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年欧洲复苏指南(单身成人的基本生命支持)

1998 年欧洲复苏指南(单身成人的基本生命支持)

一、1998欧洲复苏指南(成人单人基本生命支持)(论文文献综述)

教育部[1](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张丽利[2](2020)在《容积-二氧化碳波形衍生参数在心肺复苏质量及预后监测中的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容积-二氧化碳波形(Vcap)衍生参数—分钟呼出二氧化碳量(V’ CO2)和每分钟每千克体重呼出二氧化碳量(V’CO2kg-1,两个指标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能否不受过度通气干扰,准确的反映心肺复苏(CPR)质量和预测自主循环恢复(ROSC)。方法:试验纳入12只3-4月龄长白猪,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实验设计。心室诱颤建立CPR模型,经过无处理阶段4分钟后,设置5分钟的洗脱期予以标准心肺复苏。洗脱期结束后,动物连续进行2个复苏阶段。第一阶段模拟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仅予以标准胸外按压及呼吸支持,动物以随机顺序经历4种通气方式(包括1种正常通气方式及3种过度通气方式)。第二阶段模拟高级生命支持,以前一阶段的最后一种通气方式予以通气,继续CPR 10分钟或至动物获取ROSC后停止实验。实验过程中采集动物基线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指标及Vcap相关衍生参数数据。结果:在实验的第一阶段中,广义线性分析发现不同的通气方式对V’ CO2、V’CO2kg-1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影响,而PETCO2受通气方式和冠脉灌注压影响较大(P<0.05)。PETCO2的均值±标准差随分钟通气量的增加(单独增加呼吸频率(RR)或单独增加潮气量)而下降(P<0.05)。V’CO2、V’CO2kg-1在三种RR水平所致的过度通气中,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74)。V’CO2、V’CO2kg-1在两种潮气量水平所致的过度通气的组件比较中,2倍潮气量过度通气下两个指标数值最高,与正常通气、3倍RR的过度通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第二阶段中,12只动物中有7只成功获取ROSC。应用ROC曲线对两个指标预测成功获取ROSC的能力进行比较,两个指标此方面性能均优于PETCO2(0.80 vs.0.71)。结论:在CPR动物模型过度通气设置下,V’CO2及V’CO2kg-1在反映心肺复苏质量和预测ROSC方面的表现均优于PETC02。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每分钟每千克体重呼出二氧化碳量(V’CO2kg-1)在稳定的通气状态下能否准确反映心外按压质量,比较两个参数预测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能力。方法:实验纳入12只3-4月龄长白猪,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实验设计。心室诱颤建立心肺复苏动物模型,经过无处理阶段4分钟后,设置5分钟的洗脱期予以标准心肺复苏(CPR)。洗脱期结束后,动物连续进行2个复苏阶段,整个实验过程采取相同的通气设置。第一阶段模拟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动物以随机顺序经历3种按压质量(包括高质量、中等质量及低质量按压)。第二阶段模拟高级生命支持,所有动物均采用高质量按压,继续CPR 10分钟或至动物获取ROSC后停止实验。实验过程中采集动物基础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指标及Vcap相关衍生参数数据。结果:在实验第一阶段中,广义线性分析提示不同按压质量对PETCO2、V’CO2kg-1、AoP、RAP、CBF均有显着影响,但对CPP没有显着影响(P<0.05)。随着按压质量的提高,PETCO2及V’CO2kg-1也随之升高,不同按压质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ETC02、V’C02kg-1和血流动力学之间有显着的相关性。在实验第二阶段中,PETCO2和V’CO2kg-1在预测ROSC方面具有类似的能力,两者AUC均为0.97;使用Youden指数公式计算最佳临界值,当PETCO2取17.5mmHg时,敏感性为0.89,特异性为1.00;当V’CO2kg-1临界值取2.06时,敏感性为0.82,特异性为1.00。结论:在CPR动物模型正常通气设置中,PETCO2及V’CO2kg-1均能较准确的反映按压质量,两个指标与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具有显着相关性;两个指标均能较准确的预测ROSC。目的:利用室颤动物复苏模型实验数据进行二次分析,评估改良后的容积-二氧化碳波形(Vcap)衍生参数——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每分钟每千克体重呼出二氧化碳量(V’CO2kg-1)比值(P/V),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探查过度通气的能力。方法:纳入本研究第一部分实验中12只3-4月龄长白猪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每只动物在实验第一阶段中的数据,包括基本生命征、呼吸机相关参数、Vcap衍生参数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根据不同的通气方式,分为正常通气(NV)组、2倍呼吸频率过度通气(DRRH)组、2倍潮气量过度通气(DVTH)组、3倍呼吸频率过度通气(TRRH)组,比较各组间Vcap衍生参数间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估Vcap衍生参数鉴别过度通气的能力。结果: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提示不同通气类型对Vcap衍生参数有显着影响(P<0.05)。NV组的PETCO2和P/V值明显高于DRRH组、DVTH组及TRRH组,组间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但DRRH组与TRRH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V值能准确、迅速地反映过度通气,其鉴别NV组与其他过度通气组的曲线下面积为0.98,但其鉴别2倍正常分钟通气量及3倍正常分钟通气量的曲线下面积仅为0.68。应用Youden指数公式确定P/V值判断过度通气与正常通气的最佳临界值为6.36,敏感性为0.99,特异性0.89。结论:改良后的Vcap衍生参数—P/V值,在鉴别正常通气与过度通气方面表现良好,且在过度通气发生后反应迅速,能及时探查到CPR过程中的过度通气发生。对于在CPR过程中监测通气状态的改变,P/V值可能是一个有临床研究价值的指标。

