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发要求加强动物疫病不规范地区项目建设

齐景发要求加强动物疫病不规范地区项目建设

一、齐景发要求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张衍海[1](2011)在《生物安全隔离区划及我国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评估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当前国际通行的动物卫生管理模式。作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提出的一种新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生物安全隔离区划(compartmentalisation)尤其适合禽流感等难以通过边界控制措施阻止其传入传播的疫病。生物安全隔离区划可以在整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没有消灭某种疫病的情况下,通过生物安全管理和良好饲养规范实现特定动物群体与其他动物群体间的功能性隔离,促进疫病控制,保持贸易持续。本研究首次在国内系统开展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理论和技术措施研究,从OIE关于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的有关原则要求入手,参考和借鉴泰国、欧盟、英国等实施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的做法和经验,参照我国推动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方式,对我国实施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的需求和可行性、基础和条件、实施模式和措施、建设评估标准、评估认可要求等进行研究,并开展了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试点建设工作,创造性提出了“无规定动物疫病企业(无疫企业)”概念,探索构建了我国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评估机制,为我国禽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为尽快突破我国禽及禽产品出口困局提供了新途径,对促进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我国当前肉禽产业生产实际,研究提出了综合性肉禽、单纯种禽、单纯商品肉禽等三种不同类型的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实施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的措施建议,为我国开展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评估工作指明了方向。研究建立了由建设标准、定义标准和评估标准组成的我国肉禽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标准体系,形成的《肉禽无规定动物疫病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通用规范》、《肉禽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标准》以及《肉禽无规定动物疫病生物安全隔离区现场评审表》等技术文件由农业部发布实施。研究构建了我国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国家评估机制,设计了“肉禽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评估申请书”基本样式,提出了推进我国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国际无疫认可的有关建议,并指出生物安全隔离区国家评估是申请生物安全隔离区国际无疫认可的前提,对推进我国生物安全隔离区国家评估和国际无疫认可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德州市六和集团肉鸡产业链为基础,开展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试点建设研究,构建了企业与兽医机构协力建立生物安全隔离区的合作模式和合作框架,为其他企业进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张慧,王元元,王威[2](2009)在《浅析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文中认为随着畜牧业高度集约化和贸易全球化发展,改善饲养环境、减少疫病传播、提高畜产品质量、保证公共卫生安全、控制畜禽疫病工作势在必

张慧[3](2008)在《浅谈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文中指出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动物及其产品生产大流通,畜牧业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模式,疫病传播的风险越来越大。一些重大动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病等随着国际贸易的

浦华,王济民[4](2007)在《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了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并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无疫区建设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浦华[5](2007)在《动物疫病防控的经济学分析》文中指出动物卫生经济学是最近在欧美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可以为政府制定动物疾病防控方案和财政支持政策措施提供经济学支持,其分析结果已逐步成为各国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结合国外动物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发展历程,通过动物疾病防控经济学研究,可以为我国政府优化动物疾病防控措施,制定畜牧业扶持政策等提供经济学支持,也为我国兽医管理尽快与国际接轨奠定基础。从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一直比较严峻。特别是2004年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相继暴发,给我国动物防疫体系再次敲响了警钟。为了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流行,保护畜牧业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我国的动物防疫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提供良好的组织体系保障。但由于动物防疫体系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在短时间内还难以解决,我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还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存在。重大动物疫病对畜牧业危害非常严重。以2004年暴发的禽流感疫情为例,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家禽上下游产业遭受严重冲击,损失严重;家禽产品出口严重受阻;部分农民畜牧业和打工收入受到损失;对公众生活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家禽产品消费减少。论文运用社会总福利理论,测算出禽流感疫情给我国的社会总福利带来的损失为120.90亿元。通过分析在禽流感暴发和传播各影响因素,我们发现免疫水平是影响禽流感防控效果的首要因素,以推广标准化饲养小区为重要形式的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在有效控制疫病传播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饲料质量水平与家禽机体的免疫抗病力密切相关;疫情暴发后,迅速采取措施,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屏障,及时构建人工屏障,也会在禽流感防控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重大动物疫病暴发时,国外发达国建或地区多采取仅扑杀感染动物及疑似动物的政策,而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则多采用扑杀加强制疫苗免疫相结合的防控政策。通过对我国不同家禽饲养规模化程度地区感染禽流感的家禽数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疫苗免疫覆盖率和高风险持续时间对禽流感防控效果具有明显的影响。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在增强重大动物疫病控制能力、促进畜产品出口贸易、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无疫区建设的直接收益现值为48.31亿元(折现率按10%计算),成本收益率为7.95,可以拉动物流业、冷藏业和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32.56亿元间接收益。发达国建或地区为了减缓动物疫病对本国畜牧业的冲击,通常会采用一系列财政支持政策,也给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投入不断增加。通过成本收益分析,2004~2008年实施的我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建设期各年的财政投资的成本收益率为8.54~14.78,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口蹄疫强制免疫和扑杀政策(2002年~2011年)的累计净现值为16.80亿元。本文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进行动物卫生经济学研究,提高政府决策支撑能力;完善动物防疫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能力;推行健康养殖,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强基础免疫工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加大对无疫区建设投入,建设畜产品出口基地:借鉴先进畜牧业国家经验,健全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

