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若干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毛丹丹[1](2021)在《“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提升研究 ——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文中提出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就是高校的食堂、宿舍、校医院、图书馆以及负责学生生活环境建设的后勤部门,在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好基础保障的同时,通过良好的服务态度、合理的制度规范、和谐的环境氛围、丰富的劳动资源等方式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学生,从而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品质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育人方式。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进行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研究有利于促进服务育人和“三全育人”相关理念的完善和创新,同时也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渠道,有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但是由于当前关于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全面,以“三全育人”为视角进行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研究的文献缺乏,亦没有形成规范、完整的实践经验,亟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以及国外相关学者的理论,在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为依据,分析当前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品德育人功能、管理规范功能、环境熏陶功能和劳动教育功能现状以及现存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三全育人”视角下提升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对策。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发挥情况整体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高校后勤工作人员育人属性不够显着、管理规范职能发挥不到位、环境建设有待提升、劳动教育相关设置不健全。深入分析发现当前高校后勤机构公益性与盈利性存在矛盾、管理机制未能与时俱进、高校后勤机构经费制约、尚未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机制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及后勤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通过突显高校后勤机构的公益属性,提升后勤工作人员服务育人意识,服务育人贯穿学生在校全过程,提升高校后勤品德育人功能;通过提升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深化员工技能培训工作,完善高校后勤管理体系;通过改善硬件设施,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创设高校后勤良好育人环境;通过完善劳动体系建设,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协同搭建劳动教育平台,建立健全高校后勤劳动教育体系。

杨舒影[2](2021)在《N高校食堂管理社会化改革研究》文中提出高校后勤管理为高校科研教学的主业发展提供最重要的服务保障作用,这其中食堂管理又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双一流”高校需要“双一流”的后勤保障,即管理模式一流、服务水平一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对高校后勤进行社会化改革,使其不断适应发展需要,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要求在保证高校服务育人的公益属性前提下兼顾市场经营性,充分盘活并利用好后勤资产,为后勤乃至高校发展提供保障。因此,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服务保障工作,推动后勤可持续发展,提升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N高校为调查样本,以食堂管理为研究对象,对N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进行梳理,并对目前食堂管理的现状进行实地调研,结合调研情况向师生和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充分了解N高校在食堂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和目前师生对N高校食堂管理的基本认识、治理效果。在对现状进行充分调查后,以准公共物品理论、平衡管理理论和精细化管理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分析N高校食堂目前在管理方面还存在高校对食堂管理的定位模糊、公益性食堂和经营性食堂差距较大、食堂工作人员服务水平低和精细化管理程度不够等问题,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从学校和后勤管理部门两个层面提出改进建议,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高校要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合理的制定改革方案,提供政策保障,同时加强过程监督和结果评价;二是要不断完善食堂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在后勤管理部门层面上就是要加强对食堂的监管。在食堂内部管理层面上就是要结合结合公益性食堂和经营性食堂的特点“因地制宜”,健全内部管理体制;三是要健全员工激励机制,完成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完善职工管理办法,加强职工培训培养优秀人才;四是要创新食堂管理改革,加大对食堂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信息化服务,精细化内部管理流程,为食堂管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N高校食堂管理有其特殊性,但也存在普遍性,研究N高校食堂管理社会化改革能够为国内其他高校和政府、事业单位深化食堂管理社会化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王东[3](2020)在《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文中指出高校后勤涉及广大师生的衣食住行,是高校正常运行和师生安心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保障。经过30余年的社会化改革,我国高校后勤工作取得显着成绩,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探索出多元化的后勤管理模式,主要有自建后勤模式、服务外包后勤模式、公司制后勤模式等。特别是有些高校通过引入社会资金组建股份公司,使后勤管理部门获取法人身份,释放了经营活力,并积极参与校外市场竞争,在为高校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社会输出了优良的服务。Z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也是全国师生人数最多的高校,在推进“双一流”建设和日常运行中,Z校在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升后勤保障等方面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挑战。那么,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前面临哪些问题?如何构建一流的后勤实体以满足学校发展的战略需要呢?本研究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学者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相关文献基础上,选取Z校这一后勤规模大、管理模式多元的综合性大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前校内共存的后勤管理处外包、自建后勤集团、社会化公司服务三种后勤管理模式的现状、特征,剖析其当前三种管理模式存在的个性问题、共性问题(如资金、人才、监管和规划等),并解析出这些问题背后的“改革驱动不足”“治理主体功能缺失”“机制不畅”等原因,最后结合协同治理理论提出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入发展的对策是:变革理念增强驱动,提高后勤改革中多元主体的治理能力,有效发挥治理角色作用,并完善协同机制,最后指出“成立高校控股的股份制公司”并逐步形成区域“寡头”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的优选模式。