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宿舍财物防盗分析及对策

高校宿舍财物防盗分析及对策

一、大学生宿舍财物防盗分析及对策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周文洁[1](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要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传承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文化强国建设。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切入点,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对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进行理论概述,包括基本概念界定、作用发挥、理论依据等。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师生在宿舍内共同创造并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精神氛围的总和。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构成要素和典型案例。阐明了社会、高校、家庭、个体等要素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发挥的作用。分析北京大学等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典型案例。描述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现状。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成就表现在宿舍文化建设系统完善、宿舍文化建设模式不断创新等方面。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宿舍文化要素功能欠佳、宿舍文化建设机制落后时代、宿舍文化建设举措作用有限、宿舍文化建设网络文化影响等方面。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究如下:宿舍文化建设理念有所偏废、社会转型带来负面影响、宿舍文化建设自身不利因素、消极网络文化传播带来挑战。从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两方面探讨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系统构建。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需秉持方向性、科学性、物质性、精神性、有效性、创新性原则,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着力。从宿舍文化建设统筹协调、宿舍文化建设责任到人、宿舍文化建设双向推进、宿舍文化建设制度保障等方面,深入探讨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提质增效效的具体对策。

黄邓楷[2](2020)在《基于CPTED理论的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知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社会矛盾冲突愈发激烈,城市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随着建设平安校园和安全社区的呼声高涨,校园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城的社会结构相对复杂、空间高度开放共享,其校园环境安全管理更具挑战性。一方面,随着大学城扩张建设步伐的放缓,校园环境使用后评价逐渐引起重视,但评价对象以大学城物质环境为主,空间使用主体——学生的环境感知评价研究略显不足。另一方面,我国犯罪治理主要依赖法律震慑、治安防范等管理手段,较少基于空间视角利用环境规划设计方法预防犯罪。基于此背景,本文以广州大学城为例,开展学生的环境安全感知评价,探讨学生安全感与大学城环境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关系。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整理、问卷调查、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和SPSS软件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广州大学城空间环境特征与学生安全感知的联系,对安全感评价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质化和量化分析,发掘宏观的空间位置和微观的街景特征与学生安全感的关联,建立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知评价指标体系,据此试述提升学生安全感的大学城环境优化策略。论文研究可分成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为绪论,旨在阐明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研究的重要意义,明确研究对象和范围。并进行国内外大学城及校园规划设计、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及安全感评价相关研究和实践的综述,强调环境规划设计手段在我国大学城校园安全管理中缺失的现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现实背景基础。第二部分(第二章)是环境安全感评价的理论基础研究,立足广州大学城空间环境现状,梳理日常活动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等传统犯罪学理论和“街道眼”、可防卫空间、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PTED)等环境犯罪学理论,分析国内外CPTED理论的研究、相关实践案例与组织机构的发展趋势,总结可为环境安全感知评价提供有益借鉴的CPTED应用经验。归纳并提炼环境安全感评价的研究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为接下来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第三、四、五章)是问题分析和实证研究。首先,以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为例,开展单体校园的环境安全感评价探索性调研,对CPTED六要素进行信度分析、重要性排序、相关性分析,并挖掘高校环境安全感评价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如传统调查方法难以准确定位地点,无法对特定空间安全感评价进行定量分析;也较难识别影响安全感的环境特征,难以建立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指标体系。为弥补上述缺陷,分别利用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和照片打分法分析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安全感评价的宏观空间位置因素和微观街景特征因素,构建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指标体系。