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物矿物浮选电化学的新进展

硫化物矿物浮选电化学的新进展

一、Recent advances in electrochemistry of sulfide mineral flotation(论文文献综述)

王国彬,蓝卓越,王瑞康,赵清平,杨迪,李博琦[1](2021)在《银含量对方铅矿浮选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为了阐明银含量对方铅矿浮选的影响,提高含银方铅矿中伴生银的综合回收效率,通过全面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对含银方铅矿的资源状况、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进行了总结。首先,从不同维度和层面(从试验到模拟、从宏观到微观)综述了银含量对方铅矿的影响,其中包括银含量对方铅矿浮选行为及表面接触角的影响。然后,评述了前人利用红外光谱、微热动力学、电化学和量子化学等分析方法开展的有关银含量对方铅矿浮选行为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上述分析方法相互验证,均证实银矿物对方铅矿的浮选有促进作用,且银含量与促进程度呈正相关。最后,针对含银方铅矿今后研究方向和银铅锌矿资源开发,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如:在现场生产中应尽量避免使用石灰调浆,如必须使用时,应控制好石灰用量,从而减少伴生银的损失。

韦性平,王宇斌,王昌龙,卫亚儒,吴前瑞[2](2021)在《铜矿浮选技术、药剂与装备发展概述》文中提出对铜的矿物类型进行了叙述,对铜矿物快速、分步优先浮选,低碱度浮选,电化学浮选工艺进展和应用进行了列举和总结;对铜矿浮选药剂发展现状和应用进行了概述;对选矿新装备应用情况给予介绍;对技术和装备的发展特点和方向进行了总结。

纪慧超[3](2020)在《高硫铜矿高效分选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铜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增加,使得高品位、易于选冶的铜矿资源日趋减少,如何高效利用中低品位的高硫铜矿已越来越受到广大选矿工作者的重视。本论文研究对象为云南澜沧高硫铜矿,该矿为矽卡岩型铜矿,属于典型的高硫中低品位铜矿。针对该矿石高硫、铜硫分离较难的特点,对该高硫铜矿开展技术探索和试验研究,以期实现该高硫铜矿的高效利用,对同类型矿石的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高硫铜矿中主要有价元素为铜、硫和伴生元素银,其中铜品位为0.76%,铜以硫化铜的形式存在,主要为黄铜矿,氧化铜含量几乎没有;伴生元素的银品位为30.18 g/t,硫品位为23.86%,主要以硫铁矿的形式存在。脉石矿物为石英、萤石、蛇纹石、白云石和方解石。此外,矿石中有害杂质砷含量较高,为0.23%,而砷主要以毒砂的形式存在,可能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在原矿性质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原则流程探索试验,确定采用优先浮选工艺,在磨机中加入石灰调整矿浆p H至9~10,选铜尾矿继续选硫,采用ANS-1新型活化剂,可获得铜品位20.41%,回收率91.02%的铜精矿;硫品位47.24%,回收率90.48%的硫精矿。同时,银在铜精矿中得到了富集,银回收率为67.64%。实现了该高硫铜矿的高效选别及资源综合利用。以实验室小型试验为依据,进行了扩大连选试验。通过选铜“一粗三精二扫”,选铜尾矿选硫“一粗一精二扫”中矿依次返回的闭路流程,可获得铜品位19.69%,回收率90.07%的铜精矿,铜精矿中含砷0.34%;硫精矿中硫品位48.58%,回收率89.08%。同时,银在铜精矿中得到了富集,品位高达186.3g/t,银的回收率为62.46%。为该矿石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曹欢[4](2019)在《氧化铅对铜矿物及金氰化浸出的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添加氧化铅助浸是处理含铜金精矿有效的强化氰化浸出手段,本文针对目前氧化铅强化含铜金精矿氰化浸出机制尚不明确这一问题,以金、黄铜矿及斑铜矿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热力学、电化学方法及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检测手段,分析了金、黄铜矿和斑铜矿在氧化铅存在下的氰化溶解反应及各种产物的热力学稳定区,探明了氰化浸出体系中氧化铅作用下的金、黄铜矿和斑铜矿的电化学行为规律,对氰化浸出体系中氧化铅作用下的金、黄铜矿和斑铜矿表面产物形貌及成分进行分析,揭示了氧化铅对金及铜矿物的氰化浸出产生促进强化和抑制屏蔽作用的机理。金的热力学、电化学及表面分析研究表明,添加适量氧化铅可以显着增加金氰化溶解的电流密度,强化金的阳极溶解过程,且氧化铅的助浸作用随着氧化铅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添加0.24g/L氧化铅时,强化浸金效果最优。氧化铅强化浸金的机理为:氧化铅可作氧化剂促进金的氰化溶解,其还原产物单质铅在金表面沉积,Pb与Au因电势差形成腐蚀电偶,进一步促进金氰化溶解。氧化铅和硝酸铅均可强化金浸出,但相同铅含量时,氧化铅强化金浸出效果优于硝酸铅,原因是硝酸铅利用其水解产物氧化铅强化金浸出,而氧化铅直接强化金氰化浸出。黄铜矿和斑铜矿的热力学、电化学及表面分析研究表明,氧化铅可有效抑制黄铜矿氧化溶解,黄铜矿有效抑制的电位区间为-1.0V0.6V,继续增加电位,氧化铅被氧化为二氧化铅反而会促进未被氧化铅覆盖部分黄铜矿氰化浸出,斑铜矿在电位区间-1.0V1.0V均可被有效抑制。氧化铅抑制黄铜矿和斑铜矿氧化溶解的机理为:氧化铅既可利用氰化浸出体系中水解产生的Pb(OH)2通过静电作用与铜矿物发生吸附,对铜矿物产生吸附罩盖。又可利用铜矿物表面生成的PbS与铜矿物存在静电位差异形成电偶腐蚀,PbS对铜矿物形成阴极保护,抑制铜矿物溶解。硝酸铅在黄铜矿表面形成的Pb(OH)2罩盖多于氧化铅,在斑铜矿表面形成的Pb(OH)2罩盖及PbS多于氧化铅,因此硝酸铅对黄铜矿和斑铜矿的抑浸效果要优于氧化铅。黄铜矿和斑铜矿存在下金的电化学及表面分析研究表明,黄铜矿和斑铜矿在氰化液中会溶解产生钝化金表面、不利于金氰化浸出的S22-、Sn2-,且斑铜矿的不利影响大于黄铜矿。添加氧化铅可通过形成沉淀PbS去除影响金氰化浸出的S22-、Sn2-,同时氧化铅对金及铜矿物各自的氰化浸出过程可产生强化促进及抑制罩盖作用,因此金氰化浸出过程被有效强化。氧化铅和硝酸铅都可消除黄铜矿和斑铜矿对金氰化浸出的不利影响,但氧化铅对黄铜矿存在的金氰化浸出更有效,硝酸铅对斑铜矿存在的金氰化浸出更有效。

