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工程专用设备和Laser-RE 3D激光扫描仪的发展现状

逆向工程专用设备和Laser-RE 3D激光扫描仪的发展现状

一、逆向工程专用设备的发展现状及Laser-RE三维激光扫描机(论文文献综述)

高龙标[1](2019)在《基于医用不锈钢316L合金SLM的胫骨植入体设计与制造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激光选区熔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作为增材制造技术最有潜力的技术之一,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领域等得到了重要的应用。SLM技术凭借着成型个性化复杂结构方面的特点,尤其在生物制造中骨植入体植入和关节置换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将从个性化人工植入体和关节置换需求上切入,通过逆向工程和正向工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模型设计,采用SLM制造出与人体胫骨弹性模量相匹配的多孔结构的植入体。打印材料选用医用不锈钢316L,对成型的工艺、力学性能及支撑结构进行了基础的研究和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了胫骨植入体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设计需求,采用CT扫描获取三维数据,并用逆向工程的方式重构了胫骨的CAD模型,最后在该胫骨模型的基础上,用设计的正八面体多孔结构与之求交,最后得到多孔结构的胫骨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和有限元仿真,分析了该八面体多孔胫骨结构的力学性能,为SLM成型制造胫骨植入体作好铺垫。(2)分析了影响SLM成型质量的重要因素并解释了成型机理。为研究不锈钢316L材料最佳成型工艺参数,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逐步的通过单道、单层和块体实验多组参数的优化,得出在激光功率130W、扫描速度650mm/s、扫描间距0.06mm、铺粉层厚0.03mm时,可以成型较好的打印效果,并通过阿基米德排水法测出其致密度达到98.9%。(3)对不锈钢316L材料SLM加工样本进行各项性能测试与分析:测试了不锈钢316L成型件尺寸精度、孔隙率及力学性能。实验表明成型件尺寸精度小于0.02mm,孔隙率制造误差小于0.04mm。SLM成型不锈钢316L平均硬度在305HV左右。标准拉伸件抗拉强度为608.21MPa,屈服强度为478.10MPa,弹性模量为193.6GPa,断后伸长率为37.67%,多孔拉伸件的弹性模量为3.63GPa,抗拉强度为18MPa,无明显屈服阶段。设计了不同参数八面体多孔结构,并通过压缩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得出胞元边长1.2mm,臂径0.35mm的八面体多孔结构与天然胫骨力学性能相吻合,为人工胫骨植入体制造奠定基础。(4)通过对悬垂结构理论模型的分析,研究了不同的支撑类型和摆放方式对人体膝关节成型质量的影响,得出块状镂空支撑并且摆放方式为30°的优化支撑结构参数,采用优化的工艺参数和支撑结构参数,对胫骨植入体和多孔胫骨植入体进行成型制造,验证了 SLM成型的可行性,对个性化植入体在医学上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毛忠发[2](2018)在《铜锡合金的选择性激光熔化成形工艺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铜锡合金作为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合金,拥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优异的耐磨和抗腐蚀性能、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电子、机械、航空航天、国防、航海等工业领域。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传统铜锡合金产品性能已难以满足新兴产业和国家重大工程要求。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作为增材制造技术的一种,因其市场响应速度快、设计自由度开放、材料利用率高、成形效率高、能成形高度复杂形状且综合性能优异的零件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为开发出高端铜锡合金产品提供了可能。因此,本论文开展了铜锡合金SLM成形工艺及性能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结合拉丁方及响应曲面设计试验方法对SLM成形铜锡合金致密度及表面粗糙度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与分析,同时对SLM成形铜锡合金材料的物相成分、微观组织演变、力学性能、摩擦性能以及热处理工艺展开了详细分析与讨论,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具体如下:(1)对比研究了不同锡含量铜锡合金Cu-4Sn和Cu-15Sn的SLM成形性能。发现锡含量对铜锡合金SLM成形致密度影响较大。锡含量越高,铜锡合金材料的激光吸收率越高、热导率越低。在同样的工艺优化条件下,Cu-4Sn工艺参数激光功率为190 W,扫描速度为150 mm/s,扫描间距为100μm时得到最优致密度93.68%;Cu-15Sn工艺参数激光功率为187 W,扫描速度为185 mm/s,扫描间距为170μm时得到最优致密度达99.8%。同时发现,对于具有高导热率的铜锡合金,激光功率对其致密度影响高度显着。(2)针对Cu-15Sn在SLM成形过程中表面质量普遍较差且表面质量不一致等问题,本文系统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样件顶面、上表面及下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对于顶面,为获得较优的SLM成形表面质量,提出优先调整激光功率可以获得一个较大的扫描速度和扫描间距工艺窗口,然后选择合适的扫描间距以保证相邻单道间的粉末充分熔化,最后根据成形效率及性能需求优化扫描速度;对于上下表面,成形角度形成的阶梯效应对表面质量影响最为显着。研究发现,通过提高激光功率以提高熔池流动性可以有效缓解阶梯效应对上表面成形质量带来的影响;通过提高扫描速度可以改善下表面粘粉和球化现象对成形质量带来的影响。(3)基于X射线及电子衍射技术,本文对SLM成形的Cu-15Sn物相成分及其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同时对微观组织及其在SLM成形过程中的演变规律、晶体缺陷进行分析与讨论。发现SLM能显着细化Cu-15Sn微观组织,并能降低其宏观偏析程度;在垂直生长方向上Cu-15Sn形成了特有的外延生长柱状晶,而在顶面则形成了树枝晶和胞状晶;由于快速凝固对包晶转变的抑制作用,形成了以δ硬脆相包裹α相的壳体结构;同时在Cu-15Sn中发现了大量的位错塞积、孪晶等晶体缺陷,证明了在SLM成形Cu-15Sn过程中较大热应力的产生。(4)研究了SLM成形Cu-15Sn材料的宏观和微观织构,并对其拉伸性能、硬度以及摩擦性能进行了测量与分析。试验发现SLM成形的Cu-15Sn的抗拉强度约为661 MPa,屈服强度约为436 MPa,相比传统拉拔样件QSn15-1-1的强度提升了约50%,而延伸率水平则相当;维氏硬度达212 HV,相比传统样件的硬度(约150 HV)也有了较大提升;同时发现SLM成形的Cu-15Sn摩擦性能良好,其摩擦系数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5)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SLM成形Cu-15Sn样件的相成分、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摩擦性能的影响。发现退火热处理后的SLM成形Cu-15Sn样件的组织更均匀化,但晶粒明显粗化;其强化机制从细晶强化转变为固溶强化,抗拉强度降低为约545 MPa、屈服强度降低为约328 MPa,仍然优于传统拉拔样件机械性能(抗拉强度约为444 MPa,屈服强度为256 MPa);塑性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延伸率从约7%提升到20%以上;硬度有所下降,仅为160-173 HV,摩擦性能受到一定影响。综上所述,退火热处理能提高SLM成形Cu-15Sn铜锡合金的综合性能。

