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人物的美标准

魏晋人物的美标准

一、魏晋名士的人物美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董萌[1](2016)在《“魏晋风度”下人物美的时代重塑——以《文选》嵇康诗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汉末至晋末,随着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审美的变化,一种特殊的审美风尚随之产生,鲁迅先生将其归结为"魏晋风度",而以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是"魏晋风度"的主要代表。《文选》收嵇康诗文六篇,从不同侧面、不同方向体现出"魏晋风度"下人物美的时代特点,这对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魏晋时期的思想、人物、文章、审美意趣等方面有积极意义。

朱万新[2](2015)在《《中国审美文化简史》第七章英译实践报告 ——侧重探讨平行文本的应用》文中认为向世界介绍、传播中国文化,以增强中国的软实力,这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在实施这一战略的过程中,汉英翻译有着重要作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是对外译介的重要内容。其中,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绚烂多彩的一部分,因此其英译对于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以介绍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为主旨的《中国审美文化简史》一书,以中国历史朝代为经,以审美文化现象为纬,对中国历代审美文化进行了全方位解析。该书形式上图文并茂,内容上力图发掘中国古代最具价值的审美文化资源,总结了传统审美文化思想。该书尚未有英译本问世,因此对该书的英译具有原创性。本选题以该书第七章“魏晋之际的‘自我超越’”为英译对象。该章主要介绍、分析了魏晋时期的主要审美文化现象即“魏晋风度”,包括“行状任诞与性情率真”、“理性精神的审美化张扬”、“容貌崇拜与人物之美”等内容。该章属人文社科学术论着,同时具有散文特征,旁征博引、引用众多。在英译过程中,译者的基本策略是,使译文即能保持原有表述的价值观念、信念体系、理论形态、义理框架和表述方式,也要使译文体现出学术散文的文学特征,以向西方学术开放、与其进行有效沟通而被准确理解。基于该章英译实践,撰写了实践报告,内容主要包括选题背景和意义,翻译过程、难点分析、总体翻译策略等。在难点分析部分,重点探讨了平行文本在该章英译中的应用问题。本项目建立了主要包括三类相关文本的平行文本库,即汉语平行文本、译文平行文本和英语平行文本,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应用。平行文本在本英译项目中的应用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用于更加准确、全面地理解原文内容和形式;二是用于翻译过程中,以提供可资借鉴的译文和译法;三是用于译后对初译文的质量控制。本翻译的实践表明,平行文本能够在原文解析、英译文构建和译后译文检验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张慧琴[3](2014)在《《世说新语》不收陶渊明之原因再探析》文中指出关于《世说新语》何以不收陶渊明的原因,各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诸家观点有其合理成分,但也仍有可商榷之处。将讨论重点置于东晋的时代风尚与《世说新语》的甄选标准,认为陶渊明的农本思想、抱朴含真理念、拙于言辞的定位以及高士之隐的追求等方面,与《世说新语》中名士们所崇尚的贵族化风流、人工美、崇尚清谈和好"通隐"等相背离,这才是导致陶渊明事迹不见于《世说新语》的重要原因。

宗菲[4](2013)在《魏晋玄学影响下传统园林美学范畴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古典园林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园林美学范畴是研究园林美学的必由之路,反映了主体对园林中一切与“美”有关内容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认知,它往往与审美实践相联系,通常也被称为“审美范畴”。中国园林美学范畴中表现出来的生存智慧直接反映了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自然”、“写意”、“含蓄”、“冲淡”、“调和”、“空静”、“悲悯”等意境的发生,归根结底都是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综合体现,与将自然观理论化、抽象化的哲学显然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魏晋玄学作为中国哲学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魏晋南北朝人本主义的确立催生了魏晋时期感物美学的成熟以及绘画、造像、园林等艺术的蓬勃发展;其在方法论上的创新促进了儒、道、释文化思想的合流,为佛教在中国的流行奠定了基础;理性自然宇宙观的形成打破了谶纬迷信之学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垄断;思辨式方法论的产生增加了理论的逻辑性,这些都与玄学的流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借助原始的文献资料以及前人的分析与总结,全面总结了魏晋玄学的基本理论思想及其形成的过程。从中提取出一切与美学相关联的理论内容,并将其与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相联系,从而确立了两者之间密切的内在联系。论文直击中国传统园林美学范畴形成的哲学根源,探求其体现出来的深厚的思想内涵,达到提升其理论高度的目的。并将“意境”范畴确立为园林美学范畴中的首要范畴,作为连接理论与审美实践的重要环节,促进了美学范畴在园林创作及审美中的应用。

