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质量记录可追溯性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浅谈质量记录可追溯性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一、浅谈质量记录的可追溯性与产品质量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于茜[1](2021)在《建材质量管理信息化追溯体系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城市中高楼大厦巍然耸立,各种宏伟建筑纷纷呈现在大众面前,由此也带动了建材业的快速发展。而建材质量决定了建筑安全问题,目前工程质量问题屡见报端,引发建材行业质量安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建立有效的建材质量追溯管理系统,构建完整的建材生产到使用全链条监管体系,是解决建材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原材料生产加工到使用全流程的质量追溯管理机制为研究对象,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信息化、智慧化的建材质量安全管控系统构架及追溯体系;并根据我国建材行业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促进建材可追溯系统有效运行的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相关企业信息化技术运用现状调研设计了建材安全生产运营与智慧管控整体构架,建立了建材综合管理与追溯系统;在追溯系统设计中考虑了前期数据获取、过程中数据信息的收集存储与查询及后期追溯服务等功能,解决了6个不同层面建材的综合追溯管理问题,完善了北京市建筑节能与建材管理服务平台的升级改造与系统功能的扩充。(2)依据现有编码规则的规定,结合所选建材产品的特点及应用需求,创建建材质量追踪编码与追溯流通编码的规则,实现了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及建材行业产品质量等存在的问题,构建区块链追溯体系;各企业生产、加工及流通等环节作为独立的节点,各类数据信息通过二维码技术存入北京市建材管理服务平台及区块链数据库中,用户可实时查询所需信息,监管部门也可高效追溯监管。(4)基于CREAM法及层次分析法,创建建材追溯管理全流程影响质量安全的因素评估分析模型,并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建材生产与运营管理风险预测;找出全流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与易引起失误风险的因素,为减少和规避风险的发生提供依据。

宋罗娜[2](2021)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产业生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电信运营商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随着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传统业务持续下降和产业上下游界限日渐模糊,电信运营商在产业价值链的优势地位,面临被管道化和低价值化的威胁。互联网OTT业务冲击、用户新增规模有限以及新兴市场进入壁垒高等现状,迫使电信运营商重新思考在产业生态系统中生存与发展策略。同时能源消耗与气候问题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对电信运营商服务能力提出新要求。电信运营商必须进一步提升绿色创新能力、网络连接能力、平台与应用服务能力,推动自身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创新和服务能力优化是电信运营商在产业生态中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之一,互联网时代下电信运营商如何进行创新和能力提升,以满足用户日益丰富的信息技术服务需求,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一现实问题,正处于探索之中。本文针对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产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电信运营商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研究基于产业协同和绿色创新文献研究,明确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市场竞争及电信运营商与设备制造商之间共生关系,结合电信企业及其服务产品特征,构建了一种电信运营商绿色技术创新双层博弈模型,包括生态位重叠竞争角度的演化博弈模型,生态位互补合作角度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为电信运营商在网络基础服务和平台应用创新业务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2)运营商网络可持续发展框架与评估研究面向电信运营商未来网络架构与服务需求,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态和谐、循环经济和可持续社会为目标,从系统、技术、设备和能源等层面分析未来信息通信网络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提出了一种电信运营商网络可持续发展框架与评估体系,包括具有多方位可持续特征的未来网络框架,网络性能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为电信运营商网络基础服务绿色发展提供参考。(3)运营商垂直生态技术赋能研究分析了物联网与区块链等技术在传统产业供应链中的应用情况,识别技术方案设计的关键因素并对技术性能指标进行仿真,扩展了现有指标体系,提出了电信运营商垂直生态下的创新业务模式,构建了以电信运营商、传统企业和政府为代表的三方博弈模型,就区块链等技术在供应链中的采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各方互动策略。为电信运营商在平台服务等创新业务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4)运营商垂直生态解决方案研究分析了电信运营商在供应链溯源管理方面的项目,针对电信运营商在农业场景下的业务发展现状,设计了一种电信运营商在垂直生态中的创新业务解决方案。基于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结合供应链可持续发展需求,构建了一种区块链的双链结构,包括记录交易数据的主链和记录物联网数据的子链,并在不同模拟场景中验证结构性能,为电信运营商提升创新业务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吴利刚[3](2021)在《浅论驻厂军代表的追溯式质量监督》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质量追溯制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每完成一个工序或一项工作,都要记录其检验结果及存在问题,记录操作者及检验者的姓名、时间、地点及情况分析,在产品的适当部位做出相应的质量状态标志。这些记录与带标志的产品同步流转。需要时,很容易搞清责任者的姓名、时间和地点,职责分明,查处有据,这可以极大加强职工的责任感。

田亚平[4](2020)在《细胞治疗服务标准(第9版)》文中指出近年来细胞治疗技术发展迅速,在人类健康维护和疾病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通过多学科合作研究,细胞治疗技术正在向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细胞治疗不同于传统药物治疗,涉及细胞资源的采集、制备、储存与临床应用等众多环节,需要全方位的过程控制与质量保证。然而,迄今为止国内该领域尚缺乏严格统一的专家共识与国家标准。全球先进输血和细胞治疗联盟(Advancing Transfusion and Cellular Therapies Worldwide,AABB)是细胞治疗行业国际权威认证组织,该学术组织于2019年发布了第9版《细胞治疗服务标准》(Standards for cellular therapy services),其内容涵盖细胞治疗全流程质量控制和标准体系的建立,对我国该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有重要借鉴价值。过去的一年里,经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数据与样本资源库专业委员会相关专家的积极倡导与大力支持,临床级细胞库学组相关成员与行业专家,牵头完成了AABB《细胞治疗服务标准》(第9版)汉化工作,相关专家克服新冠疫情的种种影响,经过积极申请与努力沟通,该标准中文版获得AABB的授权,现得以正式出版。我们相信,此举将助推我国细胞行业标准化工作的建设,促进细胞治疗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可成为行业管理领域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细胞治疗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AABB标准的翻译与审校工作凝聚了众多专家们的心血,但我们深知,虽经过多轮讨论与修订,仍会存在一定不足,期待同行们能及时交流反馈,以便进一步更新完善。

