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加入WTO后我国中小企业的市场创新

论我国加入WTO后我国中小企业的市场创新

一、论加入WTO后我国中小企业的市场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曲立伟,于桂芳[1](2006)在《浅议市场创新》文中认为市场环境的变迁给企业实施市场创新活动带来一系列的挑战。本文论述了市场创新途径的选择,以及企业市场创新的战略。

蔡则祥[2](2005)在《中国金融结构优化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金融总量迅猛增加,地位作用显着提升,金融真正成了现代经济的核心!然而,在中国金融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金融结构却没有得到同步优化,积累了一系列问题,严重地制约了金融功能的发挥和金融效率的提高。金融结构问题已经成为中国金融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金融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同时,必须对金融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使其适应和促进经济发展。 要调整金融结构,就要对金融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结构调整与优化之路。而要从根本上改善中国金融结构,实现金融结构优化,不能仅仅停留在现实分析和对策研究的层面上,而要从理论上构建金融结构优化的理论模型,深入研究金融结构的决定机制、调节机制和优化机制,提出金融结构优化的判断标准和评价指标,探索优化金融结构的根本措施和途径,从而为主动调整和优化金融结构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加强对中国金融结构优化问题的研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企图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金融结构优化分析的理论框架,对中国金融结构调整与优化做出较为系统的经济学分析和理论探讨。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是通过对金融结构优化问题的提出和分析,促进我国金融理论界对金融结构问题的系统研究,推动金融理论发展;二是把金融结构优化分析理论框架应用于中国金融发展的实践,通过对中国金融结构的现状的考察,分析金融结构存在的缺陷,为促进中国金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出理论依据和操作思路。 本文以金融结构优化为研究对象,以中国(主要是指中国大陆,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经济与金融发展为现实依据,以“经济结构→金融结构→金融结构优化→金融发展→经济发展”为分析主线,以调整和优化金融结构,提升金融结构层次,提高金融效率和金融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构建中国金融结构优化的分析框架,探索中国金融结构优化的基本路径。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概述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理论,寻求研究中国金融结构优化问题的切入点;其次,从金融与经济关系分析入手,探讨金融结构决定机制、调节机制和优化机制,构建金融结构优化分析的理论模型;第三,建立金融结构优化的判断标准和分析指标,为考察中国金融结构的现状提供理论依据;第四,通过对中国金融结构的现实考察,以金融结构优化的判断标准为依据,对中国金融结构优化状况进行深

王汝志[3](2005)在《中小企业市场创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市场营销实践的视角,分析了中小企业市场创新的要点以及面临的挑战,为中小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提出了市场创新的若干战略选择。

董智挺[4](2005)在《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创新的探讨》文中认为分析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认为加入WTO后企业在观念、技术、产品、管理、制度等方面应有所创新,并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

杨德娟[5](2004)在《市场创新:入世后的中小企业生存之道》文中研究说明加入WTO之后,占我国工业企业总数99.7%的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机遇与威胁并存,中小企业如何在这场竞争中抓住机遇发展壮大,市场创新成为中小企业迎接挑战的有效武器。研究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提出了一些应对入世挑战的生存策略。

赵保国[6](2004)在《中国资本市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文中指出金融创新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几乎涵盖了人类在金融领域从事的所有创造性活动。从货币的发明,到银行的建立,从金融业务的拓展,到金融衍生工具的广泛运用,在整个金融领域的发展历程中,金融创新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行,为整个人类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金融全球化,经济金融化以及金融自由化趋势的发展,作为金融市场核心的资本市场也踏入了不断创新,走向国际化的历史进程。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金融创新的发展真正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金融创新的实践证明,实施创新战略是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没有创新推动,就没有上层次和升级性的资本市场发展。资本市场创新在我国虽然起步不久,但也显示了它的勃勃生命力。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也面临着深入发展,走向国际化的关键时期,发展和推动金融创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它是21世纪我国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本文以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围绕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主体、业务及制度创新等方面,对我国资本市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本论文的体系结构安排如下: 本文共分7章: 第1章 导论。主要阐明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理论意义;国内外对金融创新的研究现状;论文的结构设计及其主要观点等。 第2章 资本市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本章首先论述了资本市场创新的内涵及其我国资本市场实施创新的意义;接着简要阐述了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及其理论基础;最后从可持续发展与创新的关系角度,探讨了资本市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机制。 第3章 资本市场功能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本章首先对资本市场功能进行了界定;其次分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功能缺陷及其原因;最后提出了我国资本市场功能创新的路径。 第4章 资本市场主体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本章主要针对我国资本市场主