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事关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在改革中必会面临许多棘手复杂的问题,须从国情校况出发,稳步前行、扎实推进,为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蓝建淮[4](2020)在《高职院校后勤服务外包问题研究 ——以F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是原有后勤保障无法满足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如何提高、改善高职院校后勤服务质量成为高职院校后勤服务面临的重大挑战。论文在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后勤服务外包的整体情况基础上,以F职业技术学院的后勤服务外包为案例,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高职院校后勤服务外包实施监督、外包服务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外包公司的服务质量等层面,分析F职业技术学院后勤服务外包的实施现状。F职业技术学院后勤服务外包取得了提高服务受众满意度、降低了学院的运行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了学校后勤服务用工风险等成效。但在运行过程中,F职业技术学院也存在着诸如高校的公益性与物业外包公司逐利性之间的矛盾;外包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岗位职责不清晰;服务外包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专业化物业管理队伍等问题。本文运用服务外包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对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高职院校与外包商的服务理念冲突;物业管理部门制度不完善、职责界限不够清晰;外包公司缺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思维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了更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后勤服务外包,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明确后勤服务外包的目标与方向、加强后勤集团内部管理、继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通过市场化选人、用人提高核心竞争力。

朱小芳[5](2020)在《上海Y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困境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从1984年的探索阶段开始,已历经30多年的时间。各高校结合校情和政府战略部署,改革模式多样,取得了很大的成效。Y大学1999年开始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经历了规范分离,物质文化建设等阶段,出现瓶颈。原因主要是Y大学的特殊性和高校后勤的复杂性。Y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质是理清学校、后勤和社会服务企业三者之间的责任和利益关系,实现后勤管理的本质性突破。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等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访谈等方法,研究了Y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的难点和瓶颈,深入剖析了瓶颈产生的原因,借鉴西方国家民营化改革和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等经验,提出了Y大学突破困境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共分为8章:第一章绪论,整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背景,探究了研究目的、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界定和理顺高校后勤管理等相关概念,从新公共管理理论、准公共产品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等视角,分析总结这些理论对Y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意义。第三章,对上海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模式进行整合和优劣分析,并对Y大学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进行思考和呼应。第四章,对Y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程、现状、成效进行梳理,剖释“分”与“合”。第五章,研究了Y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困境,并分析困境产生的原因。第六章,从西方国家高校后勤管理中汲取经验,分析其对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启示和指导意见。第七章,从人才、制度、组织架构、服务实体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第八章结论,概括归纳本文。本文的创新点是以上海Y大学为考察和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访谈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微观上深入探析其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困境。同时借鉴了西方国家民营化改革和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经验,将西方“逆民营化”思想引入到Y大学后勤改革的困境突破中。

李磊[6](2020)在《高校食堂后厨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校扩招政策极大程度地推动了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避免高校后勤建设与高校教研发展不平衡,党和政府提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食堂作为高校后勤的重要板块,自是得到迅猛发展,规模不断增大,面积不断增加。但相较于其他主要教学建筑,食堂仍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特别是作为食堂运营核心的后厨部分,由于设计与使用上的脱节,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同时,餐厨比的进一步增大,后厨对集约高效的布局方式,方便快捷的操作流程有了更进一步需求。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归纳演绎、案例分析以及多学科综合等方法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对高校食堂后厨进行研究。针对现状问题,分别从后厨的位置选择、面积指标、功能组成、流线关系、空间尺度、室内环境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适宜的解决措施。在后厨位置选择方面,分析影响位置选择的因素,并总结出当前三种餐厨位置关系——前餐后厨/左餐右厨、餐厅围绕厨房、厨房围绕餐厅;在面积指标方面,从规范标准和具体案例的分析中,提出后厨各功能空间适宜的面积比重;在功能方面,首先对后厨的功能构成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功能组合模式。总结出当前大后厨、小后厨两种整体组合模式各自的特征和优劣势。并从后院区、接受储藏区与辅助功能区、加工区与烹饪区、回收洗消区与备餐区等方面分析各功能模块的组合方式和特征,指出各组合方式的适用情况;在流线方面,分析后厨物品、员工两大流线关系,并进行细分,指出不同流线的特征和设计要点;在空间尺度方面,结合人体尺寸、设施设备尺寸,对后厨主要操作间(加工间、烹饪间、备餐间)的适宜尺度进行探究;在室内环境方面,从通风采光、排水、选材以及噪音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最后以笔者参与的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学生食堂后厨设计为例,对文中提出的解决措施的应用加以分析。