江宏强[5](2019)在《磨矿介质对方铅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及消除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磨矿是矿物浮选前的一道重要工序,在此过程中,矿物会受到强烈的机械力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改变矿物的表面性质和矿浆的化学性质,直接影响其浮选效果。本论文以方铅矿为研究对象,系统全面地考察了磨矿介质对其浮选行为的影响,借助于吸附量测试和热力学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捕收剂在方铅矿表面的作用机理,并对不同磨矿介质下方铅矿浮选效果差异的消除方法进行初步探讨。磨矿介质对方铅矿矿浆化学性质影响的研究表明,矿浆化学性质和磨矿介质有着密切的联系。采用瓷介质磨矿,矿浆化学性质变化不大;但采用铁介质磨矿,会使磨矿体系引入铁离子,除矿物自身溶解外,还会发生伽伐尼电偶作用,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形成较强的还原气氛,从而导致矿浆溶氧量和电位下降。磨矿介质对方铅矿表面性质影响的研究表明,铁磨条件下方铅矿发生了强烈的机械力和机械化学力作用,矿物表面腐蚀严重,生成Fe(OH)3和FeOOH絮状物,矿物表面粗糙度和活性增加,从而导致表面性质与瓷磨条件下存在较大的差异。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药剂制度条件下,采用瓷介质磨矿后,方铅矿浮选效果均优于铁介质磨矿;同时,相比于铁介质磨矿,瓷介质磨矿后方铅矿的浮选速度更快,说明瓷磨更有利于方铅矿的快速浮选。机理分析研究表明,丁基黄药在方铅矿表面发生强烈的吸附,但在任何条件下,丁基黄药在瓷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量都要高于在铁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量;方铅矿浮选时矿浆pH和电位是其可浮性的直接影响因素,在适当的矿浆pH和电位范围内,方铅矿都具有较好的可浮性,而矿浆pH和电位过高或过低时,都会生成相应的亲水性物质,不利于浮选。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从物理和化学方向探究出两条消除方法:采用超声清洗的方法可以有效分散罩盖在矿物表面的絮状物,增强铁离子污染后方铅矿的可浮性;将一定量的酒石酸加入到铁介质磨矿后的方铅矿中,可溶解矿物表面的絮状物,从而提升其浮选回收率。

唐忠杰[6](2015)在《方铅矿—黄药体系Eh-pH图与其疏水性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利用2015年本课题组Robledo-Cabrera等人报道中提出新的黄原酸铅吉布斯自由能新建立的方铅矿-黄药体系的Eh-pH图,此Eh-pH图与1957年Kakovsky报道所建立的Eh-pH图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清晰的看出新建立的Eh-pH图中黄原酸铅的稳定范围较小,并且pH值对疏水性物质(PbX2)转变为亲水性物质(HPbO4-)的限定值小于利用旧资料报道建立Eh-pH图中pH值的限定值。另一方面,通过方铅矿纯矿物的接触角试验和浮选试验结果表明,新建立的Eh-pH图对方铅矿的疏水性和可浮性有较好的预测。通过电位调控纯矿物方铅矿无捕收剂浮选和加入捕收剂的浮选试验表明,在合适的矿浆电位下,方铅矿可进行无捕收剂浮选,当矿浆溶液pH值增大时,方铅矿的回收率峰向矿浆电位减小方向移动,且回收率最大值减小,这与新建立的Eh-pH图的预测相互一致。方铅矿纯矿物的接触角试验和浮选试验表明:对于不同的烷基黄原酸类捕收剂,随着黄原酸中烷基碳原子数的不断增多,方铅矿的疏水性和可浮性均不断增大;对于同种烷基黄原酸类捕收剂,随着矿浆中黄原酸浓度的不断增大,方铅矿疏水性和可浮性逐渐增大。其结果与新建立方铅矿-黄药体系的Eh-pH对方铅矿的疏水性和可浮性预测相一致。

