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朋友的谚语

关于朋友的谚语

一、有关friend的谚语(论文文献综述)

段静玉[1](2020)在《浅谈谚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语谚语是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能够恰当地运用一些谚语,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在学习谚语中,学生降低理解的难度,从中得到不断的激励,建立起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产生继续进步的动力。以下是对英语谚语特征的分析,讨论了英语谚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朱秀丽[2](2020)在《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历来受到高中阶段师生的重视。但是,在词汇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重视词汇的音、形、义,而忽视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导致英语词汇的学习多停留在词汇的字面意思上,不了解词汇的文化蕴含,于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就会发生理解或语用的失误,甚至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此,本研究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为出发点,以Schumann(1978)的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 Adaptation)理论和语言迁移理论为指导,试图探究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能否有助于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在本研究中,文化意识即跨文化意识,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词汇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两个方面,所以笔者主要探究以下两个问题:(1)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怎样影响学生词汇文化知识的习得?(2)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怎样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本研究笔者选取莱芜凤城高中两个英语水平不存在显着性差异的高一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照班采用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则采用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词汇教学方法进行词汇教学,实验时长三个月。实验首先通过两次词汇文化知识测试来检验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又采用“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问卷”来检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后对收集到的前测、后测以及调查问卷的数据,用SPSS软件对两个班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有助于学生词汇文化知识的习得。在本研究的词汇教学实验中,笔者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文化渗透,使学生了解和熟悉词汇所蕴含的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重要节日、神话传说、社交礼仪、禁忌语、委婉语等社会文化各方面的知识,极大地增加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本研究证明了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从调查问卷可知,文化知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的基础,随着文化知识的不断增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会不断提高。本研究进一步说明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必须导入渗透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才能够使学生真正习得英语词汇,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英语词汇的学习离不开它所代表的文化,并能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

贺佳[3](2020)在《学术文本汉译实践报告 ——以《跨文化交际基本指南》第五章、六章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国外的跨文化交际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国内的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将国外的跨文化交际文本进行汉译,有助于更多的大学生,尤其是英文专业、跨文化交际专业的学生学习并掌握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鉴于此,笔者以跨文化交际专家珍妮弗·威利斯·里维拉(Jennifer Willis-Rivera)的着作《跨文化交际基本指南》(The Essential Guide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为第五章——语境中的跨文化交际:关系与组织;第六章——跨文化交际和大众文化为汉译实践的材料,翻译并探讨此类文本翻译的难点及应对策略。通过认真研习跨文化交际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笔者分析了跨文化交际类文本的书面语特征及口语化特点,二者分别体现在原文本的理论阐述部分和事例作证部分;描述了规范的翻译流程——译前准备、译中事项及译后审校的各个要点;对中文译者感到较难处理的英文比较句、被动句句式,副词、形容词等词类,衔接与连贯等语言现象进行剖析,阐述了这些语言点的汉译处理方式,主要采用增词、删减句子主语、颠倒句子语序、活用标点符号等翻译技巧和方法。笔者发现学术类文本翻译虽然没有成文的原则,但可以从译者自助和读者他助的角度入手进行翻译和审校。译者自助是指译者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系统学习该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译前准备;读者他助是指请该领域的专业学者审校术语翻译。通过译者和读者的协同作用,学术文本翻译的学术性、严谨性得以体现,译文质量也得以提高。笔者的这一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与完善,以期为今后的学术类文本翻译实践提供启发和借鉴。

