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淋巴结炎组织中肥大细胞分布及定量分析

坏死性淋巴结炎组织中肥大细胞分布及定量分析

一、坏死性淋巴结炎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分布及定量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秦芩[1](2021)在《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不完全川崎病颈部淋巴结中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无创定量评估伴有颈部淋巴结增大的川崎病(NEKD)与细菌性淋巴结炎(BCL)患者颈部淋巴结的弹性,分析实验室指标参数与弹性值的相关性,探究SWE在早期诊断KD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2例有发热和颈部淋巴结增大症状就诊并收住我院儿科的患儿,收集并记录其一般资料,血清白细胞(WBC)、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介素6(IL-6)水平,颈部淋巴结常规超声特征及弹性值。根据临床确诊结果分为两组:伴有颈部淋巴结增大的不完全川崎病24例为NEKD组,细菌性淋巴结炎38例为BCL组;另选取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的健康儿童38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比较各组间一般资料,血清WBC、PLT、CRP、ESR、ALT、AST、IL-6水平,颈部淋巴结常规超声特征及弹性值的差异,并分析实验室指标参数与平均弹性值(Emean)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分析颈部淋巴结Emean值诊断NEKD的敏感性、特异性、真实度及最佳截断值。结果:1)除血清WBC计数外,三组血清PLT、CRP、ESR、ALT、AST、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三组间颈部最大淋巴结长径、短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CL组颈部淋巴结多呈团块状肿大,呈单个孤立性,内回声不均匀,边界欠清,NEKD组颈部淋巴结边界清晰,呈数个均匀性增大,多呈串珠样排列,内回声较均匀。对照组淋巴结呈扁长圆形,皮质及髓质分界清楚,包膜清晰光滑,内部回声均匀。3)颈部最大淋巴结的最大弹性值(Emax)、Emean差异在三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NEKD组、BCL组及正常组Emean值分别为:11.8±2.11k Pa、14.92±1.59k Pa、7.84±1.66k Pa;NEKD组、BCL组及正常组Emax值分别为:14.59±2.31k Pa、17.31±1.49k Pa、9.18±1.73k Pa。颈部淋巴结SWE图像示,BCL组为黄蓝色相间,NEKD组为均匀深蓝色,正常组为均匀浅蓝色。4)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RP、IL-6、ALT、AST与NEKD组Emean呈正相关(r=0.639、0.872、0.72、0.362,均P<0.05)。血清WBC与BCL组Emean呈一定程度正相关(r=0.427,P=0.035)。5)根据ROC统计结果分析显示,Emean诊断NEKD的最佳截断值为13.4k Pa,曲线下面积为0.89,95%可信区间为(0.808-0.972),特异性为86.8%,敏感性为83.3%,约登指数为0.701。Emax诊断NEKD的最佳截断值为16.25k Pa,曲线下面积为0.84,95%可信区间为(0.732-0.948),特异性为78.9%,敏感性为83.3%,约登指数为0.622。结论:NEKD患者颈部淋巴结弹性值与血清CRP、ALT、AST、IL-6与有较强的相关性,而BCL患者颈部淋巴结弹性值仅与血清WBC有一定程度相关性。颈部淋巴结弹性值在BCL和NEKD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SWE技术通过评估颈部淋巴结弹性鉴别NEKD及BCL,可为临床诊断、实验室指标参数诊断等提供补充信息,可能成为未来诊断不完全川崎病(IKD)的方法之一。

刘雨琦[2](2020)在《猪圆环病毒2型和3型双重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提出猪圆环病毒2型是世界上公认的对养猪业造成严重危害的致病菌之一,可与多种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引起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和增生和坏死性肺炎等多种疾病,对各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的影响。猪圆环病毒3型是一种2016年在美国发现的新型病毒,之后在世界各养猪国均有PCV3感染的报道,对未来养猪业会造成不容小觑的影响。猪圆环病毒2型和3型同属于猪圆环病毒,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类似,在我国7个省市均有混合感染的报道,在湖南、湖北和江苏等地,二者混合感染率可达42.9%。目前已建立PCV2和PC V3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其中包括常见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 R,q PCR)等检测方法。这些检测方法大多存在耗时长、灵敏度低、易污染等缺点。本实验旨在利用微滴式数字PCR技术(Droplet Digital PCR,dd PCR)建立一种快速、高效、可同时对PCV2和PCV3定量的检测的方法,可对猪的病料组织或者血清等低浓度样本进行特异性定量检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单重PCV2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单重PCV3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建立。选择PCV2和PCV3中目的基因的保守序列片段(Gen Bank No.KC823059.1和KY778776)与载体p UC59合成质粒,并利用Primer Premier 5软件设计引物。通过引物筛选、优化退火温度和引物探针浓度比建立PCV2和PCV3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通过特异性实验探究建立的反应体系的特异性,并比较了所建立的PCV2和PCV3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与PCV2和PCV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当引物探针浓度比为400 n Mv:200 n M和退火温度为56℃时,阳性液滴集中,扩增效果最好,对其他核酸样本无特异性扩增,灵敏度均能达到0.1 fg/μL,dd PCR最低可检出1.1 copies/μL的p UC59-PCV2和1.03 copies/μL的p UC59-PCV3。