陈勇[7](2011)在《黄铜矿—镍黄铁矿浮选电化学行为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有色金属和高品质的矿产原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矿产资源却日趋贫、细、杂,传统的选别作业难度增加。浮选电化学具有高效分选、低成本、少污染的浮选工艺特征,是未来硫化矿矿物加工发展的主要技术之一。我国大型的硫化贫铜镍矿石性质复杂,可选性较差,利用传统选矿工艺进行此类贫矿开发在技术和经济上都具有很大难度,例如,金川占原矿大量的低品位矿石无法处理。因此,亟待开展对该类矿石进行浮选电化学的基础理论和电位调控浮选技术研究。本研究采用热力学、外控浮选电化学、以及电化学测试等多种研究手段,详细地研究了镍黄铁矿、黄铜矿浮选电化学行为以及镍黄铁矿表面作用机理。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改造后的浮选槽转速为1870r/min,铂网置于外控浮选槽的中部,外控电位极化时间由外加电位和初始溶液矿浆电位的差异大小确定;2、外控电位下无捕收剂浮选时,镍黄铁矿在酸性介质中的可浮电位区间为-700mV~100mV,在碱性介质中镍黄铁矿受到抑制,无可浮电位区间;外控电位下丁黄药体系中,镍黄铁矿在酸性介质中的可浮电位区间比碱性介质中的要大;在Z-200体系中,镍黄铁矿在酸性介质中,可浮电位区间为-400mV~0mV,碱性介质中,镍黄铁矿无可浮电位区间;3、外控电位下无捕收剂浮选时,黄铜矿在酸性介质中广泛的电位下均可浮;在碱性介质中,过高或过低的电位下,黄铜矿不可浮;外控电位下无论是丁黄药体系中还是Z-200的体系中,无论是酸性还是碱性介质,黄铜矿在广泛的电位区间可浮;4、外控电位下人工混合矿铜镍分离最佳的条件为:无捕收剂时,矿浆pH为10左右,分离外控电位为100mV左右;以Z-200为捕收剂时,矿浆pH为10左右,分离的外控电位为200mV左右,可得到含铜31.90%、含镍1.83%的铜精矿和含镍31.37%、含铜1.85%的镍精矿,铜、镍的回收率分别为94.60%和94.30%。铜镍分离效果较好。5、相同pH下,黄铜矿的矿浆电位比镍黄铁矿的要高;相同介质下磨矿,Z-200的矿浆电位比丁黄药的低;捕收剂在低pH值下的矿浆电位高于高pH值下的矿浆电位;6、镍黄铁矿经铁介质磨矿后的浮选回收率比瓷介质的低;而黄铜矿的回收率受磨矿介质的影响较小。镍黄铁矿在碱性矿浆中的浮选活性低于在酸性矿浆中的浮选活性;在酸性矿浆中和弱碱性矿浆中的黄铜矿的浮选活性相近;7、原生电位下黄铜矿与镍黄铁矿最佳的分离条件:碱性矿浆,捕收剂Z-200,瓷介质磨矿后进行铜镍分离,矿浆电位-20mV左右,可以得到含铜23.96%、含镍10.23%的铜精矿和含镍23.04%、含铜8.81%的镍精矿,铜、镍的回收率分别为73.12%和69.26%。铜镍分离不彻底。8、镍黄铁矿的热力学和电化学循环伏安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无捕收剂时,镍黄铁矿在酸性条件下较窄的电位区间内可以发生元素硫的反应,可一定程度上实现自诱导浮选;在黄药类捕收剂条件下,镍黄铁矿表面可能生成了双黄药。

霍明春,贾瑞强[8](2010)在《硫化矿电化学浮选研究现状及进展》文中认为通过对近年来硫化矿电化学浮选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总结,分析了黄铜矿、方铅矿、磁黄铁矿、铁闪锌矿单矿物的电化学特性,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重点方向。

刘之能[9](2009)在《黑药体系铅锌锑硫化矿的浮选电化学研究》文中提出含脆硫锑铅矿、铁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铁矿等矿物的铅锑锌硫化矿是我国大厂地区特有的的难分离、难处理的矿物资源,对其进行浮选电化学的基础理论和电位调控浮选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黑药类捕收剂由于其兼具捕收剂和起泡剂的特点,并且药剂用量少,因而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然而国内外对铅锑锌硫化矿与其作用的基础研究较少。本论文以广西大厂含锡铅锑锌硫多金属硫化矿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脆硫锑铅矿、铁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铁矿在黑药体系下的电化学浮选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丁铵黑药在酸性及中性条件下对硫化矿均有较好的捕收性能;苯胺黑药对脆硫锑铅矿有很好的选择性。在一定的pH、Eh和合理药剂制度条件下,可以将四种硫化矿分离。在不同的体系中,对四种硫化矿物进行了系统的电化学测试分析,推测矿物电极表面氧化反应历程和氧化产物类型,在不同的pH值条件和扫描电位下,表面氧化产物及捕收剂作用产物各不相同,推断其发生的反应历程与Eh—pH图的预测基本一致。丁铵黑药体系下,脆硫锑铅矿表面疏水物质为PbDTP2,铁闪锌矿表面疏水物质为ZnDTP2,而磁黄铁矿和黄铁矿表面可能生成双黑药。针对广西大厂的铅锑锌硫化矿(105号矿体)资源,采用黑药类捕收剂进行了浮选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指标。