李莉[7](2020)在《四川文理博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高校后勤工作历来是衡量高等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优化高等教育服务资源,党和国家继续不断在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前,各个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入内涵化发展时期,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改革,必然要求因地制宜且与时俱进的发展策略选择。四川文理博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普通地方院校的后勤服务公司,经过5年多的发展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的瓶颈问题很多,其中体制属性导致的灵活性差和滞后性;缺乏长远规划和核心竞争力;资源紧缺,市场竞争激烈;对经济增长点的开辟不足;师生认同感不强;优质人才匮乏;支撑体系建设力度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把它作为典型的个案进行实证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程及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其次,结合战略管理相关理论对四川文理博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运用了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方法;然后针对提出的问题,制定了公司发展的战略愿景、目标。再次,提出战略选择:实施总体战略,要坚持多元化,包括业务多元化、产品多元化、产权多元化、股权多元化等。实施职能战略,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后勤人力资源配置;大力实施思政工作人文化、劳动用工人文化、服务内容人文化、服务手段人文化策略;构建创新创业生态链策略,实现产教研融合发展,为学校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不仅能实现学校育人功能,还能反哺公司,将人力优势转化为经济收益。实施公司竞争战略要坚持聚焦战略,提升整体业绩表现最后,针对实施战略调整方案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并综合得出本文研究的基本结论与展望。本文运用文献检索、调查统计、案例分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文理博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为四川文理博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其他高校的后勤社会化及一般公司的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龙柳均[8](2020)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是新时代下高校党建工作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随着高校后勤改革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学生社区成为集学生学习、生活和学校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特殊区域。新时代要求党的基层组织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是遵循党的建设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丰富高校党建工作内涵、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内涵梳理的基础上,以浙江大学、西安邮电大学、韶关学院、西安外事学院等四所高校为代表进行案例分析得出,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基本明确以社区为载体拓宽学生党建工作的思想认识,探索形成了“成立社区党工委”“建设党员工作站”“建立楼栋党支部”三类运行模式,内容上以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为基础进行建设,并依托固定服务站、特色品牌活动、网络阵地等拓展工作载体,提供基础配备,相关做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整体统筹规划、组织管理体系、党建内涵建设、平台规划利用和人员配备保障等不足,因此改进及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要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管理机制,配套基本运行制度,以分类积分管理制、责任清单制加强考评;突出内容建设,拓宽育人载体,进行个性化育人阵地、项目化活动开展、党建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社区辅导员队伍、后勤服务队伍的三方联动建设,优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热孜万古丽·阿巴斯[9](2019)在《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1979-2018期刊文献的实证分析》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在知识高度分化与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的整体背景下,我国教育管理学逐渐走向成熟与专业化。基于四十余年纷繁复杂的研究成果,对学科已有研究开展系统性、理论性的回顾与反思,既有助于厘清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又有助于准确掌握学科的内在逻辑结构,是学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然而,现有对学科整体审视的研究,多为学者凭借自身知识积累所作的阶段性的回顾与展望,又或是囿于某一分支学科、具体研究领域当中。既有研究在视角上缺少全景维度与长时间段的系统检视,难以从海量繁杂信息中洞悉学科发展的真实样貌和客观动态规律,系统性的学科审思需引入新的研究范式加以完善。知识图谱作为反映科学知识发展进程以及结构关系的一种知识管理工具,能有效克服以上不足。通过对海量复杂信息开展缜密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可动态展现学科的演进特征,探究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发现学科发展过程中的缺失与薄弱环节,对拓宽学科研究广度与挖掘研究深度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实践价值。鉴于此,本研究尝试将知识图谱方法运用于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研究当中,以学科归宗、学科渗透、学科价值为研究基点,以正视学科发展的复杂本质、顺应跨学科的发展态势为研究原则,通过构建三维矩阵(以学科给养、主题演化、知识流动、学术群体为目的维,以各类知识单元为对象维,以统计分析、引文分析、共引分析、聚类分析等科学计量分析为方法维),将CNKI中1979-2018年我国教育管理学38162篇文献信息转化成一系列的知识图谱,以期更深层次地揭示学科结构的相似性与承接性,具体的研究过程及研究发现如下:(1)“学科给养”视角。分别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层面呈现学科演进与发展的动力来源与基础条件。总体来说,学科目前仍处于成长阶段,学科发展的内部与外在条件整体较好,高等院校引领拉动学科发展,但机构之间“贫富”差距较大。此外,研究成果分布在829种不同的期刊上,涉及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14个学科,呈现学科交叉性强,领域广泛等特性。(2)“发展轨迹”视角。前述文献样本涉及到的50351个关键词之间存在强弱关系,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开展共现分析与聚类分析,挖掘出学科知识结构之间的亲疏关联。整体来看,学科经4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明确的范畴体系,整体呈现“核心—衍生—边缘”的主题格局。阶段性分析表明,学科演进过程中新老话题的更替,存在明显的“政策依赖”特性,与繁荣的应用研究相比,基础性研究量少质低,纵向连贯性研究不足。(3)“知识关联”视角。通过探测突现词把握学科研究前沿。学科研究中具有时代特征“变”的研究域,是学科发展对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回应。综合“主题演化”的分析结果可知,关注度高的热点领域,容易聚集集体智慧创造新知识,引领学科的发展方向。对前述38162篇文献样本涉及到的144618篇参考文献开展引文分析,结果显示,滋养学科发展的奠基性文献在学科发展初期较为欠缺,这与学科发展初期学术研究规范性存在欠缺有关,因学科研究更注重现实性与实用性,学术积累在延续性和体系上较为薄弱。(4)“学术群体”视角,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对作者合作与作者共被引形成的“显性网络”与“隐性网络”进行考察。整体而言,作者合作构成的“显性网络”密度低,“权威学者”之间的学术联系不紧密,“师生型”、“同事型”是合作的主要方式,网络中派系林立的程度值不高,整体科研合作网络仍处于待优化的初级阶段。基于核心作者共被引构成的“隐性网络”按照研究领域可分为10个学术群体,研究跨领域特性明显,但不具备明显的学派效应。整体上来看网络连通性好,信息传递快,具有典型的“小世界”效应,存在“学术明星”现象。(5)综合上述分析,研究基于知识图谱视角,总结出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范式特征,并对学科研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反思。从建构均衡化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打造本土化教育管理学学术格局、完善教育管理学学科制度化建设等层面提出完善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一系列建议。研究借由宏观概括、中观分析、微观扫描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四十年进行回溯与总结,结合学科发展范式特征提出展望,客观呈现学科总体图景、发展态势与结构特征,为后续研究把握研究重点、捕捉研究前沿、规范学科布局奠定了研究基础。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未来还需进一步扩充基础数据,扩大文献样本的来源范围,将学术着作、学位论文吸纳进来,同时增加中外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横向对比,以客观评价我国教育管理学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地位、优势与差距。此外,还需丰富研究内容,将学科研究成员的知识结构与研究取向纳入学科建设的重点考察范围,进一步完善本研究。