郭丽[5](2005)在《《世说新语》的人物美》文中研究指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典名着《世说新语》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人物审美的角度出发,系统考察了《世说新语》在人物审美方面达到的成就。文章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孔子、庄子和刘劭各自关于理想人格的论述描绘了《世说新语》产生之前人物审美的环境和基础。第二部分从“深情之美”、“人格之美”、“才智之美”和“形体之美”四方面系统分析了《世说新语》人物审美达到的成就。第三部分详细论述了《世说新语》人物审美中具有代表性的三个人物——嵇康、阮籍和谢安。第四部分总结《世说新语》人物审美取得的成就及其在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意义。 文章认为,《世说新语》具有一个完整的人物审美评价体系,这一审美体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从《论语》开始,经《庄子》到《人物志》不断发展的结果。其中,人物的外貌、气质、品性、情感、才能、行为、语言、心理活动、年龄结构和性别角色等都被作者纳入其审美视野之中;形体之美在中国古代美学中首次作为独立的审美要素凸现出来;美与丑相映成趣。同时,以自然美的引入为标志,中国古代人物审美的方式在这里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总之,《世说新语》建立了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人物审美评价体系,对中国古代美学后来的发展、特别是在人物审美标准的确立方面有着典范的意义。

邱少平[6](2003)在《魏晋名士的人物美标准》文中认为魏晋名士是魏晋社会欣赏和追求人物关的领头人物,其人物美标准,包括外在的形貌美、神态美和内在的才智美,形成了完整的人物美评价体系。

董晋骞[7](1990)在《论《世说新语》的人物美思想》文中指出 《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的人物美思想是指魏晋名流在谈吐应答、行为举止和功利德性活动中表现出的关于人自身的审美意识。它是当时人们对待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基本根据。魏晋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为《世

二、魏晋名士的人物美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魏晋名士的人物美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1)“魏晋风度”下人物美的时代重塑——以《文选》嵇康诗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魏晋风度”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生命意识的觉醒
    (二)审美风尚的变化
二、“魏晋风度”下人物美的外在风貌追求
    (一)衣着外貌
        1. 俊逸仙姿
        2. 蓬头邋遢
    (二)风度任诞
        1. 直面死亡
        2. 恣意饮酒
        3. 养生服药
三、“魏晋风度”下人物美的内在人格追求
    (一)自然率直的人格之美
        1. 自然风光中的朴素追求
        2. 人之本性中的率性推崇
    (二)淡泊飘逸的人生理想
    (三)沁人心脾的音乐陶冶
四、结语

(2)《中国审美文化简史》第七章英译实践报告 ——侧重探讨平行文本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ont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and Necessity
    1.2 Introduction of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the Project
Chapter Two Analysis of the Seventh Chapter and Basic Translation Strategy
    2.1 Zhongguo Shenmei Wenhua Jianshi and Its Seventh Chapter Introduced
    2.2 Textual Analysis of the Seventh Chapter of Zhongguo Shenmei Wenhua Jianshi
    2.3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 of Source Text
    2.4 Basic Translation Strategy
Chapter Three Parallel Texts and Construction of Parallel Text Database for the Project
    3.1 Definition of Parallel Text
    3.2 Constructing of the Translating-Parallel-Text Database
    3.3 Application of Parallel Texts: Pre-translating Understanding, Translating and Post-translating Detecting
Chapter Four Application of Parallel Texts in Translating the Seventh Chapter
    4.1 Application in Pre-Translation Understanding
    4.2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ng
    4.3 Application in Post-translation Style Detecting and Control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endix One Source Text
Appendix Two Target Text