尹冰一[10](2009)在《低品位硫化镍矿中主要硫化矿的浮选行为及电化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金川矿区是世界着名的多金属共生的特大型硫化铜镍矿,探明矿石储量为5.2亿吨,列世界同类矿山第三位。金属硫化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紫硫镍铁矿、黄铁矿等。然而,金川贫镍硫化矿矿石性质复杂,可选性较差,采用现有的选别工艺进行贫矿开发在经济和技术上都是不合理的,导致占原矿67%以上的低品位矿石无法处理,故开展金川贫矿选矿技术攻关研究,尤其是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针对低品位镍矿中的主要硫化矿物:镍黄铁矿、磁黄铁矿、含镍(1.55%)磁黄铁矿、黄铁矿的浮选行为和表面作用机理进行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自诱导时,四种硫化矿的可浮性顺序:镍黄铁矿>含镍(1.55%)磁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它们共同浮选的矿浆电位区间为285-360mV;矿浆pH范围为5-8。(2)硫诱导时,四种硫化矿的可浮性顺序:磁黄铁矿≈含镍(1.55%)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铁矿;它们共同浮选的矿浆电位区间为50-300mV:矿浆pH范围为2.6-11。(3)捕收剂诱导时,四种硫化矿的可浮性顺序:镍黄铁矿≈含镍(1.55%)磁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它们共同浮选的矿浆电位区间为130-400mV;矿浆pH范围为2.6-11.6。(4)四种硫化矿物共同上浮的pH区间由窄到宽排序:自诱导<硫诱导<捕收剂诱导。(5)矿物电极的循环伏安扫描结果表明,四种硫化矿物在自诱导和硫诱导条件下的表面的疏水产物是元素硫S0。(6)无捕收剂浮选条件下,以四种硫化矿物表面疏水产物均以生成元素硫为特征,从硫化矿物的Eh-pH图,得到了硫化矿物在无捕收剂条件下上浮的矿浆电位区间和矿浆pH值区间;热力学计算得到的可浮性结果与浮选试验结果一致。(7)捕收剂诱导条件下,四种硫化矿的表面静电位Eocp均大于相应的戊基黄原酸钾(PAX)氧化为相应二硫化物(双黄药)的可逆电位Ex-/x2。故PAX在黄铁矿、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含镍(1.55%)磁黄铁矿表面的疏水产物均是双黄药。(8)论文首次对镍黄铁矿和含镍(1.55%)磁黄铁矿的硫诱导和戊基黄原酸钠捕收剂诱导条件下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

二、Recent advances in electrochemistry of sulfide mineral flotatio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ecent advances in electrochemistry of sulfide mineral flotation(论文提纲范文)

(1)银含量对方铅矿浮选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含银方铅矿的资源特点及主要选矿流程
    1.1 我国含银方铅矿的资源特点
    1.2 含银方铅矿的主要选矿流程及药剂
2 银含量对方铅矿浮选指标的影响
3 银含量对方铅矿浮选行为影响的机理分析
    3.1 银含量促进方铅矿浮选的宏观原因
    3.2 银含量对方铅矿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
    3.3 银含量对方铅矿表面捕收剂吸附量的影响
    3.4 银含量对方铅矿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3.5 银含量对方铅矿表面影响的红外光谱分析
    3.6 银含量对方铅矿表面影响的微热、动力学分析
    3.7 银含量对方铅矿表面影响的电化学分析
    3.8 银含量对方铅矿表面影响的量子化学分析
4 结语

(2)铜矿浮选技术、药剂与装备发展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铜矿物类型
2 铜矿浮选技术发展
    2.1 快速、分步优先浮选工艺
    2.2 低碱度浮选工艺
    2.3 电化学浮选
3 铜矿浮选捕收剂研究
4 选矿设备
    4.1 大型浮选机
    4.2 浮选柱
5 结语

(3)高硫铜矿高效分选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铜性质、用途及资源概况
        1.1.1 铜的主要性质
        1.1.2 铜的主要用途
        1.1.3 世界铜资源概况
        1.1.4 国内铜资源概况
    1.2 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1.3 黄铜矿、黄铁矿的性质及可浮性
        1.3.1 黄铜矿的性质与可浮性
        1.3.2 黄铁矿的性质与可浮性
    1.4 黄铜矿、黄铁矿浮选分离的选矿技术现状
        1.4.1 黄铜矿、黄铁矿的浮选分离工艺流程
        1.4.2 黄铜矿与黄铁矿的浮选药剂研究现状
    1.5 铜硫浮选分离的难点
    1.6 论文研究内容和选题意义
        1.6.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2 选题的意义
        1.6.3 支撑项目
第二章 试验材料、仪器、药剂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矿样的采取与制备
    2.2 仪器
    2.3 药剂
    2.4 研究方法
第三章 原矿性质研究
    3.1 原矿化学分析
        3.1.1 原矿光谱分析
        3.1.2 原矿多元素分析
    3.2 矿石XRD分析
    3.3 矿石中主要元素物相分析
    3.4 主要矿物的嵌布粒度
    3.5 磨矿产品解离度测定
    3.6 原矿粒度组成
    3.7 矿石的物理性质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室选矿试验研究
    4.1 原则流程探索试验
    4.2 矿石磨矿细度测定试验
        4.2.1 粗精矿再磨再选试验
        4.2.2 磨矿产品粒度分析
    4.3 铜浮选条件试验
        4.3.1 水玻璃用量试验
        4.3.2 pH条件试验
        4.3.3 捕收剂种类试验
        4.3.4 捕收剂用量试验
        4.3.5 浮选浓度试验
        4.3.6 铜浮选时间试验
        4.3.7 铜浮选开路流程试验
        4.3.8 铜浮选闭路试验
    4.4 硫浮选条件试验
        4.4.1 活化剂种类试验
        4.4.2 ANS-1用量试验
        4.4.3 丁基黄药用量试验
        4.4.4 硫浮选时间试验
        4.4.5 选硫开路试验
        4.4.6 回水利用试验
    4.5 全流程开路试验
    4.6 闭路试验流程
    4.7 产品质量考查
    4.8 小结
第五章 扩大连选试验研究
    5.1 试验地点及规模
    5.2 试验过程
    5.3 矿样的采取及制备
    5.4 扩大连选试验工艺流程及技术条件
        5.4.1 产品方案
        5.4.2 工艺流程
        5.4.3 主要设备清单
        5.4.4 取样点及取样制度
        5.4.5 主要技术参数及药剂制度
        5.4.6 技术参数
    5.5 磨矿系统考察与分析
    5.6 扩大连选试验结果及分析
    5.7 流程考查
        5.7.1 浮选作业浓度测定
        5.7.2 浮选作业时间计算
    5.8 产品质量考查
        5.8.1 铜精矿产品考查
        5.8.2 硫精矿产品考查
        5.8.3 尾矿产品考查
        5.8.4 药剂用量考查
    5.9 本章结论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6.2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附录 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 C 攻读硕士期间的奖励与荣誉