卢聪[3](2016)在《基于逆向工程的变速箱箱体CAD模型的重构研究》文中提出逆向工程,也称为反求工程,是一项新兴的产品设计技术。最初来源于数据检测,也就是通过获取产品表面的三维数据与原来的数字模型对比,发现问题后进行改进设计。随着产品实物表面数字化方法的推进,涌现了很多扫描精度很高的便携式扫描设备,其中最受各企业和高校欢迎的是以三角测量系统为原理的光栅式三维扫描仪以及手持式激光扫描仪。这对于逆向工程来说,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数据检测慢慢发展为产品设计的辅助方法。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产品的逆向只是进行单纯的仿制,更多的是复制,而对产品真正的设计意图却不得而知,不利于人们对创新性设计思维的发展。因此,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对逆向工程的模型重构阶段的实体重构进行讨论,通过软件的手段对点云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变速箱箱体的CAD模型的重建作为主体来说明重构的过程。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简要介绍逆向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国内外的研究水平,了解现阶段的研究者对逆向工程中模型重构方面有哪些方法以及研究成果,尤其是模型重构过程中关于特征约束还原方法的发展。2、介绍产品实物表面数字化的方法,以及重点对光栅式三维扫描仪的测量系统进行原理分析。3、基于光栅式三维扫描仪进行实验研究,对不同的扫描物体选用不同的贴点方式以及拼接方式进行实验对比,以建立最佳的扫描方式。4、基于Geomagic studio对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以达到减少点云误差目的以及建立一个三角网格模型。5、建立逆向工程中对实体模型重构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变速箱箱体的结构特征以及形体进行分析,并通过查询相关的技术手册,以还原原有产品的特征以及特征间的约束为主要目的,并基于Imageware的特征提取和UG的实体建模对变速箱箱体进行逆向重构。

万蕾[4](2016)在《基于内聚力模型和三维离散元法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作为路面结构设计、沥青混合料设计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研究沥青混合料破损机理的手段之一。劈裂试验因其操作简单,且在加载时,位于试件中部的应力状态,较路面在受荷时的应力状态相类似,因此,劈裂试验在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离散单元法(DEM)作为数值模拟方法的一种,更适于模拟颗粒组合体的细观力学表现行为,在进行非连续介质材料数值模拟时,DEM具有显着的优势。沥青混合料作为非连续介质材料的一种,其不连续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集料和沥青胶浆界面处材料性能的不连续性,相邻集料颗粒间的不连续性,以及相邻孔隙间的不连续性。通过离散单元法建立沥青混合料微观结构模型更为直观,并且离散单元法在描述沥青混合料细观裂纹扩展及断裂过程中得到了大量应用。内聚力模型(CZM)在研究沥青混合料裂纹扩展中有着显着的优势,如内聚力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沥青混合料裂纹扩展的全过程,以及开裂过程中力学性能的变化,使得内聚力模型在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依托沥青混合料劈裂室内试验,借由万能压力试验机,输出劈裂试验过程中的竖向荷载-位移全曲线,结合CT扫描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及三维离散单元法,基于内聚力模型选用材料参数,进行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在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三维离散元模型重构过程中,集料采用cluster型,并使用实际边界信息,为离散单元基本元素赋予接触粘结模型,分别以加载速率、模型参数、温度、油石比为影响因素进行三维离散元模拟,研究各影响因素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将CT扫描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利用三维离散单元法,能够直观的构建劈裂试验的数值模型;将内聚力模型用于劈裂试验三维离散元模拟,能够研究沥青混合料在劈裂试验过程中的微观力学性能,但由于数值模拟与室内试验在加载速率与加载形式上存在较大差距,需通过参数调整,以进一步将内聚力模型应用在三维离散元模拟中。

张国俊[5](2014)在《变截面弯曲三通管内高压成形装备开发与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社会管材内高压成形工艺作为一种新型近净的柔性加工工艺日益得到加工制造者的青睐。由于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内高压成形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些复杂的空心、变截面及轴线形状各异的零件在汽车制造业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变截面弯曲三通管内高压成形技术是该项技术在汽车制造业中应用较为广泛的部分,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因此开展变截面弯曲三通管内高压成形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变截面弯曲三通管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变截面弯曲三通管内高压成形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变截面弯曲三通管内高压成形的质量评价函数,对比了线性加载路径和折线加载路径这两种加载路径对成形质量的影响,并做了典型变截面弯曲三通管内高压成形工艺分析与实验。通过局部摩擦、补料贡献率、变轴线加载和局部储料等措施进一步探讨了内高压成形的工艺控制策略。在加载路径优化的问题上,本文采用了一种结合自适应模拟模糊控制与的优化方法,借用Matlab模糊控制工具箱建立模糊推理过程和模糊控制策略,在有限元模拟过程中实时监测缺陷和失效趋势,进一步调整工艺参数,最终得了相对优化的加载路径。

林欢[6](2013)在《基于逆向工程的空间曲面重构及数控仿真》文中指出逆向工程是基于实体样件的模型获得实物的造型数据,应用现代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重构出光滑连续的三维几何模型。逆向工程技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是构造复杂曲面的CAD模型。汽车作为现代化交通进步的标志,代表着一个国家工业化设计和制造的水平。本课题以汽车后视镜外壳曲面为实体样件,运用逆向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技术完成曲面数据的获取、曲面重构、重构曲面精度评价和数控仿真。首先,介绍了获得曲面表面数据的方法,包括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方式,并详细介绍了两种方法的特点和优缺点。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选用非接触式的激光扫描机作为扫描工具,借助Rescan控制软件,完成汽车后视镜外壳表面点云数据的采集。对获取的原始点云数据,分析了曲面和点云数据的特点,在对点云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包括数据填补、减少噪音和数据精简等。其次,讨论了曲面重构部分的关键技术,包括曲线的拟合和曲面拟合的方法和难点。并详细介绍了B样条曲线和B样条曲面的拟合。作为曲面重构最复杂和最有难度的环节,将经过预处理的点云数据在Geomagic Studio软件中完成实体样件的重构过程,包括探测轮廓线、构造曲面片和曲面拟合等。再次,分析了曲面重构过程中误差的来源、评价指标,并讨论了提高曲面精度的方法。并将拟合的曲面模型和原始点云数据一起导入Geomagic Quality软件中进行三维分析和二维分析,得到拟合曲面和原始点云数据的差值和百分比。通过分析判断拟合曲面的精度。最后,讨论了曲面数控仿真刀具路径的生成方法,并简单介绍了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在曲面模型进行精度评价以后,将曲面模型导入Pro/ENGINEER软件中完成刀具路径路线,并检验刀具路径是否有过切。将生成刀具路径的曲面模型在Mastercam软件中进行数控仿真,并通过后置处理得到曲面模型数控仿真的数控程序。本课题将汽车后视镜外壳曲面作为实体样件,不但与现代设计和制造技术紧密相关,且具有现实意义。在完成曲面拟合后,对拟合的曲面进行了三维和二维的精度评价,评价结果证明所拟合的曲面满足精度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型。最后,对拟合模型进行数控加工仿真,不但可以验证拟合曲面的可行性,有利于后期对曲面进行再设计和改造。