于冬菊[5](2020)在《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优惠政策的扶持、科技的进步以及市场的蓬勃发展为蔬菜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发展环境不断向好。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蔬菜产业,不仅符合国家“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推进、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倡导,并且能够使蔬菜产业的发展势头保持良好稳定的状态。2019年2月5日起施行、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涵盖了食品安全全链条、全过程监管,政府督促地方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长效机制,对食品安全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社会背景下,在当前资源与环境的冲突和矛盾愈发明显的现实条件下,如何实现蔬菜产业逐渐由“大”变“强”,并进一步由“强”变为“更强”的目标,成为当前蔬菜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供应链的相关研究聚焦工业和制造业领域,以生产、加工、运输等系列环节为主的蔬菜产品供应链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很多地区不仅存在蔬菜产品质量安全难保障的问题,同时还面临着蔬菜产品供应链效率低下造成的压力,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蔬菜产业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蔬菜质量安全和供应链管理受到学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随着质量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深入研究,将供应链和质量管理相结合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发展前景良好。目前虽有相关探讨,但大多集中于蔬菜产品国际竞争力、出口能力以及蔬菜产品国际贸易等方面,对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研究甚少,如何保障我国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这一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且目前业缺乏系统分析方法和理论体系和完整的蔬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因此,本文以寿光市蔬菜产业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层次分析法、博弈论分析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融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质量生态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博弈论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理论的基础上,从供应链角度出发,建设“自源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体系,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保证“体系健全、管理科学、风险可控、共赢共享、群众满意”的蔬菜产品质量,同时提高蔬菜产品供应链管理效率。依据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建设“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追溯,全面合作”的整体管理体系,并针对四个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操作性阐述。即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预警系统、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过程控制系统、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追溯系统和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合作系统。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质量生态理论、供应链理论、质量安全可追溯理论和博弈理论构建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的整体框架,并深刻剖析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以寿光市为例,通过对寿光市蔬菜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实地调研,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获得反映寿光市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情况的指标体系。(2)深入研究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首先,明确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基本组成、结构及工作流程。其次,确定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并设计出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再次,确定各风险预警指标的赋值方法,并结合预警模型计算总风险值。最后建立了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体系。(3)深入研究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过程。对蔬菜供应链全过程各环节进行分析,围绕蔬菜的生产、运输、销售三个环节设计三类调查问卷,并分别针对蔬菜生产商、蔬菜运输商、蔬菜销售商及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构建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将蔬菜供应链中所有上下游经营者的诚信状况公开共享,消除蔬菜供应链各环节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4)根据追溯系统的发展现状、不足和需求,设计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构建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完整的蔬菜供应链闭环,达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的全面质量管理,责任明确,有效保证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5)运用博弈分析法探究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合作,了解蔬菜供应链的现状,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从质量博弈的角度对蔬菜质量安全进行分析。在明确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合作主体基础上,构建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合作中的信号博弈模型,根据博弈模型得出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设计了“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综合模型,丰富了供应链、食品安全和质量安全领域的研究。目前关于蔬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出口能力以及蔬菜产品国际贸易等方面,对蔬菜产品供应链结构和供应链质量安全的研究还存在较大探索空间。我国蔬菜产品供应链结构需要优化,然而针对该方面的研究较为零散,不系统不深入,缺少“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跨界融合。因此,本研究系统全面地探索了以寿光市为代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深层次关键原因及影响机理,以蔬菜供应链为主体,进行了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针对目前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探索和优化,设计出“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综合模型,弥补了蔬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方面的研究不足。