(4)氧化铅对铜矿物及金氰化浸出的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铜矿物对金氰化浸出影响研究现状
        1.2.1 不同铜矿物在氰化液中的溶解
        1.2.2 常见与金伴生铜矿物在氰化液中的溶解反应
        1.2.3 铜矿物对金氰化浸出的不利影响
    1.3 含铜金精矿强化氰化浸出方法研究现状
    1.4 含铜金精矿不同助浸剂研究现状
        1.4.1 氨类助浸剂
        1.4.2 螯合型助浸剂
        1.4.3 重金属盐类
        1.4.4 氧化铅
    1.5 含铜金精矿铅盐助浸机理研究现状
        1.5.1 可溶性铅盐助浸机理
        1.5.2 难溶性铅盐助浸机理
    1.6 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2 试验方法
    2.1 电极制备及使用
        2.1.1 金电极
        2.1.2 铜矿物电极
    2.2 试验药剂及仪器设备
        2.2.1 试验药剂
        2.2.2 仪器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热力学研究方法
        2.3.2 电化学研究方法
        2.3.3 表面性质研究方法
3 氧化铅对金氰化浸出的强化作用分析
    3.1 氧化铅强化金氰化浸出的热力学研究
        3.1.1 氧化铅与金的氰化浸出反应
        3.1.2 Au-CN-H2O体系电位-pH图
        3.1.3 Au-CN-Pb-H2O体系电位-pH图
    3.2 氧化铅强化金氰化浸出的电化学研究
        3.2.1 金氰化浸出过程的电位时间曲线
        3.2.2 金氰化浸出过程的循环伏安曲线
        3.2.3 金氰化浸出过程的Tafel曲线
    3.3 氧化铅强化金氰化浸出前后表面性质研究
        3.3.1 金氰化溶解前后表面SEM和 EDS分析
        3.3.2 金氰化溶解前后表面XPS分析
    3.4 氧化铅强化金氰化浸出机理
    3.5 本章小结
4 氧化铅对铜矿物氰化浸出的抑制作用分析
    4.1 氧化铅抑制铜矿物氰化浸出的热力学研究
        4.1.1 氧化铅与铜矿物的氰化浸出反应
        4.1.2 Cu-Fe-S-CN-H2O体系电位-pH图
        4.1.3 Pb-S-CN-H2O体系电位-pH图
    4.2 氧化铅抑制铜矿物氰化浸出的电化学研究
        4.2.1 铜矿物氰化浸出过程的电位时间曲线
        4.2.2 铜矿物氰化浸出过程的循环伏安曲线
        4.2.3 铜矿物氰化浸出过程的Tafel曲线
    4.3 氧化铅抑制铜矿物氰化浸出前后表面性质研究
        4.3.1 铜矿物氰化溶解前后表面SEM和 EDS分析
        4.3.2 铜矿物氰化溶解前后表面XPS分析
    4.4 氧化铅抑制铜矿物氰化浸出机理
    4.5 本章小结
5 氧化铅对铜矿物存在下金氰化浸出的强化作用分析
    5.1 氧化铅强化铜矿物存在下金氰化浸出的电化学研究
        5.1.1 铜矿物存在下金氰化浸出过程的电位时间曲线
        5.1.2 铜矿物存在下金氰化浸出过程的循环伏安曲线
        5.1.3 铜矿物存在下金氰化浸出过程的Tafel曲线
    5.2 氧化铅强化铜矿物存在下金氰化浸出前后表面性质研究
        5.2.1 铜矿物存在下金氰化溶解前后表面SEM分析
        5.2.2 铜矿物存在下金氰化溶解前后表面XPS分析
    5.3 氧化铅对金及铜矿物氰化浸出的影响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各物质的吉布斯自由能
致谢

