业务、跨组织机构、跨专业和跨地域的数据交换,业务流程的复杂程度以及对安全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因此需要更加先进的解决方案来对其进行管理。本文以建筑协同设计为背景,分析研究了工程设计中复杂流程管理的若干关键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基于C/S+B/S混合模式的协同设计流程管理模型,且成功应用在建筑协同设计流程管理系统中。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建筑协同设计工作流技术研究。详细分析了建筑协同设计复杂的业务流程及其对工作流引擎的特殊需求,给出了建筑协同设计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和体系结构,为构建一个复杂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提供理论支撑。(2)支持工作流和团队协作的访问控制模型设计。针对现有访问控制模型不能很好的满足建筑协同设计复杂的业务流程对访问控制的特殊需求,提出了一种支持工作流和团队协作的增强RBAC模型(TG-RBAC)。TG-RBAC模型通过在传统RBAC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引入工作流任务、工作流上下文、团队和协同约束等组件,满足了建筑协同设计工作流管理系统对访问控制模型的特殊需求,为实现系统的访问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3)工程图纸保护技术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插件的自动加解密图纸保护方案和一种快速的DWG文件加密方案,以解决单纯使用AutoCAD自带的图纸保护功能不能满足大型的建筑设计项目对图纸保护的特殊需求问题。针对图纸的版权保护,实现了一种根据图像的纹理特征自动调整水印嵌入强度的数字水印算法。实验表明,这种自适应的嵌入方案不仅能提高算法的鲁棒性,还能确保嵌入水印后的图像有良好的可视性。(4)协同设计流程管理模型设计。设计出一个基于C/S+B/S混合模式的协同设计流程管理模型,并以建筑协同设计流程为背景,实现了一个建筑协同设计流程管理系统,以解决建筑协同设计过程中设计和协同脱节的现象。本文研究了工程设计中复杂流程管理的若干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模式的协同设计流程管理模型,该模型不仅能用于搭建建筑协同设计流程管理系统,还能用于其他工程设计协同环境中,课题的研究具有普适意义。

许诺[3](2013)在《基于技术设计的潜艇管系三维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潜艇研制在不同设计阶段之间计算机数据存在孤岛现象。技术设计阶段的计算机数据不能自然、连续地流向施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两者计算机信息共用率非常低。开展施工设计往往要另起炉灶,重新构模,这使得数字化设计各阶段彼此数据割裂,严重影响设计效率。本文主要针对潜艇管路系统,进行从技术设计到施工设计的计算机信息流的衔接方法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基于软件平台建立潜艇管路系统设计环境层、基础层、设计层、信息层等四层数据结构,实现技术设计二维原理图驱动三维综合信息模型放样;通过二次开发,实现对三维模型综合信息的提取、统计和输出。保证技术设计阶段二维原理图设计到施工设计阶段三维综合放样过程中数据信息的不间断流动。通过潜艇管系设计环境层搭建研究,选择CATIA为软件平台并进行项目环境配置;通过基础层研究,实现了二维原理图设计和三维放样设计所需库和文件的创建;通过设计层的研究,成功使用二维原理图驱动生成三维模型,并完善模型的三维综合信息;通过信息层的应用开发,以VB为编程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综合信息的提取、统计、显示和输出。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选取蓄电池水冷系统开展实例验证,详细阐述了系统基础层构建方法、设计层应用方法以及信息层提取方法,实现了蓄电池水冷系统从技术设计二维原理图设绘到施工设计三维综合放样,再到综合信息提取输出的全过程,验证了信息流传递的方法和技术途径的可行性。本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于计算机数据在技术设计、三维综合布置设计到施工设计的全过程共享和不间断流通,对推进舰船研制全过程的数字化设计,提高数据信息的利用率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胡敏[4](2013)在《基于ProjectWise的协同应用开发》文中认为随着中国勘察设计市场竞争的加剧,设计企业的设计和管理面临着众多严峻的挑战:建设工程的庞大、工期的缩短、变更越来越频繁等,设计企业进行协同设计已经是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如何搭建适合设计企业自身的协同设计平台,是每个要进行协同设计的企业都面临的问题。Bentley公司的ProjectWise是一个较为成熟的通用工程内容管理平台,本文讨论的是在此平台上定制开发,从而构建真正适合本企业的协同设计平台。