李宁[7](2004)在《东北地区城市就业能力的地域结构与区域调控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为东北地区的振兴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新契机。东北地区的新一轮发展有诸多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其中最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失业与再就业。它已成为时下“东北人”关心和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对东北地区的就业现状做出了初步、客观的诊断和评价。与广大农村相比,东北地区的城市就业压力更显严峻,所以东北地区就业问题的出路主要在城市(产业)。而东北地区的城市同样面临着各种问题,如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城市、中小城镇不发育等等,因此存在着能力的空间差异和能力建设问题。在对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增长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及产业经济学中相关的就业理论与分析方法进行系统地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炼出了衡量地区就业能力的影响因子。进而根据本次研究的目的,作者以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相关的区域与空间理论及分析方法为基础,在系统论思想及指标与指标体系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衡量地区就业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东北地区35个地级市一级的行政区域的就业能力进行了量化指标的对比与分析,确定其就业能力的区域分异及所反映出的地域结构特征和在时间序列上的演变规律。针对研究结果所反映出的东北地区城市就业能力的强弱及存在的症结,本文设计策划了相应的提升城市就业能力的建设方案,并提出了相对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区域就业调控政策与措施。

薛梅[8](2004)在《入世后我国城镇就业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中国拥有众多人口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中国的就业问题既涉及到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又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同时,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又是跨世纪的难题,既有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又有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既有类似体制转轨国家出现的富余人员问题,又有类似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引发的新的竞争环境与原有的就业困境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摆在我国人民和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研究就业问题,既是一项经济任务,又是一个政治课题。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运用西方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理论和其他相关知识,在学习、借鉴学术界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对入世后我国城镇就业问题做出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全文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理论。分别阐述了主张就业问题完全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的传统就业理论,主张依靠国家干预经济、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的近、现代就业理论,以及面向市场经济的我国就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部分:入世对我国城镇就业的的影响分析。以祥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分析了入世对我国就业总量、就业结构及就业体制等方面的影响。以便我们能清楚认识:加入WTO会从多方面影响我国的就业,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共存,机遇与挑战同在。 第三部分:入世后我国城镇治理失业和扩大就业的对策。通过对当前我国就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明确我国就业问题包括的内容;介绍学术界治理失业的措施,从而提出我国入世后城镇治理失业和扩大就业的对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9](2003)在《WTO与中小企业市场创新》文中研究指明 一、加入WTO对中小企业市场创新的挑战市场创新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管理过程,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与阻力。企业市场创新活动不仅会受到来自企业内部因素的制约,而且也会受到来自企业外部各种与市场创新目标不相适应的环境因素的限制。加入WTO后,我国中小企业将面临新的市场环境,市场环境的变迁给中小企业实施市场创新活动带来一系列的挑战。1.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市场化改革逐步推动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进程将进一步

朱福建[10](2003)在《宁波市中小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文中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在享受多边贸易体制协议框架下权利的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宁波中小企业也将直接面对全球市场,与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直接竞争。这对宁波中小企业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由此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论加入WTO后我国中小企业的市场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加入WTO后我国中小企业的市场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浅议市场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市场环境变迁给企业市场创新带来的挑战
    1. 市场创新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挑战
    2. 市场创新是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挑战
    3. 市场创新是产品趋向高新化的挑战
二、市场创新途径的选择
    1. 纵向市场创新
    2. 横向市场创新
三、企业市场创新的战略
    1. 信息战略
    2. 联合战略
    3. 特色战略
    4. 外向战略
    5. 补缺战略
    6. 服务战略

