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在变速汽轮机调节系统中的应用

数控技术在变速汽轮机调节系统中的应用

一、数控技术在变转速汽轮机调节系统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董珍柱[1](2021)在《600MW亚临界机组多蓄能协同调度的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两个细则"性能考核的实施,对电网调峰调频的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火电机组调节能力成为平抑新能源电力随机波动性的关键。在对锅炉、制粉、回热、冷端以及热网等系统蓄能的控制响应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多蓄能协同调度控制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火电机组多蓄能协同调度系统。该系统在综合考虑电网"两个细则"性能要求和机组运行稳定性要求的基础上,根据锅炉、制粉、回热、冷端以及热网等部分的蓄能状态和特性,开发了机炉协调优化、制粉送粉优化、凝结水节流、冷却工质节流、供热抽汽节流等蓄能控制子系统可进行分布式蓄能控制,并构建了适应各子系统蓄能响应特性的协同调度指令,可实现供热机组的多蓄能系统调度;此外,综合考虑了各子系统蓄能响应特性及安全边界,选择主汽压力、磨电流、除氧器水位、机组背压、热网供水温度等指标对火电机组各蓄能控制子系统的响应速率和响应能力进行在线评估,可为火电机组多种蓄能的协同调度提供评估支撑。所建系统在控制层面,可深入挖掘各系统蓄能潜力;在调度层面,通过各子系统蓄能协作,可提升火电机组的快速爬坡能力;在评估层面,可对系统的响应能力进行评估。以山西华光发电有限公司的两台600 MW亚临界汽包炉抽汽式发电机组(3#、4#机组)为工程应用对象,对所提的多蓄能协同调度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该厂的两台机组未参与热网供热,因此应用所提控制方案时,仅采用锅炉蓄能、制粉系统蓄能、回热系统蓄能以及冷端系统蓄能来分析其提升机组爬坡速率的效果。经过某中调公司公布的一个月的AGC(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性能指标和ACE考核收益统计可知,此两台机组的电网AGC"两个细则"综合性能指标Kp的平均值超过4.0,最高可达5.27,可高度适应电网调度需求。月补贴收益达到353.47万元,年直接收益超过2 000万元,此数据不包括减少违约电量、增强运行灵活性等带来的收益。

荣杨一鸣[2](2021)在《基于空分压缩余热驱动的自增效多级空压流程设计优化与实验研究》文中指出低温空分系统能耗高、技术复杂,其投资成本在石化、冶金等行业内占总投资成本的比例较高。以钢铁行业为例,空分设备能耗成本占钢铁企业总能耗的15-20%。围绕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一步降低空分系统能耗对于实现工业领域节能减排至关重要。从低温空分系统发展历史来看,实现空分系统节能的主要方法分别为,降低系统压力等级和减少部机压力损失两种节能途径,而对目前的第六代空分系统而言,进一步降低压缩机排气压力已经十分困难,用于减小系统压损的分子筛、增压膨胀机、规整填料等核心部机技术也基本发展成熟。空压流程作为与两种节能途径都相关的主要耗能单元,过程余热量巨大,而空分系统缺乏与之匹配的需求端,存在显着的余热“供需失衡”矛盾,亟需探索适合空分应用场合的新型压缩余热利用方法。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过程余热的“因地制宜、就地利用”的空压流程节能方案,以实现空压流程节能化技术应用,从系统设计、匹配优化和实验验证方面分别验证了系统原理、经济及技术可行性,为实现空压流程余热利用节能技术的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设计及实验验证基础。主要工作如下:1)首次提出了自增效多级空压流程,建立了针对性综合性能评价方法,验证了系统原理可行性。基于各级压缩出口余热量大且分散的特性,提出并建立了基于空气压缩流程基础布局的自增效多级空压流程。利用有机朗肯蒸气压缩系统(ORC-VCR),回收多级压缩出口余热用于驱动制冷系统,并将制冷量反哺用于冷却各级压缩入口空气,以达到降低压缩功耗的目的。为实现该流程的综合性能评估,本文分别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系统经济性评价,给出了该系统的各类评价指标,分别讨论了能量分配、工况变化和参数设置等方面对系统热力学及经济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6万规模空分系统节能率可达到3.6%,年节省成本为273万元,验证了系统的原理可行性。2)建立了基于萤火虫算法的性能优化方案,揭示了内部系统因素匹配优化机理和外部环境因素的性能影响机制,验证了系统经济可行性。分析了各级余热回收与冷量分配为主的内因对自增效空压流程性能影响趋势,系统性能影响权重较大的因素主要为,二级压缩出入口回收余热量及分配制冷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高、低温蒸发器为能量分配载体的萤火虫优化算法,以各级蒸发器换热尺寸为优化参数,以生命周期内节省成本LCS和节省能量平均成本LCOE为优化目标,分别进行系统优化设计。针对典型地区杭州和银川设计的自增效多级空压流程,优化设计后的节能率ESR可分别达到4.3%和3.7%,生命周期节省成本LCS分别可达到6,695和5,590万元,回收周期最短分别为4.1和4.3年,验证了该流程系统的经济可行性。3)设计搭建了国内首套ORC-VCR实验平台,开展实验研究系统的工况稳定设计方法及系统性能影响规律,初步验证了系统技术可行性。设计并搭建了ORC-VCR实验系统,针对同轴膨胀压缩机稳定运行条件进行了气浮供液稳定性测试、轴向力稳定性测试、电机冷却性能测试。轴承供液方面,膨胀压缩机中轴承压差可控制在0.53-0.63 MPa之间,气浮供液量充足;电机冷却性能方面,通过PID控制,膨胀压缩机腔温度可在开机后30 min内稳定在40℃左右;轴向力平衡方面,采用电机辅助方法,膨胀压缩机内的轴向力可保证在系统安全范围内,机腔振动值不超过0.2 mm/s,验证了实验辅助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制冷性能研究方面,系统COP基本随着高/低温蒸发压比PH/PL的升高呈现线性下降的趋势,膨胀压缩机工作负荷可通过节流阀开度,约在正常工况的40%-100%范围内进行调节。在转速26,000 rpm且旁通阀开度0%的基础工况下,系统制冷量为14.2 k W,制冷温度为14.6℃,系统COP最高为0.63,基本满足理论优化系统对制冷能力要求,验证了系统技术可行性。