汤耀华[3](2020)在《心肺复苏术发展史回顾》文中提出心肺复苏术是临床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每个年代的指南对此项技术的操作细节均有细微的变动。现笔者对这些变动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和归纳,使之在心肺复苏教学和实践中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吴静[4](2019)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对三甲医院儿科ICU护理组织特征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在多中心合作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较大样本的调查,了解目前我国三级甲等医院儿科ICU护理组织的结构、过程、结果特征以及护理工作环境现状。方法第一部分:翻译、改编原版“儿科ICU护理组织特征”调查问卷,通过专家小组会议修订问卷,并进行内容效度评价,最终形成中文版儿科ICU护理组织特征系列调查问卷。第二部分:运用形成的中文版儿科ICU护理组织特征系列调查问卷,综合采用方便抽样、整群抽样,对国内16省市2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1个儿科ICU及1414名儿科ICU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SPSS20.0统计分析数据。结果1.翻译并改编的中文版儿科ICU护理组织特征系列调查问卷内容效度为0.96。2.护理组织结构特征:(1)受调查的26所医院包括15所儿童专科医院、5所妇产儿专科医院、6所综合性医院,51个儿科ICU包括26个PICU、16个小儿CICU、9个小儿SICU,开放床位总数达1219张,注册护士总人数达1910名。华北、华东和华南共80%的医院设有小儿CICU,53.3%的医院设有小儿SICU,西北、西南和东北共36.4%的医院设有小儿CICU,9.1%的医院设有小儿SICU。49%的儿科ICU开展ECMO技术,56.9%开展CRRT技术。(2)96.1%实行护士能级管理制度,54.9%采用8小时护士排班制度,31.4%的儿科ICU要求聘入ICU的新进护士具备本科学历。(3)儿科ICU床护比平均为1:1.61,护患比平均为1:2.88。儿科ICU护士职称以护师为主,占48.4%;学历以本科为主,占60.7%;ICU工作年限以3-5年为主,占30.5%;不同地区护士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构成不同(P<0.01)。(4)21.5%的儿科ICU护士通过国际PALS培训认证,5.5%的儿科ICU护士通过国际ACLS培训认证。19.6%的护士通过了省市级ICU专科培训,8.8%通过了省市级儿科护理专科培训,12.7%通过了省市级高级生命支持培训。(5)62.7%的儿科ICU设置了临床护理专家岗位,33.3%的儿科ICU配备营养师,11.8%配备呼吸治疗师。3.护理组织过程特征:62.7%运用电子化的护理记录单,45.1%的儿科ICU应用标准化沟通模式,49%应用了流程化的清单管理。4.护理组织结果特征:(1)患者结果:儿科ICU患者病死率平均为1.88%,ICU住院天数平均7天。(2)护士工作满意度各条目得分(3.29±0.49)分,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医院所在地、月收入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护理工作环境正向预测护士工作满意度(R2=0.731,P<0.01)。5.护理工作环境:护理工作环境量表得分(93.14±15.23)分,各维度条目平均得分最高是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基础(3.12±0.45)分,最低的是充足的人力物力(2.83±0.64)分。结论1.翻译并改编成的中文版儿科ICU护理组织特征系列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2.护理组织结构特征:(1)三甲医院儿科ICU建设已日趋完善,但国内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小儿外科ICU配置不完善。(2)儿科ICU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床护比和护患比配置不足,年轻护士居多,护士的学历构成和工作年限构成尚能满足ICU需求。(3)儿科ICU护士还需加强儿科和ICU专科培训认证。(4)儿科ICU的护理岗位及其他医疗支持岗位设置逐渐丰富。3.护理组织过程特征:大部分的儿科ICU护理工作流程正逐步科学性的发展,但与国外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4.护理组织结果特征:三甲医院儿科ICU护士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医院所在地、月收入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但护理工作环境是最主要的预测变量。5.护理组织环境:三甲医院儿科ICU护理工作环境尚可,具备一定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基础,但人力物力不足。