第四部分(第六章)是规律总结和策略研究。根据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指标体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面分别阐述大学城环境规划、设计和管理对学生安全感评价的影响,据此试述提升学生安全感的大学城环境优化策略,力图为我国高校校园环境安全规划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本文以广州大学城为例,开展了环境安全感评价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在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评价方法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环境安全感知评价的研究内容上都取得一定的创新性成果。本文研究成果可补充完善大学城环境安全规划设计导则,为我国高校校园安全环境的科学合理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侯有燕[3](2020)在《养成教育目标下高中宿舍管理思路研究 ——以重庆市T中学为例》文中认为在近年来养成教育的实施与推广过程中,很多高中学校都忽视了宿舍管理中养成教育的实施与推广。宿舍作为高中学生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自然也是学校对于学生管理的不可或缺的职能,同时也是高中进行宿舍管理有效的载体与平台。并且随着近年来,高中管理制度改革与完善,高中寄宿学生比例急剧上升,超过80%的高中生都选择了寄宿生活。如果学校管理忽视宿舍管理中的养成教育,不仅将不利于整个学校养成教育策略的实施与推进,也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养成。重庆市T中学住校生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70%,宿舍管理是其学生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校实施养成教育策略的重要载体与平台。基于此,本文提出以重庆市T中学为案例对养成教育目标下高中宿舍管理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本研究中的高中宿舍管理主要是指通过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制度、管理队伍、寝室文化和学生发展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找到突破性的管理措施,提升管理质量。本文的宿舍管理的主体是宿舍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宿舍管理的客体是T中学寄宿学生。在养成教育理论目标下,宿舍管理的目的有四个方面:一是为了引导寄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二是为了强化寄宿学生的文明语言、行为规范;三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四是为了强化寄宿学生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养成教育理论目标下,宿舍管理的手段有六种策略选择,即:引导策略、约束策略、认知策略、强化策略、凝聚策略以及激励策略。本文从养成教育目标出发,重点介绍了养成教育的内涵、特点、功能以及四个发展阶段。指出了养成教育具有规范性、实践性、长期性的特点,指出了养成教育有引导功能、约束功能、认知功能、强化功能、凝聚功能以及激励功能。同时管理对象有被动接受期、勉强接受期、主动接受期和习惯形成期四个阶段。随后,重点以重庆市T中学为案例,综合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开展对高中宿舍管理的调查研究,简要介绍了T中学的历史沿革,针对问卷、访谈结果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与访谈结果的分析。通过结果分析,发现与归纳总结出重庆市T中学养成教育理念下高中宿舍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宿舍管理中引导方法不足;宿舍管理中约束力度不够;缺乏激励奖惩措施,目的性与计划性不强。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对养成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人力、财力资源相对缺乏;宿舍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相关规范制度不够健全。最后在养成教育目标下根据归因分析,提出了具体应对思路建议,包括:实施科学养成教育的认知思路;健全相关规范制度的引导思路;加大人财物投入的强化思路;提升宿管人员水平的凝聚思路;开展多样化活动的激励思路;针对少数学生精准养成的约束思路。这些思路能切实提高T中学宿舍管理中养成教育的实施水平,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丁建雄[4](2020)在《庄子媒介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庄子媒介思想是庄子传播思想研究的一部分。在庄子视域下,媒介是“心”的延伸。“心”是无形的,区别于有形的物质实体,侧重于精神世界,包含了道德、精神、情感、思想、信念等要素于其中。庄子尤为重视“心”——好似麦克卢汉重视的“中枢神经系统”——因为“心”才是真正的自己,其次是身体,而其他的一切外物则是“心”的附属以及身体的延伸,即媒介。可以说,在庄子那会儿就已有“万物皆媒”的观念了。媒介还包含了一部分无形之物,判别标准是看其是否“可易”,不可易者不是媒介,例如“道”、思想精髓、真情等不是媒介。如古语所云“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鹅毛是媒介,但情谊不是媒介。媒介之判断需举一反三。媒介并不是中性的,有冷媒介与暖媒介之分,这不在于媒介的使用者,而是在于媒介本身性质的冷暖。冷媒介危害“心”、冰冻“心”,会使人的情感和道德大大减少,最终异化成“机心”——机器般的心,人会变了像麻木不仁的资本家那样,甚至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暖媒介暖心,有温情在其中,不至于让人变得残酷无情。当然,冷暖媒介是相对而言的,通常冷媒介会转变成暖媒介,因为没有最冷的冷媒介,只有更冷的冷媒介。因而,使用媒介前要警惕媒介,特别是新媒介,避免媒介伤真性。这是最基本的,之后才能谈媒介使用的境界。一种境界是将媒介“无用”化,在使用过程中减少其功利价值,因为“无用乃大用”,会有你意想不到之妙效;第二种,是超越媒介之有待,立于无待之境,这时你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了,能像庄子那样无待于媒介,逍遥游世。第三种,融“道”于媒介之中,这样能将自身及媒介无限升华,无限接近于媒介运用的最高境界,这是再高的技术都不能企及的。庄子有许多媒介寓言,有的媒介有有形实体,有的是无形的。这些媒介如文字、书籍、弓箭、刀剑、渔具、鞭子、画画、火把、葫芦、竹竿、舟、车、锁、萧等,还有法律、朋友圈儿、“鬼”等等。这些媒介寓言皆贯穿着庄子的媒介核心思想在其中。庄子虽然是先秦诸子之一,生活在古代,但其媒介思想对当今被各种高端媒介所包围着的人们很有启发意义,需用心体会。