尹艳伟[5](2012)在《船舶电力辅助设计系统开发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船舶电力系统在船舶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独立的供电系统。常规的船舶电气设计方法存在许多弊端,需要设计人员耗费大量时间去做一些重复性、规律性的工作。本文在经过对国内外船舶电气设计软件的综合分析后,针对传统船舶电气设计方法的弊端,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船舶电力系统上的应用,开发了船舶电力辅助设计系统。结合船舶CAD工程中心“大连300吨级渔政船”项目,对船舶电力辅助设计系统进行软件开发,提高了船舶电气设计的效率。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船舶电气设计过程中元件多且复杂的情况,将常用的电气元件做成属性块。利用Visual Basic6.0语言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在绘制照明布置图同时自动生成照明系统图。(2)在船舶电气设计过程中,船用电缆横截面积的选取和线路电压降的计算比较复杂。本文利用Visual Basic6.0语言编程提高船用电缆横截面积和线路电压降的计算效率,并通过Excel表格对它们的计算结果进行统计校核。通过AutoCAD中选择集和Excel表格实现对船舶分配电板的电流和功率的统计(3)通过Visual Basic6.0语言将Excel与AutoCAD连接,实现对船舶照明布置图和系统图中电气元件的统计以及照明系统图纸中CAD明细表的自动生成。

胡敏[6](2012)在《基于ProjectWise的协同应用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勘察设计市场竞争的加剧,设计企业的设计和管理面临着众多严峻的挑战:建设工程的庞大、工期的缩短、变更越来越频繁等等,设计企业进行协同设计已经是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如何搭建适合设计企业自身的协同设计平台,是每个要进行协同设计的企业都面临的问题。Bentley公司的ProjectWise是个较为成熟的通用工程内容管理平台,本文讨论的是在此平台上定制开发,从而构建真正适合本企业的协同设计平台。

胡敏[7](2012)在《基于ProjectWise的协同平台定制开发》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勘察设计市场竞争的加剧,设计企业的设计和管理面临着众多严峻的挑战:建设工程的庞大、工期的缩短、变更越来越频繁等等,设计企业进行协同设计已经是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如何搭建适合设计企业自身的协同设计平台,是每个要进行协同设计的企业都面临的问题。Bentley公司的ProjectWise是个较为成熟的通用工程内容管理平台,本文讨论的是在此平台上定制开发,从而构建真正适合本企业的协同设计平台。

胡敏[8](2011)在《基于ProjectWise的协同平台定制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勘察设计市场竞争的加剧,设计企业的设计和管理面临着众多严峻的挑战:建设工程的庞大、工期的缩短、变更越来越频繁等等,设计企业进行协同设计已经是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如何搭建适合设计企业自身的协同设计平台,是每个要进行协同设计的企业都面临的问题。Bentley公司的ProjectWi se是个较为成熟的通用工程内容管理平台,本文讨论的是在此平台上定制开发,从而构建真正适合本企业的协同设计平台。