(3)《世说新语》不收陶渊明之原因再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期相关研究
二、陶渊明农本思想与贵族化风流的差异
三、陶渊明的“抱朴含真”与人工美的差异
四、陶渊明的“拙于言辞”与妙解玄理的差异
五、陶渊明的高士之隐与“通隐”的差异

(4)魏晋玄学影响下传统园林美学范畴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现状
        1.1.1 魏晋玄学及其对美学影响的研究
        1.1.2 美学范畴研究
        1.1.3 中国传统园林美学范畴及意境范畴研究
    1.2 研究方法及意义
        1.2.1 思辨哲学对美学范畴的意义
        1.2.2 中国传统园林美学范畴解读对审美实践的影响
    1.3 研究思路及框架
    1.4 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及创新之处
        1.4.1 玄学对传统美学范畴的构建
        1.4.2 传统园林美学范畴的构建
        1.4.3 园林意境范畴体系的构建
第二章 中国传统园林美学及美学范畴
    2.1 中国传统园林美学
    2.2 美学范畴
    2.3 中国传统艺术的同构
    2.4 “意境”范畴——中国传统艺术的至高美学境界
        2.4.1 “意境”范畴讨论的缘起与发展
        2.4.2 中国传统艺术“意境”范畴
        2.4.3 中国传统园林的“意境”范畴
    2.5 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行为特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魏晋玄学——中国思辨哲学之滥觞
    3.1 玄学释疑
        3.1.1 汉末玄学的萌芽及其兴盛的社会背景
        3.1.2 魏晋玄学的发展及流派
        3.1.3 “玄学”名称之内涵
    3.2 玄学重要哲学历史地位的确立
        3.2.1 人本主义哲学范畴的搭建
        3.2.2 对儒、道、释的沟通
        3.2.3 理性自然宇宙观的确立
        3.2.4 思辨式哲学命题的设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玄学人本主义对园林美学范畴的影响
    4.1 人本主义与感物美学
        4.1.1 审美主体的内在丰富
        4.1.2 独立审美客体的剥离
        4.1.3 感物美学与山水独立美学价值的呈现
    4.2 人本主义与生活美学
        4.2.1 风流率性的魏晋风采
        4.2.2 六朝人的审美情趣
    4.3 感物与生活美学影响下的隐士文化
        4.3.1 隐士一族的兴起以及隐士的审美倾向
        4.3.2 隐士文化与文人园林
        4.3.3 “淡”范畴及其在园林“意境”范畴中的体现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玄儒、玄佛的融合及其对园林美学范畴的影响
    5.1 中国传统文化内向自活系统的构建及意义
    5.2 玄儒的融合与儒家的发展
        5.2.1 王弼的贡献
        5.2.2 裴頠的崇有论
    5.3 从格义到会通——玄学对佛教的浸润
        5.3.1 佛教对玄学的完善
        5.3.2 玄、佛相通的思想理论范畴
        5.3.3 魏晋玄佛对中国禅宗美学的影响
        5.3.4 “禅”范畴及其在园林“意境”范畴中的体现
    5.4 “得意忘言”与园林的“写意”范畴
        5.4.1 得意忘言
        5.4.2 “形”与“意”的辩证
        5.4.3 “写意”范畴及体现
        5.4.4 “写意”在园林中的体现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玄学自然宇宙观对园林美学范畴的影响
    6.1 中国传统自然宇宙观中的“人”与“自然”
    6.2 玄学中的自然观
        6.2.1 玄学中“自然”的含义
        6.2.2 阮籍对理想客观世界的定义及“元气论”
        6.2.3 阮籍音乐论中体现出的自然观
    6.3 “风水”——“天人观”的综合体现
        6.3.1 六朝风水观发展的社会背景
        6.3.2 魏晋玄学自然观对风水学的影响
        6.3.3 “元气论”与风水观的相通之处
        6.3.4 风水信仰阶层的上移
        6.3.5 风水观对士人生活的影响