韦宇[5](2019)在《高等学校校园安全管理研究 ——以S大学为例》文中提出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以维护校园内部安全稳定在高等学校管理过程中首当其冲。本文以S大学为例,结合学校网站发布的安全事件简报及笔者自编问卷,梳理出近六年S大学内部发生频率较高的安全事件类型、每类安全事件的发生频率与发生原因以及S大学学生的安全意识等信息,试图对S大学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全面的认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选取美国和日本作为国外高校代表,罗列了两国政府、社会、学校等方面针对高校校园安全采取的相关措施,希望对进一步提升我国校园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一些借鉴与经验。综上,笔者提出了改善我国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建议:(一)从制度层面上,要完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建设、加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队伍层级制度建设以及高校校园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建设;(二)在物质和技术层面上,要完善物理防范和物质保障,加强视频监控、门禁管理、消防报警三大系统及安全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三)在人力层面上,以学校安全委员会及二级部门为抓手,以治安保卫队伍和辅导员队伍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安全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以及学生的安全意识,从而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李双双[6](2018)在《大学生宿舍关系的认知行为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有三分之一左右大学生的宿舍关系水平不能达到满意,不良的宿舍关系一方面影响其生活和学习,另一方面影响影响良好人格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宿舍关系进行干预研究。由于个体感受到的刺激事件的影响会更多地受认知行为因素影响,本研究从认知行为角度探讨大学生宿舍关系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干预。研究共分为两部分。研究一,大学生宿舍关系的认知行为影响因素问卷编制。目的:明确大学生宿舍关系的认知行为影响因素,编制能够反映大学生感受到的负性宿舍事件影响程度的问卷。方法:对开放式问卷获取的内容逐字逐句编码形成初始条目,经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编制成大学生宿舍关系认知行为影响因素问卷,并初步评估问卷的信、效度。结论:1.影响大学生宿舍关系的因素中,负性宿舍事件可以分为舒适生活、情感归属、一般共享、人身安全、财物安全、尊重、公共事务、人际独立8个方面,认知因素可以分为态度及期待、矛盾认知2类,常用应对方法有忍耐、忽视、理解包容、调侃、沟通提醒、争吵、批评、自我反思8类;2.自编大学生宿舍关系的认知行为影响因素问卷信度、效度符合测量学指标。其中,负性宿舍事件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0.956,分半信度0.835,校标效度为0.328,8个因子划分可以作为负性宿舍事件类型划分的依据,问卷分数反映被试感受到的负性宿舍事件的影响,可用于判断负性宿舍事件影响的主要来源;相关认知问卷内部一致性性信度0.810,分半信度0.767,与负性宿舍事件问卷相关系数0.447,问卷分数反映相关认知的适应性水平。研究二,针对认知行为因素的大学生宿舍关系团体干预研究。目的:通过对认知行为因素进行干预改善大学生宿舍关系。方法:按照异质性团体的要求,选取不同年级、专业、民族、户籍的12名被试,在不同负性宿舍事件下针对认知行为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并评估效果。结论:以团体的形式,在8类负性宿舍事件情境下,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对异质性团体被试在认知行为因素方面进行干预,可以显着降低其感受到的负性宿舍事件的影响(p<0.001),改善宿舍关系。