毛勇[9](2011)在《基于AutoCAD实时协同设计平台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CSCD)是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技术在CAD领域的具体应用。基于网络的协同CAD技术就是在制造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涌现的一种新技术,它是由异地分布的多个优势互补的企业,采用并行协同设计的思想来进行新产品开发的新型设计方法,具有良好的企业应用前景,更是近几年这一领域研究的热点。实时协同设计是网络CAD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而网络带宽和实时性要求高等因素限制了协同工作技术在工程CAD中的应用。本文建立了基于共享图形数据一个实时协同设计平台,并对协作操作的图形对象和群体用户协作关系进行了相关的描述和处理。协同平台扩展了AutoCAD网络感知功能,解决了AutoCAD对象数据一致性和维一性问题,实现了AutoCAD对象数据和人力资源共享,在交互过程中采用对象数据动态存取,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数据传输量,提高了平台的快速响应能力,满足了协同设计原型平台对实时性的要求。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研究了网络支持的协同设计的系统模型、工作模式及其分类,并提出本文研究的NSCD模型和工作模式。2.对AutoCAD2010功能进行拓展,使其具有网络上的数据共享和协同感知。3.通过引入角色和角色权限管理机制,采用操作权限赋予机制,同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用户参与操作,其他用户只能实时观看,当有用户需要操作时,可以提出权限申请,当操作者放弃操作权限或者主持人收回操作权限后,主持人赋予申请成员的权限,才可进行操作。解决了在访问和操作图形共享数据的并发冲突,并且提高了平台的数据安全性。

肖祖安[10](2011)在《基于AutoCAD的协同设计管理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并行工程和快速设计是当今制造业的研究热点,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作为并行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使处于不同地域的设计人员或是管理者同步或是异步的参入到同一个设计项目中,从而能极大的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减少产品开发成本。在对国内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情况和产品的设计流程进行分析后,试图将并行工程的思想和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更好的融入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改变单人单机的串行设计模式,达到快速设计的目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协同设计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了对设计过程的协同、设计历史数据的管理和设计的后处理。文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研究了协同设计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并行工程与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的发展历史,针对当前单人单机CAD串行工作模式的缺点,指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根据对产品设计流程的分析和协同设计的特点,提出了本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各子系统的功能。基于协同设计的信息共享性和并行性,提出了本系统的数据组织结构,包括服务端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表与数据仓库中文件的关系、客户端文件和文件关系信息的存储。在AutoCAD平台上通过ObjectARX二次开发技术实现整个系统客户端的功能和交互界面,包括图纸数据的管理、文件的签入签出、图纸的派生、图纸的特定版本获取、BOM报表的自动生成和拼图打印等功能,并且通过协同设计实验证明了该系统的可靠和高效。