(2)以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研究聚焦于单个企业如何整合各个部门的资源以提供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本研究拓展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范围并且引入了质量生态的视角。在供应链视角下,全面质量管理不再局限在一个企业中,而是贯穿蔬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本研究将PDCA循环的思想在供应链情境下发展为“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追溯、全面合作”的体系框架。(3)信号博弈模型和产品可追溯都强调信息的透明共享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即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但少有研究将博弈论中的信号博弈模型和产品的可追溯性进行整合研究。本研究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将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与信号博弈模型指导下的合作联盟打通。(4)从实用性角度出发,丰富了多部门集成的供应链管理研究。以往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多从供应链协调契约、信息不对称下的供应链管理、闭环供应链管理、供应链中决策行为研究等角度进行研究,虽然开始关注多部门集成的供应链管理研究,但集成程度不够,本研究立足蔬菜行业,在更大的范围内研究供应链管理中运作管理、安全效率、合作等领域的集成优化问题并提出了系统整合的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预警系统、过程系统、追溯系统和合作博弈四个部分,对应的研究结论如下。(1)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预警系统是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构建了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首先,对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的重要性进行阐释,指出风险预警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的工作流程。其次,明确如何设计蔬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确定相应的原则并且进行设计。再次,对蔬菜供应链进行风险评估,对蔬菜供应链的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赋值,结合本研究的模型进行计算,得出蔬菜产品供应链的总风险值。最后,使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管理得以形成,该体系将包括三种模式,即日常监测、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从而达到对蔬菜产品供应链的预警管理;(2)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过程应着眼于蔬菜的生产、运输、加工和销售各个环节,立足于供应链条中每一个环节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从而确保消费者所购买到的蔬菜是安全可靠的;(3)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合作涉及不同的参与主体,主要参与主体包括了生产者、政府、第三方物流和终端市场等,供应链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使得蔬菜质量安全的监管失灵。政府和市场都应该有所作为,如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提供蔬菜质量安全虚假信息的个人和企业,加强对蔬菜种植企业的引导和规范,从而提升蔬菜产品市场的信息透明度,进而为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政策保障;(4)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需要优化蔬菜供应链追溯流程,建立以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的追溯系统,实时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的协同,实现传统蔬菜供应链向有机低碳的新型蔬菜供应链模式转变。本研究立足于目前现实问题,将提高蔬菜产业发展的效率和保障蔬菜质量安全统筹纳入考虑之中,研究蔬菜产品供应链结构的优化和整合。这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提升蔬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效率,进一步优化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为我国政府农业部门等相关决策机构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支持,以便其进行蔬菜产品政策的制定,并最终为蔬菜产业供应链管理在部分地区的引入提供实证支持。

徐婧[6](2020)在《H公司SMT工序质量跟踪与控制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表面贴片技术(SMT)是目前电子生产制造领域的主流技术。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其SMT生产质量管理面临更大的挑战。航天企业SMT工序质量问题不确定性因素多,信息复杂多样且独立分散,工序质量管理需要满足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可追溯性的要求。因此,亟需应用科学有效的质量跟踪与控制方法,提高航天企业SMT生产线质量管理效率。本文面向航天H公司SMT生产线,针对其质量跟踪与控制的现状及问题,总结管理需求,制定管理目标,并依据该目标设计SMT工序质量跟踪与控制方案。方案主要包括两部分:1)SMT工序质量跟踪与追溯方案设计。将质量BOM技术与H公司SMT工序相结合,设计工序质量BOM存储架构,根据工序类型和“人机料法环”信息类型横纵划分工序质量BOM;应用函数关系式定义工序质量BOM数学模型,设计映射方式;最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工序质量跟踪与追溯方式,并通过生产中的质量问题实例验证追溯方式的有效性。2)SMT工序质量过程控制管理方案设计。在H公司SMT生产线中增设SPC检测点对关键工序进行过程控制,并以锡膏印刷工序为例,应用小批量x-R控制图对锡膏厚度值进行监控与分析,根据样本量调整控制图上下限,与常规控制图相比可减少虚发警报错误发生。通过绘制不合格品率控制图并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判断工序处于受控状态,且过程能力处于第三等级。工序质量跟踪与控制方案的设计,不仅能让SMT工序质量信息具有可追溯性,还能将生产过程质量信息可视化,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对小批量航天电子产品质量与产线状态的实时监控,为生产线操作人员提供决策与反馈,进而促使企业实现SMT工序质量闭环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效率,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