詹伟峰[7](2018)在《系统理论视角下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师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高校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场所,高校安全问题影响广泛,受到社会和人们的高度关注。尽管政府与高校都积极采取了各种提升高校安全管理的措施,但涉及师生的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除了社会环境、校园管理等方面的客观因素之外,也暴露了高校师生安全素质缺失这一根本问题。安全素质缺失的根源还在于高校安全教育不够系统、深入、有效。因此,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安全教育体系迫在眉睫。本研究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从系统的要素、特征与动力三个角度对高校安全教育进行分解,通过对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和缺陷的分析,对境外高校安全教育先进经验进行阐释和借鉴,以构建新时期我国高校安全教育体系。从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来看,局面可谓复杂。尽管各高校在安全教育方面的工作付出较多,也在不断改进,但从整体性、开放性、协同性、层次性各方面来审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改进空间。本研究基于丰富细致的实证研究,通过对境外四所高校的实地考察、调研访谈,对国内六所高校的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调研访谈,在此基础上获取大量数据和有效信息,对国内外高校安全教育有一个总体把握与评估,进一步提炼出有益经验做法及不足之处。从系统角度来看,境外高校则在安全教育方面先于我们作出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如在整体性上,教育内容完善,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在协同性上,内部协调顺畅,构建了完善的组织架构;在开放性上,教育形式多样,形成了有力的校内外联动机制;在层次性上,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丰富的探索。这些探索及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供国内高校参考与借鉴,可根据我国及各高校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借鉴,去粗取精、博采众长。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优化安全教育系统的要素,完善安全教育系统的特征,强化安全教育系统的动力,扩大安全文化的影响等四个方面的措施,以期对我国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

朱建梅[8](2018)在《高校女大学生安全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安全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是和谐社会建设和时代发展的重要内容,必然是不可被忽视的。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新鲜血液,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高等教育逐步普及致使女大学生的数量持续性增加,近些年来,关于女大学生的安全事故频发,新闻报道层出不穷,这说明女大学生身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虽然许多学者对女大学生的安全问题是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的,但由于女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安全问题的纷繁复杂、女大学生在专业、年级等方面差异性所导致安全问题的偏差性,女大学生在安全问题上更值得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个案分析法对女大学生和男大学生的安全问题进行数据分析以及归因,并在借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探索出解决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教育策略。笔者主要从五个部分展开女大学生安全的研究:首先,分析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目标和研究设计方案,并重点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安全问题和安全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其次,介绍了社会性别,生命教育等理论,以此作为论文进一步研究的理论基础。再次,从研究总设计层面入手,阐述了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得出的高校女大学生的安全现状。然后,基于深入的实证研究结果,具体归纳当下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最后,通过前两部分的实证调查和原因分析,在了解当前高校女大学生安全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应对策略。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女大学生的安全问题虽与男大学生的安全问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相异之处更多。此外,女大学生安全问题在年级、专业、生源地、独生非独生上存在显着性差异。通过调查表明,女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财物安全方面女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弱、消费计划十分混乱且受到消费主义的冲击;人身安全中传统社会性别存在刻板印象,高校安全管理针对性偏弱且社会总体治安环境不良;心理安全方面恋爱心理倦怠消极,就业心理焦虑不堪,交往心理脆弱敏感。基于以上调查分析提出以下应对策略:其一,财物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提升女大学生的审美品位,加强对女大学生的财商教育,净化构建和谐的消费环境;人身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构建融入性别视角的公共安全空间,重塑女大学生人身安全知识教育体系,整合力量扼制对女大学生的不法侵害;心理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强化情感与情绪教育,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建立女大学生心理咨询制度。