    6.4 自然宇宙观中所蕴含的美学范畴
        6.4.1 “和”范畴的哲学内涵
        6.4.2 六朝时期的“气”范畴与“韵”范畴
        6.4.3 以“和”为本的“气韵”
        6.4.4 中国传统园林之“气韵”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玄学哲学命题对中国传统园林美学范畴的影响
    7.1 有无之辩与“道”范畴
        7.1.1 有无之辨的道体论内涵
        7.1.2 “有无之辩”的基本内容
        7.1.3 道体论下玄学家对于“美”的界定
        7.1.4 “大美”——艺术的“道”范畴
        7.1.5 园林中的“大美”
    7.2 动静之辩与园林的“空灵”范畴
        7.2.1 玄学与玄佛的“动静观”
        7.2.2 “虚静”的美学价值
        7.2.3 “虚静”与艺术的“空灵”
        7.2.4 园林的“空灵”
    7.3 性情之辩与园林艺术的“缘情”范畴
        7.3.1 性情之辩的伦理意味
        7.3.2 “以情动人”的中国传统艺术
        7.3.3 “情趣”在园林中的体现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语
    8.1 关于文化与美学范畴
    8.2 关于接纳与发展
        8.2.1 中国传统园林与“文化景观”
        8.2.2 中国传统园林与“景观都市主义”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世说新语》的人物美(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前《世说新语》的人物审美——从《论语》到《人物志》
    (一) 孔子:“任重而道远”的“君子”
    (二) 庄子:绰约“神人”、“体畸德充者”与“由技进道者”
    (三) 曹操:“唯才是举”
    (四) 刘劭:具备“九征”的“兼德”之人
第二章 “一代人物,百年风尚”——《世说新语》人物审美奏鸣曲(上)
    (一) 深情之美:“情之所锺,正在我辈”
    (二) 人格之美:“我与君周旋久,宁作我”
    (三) 才智之美:“卫君谈道,平子三倒”
    (四) 形体之美:“故自有天际真人想”
        (1) 男子的容貌美:“此神仙中人”
        (2) 女子的风韵美:“林下风气”
        (3) 少年的聪慧美:“生儿不当如王夷甫邪?”
第三章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世说新语》人物审美奏鸣曲(下)
    (一) 嵇康:“萧萧肃肃”“岩岩孤松”
    (二) 阮籍:“纵情越礼”“穷途恸哭”
    (三) 谢安:“江左风流”“镇安朝野”
第四章 袅袅余音——《世说新语》人物审美在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悠长回响
参考文献
后记

(7)论《世说新语》的人物美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世说》人物美的本质—一无为
二、《世说》的人物美的理想标准
三、《世说》人物美思想的特征
    (一)人物美的品藻是一种审美直觉活动。
    (二)人物美=审美意象。
    (三)“重神”的人物美理论。

四、魏晋名士的人物美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 [1]“魏晋风度”下人物美的时代重塑——以《文选》嵇康诗文为例[J]. 董萌.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09)
  • [2]《中国审美文化简史》第七章英译实践报告 ——侧重探讨平行文本的应用[D]. 朱万新. 鲁东大学, 2015(07)
  • [3]《世说新语》不收陶渊明之原因再探析[J]. 张慧琴. 钦州学院学报, 2014(07)
  • [4]魏晋玄学影响下传统园林美学范畴的构建[D]. 宗菲. 天津大学, 2013(12)
  • [5]《世说新语》的人物美[D]. 郭丽.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04)
  • [6]魏晋名士的人物美标准[J]. 邱少平.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3(06)
  • [7]论《世说新语》的人物美思想[J]. 董晋骞. 社会科学辑刊, 1990(03)

标签:;  ;  ;  ;  ;  

魏晋人物的美标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