颜景辰[6](2007)在《中国生态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基础更加稳固,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农产品数量更加充裕,种类更加丰富,居民生活更加殷实。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与农村经济出现了必须向纵深发展的内在要求,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拓宽农村经济发展领域,几乎成为各地和各级政府的现实需求。与此同时,面对农业资源的日益短缺,农业生态环境的日渐恶化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对生态产品、绿色产品的要求也日趋增强。为此,畜牧业发展尤其是与生态环境关联并协调起来的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便成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必然要求,也成为实现畜牧业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内在必然。本文的研究框架和基本内容主要分为10章。第一章为导言,主要对本文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和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第二章是将生态畜牧业研究领域所关联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总结,为论文研究的进行和深入提供理论铺垫。第三章是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的轨迹及历程进行回顾,以寻找畜牧业发展进程中可能存在的一般规律。第四章则围绕生态畜牧业的发展问题,对其目前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解析,以客观判断现实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特点与特征表现,为后面的进一步深入分析推广背景信息。第五章则以开放的思维,探究世界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在对其现存模式进行梳理并对几个典型的国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其中所存在的一般规律和能够对我国形成借鉴价值的有益经验。第六、七、八章则对我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情况,依照畜牧业产业特征和地域分类标准分别对农区、草原和城市郊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各自的内在特性和适宜采取的微观操作方案。第九章则是对生态畜牧业产品的贸易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这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所必须关注的市场导向原则。第十章则对我国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目标和政策支撑体系进行了全面设计,为今后推进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提供宏观思路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本文可能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我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问题,并赋予了生态畜牧业以新的内涵。本文的研究除关注畜牧业本身外,还十分重视生态畜牧业链条的延伸和功能定位,强调应该依据不同的市场需求、不同的自然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从市场需求、产业化发展和资源利用效率出发,来合理科学地安排产业规模和延伸产业链条,同时还注意到了四种转变,即在经营方式上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在增长方式上由单一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在技术方式上由传统经验型向技术依托型、在利用方式上由资源开发型向生态建设型的转变,以在满足人们对畜产品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使之能够在产业系统形成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价值的增加,而且能够尽可能地降低对系统外的负效应,使资源利用效率得以有效提高。第二,归纳和总结了世界不同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模式。本文在系统总结和全面分析世界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之上,根据当前世界生态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归纳出集约化生态畜牧业模式、草原生态畜牧业模式和农户小规模生态畜牧业模式,并分别对采用这三种发展模式的典型国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对比,提出了对发展我国生态畜牧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第三,提出并系统分析了我国农区、草原和城郊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本文根据生态畜牧业功能特征和产业优势区域,将畜牧业产业研究与生态经济学紧密结合,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我国农区、草原和城郊生态畜牧业的特征、发展现状和模式,并分别提出了其发展对策和措施。特别是在城郊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方面,提出了以农副产品加工和生态旅游为中心的两种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对我国发展城郊生态畜牧业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借鉴意义。第四,全面设计了我国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目标体系、战略重点和技术支撑体系。本文在全面分析世界和我国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以生产目标、消费目标、贸易目标和生态目标为主体的目标体系,提出了以产品战略、结构战略、市场战略和技术战略为重点的战略思路,构建了以生态饲料生产技术、资源高效转化和循环利用生产技术、洁净畜牧业生产技术、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和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等为核心的技术支撑体系,这对今后推进我国生态畜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辛盛鹏[7](2004)在《我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研究与HACCP在生产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对国内及国外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和加拿大的动物源性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目前我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认证及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现状,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在标准体系方面。