二、在AutoCAD中实现协同设计功能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AutoCAD中实现协同设计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utoCAD的协同设计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系统开发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解决的主要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概述
    2.2. 系统功能性需求
        2.2.1. 帐号及U盾登录
        2.2.2. 设计项目管理
        2.2.3. 标准文件同步
        2.2.4. 标准图框
        2.2.5. 编辑权限控制
        2.2.6. 提交更新
        2.2.7. 在线提资
        2.2.8. 条件图参照
        2.2.9. 电子校审
        2.2.10. 图纸打印
        2.2.11. 版本管理
        2.2.12. 电子签名
    2.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架构设计
    3.1. 物理架构设计
    3.2. 技术架构设计
    3.3. 功能架构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
    4.1. 系统数据库设计
        4.1.1. 数据关系设计
        4.1.2. 数据结构设计
    4.2. 系统功能设计
        4.2.1. 帐号及U盾登录
        4.2.2. 设计项目管理
        4.2.3. 标准文件同步
        4.2.4. 标准图框
        4.2.5. 编辑权限控制
        4.2.6. 提交更新
        4.2.7. 在线提资
        4.2.8. 条件图参照
        4.2.9. 电子校审
        4.2.10. 图纸打印
        4.2.11. 版本管理
        4.2.12. 电子签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5.1. 系统实现
        5.1.1. 帐号及U盾登录
        5.1.2. 设计项目管理
        5.1.3. 标准文件同步
        5.1.4. 标准图框
        5.1.5. 编辑权限控制
        5.1.6. 提交更新
        5.1.7. 在线提资
        5.1.8. 条件图参照
        5.1.9. 电子校审
        5.1.10. 图纸打印
        5.1.11. 版本管理
        5.1.12. 电子签名
    5.2. 系统测试
        5.2.1. 系统功能性测试
        5.2.2. 系统兼容性测试
        5.2.3. 功能稳定性测试
        5.2.4. 系统资源消耗测试
        5.2.5. 系统友好性测试
        5.2.6. 设计项目实例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建筑协同设计流程管理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建筑协同设计工作流系统相关问题介绍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2章 工作流技术研究
    2.1 工作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2 JBPM 工作流引擎与业务模块的集成
    2.3 建筑协同设计工作流系统研究
        2.3.1 建筑协同设计业务流程分析
        2.3.2 建筑协同设计工作流管理模型
        2.3.3 建筑协同设计对工作流引擎的特殊需求
        2.3.4 建筑协同设计流程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信息访问控制技术研究
    3.1 访问控制概念及研究现状
    3.2 访问控制若干主要模型分析
    3.3 支持工作流和团队协作的访问控制模型研究
        3.3.1 建筑协同设计对访问控制技术的特殊需求
        3.3.2 支持工作流和团队协作的增强 RBAC 模型(TG-RBAC)
        3.3.3 TG-RBAC 模型在建筑协同设计工作流系统中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程图纸保护技术研究
    4.1 工程图纸安全管理需求分析
        4.1.1 AutoCAD 提供的图纸保护功能介绍
        4.1.2 个性化图纸安全需求
    4.2 基于插件的自动加解密图纸保护方案研究
        4.2.1 自动加解密的图纸保护方案
        4.2.2 一种快速的 DWG 图形文件加密策略
    4.3 基于数字水印的图像版权保护研究
        4.3.1 数字水印技术
        4.3.2 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图像数字水印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建筑协同设计流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设计和协同脱节的解决方案
    5.2 跨平台的数据交互
    5.3 建筑协同设计流程管理系统中的信息访问控制
        5.3.1 用户角色集的设置
        5.3.2 用户权限的分配策略
    5.4 建筑协同设计流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4.1 模型构架
        5.4.2 业务流程建模
        5.4.3 功能设计与实现
    5.5 协同设计插件实现
        5.5.1 AutoCAD 二次开发介绍
        5.5.2 建筑协同插件的功能设计与实现
        5.5.3 插件的安装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详细摘要

(3)基于技术设计的潜艇管系三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潜艇三维设计现状
        1.2.2 技术设计与施工设计衔接现状
        1.2.3 图形数据库建库建模技术现状
        1.2.4 二维三维间的转换和驱动关系应用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1.5 本文的创新点
    1.6 本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潜艇管系设计数据层级和信息流动方式
    2.1 概述
    2.2 各设计阶段信息分析
        2.2.1 技术设计定义
        2.2.2 技术设计原理图信息分析
        2.2.3 施工设计定义
        2.2.4 施工设计综合放样模型信息分析
    2.3 技术设计到施工设计数据层级
    2.4 二维到三维数据信息流动方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环境层软件平台选取和项目环境设置方法
    3.1 概述
    3.2 CATIA 软件介绍
    3.3 CATIA 软件环境设置
        3.3.1 CATIA 协同设计数据架构
        3.3.2 项目环境文件的定义
        3.3.3 PRM 的配置
    3.4 项目环境启动及资源检查
        3.4.1 启动项目环境
        3.4.2 专业资源的选择和检查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础层支撑文件的建立和信息桥搭建方法
    4.1 概述
    4.2 基础层支撑文件建立方法
        4.2.1 数据字典配置方法
        4.2.2 设计标准库配置方法
        4.2.3 设计规则库建立方法
        4.2.4 二维图标库建立方法
        4.2.5 三维设备或零部件库建立方法
    4.3 二维和三维端信息桥搭建方法
        4.3.1 二维端信息桥搭建
        4.3.2 三维端信息桥搭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设计层二维原理图到三维模型驱动方法
    5.1 概述
    5.2 技术设计二维原理图设计方法
    5.3 二维原理图驱动三维放样方法
        5.3.1 原理图驱动设备三维放样方法
        5.3.2 原理图驱动管线生成方法
        5.3.3 原理图驱动管路零部件放样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信息层综合信息应用方法
    6.1 概述
    6.2 综合信息的提取方法
    6.3 BOM 表的绘制方法
    6.4 综合信息的统计方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潜艇管路系统模型实例验证
    7.1 概述
    7.2 潜艇管路系统基础层构建
        7.2.1 潜艇管路系统数据字典搭建
        7.2.2 潜艇管路系统设计标准创建
        7.2.3 潜艇管路系统设计规则创建
        7.2.4 管路系统二维图标库创建
        7.2.5 管路系统三维零部件库创建
    7.3 潜艇管路系统设计层构建
        7.3.1 潜艇管路系统二维原理图设计
        7.3.2 潜艇管路系统三维放样模型驱动
    7.4 潜艇管路系统信息层应用
        7.4.1 二次开发平台
        7.4.2 程序设计流程
        7.4.3 程序代码和界面设计
    7.5 潜艇管路系统设计信息流动
    7.6 实例验证结论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基于ProjectWise的协同应用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2 开发目标
3 开发工具及系统界面
    3.1 Object ARX
    3.2 Project Wise SDK
    3.3 系统主界面
4 系统实现
    4.1 系统架构图
    4.2 系统集成
        4.2.1 实现与CAD绘图平台集成
        4.2.2 实现与公司业务系统集成
        4.2.3 实现与出图系统集成
        4.2.4 实现与电子签名系统集成
        4.2.5 实现与即时通讯系统集成
    4.3 Auto CAD辅助工具
        4.3.1 图纸比对
        4.3.2 非标准图层转换
        4.3.3 绘图标准管理
        4.3.4 图层引用规则管理
        4.3.5 图层便捷开关
    4.4 个性化需求定制
        4.4.1 提资和归档
        4.4.2 项目修改通知单管理
5 总结与展望

