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小煤窑职业体检简析

某县小煤窑职业体检简析

一、某县小煤窑职业性体检工作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军[1](2014)在《安徽省某县石英砂企业职工健康状况及其职业防护认知综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尘肺至今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职业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尚无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西方发达国家中尘肺病患病率稳高不下。在我国,粉尘接触人员较多,尘肺病发生情况比较严重,且目前我国尘肺病在每年新发病例占各类职业病总病例数的70%左右,而安徽作为石英砂工厂比较集中的省份之一,尘肺病现状也不容乐观,据统计截止2007年底,安徽省累计发生尘肺病17282例,其中2007年发461例,死亡17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群体中农民占很大的比例,近年来农民工职业健康问题正逐渐成为学术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安徽省无为小煤窑尘肺病事件、河南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云南水富怪病事件、深圳尘肺门事件等事件均从一定角度反映出农民工所面临的职业卫生问题。众所周知,农民工的职业性尘肺问题涉及医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农民工的职业性尘肺患病情况与人群的社会心理、行为密不可分。在疾病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文化因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农民工的职业性尘肺防治不仅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更需要有正确的策略和方法措施。这就特别需要将医学和多种其他学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综合评价法被广泛应用于疾病防治效果评价、生存质量评价、卫生服务水平评价等医学相关领域,该方法不仅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课题尝试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分析某地区从砂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从而为尘肺病防治及干预等方面提供一定依据。研究目的了解石英砂企业职工健康状况及职业卫生认知现状,并以综合评价的方式分析从砂作业工人健康状况,提出措施改善石英砂企业职工的生存质量,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基础资料,并为政府、企业等相关部门采取策略和措施,提高石英砂企业职工职业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检索CNKI、维普、万方、PubMed等相关数据库查阅国内外文献,咨询相关专家获取宝贵意见,并结合某县特殊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工业发展体系、农民工流动等社会学情况,选取某县从事石英砂加工生产企业职工及相关人员进行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取该地区石英砂企业职工参与相关调查。(1)选择出某县4个乡镇的190名石英砂企业职工为接触组调查对象,其中包括140名本地工人和50名外地工人;同时采用按个体1:1-2匹配的方法共选取同工作环境,非接触石英砂人员20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进行调查。采用综合评价法对接砂作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对接触组人员职业卫生认知状况进行分析、评价。(2)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取企业车间,对农民工进行深入访谈,并结合观察法,深入到研究对象的工作场所收集其家庭情况、社会地位、社会交往、人际关系等资料,调查并了解调查对象的主观认知、态度等情况;对于访谈中的尘肺病患者、铁路退伍老兵进行案例调查,全面了解其机体健康状况及其他职业相关方面问题。主要结果(1)接触组综合评分指数GI大于对照组(接触组GI=33.3898,对照组GI=25.6029),综合评价各项指标的选择均比较合理(均有CI<0.10),各层子目标权重系数均是合乎逻辑的(CR=CI/RI,均小于0.10)。(2)两组间比较视力下降、头痛、记忆力减退、易激动、咳嗽、咳痰、关节痛、胸痛、胸闷、心前区不适项目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专业工龄增加接触组症状的发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3)石英砂职工职业卫生相关知识认知率较低。结论与建议石英砂粉尘对接尘作业人员健康状况有一定影响;石英砂企业职工职业卫生认知率较低,存在一定问题。由于矽肺对机体的危害严重,政府及各级相关部门均要给予其总够重视,故结合本课题结果给出以下建议:1.政府应该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健全监督监管机构机制。限定粉尘最高容许浓度2.企业应该重视尘肺病的防治工作,制定本地区和部门尘肺病防治规划和制度,专人负责实施,加强宣传教育,设立防尘设施维护制度,奖惩结合。3.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和相关部门定期对企业粉尘浓度、尘肺发病情况依法监督和监测。4.社会应该构建公众监督环境,维护社会健康。5.工人应该加强个人防护和注意个人卫生。总之贯彻实施防尘降尘的八字方针即“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全力维护企业职工的身体健康,营造和谐社会。