韩雨舟[4](2019)在《目的论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口译策略探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日益频繁,而口译在这些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译员来说,最大的难点之一在于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转换。文化负载词包括含有文化信息的成语、谚语、俗语、诗词以及典故等等,而这些文化负载词往往在英文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表达,此外,口译还有即时性的特点,需要译员快速领会这些文化负载词的内涵并准确的翻译出来,这些都给议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在对前人的相关研究进行文件综述后,试图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对国际场合中,译员对中方领导人演讲中的文化负载词所采取的口译策略进行研究。本文选取的语料来自2014-2018年中方领导人在博鳌论坛开幕式的主题演讲,演讲中主要有两类文化负载词,一类是某一文化下特有,而另一文化中缺失的词语;另一类是两种文化中均有的词,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意象和联想意义。笔者以文本分析的方法为主,对语料中的汉语文化负载词以及现场传译的文本进行整理分类,基于目的论的连贯法则,即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探讨了其对汉语文化负载词口译的指导作用。经过定性分析,笔者得出的结论是,对于演讲中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负载词,译员常用直译,意译,解释性翻译以及交际翻译等口译方法来确保实现语内连贯,而次于语内连贯的语际连贯原则,译员通常使用直译,意译和改写的口译方法。笔者希望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口译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能够让译员更好地对外传播中国文化。

许娟娟[5](2019)在《《十八世纪英国的中国风》(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外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发展步伐。与此同时,为探析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度和影响力,中国学者越来越关注国外对中国的研究,汉学着作的翻译也由此凸显出其重要性。本次翻译实践选取的文本是《十八世纪英国的中国风》(The Chinese Taste in Eighteenth-Century England)第八章,主要介绍十八世纪英国汉学家托马斯·帕西对中国的研究,以及中国文化对英国浪漫主义产生的影响。译者以该章节的汉译作为实际案例,以斯内尔-霍恩比的翻译研究综合法为理论指导,分析汉学文本翻译过程中的重难点,并总结对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本翻译实践报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本次翻译任务的背景和意义、翻译文本的内容和特征,以及基于文本特征选择的翻译理论及其指导作用。第二部分详细介绍整个翻译过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中期翻译和后期审校工作,并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第三部分是本报告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翻译案例分析和翻译技巧总结。在综合法理论的指导下,译者结合汉学着作的特点,首先采用引申法和注释法对词语进行准确翻译和信息增补,随后使用“场景—框架”分析法对句子进行逻辑梳理和信息重组,最后运用回译策略探讨汉学文本中整体语篇的翻译。在第四部分,译者回顾整个翻译过程,总结本次翻译实践的经验和启发,同时反思本次翻译实践的不足之处。本次翻译实践活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翻译文本介绍了十八世纪中英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助于中国读者了解早期中国文化对英国产生的影响。其次,翻译文本展现了中国文化在英国的传播和发展,有利于中国学者探析中国文化的异域传播规律,从而找到更多途径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最后,译者以综合法理论指导汉学着作的翻译,通过典型案例探索行之有效的翻译技巧,希望为类似文本的翻译提供理论思路和参考信息。

唐翔飞[6](2019)在《关联理论下讲话人意图的传递 ——全球发展论坛非洲专场口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在关联理论角度下,明示推理模式是获得信息意图和沟通的重要途径。在口译中,明示推理过程对译员正确传达讲话人的意图也有重要的启示。译者必须先通过源语的词义、语法和文体等各个层面的交际线索,逻辑推理出讲话人的交际意图,进行合理预测,并且运用缩小词义、省译、补译等策略对源语语料进行适当调整;同时译者根据译语的上下文和潜在语境关联,必要时创设语境来建立和听众间的最大认知环境,选取最佳关联,合理传达说话人的意图。本文将关联理论和笔者参加2018全球发展论坛非洲专场的口译实践中结合,发现在源语输入阶段,由于中英文语言差异和发音人口音问题,译者在现场第一时间难以准确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容易漏译,造成信息缺失,难以正确传达讲话人意图,使得沟通效果有所损失;通过译后对语料的整理分析,在译语输出阶段,译者遇到专业领域的词汇和概念,仅仅是字符间的翻译,没有考虑到听众的知识背景,接受程度,进行解释说明来传达说话人的真正意图,以实现沟通的实际目的。由此,本文建立了以明示-推理模式为基础,通过分析说话人沟通意图、最大化运用语境、将意图和听众的期待相结合以及传达讲话人意图等步骤,由此提升口译效果。