(5)船舶电力辅助设计系统开发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船舶电力系统CAD应用技术
    1.3 船舶电气设计软件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3.1 船舶产品的信息数字化
        1.3.2 船舶产品的参数化信息
        1.3.3 智能化设计
        1.3.4 产品模型的完整统一
        1.3.5 集成化设计环境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论文各章内容概要
2 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分析
    2.1 AutoCAD二次开发特性
        2.1.1 AutoCAD系统开发特性
        2.1.2 可自定义支持文件
    2.2 AutoCAD二次开发的目的和原则
        2.2.1 AutoCAD二次开发的目的
        2.2.2 AutoCAD二次开发的原则
    2.3 AutoCAD二次开发语言的发展与优缺点
        2.3.1 Auto LISP
        2.3.2 Visual LISP
        2.3.3 ADS
        2.3.4 ObjectARX
        2.3.5 VB和VBA
    2.4 VB开发AutoCAD的方法分析
        2.4.1 VB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的原理
        2.4.2 VB中引用AutoCAD对象库
        2.4.3 VB与AutoCAD的连接
    2.5 小结
3 船舶电力辅助设计系统技术与原理分析
    3.1 船舶电力辅助设计系统主要内容
    3.2 船舶照明设计模块原理分析
        3.2.1 船舶舱室照明的布置
        3.2.2 船舶照明布置图的绘制
        3.2.3 船舶照明系统图的绘制
    3.3 电力系统设计模块原理分析
        3.3.1 船用电缆的选择
        3.3.2 电力系统线路电压降的计算
        3.3.3 分配电板的电流与功率统计
    3.4 小结
4 船舶电力辅助设计系统的设计
    4.1 软件界面设计
    4.2 船舶照明设计模块的设计
        4.2.1 概述
        4.2.2 船舶照明布置模块设计
    4.3 船舶电力系统设计模块的设计
        4.3.1 船用电缆的选择模块设计
        4.3.2 线路电压降计算模块设计
        4.3.3 分配电板的电流与功率统计模块设计
    4.4 材料统计模块的设计
        4.4.1 照明设备统计模块设计
        4.4.2 CAD明细表生成模块设计
    4.5 小结
5 船舶电力辅助设计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实现平台
    5.2 船舶照明设计模块的实现
    5.3 船舶电力系统设计模块的实现
        5.3.1 船用电缆的选择模块的实现
        5.3.2 线路电压降计算模块的实现
        5.3.3 分配电板的电流与功率统计模块的实现
    5.4 材料统计模块的实现
        5.4.1 照明设备统计模块的实现
        5.4.2 CAD明细表表生成模块的实现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致谢