李爽[5](2019)在《院外心搏骤停数据库构建及基于MCLP的急救资源优化配置与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院外心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发生率高而存活率低,尽早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和快速除颤是抢救OHCA患者的关键措施,可由第一反应人在医疗急救(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人员到达现场之前借助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实施,以有效缩短OHCA患者的应急反应时间。我国第一反应人和AED资源有限,且缺乏合理利用,使得OHCA院前急救形势严峻。基于此,本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构建基于Utstein模式的OHCA数据库并进行OHCA现状分析,以最大覆盖选址模型(Maximal Covering Location Problem,MCLP)为基础,构建基于 OHCA 的AED优化配置方案和第一反应人空间需求配置方案,制定基于“第一反应人”和“AED”的OHCA事件院前急救流程,进而形成基于“第一反应人”和“AED”的OHCA事件院前急救模式,以充分利用第一反应人和AED资源使之有效参与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从而改善心搏骤停院前急救现状,提高OHCA患者存活率。研究方法1.构建基于Utstein模式的OHCA数据库并进行OHCA现状分析基于Utstein报告模式,参考AHA指南、欧洲复苏协会指南以及国内外OHCA数据库,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年1月~2017年7月OHCA院前急救病历信息,使用MySQL数据库软件,以E—R模型和第三范式为设计指导,采用专家小组会议确定数据库表结构,构建基于Utstein模式的OHCA数据库。应用OHCA数据库对浦东新区16122例OHCA事件进行现状分析。2.构建并验证基于OHCA的AED优化配置方案通过信息收集和实地调研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AED配置现状;结合OHCA数据库中录入的5年(2012年~2016年)OHCA位置信息,通过地理编码将位置信息录入ArcGIS系统中,采用欧几里得度量计算距离,分析当前AED对OHCA的覆盖水平;以MCLP为方法学基础,设置AED的有效覆盖半径和AED数量两种参数,形成基于OHCA的AED优化配置方案,并以2017年的OHCA位置信息为基础,对AED优化配置方案进行验证。3.构建第一反应人空间需求配置方案以ArcGIS系统中2012~2016年的OHCA位置信息为研究基础,以MCLP为方法学基础,根据社区网格化管理概念将浦东新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作为第一反应人的活动辖区,设置第一反应人的有效覆盖半径和OHCA覆盖水平两种参数,形成第一反应人空间需求配置方案。4.构建基于“第一反应人”和“AED”的OHCA事件院前急救模式结合前期AED优化配置方案以及第一反应人空间需求配置,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小组会议构建基于“第一反应人”和“AED”的OHCA事件院前急救流程,进而形成基于“第一反应人”和“AED”的OHCA事件院前急救模式。研究结果1.形成基于Utstein模式的OHCA数据库基于Utstein模式的OHCA数据库是参考上海市浦东新区的院前急救特点,结合国际公认指南、专家会议进行设计,规范了 OHCA数据内容的录入标准和表达方式,其结构清晰、内容详实、操作便捷,具备录入、查询、导出及管理功能,可为未来院前急救中心常规OHCA患者的信息登记提供模板。应用OHCA数据库对上海市浦东新区16122例OHCA事件进行现状分析,结果显示OHCA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81-90岁高发,但患者ROSC率和成活出院率均较低。80.22%的OHCA发生于居民区,公共区域的OHCA以街道发生频率最高。65.9%的患者以心源性病因为主,首次监测心律多为心搏停止,心律类型为不可除颤型心律。OHCA目击率、旁观者CPR实施率以及旁观者除颤实施率均较低,超过半数的OHCA放弃了心肺复苏。OHCA的高发时段为6:00-11:59,冬季较夏季发生频率高。OHCA的持续时间、急救响应时间均超过心搏骤停患者的黄金救治时间。2.形成基于OHCA的AED优化配置方案AED合理性分析显示AED安放位置与OHCA发生地不匹配现象严重。当AED的覆盖半径为100 m时,当前配置的AED对OHCA的覆盖率仅为4.60%,OHCA患者离最近的AED的平均距离为1124.99 m。优化后的AED配置方案AED对OHCA的覆盖率显着提高,OHCA患者距离最近的AED的平均距离缩短,两种优化配置策略对比显示重新改变已配置的AED位置可节约成本,更大程度地提高对OHCA的覆盖水平。其次,AED验证结果显示仅依靠步行获取AED的时间超过黄金救治时间4min,而骑行和电动骑行基本在4min以内。AED优化配置方案验证结论与之前一致,证明AED优化配置方案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3.形成第一反应人空间需求配置方案研究显示,当覆盖半径为100 m时,第一反应人可快步行走至OHCA患者身边,其需求量为4626人时可覆盖95%的OHCA。若第一反应人骑行或电动骑行至患者身边,其最大覆盖半径分别为300 m和500 m,此时需要配置1626个和1262个第一反应人,才可将OHCA覆盖率提高到95%。4.形成基于“第一反应人”和“AED”的OHCA事件院前急救模式根据前期综合分析,选择AED优化配置方案为:①已配置的AED位置不可移动时,AED覆盖半径为100 m时新增AED数量400台时的AED优化配置方案;②已配置的AED位置可移动时,AED覆盖半径为100 m时AED数量1000台时的AED优化配置方案。第一反应人空间需求配置方案为:①覆盖半径为500 m,OHCA覆盖率为90%时的第一反应人空间需求配置方案;②覆盖半径为500 m,OHCA覆盖率为95%时的第一反应人空间需求配置方案。以此为背景,根据基于“第一反应人”和“AED的OHCA事件院前急救流程,形成基于“第一反应人”和“AED”的OHCA事件院前急救模式,结合第一反应人的交通状态和OHCA事件中可利用的交通工具,呼叫不同覆盖半径下的第一反应人并取来不同覆盖半径下的AED,以尽可能使第一反应人和AED在医疗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之前到达OHCA患者身边,时间在4 min之内。研究结论基于Utstein模式的OHCA数据库具有中国心搏骤停特征,同时兼顾Utstein指南报告模版和国外成熟数据库特征,可规范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信息录入,高效管理和分析OHCA数据,提供临床及科研决策支持,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大样本OHCA病例分析显示OHCA事件发生率逐年上升,但ROSC率和成活出院率均较低,院前急救形势严峻。