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标准管理体系的建设、人员培训、标准的推广体应用、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为加强标准的建设规划工作,重点对现有的畜牧兽医(特别是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了分类整理,基本摸清了我国目前畜牧兽医标准的基本情况;并在分类整理的基础上,首次将那些已经不适应现在畜牧业发展的标准进行了分类汇总,提出了国(行)标修订(废止)目录;同时,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分类提出了生产中急需制定的标准,形成了需要制定的国(行)标目录,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质检体系方面。本文在分析研究我国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根据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实际,结合畜牧业产业带,合理布局国家和部级检测机构,各省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综合性的动物产品安全质检中心,改善检测中心软硬件设施、强化人员培训,加强检测方法方面的技术研究等,县级质检机构以建立快速检测方法为主。 在产品质量认证方面。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性的发展意见:在认证管理体系方面,应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壮大认证检查员队伍,提高检查员的资质水平。在具体认证工作方面,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规范产地认定的各项规定,统一规范产地认证申请人的资格、环境条件、质量控制措施以及产地认定工作中的现场检查工作程序、方法、判定依据等;将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工作实质性地结合在一起,确保通过认证产品的质量。 在HACCP管理体系应用方面。本文运用HACCP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初步建立了在肉鸡生产和生猪屠宰中应用的HACCP管理体系模式,为实际生产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邓蓉[8](2003)在《中国肉禽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尽管农业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已从原有的3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5%左右,但农业的发展仍然直接影响着占总人口60%以上的8亿乡村人口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看,研究我国的农业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实践来看,农业越是发达,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越大,由于我国目前畜牧业比重还较低,因此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潜力很大。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很快。从食物营养角度看,发展畜牧业有助于改善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提高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从农民增收的角度来看,农民可以通过从事畜牧业生产和经营获取更多的收入;从农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发展畜牧业可以改进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增值。在食品类畜产品中,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是肉禽产品生产。由于肉禽养殖业发展很快,肉禽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肉类产品增长的有生力量,肉禽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因此,对我国肉禽业进行深入研究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肉禽业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已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到2000年产量已相当可观,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肉禽业是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也是市场化程度和规模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我国肉禽业的发展特点如下。第一,我国肉禽产业发展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同步。第二,我国肉禽业的发展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小,从一开始发展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第三,在我国肉禽业的养殖方式中,专业户养殖是主要方式,产业化经营对肉禽业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第四,我国的肉禽业较早地初步实现了规模化和区域化发展。第五,现代化肉禽生产所需的良种繁育、商品生产、产品加工及市场销售等环节基本形成。第六,一部分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其生产水平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在禽肉的精细分割产品市场上,中国占有较大的优势。第七,我国肉禽业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而且省际间相差较大,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的差距也较大。 本研究采用了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研究等方法,对我国的肉禽业进行了全面分析。论文的内容分为八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产业发展理论和消费理论分析了我国肉禽产业发展的动因,第二部分对我国肉禽业进行了生产发展分析、分省分析和不同饲养方式下的效益分析,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肉禽业的产品结构和家禽品种资源的保护问题,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肉禽业的饲料经营状况、肉禽养殖经营问题和肉禽产品流通问题,第五部分对我国肉禽业的产业化经营问题作了详尽的分析,第六部分主要分析了肉禽业的规模化发展和区域发展问题,第七部分分析了我国肉禽业的进出口状况和比较优势,第八部分我国肉禽业的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 对我国肉禽产业从发展动因,到生产、经营、消费和贸易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研究尚属首次。论文的创新之处首先是从产业发展规律、国内消费推动和出口带动的角度研究我国肉禽业的发展动因。其次表现在,以往的研究是分别对饲料业、畜产品养殖业、畜产品加工流通和畜产品消费进行研究,本次研究力求通过产业链将四部分统一起来进行分析研究。第三是不仅在全国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而且深入到各省区的层面上进行研究,并分别以中东西三个地区和不同的饲养方式对我国肉禽业的成本效益进行了深入分析。第四是对我国肉禽产业的产品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五是对我国不同饲养方式下的肉禽业进行了比较优势的测算。