林志树[7](2012)在《基于三坐标测量机的激光扫描系统开发》文中认为介绍了逆向工程的实施步骤,分析了数据采集的方法和三坐标测量机的特点,提出在三坐标测量机的基础上开发激光扫描系统。分析了激光扫描实现的原理,提出了一种点激光自动跟随式扫描方法,详细介绍了基于三坐标测量机的激光扫描系统的开发流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开发的激光扫描系统的功能。对基于三坐标测量机的激光扫描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姜宏[8](2012)在《大尺寸复杂零件反求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反求工程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CAD/CAM系统中的独立研究分支地位不断加强,各国都将其作为提升产品创新设计和制造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新疆自治区“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和高校科研重点项目“巨大尺寸复杂零件逆向重构研究及应用”为背景,以大尺寸复杂零件:风机叶片、石油钻头、采棉机摘锭为对象,就反求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的工作。与一般零件的反求过程相比较,大尺寸复杂零件的反求过程即有相似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深入研究了包括数字化测量方法、点云数据精简、复杂曲面重构等在内的反求工程中各项关键技术,在对各环节采用的方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以适应大尺寸复杂零件的反求特点。在数字化测量与数据处理方面,本文主要研究了光学扫描测量的方法和原理,提出了针对大尺寸复杂零件的具体测量方法及测量路径规划原则;以点云数据处理方面,以该领域内常用的包围盒法、随机采样法、均匀栅格法等数据简化算法为基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率变化的数据简化算法。该算法可以在均匀与非均匀分布的点云内搜索各点邻域并估算曲率,根据曲率实现点云精简。通过对具有复杂曲面的石油钻头点云的精简实验,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简化结果;模型重构方面,在研究三角Bézier曲面重构和四边域上标准的NURBS参数曲面重构两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三维空间划分算法,并以此为基础利用Coons曲面作为过渡曲面,将三角Bézier曲面转化为NURBS曲面,提高了曲面重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同时保留了与CAD/CAM系统良好的兼容性。在反求工程技术的实践应用方面,本文结合新疆地区特色,利用相关数字化测量设备及数字化技术、曲面重构技术完成了风电行业大尺寸零件—风机叶片的数字化测量,完成了石油钻采工具—石油钻头的反求,完成了农业机械—采棉机的关键部件摘锭的反求。此外,根据新疆大型采棉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实际需求,将反求工程的思想应用于关键零部件—摘锭的材料反求,通过对摘锭实体内部材料电子扫描电镜(SEM)及能谱的检测,反求出了其材料的成分,为进一步提高摘锭的工作性能,利用快速成型等先进制造技术进行制造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王群[9](2009)在《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提出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的“母机”,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重任。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不仅决定了其它产业竞争力强弱,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大量形成和迅速发展,有效的促进了辽宁乃至全国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然而,随着跨国公司对全球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的占领,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的发展遭遇了“瓶颈”。在此背景下,探索和研究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模式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目前,研究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有两种基本思路。一种是从集群内部寻找升级发展的路径,另一种是基于集群的外部关联。从第一种思路,即从集群内部地方资源整合的思路考虑集群发展问题,不能完全解决诸如资源要素禀赋优势持续、区域创新系统外部牵引等产业集群的发展障碍。因此,本研究基于第二种思路,即从集群的外部关联入手,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探讨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模式问题,以期从理论和实践上更有效地解决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问题。论文以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学视角的全球价值链为研究工具,以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为研究目的,结合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综合运用比较分析、规范研究、数理经济方法与实地调研以及案例剖析与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提出从“嵌入价值链”走向“主导价值链”的集群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构建了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蔓延式和突破式发展模式框架,并从集群、企业、政府等多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及辽宁经济腾飞贡献力量。论文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为5章:第1章分析装备制造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下的基本特征,根据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的发展状况揭示其被主导跨国公司“低端锁定”的特征事实,为发展模式的研究明确前提和基础。第2章世界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经验借鉴。