潘赟飞[7](2018)在《中西谚语中处世观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承载着各种社会文化因素。作为语言表现形式的谚语也必然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处世观是待人处事的主张、原则和态度,是人生哲学的具体体现。对于中西处世观的差异,从汉英谚语的字里行间可见一斑。国内外对谚语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语言文化、修辞、翻译等方面。展示了谚语的发展现状及其区域影响力。然而,涉及处世观的谚语研究还不多见。作者选取这一主题旨在发现其内在特点,探寻原因。本研究也将由其独特的文化视角,深化对谚语表达背后的处世之道的理解。基于大量的数据收集,本文作者总结了谚语和处世观的特点,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以及克拉克洪和斯托特柏克的文化价值取向探究了的中西谚语中存在不同处世观的归因。本文使用了文本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数据来自于《中国谚语大辞典》和《英语谚语大辞典》,根据Rosemary Adang《处世之道》中明确界定的处世之道的分类筛选关于处世观的谚语。研究发现:中西谚语反映本民族处世观不同,分别体现在人人平等与等级分明,个人取向与群体取向,坚持自我与关系至上,成为取向与静中求变,深见远虑与活在当下五个方面;由于东方“天人合一”和西方“天人相分”的哲学观差异,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环境差异,以儒家思想和基督教为主的思想与宗教差异等,中西方出现了不同处世之道。

覃文胜,程德金,陈琳霞[8](2018)在《基于思维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3 Reading板块为例》文中指出一、课例背景本课例由四川省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陈琳霞老师执教,在第十二届全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培训活动中获一等奖,授课时长为35分钟。指导老师为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覃文胜老师和成都市双流区研培中心程德金老师。二、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Section B2a-2e部分,是一节阅读课。本单元的核心话题是人的个性特征,语言功能是谈论人的个性特征并简单比较人物。在Section A部分,学生学习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的语言形式,在听说活动中感知其功能并初步运用。Section B部分以交友为线索,展开对好友标准的讨论以及朋友之间的对比。

古丽尼格尔·吐尔洪[9](2017)在《维英谚语对比研究》文中提出谚语是语言的精华所在,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不仅能反映出人民的生活经验,心理状态,告诫和对不良倾向的认知,还能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审美情感和价值观。谚语因根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与实践,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新颖生动,音韵优美,言语精炼和作为一定文化背景知识的产物,为我们提供关于文化的大量信息,各民族对语言和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源。国内外学者虽然对谚语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与多角度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维吾尔谚语与英语谚语方面的比较研究方面存在着不足。本题目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谚语的形式,内容,修辞手段,文化因素等方面做比较,阐述了维英谚语中的形式,内容和文化特色。论文包括绪论与结论共分为五个部分;结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目的,意义及研究情况,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和创造性。第一章主要分析了维英谚语的形式与修辞手段对比,第二章主要以反映人文思想,道德观念的谚语为主要研究内容论析了维英谚语的语义内容特性和语义内容的表现形式。第三章通过维英谚语,维吾尔族和英语国家的宗教信仰,地理环境与气候,民俗与生活习性等方面诠释,寻求了文化内涵差异。最后,在论文的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中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前景。

杨华新[10](2016)在《巧用名言警句,提升作文档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谚语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若考生能在书面表达中恰当地运用一两条谚语,文章必定出彩,档次骤然上升。笔者在常规的教学中,经常利用课前几分钟来进行谚语教学。一、结合话题,联想谚语每复习到一个新的话题,笔者就让学生回忆他们曾经背诵或积累过的与该话题相关的一些名言警句,并且让他们进行"头脑风暴"(brainstorm),通过投影呈现出来,以便学生能在写作中运用上去。如:复习到Healthy Eating时,学生总

二、有关friend的谚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关friend的谚语(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谚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思想情感教育
二、活跃课堂气氛
三、融入主题导入谚语,渗透课程目标
四、融入词汇教学
五、融入阅读教学
六、教学实例
七、结束语