(9)基于AutoCAD实时协同设计平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课题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课题的国内研究现状
        1.2.3 课题的发展趋势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条件
        1.3.1 本文研究内容
        1.3.2 本文研究条件
第2章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
    2.1 引言
    2.2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
    2.3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研究的内容
        2.3.1 系统模型
        2.3.2 群体协作模式
        2.3.3 协作控制机制
        2.3.4 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群组通信
        2.3.5 应用共享技术
    2.4 网络支持的协同设计系统模型
    2.5 基于AutoCAD的实时协同设计研究
        2.5.1 系统概述
        2.5.2 系统的数据交换方式
        2.5.3 系统的功能模块及评价
    2.6 本课题的模型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协同设计中支撑环境及相关技术
    3.1 AutoCAD技术
        3.1.1 开发工具
        3.1.2 AutoCAD数据库和数据库对象
        3.1.3 对象标识
        3.1.4 反应器
        3.1.5 对象数据访问
    3.2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
        3.2.1 SQL Server 2005概述
        3.2.2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3.3 ADO技术
        3.3.1 ADO和OLEDB
        3.3.2 ADO对象模型
        3.3.3 使用ADO访问数据库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协同设计中网络通信
    4.1 网络通信
    4.2 Winsocket技术
    4.3 通信模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ObjectARX对象处理
    5.1 对象分类处理
    5.2 二维图形实体(ENTITY)
    5.3 ACIS实体
    5.4 共有的实体属性
    5.5 符号表中非图形对象
    5.6 视图的处理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协同平台的设计及实现
    6.1 总体设计
    6.2 数据库设计
        6.2.1 数据关系E-R图
        6.2.2 数据结构设计
    6.3 平台详细设计
        6.3.1 界面设计
        6.3.2 消息
        6.3.3 任务管理模块
        6.3.4 用户权限管理
        6.3.5 记录管理
        6.3.6 数据处理模块
        6.3.7 事件感知与处理模块
        6.3.8 网络视频会议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基于AutoCAD的协同设计管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并行工程和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概述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2 支持协同设计的系统层次结构
    2.1 产品的设计流程分析
    2.2 协同设计的特点
    2.3 系统的层次结构
    2.4 本章小结
3 面向协同设计的数据组织管理
    3.1 协同设计中的数据关系
    3.2 服务端数据组织结构
    3.3 客户端数据组织结构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AUTOCAD 平台的协同设计管理系统开发
    4.1 ObjectARX 二次开发技术介绍
    4.2 协同设计管理系统的功能实现
    4.3 协同设计实验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在AutoCAD中实现协同设计功能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utoCAD的协同设计平台设计与实现[D]. 吕兴举. 山东大学, 2016(03)
  • [2]建筑协同设计流程管理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 韩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4(09)
  • [3]基于技术设计的潜艇管系三维设计研究[D]. 许诺. 中国舰船研究院, 2013(12)
  • [4]基于ProjectWise的协同应用开发[J]. 胡敏.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3(01)
  • [5]船舶电力辅助设计系统开发与实现[D]. 尹艳伟. 大连理工大学, 2012(10)
  • [6]基于ProjectWise的协同应用开发[J]. 胡敏. 中国勘察设计, 2012(04)
  • [7]基于ProjectWise的协同平台定制开发[J]. 胡敏.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2(01)
  • [8]基于ProjectWise的协同平台定制开发[A]. 胡敏. BIM与工程建设信息化——第三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 2011
  • [9]基于AutoCAD实时协同设计平台的研究[D]. 毛勇.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6)
  • [10]基于AutoCAD的协同设计管理系统的研究[D]. 肖祖安.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AutoCAD中协同设计功能的实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