其中PCV2的q PCR和dd PCR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41和0.9762,dd PCR的扩增效率为83.41%;PCV3的q PCR和dd PCR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65和0.9575,dd PCR的扩增效率为80.75%。PCV2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与PCV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组内组间实验CV(%)值均小于5,PCV3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与PCV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组内组间CV(%)值均小于6.06,说明本实验所建立的四种检测方法其可重复性好,稳定性强。2.双重PCV2和PCV3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让每个微反应体系都含有两套引物探针,分别用含有FAM和VIC两种不同的报告基团探针进行检测,实现PCV2和PCV3能同时高效的准确定量,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本实验建立的双重PCV2和PCV3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和的双重PCV2和PCV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灵敏度均能达到0.1 fg/μL,其中双重dd PCR检测检出0.1 fg/μL的p UC59-PCV2和p UC59-PCV3的拷贝数为1.1 copies/μL和1.32 copies/μL,双重q PCR检测PCV2和PCV3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07和0.9682,双重dd PCR检测PCV2和PCV3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651和0.9638,扩增效率分别为83.9%和78.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四个F值均小于其F crit值,则F值在a=0.05的水平上不显着差异。说明本实验建立的双重微滴式数字PCR和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单重检测之间结果无显着差异,且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3.实际样本检测和试剂盒研发。利用已建立的q PCR和dd PCR两种检测方法对95份疑似感染PCV2的病猪样本进行检测,其中q PCR的阳性检出率为60%(57/95),dd PCR的检出率为62.10%(59/9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kappa系数为0.9766,说明两种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dd PCR对q PCR检测出的疑似结果,能够通过具体拷贝数做出阳性或阴性的判断,在低浓度的检测样本中发挥出独特优势。本章实验也研发了两种双重检测试剂盒,其中试剂盒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满足各种环境和条件下的检测要求,且节约了成本,缩短了检测时间,在一次反应过程种能对PCV2和PCV3同时检出,将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陈英[3](2020)在《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电子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EMBASE、CBM、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信息资源系统,系统收集了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9月前发表的关于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hand-book中提供的Risk of Bias Table标准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版本5.3)进行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并绘制森林图。结果:共纳入了11个随机对照研究,患者总数为142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鼓膜置管术相比,联合腺样体切除可明显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总有效率[OR=4.47,95%CI=(3.24,6.17),Z=9.11,P<0.05];并且减少治愈后的复发率[OR=2.56,95%CI=(1.65,3.98),Z=4.14,P<0.05];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OR=3.44,95%CI=(2.17,5.46),Z=5.24,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使用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可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治愈后的复发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临床医生及患者提供诊疗依据。