(2)中国金融结构优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1.3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结论与主要观点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文献回顾与相关研究
2.1 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理论的历史演进
    2.1.1 古典学派关于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
    2.1.2 魏克塞尔的货币经济理论
    2.1.3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
    2.1.4 托宾的货币增长模型
    2.1.5 麦金农-肖的金融发展理论
    2.1.6 内生金融经济增长理论
2.2 国外金融结构理论研究的文献回顾
    2.2.1 格利和肖的金融结构观点
    2.2.2 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理论
    2.2.3 麦金农-肖关于发展中国家金融结构的观点
    2.2.4 “两分法”金融结构理论
2.3 国内金融结构研究的进展情况
    2.3.1 金融结构的构成分析
    2.3.2 金融结构的实证分析
    2.3.3 金融结构优化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金融结构优化分析的理论模型
3.1 金融结构概念的诠释
    3.1.1 金融结构的定义
    3.l.2 金融结构的基本特征
3.2 金融结构决定模型
    3.2.1 金融结构的构成
    3.2.2 金融结构的决定因素
    3.2.3 金融结构的决定模型
3.3 金融结构调节模型
    3.3.1 金融供求结构及其均衡
    3.3.2 金融供求结构失衡及其调节
    3.3.3 金融结构调节模型
3.4 金融结构优化模型
    3.4.l 金融结构优化的含义
    3.4.2 金融结构高度化与金融结构合理化的关系
    3.4.3 金融结构优化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金融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与机理
4.1 金融结构变动的总趋势
    4.1.1 金融结构变动的“层次论”
    4.1.2 金融结构变动的“主导论”
    4.1.3 金融结构变动总趋势的基本描述
4.2 金融结构变动的作用机理
    4.2.1 降低交易成本与金融工具结构的变动
    4.2.2 降低交易成本与金融机构结构的变动
    4.2.3 降低交易成本与金融市场结构的变动
4.3 金融结构高度化的变动
    4.3.1 金融结构高度化的主要动因
    4.3.2 金融结构高度化的运动状态
4.4 金融结构合理化的变动
    4.4.1 金融结构合理化的变动状态
    4.4.2 金融结构合理化的内在机理
    4.4.3 金融结构合理化协调的特征
4.5 本章小结 5. 金融结构优化的评价标准与分析指标
5.1 金融结构分析指标体系评介
    5.1.1 国外学者的观点
    5.1.2 国内学者的观点
5.2 金融结构优化的评价标准
    5.2.1 金融结构优化的一般性描述
    5.2.2 金融结构高度化的评价标准
    5.2.3 金融结构合理化的评价标准
5.3 金融结构优化的分析指标
    5.3.1 设置金融结构优化指标体系的原则
    5.3.2 构建金融结构优化指标体系的思路
    5.3.3 金融结构优化指标体系的构成
5.5 本章小结 6. 中国金融结构的总体考察
6.1 中国金融结构变迁的演进过程
    6.1.1 20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的金融结构
    6.1.2 1927-1948年中国的金融结构
    6.1.3 1949-1978年中国的金融结构
    6.1.4 1979年以来中国的金融结构
    6.1.5 对中国金融结构变迁的几点认识
6.2 中国金融结构的现状与特征
    6.2.1 中国金融结构的现状
    6.2.2 中国金融结构的主要特征
6.3 中国金融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6.3.1 中国金融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6.3.2 中国金融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中国金融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战略思考
7.1 中国金融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重要意义
    7.1.1 金融结构调整与优化有利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7.1.2 金融结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7.1.3 金融结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中国经济金融的对外开放
    7.1.4 金融结构调整与优化有利于金融功能和金融效率的提高
7.2 中国金融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本原则
    7.2.1 适应性原则
    7.2.2 市场性原则
    7.2.3 开放性原则
7.3 中国金融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基本思路
    7.3.1 明确金融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目标
    7.3.2 把握金融结构调整与优化的主线
    7.3.3 抓住金融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重点
    7.3.4 做好金融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选择
7.4 中国金融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实施方略
    7.4.1 建立金融创新机制,推动金融结构高度化发展
    7.4.2 建立金融协调机制,促进金融结构合理化发展
    7.4.3 建立金融保障机制,保证金融结构优化发展
7.5 本章小结 8. 中国金融结构高度化分析
8.1 中国金融结构高度化的总体水平分析
    8.1.1 中国金融结构高度化的变化
    8.1.2 中国金融结构高度化的国际比较
    8.1.3 中国金融结构高度化的总体评价
8.2 中国金融结构高度化的结构分析
    8.2.1 中国金融机构结构的高度化分析
    8.2.2 中国金融市场结构的高度化分析
    8.2.3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高度化分析
8.3 推进中国金融结构高度化的对策
    8.3.1 开展金融制度创新,推进中国金融结构高度化
    8.3.2 开展金融业务创新,推进金融结构高度化
    8.3.3 开展金融技术创新,推进金融结构高度化
8.4 本章小结 9. 中国金融结构合理化分析
9.1 中国金融结构合理化的总体分析
    9.1.1 中国金融结构合理化分析的主要依据
    9.1.2 中国金融结构合理化的基本判断
    9.1.3 中国金融结构合理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9.2 中国金融结构合理化的重点问题分析
    9.2.1 中国金融机构结构合理化分析
    9.2.2 中国金融市场结构合理化分析
    9.2.3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合理化分析
    9.2.4 中国金融效率分析
9.3 促进中国金融结构合理化的对策
    9.3.1 建立金融产业协调机制,促进金融产业协调发展
    9.3.2 建设金融市场协调机制,促进金融市场协调发展
    9.3.3 建立区域金融协调机制,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
    9.3.4 建立涉外金融协调机制,促进国内外金融协调发展
    9.3.5 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促进宏观金融协调发展
9.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中小企业市场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市场创新
二、市场创新三个要点
    1.市场细分
    2.目标市场与目标市场策略
    3.市场定位
三、中小企业市场创新面临的挑战
    1.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挑战
    2.市场竞争多极化的挑战
    3.营销方式现代化的挑战
四、中小企业市场创新的战略选择
    1.信息战略。
    2.联合战略。
    3.特色战略。
    4.外向战略。
    5.补缺战略。