齐景发,贾幼陵[9](2003)在《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力争把畜牧业建成大产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畜牧饲料专业会议在北京召开》文中提出

农业部畜牧兽医局[10](2002)在《贾幼陵局长关于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项目建设有关问题的说明》文中认为

二、齐景发要求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齐景发要求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生物安全隔离区划及我国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评估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的内涵及作用
        1.1.1 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的内涵
        1.1.2 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的作用
    1.2 OIE 关于实施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的原则要求
        1.2.1 确定生物安全隔离区的原则
        1.2.2 评价和确认生物安全隔离区的关键要素
        1.2.3 适合实施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的动物疫病
    1.3 有关国家实施生物安全隔离区划进展情况
        1.3.1 泰国
        1.3.2 欧盟
        1.3.3 其他国家
    1.4 我国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进展情况
        1.4.1 确立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法律基础
        1.4.2 发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有关管理和技术文件
        1.4.3 成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的组织机构
        1.4.4 设立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技术支撑机构
        1.4.5 开展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评估活动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我国实施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的需求分析及可行性研究
    2.1 我国实施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的需求分析
        2.1.1 实施生物安全隔离区划是进一步提升我国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需要
        2.1.2 实施生物安全隔离区划是解决我国禽产品出口受阻问题的需要
        2.1.3 实施生物安全隔离区划是发展我国现代畜牧业的需要
    2.2 国内规模化肉禽企业生物安全管理及兽医卫生监管现状
        2.2.1 规模化肉禽企业生物安全管理现状
        2.2.2 兽医机构对规模化肉禽企业监管情况
    2.3 我国实施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的有利条件
        2.3.1 确立了实施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的法律基础
        2.3.2 具有开展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的良好平台
        2.3.3 不断增强的兽医机构工作能力
    2.4 小结
第三章 我国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划实施模式及实施措施研究
    3.1 我国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划实施模式
        3.1.1 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主体
        3.1.2 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类型
    3.2 我国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划实施措施
        3.2.1 尽快建立我国肉禽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评估的标准规范
        3.2.2 发挥地方政府在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3.2.3 出台开展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的激励措施
        3.2.4 进一步加强兽医机构工作能力建设
        3.2.5 开展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评估试点工作
        3.2.6 加强生物安全隔离区宣传与国际交流合作
    3.3 小结
第四章 有关国家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标准研究
    4.1 泰国禽类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标准
        4.1.1 生物安全隔离区养禽场生物安全管理标准
        4.1.2 生物安全隔离区和缓冲区禽流感监测要求
        4.1.3 生物安全隔离区追溯系统
        4.1.4 生物安全隔离区和缓冲区禽流感控制措施
    4.2 欧盟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标准和要求
        4.2.1 对生物安全隔离区的描述
        4.2.2 对生物安全隔离区同一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和生物安全计划的描述
        4.2.3 禽流感的特殊保护和监测要求
    4.3 英国种禽生物安全隔离区标准
        4.3.1 基本条件
        4.3.2 管理要求框架
        4.3.3 管理规定
    4.4 小结
第五章 我国肉禽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标准研究
    5.1 建立肉禽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标准的总体考虑
        5.1.1 标准层次结构
        5.1.2 标准作用属性
        5.1.3 标准内容定位
    5.2 肉禽无疫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通用标准
        5.2.1 标准框架
        5.2.2 标准主要内容
    5.3 肉禽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标准
        5.3.1 肉禽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条件
        5.3.2 肉禽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无疫资格的中止与撤销
        5.3.3 肉禽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无疫资格的恢复条件
    5.4 肉禽无疫生物安全隔离区评估标准
        5.4.1 标准结构内容
        5.4.2 标准格式
    5.5 小结
第六章 我国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评估认可机制研究
    6.1 肉禽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国家评估机制
        6.1.1 评估管理
        6.1.2 评估程序和方法
        6.1.3 评估结果发布
        6.1.4 评估后管理
        6.1.5 无规定动物疫病企业
    6.2 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国际认可机制
        6.2.1 OIE 关于开展生物安全隔离区国际无疫认可的建议
        6.2.2 对推进我国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国际无疫认可的建议
    6.3 小结
第七章 我国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试点建设研究
    7.1 开展试点建设可行性调研
        7.1.1 德州的地理位置特点为试点建设提供了适宜的试验基地
        7.1.2 德州的畜牧业龙头企业为试点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试点平台
        7.1.3 德州发展品质农业的迫切需求为试点建设提供了坚强动力
    7.2 制定试点建设方案
        7.2.1 指导思想
        7.2.2 总体目标
        7.2.3 建设内容
        7.2.4 实施进度
        7.2.5 组织机构
    7.3 进行试点建设方案论证
    7.4 签定项目建设备忘录
    7.5 小结
第八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2)浅析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论文提纲范文)

1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发展
    1.1 国际发展概况
    1.2 国内发展概况
2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必要性
3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内容
    3.1 基础建设
        3.1.1 机构队伍
        3.1.2 财政支持
        3.1.3 防疫屏障
        3.1.4 测报预警
        3.1.5 流通监管
        3.1.6 检疫监管
        3.1.7 规划制定
    3.2 免疫控制
        3.2.1 目标:
        3.2.2 主要措施:
    3.3 监测净化 (免疫无疫)
        3.3.1 目标:
        3.3.2 主要措施:
    3.4 无疫监测 (非免疫无疫)
        3.4.1 目标:
        3.4.2 主要措施:停止免疫;强化监测;处置感染动物。
    3.5 评估
4 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成效
    4.1加强了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完善了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
    4.2完善了畜牧兽医标准体系, 提高了标准化饲养水平
    4.3促进了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4.4加快了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
5 存在的问题
    5.1 机构队伍不健全。
    5.2 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基础设施不完善。
    5.3
6 建议
    6.1 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 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
    6.2 科学防控、依法防控。
    6.3 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和组织创新。
    6.4

(3)浅谈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必要性
    1.1 建设背景
    1.2 建设意义
        1.2.1 动物防疫工作
        1.2.2 畜牧业的发展
2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国内外概况
3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内容
    3.1 基础建设
        3.1.1 机构队伍
        3.1.2财政支持
        3.1.3 防疫屏障
        3.1.4 测报预警
        3.1.5 流通监管
        3.1.6 检疫监管
        3.1.7 规划制定
    3.2 免疫控制
        3.2.1 目标
        3.2.2 主要措施
    3.3 监测净化(免疫无疫)
        3.3.1 目标
        3.3.2 主要措施
    3.4 无疫监测(非免疫无疫)
        3.4.1 目标
        3.4.2 主要措施
    3.5 评估
4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成效
    4.1 建立完善了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
    4.2 提高了标准化饲养水平
    4.3 促进了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4.4 加快了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
5 存在的问题
    5.1 机构队伍不健全
    5.2 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基础设施不完善
6 建议