分析以美国为代表的先行工业国和以日本、中国台湾为代表的追赶型后发工业国家和地区装备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借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第3章构建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模式之一——蔓延式发展模式。蔓延式发展模式核心是嵌入全球价值链,实施有效的“反向整合”。获得价值链局部主导权的关键在于学习吸收。蔓延式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成本领先、差异化和网络化。以沈阳冶矿装备制造业集群为案例探讨蔓延发展的模式方法。第4章构建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模式之二——突破式发展模式。突破式发展模式的核心是突破“低端锁定”,实施有效的“反预占”措施。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关键在于自主创新。突破式发展模式的基本途径在于技术创新、价值链重构和价值链扩展。以沈阳机床装备制造业集群为案例探讨突破的模式方法。第5章构建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模式演化的三阶段模型,明确二种发展模式在不同阶段的适用和作用。分析在全球价值链下集群发展的不同模式中政府的作用和措施。

刘红武[10](2007)在《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集成技术在发动机开发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论述了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集成应用系统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了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集成应用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其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和优缺点。然后根据企业的需求,提出了搭建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集成应用系统的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案。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集成应用系统平台建成后,以490发动机气道优化设计为例,详细研究了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集成应用系统在发动机气道开发中的应用,并结合应用研究讨论了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需要解决好的几点关键技术。通过引用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集成应用系统,提高企业发动机开发的速度和技术水平,使发动机开发周期缩短了1/3~2/3,开发成本降低了20%~40%。达到了构建系统时的预期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逆向工程专用设备的发展现状及Laser-RE三维激光扫描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逆向工程专用设备的发展现状及Laser-RE三维激光扫描机(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医用不锈钢316L合金SLM的胫骨植入体设计与制造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激光选区熔化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1.3 激光选区熔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激光选区熔化技术的设备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工艺参数的研究
        1.3.3 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2 胫骨植入体的三维模型重建
    2.1 植入体的设计需求
        2.1.1 个性化植入体的设计需求
        2.1.2 多孔植入体的设计需求
    2.2 胫骨植入体的模型重建流程
    2.3 逆向工程设计
        2.3.1 3D扫描技术的三维数据与重建
        2.3.2 CT三维数据技术的提取与重建
    2.4 正向工程设计
        2.4.1 多孔结构设计
        2.4.2 多孔胫骨植入体设计
        2.4.3 正八面体多孔结构有限元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SLM成型不锈钢316L合金工艺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实验设备
        3.1.1 实验粉末材料
        3.1.2 实验基板材料
        3.1.3 SLM成型设备
        3.1.4 测试设备
    3.2 影响激光选区熔化成型的质量因素及成型机理分析
        3.2.1 影响激光选区熔化成型的质量因素分析
        3.2.2 激光选区熔化的成型机理
    3.3 激光选区熔化成型不锈钢316L的基础工艺研究
        3.3.1 单道扫描实验与结果分析
        3.3.2 单层扫描实验与结果分析
        3.3.3 块体成型实验与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SLM成型不锈钢316L合金成型精度与性能分析
    4.1 成型精度
        4.1.1 零件模型尺寸精度测量与分析
        4.1.2 设计的多孔结构孔隙率测量与分析
    4.2 机械性能测试与分析
        4.2.1 显微硬度分析
        4.2.2 拉伸性能分析
        4.2.3 压缩性能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SLM成型零件支撑结构分析与胫骨植入体制造
    5.1 支撑结构的分析
        5.1.1 支撑设计的目的
        5.1.2 悬垂结构的理论模型分析
        5.1.3 不同支撑类型结构成型分析
        5.1.4 不同的摆放角度成型分析
    5.2 SLM成型胫骨植入体的制造
        5.2.1 胫骨植入体的制造
        5.2.2 多孔胫骨植入体的制造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铜锡合金的选择性激光熔化成形工艺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锡青铜概述
        1.1.2 锡青铜中的缺陷
        1.1.3 研究意义
    1.2 传统锡青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选择性激光熔化成形过程、原理及优势
    1.4 选择性激光熔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选择性激光熔化设备研究现状
        1.4.2 选择性激光熔化材料及其工艺与应用研究
    1.5 选择性激光熔化铜合金研究进展
    1.6 主要研究内容
2 试验材料及表征方法
    2.1 SLM设备
        2.1.1 激光振镜系统
        2.1.2 机械运动控制系统
        2.1.3 气体循环过滤系统
        2.1.4 计算机控制系统
    2.2 试验材料
        2.2.1 粉末成分检测及形貌分析
        2.2.2 粉末粒径分布
        2.2.3 粉末松装密度及其流动性
    2.3 试验设计方法
        2.3.1 拉丁方试验设计
        2.3.2 响应曲面设计
    2.4 试验表征方法
        2.4.1 致密度检测
        2.4.2 表面粗糙度检测