(2)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的结构
    1.4 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文化意识
        2.1.2 跨文化交际能力
        2.1.3 英语词汇
    2.2 理论基础
        2.2.1 文化适应理论
        2.2.2 语言迁移理论
    2.3 外语词汇教学和文化教学研究综述
        2.3.1 外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
        2.3.2 文化教学研究综述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词汇教学实施
    3.1 词汇教学及文化导入的原则
    3.2 词汇教学中导入的文化知识
    3.3 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3.4 词汇教学案例(见附录V)
    3.5 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
    4.4 研究工具
    4.5 研究程序
    4.6 数据统计和分析
    4.7 小结
第五章 结果分析和讨论
    5.1 学生测试分析
    5.2 调查问卷分析
    5.3 访谈分析讨论
    5.4 讨论
        5.4.1 实验前测结果讨论
        5.4.2 实验后测结果讨论
        5.4.3 问卷结果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的主要发现
    6.2 对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6.3 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的展望
        6.3.1 研究的局限性
        6.3.2 对未来的展望
    6.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Ⅰ 英语词汇文化知识测试卷(前测)
附录Ⅱ 英语词汇文化知识测试卷(后测)
附录Ⅲ 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Ⅳ 访谈提纲
附录Ⅴ 词汇教学案例
致谢

(3)学术文本汉译实践报告 ——以《跨文化交际基本指南》第五章、六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任务描述
    1.1 任务背景与内容
    1.2 翻译研究现状
    1.3 翻译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翻译过程
    2.1 译前准备
        2.1.1 研究平行文本
        2.1.2 制定术语表
    2.2 译中事项
    2.3 译后审校
第三章 文本分析
    3.1 文本的语言类型
        3.1.1 叙述语体的书面化
        3.1.2 叙述语体的口语化
    3.2 文本的语言特色
        3.2.1 词汇特点
        3.2.2 句式特点
        3.2.3 语篇特点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词汇层面的翻译
        4.1.1 专业词汇
        4.1.2 副词和形容词
    4.2 句法层面的翻译
        4.2.1 比较句
        4.2.2 被动句
    4.3 语篇层面的翻译
        4.3.1 形式上的衔接
        4.3.2 语义上的连贯
第五章 结语
    5.1 翻译总结
    5.2 局限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附录 Ⅱ
致谢

(4)目的论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口译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LIST OF ABBREVIATION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the Rationale of the Study
    1.2 Research Significance
    1.3 Research Objective and Research Questions
    1.4 Methodology and Data Collection
    1.5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Previous Studies of Culture-loaded Expressions
        2.1.1 Previous Studies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Expressions
        2.1.2 Previous Studies of Interpreting the Chinese Culture-loaded Expressions
    2.2 Previous Studies of Skopos Theory
        2.2.1 Previous Studies of Skopos Theory in the West
        2.2.2 Previous Studies of Skopos Theory in China
    2.3 Summary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Delimitation of Culture-loaded Expressions
        3.1.1 Previous Definition of Culture-loaded Expressions
        3.1.2 Working Definition of Culture-loaded Expressions
    3.2 The Three Rules of Skopos Theory
        3.2.1 Skopos Rule
        3.2.2 Fidelity Rule
        3.2.3 Coherence Rule
    3.3 A Skopos-based Account of Interpreting the Chinese Culture-loaded Expressions
        3.3.1 Interpreting Strategies Adopted to Achieve Intratextual Coherence
        3.3.2 Interpreting Strategies Adopted to Achieve Intertextual Coherence
    3.4 Summary
CHAPTER FOUR INTERPRETING STRATEGIES FOR CCES TO ACHIEVE INTRATEXTUAL COHERENCE
    4.1 Data Description
    4.2 Literal Interpreting as a Method to Deal with CCEs
    4.3 Free Interpreting as a Method to Deal with CCEs
    4.4 Explanatory Interpreting as a Method to Deal with CCEs
    4.5 Communicative Interpreting as a Method to Deal with CCEs
    4.6 Summary
CHAPTER FIVE INTERPRETING STRATEGIES FOR CCES TO ACHIEVE INTERTEXTUAL COHERENCE
    5.1 Literal Interpreting as a Method to Deal with CCEs
    5.2 Free Interpreting as a Method to Deal with CCEs
    5.3 Adaptation as a Method to Deal with CCEs
    5.4 Summary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6.2 Implications of this Research
    6.3 Limitations of this Research
    6.4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REFERENCES
Appendices
    Appendix A
    Appendix B