(4)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背景与意义
    1.1 建设背景
    1.2 建设意义
2 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阶段划分
    2.1 动物保护工程
    2.2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
3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成就
    3.1 实验室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3.2 畜牧业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3.3 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进
    3.4 疫病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3.5 农民收入得到显着增加
4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兽医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4.2 兽医队伍技术力量薄弱
    4.3 县级及乡镇兽医实验室运行困难
    4.4 非无疫区与无疫区之间的隔离带建设滞后
5 建议
    5.1 进一步加快兽医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深化兽医体制改革
    5.2 继续加大对无疫区建设的投入, 确保无疫区的正常运行
    5.3 适时调整无疫区的相关政策, 切实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5.4 加强兽医队伍和标准体系建设, 为无疫区认证做好准备
    5.5 调动多方力量, 建立现代化畜牧业出口基地

(5)动物疫病防控的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动物疫病已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1.2 动物疫病严重影响了我国畜产品的出口
        1.1.3 动物疫情暴发的风险不断加大
        1.1.4 动物疫病对公共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动物疫病经济损失评估
        1.2.2 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经济学分析
        1.2.3 动物疫病流行的风险分析和预警预测
    1.3 研究目标
        1.3.1 研究的创新点
        1.3.2 研究的难点
    1.4 研究方法
        1.4.1 多准则决策方法
        1.4.2 成本收益分析
        1.4.3 双差异比较法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动物疫病经济学分析理论和发展趋势
    2.1 动物卫生经济学的发展现状
        2.1.1 动物卫生经济学的发展
        2.1.2 动物卫生经济学在疫病防控决策的运用
        2.1.3 动物卫生经济学分析中的目标选择
    2.2 动物经济学主要研究方法及运用
        2.2.1 成本收益分析
        2.2.2 决策支持系统
        2.2.3 总剩余理论
    2.3 动物疫病防控经济学分析的的发展趋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及防疫体系现状分析
    3.1 我国主要动物疫病流行情况
        3.1.1 我国的主要动物疫病
        3.1.2 我国动物疫病发生情况
    3.2 我国动物防疫体系现状
        3.2.1 动物防疫体系相关法律法规
        3.2.2 动物防疫管理体系
        3.2.3 动物防疫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物疫病暴发的经济社会影响分析
    4.1 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4.1.1 对经济的影响
        4.1.2 对社会的影响
    4.2 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成本分析
        4.2.1 禽流感防治技术措施成本构成
        4.2.2 疫点的防治成本分析
    4.3 动物疫病对社会总福利的影响
        4.3.1 理论研究
        4.3.2 实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物疫病暴发和传播影响因素分析—以禽流感为例
    5.1 动物疫病传播影响因素分析
        5.1.1 疫苗免疫
        5.1.2 饲料质量
        5.1.3 饲养管理
        5.1.4 传播媒介
        5.1.5 自然状况
        5.1.6 流行病学分析
    5.2 影响禽流感暴发和传播因素的重要性排序
        5.2.1 指标选择
        5.2.2 分析
        5.2.3 结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选择
    6.1 国内外实施的动物疫病防控策略
        6.1.1 以扑杀为主的防治策略
        6.1.2 以扑杀与疫苗免疫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6.1.3 我国采用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策略
    6.2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措施经济优化
        6.2.1 决策方案与方法
        6.2.2 结果与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经济学评估
    7.1 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背景
        7.1.1 我国建设无疫区的基本情况
        7.1.2 我国建设无疫区的财政投入情况
        7.1.3 无疫区建设的主要成就
    7.2 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经济学评估
        7.2.1 评估方法
        7.2.2 评估指标分析
        7.2.3 评估结果
    7.3 无疫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
    8.1 发达国家或地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财政支持政策
        8.1.1 财政补偿政策
        8.1.2 财政援助政策
        8.1.3 主要借鉴
    8.2 我国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财政支持政策
        8.2.1 财政支持现状
        8.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8.3 动物防疫财政支持的经济学分析
        8.3.1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经济学分析
        8.3.2 口蹄疫防控财政支持的经济学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中国生态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目的与意义
        1.1.1 生态型畜牧业是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所追求的更高层次
        1.1.2 生态畜牧业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最佳方式
        1.1.3 生态畜牧业有利于第一性生产与第二性生产的良好衔接
        1.1.4 生态畜牧业是增强畜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选择
        1.1.5 发展生态畜牧业有利于保护环境和保障居民健康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生态产业研究
        1.2.2 生态农业经济
        1.2.3 畜牧业经济研究
        1.2.4 生态畜牧业研究
    1.3 研究的指导思想与方法
        1.3.1 研究的指导思想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 研究的基本结构与基本内容
    1.5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
第2章 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畜牧业经济一般理论
    2.2 生态畜牧业的理论基础
        2.2.1 生态经济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有机畜牧业理论
    2.3 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经济学原理
        2.3.1 供需均衡理论
        2.3.2 循环经济理论
        2.3.3 环境经济学理论
    2.4 生态畜牧业的基础理论述评及发展趋势
第3章 中国畜牧业发展:轨迹描述与历程分析
    3.1 我国畜牧业发展的轨迹分析及其基本特征
        3.1.1 产品总量不断增长
        3.1.2 人均畜产品占有量大幅度提高
        3.1.3 产品结构逐步优化
        3.1.4 集约化的农区畜牧业发展日益明显
    3.2 畜牧业生产发展的轨迹分析
        3.2.1 恢复性发展时期(1949-1957)
        3.2.2 曲折发展时期(1958-1978)
        3.2.3 改革开放的大发展时期(1979-1996)
        3.2.4 新阶段的全面发展时期(1996年至今)
    3.3 中国畜牧业技术演变轨迹分析
        3.3.1 以家庭副业和从属于农业为特征的发展阶段(1979年以前)
        3.3.2 向支柱产业演进的全面快速发展阶段(1979年以后)
    3.4 中国畜牧业经营方式演变历程
        3.4.1 20世纪80年代的商品化、专业户化、企业化发展阶段
        3.4.2 20世纪90年代的规模化、企业化、产业化发展阶段
        3.4.3 21世纪初的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阶段
第4章 中国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4.1 中国生态畜牧业形成的基本背景
        4.1.1 生态农业与生态畜牧业的衍生
        4.1.2 生态畜牧业提出的基本背景分析