郑昱[7](2020)在《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食品安全是全球人民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其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局势、经济发展。2014年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食品安全与信息安全、公共安全一并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2015年10月,新《食品安全法》的正式实施促使着中国政府、企业、社会、公民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安全风险指数评价体系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018年3月,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将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职责、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职责、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家发改委的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执法职责、商务部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以及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办公室等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将更加集中,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本文介绍了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背景和意义,通过整理国内外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风险评估的相关文献,分析现有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的不足,提出了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风险评估指标构建的相关建议。其次,从信息管理安全风险、基础设施安全风险、公共素养安全风险、食品安全信息内容风险及平台运维安全风险等5个方面分析了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风险因素。通过变异系数进行指标筛选,构建了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选取食政通为实例研究对象,进行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风险评估,并选择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为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风险值。最后,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加快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众的食品安全科学素养;提高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与应用。

吴江进[8](2020)在《产品电子履历构建及质量溯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目前航天航空企业的生产线手工记录履历信息无法实时反馈产品质量情况,且在产品质量溯源中因产品质量与产品制造过程履历信息不能建立有效的联系导致溯源过程困难、复杂等问题。因此研究适用于企业产品质量溯源的技术、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产品电子履历构建及质量溯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为题:以某企业的SMT生产线的产品制造过程为研究对象,研究适用于企业质量管理的SMT生产线产品电子履历系统和质量溯源系统及溯源方法。旨在为企业提供可行的产品质量溯源方案,从而达到在产品质量问题出现时可进行有效溯源管控的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研究了产品电子履历构建及产品质量溯源的相关理论,包括质量溯源理论以及基于批次和案例推理的质量溯源方法;同时研究了数据采集处理平台、方法以及产品电子履历构建中所涉及的数据库、物联网以及条码等关键技术。随后研究了SMT生产线产品制造过程及其履历数据特点,把制造过程简化为丝印、贴片、回流焊、质检及仓储五个环节,并对各环节涉及的履历数据进行分析,取关键数据作为本研究基础数据。研究了不同数据的采集方法,针对性的设计了表贴产品标识编码,该标识包括初始码+工序码+属性码+代码标识+二维码五部分;其中初始码表示该批产品的初始身份信息,工序码表示该批产品在制造过程中记录的各种信息,属性码表示该批次产品属性信息,代码标识表示产品在整个制造环节中识别代码的唯一标识,二维码由以上4个构成部分记录的表贴产品各种信息合成。最后基于Petri网构建了产品质量溯源模型,提出了基于表贴制造过程质量特性的贝叶斯网络,该网络可实现对SMT生产线产品质量特性的预测和产品质量问题溯源,同时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节点逐级变化的质量溯源方案。结合系统搭建中数据库、web等技术首先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Web的可实现表贴制造过程履历数据电子化记录的SMT生产线产品电子履历系统,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括系统管理、物料信息溯源、制造过程溯源、品检溯源以及仓储溯源功能模块的可实现产品局部溯源和整体溯源的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并以基础数据进行质量溯源系统部分功能的验证。本文进行质量溯源技术的研究对企业智能制造改进、产品管理、质量控制及流程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冯颖[9](2020)在《食品安全追溯法律制度研究》文中提出食品安全是当前我国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而食品安全追溯制度是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之一,通过施行有效监管,披露食品信息,解决食品信息不对称问题,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迅速找出问题源头并及时追责。对于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追溯领域起步早、发展状况平稳良好,已构建起相对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法律制度,而国内食品追溯法律制度起步晚、发展慢,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一系列制度缺陷,制约了食品追溯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实施。那么,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健全和完善中国食品安全追溯法律制度,就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价值。对此,本文从如下四个部分对主题进行了研讨:第一章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理论。从食品、食品安全概念出发,阐释了食品安全追溯法律制度的内涵和外延,分析了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法治化意义以及实践意义,并进一步讨论了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我国食品安全追溯法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该制度的实施状况,以国外追溯法律制度的先进经验作为参照系,梳理和总结了我国食品安全追溯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在立法规定、监管机构权责、制度发展、公众参与度、配套建设及技术手段等方面的不足。第三章国外食品安全追溯法治及经验借鉴。通过分析食品安全追溯法律制度在欧、美、日的相关立法与实施现状,探讨国外的成熟经验,包括完善的法律体系、有力的监管机构、相关配套制度和统一的追溯指南等,以期为我国的食品追溯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借鉴指引。第四章完善对我国食品安全追溯法治的建议。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本文提出了具体化的法律建议:要完善食品安全追溯法律体系,明确追溯过程中政府、企业的法律责任,要加强食品安全追溯配套建设的法治化,健全食品安全技术保障的法治化。

李攀[10](2019)在《P公司医疗器械质量体系实施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EMS(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电子制造服务)行业来讲,极少数的寡头企业掌握了绝大部分的定单和利润。那么,对于这些相对较小规模的企业来讲,差异化竞争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P公司是其中一家打算进入高等级医疗器械生产的中小型企业,目前已经有了ISO13485质量体系–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建立的基于自愿申请的医疗器械质量体系。基于成本和时间等多方因素的考虑,完全推倒重来重新建立新体系既不经济也耗时颇巨。因此,在现有体系基础上建立符合FDA(Foot and Drug Administration,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法规要求的医疗器械质量就是必然选择。本文首先对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医疗体系与FDA法规的相关概念、理论及不同的要求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对策略制定和实施以及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框架进行了研究和梳理。通过对两种体系的框架、关注侧重点、文件体系等方面的系统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建立FDA法规体系的切入点及所需解决的问题,从而清晰界定出本文的研究对象。然后,运用策略制定的原则和方法,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分别从组织层面、业务层面及职能层面等不同层次制定了适用于本文研究对象的实施策略,然后将所制定的策略分层细化为五个不同的步骤,结合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从策略实施计划的评估和沟通、制定策略实施架构、策略实施支持计划的制定、资源预算和分配以及职能及活动的履行等方面开始实施。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公司内部的决策制定及快速反应机制,全员质量意识的提升和系统化方法思考都有着明显的帮助。并对有类似情形的企业如何分析不同体系间的差异并制定正确的实施策略,最终在较短的时间以较低的成本尽快建立符合法规要求的医疗器械质量体系,从而改善和促进企业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理念甚至业务结构优化都着着较大的参考意义。