(5)市场创新:入世后的中小企业生存之道(论文提纲范文)

一、入世后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分析
二、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基本策略——创新
三、市场创新的重要性
四、适于中小企业的市场创新方式
五、小结

(6)中国资本市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导论
    1 选题背景及理论依据
    2 国内研究现状
    3 结构安排、思路
    4 主要观点、创新之处
第2章 资本市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关系
    1 资本市场创新意义
    2 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 资本市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机制
第3章 资本市场功能创新与可持续性发展
    1 资本市场的功能界定
    2 中国资本市场的功能缺陷及内在原因
    3 我国资本市场功能创新的路径与可持续发展
第4章 资本市场主体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1 资本市场主体定位
    2 中国资本市场主体行为评价
    3 中国资本市场主体构造与可持续发展
第5章 资本市场业务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1 中外资本市场业务比较
    2 中国资本市场业务发展状况评析
    3 中国资本市场业务创新战略
第6章 资本市场结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1 资本市场结构国际模式
    2 中国资本市场结构分析
    3 中国资本市场结构优化及可持续发展
第7章 资本市场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1 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变迁
    2 中国资本市场制度缺陷
    3 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后记

(7)东北地区城市就业能力的地域结构与区域调控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 录 绪 论 第一章 东北地区就业现状诊断
第一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总量及滞留经济代价
    一、农业劳动力剩余的规模及省际差异
    二、农业剩余劳动力滞留的经济代价及省际差异
第二节 城镇就业压力巨大
    一、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失业率逐年攀升
    二、国有企业显性失业与隐性失业叠加
    三、下岗职工再就业难度大
第三节 国民经济劳动就业效应小
    一、行业对劳动力的吸纳力弱
    二、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依存度逐渐降低
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性差
    一、劳动力产业间流动缓慢
    二、劳动力区域流动量不大 第二章 就业一般理论与就业影响因子
第一节 经济增长:解决劳动就业的根本性因素
    一、经济增长的劳动力需求效应
    二、投资率变动的劳动力需求效应
    三、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失业关系的进一步探讨
第二节 非公有经济: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
    一、 非公有经济发展对解决就业增量和存量问题都有重要意义
    二、 非公有经济的重要载体中小企业
第三节 第三产业:缓解失业压力的重要出路
    一、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与就业
    二、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理论分析
    三、 发展第三产业对拓展我国劳动就业的重要意义
第四节 人力资本:经济发展与就业的源动力
    一、 人力资本的界定
    二、 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
    三、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及劳动就业的作用
    四、 失业的人力资本诠释
第五节 城市化:经济发展与就业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 城市化促进就业的几个重要环节
    二、 低度城市化对就业的不良影响 第三章 东北地区城市就业能力的聚类分析
第一节 指标与指标体系的一般理论
    一、 指标的内涵
    二、 指标的类型
    三、 指标的功能
    四、 指标体系理论
第二节 地区就业能力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一、测度地区就业能力的指标体
    二、主成分分析法
第三节 东北地区城市就业能力的数量分析
    一、 Princomp程序设计及运算结果
    二、 基本结论与相关分析 第四章 东北地区提升城市就业能力的地域调控
第一节 国有经济集中城市就业能力的提升
    一、 焦点问题一:制造业企业的发展问题
    二、 焦点问题二: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问题
    三、 焦点问题三:对外开放与就业目标
第二节 资源型城市就业能力的提升
    一、开发接替产业,实行集约型的发展模式
    二、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三、完善城市功能,发展城市经济
    四、对资源性城市实行特殊的政策扶持
第三节 边陲城市就业能力的提升
    一、 积极引导边境贸易的良性发展
    二、 促进旅游业态创新与就业空间开拓
    三、 积极开展对外劳务输出
第四节 低度城市化城市就业能力的提升
    一、 以经济发展为主线,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二、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扩大农业内部就业
    三、 有重点地建设县(区)城区和中心镇,推进城市化进程
    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就业
第五节 提升东北地区城市就业能力的人力资本政策
    一、 减少劳动力供给
    二、 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
    三、 完善劳动力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结 语
一、写作手法
二、基本结论
三、主要贡献
四、遗留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致 谢