        2.4.3 力学性能检测
        2.4.4 摩擦性能检测
        2.4.5 相成分的检测
        2.4.6 金相组织观察
        2.4.7 织构检测
    2.5 本章小结
3 SLM成形铜锡合金的致密度优化研究
    3.1 前言
    3.2 SLM成形工艺参数分析
    3.3 单道成形分析
        3.3.1 基板材料对单道成形质量的影响
        3.3.2 工艺参数对单道成形质量的影响
    3.4 SLM成形Cu-4Sn合金的致密度优化
    3.5 SLM成形Cu-15Sn合金的致密度优化
    3.6 本章小结
4 SLM成形Cu-15Sn合金的表面质量优化研究
    4.1 前言
    4.2 影响因子分析
    4.3 顶面成形质量优化研究
    4.4 上下表面成形质量优化研究
    4.5 SLM成形表面缺陷分析
        4.5.1 球化现象分析
        4.5.2 边缘效应分析
        4.5.3 阶梯效应分析
        4.5.4 粘粉现象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SLM成形Cu-15Sn合金的相成分及微观组织分析
    5.1 前言
    5.2 凝固路径
    5.3 物相分析
        5.3.1 XRD物相表征分析
        5.3.2 TEM物相表征分析
    5.4 显微组织及其演变规律
        5.4.1 预合金Cu-15Sn粉末的显微组织
        5.4.2 SLM成形Cu-15Sn合金的显微组织
        5.4.3 组织演变规律
    5.5 SLM成形Cu-15Sn合金中的晶体缺陷分析
        5.5.1 SLM成形Cu-15Sn合金中的位错
        5.5.2 SLM成形Cu-15Sn合金中的孪晶
        5.5.3 SLM成形Cu-15Sn合金中的氧化颗粒
    5.6 本章小结
6 SLM成形Cu-15Sn合金的性能分析
    6.1 前言
    6.2 织构分析
        6.2.1 宏观织构
        6.2.2 微观织构
    6.3 SLM成形Cu-15Sn合金的宏观力学性能分析
        6.3.1 拉伸性能检测与分析
        6.3.2 断面形貌机理分析
        6.3.3 硬度的检测与分析
        6.3.4 摩擦性能检测与分析
    6.4 SLM成形Cu-15Sn合金的微观力学性能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SLM成形Cu-15Sn合金热处理工艺研究
    7.1 前言
    7.2 热处理对相成分的影响
    7.3 热处理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7.4 热处理对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
        7.4.1 热处理后拉伸性能检测与分析
        7.4.2 热处理后拉伸断面形貌机理分析
    7.5 热处理对硬度的影响
    7.6 热处理对摩擦性能的影响
    7.7 本章小结
8 总结
    8.1 本文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3)基于逆向工程的变速箱箱体CAD模型的重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逆向工程技术概述
    1.2 逆向工程的国内外发展水平
        1.2.1 逆向工程的国外发展现状
        1.2.2 逆向工程的国内发展现状
    1.3 传统逆向工程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1.3.1 传统逆向工程应用于曲面模型重建
        1.3.2 传统逆向工程的局限性
    1.4 实体模型的逆向重构研究
        1.4.1 实体模型逆向重构的思想
        1.4.2 基于几何特征约束的实体模型重构方法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产品实物表面数字化方法与技术
    2.1 概述
    2.2 接触式测量方法
    2.3 非接触式测量方法
        2.3.1 光栅投影法
        2.3.2 激光三角法
        2.3.3 计算机断层扫描法
        2.3.4 层析法
    2.4 面结构光三维扫描系统
        2.4.1 三维扫描系统的组成
        2.4.2 经典光栅投影测量原理
        2.4.3 新光栅投影模型系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产品实物三维扫描实验以及箱体点云数据处理
    3.1 摄像机的标定过程
    3.2 实物扫描前的处理
        3.2.1 实物表面处理
        3.2.2 粘贴参考点
    3.3 三维扫描策略
        3.3.1 不贴参考点的扫描
        3.3.2 贴参考点的扫描方法
    3.4 三维扫描实验
        3.4.1 冲压件的自动拼接扫描实验
        3.4.2 变速箱箱体的手动拼接扫描实验
    3.5 点云数据预处理
        3.5.1 去除体外点
        3.5.2 点云数据简化
        3.5.3 数据降噪、光顺
    3.6 点云数据的三角网格化
    3.7 基于Geomagic Studio的箱体点云数据处理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Imageware的箱体点云精度验证及其特征提取
    4.1 箱体点云数据的精度验证
    4.2 变速箱箱体结构特征的分析及特征提取
        4.2.1 产品特征以及约束的含义
        4.2.2 变速箱箱体的结构特征分析
    4.3 基于Imageware的变速箱箱体的特征提取
        4.3.1 箱体的点云数据分割
        4.3.2 点云特性
        4.3.3 点云拟合特征
        4.3.4 Imageware的物体信息显示以及数据测量功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变速箱箱体CAD模型的逆向重构
    5.1 逆向工程实体模型重构的流程
    5.2 基于UG以及Imageware集成的模型重构方法
    5.3 建立变速箱箱体的CAD模型
        5.3.1 复杂箱体建模要求与方法
        5.3.2 箱体的形体分析
        5.3.3 箱体的建模过程
    5.4 重构模型的评价
        5.4.1 逆向工程的曲面分类
        5.4.2 逆向工程的曲面评价
        5.4.3 箱体实体模型的评价结果
    5.5 基于装配的箱体CAD模型重建
        5.5.1 下箱体点云处理过程
        5.5.2 上、下箱体的配合精度分析
        5.5.3 下箱体的模型重构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内容的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基于内聚力模型和三维离散元法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思路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沥青混合料CT图像处理
    2.1 CT技术简介
    2.2 CT图像处理
        2.2.1 图像数字化
        2.2.2 图像分割
        2.2.3 边界检测
        2.2.4 信息输出
    2.3 本章小结
3 沥青混合料离散单元法概述
    3.1 DEM模型在沥青混合料研究中的发展和应用
    3.2 离散元/有限元模型在沥青混合料研究中的应用
    3.3 PFC2D/3D在沥青混合料模拟中的应用
        3.3.1 使用PFC2D/3D模拟沥青混合料
        3.3.2 使用PFC2D/3D重构沥青混合料几何结构
        3.3.3 沥青混合料离散元力学模型
        3.3.4 模型参数与材料物理性质之间的联系
        3.3.5 边界条件与荷载条件
        3.3.6 数值模拟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及其三维离散元模拟