    4.2 中国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4.2.1 生态畜牧业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
        4.2.2 生态畜牧业的功能定位与种类划分
        4.2.3 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模式
        4.2.4 我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4.3 中国生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受计划经济和短缺时代的惯性影响,导致发展的起点相对较低
        4.3.2 受人们认识上的局限,生态畜牧业发展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
        4.3.3 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较低,导致生态畜牧业发展与养殖规模较小
        4.3.4 科技进步速度较慢,畜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不高
    4.4 中国生态畜牧业发展障碍的技术因素分析与制度透视
        4.4.1 科技研发与推广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生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4.4.2 确保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制度与保障体系尚不完善
        4.4.3 传统观念的制约
第5章 世界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及启示
    5.1 世界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5.1.1 世界畜牧业生产的基本现状
        5.1.2 世界主要畜产品贸易现状
        5.1.3 世界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
        5.1.4 世界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5.2 以集约化发展为特征的生态畜牧业模式及其启示
        5.2.1 美国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与特点
        5.2.2 加拿大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与特点
    5.3 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5.3.1 澳大利亚的生态畜牧业
        5.3.2 新西兰生态畜牧业发展
    5.4 农户小规模饲养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5.4.1 日本畜牧业的基本概况
        5.4.2 日本畜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5.4.3 日本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措施
    5.5 世界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5.5.1 提高并强化认识,加强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5.5.2 加快生态畜牧业生产技术体系的完善和普及推广
        5.5.3 加大培育国内和国际生态畜产品市场
第6章 中国农区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分析
    6.1 农区生态畜牧业的基本特征与制约因素
        6.1.1 农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6.1.2 农区生态畜牧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分析
    6.2 农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问题解构
        6.2.1 我国农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6.2.2 农区生态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6.3 农区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分析及路径选择
        6.3.1 农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模式
        6.3.2 发展农区生态畜牧业的路径选择
第7章 中国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分析
    7.1 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及实施条件
        7.1.1 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7.1.2 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与建设的实施条件
    7.2 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问题探究
        7.2.1 草地退化严重
        7.2.2 草原畜牧业生产力落后
        7.2.3 草原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
        7.2.4 草原保护制度还不完善
        7.2.5 产后环节薄弱,产业化经营发育迟缓
    7.3 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典型模式分析
        7.3.1 季节轮牧模式
        7.3.2 家庭生态牧场模式
    7.4 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7.4.1 建立完善的科技投入机制,加快科技创新和科技转化
        7.4.2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实现草原畜牧业生产结构合理化
        7.4.3 实施动物保护工程
        7.4.4 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
        7.4.5 加快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7.4.6 科学合理地利用草地
第8章 中国城郊地区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分析
    8.1 城郊生态畜牧业的特点及其发展条件
        8.1.1 城郊生态畜牧业的特点
        8.1.2 城郊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8.2 城郊地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
        8.2.1 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中心,发展生态畜牧业
        8.2.2 以旅游为中心,发展生态畜牧业
    8.3 城郊地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8.3.1 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
        8.3.2 做好畜牧企业的布局规划
        8.3.3 高度重视优良品种
        8.3.4 广泛应用新技术
        8.3.5 实施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计划
        8.3.6 建立科学的生产体系
第9章 中国生态畜产品市场消费与贸易分析
    9.1 中国畜产品市场消费与贸易现状
        9.1.1 中国畜产品市场供给与需求情况分析
        9.1.2 中国畜产品贸易情况分析
        9.1.3 中国生态畜禽产品市场发展现状
    9.2 影响中国生态畜产品市场消费与贸易的因素分析
        9.2.1 中国生态畜产品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9.2.2 中国生态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9.3 促进生态畜产品市场消费和贸易的对策分析
        9.3.1 国家应加强对生态畜产品相关知识的科学宣传
        9.3.2 严格绿色畜产品认证、监测制度
        9.3.3 创新生态畜产品流通模式
        9.3.4 制定合理的生态畜产品价格
        9.3.5 建立规范化的技术应用及推广网络
        9.3.6 建立生态畜产品生产体系
第10章 中国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及政策选择
    10.1 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目标体系设计与战略重点思考
        10.1.1 中国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目标体系设计
        10.1.2 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10.2 中国生态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的构建
        10.2.1 生态饲料生产技术体系
        10.2.2 资源高效转化和循环利用的生产技术
        10.2.3 研究开发和推广畜牧业洁净生产的技术体系
        10.2.4 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体系
        10.2.5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体系
    10.3 提升中国生态畜牧业产业水平和效益的对策措施
        10.3.1 加快生态畜牧业集约化发展
        10.3.2 加快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10.3.3 大力发展外向型生态畜牧业
    10.4 中国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10.4.1 加强生态畜牧业宏观管理体制与法制建设
        10.4.2 强化优势生态畜牧业区划布局
        10.4.3 加强生态畜产品生产的质量控制
        10.4.4 深化和完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10.4.5 引导生态畜产品消费,开拓畜产品市场
        10.4.6 加大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
致谢