郭心悦[2](2013)在《传统行业企业员工职业病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以H省T市某陶瓷企业为例》文中指出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有害化学物理因素或不良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所引起的疾病。目前,我国职业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职业病已成为威胁高风险从业人员生命健康的一大隐患。本文主要研究传统行业企业员工职业病的状况,根据其自身特点,以H省T市某陶瓷企业为例,从政府相关部门、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员工个人等问题解决的应对资源入手,分析其致病因素、发病特点及患病后的生存状态等,认为要从根本上防治传统行业企业的职业病问题,亟需构建基于传统行业企业员工职业病问题的社会保险政策,具体为政府部门加强其防治职业病的社会管理职能,企业承担起其防治职业病的直接主体责任,非政府组织落实其防治职业病的监督职能,从业人员提高其对职业病的自我预防能力。

梁玉[3](2010)在《“社会时间”视野下的农民轮换工的“身体体现” ——以1978年以来的山西SY煤矿考察为例》文中认为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农民轮换工在煤炭行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成为了煤矿生产的主力军。“农民”加“轮换工”构成了他们特殊的身份。他们在煤矿工作,能够享有与正式工一样的福利待遇,同工同酬,但这一切又都只是暂时的,最多只能享受八年,“轮换期”一到,他们就得踏上回乡之路。从“农村”到“煤矿”再离开“煤矿”,虽然他们返乡时,拿了一笔回乡补助金,但由于在煤矿长时期高强度的工作,身体早已不允许他们干耗体力的工作。在这一去一返过程中,他们的身体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在不同历史时期,他们的身体体现出怎样的特征,才‘形成了如今的身体。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笔者采用质性(qualitative research)研究方法对有着这样特殊身份的农民轮换工群体的身体体现进行历史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对于本文的社会时间视角的研究意义在于主张从农民轮换工的经验出发,尊重当事者身体对时间的经验,即可以站在他们的立场,了解他们为何走出农村、进入煤矿,离开煤矿后他们的身体又发生了如何的改变。为了对农民轮换工身体体现进行历史性的考察,笔者尝试着运用社会时间、身体的相关理论知识,对有着特殊身份的农民轮换工这个群体的身体体现,从客观的身体、感知的身体以及实践的身体三个方面,对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入矿之前、入矿之后和离矿之后的身体体现予以描述和解释。作为社会产物的社会时间,受到社会结构的制约,从1978年一直到现在,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认为,这一系列的变化在宏观意义上的“时间制度”和微观意义上的“时间意识”上都有体现。本文选择从纵向的动态过程的视角,所探讨的不仅揭示了社会时间对身体的一种制约,而且还彰显了身体对社会时间的能动性。通过身体与社会时间关系的梳理,我们不仅仅看到了身体体现的具体特征,而且还看到了身体与社会时间的“互构性”,二者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

孟群华[4](2009)在《在困境中前行的职业病防治之路——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张敏》文中提出"我刚刚从一个学术会议上赶回来,你们杂志约我采访已经有好些天了,今天才能进行,对不起。"张敏研究员说话轻声细语,非常谦和。"我非常热爱我的工作,我和我的同事经常加班到深夜甚至到凌晨。"工作如此忙碌,长发披肩的张敏研究员看起来气色却相当不错。