刘星言[9](2016)在《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社会进步的有生力量,保障大学生的安全是维护校园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部分,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校内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高校校园安全事故不断上升,造成高校校园安全事故的原因也越来越复杂。本研究以当前在读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研究法,定性定量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对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状况、高校的安全教育水平以及产生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安全意识方面既有积极表现,也有消极表现。当前大学校园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消防火灾、交通事故、信息泄露、心理问题、食品卫生问题等方面。其原因主要与家庭教育、高校教育以及高校体制建设、社会文化以及社会环境和自身心理因素有关,体现在家庭安全教育的不足、高校大学生安全意识管理机制的缺失、忽视了非传统的安全教育、教育内容缺乏实效性、社会公共教育以及文化渗透的影响和大学生自身对安全教育的不重视等几大方面。据此,本研究在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以及推动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对策。首先,高校自身要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改进相关的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建设,如建立专门的人才队伍、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责任机制等;其次,注重非传统的安全教育,如心理安全、信息安全、法律安全等;再次,革新传统的安全教育形式,为安全教育制定完备的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推动安全实践活动等;最后,发挥教育者和大学生双主体作用,构建社会、高校、家庭的教育联动机制,实现学校与家庭协同联动、家庭与社会相互联动、社会与学校整体联动的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联动机制。

蒋爱松,周慧[10](2016)在《大学生宿舍财物丢失的责任界定及对策分析》文中认为高校人群密集,人员流动量大,人员结构复杂,周边环境复杂,大学生宿舍财物丢失的问题时有发生。目前我国法律并没有法律条款规定在学校内丢失财物,学校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因而,在学校内丢失财物,学校并不承担赔偿责任。目前,各大高校处理大学生在宿舍丢失财物的办法不尽相同。本文就大学生宿舍财物丢失的责任认定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应当使用过错责任原则来界定高校或大学生对宿舍财物丢失应承担的责任。

二、大学生宿舍财物防盗分析及对策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生宿舍财物防盗分析及对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评析
        (一)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二)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理论概述
    一、大学生宿舍文化内涵与特点
        (一)文化、校园文化、大学生宿舍文化概念界定
        (二)大学生宿舍文化内涵解读
        (三)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特点
    二、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一)氛围营造作用
        (二)价值导向作用
        (三)行为示范作用
        (四)能力强化作用
    三、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理论支撑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实践哲学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育人思想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
        (四)日常生活教育相关理论
第二章 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作用要素与典型案例
    一、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作用要素
        (一)社会要素
        (二)学校要素
        (三)家庭要素
        (四)个体要素
    二、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典型案例
        (一)北京大学:在宿舍文明中赓续百年家国传统
        (二)清华大学:斗室中的清华精神
        (三)北京师范大学:多元发展鼓励宿舍文化建设
        (四)南开大学:雅舍育新人
        (五)兰州大学: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学习、走进学生心灵
第三章 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现状描述
    一、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建设成就
        (一)宿舍文化建设系统逐渐完善
        (二)宿舍文化建设模式不断创新
    二、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宿舍文化建设要素功能欠佳
        (二)宿舍文化建设机制落后时代
        (三)宿舍文化建设举措作用不显
        (四)宿舍文化建设网络文化影响
    三、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宿舍文化建设理念有所偏废
        (二)社会转型带来负面影响
        (三)宿舍文化建设自身不利因素
        (四)消极网络文化传播带来挑战
第四章 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系统构建
    一、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方向性
        (二)科学性
        (三)物质性
        (四)精神性
        (五)有效性
        (六)创新性
    二、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物质文化
        (二)精神文化
        (三)行为文化
        (四)制度文化
第五章 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具体对策
    一、宿舍文化建设统筹协调
        (一)明确学生发展要求
        (二)抓住主要矛盾
    二、宿舍文化建设责任到人
        (一)明确责任要求
        (二)建立合作机制
    三、宿舍文化建设双向推进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二)以物质建设为基础
        (三)以宿舍文化活动为载体
    四、宿舍文化建设制度保障
        (一)严格制度管理
        (二)实施双重激励
        (三)执行惩戒教育
        (四)强调文化浸润
结语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相关成果
致谢