(8)入世后我国城镇就业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
前言
一、 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理论
    (一) 就业概述
        1 、 就业的国际标准
        2 、 劳动就业的性质
        3 、 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就业的因素
    (二) 我国就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 、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
        2 、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就业问题的内涵
        3 、 立足国情,建立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就业模式
    (三) 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西方就业理论
        1 、 传统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2 、 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
        3 、 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二、 入世对我国城镇就业的的影响分析
    (一) WTO就业效应的理论分析
        1 、 体制环境变化带来的就业创造效应
        2 、 资源再配置所带来的就业创造效应
        3 、 市场开放带来的就业创造效应
        4 、 CDP增长的就业创造效应
    (二) 入世对我国城镇就业数量的影响
        1 、 从长期看,入世会增加我国就业机会
        2 、 从短期看,入世会导致就业矛盾尖锐化
    (三) 入世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
        1 、 从长期看,入世会促进我国就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优化
        2 、 从短期看,入世必然引起我国经济更大规模的结构调整
    (四) 入世对我国就业体制的影响
        1 、 入世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2 、 入世对我国就业体制所带来的变化和提出的要求
        3 、 我国现行劳动就业体制难以适应入世的要求
三、 入世后我国城镇治理失业和扩大就业的对策分析
    (一) 入世后我国城镇就业的形势与问题
        1 、 入世后我国城镇就业形势越来越复杂
        2 、 入世后我国城镇就业存在的问题
    (二) 理论界有关失业治理的政策
        1 、 主动的失业治理的政策
        2 、 被动的失业治理的政策
    (三) 入世后我国城镇治理失业和扩大就业的对策
        1 、 保持适度快速的经济增长速度
        2 、 树立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发展观
        3 、 调整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以适应就业的要求和变化
        4 、 加快多元城镇化进程,改善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接纳力
        5 、 采取积极措施降低劳动参与率
        6 、 清除体制性就业障碍,强化就业服务,推进劳动力结构性转移
        7 、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劳动力的流动创造条件
        8 、 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劳资关系
        9 、 充分利用加入WTO的机遇,大力发展境外就业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论加入WTO后我国中小企业的市场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议市场创新[J]. 曲立伟,于桂芳.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3)
  • [2]中国金融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 蔡则祥. 南京农业大学, 2005(12)
  • [3]中小企业市场创新[J]. 王汝志. 工业技术经济, 2005(08)
  • [4]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创新的探讨[J]. 董智挺. 福建稻麦科技, 2005(01)
  • [5]市场创新:入世后的中小企业生存之道[J]. 杨德娟. 市场周刊.财经论坛, 2004(10)
  • [6]中国资本市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D]. 赵保国. 东北财经大学, 2004(02)
  • [7]东北地区城市就业能力的地域结构与区域调控措施研究[D]. 李宁. 东北师范大学, 2004(04)
  • [8]入世后我国城镇就业问题研究[D]. 薛梅. 西南师范大学, 2004(03)
  • [9]WTO与中小企业市场创新[A].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2003北京中小流通企业服务年会专刊(2), 2003(总第43期)
  • [10]宁波市中小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朱福建. 市场周刊(财经论坛), 2003(06)

标签:;  ;  ;  ;  ;  

论我国加入WTO后我国中小企业的市场创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