OHCA事件目击率、旁观者CPR和旁观者除颤实施率均较低,凸显了第一反应人和AED有效参与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当前AED配置合理性有待提高,基于OHCA事件的AED优化配置方案可有效弥补这一缺陷,充分发挥AED在院前的急救价值。此外,第一反应人空间需求配置方案为建立第一反应人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并提示在未来配置第一反应人时,可根据招募的第一反应人的数量,为其合理配置交通工具,甚至在可能的情况下让第一反应人随身携带AED,以缩短应急响应时间。基于“第一反应人”和“AED”的OHCA事件院前急救模式提供了第一反应人和AED参与OHCA院前急救的新模式,可为未来院前急救提供借鉴,以有效缩短OHCA患者的应急响应时间,改善院前急救现状,提高OHCA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王礼军[6](2017)在《精神分析客体关系革命的中间路线 ——英国独立学派思想整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克莱因和安娜之间矛盾的激化,英国精神分析学会于1943年1月至1944年5月召开一系列科学会议以讨论克莱因基于儿童精神分析实践的新观点。双方及其各自的追随者围绕潜意识幻想、死本能、退行、儿童分析技术等诸多主题展开激烈的争辩,构成精神分析史上着名的“弗洛伊德-克莱因论战”(Freud-Klein Controversies)。“论战”在学会新任主席佩恩的协调下落下帷幕,并达成一项“君子协定”。至此,英国精神分析形成三“组”鼎立的局势:以克莱因为首的“A组”(即克莱因学派),以安娜为首的“B组”(即维也纳学派),以温尼科特等为代表的“中间小组”(即后来的独立学派)。英国独立学派(British School of Independents)是由那些不愿归属克莱因学派和维也纳学派的精神分析师组成,它是以温尼科特、费尔贝恩、巴林特和鲍尔比等为代表、与克莱因学派和维也纳学派相对立、遵循客体关系的研究取向且以批判性地吸收和发展精神分析理论观点与临床技术为宗旨的精神分析师团体;其成员还包括冈特里普、汗、海曼、米尔纳、里克罗夫特、金、斯图尔特、博拉斯,等等。尽管从表面上看来,独立学派并非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派”,但它是学会内部一股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维持学会的平衡,且表现出独立性、开放性、关系性和真实性的特征。独立学派的精神分析师具有某些不言而喻的共性,形成一种所谓的“独立传统”(Independenttradition)。比如,他们尊重且恰当地评价所使用的精神分析观点,赋予其真实价值(true value),而不管它们出自何处;他们对普遍真理持一种怀疑的态度,不盲目相信和推崇任何既定的理论思想,并重视理论和技术的多元化;同时,他们都强调早期母婴关系的重要性,重视外部真实的现实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独立学派的精神分析学家在理论与实践上批判性地吸收其他的精神分析概念和思维方式,形成不同于克莱因主义的客体关系思想。他们在对人性和驱力的态度、客体和客体关系、自体、人格与心理发展等精神分析基本理论,以及精神病理学和心理治疗学方面都作出深入探讨和重要发展。首先,独立学派的精神分析学家重视人性中善的一面,认为婴儿生来是天真且具有发展潜能的,因而倡导一种积极的人性观;同时,他们不再将力比多视为是行为的根本驱力,转而将攻击性视为是一种有益发展的积极力量,并主张个体发展的首要动力是寻求客体(object-seeking)。他们基于客体和客体关系这一核心概念和线索,建构出各自独特的客体关系理论,如温尼科特的儿童精神分析理论、费尔贝恩的自我内心结构的纯粹客体关系理论、巴林特的原始爱的客体关系理论和鲍尔比的依恋理论等。在他们看来,自我或自体是人格的核心,人格的发展就是内心结构的形成,即自我或自体的成熟。而心理发展与客体关系的发展密切关联,在某种意义上,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婴儿从最初的绝对依赖逐渐朝向独立的过程。独立学派的客体关系理论还蕴含了自体心理学的诸多概念和观点,如费尔贝恩和冈特里普笔下的自我等同于自体,而温尼科特和马苏德·汗更是直接以自体为核心构建其人格与心理发展理论,博拉斯提出“客体自体”(selfas object)这一术语,强调自体-客体自体之间的关系。此外,独立学派的精神分析学家还对象征、梦和创造性这三个紧密相关的主题作出详细且深入的探讨,丰富了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其次,独立学派的精神分析学家将精神病理学的起源提前至生命前两年的心理生活,在早期环境尤其是母婴关系中追溯精神疾病的根源。他们认为,早期环境的失败或剥夺会诱发婴儿的创伤体验,久之便会导致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病。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病理症状,性倒错亦是早期环境失败的结果;同时,它还是个体用以避免或控制焦虑的防御方式。最后,独立学派的精神分析学家对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本质、目标和过程作出独特且颇具创造性的阐释,并基于丰富的临床经验,不断修正、发展、丰富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例如,他们重视移情和移情解释的积极作用;促使反移情概念的转变,将之视为是精神分析治疗的重要工具;强调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治疗关系;发展游戏治疗技术,并将之用于治疗成人患者。总之,独立学派的精神分析学家在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作出巨大贡献。一方面,他们促使精神分析从驱力模式转向客体关系模式,推动客体关系理论的重大发展;同时,他们变革了精神病理学思想,促使精神病理学从冲突模型转变为发展障碍模型。另一方面,他们修正、发展了精神分析治疗技术,将精神分析的治疗范围从神经症扩展至严重的精神病。此外,他们还对自体心理学、关系精神分析学产生重要影响,并在医学、文学、美学、社会工作等诸多领域都具有深刻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独立学派的客体关系思想亦存在某些不足,如缺少统一、系统的理论体系,概念抽象、语言晦涩以及某些理论自身的科学性问题等。然而,笔者认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谓之完美,独立学派的客体关系理论如此,本研究亦是如此。因此,未来应进一步深入、批判性地探究独立学派的客体关系思想,并在进行本土化运用时保持谨慎的态度。