吴彤群[10](2017)在《高校食堂管理现状及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校食堂作为高校后勤的组成部分,始终为高校内的一切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和师生的基本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高校食堂的管理现状,不仅能够影响到高校食堂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也会对高校的整体形象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高校食堂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高校A、高校B、高校C、高校D、高校E和高校F这六所高校中关于食堂规模、人员构成、经营与管理三大方面的数据和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在充分了解高校食堂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阐明问题形成的具体原因,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精细化管理理论为指导提出建议,对高校食堂管理现状进行改革。通过上述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高校食堂管理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公益性食堂规模偏小、从业者业务水平偏低、经营与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第二,高校食堂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政策供给与落实不到位、从业者激励机制不科学、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第三,本研究通过对高校食堂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高校食堂管理提出改革建议:加强政策供给,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评聘制度,提高人员素质;推进高校食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

二、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若干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提升研究 ——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理论概述
    2.1 “三全育人”的含义
        2.1.1 “三全育人”的要素组成
        2.1.2 “三全育人”之间的关系
    2.2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相关概念
        2.2.1 高校服务育人
        2.2.2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
    2.3 “三全育人”和高校后勤服务育人之间的关系
        2.3.1 “三全育人”是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重要保障
        2.3.2 后勤服务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场域
    2.4 “三全育人”视角下研究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理论依据
        2.4.1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
        2.4.2 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2.4.3 其他相关理论
3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概述
    3.1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功能
        3.1.1 品德育人功能
        3.1.2 管理规范功能
        3.1.3 环境熏陶功能
        3.1.4 劳动教育功能
    3.2 实现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要素
        3.2.1 服务态度
        3.2.2 后勤制度
        3.2.3 生活环境
        3.2.4 劳动资源
    3.3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特点
        3.3.1 潜隐性
        3.3.2 间接性
        3.3.3 生活性
        3.3.4 延时性
4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4.1 实证调研
        4.1.1 访谈设计
        4.1.2 调查问卷的发放
    4.2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发挥现状
        4.2.1 品德育人功能
        4.2.2 管理规范功能
        4.2.3 环境熏陶功能
        4.2.4 劳动教育功能
        4.2.5 总体分析
    4.3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现存问题
        4.3.1 高校后勤工作人员育人属性不够显着
        4.3.2 管理规范职能发挥不到位
        4.3.3 环境建设有待提升
        4.3.4 劳动教育相关设置不健全
    4.4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提升的影响因素
        4.4.1 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因素
        4.4.2 高校学生的因素
        4.4.3 环境因素
    4.5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4.5.1 公益性与盈利性存在矛盾
        4.5.2 管理机制未能与时俱进
        4.5.3 高校后勤机构经费制约
        4.5.4 尚未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机制
5 “三全育人”视角下提升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对策
    5.1 提升高校后勤品德育人功能
        5.1.1 突显高校后勤机构的公益属性
        5.1.2 提升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意识
        5.1.3 服务育人贯穿学生在校全过程
    5.2 完善高校后勤管理体系
        5.2.1 提升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2.2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5.2.3 深化员工技能培训
    5.3 创设高校后勤良好育人环境
        5.3.1 改善硬件设施
        5.3.2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5.4 建立健全高校后勤劳动教育体系
        5.4.1 完善劳动体系建设
        5.4.2 丰富劳动教育形式
        5.4.3 协同搭建劳动教育平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发挥情况的问卷调查(学生版)
附录 B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发挥情况的问卷调查(职工版)
附录 C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情况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2)N高校食堂管理社会化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2.3 国内外研究评析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后勤管理