二、浅谈质量记录的可追溯性与产品质量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质量记录的可追溯性与产品质量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建材质量管理信息化追溯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化发展与工程建设的需要
        1.1.2 管理机制的不足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1.2.2 相关行业追溯管理发展特点现状分析
        1.2.3 产品追溯体系现状
        1.2.4 区块链技术在质量管理追溯中的应用现状
        1.2.5 建筑材料追溯管理技术研究现状
    1.3 相关企业利用信息识别技术的特点与应用现状
        1.3.1 河钢集团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特点
        1.3.2 北京榆构集团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特点
        1.3.3 燕通建筑构件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特点
        1.3.4 北京建工新型建材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特点
        1.3.5 东方雨虹防水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特点
        1.3.6 联强远大及路德工程企业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特点
    1.4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建材管理可追溯性研究
    2.1 可追溯系统概述
        2.1.1 可追溯性的含义
        2.1.2 可追溯系统的目标
        2.1.3 可追溯系统的特点
    2.2 建材管理体系现状
        2.2.1 建材生产管理体系
        2.2.2 建材供应管理体系
        2.2.3 建材检测管理体系
        2.2.4 建材采购管理体系
        2.2.5 建材使用管理体系
    2.3 北京建材管理平台及监管现状
        2.3.1 北京市建材管理服务平台介绍
        2.3.2 政府及企业监管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信息化技术建材管理追溯机制研究
    3.1 质量追溯体系研究
        3.1.1 追溯对象研究
        3.1.2 追溯过程研究
    3.2 质量追溯系统信息识别关键技术
        3.2.1 条码技术
        3.2.2 RFID射频识别
        3.2.3 无线传感网络
        3.2.4 机器视觉
    3.3 信息化技术对建材管理的促进作用
        3.3.1 物联网在建材管理中的应用
        3.3.2 区块链在建材管理中的应用
    3.4 建材质量追踪体系编码规则设计
        3.4.1 编码概述
        3.4.2 建材质量追踪编码规则
        3.4.3 追溯流程编码规则
        3.4.4 建材全流程追溯核心编码串接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北京建材质量追溯管理系统设计
    4.1 追溯系统信息化技术
        4.1.1 建材安全生产运营与智慧管控整体构架设计
        4.1.2 信息化技术应用特点
        4.1.3 系统功能设计
        4.1.4 系统构成
    4.2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建材追溯方案设计
        4.2.1 基于区块链的追溯流程
        4.2.2 基于区块链的追溯体系架构
        4.2.3 追溯系统实施方案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材生产与运营管理对质量影响评估方法的研究
    5.1 CREAM理论
        5.1.1 HRA理论方法简介
        5.1.2 CREAM法的认知行为理论基础
        5.1.3 人的认知控制模式及失误概率
    5.2 人因失效概率预测模型的建立
        5.2.1 假设条件
        5.2.2 CPC权重的确定
        5.2.3 人因失效概率预测模型建立
    5.3 案例分析
        5.3.1 河钢集团事故案例列举
        5.3.2 人为差错失误模式与前因分类
        5.3.3 层次分析法
        5.3.4 案例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灰色理论的建材生产与运营管理风险预测
    6.1 灰色预测理论相关知识
        6.1.1 灰色系统理论的提出
        6.1.2 灰生成技术
        6.1.3 GM(1,1)定义及建模步骤
    6.2 建材生产与运营管理风险预测影响指标选取
        6.2.1 指标选取原则
        6.2.2 指标对象的确定
        6.2.3 风险预测影响指标的初选
        6.2.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预测指标体系建立
    6.3 基于GM(1,1)模型建立建材生产与运营管理风险预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建议及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产业生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互联网下电信产业发展背景
        1.1.2 可持续发展与产业转型需求
        1.1.3 运营商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1.1.4 研究意义
    1.2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1.2.1 技术路线
        1.2.2 研究内容
    1.3 论文框架及章节安排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
    2.1 相关理论
        2.1.1 产业生态
        2.1.2 可持续发展
        2.1.3 创新生态系统
        2.1.4 商业生态系统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产业生态系统研究
        2.2.2 网络绿色发展研究
        2.2.3 运营商可持续研究
    2.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运营商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研究
    3.1 绿色创新需求与影响因素
        3.1.1 产业协同与绿色创新
        3.1.2 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3.1.3 收益函数构建
    3.2 双层博弈模型构建与求解
        3.2.1 演化博弈模型
        3.2.2 讨价还价模型
    3.3 数值仿真与结果分析
        3.3.1 同规模场景
        3.3.2 不同规模场景
        3.3.3 创新程度影响
        3.3.4 协作因素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运营商网络可持续发展框架与评估研究
    4.1 未来网络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需求