梁奎[4](2020)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对颈部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鉴别诊断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Two-dimensional shear wave elastography,2D-SWE)对颈部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1例患者共145个颈部肿大淋巴结行常规超声及2D-SWE检查,观察及测量内容包括:淋巴结内部回声、淋巴门髓质、纵横比,血流类型,最大硬度值(Qbox Emax)、平均硬度值(Qbox Emean)、硬度值标准差(Qbox SD);按照手术或细针穿刺病理及追踪随访结果分为反应性增生组、淋巴结结核组、淋巴瘤组、转移性淋巴结组,通过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诊断价值较高的参数并绘制ROC曲线确定诊断界值。结果:各参数中淋巴结的内部回声、血流类型及Qbox Emax在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间显示出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淋巴瘤、淋巴结结核、转移性淋巴结的硬度值均高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P均<0.001)且逐级增高,两两比较显示,鉴别淋巴瘤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Qbox Emax界值为30kpa(P<0.001),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83、78.57%、67.92%,鉴别淋巴结结核和淋巴瘤的Qbox Emax界值为47.53kpa(P<0.001),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56、71.43%、91.30%,转移性淋巴结硬度值稍高于淋巴结结核,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此界值并分析相关原因后作出以下推论:当Qbox Emax≤30kpa,为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可能性大;当30kpa<Qbox Emax≤47.53kpa,为淋巴瘤或慢性淋巴结炎可能性大,当Qbox Emax>47.53kpa,为淋巴结结核或转移性淋巴结可能性大。结论:2D-SWE参数Qbox Emax可较好地反映颈部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间的硬度值差异,并且多数淋巴结的硬度值分布于一定的区间内,因此Qbox Emax可作为颈部淋巴结超声鉴别诊断的重要补充指标。

李瑞娜,舒畅,刘小乖[5](2019)在《误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十例原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其他疾病误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ns mononucleosis, IM)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10例其他疾病误诊为I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例中7例因发热伴颈部肿块入院,其中1例伴精神差、食欲下降、消瘦和腹泻;2例因眼睑水肿入院;1例因发热伴咳嗽入院。10例均误诊为IM,误诊时间4~34(20.30±2.84)d。10例中经淋巴结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4例和化脓性淋巴结炎2例,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经骨髓穿刺联合淋巴结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为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确诊为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4例中2例给予口服泼尼松治疗,2例未给予特殊治疗,后症状均缓解。确诊为化脓性淋巴结炎2例给予抗感染治疗痊愈。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予以化学治疗后缓解出院。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予以化学治疗等后死亡。确诊为嗜血细胞综合征1例给予化学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增大、肝脾增大、眼睑水肿、外周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增高为IM典型临床表现,但不是其特定独有表现,故临床上对其诊断除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外,还应进一步完善各项检查,对与其相关疾病的知识也应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以降低误诊率。

李亚洲[6](2019)在《多模态超声在三种浅表淋巴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颈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瘤三种浅表淋巴结疾病的二维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的特征,并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0例颈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00例颈部淋巴结结核、43例颈部淋巴瘤的一般资料及二维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记录淋巴结的部位、数目,每例病例均选取1枚较大淋巴结测值分析,记录淋巴结的位置、纵径、横径、纵横比、形态、边界(包膜)、淋巴门、内部回声、钙化、坏死液化、淋巴结周围软组织炎性改变等情况,并记录淋巴结内部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从三组病例中分别选取40枚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45枚淋巴结结核(非液化或少液化类型)、8枚淋巴瘤的淋巴结进行了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记录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应变率比值(其中淋巴瘤7枚)以及弹性图20%蓝色部分占淋巴结面积比值(HRDLEV20%);对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颈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组(KFD组)与颈部淋巴结结核组(TL组)、淋巴瘤组(ML组)比较:KFD组的发病年龄最小、病灶纵横经最小、纵横比最大;KFD组多数淋巴结形态规则(98.0%)、边界光整(81.0%)、淋巴门存在(中心型44.0%、偏移型26.0%),周围软组织炎性改变出现率高(73.0%),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内部回声多不均匀(75.0%),但KFD组钙化(4.0%)、坏死液化(4.0%)出现率较低,与T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化出现率低于ML组(