高一飞[5](2008)在《滇西某高速公路建设工地沿线的艾滋病风险与人口流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深入理解中国人口流动与艾滋病传播的关系,并且探索如何综合使用生物医学与医学人类学视角来解读人口流动与艾滋病预防问题,本研究围绕由滇西某高速公路(以下匿名简称为滇西高速)建设引发的人口流动,在多点民族志的研究框架下展开了关于艾滋病风险的民族志调查与写作。通过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多种研究方法关注筑路工地人群、性工作者和工地周边社区,在其特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关系中深入剖析各个群体所面临的艾滋病风险,全面展现公路沿途人口流动与艾滋病风险的关系。研究主要发现,与滇西高速建设有关的人口流动主要引发了两类艾滋病风险。第一类是显性的工地人群与商业性性行为有关的性传播风险。随着公路建设开工,沿线城镇的新建娱乐场所增多,商业性性工作者人数上升,一些性工作者已经形成了跟着基建工程流动的从业习惯。而筑路工地人群中确实存在对商业性性服务的需求,在枯燥、缺乏娱乐、与家庭和固定性伴侣长期分离的工地生活中,寻求商业性性服务作为一种解决生理需求、满足心理需求、促进商业应酬的娱乐元素被合理化。在工地各职业群体中都发现了从事商业性性行为的比例,而且他们普遍具有侥幸心理与低估风险的倾向。第二类,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隐性风险——工地人群与周边村落艾滋病风险的传递与叠加。滇西高速途经广大的经济发展不均、社会文化特征多元的滇西农村地区,通过对公路沿途的龙村、芒村和马村三个村落的调查,发现了工地流动人口与周边艾滋病风险的多重关系。在高速公路修建之前,由于区位、社会文化和生计结构的不同,这三个村落已经各自具有独特的艾滋病性传播风险与疫情。贫困农业村龙村的疫情与风险主要跟村民前往德宏等艾滋病高流行区的打工传统,以及村里特殊的跨境婚姻“缅婆”现象有关;农业发达的傣族世居村芒村的风险与疫情和当地“汉傣”文化中开放的婚前/外性行为有关;靠近城区的马村的风险与疫情受其高度发展的多元非农经济与快速城镇化的周边环境影响,主要与有序劳务输出有关。高速公路开工以后,三个村寨都与工地人群和新增性工作者产生了各具特点的互动。一方面,工地人员与村民的互动延续和加剧了村寨中原有的艾滋病风险;另一方面,工地人群、新增性工作者、周边村寨村民通过相互之间多种形式的多性伴行为被连接到同一个性的社会网络中,他们的风险也因此传递、叠加,再生产出新的风险。同时,本研究发现工地流动人口面对这些危险因素时绝不是一个均一的群体。以显性风险为例,从艾滋病知识与发生商业性性行为的比例来看,各个职业人群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工地上人数最多、处于最底层的非技术工人,最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但也是发生商业性性行为最少的群体。技术工人群体发生商业性性行为的比例稍高,自我保护意识也稍强。与之相对的,工地最具有职业优势的群体,如项目部管理人员、监理,虽然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最高,却因为与权力滥用商业贿赂有关的各种应酬成为发生商业性性行为较多的群体。包工头、司机由于各自特殊的职业性质,则是工地人群中发生商业性性行为比例最高、且相对缺乏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群体。本研究从多个利益相关群体的角度,全景化、立体化地展示和剖析与滇西高速建设有关的人口流动与艾滋病风险的多种关系。笔者认为与其说是人口流动导致了各种艾滋病风险,不如说是在人口流动的背景下贫困、不平等权力、社会发展不平衡、特殊文化等多种因素导致了不同形式的艾滋病风险,而人口流动并不是推动艾滋病传播的根本动因所在。在这些主要发现和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对以往生物医学、医学人类学和一些跨学科艾滋病预防理论模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补充,也为艾滋病预防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第一,纯生物医学“知-信-性”模式下的艾滋病预防理论忽略了除了个人理性以外,政治、经济、社会关系、文化等外部因素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和塑造作用。第二,医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派视角,在注意到宏观层面上边缘弱势群体与艾滋病感染的关系同时,还应当在更微观的领域考察相对的、层层嵌套的边缘与中心、弱势与强势的二元关系,在涉及商业贿赂与消费能力门槛的情况之下,最边缘不一定是最高行为风险所在。另外,在使用“艾滋病脆弱性”模型等跨学科理论时,有必要把行为的危险性与应对能力的高低(脆弱性)作为两个概念和指标区分开来,并以此为生物医学与医学人类学艾滋病理论、实践的结合点,更细致地解构人群面对艾滋病时的不同状态,实施具有针对性地预防干预措施。最后,笔者在本研究多点民族志实践的基础上,对这种新型民族志方法提出讨论。虽然多点民族志方法在研究艾滋病问题时可以展现疾病/风险形成和传播过程中多个地点/群体之间存在的多层次的、多元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也有助于拓展人类学艾滋病预防研究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与合作空间。然而,多点民族志的实践规范与衡量标准,以及研究者在多视角、多身份间进行转换的风险与挑战还是有待进一步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张国清,樊国华[6](2007)在《我国乡镇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状况》文中研究表明