马艺菡[3](2021)在《考虑风电随机性的时变PO-PID负荷频率控制方法》文中研究指明

孙家兴[4](2021)在《变频调速技术在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上的应用及研究》文中提出

赵一凡[5](2021)在《某煤矸石2×300MW电厂一次风控制系统改造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火电厂锅炉一次风机所配备的高压电机目前大多采用工频运行液耦调节的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所以减少生产用电比率,减少生产污染排放是当今火电厂所追求的改造目标。一次风机是火电厂的主要耗电设备,而现有一次风的液耦调节控制方式不仅会造成大量电能浪费且存在着启动电流大,对电机和高压电缆造成冲击、液耦卡涩等弊端,对一次风机的控制方法急需进行改造。本文对陕西某煤矸石电厂2×300MW机组两台一次风机现有液耦控制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采用高压变频的控制方法,对该厂一次风机进行了变频节能改造的系统设计。设计了以拓扑结构单元串联多电平的高-高电压型变频器为核心的变频调速系统,包括变频器的选型、变频器控制电源以及冷却系统等;设计了一次风变频节能控制程序,主要包括一次风压检测和恒压控制系统(在DCS上实现PID控制)、基于PLC的变频器的联锁控制和现地控制,实现了该煤矸石电厂两台一次风机的变频改造。本文对改造前后的节能效果进行了对比,对经过变频改造之后的一次风机三个月试运行数据进行了分析,不同负荷下的节电率达到30%-50%。一次风机变频改造后A侧在270MW负荷工况下,电流值降低最高为98.21A,在210MW负荷下节能率最高为49.18%;B侧电机在300MW负荷下电流值降低最高为127.28A,在150MW负荷下节能率最高为59.39%。共计节约电量315万度,节能效果显着,预计改造运行后四年可以收回成本。并且通过变频改造之后,可以实现DCS系统对变频调速系统的实时监测与控制;利用高压变频器的旁路结构,实现了工频变频之间的自动切换,提高了一次风机系统的稳定性。

钟再锡[6](2021)在《低热值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仿真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胜利[7](2021)在《颗粒阻尼器抑制管道振动的研究及蜂窝密封技术应用》文中研究说明