王立祥,孟庆义,余涛[7](2017)在《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人类这一具有生命的机体,自从存在的那一天起,就拉开了与死亡进行抗争的大幕。而作为抢救心搏骤停(CA)这一直接威胁人们生命的急症的主要手段——心肺复苏术(CPR)就成了能使临危患者"起死回生"的主角[1-2]。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接近3亿,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并仍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3]。近年来,我国CA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并成为青壮年人群的主要杀手,目前每年约有54.4万人发生CA,发病

王立祥,孟庆义,余涛[8](2017)在《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搏骤停(CA)是指心脏泵血功能机械活动的突然停止,造成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而作为抢救CA这一直接威胁人们生命急症的主要手段——心肺复苏术(CPR)就成了能使临危患者"起死回生"的主角[1-2]。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接近3亿,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并仍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3]。近年来,我国CA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并成为青壮年人群的主要杀手,目前每年约有54.4万人发生CA,发病率已渐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整体抢救水平远低

王立祥,孟庆义,余涛[9](2017)在《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人类这一具有生命的机体,自从存在的那一天起,就拉开了与死亡进行抗争的大幕。而作为抢救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这一直接威胁人们生命急症的主要手段——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就成了能使临危患者"起死回生"的主角[1-2]。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接近3亿,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并仍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3]。近年来,我国CA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并成为青壮年人群的主要杀手,目前每年约有54.4万

王立祥,孟庆义,余涛[10](2016)在《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人类这一具有生命的机体,自从存在的那一天起,就拉开了与死亡进行抗争的大幕。而作为抢救心搏骤停(CA)这一直接威胁人们生命急症的主要手段——心肺复苏术(CPR)就成了能使临危患者"起死回生"的主角[1-2]。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接近3亿,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并仍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3]。近年来,我国CA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并成为青壮年人群的主要杀手,目

二、1998欧洲复苏指南(成人单人基本生命支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8欧洲复苏指南(成人单人基本生命支持)(论文提纲范文)