彭茜,徐建国,敬禄锋,杨俊[7](2003)在《某县小煤窑职业性体检工作浅析》文中研究说明

袁公约[8](2002)在《炼金生产中的职业危害和对环境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 了解炼金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强防护措施。方法 调查、总结我市某县炼金厂职业性监测和诊断等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炼金中的职业危害是汞的慢性毒作用,随着接汞浓度和时间的不同,表现为汞吸收及不同程度的汞中毒;对炼金厂周围环境也造成较大影响,村民尿汞超标率达17.65%,平均尿汞浓度0.04mg/L(卫生标准0.05mg/L)。结论 炼金生产中汞的危害比较严重,汞中毒的防护问题必须引起当地政府部门、工厂和职工高度重视。

王晶珠[9](1999)在《冷眼相看劳动保护》文中研究表明

二、某县小煤窑职业性体检工作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某县小煤窑职业性体检工作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安徽省某县石英砂企业职工健康状况及其职业防护认知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CATALOGUE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传统行业企业员工职业病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以H省T市某陶瓷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传统行业企业员工职业病问题及解决的应对资源
    第一节 传统行业职业病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 国内文献综述
        二、 国外文献综述
    第二节 传统行业职业病问题解决的应对资源
        一、 政府是职业病防治问题的主导者
        二、 企业职业病防治问题的直接责任主体
        三、 非政府组织是职业病防治问题的有力监督者
        四、 企业员工是职业病预防的自我建设者
    本章小结
第二章 H 省 T 市某陶瓷企业员工职业病的状况调查
    第一节 H 省 T 市的历史发展及被调查陶瓷企业的基本情况
        一、 T 市:北方陶瓷产业发展的典型
        二、 该陶瓷企业的基本状况
    第二节 选取样本的基本状况
        一、 性别分布
        二、 年龄分布
        三、 受教育水平
        四、 工作年龄
        五、 工作岗位
    第三节 选取样本的工作环境
        一、 被调查陶瓷厂的作业环境
        二、 被调查陶瓷厂的相关防治职业病的制度和措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H 省 T 市某陶瓷企业员工职业病状况调查的结果分析
    第一节 选取样本中所患职业病情况及致病因素分析
        一、 选取样本中所患职业病情况
        二、 职业病致病因素分析
    第二节 被调查陶瓷企业员工职业病发病特点
        一、 职业病发病率较高
        二、 所患职业病种类较为集中
        三、 患职业病员工逐渐年轻化
    第三节 员工患职业病后的生存状态
        一、 因病返贫致贫
        二、 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三、 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四、 生活幸福指数下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传统行业企业员工职业病问题的社会保险政策构建的思考
    第一节 政府加强在防治职业病问题方面的社会管理职能
        一、 社会保障职能
        二、 行政管理职能
        三、 引导社会舆论
    第二节 企业承担起防治职业病的直接主体责任
        一、 建立并完善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二、 建立并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三、 建立并完善工作场所防护措施
        四、 贯彻执行职业病报告制度
    第三节 非政府组织落实在防治职业病问题方面的监督导向职能
        一、 工会、行业协会等
        二、 新闻媒体
    第四节 从业人员提高对职业病的自我预防能力
        一、 充分了解防治职业病相关政策法规
        二、 接受职业健康教育培训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3)“社会时间”视野下的农民轮换工的“身体体现” ——以1978年以来的山西SY煤矿考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二、既有研究回顾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入"矿"之前的身体体现
    一、客观的身体:身体的牢笼性
    二、感知的身体:时间是一种无奈
    三、实践的身体:身体是"他者"的工具
    小结
第三章 入"矿"之后的身体体现
    一、客观的身体:身体的机械化
    二、感知的身体:时间是自我发展的空间
    三、实践的身体:身体是自我检测的对象
    小结
第四章 退"矿"之后的身体体现
    一、客观的身体:身体的自主性
    二、感知的身体:时间是自我行动的策略
    三、实践的身体:身体是自我调节的对象
    小结
第五章 结语与思考
    一、身体的力量与限度
    二、本研究的可能贡献与缺陷
    三、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被访者情况一览表
    附录二:访谈提纲
后记