(7)我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研究与HACCP在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3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国际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状况
    2.1 美国食品安全性管理
    2.2 加拿大食品安全性管理
    2.3 国外食品安全性检测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
    2.4 国外食品安全检测与实验室的设置
    2.5 世界各国动物产品安全性研究状况
    2.6 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比较研究
    3.1 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重要意义
    3.2 我国畜牧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状况
    3.3 国外标准化系的状与发展
    3.4 我国畜牧业标准体系的现状及问题与差距
    3.5 我国畜牧业标准体系建设面临的任务与发展措施
    3.6 小结
第四章 我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研究
    4.1 我国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在保障动物产品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4.2 我国畜牧兽医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现状
    4.3 我国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4.4 小结
第五章 我国动物产品质量认证的现状与发展
    5.1 实施质量认证的意义
    5.2 质量认证发展的过程
    5.3 我国质量认证的发展
    5.4 我国畜产品质量认证现状
    5.5 我国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的现状
    5.6 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5.7 小结
第六章 HACCP在我国畜牧兽医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6.1 HACCP管理体系的发展过程及在各国的应用情况
    6.2 HACCP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与实施步骤
    6.3 HACCP管理体系在饲料企业中的应用
    6.4 HACCP管理体系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
    6.5 HACCP管理体系在生猪屠宰加工场中的应用模式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中国肉禽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图表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 我国肉禽产业的发展动因
    第一节 产业发展理论
        一. 产业的形成和产业结构
        二. 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三.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四.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二节 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分析
        一. 农业产业内部结构演进规律
        二. 类比配第-克拉克定理分析农业内部结构
        三. 农民不离开农村实现增收的途径--发展畜牧业实现粮食的转化增值
    第三节 国内消费动因
        一. 现代消费理论
        二. 我国人民的消费特点
        三. 我国人民食物结构的改变
        四. 禽肉产品的消费发展趋势
    第四节 出口动因
        一. 通过肉禽产品出口增加我国农民的收入
        二. 通过增加肉禽产品的出口促进农业经营方向和结构的转变
第三章 我国肉禽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我国肉禽业发展总体分析
        一. 我国肉禽业发展概况
        二. 我国肉禽业生产水平分析
        三. 我国肉禽业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我国肉禽业发展的分省分析
        一. 我国各省区家禽存栏量和家禽出栏量分析
        二. 我国各省区禽肉产量分析
        三. 我国各省区每只存栏家禽产肉量分析
        四. 我国各省区人均禽肉占有量分析
    第三节 我国肉禽业不同饲养方式的效益分析
        一. 国营集体饲养方式的效益分析
        二. 专业户饲养方式的效益分析
        三. 不同饲养方式的比较和结论
第四章 我国肉禽业的产品结构问题
    第一节 我国肉禽产品结构分析
        一. 肉禽品种结构和最终产品结构分析
        二. 肉禽产品消费结构分析
    第二节 黄羽肉鸡发展分析
        一. 国内外市场对黄羽肉鸡的需求分析
        二. 我国黄羽肉鸡的开发和生产情况分析
        三. 黄羽肉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 对我国黄羽肉鸡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三节 水禽业发展分析
        一. 我国水禽业发展概述
        二. 我国水禽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 我国肉鸭发展分析
        四. 我国肉鹅的发展分析
        五. 促进我国水禽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第四节 特种家禽发展分析
        一. 我国特禽业的现状分析
        二. 我国特禽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 特禽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 我国特禽业未来的发展对策
    第五节 我国种禽场概况和家禽品种资源的保护问题
        一. 全国种禽场分布概况
        二. 我国禽类遗传资源工作的不平衡性
        三. 我国家禽主要品种的来源和生产性状
        四. 我国家禽选育工作发展展望
第五章 我国肉禽产业经营现状分析
    第一节 肉禽业的饲料经营
        一. 我国饲料业发展的历史
        二. 我国饲料业的发展现状