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KFD组淋巴结内部血流分型70.0%为Ⅰ型(淋巴门型),显着多于TL组与ML组,Ⅲ型(边缘型,4.0%)与Ⅴ型(无血流型,2.0%)显着低于T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分级(采用Adler法)内部血流KFD组以Ⅲ级(40.0%)、Ⅳ级(52.0%)为主,其余少见,与TL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L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检查KFD组在应变率比值法(ESR)与其他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成像评分法、弹性图20%蓝色部分占淋巴结面积法(HRDLEV20%)KFD组硬度小于TL组(非液化或少液化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FD组与ML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具有一定的超声影像特征:二维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KFD与TL、ML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在弹性评分法、弹性图20%蓝色部分占淋巴结面积(HRDLEV20%)法KFD组硬度均小于TL组(非液化或少液化类型)(P<0.05),有鉴别诊断价值,ESR法无显着差异;KFD组与ML组、TL组与ML组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陈霰[7](2019)在《手动活检结合超声造影在浅表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本研究联合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模式及超声造影,对浅表淋巴结进行手动穿刺活检。通过分析活检淋巴结的病理结果,探讨超声引导下手动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以及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对象和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于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超声科行浅表淋巴结手动穿刺活检的患者50例为手动组,男28例,女22例。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行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首先两组均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模式下观察浅表淋巴结的大小,形态,边界,淋巴门结构及淋巴结内及周围组织结构彩色血流分布等超声声像特征,手动组后行超声造影,连续实时观察病灶的灌注增强模式及病变内造影增强程度,以此定位富血供与乏血供区域。确定安全穿刺点,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手动活检或自动活检,取出组织条送病理诊断。结果 1、100例患者中,手动组和自动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表示,肿大淋巴结位置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大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50例手动活检的患者中,造影剂的分布情况分为2种类型,Ⅰ型为均匀增强型,本组患者14例;Ⅱ型为不均匀增强型,本组患者36例,34例为斑片样增强,2例为环状增强。3、手动组50例患者均穿刺1次,有48例淋巴结手动活检成功,取材成功率96%(48/50);自动组50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穿刺25次,取材成功48例,成功率为96%(48/50)。4、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结果:手动组24例淋巴结恶性病变,其中包括17例转移癌和7例淋巴瘤;20例良性病变,其中包括2例反应性增生,17例淋巴结炎和1例不确定具体性质但能确定良性病变;有4例无法获得明确的组织病理学结果。自动组恶性病变有31例,其中包括转移癌28例,淋巴瘤3例;良性病变有11例,其中包括反应性增生3例,淋巴结炎8例;所取组织中有6例无法获得明确的组织病理学结果。结论 1、根据超声造影结果显示的不同增强区域进行穿刺,提高了有效穿刺活检取材的成功率和精准率,同时有效的减少了手术出血等风险,为临床精准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更精准的依据。2、超声引导下手动活检穿刺入路灵活、精准,并在实时观察下进行穿刺活检,在周围结构复杂及直径较小的肿大淋巴结的定性诊断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王园园[8](2019)在《剪切波弹性成像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测量淋巴结的各弹性模量值,并与常规超声——二维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比,评价其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个淋巴结分别进行灰阶超声、CDFI及SWE检查,记录每个淋巴结的常规超声征象及各弹性模量值——Emean值、Emax值、Emin值、Esd值、Eratio值。再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并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常规超声及各弹性模量值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各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获得各指标的最佳诊断界值,并比较SWE与常规超声诊断良恶性淋巴结的价值。结果:1、纳入本研究的80个淋巴结中,病理确诊29个为良性淋巴结,51个为恶性淋巴结。2、淋巴结常规超声(灰阶超声及CDFI)征象中,短径、长径/短径(L/S)、淋巴门、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情况对良恶性淋巴结的诊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3、SWE中,恶性淋巴结的Emean、Emax、Esd及Eratio值均高于良性淋巴结,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弹性模量值诊断恶性淋巴结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 15.15kPa、39.45kPa、6.65kPa、2.15。