(5)滇西某高速公路建设工地沿线的艾滋病风险与人口流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开篇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研究缘起
        第二节: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
        第三节: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
        第四节:保山-龙陵高速公路的修建
第二部分:显性与隐性的风险——风险何在?
    第二章:与滇西高速公路相关的艾滋病风险推测及行动
        第一节:宏观政策环境
        第二节:各种相关群体对滇西高速艾滋病风险的推断及行动
    第三章:显性的艾滋病风险——跟随筑路工程流动的性工作者
        第一节:筑路工地周边的娱乐场所与性工作者
        第二节:工地人群及其与商业性性行为有关的高危性行为
        第三节:与显性风险相关的艾滋病疫情
    第四章:隐性的艾滋病风险——社区与风险
        第一节:滇西高速筑路工地沿线的艾滋病疫情
        第二节:筑路工地与周边社区的互动与相互认识
        第三节:周边社区中的艾滋病风险
第三部分:工地与周边社区——谁危害了谁?
    第五章:龙陵山区公路边的贫困村——龙村
        第一节:戍边军人与流民的后代
        第二节:交通要道旁的贫困农业村
        第三节:前往缅甸、德宏的打工潮
        第四节:艾滋病与龙村
        第五节:滇西高速开工——村里艾滋病风险的延续与再生产
        第六节:村民们对艾滋病的认知与理解
        第七节:小结
    第六章:美丽富饶的潞江坝傣族村——芒村
        第一节:芒村傣族与外来人口
        第二节:以发达的亚热带农业为主的生计
        第三节:芒村的“汉傣”文化
        第四节:与外来人口和“汉傣”文化有关的艾滋病风险
        第五节:高速公路修建之后的新风险——新增性工作者与准商业性性行为
        第六节 小结
    第七章:城区周边的蒲缥马村
        第一节:土地资源紧缺的农业与多元发展的非农经济
        第二节:城区周边乡镇的高城镇化
        第三节:马村的艾滋病风险及其变化
        第四节:小结
第四部分:结语
    第八章:结果与讨论
        第一节:人口流动与艾滋病传播
        第二节:工地人群艾滋病传播风险分层与讨论
        第三节:多点民族志实验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保山概况
    附件二:滇西高速各标段地理分布图
    附件三:滇西高速工地调查问卷
    附录四: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后记

(6)我国乡镇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状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乡镇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
2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有法不依的现象
    2.2 乡镇企业的职业病危害
    2.3 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干扰
    2.4 卫生监督的软弱无力
3 开展乡镇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要点
    3.1 新闻媒体的支持
    3.2 政府领导的重视
    3.3 政府救助
    3.4 职防队伍的建设
    3.5 重点行业的职业病危害调查
    3.6 日常工作力度的加强

(7)某县小煤窑职业性体检工作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方法和内容
2 调查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尘肺病诊断情况
    2.3 胸部X线平片质量调查
3 讨论

(8)炼金生产中的职业危害和对环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
    1.1 调查范围
    1.2 对象
    1.3 方法
2 结果
    2.1 尿汞测定结果
    2.2 1992年和1998年尿汞检出水平对比
    2.3 作业场所、生活区及居民村空气汞的测定
    2.4 体检和诊断
3 讨论
4 结论

四、某县小煤窑职业性体检工作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徽省某县石英砂企业职工健康状况及其职业防护认知综合评价研究[D]. 王建军. 山东大学, 2014(11)
  • [2]传统行业企业员工职业病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以H省T市某陶瓷企业为例[D]. 郭心悦. 黑龙江大学, 2013(S1)
  • [3]“社会时间”视野下的农民轮换工的“身体体现” ——以1978年以来的山西SY煤矿考察为例[D]. 梁玉.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3)
  • [4]在困境中前行的职业病防治之路——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张敏[J]. 孟群华. 现代职业安全, 2009(02)
  • [5]滇西某高速公路建设工地沿线的艾滋病风险与人口流动[D]. 高一飞. 中山大学, 2008(09)
  • [6]我国乡镇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状况[J]. 张国清,樊国华. 职业与健康, 2007(21)
  • [7]某县小煤窑职业性体检工作浅析[J]. 彭茜,徐建国,敬禄锋,杨俊.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3(04)
  • [8]炼金生产中的职业危害和对环境的影响[J]. 袁公约. 职业与健康, 2002(08)
  • [9]冷眼相看劳动保护[J]. 王晶珠. 劳动安全与健康, 1999(10)

标签:;  ;  ;  ;  ;  

某县小煤窑职业体检简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