        2.1.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2.1.3 高校食堂管理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准公共物品理论
        2.2.2 平衡管理理论
        2.2.3 精细化管理理论
第三章 N高校食堂管理社会化改革现状
    3.1 N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史演进
        3.1.1 起步
        3.1.2 实施
        3.1.3 破产处置
        3.1.4 重组
    3.2 N高校食堂基本情况
        3.2.1 食堂管理模式
        3.2.2 食堂规模
    3.3 N高校食堂管理现状
        3.3.1 食堂管理体制机制
        3.3.2 人员管理
        3.3.3 营业收入
    3.4 师生对食堂管理的基本认识
    3.5 N高校食堂实施“分堂而治”的效果
        3.5.1 食堂服务质量和菜品质量不断提升
        3.5.2 食堂管理成本和管理负担有所降低
第四章 N高校食堂管理社会化改革存在问题及原因
    4.1 N高校食堂管理社会化改革存在问题
        4.1.1 对食堂管理的定位模糊
        4.1.2 公益性食堂与经营性食堂差距大
        4.1.3 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偏低
        4.1.4 经营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
    4.2 N高校食堂管理社会化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高校对食堂管理社会化改革缺乏顶层设计
        4.2.2 政策落实不到位
        4.2.3 员工激励机制不科学
        4.2.4 管理模式落后
第五章 优化N高校食堂管理社会化改革的建议
    5.1 加强顶层设计
        5.1.1 科学定位食堂发展方向
        5.1.2 加强对改革过程的监督
        5.1.3 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5.1.4 推进改革结果评价
    5.2 完善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
        5.2.1 加大对公益性食堂的政策支持
        5.2.2 完善“一堂两制”的管理体制
        5.2.3 建立健全的运营监管平台
    5.3 完善员工激励机制
        5.3.1 完善内部制度体系建设
        5.3.2 提升食堂职工专业水平
        5.3.3 制定以培养选拔人才为目标的职工创业实施办法
    5.4 推进食堂管理改革创新
        5.4.1 加大食堂文化建设投入力度
        5.4.2 将服务方式信息化
        5.4.3 采用精细化的食堂管理模式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3.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3.文献评析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案例分析法
        3.比较研究法
    (四)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研究思路
        2.主要内容
    (五)研究创新点
二、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高校后勤
        2.高校后勤社会化
    (二)理论基础--协同治理理论
        1.协同
        2.治理
        3.协同治理理论
三、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基本情况
    (一)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历程
        1.Z校发展概况
        2.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探索
    (二)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
        1.Z校后勤管理处服务外包模式
        2.Z校自建后勤集团模式
        3.Z校X公司企业化管理模式
    (三)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效
        1.管理制度化
        2.服务标准化
        3.服务网络化
        4.服务竞争化
四、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三种模式的个性问题
        1.外包模式存在的问题
        2.自建后勤集团模式存在的问题
        3.X公司模式存在的问题
    (二)三种模式的共性问题
        1.资金问题
        2.人才问题
        3.监管问题
        4.规划问题
五、影响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因素
    (一)改革驱动不足
        1.政策不完善
        2.制度变迁不易
        3.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
    (二)治理主体功能缺失
        1.政府和高校定位偏低
        2.市场主体内外交困
        3.社会主体参与有限
    (三)机制不畅
        1.协同机制难协同
        2.竞争机制少竞争
        3.管理机制行政化
六、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对策
    (一)变革理念增强驱动
        1.以创新增强后勤改革动力
        2.以协调平衡后勤基础关系
        3.以绿色夯实后勤发展之路
        4.以开放提升后勤服务品质
        5.以共享营造后勤氛围和谐
    (二)提高多元主体的治理能力
        1.政府
        2.高校
        3.市场
        4.第三部门
        5.个人
    (三)完善多元主体间的协同机制
        1.各主体有效参与,提升协同治理效果
        2.引入价格机制,完善高校后勤竞争机制
        3.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减弱高校行政痕迹
七、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不足
    (三)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4)高职院校后勤服务外包问题研究 ——以F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技术线路
        一、研究思路
        二、技术线路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高职院校后勤服务外包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服务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二、高校后勤
        三、后勤服务外包
    第二节 后勤服务外包的理论及其适用性
        一、服务外包理论及适用性
        二、交易费用理论及运用
    第三节 高职院校后勤服务的发展历程与供给模式
        一、后勤服务发展历程
        二、后勤服务供给模式
第三章 F职业技术学院后勤服务外包现状
    第一节 F职业技术学院后勤服务合同外包的原因
        一、成本原因
        二、效率原因
    第二节 F职业技术学院后勤服务外包合同执行过程
        一、合同订立过程
        二、合同招投标邀请过程
        三、服务合同执行过程
        四、承包商的内部管理方式
        五、委托方的监管制度与考核办法
    第三节 F职业技术学院后勤服务外包成效分析
        一、外包前期调研
        二、服务受众对后勤服务外包的评价
        三、服务外包总体成效分析
第四章 F职业技术学院后勤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后勤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的公益性与物业外包公司逐利性之间的矛盾
        二、外包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岗位职责不清晰
        三、服务外包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专业化物业管理队伍
    第二节 后勤服务外包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与外包商的服务理念冲突
        二、物业管理部门制度不完善、职责界限不够清晰
        三、外包公司缺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思维
第五章 完善高职院校后勤服务外包的对策