Emax 的 ROC 曲线形下面积(AUC)最大,明显高于Emean、Eratio,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Emax与Es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7)。4、与灰阶超声和CDFI相比,Emax的AUC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WE诊断良恶性淋巴结的特异度高于灰阶超声,灵敏度高于CD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定性定量地反映颈部淋巴结的组织硬度,Emax、Esd、Emean、Eratio值均对其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其中最大弹性模量值Emax、弹性模量标准差Esd的诊断价值较其他二者更高。2、与灰阶超声和CDFI相比,SWE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付立平,张付瑶,王涛,王慧君[9](2012)在《类胰蛋白酶和类糜蛋白酶表达在过敏反应死亡与冠心病猝死者组织中的表达》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类胰蛋白酶(tryptase)和类糜蛋白酶(chymase)在过敏反应死亡中表达及其与过敏反应死亡和冠心病猝死的关系,为过敏反应死亡的病理诊断和法医学鉴定提供新的形态学依据。方法从本教研室2008—2011年尸检档案中挑选病例70例,并搜集其原始档案资料、福尔马林固定包埋的心脏及肺脏蜡块,复阅HE切片。分为四组:A组:冠心病猝死(SCD,20例);B组:冠心病非猝死者(CHD,20例);C组:过敏性猝死(10例);D组:阴性对照(无明显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死者,20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和图像定量分析法,观察每例肺脏、心脏的类胰蛋白酶和类糜蛋白酶染色情况和光密度。结果 SCD组、CHD组、过敏反应死亡组缺血心肌及肺脏内tryptase表达的OD值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肺脏内chymase表达的OD值在SCD组、CHD组和过敏反应死亡组均大于阴性对照组(P<0.05),SCD组、CHD组和过敏反应死亡组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糜蛋白酶虽然在过敏反应死亡和冠心病猝死时表达有增强,但是表达量比较少,两者之间基本相同,该蛋白酶作为鉴别过敏反应死亡和冠心病猝死证据尚不充分。类胰蛋白酶在过敏反应死亡和冠心病猝死心和肺表达显着增强,可以作为过敏反应死亡和冠心病猝死医学鉴别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付立平,张付瑶,王涛,王慧君[10](2012)在《类胰蛋白酶在冠心病患者尸检心脏组织中的表达》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类胰蛋白酶(tryptase)与冠心病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从本教研室2008~2011年尸检档案中挑选病例及心脏标本共70例。分为四组:A组:冠心病猝死(SCD,20例);B组:冠心病非猝死者(CHD,20例);C组:过敏性猝死(10例);D组:阴性对照(无明显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死者,20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和图像定量分析法,观察每例左心室缺血心肌的类胰蛋白酶染色情况和光密度。结果 SCD组、CHD组、过敏性猝死组光密度值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缺血心肌中类胰蛋白酶的表达增加与SCD的发生密切相关,为SCD的诊断和临床对冠心病防治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二、坏死性淋巴结炎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分布及定量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坏死性淋巴结炎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分布及定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不完全川崎病颈部淋巴结中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1 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1.2 临床评估
    1.3 常规超声及SWE的评估
    1.4 其他评估技术
    1.5 研究现状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与研究方法
        2.2.1 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数据的收集
        2.2.2 颈部淋巴结常规超声及SWE检查
        2.2.3 质量控制
    2.3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参数在NEKD组、BCL组及正常组中的比较
    3.2 NEKD组、BCL组及对照组颈部淋巴结常规超声及SWE测值比较
    3.3 NEKD组与 BCL组实验室指标参数与 Emean值的相关性分析
    3.4 SWE对 NEKD的早期诊断效能
    3.5 SWE成像的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各组中一般资料及实验室参数指标的差异性分析
    4.2 各组中颈部淋巴结常规超声及SWE测值的差异性分析
    4.3 NEKD组与 BCL组实验室参数指标与 Emean值的相关性分析
    4.4 SWE对 NEKD的早期诊断效能
    4.5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五章 展望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川崎病颈部淋巴结病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猪圆环病毒2型和3型双重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PCV的病原学特征
        1.1.1 形态及理化性质
        1.1.2 PCV基因结构特征
    1.2 PCV的复制方式
    1.3 PCV的分类
        1.3.1 PCV1的基因结构
        1.3.2 PCV2的基因结构与分型