(5)磨矿介质对方铅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及消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方铅矿的基本性质
        1.1.1 方铅矿的半导体性
        1.1.2 方铅矿的化学性质
    1.2 磨矿对方铅矿表面性质及浮选的影响
        1.2.1 磨矿介质的磨损与腐蚀
        1.2.2 磨矿过程中机械力对方铅矿表面形态和性质的影响
        1.2.3 磨矿过程中药剂的添加方式对硫化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1.3 浮选体系中方铅矿的电化学
    1.4 硫化矿磨矿—浮选体系研究现状与进展
    1.5 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研究思路
第2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单矿物
        2.1.2 实际矿物
        2.1.3 试验药剂
        2.1.4 试验仪器
        2.1.5 磨矿介质
    2.2 试验方法
        2.2.1 单矿物试验
        2.2.2 铁离子用量试验
        2.2.3 实际矿物试验
        2.2.4 矿浆化学性质测试方法
        2.2.5 药剂吸附量测定
第3章 磨矿介质对方铅矿单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3.1 磨矿介质对单矿物矿浆性质的影响
        3.1.1 磨矿介质对矿浆pH的影响
        3.1.2 磨矿介质对矿浆电位的影响
        3.1.3 磨矿介质对矿浆中溶氧量的影响
        3.1.4 磨矿介质对矿浆温度的影响
        3.1.5 磨矿介质对矿浆中Pb2+浓度的影响
        3.1.6 磨矿介质对矿浆中Fe3+浓度的影响
    3.2 铁离子对单矿物矿浆性质的影响
        3.2.1 铁离子用量对矿浆pH的影响
        3.2.2 铁离子用量对矿浆电位的影响
        3.2.3 铁离子用量对矿浆中溶氧量的影响
        3.2.4 铁离子用量对矿浆温度的影响
    3.3 磨矿介质对单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3.3.1 捕收剂用量对单矿物浮选的影响
        3.3.2 矿浆pH对单矿物浮选的影响
        3.3.3 磨矿时间对单矿物浮选的影响
        3.3.4 浮选时间对单矿物浮选的影响
    3.4 铁离子对单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3.5 小结
第4章 磨矿介质对方铅矿表面性质的影响
    4.1 扫描电镜(SEM)分析
    4.2 电镜能谱(EDX)分析
    4.3 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4.3.1 瓷介质磨矿
        4.3.2 铁介质磨矿
        4.3.3 瓷介质加铁离子磨矿
    4.4 小结
第5章 磨矿介质对方铅矿实际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5.1 磨矿介质对实际矿物矿浆性质的影响
        5.1.1 磨矿介质对矿浆pH的影响
        5.1.2 磨矿介质对矿浆电位Eh的影响
        5.1.3 磨矿介质对矿浆中溶氧量的影响
        5.1.4 磨矿介质对矿浆温度的影响
        5.1.5 磨矿介质对矿浆中Pb2+浓度的影响
        5.1.6 磨矿介质对矿浆中Fe3+浓度的影响
    5.2 磨矿介质对实际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5.2.1 磨矿细度的测定
        5.2.2 捕收剂用量对实际矿物浮选的影响
        5.2.3 CaO用量及添加方式对实际矿物浮选的影响
        5.2.4 抑制剂用量对实际矿物浮选的影响
        5.2.5 起泡剂用量对实际矿物浮选的影响
        5.2.6 浮选时间对实际矿物浮选的影响
    5.3 小结
第6章 磨矿介质对方铅矿浮选行为影响的机理研究
    6.1 吸附量的测定
        6.1.1 标准曲线的绘制
        6.1.2 矿浆pH对矿物表面捕收剂吸附量的影响
        6.1.3 初始浓度对矿物表面捕收剂吸附量的影响
    6.2 方铅矿表面热力学分析
        6.2.1 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
        6.2.2 电势的计算
        6.2.3 电位-pH关系的计算
        6.2.4 电位-pH图的绘制及讨论
    6.3 磨矿过程中的局部电池及伽伐尼电偶作用
        6.3.1 瓷磨环境中的局部电池作用
        6.3.2 铁磨环境中的局部电池作用和伽伐尼电偶作用
    6.4 小结
第7章 磨矿介质对方铅矿浮选影响的消除方法探究
    7.1 物理清洗法
        7.1.1 超声清洗时间对方铅矿浮选的影响
        7.1.2 超声清洗前后SEM分析
    7.2 化学溶解法
        7.2.1 酒石酸用量对方铅矿浮选的影响
        7.2.2 酒石酸作用前后XPS分析
    7.3 小结
第8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6)方铅矿—黄药体系Eh-pH图与其疏水性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硫化矿浮选电化学的发展及应用
        1.1.1 硫化矿物浮选电化学发展阶段
        1.1.2 基础理论
        1.1.3 硫化矿物浮选和矿浆电位关系
    1.2 Eh-pH 图的发展及应用
        1.2.1 Eh-pH 图的发展
        1.2.2 Eh-pH 图的分类
        1.2.3 Eh-pH 图的制作及发展趋势
        1.2.4 Eh-pH 图的应用
    1.3 研究背景、内容
        1.3.1 研究背景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矿样、药剂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矿样
    2.2 试验药剂与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电位调控试验
        2.3.2 接触角试验
        2.3.3 单泡管浮选试验
    2.4 试验式样氧化时间的影响及拉曼光谱结果
第三章 Eh-pH 图的制作及讨论
    3.1 方铅矿-黄药体系 Eh-pH 图的制作
    3.2 方铅矿-戊基黄药体系 Eh-pH 图讨论
    3.3 捕收剂对方铅矿-黄药体系 Eh-pH 图的影响
        3.3.1 黄药浓度对方铅矿-黄药体系 Eh-pH 图的影响
        3.3.2 黄药种类对方铅矿-黄药体系 Eh-pH 图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位对方铅矿可浮性的影响
    4.1 电位对方铅矿无捕收剂浮选影响
    4.2 电位对方铅矿-戊基黄药体系的浮选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捕收剂体系下方铅矿接触角与其 Eh-pH 图关系的研究
    5.1 pH 值对方铅矿表面接触角的影响及讨论
        5.1.1 pH 值对方铅矿-乙基黄药体系接触角的影响
        5.1.2 pH 值对方铅矿-丙基黄药体系接触角影响
        5.1.3 pH 值对方铅矿-丁基黄药体系接触角的影响
        5.1.4 pH 值对方铅矿-戊基黄药体系接触角影响
        5.1.5 方铅矿-黄药体系 Eh-pH 图与其接触角的讨论
    5.2 捕收剂的用量对方铅矿接触角影响及讨论
        5.2.1 黄药用量对方铅矿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5.2.2 黄药浓度与方铅矿-黄药体系 Eh-pH 图的讨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捕收剂体系下方铅矿可浮性的研究及讨论
    6.1 pH 值对方铅矿可浮性的影响及讨论
    6.2 捕收剂用量对方铅矿-黄药体系可浮性的影响及讨论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7)黄铜矿—镍黄铁矿浮选电化学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硫化矿浮选电化学技术的形成
    1.2 硫化矿浮选电化学核心问题
        1.2.1 浮选中氧的作用
        1.2.2 磨矿体系的电化学性质
        1.2.3 硫化矿半导体性质
    1.3 电化学调控浮选原理
        1.3.1 几种电位概念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1.3.2 电位调控浮选技术分类
        1.3.3 混合电位模型
    1.4 铜镍硫化矿研究现状
        1.4.1 镍黄铁矿电化学研究现状
        1.4.2 黄铜矿电化学研究现状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2 试样、药剂和试验方法
    2.1 矿样
        2.1.1 纯矿物的制备
        2.1.2 矿物电极的制备
    2.2 试验药剂和仪器
        2.2.1 试验药剂
        2.2.2 缓冲溶液
        2.2.3 试验仪器
    2.3 研究方法
        2.3.1 外控电位浮选试验
        2.3.2 磨矿试验
        2.3.3 磨矿后的浮选试验
        2.3.4 电化学测试
3 外控电极电位下硫化矿的浮选行为
    3.1 外控电位浮选槽电位相关参数的确定
        3.1.1 浮选转速的测定
        3.1.2 铂网位置的确定及其影响
        3.1.3 极化时间的确定
    3.2 外控电位下,单矿物的无捕收剂的浮选行为
        3.2.1 外控电位下镍黄铁矿无捕收剂浮选
        3.2.2 外控电位下黄铜矿无捕收剂浮选
    3.3 外控电位下捕收剂体系下单矿物的浮选行为
        3.3.1 外控电位下有捕收剂时镍黄铁矿的浮选行为
        3.3.2 外控电位下有捕收剂时黄铜矿的浮选行为
    3.4 外控电位下黄铜矿—镍黄铁矿人工混合矿的分离
        3.4.1 黄铜矿—镍黄铁矿人工混合矿分离方案的确定
        3.4.2 无捕收剂条件下黄铜矿和镍黄铁矿的分离
        3.4.3 有捕收剂条件下黄铜矿和镍黄铁矿的分离
    3.5 本章小结
4 矿物的磨矿矿浆电位和原生电位浮选行为研究
    4.1 矿物磨矿过程中矿浆电位变化规律
        4.1.1 矿浆初始pH对磨矿矿浆电位影响
        4.1.2 药剂对磨矿矿浆电位的影响
    4.2 不同磨矿因素对浮选行为的影响
        4.2.1 不同捕收剂、矿浆pH对镍黄铁矿浮选的影响
        4.2.2 不同捕收剂、矿浆pH对黄铜矿浮选的影响
    4.3 原生电位下黄铜矿与镍黄铁矿人工混合矿的分离
        4.3.1 原生电位下黄铜矿—镍黄铁矿人工混合矿分离方案的确定
        4.3.2 原生电位下黄铜矿—镍黄铁矿人工混合矿分离试验
    4.4 外控电位与原生电位的比较
        4.4.1 外控电位与原生电位铜镍分离电位范围比较
        4.4.2 外控电位与原生电位铜镍最佳分离结果比较
        4.4.3 外控电位与原生电位调控方法比较
    4.5 本章小结
5 镍黄铁矿表面氧化的电化学行为
    5.1 镍黄铁矿表面氧化的热力学研究
    5.2 镍黄铁矿电极表面氧化的电化学研究
        5.2.1 无捕收剂条件下,镍黄铁矿电极表面电化学行为
        5.2.2 有捕收剂条件下,镍黄铁矿的电极表面电化学行为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硫化矿电化学浮选研究现状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 言
2硫化矿电化学浮选机理
    2.1 硫化矿无捕收剂浮选理论
    2.2 混合电位机理
    2.3 浮选的半导体能带理论
3 硫化矿浮选的电化学特性
    3.1 方铅矿浮选电化学特性研究
    3.2 磁黄铁矿浮选电化学特性研究
    3.3 黄铜矿浮选电化学特性研究
    3.4 铁闪锌矿浮选电化学特性研究
4 存在问题