    第一节 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后勤服务外包的目标与方向
        一、完善后勤外包考核标准
        二、严把招标环节实现优存劣汰
    第二节 加强后勤集团内部管理、继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
        一、建立衡量后勤工作的评价标准
        二、完善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三、充分利用师生诉求资源
    第三节 市场化选人用人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改善高职院校后勤用工制度
        二、提高员工工资福利待遇
        三、建设核心企业文化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个人简历

(5)上海Y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小结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高校后勤管理
        2.1.2 高校后勤社会化
        2.1.3 逆民营化
    2.2 论文的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准公共产品理论
        2.2.3 科学发展观理论
第3章 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
    3.1 模拟企业经营模式
    3.2 学校注册企业经营模式
    3.3 社会企业参与经营模式
    3.4 集团化经营模式
第4章 上海Y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情况梳理及分析
    4.1 上海Y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程
        4.1.1 规范分离(1999年-2004年)
        4.1.2 创造“大后勤”(2004年-2008年)
        4.1.3 精神和制度等内涵建设(2008年-2016年)
        4.1.4 剥离后勤经营职能(2016年-至今)
    4.2 上海Y大学后勤工作体系现状
        4.2.1 组织机构建设
        4.2.2 运行模式
        4.2.3 后勤服务的内容与范围
        4.2.4 后勤队伍结构
    4.3 上海Y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4.4 上海Y大学后勤改革的具体举措
        4.4.1 加强设施建设
        4.4.2 完善经费投入机制
        4.4.3 创造“1+1+4”价值体系及丰富文体活动
        4.4.4 落实落细规章制度并实施标准化质量管理
        4.4.5 加强文化建设,拓展文化载体与品牌
    4.5 寻求成效与改革目标的差距,剖释“分”与“合”
        4.5.1 上海Y大学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成效
        4.5.2 寻求差距,剖释“分”与“合”
第5章 上海Y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困境及原因分析
    5.1 上海Y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困境
        5.1.1 后勤基础薄弱,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
        5.1.2 改革蓝本及制度安排缺乏,改革主体动力不足
        5.1.3 “后勤服务”与学校关系密切,“分而不离”
        5.1.4 后勤服务专业性与外部环境发展要求失衡
        5.1.5 后勤改革目标模糊,改革模式不定
    5.2 产生困境的原因
        5.2.1 员工用工形式多样
        5.2.2 宣传教育不够且缺乏激励机制
        5.2.3 公益性与经济性的杠杆平衡点难以把握
        5.2.4 外部环境严峻
        5.2.5 后勤服务实体属性界定不清
第6章 国外经验借鉴
    6.1 国外高校后勤管理模式
    6.2 从国外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中得到的启示
第7章 上海Y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出路及对策
    7.1 弱化用工身份,减少身份造成的收入及福利待遇差距
    7.2 以新片区设立为契机,引进高质量人才和专业性企业
    7.3 加强后勤社会化思想宣传,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7.4 逐步注销学校注资的后勤公司,实现“分且离”
    7.5 界分后勤属性,部分服务实体“逆社会化”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高校食堂后厨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高校食堂后厨概述和现状问题
    2.1 高校食堂的发展与变革
        2.1.1 高校食堂的发展历程
        2.1.2 高校食堂的发展变革
    2.2 国内南、北地区高校食堂对比
    2.3 高校食堂后厨的基本特征
        2.3.1 空间集中性
        2.3.2 高密度性
        2.3.3 工作时段性
        2.3.4 卫生安全要求严格
        2.3.5 专业技术复杂
        2.3.6 高耗能
        2.3.7 污染严重
    2.4 高校食堂后厨的现状问题
        2.4.1 后厨位置选择问题
        2.4.2 后厨面积问题
        2.4.3 功能布局问题
        2.4.4 流线通道问题
        2.4.5 空间尺度问题
        2.4.6 室内环境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校食堂后厨的位置及面积
    3.1 高校食堂后厨——位置选择
        3.1.1 影响后厨位置选择的因素
        3.1.2 高校食堂后厨位置关系的平面模式
        3.1.3 高校食堂后厨位置关系的垂直模式
    3.2 高校食堂后厨——面积指标
        3.2.1 相关规范或标准中对后厨面积指标的规定
        3.2.2 后厨各功能面积比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校食堂后厨的功能与流线
    4.1 高校食堂后厨——功能构成
        4.1.1 后院区
        4.1.2 接收储藏区
        4.1.3 加工区
        4.1.4 烹饪区
        4.1.5 备餐区
        4.1.6 回收洗消区
        4.1.7 辅助功能区
    4.2 高校食堂后厨——功能组合模式
        4.2.1 后厨整体组合模式
        4.2.2 各功能模块组合模式
    4.3 高校食堂后厨——流线关系
        4.3.1 物品流线
        4.3.2 员工流线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校食堂后厨的尺度与环境
    5.1 高校食堂后厨——空间尺度
        5.1.1 人体尺寸
        5.1.2 后厨中的设施设备
        5.1.3 主要操作间尺度探究
    5.2 高校食堂后厨——室内环境
        5.2.1 后厨的通风采光
        5.2.2 后厨的排水
        5.2.3 后厨的选材
        5.2.4 后厨的噪音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际案例应用: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学生食堂后厨设计
    6.1 项目概况
    6.2 后厨设计分析
        6.2.1 后厨的位置选择
        6.2.2 后厨的面积确定
        6.2.3 后厨功能布局设计
        6.2.4 后厨流线通道设计
        6.2.5 后厨空间尺度设计
        6.2.6 后厨室内环境设计
    6.3 本章小结
总结
    总结
    高校食堂后厨的发展趋势
    研究的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学生食堂设计相关图纸
    附录2 :其他食堂图纸
        2.1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食堂——一层
        2.2 合肥学院食堂——二层
        2.3 江苏警官学院食堂——一层东区
        2.4 南方科技大学食堂——一层
        2.5 淮阴工学院新校区南园学生食堂——一层东区
        2.6 西南民族大学航空港校区西区食堂——一层
    附录3:实地调研食堂统计
    附录4:本文图片分析所涉及高校食堂总览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四川文理博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框架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四川文理博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展现状