        4.1.1 运营商视角下未来网络特点
        4.1.2 运营商企业内绿色发展实践
    4.2 未来网络可持续发展框架构建
        4.2.1 需求分析
        4.2.2 框架设计
        4.2.3 应用场景
    4.3 互联网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分析
        4.3.1 重叠竞争: 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4.3.2 互补合作: 加强产业协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4.3.3 宽度扩展: 进入新兴业务领域实现数字化转型
    4.4 网络性能评估体系与方法
        4.4.1 综合评价体系
        4.4.2 综合评价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运营商垂直生态技术赋能研究
    5.1 供应链场景技术应用分析
        5.1.1 区块链技术应用分析
        5.1.2 物联网技术应用分析
        5.1.3 供应链解决方案分析
    5.2 可持续供应链技术方案分析
        5.2.1 可持续供应链信息化挑战分析
        5.2.2 可持续解决方案关键因素分析
        5.2.3 可持续技术选型性能对比分析
    5.3 供应链技术应用演化博弈分析
        5.3.1 模型假设
        5.3.2 模型构建
        5.3.3 模型求解
        5.3.4 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运营商垂直生态解决方案研究
    6.1 农业供应链溯源项目分析
    6.2 可持续供应链方案构建
    6.3 供应链数据管理与优化
        6.3.1 供应链数据管理
        6.3.2 供应链数据价值创造
    6.4 基于区块链的双链结构
        6.4.1 结构框架
        6.4.2 主链设计
        6.4.3 子链设计
        6.4.4 性能优化
        6.4.5 仿真评估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未来展望
缩略语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浅论驻厂军代表的追溯式质量监督(论文提纲范文)

一、追溯式质量监督模式的基本特征
    (一)事后实施
    (二)反向实施
    (三)以标志为对象
    (四)以可追溯性为前提
二、追溯式质量监督与产品的可追溯性要求
三、追溯式质量监督的实施要求
    (一)必须熟悉原过程
    (二)注意标志的完整、原始与准确
    (三)坚持“三不”和“三不放过”原则追溯的过程
四、追溯式质量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售后服务的可追溯性要求与质量监督
    (二)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要求与质量监督
    (三)检测仪器的可追溯性要求与质量监督
    (四)外购器材的可追溯性要求与质量监督

(4)细胞治疗服务标准(第9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组织
2.资源
3.设备
4.协议
5.过程控制
6.文件和记录
7.偏差、不合格品或服务及不良事件
8.内部和外部评估
9.过程改进
10.安全与设施
术语
免责声明

(5)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
        2.1.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1.2 博弈理论
        2.1.3 供应链管理理论
        2.1.4 质量安全可追溯理论
        2.1.5 质量生态理论
    2.2 食品安全相关研究
        2.2.1 食品安全的界定
        2.2.2 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的关系
        2.2.3 食品追溯系统
        2.2.4 危害分析临界控制点(HACCP)
    2.3 关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2.3.1 供应链界定、特征与管理研究
        2.3.2 食品安全供应链的研究
    2.4 关于蔬菜质量安全与管理的研究
        2.4.1 关于蔬菜质量安全的研究
        2.4.2 关于蔬菜供应链的研究
    2.5 已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框架构建
    3.1 理论框架
    3.2 构建目标
    3.3 构建思路
    3.4 构建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影响因素
    4.1 问卷调查研究设计
        4.1.1 问卷设计方法
        4.1.2 指标设计与开发
        4.1.3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4.2 数据分析与讨论
        4.2.1 数据分析方法
        4.2.2 问卷信、效度检验
        4.2.3 对比矩阵的构造和一致性检验
        4.2.4 各因素层对目标层合成权重的计算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预警系统分析
    5.1 预警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流程
        5.1.1 预警系统的基本结构
        5.1.2 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工作流程
    5.2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5.2.1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5.2.2 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立
    5.3 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
        5.3.1 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的赋值
        5.3.2 综合评估蔬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
    5.4 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管理系统
        5.4.1 日常监测系统
        5.4.2 组织保障系统
        5.4.3 制度保障系统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过程控制分析
    6.1 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6.2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生产管理系统
        6.2.1 农民专业合作社
        6.2.2 投入品污染治理系统
        6.2.3 技术研发与应用
        6.2.4 产品认证与质量标准
    6.3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流通管理系统
        6.3.1 运输与存储系统
        6.3.2 分级质量检测系统
    6.4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消费保护系统
        6.4.1 终端消费市场中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问题
        6.4.2 消费者保护措施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追溯系统分析
    7.1 追溯系统的结构
        7.1.1 蔬菜供应链追溯系统参与主体
        7.1.2 蔬菜供应链追溯流程
    7.2 蔬菜供应链追溯系统功能设计
        7.2.1 基于频射识别技术的信息采集
        7.2.2 追溯链条信息处理结构
    7.3 蔬菜供应链追溯系统的构建
        7.3.1 蔬菜供应链追溯系统的总体框架
        7.3.2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平台的开发和建设
        7.3.3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合作系统分析
    8.1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合作主体
    8.2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中合作各方的信息不对称
    8.3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合作中的信号博弈模型