(5)《十八世纪英国的中国风》(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实践概述
    1.1 翻译任务描述
        1.1.1 任务背景
        1.1.2 任务意义
    1.2 翻译文本分析
        1.2.1 文本来源与内容
        1.2.2 汉学文本特征
    1.3 翻译理论指导
        1.3.1 综合法理论简介
        1.3.2 综合法的指导作用
第二章 翻译过程描述
    2.1 前期准备阶段
        2.1.1 细读原文本
        2.1.2 阅读相关汉学文献
        2.1.3 准备翻译工具
    2.2 中期翻译阶段
        2.2.1 使用翻译工具
        2.2.2 运用综合法理论
    2.3 后期审校阶段
        2.3.1 自我校对
        2.3.2 他人校对
第三章 翻译案例分析
    3.1 汉学文本中词语的翻译
        3.1.1 普通词语的词义引申
        3.1.2 英语文化词的信息增补
    3.2 汉学文本中句子的翻译
        3.2.1 简单句和并列句的分合移位
        3.2.2 复合句的框架分析与场景再现
    3.3 汉学文本整体的回译策略
        3.3.1 中国特色词语的还原
        3.3.2 中国谚语和引文的回译
第四章 翻译实践总结
    4.1 翻译实践的经验与启发
        4.1.1 语言能力与学术着作翻译技巧
        4.1.2 知识储备与汉学相关历史背景
        4.1.3 综合法对跨学科文本翻译的作用
        4.1.4 团队协作与个人翻译素养的提高
    4.2 翻译实践的问题与反思
        4.2.1 iCAT软件的适用性问题
        4.2.2 翻译质量评估的局限性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翻译任务原文及译文文本
附录2 注释
附录3 术语表
附录4 翻译辅助工具及平行文本列表
致谢词

(6)关联理论下讲话人意图的传递 ——全球发展论坛非洲专场口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Chapter 1 Theoretical Basis
    1.1 Intentions in Relevance Theory and Interpretation
        1.1.1 The Approach to Getting Intentions:Ostensive-inferential Mode
        1.1.2 Conveying the Intentions of the Original in Interpretation
    1.2 The Application of Ostensive-inferential Mode in Conveying Speaker’s Intentions
Chapter 2 Task Description
    2.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2.2 Task requirements
Chapter 3 Process Description
    3.1 Interpretation Preparation
        3.1.1 Preparation 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Conference
        3.1.2 “Local”Knowledge Build-up
        3.1.3 Glossary Preparation
    3.2 Interpreting Process
Chapter 4 Case Analysis
    4.1 Problems in the Input of Source Language and Coping Strategy
        4.1.1 Difficulty in Comprehension
        4.1.2 Lack of Logical Inference
    4.2 Problems in the Output of Target Language and Coping Strategy
        4.2.1 Cultural Gaps in 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
        4.2.2 Neglect of Audiences’Expectation
Chapter 5 Task Summary
    5.1 Evaluations on the Task
    5.2 Suggestions for Future Interpreting Practice
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endix A Interpreting Practice Certificate
Appendix B Prepared Materials
Appendix C Interpreting Materials
Acknowledgements