(2)基于CPTED理论的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知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
    1.4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综述
    1.5 研究目标与方法
    1.6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及安全感评价发展趋势
    2.1 国外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研究发展
        2.1.1 传统犯罪学理论
        2.1.2 环境犯罪学理论
        2.1.3 CPTED相关组织机构
        2.1.4 CPTED相关实践案例
    2.2 国内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研究发展
        2.2.1 CPTED理论基础研究
        2.2.2 CPTED技术基础研究
        2.2.3 CPTED设计方法研究
        2.2.4 国内CPTED研究进展总结
    2.3 环境安全感评价发展趋势
        2.3.1 评价方法趋向多元化发展
        2.3.2 评价内容愈加丰富
    2.4 结语
第三章 高校校园环境安全感评价先导性研究
    3.1 研究概述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对象
        3.2.2 数据获取
        3.2.3 研究方法
    3.3 CPTED六要素分析
        3.3.1 CPTED六要素信度分析
        3.3.2 CPTED六要素相关性分析
        3.3.3 CPTED六要素重要性程度
    3.4 校园环境安全感评价分析
        3.4.1 学生安全感评价整体水平
        3.4.2 安全感评价空间分布特征
        3.4.3 校园边际空间环境特征分析
        3.4.4 校园内部区域环境特征分析
    3.5 校园环境安全感评价要素及优化策略
        3.5.1 校园环境安全感评价要素
        3.5.2 单体校园环境设计优化建议
    3.6 结语
第四章 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空间分布特征
    4.1 研究概述
    4.2 研究设计
        4.2.1 研究内容
        4.2.2 问卷设置
        4.2.3 数据获取
        4.2.4 研究方法
    4.3 学生安全感评价水平分析
        4.3.1 大学城与华工环境安全感评价水平差异
        4.3.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环境安全感水平
        4.3.3 学生个体因素对环境安全感水平的影响
    4.4 学生安全感评价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4.4.1 空间地点标记的准确性
        4.4.2 安全感评价高的地点空间分布特征
        4.4.3 安全感评价低的地点空间分布特征
        4.4.4 学生安全感与特定空间的距离关系
        4.4.5 学生个体因素对安全感空间分布的影响
    4.5 结论
        4.5.1 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的利与弊
        4.5.2 大学城环境设计优化建议
    4.6 结语
第五章 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影响因素分析
    5.1 研究概述
    5.2 研究设计
        5.2.1 实景照片选取
        5.2.2 数据来源及获取
        5.2.3 研究方法
    5.3 安全感评价结果分析
        5.3.1 安全感评价水平
        5.3.2 安全感的空间分布
    5.4 影响安全感的环境因素分析
        5.4.1 绿视率
        5.4.2 环境可视性
        5.4.3 环境管理程度
        5.4.4 环境美观程度
        5.4.5 他人的存在
        5.4.6 土地利用类型
    5.5 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指标体系
    5.6 结论
        5.6.1 安全感评价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5.6.2 提升安全感的环境设计和管理策略
    5.7 结语
第六章 提升环境安全感的大学城环境优化策略
    6.1 提升安全感的大学城环境规划策略
        6.1.1 提倡校城一体的规划设计策略
        6.1.2 强调紧凑用地的土地开发策略
        6.1.3 主张步行舒适的交通组织策略
        6.1.4 重视功能混合的土地利用策略
        6.1.5 优化中心绿地的空间共享策略
    6.2 提升安全感的大学城环境设计策略
        6.2.1 保证绿化空间视线通透
        6.2.2 改善户外空间设施设计
        6.2.3 激活临街界面空间活力
        6.2.4 重视边际空间维护管理
        6.2.5 提高夜间环境照明水平
        6.2.6 加强监控设施监视能力
    6.3 提升安全感的大学城环境管理策略
        6.3.1 加强高校安防系统建设
        6.3.2 建立犯罪预防规划体系
        6.3.3 重视学生安全教育普及
        6.3.4 转变传统安全管理理念
        6.3.5 推进校园法制管理建设
    6.4 结语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园学生安全感调查问卷
附录2 :广州大学城校园环境学生安全感调查问卷
附录3 :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分调查问卷照片节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养成教育目标下高中宿舍管理思路研究 ——以重庆市T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六)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养成教育的内涵
    (二)养成教育的特点
    (三)养成教育的功能
    (四)养成教育的阶段
二、养成教育目标下高中宿舍管理现状分析
    (一)T中学简介
    (二)调查设计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四)访谈结果分析
三、养成教育目标下高中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一)养成教育目标下T中学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养成教育目标下T中学宿舍管理存在问题归因
四、养成教育目标下高中宿舍管理思路研究
    (一)实施科学养成教育的认知思路
    (二)加大人财物投入的强化思路
    (三)提升宿管人员水平的凝聚思路
    (四)健全相关规范制度的引导思路
    (五)开展多样化活动的激励思路
    (六)少数学生精准养成的约束思路
五、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庄子媒介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庄子媒介思想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三、关于庄子传播思想研究的文献综述
    四、本文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庄子媒介思想的核心内涵
    第一节 万物皆媒:媒介是心的延伸
        一、庄子视阈下的“心”
        二、媒介是“心”的附属及延伸
        三、媒介验证:可易为媒
    第二节 拒斥冷媒介:防止人心异化的自我保护
        一、冷媒介与暖媒介的概念
        二、冷媒介转暖:标志人心异化升级
    第三节 涵道于物:媒介使用的大成境界
        一、警惕媒介伤真性,一毛不拔不殉物
        二、超越媒介之有待,乘大道而逍遥
        三、将媒介无用化,无用乃大用
        四、涵道于媒:通于一而万事毕
第二章 庄子的具体媒介观点解析(上篇)
    第一节 庄子对“言媒介”的看法
        一、言是意的延伸
        二、言者在意,得意忘言
        三、读无用之书,言无用之言
    第二节 庄子对“朋友圈”的看法
        一、朋友圈是“友情”的延伸
        二、交“无用之交”
        三、惠庄之交,同与天地为友
    第三节 庄子论“鬼”:心之异变
        一、见鬼:鬼由心生
        二、梦魇:梦中梦的延伸
    第四节 庄子治身
        一、躯体是“心”之媒介
        二、大道至简,无为治身
        三、返璞归真,以静养生
    第五节 庄子论钱与权
        一、不丧己于财,守有道之千金
        二、人之贵贱不在权,庄子视权如浮云
第三章 庄子的具体媒介观点解析(下篇)
    第一节 武器媒介:剑与箭的境界
        一、庄子舞剑,意在赵王
        二、绝世高手,不射之射
    第二节 计谋型媒介
        一、投其所好的笼子
        二、免费的午餐
    第三节 钓鱼媒介及其境界
        一、远离纷争,为闲而钓
        二、钓而莫钓,无为而钓
        三、鲲鹏之钓,涵道于钓
        四、庄子钓鱼,穷困潦倒
    第四节 鱼及其媒介环境的异化
        一、捕鱼媒介的异化
        二、鱼所处媒介环境的异化
    第五节 防御大盗的锁
第四章 总结反思与现实启发
    第一节 总结与反思
        一、核心思想部分总结
        二、具体媒介观点总结
        三、本文写作反思
    第二节 现实启发与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5)高等学校校园安全管理研究 ——以S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现状
        二、国内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一、研究方法
        二、理论基础
第一章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高等学校
        二、安全
        三、安全管理
        四、高校安全管理
        五、高校事件
    第二节 高校安全管理的特征
        一、管理对象的差异性
        二、管理方法的多样性
        三、管理范围的动态性
        四、管理手段的强制性
    第三节 高校校园安全事件的特征
        一、可预防性
        二、复杂性
        三、敏感性
    第四节 加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是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二、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三、是完善高校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第二章 S大学校园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第一节 S大学简介
    第二节 S大学安全情况概述
    第三节 S大学安全事件发生类型
        一、盗窃事件
        二、诈骗事件
        三、交通事件
        四、火灾事件
        五、非正常死亡事件
    第四节 S大学安全管理情况综述
        一、安全管理队伍情况
        二、技防物防情况
        三、安全信息公开情况
第三章 国外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措施——以美国、日本为例
    第一节 美国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措施
        一、政府方面
        二、学校方面
        三、社会方面
    第二节 日本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措施
        一、政府方面
        二、警察方面
        三、学校方面
第四章 改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第一节 从制度层面加强和改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
        一、完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建设
        二、加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队伍层级制度建设
        三、完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建设
    第二节 从物质和技术层面加强和改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
        一、物质层面
        二、技术层面
    第三节 从人力层面加强和改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
        一、加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领导队伍建设
        二、加强高校治安保卫队伍建设
        三、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第五章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的不足
    第二节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致谢