高勇伟[8](2021)在《数控机床电主轴环保水基动压轴承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主轴是实现高速、高精加工的数控机床之核心部件,更是将支承轴承和电机结合为一体的高端机床之关键部件,其综合性能受制于支承轴承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回转误差。本文面向我国高速磨削加工数控机床关键部件的重大应用需求,围绕高速水基动压轴承的润滑介质、承载性能、稳定性和回转精度等几个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具体工作如下:以水为基础液,以绿色环保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丙二醇和油酸三乙醇胺酯作为水基添加剂,研制发明了一种新型粘度可控、润滑性能稳定水基润滑液。并以不同质量百分含量的氧化石墨烯纳米片作为减摩剂对水基润滑液进行摩擦学改性,发现在其质量百分含量为0.5%时,与水作为润滑剂相比磨损深度和磨损宽度都大幅降低。数值计算和有限元仿真均表明,在有效提高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同时,润滑液温升不高,性能较好。根据电主轴高速、精密和稳定运行的工作要求,运用流体润滑理论开发了水基动压轴承数值分析软件,计算分析了表面织构不同的布置区域、微坑直径、微坑深度和面积比下动压轴承的承载性能,揭示了主轴偏斜和加工误差等因素对水基动压轴承承载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合理布置表面织构可以有效提高动压轴承的承载能力,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主轴偏斜可以减小承载能力下降,从而到达提高加工精度、减小圆度和圆柱度误差和提高承载能力的作用。利用泊肃叶定律改进了雷诺方程,建立了主动供液动压轴承的动态特性数学模型,计算了动压轴承的动态特性系数、临界质量和临界速度,与普通动压轴承相比,其临界速度成倍增加,动态特性系数变化不大。数值分析表明:布置增压小孔后,能够抑制对稳定性不利的交叉刚度的增加,有效改善动压轴承的稳定性,能使动压轴承在更高的转速下稳定运行。基于Reynolds方程建立了动压轴承主轴系统的动力学运动学模型,仿真分析了轴心#12运动轨迹,发现动压轴承在轴心可运动的范围内存在稳定区域,在稳定区域内,主轴受扰动后可以回到原平衡位置,在稳定区域外,主轴受扰动后未能回到原平衡位置。为验证数值仿真的可行性,搭建了水基动压轴承支承的电主轴实验平台,利用NI开发的测控系统完成了主轴回转精度的无接触测量。并在不同的供液压力、轴承间隙及轴承转速下实现对主轴径向回转误差的实时测量。经实验分析,发现供液压力、轴承间隙、轴承转速均能影响电主轴的回转精度。轴承转速越高,主轴回转中心越靠近轴瓦几何中心,回转精度越高。经对比,回转精度的实测结果与仿真预测结果最大相差0.3μm,平均相对误差13%,验证了所建仿真预测模型的正确性,证明水基动压轴承的仿真方法能够实现电主轴回转精度的准确预测。