(9)黑药体系铅锌锑硫化矿的浮选电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硫化矿浮选理论发展史
    1.2 浮选电化学基本理论
        1.2.1 无捕收剂浮选电化学理论
        1.2.2 捕收剂与硫化矿物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理论和模型
        1.2.3 浮选调整剂的电化学
    1.3 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应用研究现状
        1.3.1 氧化—还原药剂调控矿浆电位
        1.3.2 外加电极调控电位
    1.4 硫化矿物电化学调控浮选存在的问题
    1.5 脆硫锑铅矿、铁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铁矿的矿石性质和电化学浮选现状
        1.5.1 脆硫锑铅矿矿石性质和电化学浮选现状
        1.5.2 铁闪锌矿矿石性质和电化学浮选现状
        1.5.3 磁黄铁矿矿石性质和电化学浮选现状
        1.5.4 黄铁矿矿石性质和电化学浮选现状
    1.6 铅锑锌硫多金属硫化矿物浮选电化学研究进展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矿样
        2.1.1 纯矿样
        2.1.2 实际矿样
    2.2 试剂
    2.3 仪器
    2.4 试验电极
    2.5 试验方法
        2.5.1 浮选试验方法
        2.5.2 电化学试验方法
        2.5.3 动电位(ζ-电位)的测量
        2.5.4 红外光谱测试
第三章 黑药体系硫化矿浮选行为研究
    3.1 硫化矿天然可浮性研究
    3.2 硫化矿捕收剂(黑药)诱导浮选行为研究
        3.2.1 丁铵黑药为捕收剂时,pH值对矿浆电位和硫化矿物浮选的影响
        3.2.2 苯胺黑药为捕收剂时,pH值对矿浆电位和硫化矿物浮选的影响
    3.3 硫酸铜对硫化矿可浮性影响
        3.3.1 丁铵黑药为捕收剂时,矿浆pH对活化后矿物浮选和矿浆电位的影响
        3.3.2 苯胺黑药为捕收剂时,矿浆pH对活化后矿物浮选和矿浆电位的影响
    3.4 抑制剂用量对硫化矿浮选的影响
        3.4.1 石灰对硫化矿的抑制作用
        3.4.2 硫酸锌和焦亚硫酸钠对硫化矿的抑制作用
        3.4.3 CDP对硫化矿的抑制作用
    3.5 矿浆电位对矿物浮选的影响
        3.5.1 丁铵黑药诱导浮选回收率与矿浆电位的关系
        3.5.2 苯胺黑药诱导浮选回收率与矿浆电位的关系
    3.6 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3.6.1 脆硫锑铅矿、铁闪锌矿人工混合矿的浮选分离
        3.6.2 脆硫锑铅矿、磁黄铁矿混合矿浮选分离
        3.6.3 铁闪锌矿、磁黄铁矿混合矿浮选分离
        3.6.4 三元人工混合矿的分离试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黑药与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研究
    4.1 黑药类捕收剂药剂机理研究
        4.1.1 苯胺黑药的药剂机理
        4.1.2 丁铵黑药药剂机理
    4.2 动电位测定讨论硫化矿与捕收剂的相互作用
        4.2.1 硫化矿表面Zeta电位与pH的关系
        4.2.2 丁铵黑药存在条件下,矿物表面Zeta电位与pH的关系
        4.2.3 苯胺黑药存在条件下,矿物表面Zeta电位与pH的关系
    4.3 捕收剂(黑药)与硫化矿作用的红外光谱分析
        4.3.1 丁铵黑药对脆硫锑铅矿作用的红外光谱研究
        4.3.2 丁铵黑药对铁闪锌矿作用的红外光谱研究
        4.3.3 丁铵黑药对磁黄铁矿作用的红外光谱研究
        4.3.4 丁铵黑药对黄铁矿作用的红外光谱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硫化矿物-捕收剂(黑药)相互作用的电化学机理
    5.1 硫化矿表面氧化的热力学分析
        5.1.1 硫化矿物在水系中表面氧化的Eh-pH关系
        5.1.2 硫化矿-捕收剂(黑药)体系的Eh-pH
    5.2 捕收剂(黑药)在硫化矿物电极表面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5.2.1 丁铵黑药体系硫化矿物的表面静电位研究
        5.2.2 脆硫锑铅矿与丁铵黑药相互作用的循环伏安研究
        5.2.3 铁闪锌矿与丁铵黑药相互作用的循环伏安研究
        5.2.4 磁黄铁矿与丁铵黑药相互作用的循环伏安研究
        5.2.5 黄铁矿与丁铵黑药相互作用的循环伏安研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厂105号多金属硫化矿浮选研究
    6.1 105号矿矿石工艺学研究
        6.1.1 矿石的化学成分
        6.1.2 物相分析
        6.1.3 矿物的组成及含量
    6.2 铅锑锌硫硫化矿浮选试验研究
        6.2.1 磁选试验研究
        6.2.2 铅锑硫化矿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6.2.3 硫化锌矿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6.2.4 105号矿浮选全闭路试验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
    参加的科研项目
    发表的论文
    专利