        三. 我国肉禽业的饲料生产状况
        四. 我国饲料业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我国畜牧业经营方式的变革和肉禽业的家庭经营
        一. 建国以来我国畜牧业经营方式的四次大变革
        二. 家庭经营是我国肉禽业的主要经营形式
    第三节 肉禽产品的加工与流通
        一.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意义及我国肉禽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
        二. 我国畜产品流通特点和畜产品流通渠道
        三. 我国肉禽产品的流通特点和流通渠道
        四. 我国肉禽产品流通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 我国肉禽业的产业化经营分析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探讨
        一.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基础
        二. 我国现阶段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原因
        三. 对我国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绩效的评价
    第二节 我国肉禽业的产业化经营分析
        一. 肉禽业小生产者的组织化--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内涵
        二. 我国肉禽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形式
        三. 对我国肉禽业产业化经营的几点建议
第七章 我国肉禽产业的规模化和区域发展问题
    第一节 规模经济理论
        一. 狭义的规模经济与广义的规模经济
        二. 聚集规模经济
    第二节 我国肉禽业的规模化发展分析
        一. 从劳均年产禽肉的水平分析
        二. 从养殖场和专业生产农户的出栏水平分析
        三. 对我国肉禽规模化发展的评价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一. 区域发展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二. 区域发展与劳动的地域分工理论
        三. 区域发展的大协调全息经济运行理论
        四. 区域发展的梯度推移理论
    第四节 我国肉禽产业的区域发展
        一. 我国禽肉产量在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分布情况
        二. 我国规模化养殖场户的地区分布
        三. 我国规模化肉禽生产的区域布局变化
        四. 对我国肉禽业区域布局的评价
第八章 我国肉禽业的进出口状况和比较优势分析
    第一节 我国肉禽业的进出口分析
        一. 世界肉禽业发展现状
        二. 中国与世界肉禽产品进出口状况
    第二节 我国肉禽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一. 比较优势的测度方法
        二. 选择方法及参数确定
        三. 测算结果及分析
    第三节 我国肉禽业竞争优势的国际比较
        一. 世界各国肉禽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比较
        二.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肉禽业发展的影响
第九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 基本结论
    二.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10)贾幼陵局长关于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项目建设有关问题的说明(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设无规定疫病区示范区, 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畜牧业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一步
二、无规定疫病区示范区项目的建设, 需要多种内外部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三、无规定疫病区示范区项目建设完成后, 最终要得到国际认可

四、齐景发要求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物安全隔离区划及我国无禽流感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评估机制研究[D]. 张衍海.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0)
  • [2]浅析无规定动物疫病区[J]. 张慧,王元元,王威. 中国动物检疫, 2009(03)
  • [3]浅谈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J]. 张慧. 山东畜牧兽医, 2008(11)
  • [4]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探讨[J]. 浦华,王济民. 中国畜牧杂志, 2007(14)
  • [5]动物疫病防控的经济学分析[D]. 浦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05)
  • [6]中国生态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D]. 颜景辰. 华中农业大学, 2007(03)
  • [7]我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研究与HACCP在生产中的应用[D]. 辛盛鹏.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3)
  • [8]中国肉禽产业发展研究[D]. 邓蓉.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3(03)
  • [9]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力争把畜牧业建成大产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畜牧饲料专业会议在北京召开[J]. 齐景发,贾幼陵. 中国禽业导刊, 2003(03)
  • [10]贾幼陵局长关于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项目建设有关问题的说明[J]. 农业部畜牧兽医局. 中国兽药杂志, 2002(02)

标签:;  ;  ;  ;  ;  

齐景发要求加强动物疫病不规范地区项目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