韩永江[9](2021)在《双馈风机系统基于电压定向的虚拟惯性并网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张冠锋[10](2021)在《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储联合调频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国家的“十四五”新能源规划中,明确指出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碳中和的目标与愿景对于能源电力低碳化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力发展新能源成为助力实现低碳减排目标的必然选择。各大电力企业加快能源转型步伐,不断加大对于风、光等新能源业务的布局与投入。基于新能源高渗透率的电力系统会具有变流器的低惯量,低阻尼等特性,降低了系统对频率的调节能力;新能源的间歇性与随机性特性增加了系统出现频率扰动的概率,威胁了系统频率稳定;另外,当系统发生直流闭锁、切机或负荷突变等紧急情况时,基于新能源高渗透率的系统响应速度过快,频率波动较大,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因此,研究新能源风电场参与电网调频的运行控制策略对提高电网频率稳定性和风电接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技术利用电力电子变流器快速响应特性,将同步发电机组的电气和机械特性引入变流器的控制策略,从而改善新能源并网变流器的输出特性,使其具备同步发电机相类似的电压和频率调节能力。针对如何设计合理的控制策略和参数,实现多VSG间功率合理分配和协同运行等关键技术问题,本文重点研究双馈风电机组频率特性、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的风-储系统调频策略、基于多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场多时间尺度调频方法等内容,并通过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验证,为风电场支撑电网频率稳定性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研究双馈风电机组多时间尺度调频特性。类比双馈风电机组与传统同步发电机调频特性的异同点,探讨双馈风电机组参与电网一次调频过程。分析双馈风电机组不同调频策略的实现原理和优缺点,研究频率变化对双馈风电机组暂态、稳态过程影响,并揭示相关规律。基于风电机组虚拟惯量、下垂控制的不同响应时间尺度,提出一种计及不同响应时间尺度的DFIG组合调频策略,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研究基于储能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的调频策略。结合同步发电机电磁方程和机械转矩方程,搭建逆变器控制的虚拟调速器与虚拟励磁器模型,实现了储能VSG的一次调频、调压功能,并通过小信号方程分析虚拟机械转矩主要参数虚拟惯量、虚拟阻抗以及单位功率调节系统对系统频率稳定性的影响,为参数选取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为避免锁相环对VSG调频和并离网过程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基于虚拟阻抗的虚拟同步发电机并网控制方法,实现了孤/并网平滑切换以及并网稳定运行。(3)研究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的风-储协调调频优化方法。基于风-储VSG频率响应函数,分析风-储VSG调频特性,综合考虑风电机组与储能VSG出力特点,提出基于风电机组惯量释放和储能VSG稳态支撑的风-储协调控制策略,通过风电场与储能系统并行出力方式,在降低储能系统容量需求的同时充分发挥风电机组短时功率支撑作用。采用本文控制策略可在稳定系统频率的基础上大幅降低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提高风电场调频经济性。(4)研究多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电场一次、二次调频协调控制方法。针对风电场一次、二次调频协调控制存在的超调和反调等问题,建立多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并网传递函数,分析VSG并网台数、虚拟惯量、输电线路阻抗、电网阻抗变化时,多VSG并网系统的功频振荡特性和影响规律,并进行仿真验证;针对现有集中式调频风电场无法提供惯量支撑的问题,提出了多VSG风电场虚拟惯量自适应的一次、二次调频协调控制策略,能够自适应调节虚拟转动惯量系数,有效地降低频率和功率给定变化时的振荡现象,验证所提控制一次、二次调频协调策略的有效性。(5)搭建硬件在环平台,并在多种场景下验证相关结论。搭建了DFIG组合调频半实物仿真平台、基于储能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孤网和孤网转并网半实物仿真平台,对所提相关控制策略进行了实验验证,验证了本文所提关键技术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二、数控技术在变转速汽轮机调节系统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控技术在变转速汽轮机调节系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600MW亚临界机组多蓄能协同调度的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典型亚临界机组的蓄能系统特性分析
2 机组的蓄能系统及深度利用方法分析
    2.1 制粉系统蓄能
    2.2 锅炉系统蓄能
    2.3 回热系统蓄能
    2.4 热网系统蓄能
    2.5 冷端系统蓄能
3 机组多蓄能协同调度控制策略
    3.1 机组多蓄能协同控制解决方案
    3.2 机组多蓄能协同控制实现方法
        3.2.1 电网“两个细则”性能指标
        3.2.2 电网调度指令多尺度分解
        3.2.3 信号多尺度分解参数寻优
4 算例分析
    4.1 机组基本情况
    4.2 协同控制调度系统投运前机组运行情况
    4.3 协同控制调度指令动作情况
    4.4 协同控制调度系统投运后机组运行情况
5 结束语