        8.3.1 信号博弈模型描述
        8.3.2 蔬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信号博弈的完美贝叶斯均衡
        8.3.3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信号博弈分析结论
    8.4 蔬菜供应链合作联盟构建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H公司SMT工序质量跟踪与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来源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航天企业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1.3.2 生产质量跟踪与控制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
2 理论综述
    2.1 质量BOM技术
        2.1.1 质量BOM概念与内容
        2.1.2 质量BOM映射方法
    2.2 质量统计过程控制方法
        2.2.1 质量波动理论
        2.2.2 控制图技术
        2.2.3 过程能力及过程能力指数
    2.3 航天电子产品工序质量管理特点与方法
        2.3.1 航天电子产品工序质量管理特点
        2.3.2 工序质量跟踪与控制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H公司SMT工序质量跟踪与控制现状分析
    3.1 H公司SMT生产线现状介绍
        3.1.1 SMT生产线工序流程介绍
        3.1.2 SMT装配工序介绍
        3.1.3 SMT检测工序介绍
    3.2 SMT工序质量跟踪与控制现状分析
        3.2.1 SMT工序质量跟踪与追溯现状
        3.2.2 SMT工序质量过程控制现状
    3.3 SMT工序质量跟踪与控制问题分析
        3.3.1 SMT工序质量跟踪与追溯问题
        3.3.2 SMT工序质量过程控制问题
    3.4 SMT工序质量跟踪与控制需求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H公司SMT工序质量跟踪与控制方案设计
    4.1 SMT工序质量跟踪与控制方案框架设计
        4.1.1 SMT工序质量跟踪与控制目标制定
        4.1.2 SMT工序质量跟踪与控制总体方案设计
    4.2 SMT工序质量跟踪与追溯方案设计
        4.2.1 数据采集与工序质量BOM设计
        4.2.2 工序质量BOM数学模型构建
        4.2.3 工序质量BOM转换映射方法
        4.2.4 基于工序质量BOM的质量跟踪
        4.2.5 基于工序质量BOM的问题追溯
    4.3 SMT工序质量过程控制管理方案设计
        4.3.1 SMT工序过程控制管理流程设计
        4.3.2 锡膏印刷工序控制图监控与分析
        4.3.3 锡膏印刷工序过程能力计算与分析
        4.3.4 SMT工序质量过程控制效果评价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小结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框架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相关理论
        2.1.1 食品安全
        2.1.2 食品安全信息化
        2.1.3 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
    2.2 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风险评估相关理论
        2.2.1 风险评估
        2.2.2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2.2.3 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风险评估
第3章 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化管理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1.1 科学性原则
        3.1.2 独立性原则
        3.1.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3.1.4 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原则
        3.1.5 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3.2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3.2.1 文献法
        3.2.2 头脑风暴法
        3.2.3 德尔菲法
        3.2.4 层次分析法
    3.3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3.3.1 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风险因素识别
        3.3.2 确定初始影响因素
        3.3.3 基于变异系数的指标筛选
        3.3.4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3.3.5 指标权重的确定
第4章 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风险评估实例分析
    4.1 综合评价简述
    4.2 模糊综合评价
        4.2.1 案例选择
        4.2.2 样本描述性统计
        4.2.3 确定评价等级和判断矩阵
        4.2.4 二级指标的评价
        4.2.5 一级指标的评价
    4.3 数据统计结果分析
第5章 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5.1 加快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
        5.1.1 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5.1.2 加快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法律法规
    5.2 加强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5.2.1 完善信息设备系统
        5.2.2 避免设备安全漏洞
        5.2.3 减少人为物理威胁
        5.2.4 加强设备安全检查
        5.2.5 建立设备故障平台
        5.2.6 提高接口的兼容性
    5.3 提升食品安全信息化科学素养
        5.3.1 提升公众食品信息安全意识
        5.3.2 改善公众饮食结构
    5.4 提高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
        5.4.1 建立食品安信息可追溯系统
        5.4.2 扩大食品安全信息开放程度
        5.4.3 加强食品安全信息正面引导
    5.5 强化食品安全信息化技术创新
        5.5.1 加快建立完整运维体系
        5.5.2 加强关键操作身份认证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指标第一次筛选调查问卷
附录 B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指标变异系数调查表
附录 C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指标权重专家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产品电子履历构建及质量溯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当前产品质量溯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1.1.3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质量溯源
        1.2.2 质量溯源技术研究现状
        1.2.3 电子履历技术研究现状
        1.2.4 质量溯源方法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产品质量溯源相关理论研究
    2.1 质量内涵及可追溯性
    2.2 质量溯源相关技术研究
        2.2.1 基于批次管理的质量溯源研究
        2.2.2 基于案例推理的质量溯源研究
        2.2.3 质量溯源其它相关技术研究
    2.3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
        2.3.1 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
        2.3.2 数据采集方法研究