    4.1 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概述
    4.2 内聚力本构模型
        4.2.1 内聚力概念
        4.2.2 内聚力的一般性质
        4.2.3 粘聚软化本构关系
        4.2.4 断裂能的确定
        4.2.5 内聚力模型的离散元实现
    4.3 劈裂试验三维离散元模拟
        4.3.1 劈裂试验几何模型构建
        4.3.2 初始宏观材料参数确定
        4.3.3 劈裂试验荷载与边界条件设置
        4.3.4 劈裂试验模拟结果输出和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三维离散元模拟影响因素分析
    5.1 不同加载速率的影响分析
    5.2 模型参数的影响分析
        5.2.1 刚度参数影响分析
        5.2.2 粘结强度参数影响分析
        5.2.3 参数调整
    5.3 试验温度影响分析
        5.3.1 试验温度影响效应数值模拟
        5.3.2 试验验证
    5.4 不同油石比的影响分析
        5.4.1 油石比影响效应数值模拟
        5.4.2 试验验证
    5.5 不同加载速率影响分析
        5.5.1 加载速率影响效应数值模拟
        5.5.2 试验验证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5)变截面弯曲三通管内高压成形装备开发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管材内高压成形技术概述
        1.1.1 管材内高压成形技术原理
        1.1.2 管材内高压成形的技术特点
        1.1.3 管材内高压成形的常见缺陷形式
    1.2 内高压成形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1 国外研究现状
        1.2.1.2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内高压成形技术发展趋势
    1.3 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3.1 课题来源与项目支持
        1.3.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柔性内高压成形装备的开发
    2.1 柔性内高压成形装备开发的背景
    2.2 柔性内高压成形设备的组成
    2.3 柔性内高压成形机液压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
    2.4 关键技术指标
        2.4.1 变锁模力
        2.4.2 变轴线加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变截面弯曲三通管内高压成形的质量控制实验研究
    3.1 变截面弯曲三通管内高压成形 CAE 分析
        3.1.1 DYNAFORM 在内高压成形数值分析中应用
        3.1.2 几何模型建立
        3.1.3 边界条件
        3.1.4 网格划分
        3.1.5 材料性能
    3.2 变截面弯曲三通管内高压成形工艺实验
        3.2.1 实验材料与装备
        3.2.2 基于逆向的 CAE 分析与优化
        3.2.3 确定方案
        3.2.3.1 成形过程中压力的确定
        3.2.3.2 成形过程中补料量的确定
        3.2.4 产品的成形过程
    3.3 工艺参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
        3.3.1 加载路径对成形质量的影响
        3.3.2 圆角半径对成形质量的影响
        3.3.3 摩擦系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
    3.4 不同工艺对零件壁厚的影响
    3.5 三通管内高压成形综合评价指标
    3.6 不同的加载方式对成形质量的影响
        3.6.1 线性加载路径对成形质量的影响
        3.6.2 折线加载路径对成形质量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截面弯曲三通管内高压成形质量控制策略研究
    4.1 内高压成形过程中的材料塑性流动性及成形过程控制
        4.1.1 内高压成形过程中的材料塑性流动性
        4.1.2 管材内高压成形工艺控制策略研究
    4.2 基于局部摩擦控制的内高压成形质量控制策略
        4.2.1 局部摩擦控制的机理
        4.2.2 基于局部摩擦控制的变截面弯曲三通管内高压成形实验
    4.3 基于补料贡献率的内高压成形质量控制策略
        4.3.1 补料贡献率和相对补料贡献率
        4.3.2 基于补料贡献率的变截面弯曲三通管内高压成形实验与模拟
        4.3.2.1 模拟模型和实验设置
        4.3.2.2 分析与讨论
        4.3.3 基于成形过程的补料贡献率研究
    4.4 基于变轴线补料的内高压成形质量控制策略
        4.4.1 两种不同工艺过程对比
        4.4.2 成形性能实验分析
        4.4.2.1 实验材料
        4.4.2.2 实验方法
        4.4.2.3 结果与讨论
    4.5 基于局部储料的内高压成形质量控制策略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变截面弯曲三通管加载路径模糊控制优化
    5.1 自优化模糊控制技术
    5.2 变截面弯曲三通管内高压成形自适应模拟
        5.2.1 自适应思路框架
        5.2.2 数据的读取和输入
    5.3 基于 MATLAB 的模糊控制系统开发
        5.3.1 模糊推理过程
        5.3.2 模糊控制策略
        5.3.3 模糊输入输出
        5.3.3.1 输入归属函数
        5.3.3.2 输出归属函数
        5.3.4 规则库的建立
        5.3.5 优化结果分析
        5.3.5.1 两组不同的加载路径模拟结果对比
        5.3.5.2 两组不同加载路径沿轴线壁厚分布的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基于逆向工程的空间曲面重构及数控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逆向工程
        1.2.1 逆向工程定义
        1.2.2 逆向工程中的关键技术
        1.2.3 逆向工程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2 点云数据采集
    2.1 点云数据采集的方法及分类
    2.2 接触式数据测量
        2.2.1 接触式数据测量原理
        2.2.2 接触式数据测量优缺点
    2.3 非接触式数据测量
        2.3.1 非接触式数据测量原理
        2.3.2 非接触式数据测量优点与缺点
    2.4 三维激光扫描机
        2.4.1 三维激光扫描仪简介
        2.4.2 扫描软件概况
    2.5 后视镜外壳的扫描过程
    2.6 小结
3 点云数据预处理
    3.1 点云的拼合注册
    3.2 异常点处理
    3.3 数据插补
    3.4 数据平滑
    3.5 数据精简
    3.6 Geomagic Studio 点阶段处理技术的应用
        3.6.1 Geomagic Studio 软件简介
        3.6.2 曲面点云数据的注册合并
        3.6.3 曲面异常点处理
        3.6.4 曲面点云的数据插补
        3.6.5 曲面点云的数据平滑
        3.6.6 曲面点云的数据精简
        3.6.7 曲面点云数据封装
    3.7 小结
4 曲面重构
    4.1 曲线拟合
        4.1.1 插值与逼近
        4.1.2 参数曲线
        4.1.3 B 样条曲线的插值与逼近
        4.1.4 编辑曲线
    4.2 曲面片拟合
        4.2.1 有序点的 B 样条曲面插值
        4.2.2 有序点的 B 样条曲面逼近
        4.2.3 任意点的 B 样条曲面逼近