(2)基于空分压缩余热驱动的自增效多级空压流程设计优化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空压流程节能方法
        1.2.1 空分系统压缩流程特性
        1.2.2 空压机余热利用方法
    1.3 有机朗肯耦合蒸气压缩制冷(ORC-VCR)系统研究
    1.4 自增效多级空压流程的主要科学和技术问题
    1.5 本文主要工作
2.自增效空压流程设计及性能评价方法
    2.1 系统流程设计与建模
        2.1.1 系统原理介绍
        2.1.2 系统物理模型与计算方法
    2.2 系统评价方法
        2.2.1 热力学第一定律评价指标
        2.2.2 热力学第二定律评价指标
        2.2.3 经济及环境效益评价指标
    2.3 系统性能计算结果与评价
    2.4 本章小结
3.自增效空压流程性能影响及优化研究
    3.1 内部系统因素匹配优化方案
        3.1.1 能量回收与分配对系统性能影响
        3.1.2 自增效空压流程能量匹配优化
    3.2 外部环境因素性能影响机制
        3.2.1 杭州和银川典型工况优化
        3.2.2 原料温湿度对系统优化结果的影响
    3.3 典型地区系统全年性能变化规律
        3.3.1 杭州和银川原料空气变工况特性
        3.3.2 全年工况计算方法
        3.3.3 优化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ORC-VCR实验系统开发设计
    4.1 系统设计及搭建
        4.1.1 系统参数设计
        4.1.2 系统设备选型与搭建
    4.2 数据测量采集及不确定度分析
        4.2.1 测量系统
        4.2.2 数据采集系统
        4.2.3 测量误差分析
    4.3 系统调试方法
        4.3.1 气密性测试
        4.3.2 系统保温
        4.3.3 有机工质灌装与回收
    4.4 本章小结
5.ORC-VCR系统实验研究
    5.1 实验方法
        5.1.1 系统运行方案
        5.1.2 注意事项及安全预案
    5.2 系统稳定性测试
        5.2.1 气浮供液稳定
        5.2.2 电机冷却性能测试
        5.2.3 轴向力稳定
    5.3 ORC-VCR系统制冷性能
        5.3.1 稳态工况系统参数分析
        5.3.2 系统性能影响参数分析
    5.4 本章小结
6.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某煤矸石2×300MW电厂一次风控制系统改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火电厂一次风机改造的研究背景
        1.1.1 火电厂一次风机改造的必要性
        1.1.2 一次风机调速改造方法的研究
    1.2 高压变频器的发展及在火电厂的应用现状
        1.2.1 高压变频器的发展
        1.2.2 高压变频技术在火电厂的应用现状分析
    1.3 本课题研究任务
2 一次风机的变频控制机理
    2.1 一次风的产生机理及作用
    2.2 一次风机液力耦合器调节原理
    2.3 一次风机变频调节原理
    2.4 变频器控制机理
        2.4.1 变频器基本构成
        2.4.2 变频器恒压频比控制结构
    2.5 高压变频器主电路拓扑
        2.5.1 高压隔离变压器
        2.5.2 功率单元结构
        2.5.3 主控制系统
    2.6 小结
3 一次风机变频改造设计
    3.1 变频器选型
    3.2 高压变频器控制原理
    3.3 高压变频器集成设计
    3.4 变频/工频切换方式设计
    3.5 变频器散热系统设计
    3.6 小结
4 一次风机变频调速的DCS逻辑控制
    4.1 一次风信号测量与滤波
    4.2 基于DCS的PID控制
        4.2.1 积分分离式PID算法
        4.2.2 分离PID模块HSVPID
    4.3 DCS控制逻辑原理
    4.4 小结
5 项目变频改造后的节能效果分析
    5.1 变频改造前后不同负荷下小时耗电量
    5.2 变频改造前后不同负荷下电机电流
    5.3 变频改造后综合数据分析
    5.4 一次风机变频改造后对机组的影响
    5.5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8)数控机床电主轴环保水基动压轴承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液浮轴承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液浮滑动轴承技术
        1.2.2 液浮轴承润滑介质和轴承材料研究现状
        1.2.3 液浮轴承承载特性研究状况
        1.2.4 液浮轴承动态特性研究现状
        1.2.5 液浮主轴回转精度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当前研究不足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3.2 论文总体架构
2 环保水基润滑液的配制与性能测试
    2.1 环保水基润滑液的配制
    2.2 环保水基润滑液摩擦磨损试验
        2.2.1 实验设备及实验材料
        2.2.2 实验过程
        2.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2.2.4 尼龙材料的磨损体积和磨损率
    2.3 本章小结
3 环保水基动压轴承承载特性建模
    3.1 水基动压轴承的布置及结构
    3.2 流体润滑机理和基本方程
        3.2.1 流体润滑动压形成机理
        3.2.2 流体润滑基本方程
    3.3 动压轴承的边界条件
    3.4 环保水基动压轴承的承载特性
        3.4.1 有限差分法原理
        3.4.2 模型验证与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环保水基动压轴承承载特性影响因素研究
    4.1 主轴偏斜对动压轴承承载力的影响
    4.2 加工误差对动压轴承承载力的影响
        4.2.1 圆度误差和圆柱度误差对轴承承载性能的影响
        4.2.2 粗糙度误差对动压轴承承载性能的影响
    4.3 表面织构对动压轴承承载力的影响
        4.3.1 表面织构的类型及数学模型
        4.3.2 表面织构的流体动压润滑
        4.3.3 表面织构的布置方式及数学方程