(6)大学生宿舍关系的认知行为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
        1.4.1 大学生宿舍关系
        1.4.2 认知行为影响因素
        1.4.3 负性宿舍事件
    1.5 大学生宿舍关系文献综述
        1.5.1 大学生宿舍关系的概念
        1.5.2 大学生宿舍关系调查工具
        1.5.3 大学生宿舍关系现状
        1.5.4 大学生宿舍关系的影响因素
        1.5.5 大学生宿舍关系干预
第2章 大学生宿舍关系的认知行为影响因素问卷编制
    2.1 研究目的
    2.2 理论依据
    2.3 程序与方法
    2.4 初始问卷编制
    2.5 正式施测被试
    2.6 正式施测结果与分析
        2.6.1 项目分析
        2.6.2 因素分析
        2.6.3 因子命名
        2.6.4 信效度初步评估
    2.7 讨论
        2.7.1 计分标准
        2.7.2 维度划分
        2.7.3 问卷的用途与价值
    2.8 结论
第3章 大学生宿舍关系团体干预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工具
    3.3 程序与方法
    3.4 方案设计
        3.4.1 理论依据
        3.4.2 现实依据
        3.4.3 团体干预方案
    3.5 被试团体
        3.5.1 依据负性宿舍事件问卷选取被试
        3.5.2 依据相关认知的适应性选取被试
        3.5.3 依据应对方法的适应性选取被试
    3.6 干预效果
        3.6.1 从前后测结果上的评估
        3.6.2 从成员反馈效果的评估
        3.6.3 从团体带领者的观察评估
    3.7 讨论
    3.8 结论
第4章 总结
    4.1 总讨论
    4.2 总结论
    4.3 建议与对策
    4.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系统理论视角下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文章结构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高校安全教育的溯源及其发展
第一节 安全
    一、何谓安全?
    二、安全的内涵与外延
    三、安全的特征
第二节 安全教育
    一、安全教育的含义
    二、安全教育的特征
    三、安全教育的功能
第三节 高校安全教育
    一、高校安全教育的发展历程
    二、高校安全教育的定义
    三、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
    四、高校安全教育的形式
    五、高校安全教育的特征 第二章 高校安全教育的系统理论视角与研究框架
第一节 高校安全教育的理论视角——系统理论
    一、系统理论的基础
    二、系统理论的核心思想、任务和方法
    三、系统理论与教育
第二节 系统理论下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一、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的理论框架
    二、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 第三章 国内高校安全教育的实证分析之一:多案例比较
第一节 实证分析的实施
    一、问卷与访谈提纲的设计过程
    二、问卷与访谈提纲的内容框架
    三、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实施
第二节 高校安全系统要素的分析
    一、高校安全教育内容的分析
    二、高校安全教育形式的分析
    三、高校安全教育组织机构的分析
    四、高校安全教育人员的分析
第三节 高校安全教育的系统特征分析
    一、整体性特征分析
    二、开放性特征分析
    三、层次性特征分析
    四、协同性特征分析
第四节 高校安全教育的系统动力分析
    一、高校安全教育动力系统的构建
    二、高校安全教育动力系统要素的分析 第四章 国内高校安全教育的实证分析二:单案例透析
第一节 E高校安全教育系统的要素优化过程
    一、安全教育内容的扩展
    二、安全教育方式的创新
    三、安全教育组织的变革
    四、安全教育人员的培养
第二节 E高校安全教育系统特征的完善过程
    一、整体性:树立全局观念
    二、开放性:校内外联动机制
    三、层次性:教育目标分层
    四、协同性:部门间密切合作
第三节 E高校安全教育系统的动力强化过程
    一、体制机制的建立
    二、科学技术的引进
    三、资金和设施的投入
第四节 E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的成效
    一、各类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
    三、安全事件发生率降低
第五节 E高校未来安全教育体系的展望
    一、强化全局意识,加强薄弱环节
    二、拓宽宣传教育途径,构建立体式宣传教育模式
    三、深化“警校联动”,提升安全教育开放性
    四、明确各部门职责,强化协同合作
    五、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工作开展 第五章 国内高校安全教育的缺陷及其成因分析
第一节 整体性:忽视安全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一、教育对象的群体特征
    二、教育对象的思想和心理状况
    三、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
第二节 开放性:低估社会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
    一、社会环境风险
    二、网络环境复杂
    三、周边环境混乱
    四、教育理念不当
    五、其他不良因素侵蚀
    六、资源尚未有机整合
第三节 协同性: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其影响
    一、问题家庭教育不健全
    二、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三、家长的不良示范
第四节 层次性:高校安全教育观念与保障偏差
    一、高校对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
    二、高校安全教育的理念缺失
    三、安全教育法律法规缺位
    四、安全教育制度不完善
    五、安全教育机制不健全 第六章 境外高校安全教育的相关经验启示
第一节 整体性:内容、人员、制度机制完善
    一、内容全面且有针对性
    二、人员专业且充足
    三、制度机制科学完备
第二节 开放性:教育形式多样
    一、线上线下相结合
    二、课堂与实践相结合
第三节 协同性:组织完备与协调
    一、纽卡斯尔大学的安全教育组织与协作经验
    二、香港大学的安全教育组织与协作经验
    三、台湾大学的安全教育组织与协作经验
    四、东京大学的安全教育组织与协作经验
第四节 层次性:多层面的安全文化建设
    一、物质层面
    二、制度层面
    三、精神层面 第七章 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优化路径及措施
第一节 优化安全教育系统的要素
    一、与时俱进、特色鲜明的安全教育内容
    二、丰富多元、生动有趣的安全教育方式
    三、专业过硬、力量充足的安全教育队伍
第二节 完善安全教育系统的特征
    一、整体性:把握安全教育的理念
    二、层次性:健全安全教育的组织机构
    三、协同性:提升安全教育各层面的协作
    四、开放性:促进高校内外的合作与共享
第三节 强化安全教育系统的动力
    一、制度建设
    二、机制建设
    三、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
    四、经费投入与设施保障
第四节 扩大安全文化的影响
    一、安全文化与高校安全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二、高校安全文化体系的功能和作用
    三、高校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校安全教育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二: 高校安全教育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三: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质量学生评价问卷
附录四: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质量学生评价指标问卷
附录五: 高校安全教育访谈提纲 后记