    第一节 四川文理学院及四川文理博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概况
        一、作为股东单位的四川文理学院概况
        二、四川文理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概况
        三、四川文理博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概况
    第二节 四川文理博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绩
        二、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四川文理博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环境分析
    第一节 外部环境分析
        一、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二、行业环境分析
    第二节 内部环境分析
        一、企业文化
        二、人力资源
        三、物质资源
    第三节 SWOT分析
        一、发展的优势
        二、发展的劣势
        三、发展的机会
        四、发展的威胁
        五、综合分析
第五章 四川文理博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展战略选择
    第一节 四川文理博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展愿景及目标
    第二节 四川文理博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展战略选择
        一、战略选择
        二、总体战略
        三、职能战略
        四、竞争战略
    第三节 四川文理博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发挥政府主导和宏观调控作用
        二、建立高校校办企业行业协会
        三、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内涵
        2.1.1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界定
        2.1.2 学生社区的界定
        2.1.3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的内涵
    2.2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的理论依据
        2.2.1 习近平关于高校党建思想的重要论述
        2.2.2 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要求
        2.2.3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2.3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的实践价值
        2.3.1 它是丰富高校党建工作内涵的重要途径
        2.3.2 它是推进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的现实要求
        2.3.3 它是强化党员教育培养与发展的实践手段
        2.3.4 它是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切实需求
第三章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的现状分析
    3.1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3.1.1 明确以社区为载体拓宽学生党建工作的思想认识
        3.1.2 探索形成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三类运行机制模式
        3.1.3 完善以学生日常党建工作为基础的工作内容建设
        3.1.4 依托阵地建设和品牌活动持续拓展党建工作载体
        3.1.5 提供基础配备进行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条件保障
    3.2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2.1 整体统筹规划不足,影响组织合力发挥
        3.2.2 组织管理的不完善,导致实际运行零散
        3.2.3 主题教育强度不足,影响党建内涵突出
        3.2.4 平台规划利用不强,影响活动发展传播
        3.2.5 人员配备保障不足,影响全员育人效果
第四章 改进和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的路径
    4.1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顶层设计
        4.1.1 提高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重要性的认识
        4.1.2 明确以党建工作为龙头进行统一规划
        4.1.3 理顺社区内党建工作和院系党建的关系
    4.2 健全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管理机制
        4.2.1 科学定位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运行机制
        4.2.2 规范学生党员社区工作的培养监督机制
        4.2.3 建立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考核评估体系
    4.3 丰富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内容建设
        4.3.1 以党建理论为辐射强化主流思想引领
        4.3.2 与社区文化资源相结合丰富党建内涵
    4.4 拓宽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育人载体
        4.4.1 以大数据为依托设计个性化育人阵地
        4.4.2 以项目化运作方式设计开展特色活动
        4.4.3 以党建内容为核心开发网络信息化平台
    4.5 优化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队伍建设
        4.5.1 发挥大学生党员队伍主体性作用
        4.5.2 加大社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4.5.3 发挥后勤服务队伍育人辅助体功能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

(9)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1979-2018期刊文献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及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二、技术路线
        三、可能的创新点
    第四节 研究基础
        一、数据来源及检索策略
        二、研究方法
        三、知识图谱绘制流程
        四、辅助软件
第二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给养”的知识图谱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文献的时序分布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期刊论文时序分布
        二、基于学科成长规律的基本判断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文献的空间分布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机构分析
        二、我国教育管理研究文献的期刊分布
    第三节 我国教育管理研究基金项目分析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基金项目资助年度分布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基金类别分析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典型基金项目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一、学科知识生产仍处于成长阶段
        二、学科发展呈现交叉性强领域广的特点
        三、学科发展存在分化不均的现象
第三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轨迹”的知识图谱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整体展现
        一、数据选择与研究方法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整体性分析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时间演化