        4.3.4 表面织构双重网格算法
        4.3.5 表面织构不同布置方式的承载特性
    4.4 本章小结
5 环保水基动压轴承的动态特性研究
    5.1 主动供液环保水基动压轴承建模
    5.2 动压轴承边界条件和运行参数
        5.2.1 边界条件
        5.2.2 轴承结构及运行参数
    5.3 环保水基动压轴承动态特性系数
    5.4 环保水基动压轴承的稳定性
        5.4.1 基于Routh-Hurwitz的稳定性判据
        5.4.2 动压轴承的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环保水基动压电主轴回转精度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6.1 环保水基动压电主轴轴心轨迹的仿真研究
        6.1.1 动压电主轴轴心运动学模型
        6.1.2 动压电主轴轴心轨迹和稳定区域
    6.2 实验研究所需设备与仪器
        6.2.1 环保水基动压电主轴
        6.2.2 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
    6.3 实验原理及方案
        6.3.1 实验原理
        6.3.2 实验方案
        6.3.3 误差分析
    6.4 仿真与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6.4.1 动压电主轴回转精度仿真预测
        6.4.2 动压电主轴回转精度实验结果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全文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结论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10)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储联合调频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电场调频策略研究现状
        1.2.2 虚拟惯量控制
        1.2.3 减载控制
        1.2.4 储能参与风电调频
        1.2.5 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双馈风电机组参与电网调频的综合控制策略研究
    2.1 双馈风电机组参与电网调频理论
    2.2 功率备用调频控制
    2.3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调频控制
    2.4 基于组合方式的DFIG一次调频策略
        2.4.1 基于虚拟惯量的调频控制
        2.4.2 基于功率下垂的调频控制
        2.4.3 计及不同响应时间尺度的DFIG组合调频策略
    2.5 仿真和实验验证
    2.6 本章小节
第3章 基于储能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的调频策略研究
    3.1 电池储能系统VSG控制原理
        3.1.1 VSG控制结构
        3.1.2 VSG数学模型
    3.2 VSG静态稳定性分析
        3.2.1 VSG控制环小信号分析
        3.2.2 VSG系统稳定性分析
    3.3 基于虚拟阻抗的虚拟同步发电机并网控制策略
    3.4 仿真分析
        3.4.1 关键参数对频率响应的影响
        3.4.2 VSG控制策略性能仿真
        3.4.3 VSG离并网仿真与分析
    3.5 实验验证
    3.6 本章小节
第4章 风-储系统一次调频协调控制方法
    4.1 风-储系统的频率响应策略
    4.2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储系统一次调频方法
        4.2.1 储能直接补偿频率二次跌落
        4.2.2 基于风电惯量释放和储能稳态支撑的协调控制策略
    4.3 仿真验证
    4.4 本章小节
第5章 多VSG的风电场一次及二次调频协调控制方法
    5.1 并联VSG运行频率特性分析
        5.1.1 多VSG并网系统的功率输出“导纳”模型
        5.1.2 多VSG并网系统小信号稳定性分析
        5.1.3 仿真验证
    5.2 基于自适应惯量系数的风电场一次及二次调频策略
        5.2.1 虚拟惯量自适应的风电场调频控制原理
        5.2.2 仿真验证
    5.3 本章小节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四、数控技术在变转速汽轮机调节系统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600MW亚临界机组多蓄能协同调度的控制技术研究[J]. 董珍柱. 电力学报, 2021(06)
  • [2]基于空分压缩余热驱动的自增效多级空压流程设计优化与实验研究[D]. 荣杨一鸣. 浙江大学, 2021
  • [3]考虑风电随机性的时变PO-PID负荷频率控制方法[D]. 马艺菡. 湖北工业大学, 2021
  • [4]变频调速技术在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上的应用及研究[D]. 孙家兴.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5]某煤矸石2×300MW电厂一次风控制系统改造设计[D]. 赵一凡.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6]低热值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仿真分析[D]. 钟再锡. 辽宁科技大学, 2021
  • [7]颗粒阻尼器抑制管道振动的研究及蜂窝密封技术应用[D]. 王胜利.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8]数控机床电主轴环保水基动压轴承关键技术研究[D]. 高勇伟.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9]双馈风机系统基于电压定向的虚拟惯性并网控制研究[D]. 韩永江. 燕山大学, 2021
  • [10]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储联合调频策略研究[D]. 张冠锋. 沈阳工业大学, 2021

标签:;  ;  ;  ;  ;  

数控技术在变速汽轮机调节系统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