(7)中西谚语中处世观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1.3 Thesis organization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Review on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proverbs and Chinese proverbs
        2.1.1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proverbs and Chinese proverbs abroad
        2.1.2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proverbs and Chinese proverbs at home
    2.2 Review on philosophy of life
        2.2.1 Studies on philosophy of life abroad
        2.2.2 Studies on philosophy of life at home
    2.3 Summary
Chapter 3 Research Design
    3.1 Theoretical foundation
        3.1.1 Hofstede's Value Dimensions
        3.1.2 Kluckhohn and Strodtbeck's Value Orientations
    3.2 Research questions
    3.3 Data collection
    3.4 Research method
Chapter 4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4.1 Equality versus hierarchy
        4.1.1 Different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s in Sino-West family education
        4.1.2 Sample analysis in social and working aspects
        4.1.3 Different historical reasons
    4.2 Individual-oriented versus group-oriented
        4.2.1 American dream and Chinese dream in Sino-Wes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4.2.2 Sample analysis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face culture
        4.2.3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moral cognition and basic value
    4.3 Self-concerned versus respectful to others
        4.3.1 Different view of friendship in Sino-West
        4.3.2 Sample analysis in self-orientation and people-orientation
        4.3.3 Different economic base and social historical reasons
    4.4 Doing versus being-in-becoming
        4.4.1 Different view of employment in Sino-West
        4.4.2 Sample analysis in struggling orientation and tolerant orientation
        4.4.3 Different view of philosophy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4.5 Enjoying the present versus looking forward
        4.5.1 Different consumption concept in Sino-West
        4.5.2 Sample analysis in short-term orientation and long-term orientation
        4.5.3 Different economic reasons and political reasons
Chapter 5 Major findings
    5.1 General summary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5.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5.4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8)基于思维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3 Reading板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例背景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2.学生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设计思路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
    1.基于文本设计教学活动,教学主线清晰
    2.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课后评析
    1.识别与提取
    2.领会与概括
    3.分析与推断
    4.评价与赏析

(9)维英谚语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维英谚语形式与修辞对比
    (一)维英谚语的形式与修辞对比
        1、口头性
        2、简练性
    (二)维英谚语修辞修辞手段对比
        1、语义修辞方法
        2、结构方面的修辞方法
二、维英谚语内容对比
    (一)反映人文思想的谚语对比
    (二)反映道德观念的谚语对比
    (三)维英谚语的语义内容
        1、语义内容的特性
        2、语义内容的表现形式
三、维英谚语看维西方文化内涵差异
    (一)宗教信仰
    (二)地理环境与气候
    (三)习俗和生活习惯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本论文所采用的维吾尔谚语
附录二、本论文所采用的英语谚语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10)巧用名言警句,提升作文档次(论文提纲范文)

一、结合话题, 联想谚语
    2. We are what we eat.食物塑造了我们。
    4. A light heart lives long.心情愉快寿命长。
二、围绕谚语, 展开话题
    1. Helping others is helping ourselves. (助人就是帮己)
    2.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三、书面表达, 引用谚语
    1. 丰富中文词汇量;
    2. 养成阅读的习惯;
    3. 多关注中国文化。
    4. 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5. Nothing is difficult to a willing heart.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6. 活到老, 学到老。
    7. 细节决定成败。
    8.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9. 抱最好的希望, 做最坏的打算。
    1 0. 行动胜于语言。/事实胜于雄辩。
    1 1. 事物都有两面性。/凡事都有利弊。
    1 2. 只学习, 不玩耍, 聪明孩子也变傻。
四、运用谚语完成以下的书面表达, 并且适当地用上谚语。
    1. 参加中文学习班。
    2. 看中文书刊、电视。
    3. 学唱中文歌曲。
    4. 交中国朋友。

四、有关friend的谚语(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谚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J]. 段静玉. 中国校外教育, 2020(21)
  • [2]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D]. 朱秀丽.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3]学术文本汉译实践报告 ——以《跨文化交际基本指南》第五章、六章为例[D]. 贺佳.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4]目的论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口译策略探究[D]. 韩雨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9(11)
  • [5]《十八世纪英国的中国风》(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许娟娟. 湘潭大学, 2019(02)
  • [6]关联理论下讲话人意图的传递 ——全球发展论坛非洲专场口译实践报告[D]. 唐翔飞. 湖南大学, 2019(07)
  • [7]中西谚语中处世观对比研究[D]. 潘赟飞. 燕山大学, 2018(09)
  • [8]基于思维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3 Reading板块为例[J]. 覃文胜,程德金,陈琳霞.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8(02)
  • [9]维英谚语对比研究[D]. 古丽尼格尔·吐尔洪. 新疆大学, 2017(01)
  • [10]巧用名言警句,提升作文档次[J]. 杨华新. 广东教育(高中版), 2016(10)

标签:;  ;  ;  ;  ;  

关于朋友的谚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