        一、1979-1989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二、1990-1999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三、2000-2009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四、2010-2018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第三节 结论与讨论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特点总结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演进总结
第四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关联”的知识图谱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前沿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前沿的整体分析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前沿的阶段分析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基础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文献共被引分析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期刊共被引分析
    第三节 结论与讨论
        一、基于研究前沿的分析
        二、基于研究基础的分析
第五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学术群体”的知识图谱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科学者分布状态
        一、高产作者界定标准
        二、高产作者产出与分布分析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合作网络解析
        一、数据选择与研究方法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合作状况整体分析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合作网络特征分析
    第三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学术群体的知识图谱
        一、数据来源和分析架构
        二、作者共被引网络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一、基于学者合作状况的分析
        二、基于学术群体构成的分析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工作及发现
        一、基于“学科给养”视角的研究发现
        二、基于“发展轨迹”视角的研究发现
        三、基于“知识关联”视角的研究发现
        四、基于“学术群体”视角的研究发现
    第二节 知识网络视角下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特点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
        二、学科交叉与互涉促进分支学科不断生成
        三、以混合团体为基础聚合的学术共同体
    第三节 学科视角下完善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展望
        一、建构均衡化的教育管理学科体系
        二、打造本土化的教育管理学学术格局
        三、完善教育管理学学科制度化建设
    第四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后续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术语缩写列表
    附录二 数据索引
    附录三 本研究涉及的部分法律与政策文件
    附录四 1979-2018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部分着作统计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高校食堂管理现状及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优化高校食堂管理是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
        二、“一流后勤”是创建“一流大学”的有力保障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高校食堂管理的相关研究
        二、相关研究的简单述评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高校食堂的概念
        二、高校食堂管理的概念
        三、高校食堂管理体制的概念
    第二节 理论基础阐释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三、精细化管理理论
第三章 高校食堂管理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高校的选择
    第二节 高校食堂规模的现状调查
        一、基本规模建设
        二、硬件设施建设
    第三节 高校食堂从业人员的现状调查
        一、员工的数量与学历
        二、员工的技术等级
        三、管理人员的数量与学历
    第四节 高校食堂经营与管理的现状调查
        一、菜品种类与数量
        二、营业成本与营业额
        三、供餐方式
        四、管理模式
第四章 高校食堂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高校食堂管理存在问题
        一、公益性食堂规模偏小
        二、从业者业务水平偏低
        三、经营与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
    第二节 高校食堂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供给与落实不到位
        二、从业者激励机制不科学
        三、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
第五章 高校食堂管理改革建议
    第一节 加强政策供给,完善体制机制
        一、加大对公益性食堂的政策支持
        二、改革高校食堂管理体制
        三、完善高校食堂监督管理机制
    第二节 优化评聘制度,提高人员素质
        一、完善高校食堂内部制度体系建设
        二、编制高校食堂员工问题管理办法
        三、制定高校食堂员工创业实施办法
    第三节 推进高校食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
        一、改善高校食堂规模现状,体现文化建设
        二、完善高校食堂经营与管理,将服务方式信息化
        三、精细化高校食堂管理模式流程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不足与后续研究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若干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提升研究 ——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D]. 毛丹丹.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2]N高校食堂管理社会化改革研究[D]. 杨舒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3]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D]. 王东. 郑州大学, 2020(02)
  • [4]高职院校后勤服务外包问题研究 ——以F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蓝建淮. 华侨大学, 2020(01)
  • [5]上海Y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 朱小芳.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6]高校食堂后厨设计研究[D]. 李磊.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四川文理博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李莉.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8]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研究[D]. 龙柳均.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9]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1979-2018期刊文献的实证分析[D]. 热孜万古丽·阿巴斯.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8)
  • [10]高校食堂管理现状及改革研究[D]. 吴彤群. 江苏师范大学, 2017(10)

标签:;  ;  ;  ;  ;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