(2)容积-二氧化碳波形衍生参数在心肺复苏质量及预后监测中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容积-二氧化碳波形衍生参数在过度通气下反映心肺复苏质量及预测自主循环恢复价值的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二、容积-二氧化碳波形衍生参数在正常通气下反映心肺复苏质量及预测自主循环恢复价值的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三、容积-二氧化碳波形衍生参数在探查心肺复苏中过度通气的价值研究:针对试验第一部分 数据的二次分析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心肺复苏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1: 缩略词
附录2: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3)心肺复苏术发展史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肺复苏术的出现
2 心肺复苏术的发展
3 心肺复苏术渐趋成熟
4 讨论

(4)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对三甲医院儿科ICU护理组织特征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回顾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操作性定义
    1.6 研究内容及方法
2 中文版儿科ICU护理组织特征调查问卷的形成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及步骤
    2.3 研究结果
3 儿科ICU护理组织特征现状的横断面调查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研究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本研究对儿科ICU护理管理的建议
    5.3 研究创新点
    5.4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成果

(5)院外心搏骤停数据库构建及基于MCLP的急救资源优化配置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理论基础
    四、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基于UTSTEIN模式的OHCA数据库构建及应用
    一、基于UTSTEIN模式的OHCA数据库构建
    二、浦东新区OHCA数据录入及现状分析
    三、讨论
第三部分 基于OHCA的AED优化配置方案构建及验证研究
    一、浦东新区AED配置现状研究
    二、基于OHCA的AED优化配置方案构建
    三、AED优化配置方案验证
    四、讨论
第四部分 第一反应人空间需求配置研究
    一、研究资料和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讨论
第五部分 基于“第一反应人”和“AED”的院前急救模式构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六部分 总结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点
    三、研究不足与局限
    四、研究展望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和科研工作参加情况说明
    一、发表论文情况
    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三、学术交流情况
    四、所获奖励和荣誉
致谢