        1.3.3 PCV3的基因结构
    1.4 PCV2和PCV3引起的相关综合征和疾病
        1.4.1 PCV2引起的相关综合征和疾病
        1.4.2 PCV3引起的相关综合征和疾病
    1.5 PCV2和PCV3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混合感染
        1.5.1 PCV2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混合感染
        1.5.2 PCV3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混合感染
        1.5.3 PCV2与PCV3的混合感染
    1.6 研究进展
        1.6.1 免疫学诊断方法
        1.6.2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1.6.3 PCV2和PCV3的双重检测
    1.7 微滴式数字PCR
        1.7.1 数字PCR的简介
        1.7.2 数字PCR的分类
        1.7.3 ddPCR的优点
        1.7.4 ddPCR的应用
    1.8 论文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1.8.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8.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猪圆环病毒2型微滴式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样品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菌的培养
        2.2.2 核酸的提取与反转录
        2.2.3 标准品的制备
        2.2.4 标准品的制备
        2.2.5 PCV2的qPCR和dd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2.2.6 qPCR和ddPCR检测PCV2的特异性实验
        2.2.7 qPCR和ddPCR检测PCV2的灵敏度实验及标准曲线绘制
        2.2.8 qPCR和ddPCR检测PCV2的最低检测限实验和重复性实验
    2.3 实验结果
        2.3.1 引物的筛选和体系的优化
        2.3.2 qPCR和ddPCR检测PCV2的特异性实验
        2.3.3 qPCR和ddPCR检测PCV2的灵敏度实验及标准曲线绘制
        2.3.4 qPCR和ddPCR检测PCV2的最低检测限实验和重复性实验
    2.4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微滴式数字PCR检测猪圆环病毒3型方法的建立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样品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引物的筛选和体系的优化
        3.3.2 qPCR和ddPCR检测PCV3的特异性实验
        3.3.3 qPCR和ddPCR检测PCV3的灵敏度实验及标准曲线绘制
        3.3.4 qPCR和ddPCR检测PCV3的最低检测限实验和重复性实验
    3.4 小结
第四章 双重微滴式数字PCR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和3型方法的建立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样品
    4.2 实验方法
        4.2.1 标准品的制备
        4.2.2 引物与探针的设计合成
        4.2.3 双重qPCR检测PCV2和PCV3反应体系的建立
        4.2.4 双重dd PCR检测PCV2和PCV3反应体系的建立
        4.2.5 双重qPCR检测PCV2和PCV3的灵敏度实验及标准曲线绘制
        4.2.6 双重dd PCR检测PCV2和PCV3的灵敏度实验及标准曲线绘制
        4.2.7 方差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双重qPCR和双重dd PCR检测PCV2和PCV3反应体系的建立
        4.3.2 双重qPCR和双重dd PCR检测PCV2和PCV3灵敏度实验
        4.3.3 方差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实际样本检测和实际应用
    5.1 实际样本检测
        5.1.1 实验样本
        5.1.2 提取方法
        5.1.3 实际样本检测结果
    5.2 猪圆环病毒2型和3型双重微滴式数字PCR检测试剂盒的研发
        5.2.1 简介
        5.2.2 试剂盒组成
        5.2.3 具体操作步骤
        5.2.4 结果判读
        5.2.5 注意事项
    5.3 猪圆环病毒2型和3型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研发
        5.3.1 简介
        5.3.2 试剂盒组成
        5.3.3 具体操作步骤
        5.3.4 结果判读
        5.3.5 注意事项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英文缩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致谢

(3)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文献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2.3 纳入文献偏移风险评估
    2.4 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纳入研究的疗效分析
    3.2 纳入研究的优缺点与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对颈部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鉴别诊断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仪器与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处理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弹性成像在浅表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5)误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十例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2 结果