(8)高校女大学生安全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女大学生安全危机四起
        1.1.2 当前女性安全教育困境
        1.1.3 政策与社会迫切新要求
        1.1.4 个人兴趣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1.2.2 国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1.2.3 对现有研究的评析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核心概念的界定
        1.4.1 安全
        1.4.2 心理学领域的安全教育
        1.4.3 教育学领域的安全教育
        1.4.4 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理论探寻
    2.1 社会性别理论
    2.2 生命教育理论
    2.3 精神分析理论
    2.4 人身消费理论
第三章 高校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现状调查
    3.1 研究内容设计
        3.1.1 研究目标与对象
        3.1.2 研究工具及信效度分析
    3.2 正式问卷施测
        3.2.1 频率分析
        3.2.2 描述分析
    3.3 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总体现状
        3.3.1 大学生安全问题的性别差异
        3.3.2 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年级差异
        3.3.3 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专业差异
        3.3.4 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生源地差异
        3.3.5 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独生非独生差异
        3.3.6 小结
    3.4 财物安全维度之数据分析
        3.4.1 不同性别大学生各题项的差异性分析
        3.4.2 不同年级女大学生各题项的差异性分析
        3.4.3 不同专业女大学生各题项的差异性分析
        3.4.4 不同生源地女大学生各题项的差异性分析
        3.4.5 独生非独生女大学生各题项的差异性分析
        3.4.6 小结
    3.5 人身安全维度之数据分析
        3.5.1 不同性别大学生各题项的差异性分析
        3.5.2 不同年级女大学生各题项的差异性分析
        3.5.3 不同专业女大学生各题项的差异性分析
        3.5.4 不同生源地女大学生各题项的差异性分析
        3.5.5 独生非独生女大学生各题项的差异性分析
        3.5.6 小结
    3.6 心理安全维度之数据分析
        3.6.1 不同性别大学生各题项的差异性分析
        3.6.2 不同年级女大学生各题项的差异性分析
        3.6.3 不同专业女大学生各题项的差异性分析
        3.6.4 不同生源地女大学生各题项的差异性分析
        3.6.5 独生非独生女大学生各题项的差异性分析
        3.6.6 小结
第四章 高校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归因
    4.1 财物安全维度
        4.1.1 自我认同感弱
        4.1.2 消费计划混乱
        4.1.3 消费主义冲击
    4.2 人身安全维度
        4.2.1 传统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
        4.2.2 高校安全管理针对性偏弱
        4.2.3 社会总体治安环境不良
    4.3 心理安全维度
        4.3.1 恋爱心理倦怠消极
        4.3.2 就业心理焦虑不堪
        4.3.3 交往心理脆弱敏感
第五章 高校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教育对策
    5.1 财物安全维度
        5.1.1 提升女大学生的审美品位
        5.1.2 加强对女大学生财商教育
        5.1.3 净化构建和谐的消费环境
    5.2 人身安全维度
        5.2.1 构建融入性别视角的安全空间
        5.2.2 重塑女大学生人身安全知识教育体系
        5.2.4 整合力量遏制对女大学生的不法侵害
    5.3 心理安全维度
        5.3.1 强化情感与情绪教育
        5.3.2 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5.3.3 建立女大学生心理咨询制度
主要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促进自身发展
        1.2.2 保障校园安全,促进高校发展
        1.2.3 树立良好风气,维护社会稳定
    1.3 研究现状
        1.3.1 关于安全教育的研究
        1.3.2 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研究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调查研究法
        1.5.3 访谈法
        1.5.4 定量分析法
    1.6 创新点
第二章 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内涵及现状分析
    2.1 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内涵
    2.2 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分析
        2.2.1 大学生安全意识水平
        2.2.2 大学生安全行为习惯
        2.2.3 大学生社会安全责任感水平
第三章 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
    3.1 家庭环境因素
        3.1.1 父母的言行对子女安全意识的影响
        3.1.2 家庭教育中缺乏对子女安全意识的教育
    3.2 高校环境因素
        3.2.1 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
        3.2.2 安全教育内容
        3.2.3 安全教育管理机制与队伍
    3.3 社会环境因素
        3.3.1 社会公共安全教育
        3.3.2 社会文化的影响
    3.4 大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
        3.4.1 当代大学生易发生心理问题
        3.4.2 大学生自身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
第四章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4.1 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
        4.1.1 加强社会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
        4.1.2 加强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
    4.2 注重非传统的安全教育
        4.2.1 心理安全教育
        4.2.2 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4.2.3 法律安全教育
    4.3 革新传统安全教育形式
        4.3.1 将安全教育纳入高校教学计划体系
        4.3.2 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4.3.3 积极开展高校大学生安全实践活动
    4.4 改进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建设
        4.4.1 培养专门的人才,建设专门的队伍
        4.4.2 建立校园安全教育工作责任机制
        4.4.3 建立高校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机制
        4.4.4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制度化建设
        4.4.5 加强校园安全教育文化建设
    4.5 建立家庭、高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联动机制
        4.5.1 建立家庭与高校的教育联动机制
        4.5.2 建立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联动机制
        4.5.3 建立高校与社会的教育联动机制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Ⅰ 调查问卷量表
附录Ⅱ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10)大学生宿舍财物丢失的责任界定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相关法律、法规对大学生宿舍财物丢失赔偿责任的界定
    (一)特别权力关系学说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二、大学生宿舍财物丢失责任界定的建议
三、对策
    (一)切实加强高校治安管理工作
    (二)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
    (三)财物丢失后的救济
四、结语

四、大学生宿舍财物防盗分析及对策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D]. 周文洁. 兰州大学, 2021(02)
  • [2]基于CPTED理论的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知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D]. 黄邓楷.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3]养成教育目标下高中宿舍管理思路研究 ——以重庆市T中学为例[D]. 侯有燕. 西南大学, 2020(05)
  • [4]庄子媒介思想研究[D]. 丁建雄.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高等学校校园安全管理研究 ——以S大学为例[D]. 韦宇. 苏州大学, 2019(04)
  • [6]大学生宿舍关系的认知行为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 李双双.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2)
  • [7]系统理论视角下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研究[D]. 詹伟峰. 厦门大学, 2018(12)
  • [8]高校女大学生安全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 朱建梅. 江南大学, 2018(01)
  • [9]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 刘星言. 南京邮电大学, 2016(02)
  • [10]大学生宿舍财物丢失的责任界定及对策分析[J]. 蒋爱松,周慧. 法制博览, 2016(28)

标签:;  ;  ;  ;  ;  

高校宿舍财物防盗分析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