        4.2.4 编辑曲面
    4.3 数据网格化
    4.4 在 Geomagic Studio 软件中的曲面重构
        4.4.1 探测轮廓线
        4.4.2 构造曲面片
        4.4.3 构建格栅
        4.4.4 曲面拟合
    4.5 小结
5 曲面精度分析
    5.1 误差来源
    5.2 曲面精度评价指标
    5.3 提高曲面精度的方法
    5.4 在 Geomagic Qualify 软件曲面精度分析
        5.4.1 Geomagic Qualify 软件简介
        5.4.2 曲面模型的三维比较
        5.4.3 曲面模型的二维比较
    5.5 小结
6 曲面模型的数控仿真
    6.1 刀具路径生成方法
    6.2 粗加工刀具路径生成
    6.3 精加工刀具路径生成
    6.4 刀具路径的仿真验证
    6.5 数控加工的后置处理
    6.6 五轴数控加工介绍
    6.7 在 Pro/ENGINEER 和 Mastercam 软件中的数控仿真
        6.7.1 曲面模型在 Pro/ENGINEER 软件中的处理
        6.7.2 曲面模型在 Mastercam 软件中的仿真
        6.7.3 后置处理及数控程序生成
    6.8 小结
7 总结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部分数控程序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基于三坐标测量机的激光扫描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激光扫描原理
2 点激光自动跟随式扫描方法
3 激光扫描系统硬件设计
4 激光扫描系统软件设计
5 实验验证
6 结束语

(8)大尺寸复杂零件反求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反求工程的应用
    1.3 反求工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自由曲面数据采集技术
        1.3.2 数据预处理技术
        1.3.3 数据采集和数据预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1.3.4 曲面重构与 CAD 模型重建技术
        1.3.5 关键零部件的材料反求
    1.4 课题背景
    1.5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大尺寸复杂零件曲面数字化测量的研究及实现
    2.1 引言
    2.2 数字化测量方法
        2.2.1 Atos 光栅式扫描仪
        2.2.2 Tritop 测量系统
        2.2.3 Atos 与 Tritop 相结合的测量系统
    2.3 数据点的拼接
    2.4 自由曲面的测量规划
        2.4.1 测量系统的选择
        2.4.2 自由曲面的测量规划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点云数据精简
    3.1 引言
    3.2 点云数据简化算法综述
        3.2.1 包围盒法
        3.2.2 随机采样法
        3.2.3 均匀栅格法
    3.3 基于曲率变化的精简算法
        3.3.1 曲面曲率基本理论
        3.3.2 邻域搜索
        3.3.3 曲率估算
        3.3.4 精简算法的实现
    3.4 钻头点云的精简
第四章 大尺寸复杂零件曲面重构研究
    4.1 引言
    4.2 三维空间中离散点云数据的三角划分
        4.2.1 三角划分的地位和作用
        4.2.2 三维空间直接三角划分算法
    4.3 基于三角划分的 NURBS 曲面重构
        4.3.1 Bézier 曲面重构
        4.3.2 三角域的四边界区域划分和特征线提取
        4.3.3 基于四边域上的 Coons 曲面构造
        4.3.4 NURBS 曲面重构
    4.4 本章小结与实例
第五章 反求技术在新疆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反求技术在新疆石油机械中的应用实例
        5.2.1 钻头的数字化测量
        5.2.2 钻头的逆向重构
    5.3 反求技术在新疆农业机械中的应用实例
        5.3.1 摘锭的数字化测量
        5.3.2 摘锭的逆向重构
    5.4 反求技术在新疆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实例
第六章 机械零部件材料反求研究
    6.1 引言
    6.2 摘锭的材料反求分析
        6.2.1 试验方法
        6.2.2 结果与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今后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9)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问题的提出
        0.1.1 选题背景
        0.1.2 理论、现实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0.2.2 全球价值链研究现状与评价
        0.2.3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现状与评价
    0.3 论文技术路线
    0.4 论文研究基本内容
    0.5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0.5.1 论文的研究方法
        0.5.2 论文的创新之处
1 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特征
    1.1 全球价值链下装备制造业集群的特征
        1.1.1 产业特征决定的市场势力强大
        1.1.2 寡占组织模式下的高研发强度
        1.1.3 支柱产业地位强化
        1.1.4 跨国公司对价值链的高端占领
    1.2 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概况
        1.2.1 门类齐全、规模较大、网络组织结构分明
        1.2.2 区域集中度高、寡头垄断特征明显
        1.2.3 高市场占有利率与低经济效益并存
        1.2.4 传统装备制造业比重大、创新能力差
    1.3 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的"低端锁定"
        1.3.1 产品出口"量增价跌"日趋严重
        1.3.2 进口关键元器件价格持续攀升
        1.3.3 价值链上利益分配严重失衡
        1.3.4 跨国公司的"垄断性进入"
        1.3.5 本地企业盈利能力薄弱
    1.4 本章小结
2 全球价值链下世界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经验借鉴
    2.1 美国"先导创新型"集群发展模式
        2.1.1 美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2.1.2 美国"先导创新型"集群发展模式
        2.1.3 经验与启示
    2.2 日本"模仿-超越型"集群发展模式
        2.2.1 日本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2.2.2 日本"模仿-超越型"集群发展模式
        2.2.3 经验与启示
    2.3 中国台湾地区"嵌入发展型"集群发展模式
        2.3.1 中国台湾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2.3.2 中国台湾地区"嵌入发展型"集群发展模式
        2.3.3 经验与启示
    2.4 本章小结
3 蔓延式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模式之一
    3.1 蔓延式发展模式的基本内涵
    3.2 蔓延式发展模式中的学习创新国际化模式
        3.2.1 模仿与自主创新并重模式