(6)精神分析客体关系革命的中间路线 ——英国独立学派思想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缘由或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结论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英国独立学派的思想来源
    第一节 社会背景
    第二节 哲学思想传统
    第三节 精神分析学
        一、古典精神分析的影响
        二、英国客体关系思想的影响
        三、自我心理学的影响
    第四节 临床实践
第二章 英国独立学派的内涵与特征
    第一节 基本内涵
    第二节 基本特征
        一、独立学派精神分析师的特征
        二、独立学派客体关系理论的特征
第三章 英国独立学派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独立学派的诞生——聚焦英国精神分析学会的“论战”
        一、“论战”的背景
        二、“论战”的过程
        三、“论战”的结果和独立学派的诞生
    第二节 独立学派的发展
        一、规模的扩大
        二、理论的多元化与整合
        三、技术的发展
        四、当前动态
第四章 英国独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一节 温尼科特
        一、生平与着述
        二、理论与实践的贡献
        三、影响与继承者
    第二节 费尔贝恩
        一、生平与着述
        二、理论与实践的贡献
        三、影响与继承者
    第三节 巴林特
        一、生平与着述
        二、理论与实践的贡献
        三、影响与继承者
    第四节 鲍尔比
        一、生平与着述
        二、理论与实践的贡献
        三、影响与继承者
    第五节 其他人物
        一、冈特里普
        二、汗
        三、里克罗夫特
        四、博拉斯
第五章 英国独立学派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人性观
    第二节 驱力观
        一、弗洛伊德和克莱因的观点
        二、独立学派的观点
    第三节 客体与客体关系观
        一、客体、客体关系与客体关系理论概述
        二、独立学派的客体与客体关系观
    第四节 自体观
        一、温尼科特的自体观
        二、费尔贝恩的自体观
        三、冈特里普的自体观
        四、汗的自体观
        五、博拉斯的自体观
        六、小结
    第五节 人格与心理发展观
        一、人格与心理的结构
        二、人格与心理的发展
        三、小结
    第六节 象征
        一、弗洛伊德等人的观点
        二、独立学派的观点
    第七节 梦
        一、弗洛伊德的观点
        二、独立学派的观点
    第八节 创造性
        一、弗洛伊德与克莱因的观点
        二、独立学派的观点
第六章 英国独立学派的精神病理学
    第一节 精神病理学的基本观点
        一、弗洛伊德和克莱因的观点
        二、独立学派的观点
    第二节 性倒错——一种特殊的精神病理症状
        一、吉莱斯皮的观点
        二、汗的观点
        三、利门塔尼的观点
        四、小结
第七章 英国独立学派的心理治疗学
    第一节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本质与目标
        一、温尼科特的观点
        二、费尔贝恩的观点
        三、巴林特的观点
        四、冈特里普的观点
        五、其他观点
        六、小结
    第二节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过程
        一、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
        二、精神分析治疗中的退行
    第三节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技术
        一、基本态度
        二、具体技术
第八章 英国独立学派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独立学派内部的比较
        一、独立学派内部的共性
        二、独立学派内部的差异
    第二节 独立学派与其他学派的比较
        一、独立学派与维也纳学派
        二、独立学派与克莱因学派
        三、独立学派与自体心理学
        四、独立学派与关系精神分析学
第九章 英国独立学派的评价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贡献
        一、理论上的贡献
        二、实践上的贡献
    第二节 主要不足
        一、缺少统一、系统的理论体系
        二、概念繁杂晦涩,语言艰深难懂
        三、理论自身的科学性有待商榷
    第三节 主要影响
        一、对精神分析内部的影响
        二、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第四节 未来展望
        一、对独立学派的展望
        二、对本研究的评价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7)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CA前期的“三预”方针
    1.1 CA前期的预防
        1.1.1 CA前期的家庭预防
        1.1.2 CA前期的社区预防
        1.1.2. 1 科普
        1.1.2. 2 培训
        1.1.2. 3 人员
        1.1.2. 4 装备
        1.1.2. 5 预案
        1.1.2. 6 文化
        1.1.2. 7 其他
        1.1.3 CA前期的医院预防
        1.1.3. 1 院前急救反应体系
        1.1.3. 2 IHCA预防体系
        1.1.3. 3 CPR培训与质量控制
    1.2 CA前期的预识
        1.2.1 CA前期的溯源性预识
        1.2.2 CA前期的动态性预识
        1.2.3 CA前期的即时性预识
    1.3 CA前期的预警
        1.3.1 机体预警
        1.3.2 心理预警
        1.3.3 仪器预警
2 CA中期的“三化”方法
    2.1 CA中期的标准化
        2.1.1 成人CPR[基础生命支持(BLS)]标准
        2.1.1. 1 判断患者意识
        2.1.1. 2 判断患者呼吸和脉搏(非医务人员只判断呼吸即可)
        2.1.1. 3 启动EMSS
        2.1.1. 4 实施高质量的CPR
        2.1.1. 4. 1 胸外按压技术标准
        2.1.1. 4. 2 胸外按压实施标准[93-98]
        2.1.1. 4. 3 仅胸外按压的CPR
        2.1.1. 5 人工通气
        2.1.1. 5. 1 开放气道
        2.1.1. 5. 2 人工通气
        2.1.1. 6 电除颤
        2.1.1.7 CPR的药物应用
        2.1.1. 7. 1 肾上腺素
        2.1.1. 7. 2 胺碘酮(可达龙)
        2.1.1. 7. 3 利多卡因
        2.1.1. 7. 4 硫酸镁
        2.1.1. 7. 5 碳酸氢钠
        2.1.1. 8 CPR质量的监测与评估
        2.1.2 儿童和婴儿CPR(BLS)标准
    2.2 CA中期的“多元化”
        2.2.1 单纯胸外按压CPR
        2.2.2 腹部提压CPR
        2.2.3 开胸直接心脏按压CPR
        2.2.4 膈下抬挤CPR
        2.2.5 体外膜肺CPR(ECPR)
        2.2.6 机械复苏装置CPR
        2.2.7 其他CPR技术
    2.3 CA中期的“个体化”
        2.3.1 特殊程序
        2.3.1. 1 救助对象的状况
        2.3.1. 2 救助人员的能力
        2.3.1. 3 救助环境的设施
        2.3.2 特殊原因
        2.3.2. 1 缺氧
        2.3.2. 2 高/低血钾及其他电解质异常
        2.3.2. 3 高/低体温
        2.3.2. 3. 1 低体温
        2.3.2. 3. 2 高体温
        2.3.2. 4 低血容量
        2.3.2. 4. 1 过敏反应
        2.3.2. 4. 2 创伤性心搏骤停(TCA)
        2.3.2. 5 张力性气胸
        2.3.2. 6 心包填塞
        2.3.2. 7 血栓
        2.3.2. 7. 1 肺栓塞
        2.3.2. 7. 2 冠脉栓塞
        2.3.2. 8 中毒
        2.3.3 特殊环境
        2.3.3. 1 医疗场所内CA
        2.3.3. 1. 1 围手术期CA
        2.3.3. 1. 2 心导管室内CA
        2.3.3. 1. 3 透析室内CA
        2.3.3. 1. 4 牙科诊室内CA
        2.3.3. 2 转运途中的CA
        2.3.3. 3 体育赛事的CA
        2.3.3. 4 淹溺引起的CA
        2.3.4 特殊人群
        2.3.4. 1 孕妇
        2.3.4. 2 老年人
        2.3.5 常规终止时限与超长CPR
3 CA后期的“三生”方略
    3.1 CA后期的复生
        3.1.1 气道管理(airway,A)
        3.1.2 呼吸氧合(breathing,B)
        3.1.3 循环支持(circulation,C)
        3.1.4 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D)
    3.2 CA后期的超生
        3.2.1 急诊冠脉血管造影
        3.2.2 目标温度管理(TTM)
        3.2.3 神经功能的监测与保护
        3.2.4 ECMO
    3.3 CA后期的延生
        3.3.1 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CDCD)概念
        3.3.2 中国心脏死亡诊断标准
        3.3.3 CDCD要素