    2.1 误诊情况
    2.2 确诊及治疗
3 讨论
    3.1 疾病概述
    3.2 诊断及鉴别诊断
    3.3 误诊原因分析
    3.4 防范误诊措施

(6)多模态超声在三种浅表淋巴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内容与方法
        2.1 仪器
        2.2 检查方法
        2.3 评价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和二维灰阶超声表现
    2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3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讨论
    1 淋巴结的功能与疾病
    2 超声技术对颈部淋巴结的诊断应用
    3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与淋巴结结核、淋巴瘤的一般资料和二维灰阶超声(B-US)对比分析
    4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与淋巴结结核、淋巴瘤的彩色血流对比分析
    5 超声弹性成像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 颈部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评估与诊断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对照词表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7)手动活检结合超声造影在浅表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1.2 研究对象
    1.3 仪器与方法
        1.3.1 仪器与材料
        1.3.2 常规超声
        1.3.3 超声造影
        1.3.4 穿刺活检
        1.3.5 病理检查
        1.3.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结果
    2.2 超声造影结果
    2.3 穿刺活检结果
    2.4 病理结果
3 讨论
    3.1 淋巴结疾病分类及诊断方法
    3.2 超声造影评价浅表肿大淋巴结以及超声造影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3.3 肿大淋巴结不同活检方式的比较
    3.4 手动活检结合超声造影评价浅表肿大淋巴结
    3.5 局限性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超声造影及手动活检对浅表肿大淋巴结诊断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剪切波弹性成像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仪器与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2.1 病理
    2.2 灰阶超声
    2.3 CDFI
    2.4 SWE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10)类胰蛋白酶在冠心病患者尸检心脏组织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案例选择及分组
    1.2 取材及样本制作
    1.3 免疫组化染色
    1.4 图像分析及其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2.1.1 A组
        2.1.2 B组
        2.1.3 C组
        2.1.4 D组
    2.2 Tryptase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改变
        2.2.1 A组
        2.2.2 B组
        2.2.3 C组
        2.2.4 D组
    2.3 Tryptase的定量分析
3 讨论

四、坏死性淋巴结炎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分布及定量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不完全川崎病颈部淋巴结中的初步研究[D]. 秦芩. 兰州大学, 2021(12)
  • [2]猪圆环病毒2型和3型双重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建立[D]. 刘雨琦. 暨南大学, 2020(03)
  • [3]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 陈英.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0)
  • [4]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对颈部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鉴别诊断初步研究[D]. 梁奎.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2)
  • [5]误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十例原因分析[J]. 李瑞娜,舒畅,刘小乖. 临床误诊误治, 2019(11)
  • [6]多模态超声在三种浅表淋巴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D]. 李亚洲. 南京医科大学, 2019(04)
  • [7]手动活检结合超声造影在浅表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 陈霰.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8]剪切波弹性成像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D]. 王园园. 滨州医学院, 2019(02)
  • [9]类胰蛋白酶和类糜蛋白酶表达在过敏反应死亡与冠心病猝死者组织中的表达[J]. 付立平,张付瑶,王涛,王慧君.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12(02)
  • [10]类胰蛋白酶在冠心病患者尸检心脏组织中的表达[J]. 付立平,张付瑶,王涛,王慧君.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12(01)

标签:;  ;  ;  ;  ;  

坏死性淋巴结炎组织中肥大细胞分布及定量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