        2.3.3 数据处理技术研究
    2.4 基于Petri网的建模技术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产品电子履历系统构建关键技术研究
    3.1 表贴产品履历数据采集与处理研究
        3.1.1 表贴产品制造过程分析
        3.1.2 表贴产品制造过程履历数据分析研究
        3.1.3 关键履历数据的采集方案设计
    3.2 基于EPC编码技术的表贴产品标识代码设计
        3.2.1 识别代码定位
        3.2.2 识别代码构成
    3.3 表贴电子履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3.3.1 电子履历系统数据库设计
        3.3.2 电子履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产品电子履历的质量溯源关键技术研究
    4.1 表贴产品质量溯源总体框架研究
    4.2 基于Petri网的质量溯源模型构建
    4.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表贴产品质量溯源研究
        4.3.1 贝叶斯网络理论概述
        4.3.2 实验数据处理
        4.3.3 基于表贴产品质量特性的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
        4.3.4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表贴产品质量特性预测
        4.3.5 基于贝叶斯网络概率逐级变化的产品质量溯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产品电子履历的表贴质量溯源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需求分析
    5.2 表贴产品质量溯源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5.2.1 系统功能模块及结构设计
        5.2.2 质量溯源系统数据库设计
        5.2.3 质量溯源系统的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食品安全追溯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背景及意义
    2.研究现状
    3.研究方法、创新点
第一章 食品安全追溯制度概述
    第一节 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内涵与界定
        一、食品与食品安全的概念
        二、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概念
        三、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法治化与实践意义
    第二节 食品追溯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风险预防理论
        二、信息不对称性理论
        三、社会共治理论
第二章 我国食品安全追溯法治现状
    第一节 我国食品追溯法律制度的现状
        一、食品安全追溯法律制度的初建
        二、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试点应用
    第二节 我国食品安全追溯法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制定有缺陷
        二、法律责任不明确
        三、配套设施不完善
        四、经济发展不均衡
第三章 国外食品安全追溯法治及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食品安全追溯法治
        一、美国食品安全追溯法律体系
        二、美国食品安全追溯法律实施现状
    第二节 欧盟食品安全追溯法治
        一、欧盟食品安全追溯法律体系
        二、欧盟食品安全追溯法律实施现状
    第三节 日本食品安全追溯法治
        一、日本食品安全追溯法律体系
        二、日本食品安全追溯法律实施现状
    第四节 国外食品安全追溯法治经验借鉴
        一、完善的法律体系为基础
        二、有力的监管机构为保障
        三、健全的配套制度为辅助
        四、统一的追溯指南为指导
第四章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追溯法治的建议
    第一节 完善食品安全追溯法律体系
        一、转变食品安全追溯法治理念
        二、完善可追溯性法律制度体系
        三、建立科学统一的安全追溯指南
    第二节 明确食品安全追溯主体的法律责任
        一、食品监管部门的法律责任
        二、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责任
    第三节 加强食品安全追溯配套建设的法治化
        一、统一食品安全追溯标准
        二、强制食品追溯信息公开
        三、推动公众参与安全追溯
    第四节 健全食品安全追溯技术保障的法治化
        一、建立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体系
        二、建立强制追溯与鼓励追溯相结合
        三、构建统一规范的追溯信息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P公司医疗器械质量体系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以及最新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及相关理论综述
    2.1 ISO13485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
    2.2 FDA医疗器械质量体系法规
    2.3 实施策略及项目管理相关理论
3 医疗质量体系实施现状分析
    3.1 P公司现有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现状
    3.2 现有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优缺点分析
        3.2.1 现有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的优点
        3.2.2 现有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的缺点
    3.3 实施FDA法规存在问题分析
4 P公司实施FDA法规策略建议
    4.1 实施策略综述
        4.1.1 策略制定
        4.1.2 策略实施
    4.2 策略实施启动及计划
        4.2.1 实施启动
        4.2.2 实施计划
    4.3 策略具体实施
        4.3.1 质量体系文件完善及培训
        4.3.2 医疗器械DMR和 DHR实施
        4.3.3 标识和可追溯性
5 P公司医疗器械质量体系法规实施保障
    5.1 优化管理决策机制及流程
    5.2 质量意识的量化及提高
    5.3 文控系统升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浅谈质量记录的可追溯性与产品质量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建材质量管理信息化追溯体系的研究[D]. 于茜.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2]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产业生态研究[D]. 宋罗娜.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浅论驻厂军代表的追溯式质量监督[J]. 吴利刚. 中国军转民, 2021(09)
  • [4]细胞治疗服务标准(第9版)[J]. 田亚平.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0(05)
  • [5]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 于冬菊. 山东大学, 2020(09)
  • [6]H公司SMT工序质量跟踪与控制方法研究[D]. 徐婧.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7]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 郑昱. 湘潭大学, 2020(02)
  • [8]产品电子履历构建及质量溯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吴江进. 贵州大学, 2020(04)
  • [9]食品安全追溯法律制度研究[D]. 冯颖. 兰州大学, 2020(01)
  • [10]P公司医疗器械质量体系实施策略研究[D]. 李攀.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浅谈质量记录可追溯性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