        3.2.2 学习创新战略框架
    3.3 蔓延式发展的实现机制
        3.3.1 基于过程创新的成本领先
        3.3.2 基于产品市场创新的差异化
        3.3.3 基于组织创新的网络化
    3.4 蔓延式发展模式下集群竞争优势的培育
        3.4.1 以规模经济与速度经济实现成本领先
        3.4.2 以定位市场小生境实现差异化
        3.4.3 以构建战略联盟发挥网络优势
        3.4.4 根据阶段特征制定发展策略
    3.5 案例分析:沈阳冶矿装备集群的蔓延发展
        3.5.1 冶矿装备组成及其特征
        3.5.2 沈阳冶矿装备集群发展概况
        3.5.3 沈阳冶矿装备制造集群的蔓延发展之路
    3.6 本章小结
4 突破式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模式之二
    4.1 突破式发展模式的基本内涵
        4.1.1 突破性技术创新与自主创新品牌
        4.1.2 价值链重构
        4.1.3 跨国并购
    4.2 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自主创新模式选择
        4.2.1 自主创新和自主创新模式选择
        4.2.2 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的自主创新模式
    4.3 突破式发展模式的实现机制
        4.3.1 价值链上游预占与中游反预占
        4.3.2 价值链下游预占与中游反预占
        4.3.3 全球价值链中上下游的双向突破
    4.4 突破式发展模式下集群竞争优势的培育
        4.4.1 促进集群创新网络升级
        4.4.2 整合全球科技资源、提升技术获取能力
        4.4.3 构建专利网络、打造自主标准
        4.4.4 推动渠道整合、实施名牌战略
    4.5 案例分析:沈阳机床装备制造业集群的突破发展
        4.5.1 沈阳机床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现状
        4.5.2 问题与差距
        4.5.3 沈阳机床制造业集群突破式发展之路
    4.6 本章小结
5 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模式演化与政府作用
    5.1 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模式演化
    5.2 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中的地方政府作用
        5.2.1 依据全球价值链定位制定集群发展的战略和政策
        5.2.2 依据集群发展模式制定对策措施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10)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集成技术在发动机开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逆向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1.1 国内逆向工程技术的发展概况
        1.1.2 国外逆向工程技术发展概况
        1.1.3 逆向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1.2 国内外快速成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RP发展概况
        1.2.2 国外RP发展概况
        1.2.3 快速成形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技术集成应用的现状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逆向设计和快速成型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
    2.1 逆向工程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
        2.1.1 三维数字化技术
        2.1.2 数据预处理
        2.1.3 网格剖分技术
        2.1.4 三维模型重构技术
    2.2 快速成型技术及其主要工艺
        2.2.1 快速成型技术的概念
        2.2.2 快速成型技术的主要工艺
        2.2.2.1 立体光刻—SLA(Stereolithography Apparatus)工艺
        2.2.2.2 分层实体制造工艺—LOM(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
        2.2.2.3 熔融挤压成形工艺—FDM(Fused Depostion Modeling)工艺
        2.2.2.4 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SLS(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2.2.3 快速成形技术的工程应用
第三章、企业的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集成系统的规划与构建
    3.1 企业需求
    3.2 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集成应用平台的技术方案
    3.3 各子系统的构成情况
        3.3.1 ATOS+XL型光学照相数据扫描系统
        3.3.2 Imageware Surfacer逆向工程数据后处理软件
        3.3.3 unigraphics软件系统
        3.3.4 FDM MAXUM快速成型系统
第四章、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集成系统平台的工程应用
    4.1 490发动机进气道优化设计
    4.2 FDM MAXUM快速成型机成型495发动机用芯盒摆放方位探讨
第五章、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缩略词表

四、逆向工程专用设备的发展现状及Laser-RE三维激光扫描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医用不锈钢316L合金SLM的胫骨植入体设计与制造性能研究[D]. 高龙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2]铜锡合金的选择性激光熔化成形工艺及性能研究[D]. 毛忠发. 重庆大学, 2018(04)
  • [3]基于逆向工程的变速箱箱体CAD模型的重构研究[D]. 卢聪. 广西大学, 2016(06)
  • [4]基于内聚力模型和三维离散元法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研究[D]. 万蕾. 浙江大学, 2016(02)
  • [5]变截面弯曲三通管内高压成形装备开发与技术研究[D]. 张国俊. 太原科技大学, 2014(08)
  • [6]基于逆向工程的空间曲面重构及数控仿真[D]. 林欢. 陕西科技大学, 2013(S2)
  • [7]基于三坐标测量机的激光扫描系统开发[J]. 林志树.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2(10)
  • [8]大尺寸复杂零件反求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 姜宏. 新疆大学, 2012(11)
  • [9]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 王群. 辽宁大学, 2009(04)
  • [10]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集成技术在发动机开发中的应用[D]. 刘红武. 昆明理工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逆向工程专用设备和Laser-RE 3D激光扫描仪的发展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