(10)低品位硫化镍矿中主要硫化矿的浮选行为及电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硫化矿浮选理论发展简史
    1.2 硫化矿浮选电化学理论研究现状
        1.2.1 硫化矿浮选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1.2.2 硫化矿无捕收剂浮选的研究现状
        1.2.3 硫化矿捕收剂作用浮选的研究现状
    1.3 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应用研究现状
    1.4 含镍硫化矿浮选研究现状
        1.4.1 磁黄铁矿的浮选研究现状
        1.4.2 黄铁矿的浮选研究现状
        1.4.3 镍黄铁矿的浮选研究现状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思路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试样
    2.2 药剂及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浮选试验
        2.3.2 循环伏安测试
        2.3.3 Zeta电位测量
    2.4 浮选机转速实验研究
第三章 低品位镍矿中主要硫化矿物的浮选行为
    3.1 硫化矿物自诱导浮选行为
    3.2 硫化矿物硫诱导的浮选行为
    3.3 硫化矿物捕收剂诱导的浮选行为
    3.4 矿物表面电性与吸附行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物表面氧化的电化学行为
    4.1 硫化矿表面氧化的热力学研究
        4.1.1 热力学分析
        4.1.2 硫化矿在水体系中表面氧化的Eh-pH关系
        4.1.3 硫化矿物表面氧化Eh-pH曲线分析
    4.2 硫化矿物电极表面氧化的电化学研究
        4.2.1 自诱导条件下矿物电极表面电化学行为
        4.2.2 硫诱导条件下矿物电极表面电化学行为
        4.2.3 捕收剂(PAX)诱导条件下矿物电极表面电化学行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四、Recent advances in electrochemistry of sulfide mineral flotation(论文参考文献)

  • [1]银含量对方铅矿浮选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J]. 王国彬,蓝卓越,王瑞康,赵清平,杨迪,李博琦. 黄金科学技术, 2021(05)
  • [2]铜矿浮选技术、药剂与装备发展概述[J]. 韦性平,王宇斌,王昌龙,卫亚儒,吴前瑞. 中国钼业, 2021(02)
  • [3]高硫铜矿高效分选技术研究[D]. 纪慧超. 昆明理工大学, 2020
  • [4]氧化铅对铜矿物及金氰化浸出的作用机理研究[D]. 曹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5]磨矿介质对方铅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及消除方法研究[D]. 江宏强. 武汉科技大学, 2019(09)
  • [6]方铅矿—黄药体系Eh-pH图与其疏水性关系的研究[D]. 唐忠杰. 武汉科技大学, 2015(07)
  • [7]黄铜矿—镍黄铁矿浮选电化学行为研究[D]. 陈勇.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2011(09)
  • [8]硫化矿电化学浮选研究现状及进展[J]. 霍明春,贾瑞强. 云南冶金, 2010(01)
  • [9]黑药体系铅锌锑硫化矿的浮选电化学研究[D]. 刘之能. 中南大学, 2009(06)
  • [10]低品位硫化镍矿中主要硫化矿的浮选行为及电化学研究[D]. 尹冰一. 中南大学, 2009(04)

标签:;  ;  ;  ;  ;  

硫化物矿物浮选电化学的新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