(8)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CA前期的“三预”方针
    (一) CA前期的预防
        1. CA前期的家庭预防:
        2. CA前期的社区预防:
        3. CA前期的医院预防:
    (二) CA前期的预识
        1. CA前期的溯源性预识:
        2. CA前期的动态性预识:
        3. CA前期的即时性预识:
    (三) CA前期的预警
        1. 机体预警:
        2. 心理预警:
        3. 仪器预警:
二、CA中期的“三化”方法
    (一) CA中期的标准化
        1. 成人CPR[基础生命支持 (BLS) ]标准:
        2. 儿童和婴儿CPR (BLS) 标准:
    (二) CA中期的“多元化”
        1. 单纯胸外按压CPR:
        2. 腹部提压CPR:
        3. 开胸直接心脏挤压CPR:
        4. 膈下抬挤CPR:
        5. 体外膜肺CPR (ECPR) :
        6. 机械复苏装置CPR:
        7. 其他CPR技术:
    (三) CA中期的“个体化”
        1. 特殊程序:
        2. 特殊原因:
        3. 特殊环境
        4. 特殊人群:
        5. 常规终止时限与超长CPR:
三、CA后期的“三生”方略
    (一) CA后期的复生
        1. 气道管理 (Airway, A) :
        2. 呼吸氧合 (Breathing, B) :
        3. 循环支持 (Circulation, C) :
        4. 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D) :
    (二) CA后期的“超生”
        1. 急诊冠脉血管造影:
        2. 目标温度管理 (TTM) :
        3. 神经功能的监测与保护:
        4. ECMO:
    (三) CA后期的“延生”
        1. 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CDCD) 概念:
        2. 中国心脏死亡诊断标准:
        3. CDCD要素:

(9)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CA前期的“三预”方针
    1.1 CA前期的预防
        1.1.1 CA前期的家庭预防
        1.1.2 CA前期的社区预防
        1.1.3 CA前期的医院预防
    1.2 CA前期的预识
        1.2.1 CA前期的溯源性预识
        1.2.2 CA前期的动态性预识
        1.2.3 CA前期的即时性预识
    1.3 CA前期的预警
        1.3.1 机体预警
        1.3.2 心理预警
        1.3.3 仪器预警
2 CA中期的“三化”方法
    2.1 CA中期的标准化
        2.1.2 儿童和婴儿CPR (BLS) 标准
    2.2 CA中期的“多元化”
        2.2.1 单纯胸外按压CPR
        2.2.2 腹部提压CPR
        2.2.3 开胸直接心脏挤压CPR
        2.2.4 膈下抬挤CPR
        2.2.5 体外膜肺CPR (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
        2.2.6 机械复苏装置CPR
        2.2.7 其他CPR技术
    2.3 CA中期的“个体化”
        2.3.1 特殊程序
        2.3.2 特殊原因
        2.3.3 特殊环境
        2.3.4 特殊人群
3 CA后期的“三生”方略
    3.1 CA后期的复生
        3.1.1 气道管理 (airway, A)
        3.1.2 呼吸氧合 (breathing, B)
        3.1.3 循环支持 (circulation, C)
        3.1.4 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D)
    3.2 CA后期的超生
        3.2.1 急诊冠脉血管造影
        3.2.3 神经功能的监测与保护
        3.2.4 ECMO
    3.3 CA后期的延生
        3.3.1 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China 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 CDCD) 概念
        3.3.2 中国心脏死亡诊断标准
        3.3.3 CDCD要素

四、1998欧洲复苏指南(成人单人基本生命支持)(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2]容积-二氧化碳波形衍生参数在心肺复苏质量及预后监测中的价值研究[D]. 张丽利.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3]心肺复苏术发展史回顾[J]. 汤耀华. 科技风, 2020(01)
  • [4]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对三甲医院儿科ICU护理组织特征的调查研究[D]. 吴静.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5]院外心搏骤停数据库构建及基于MCLP的急救资源优化配置与策略研究[D]. 李爽.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9(02)
  • [6]精神分析客体关系革命的中间路线 ——英国独立学派思想整合研究[D]. 王礼军.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6)
  • [7]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J]. 王立祥,孟庆义,余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7(03)
  • [8]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J]. 王立祥,孟庆义,余涛.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7(01)
  • [9]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J]. 王立祥,孟庆义,余涛.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7(01)
  • [10]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J]. 王立祥,孟庆义,余涛.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6(12)

标签:;  ;  ;  ;  

1998 年欧洲复苏指南(单身成人的基本生命支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