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血管性痴呆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老年性血管性痴呆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一、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尹苓[1](2020)在《山东农村老年人群中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对痴呆的筛查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研究背景:痴呆是老年人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伴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变革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等多种因素,痴呆及阿尔兹海默病患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超过10%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国家在过去20-30年间,痴呆发病率基本保持稳定水平,据分析其重要原因在痴呆的早期筛查和相关危险因素的有效防控。尽早发现这种疾病可能会有助于减缓功能衰退和减少相关的护理费用,但在中低收入国家中,痴呆的诊断覆盖率却低至5%至10%。在我国,接近60%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农村老年人痴呆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老年人。然而由于农村缺乏专业医生,更多痴呆患者未得到充分诊断和识别。为了早期可靠的诊断痴呆,需要有效的筛查策略。痴呆的精确诊断既复杂又困难,需要综合全面的临床、神经心理、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这在农村有限的经济和医疗卫生条件下很难实现。因此,在初级医疗保健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需要一种可以筛查出痴呆的简单程序。目前已经有许多经过验证的筛查测试和自评问卷用于评估认知功能,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记忆障碍自评表(Ascertain Dementia 8-item Informant Questionnaire,AD8)等。MMSE 由 Folstein 等于 1975 年研制发表,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筛查认知功能损害,在国内外均广泛应用,常在痴呆筛查的第一阶段应用,筛查内容包括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注意力、语言和视空间能力等方面。AD8测试是是一个8项内容的问卷,由华盛顿大学阿尔茨海默氏病研究中心于2005年开发的,旨在识别个体判断力、记忆、定向和功能方面的变化,因为这种变化可能与早期认知能力下降有关,它可以是自评问卷,也可以由照料者来提供有无上述变化。AD8的结果与MMSE的结果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MMSE或者AD8作为筛查工具,它们之一测试阳性时,预示着可能存在认知损害,但痴呆的最终诊断还需要结合病史和神经心理学测试进行进一步评估。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高文盲率和有限的教育可能会使认知筛查工作进一步复杂化,而包括MMSE在内的复杂的神经心理学测试对于农村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来说很难熟练掌握。因此,目前更需要一种更适合在农村使用的替代性的简单工具。日常生活能力减退是痴呆的核心症状之一。日常生活能力包括以下两方面:基本日常生活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研究表明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是痴呆早期阶段的特征。痴呆早期常常出现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原因是由于该能力所涉及的活动必须依赖较高的认知水平才能完成。既往研究中报道的其在人群中筛查痴呆时敏感性约在87.2%~95.1%之间,特异性约在74.7%~90.3%之间。因此,对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评估可作为筛查痴呆的有效手段,目前已经开发了许多经过验证的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来识别与痴呆相关的功能障碍。Pfeffer 功能活动问卷(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FAQ)和Lawton 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 of Lawton,IADL)是常用的工具性日常生活功能评估工具,通常用于量化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许多研究发现Pfeffer功能活动问卷(FAQ)和Lawton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能够区分健康个体和认知缺陷者,因此将它们用于筛查痴呆将很有价值。然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在我国农村居民中筛查痴呆的效用一直尚未被评估。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将通过前后两部分的大规模人群研究先后评估汉语修订版的功能活动问卷(FAQ)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在山东农村地区老年人群中区别有无痴呆的能力,以期找到一种简单的适合农村老年人群的痴呆筛查策略。二、研究目的:调查山东省聊城市闫楼镇老年人群中痴呆患病状况,分别探究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工具——功能活动问卷(FAQ)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对痴呆的筛查能力,识别痴呆的相关危险因素。三、研究方法与结果:第一部分山东农村高危老年人群中FAQ对痴呆的筛查能力研究方法:本研究依托于山东省科技惠民计划,于2014年8月到12月,对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闫楼镇二郎庙、北李等53个村中年龄在6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开展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共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进行一般资料、生活方式、疾病史的采集和认知障碍的初步筛查。认知评估筛查采用AD8、MMSE等,经MMSE和(或)AD8筛查测试阳性提示可能存在痴呆,建议受试者进行第二阶段的调查。第二阶段,针对第一阶段MMSE和(或)AD8筛查阳性的部分参与者进行进一步细致的痴呆调查研究,采集认知障碍病史(包括主诉和现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心理学测验及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状态、血管因素、精神行为评估等,调查工具有病史采集表、日常认知量表(Everyday Cognition,ECog)、词语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动物、水果、蔬菜)、波士顿命名测验(Boston naming test,BNT)、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AVLT)、Fuld 物体记忆测验(Fuld object memory evaluation,FOM)、WISC积木测验(block design,BD)、数字广度测验(digit span test,DST)、连线测验(trail making test,TMT)、画钟测验(clock drawing test,CDT)、功能活动问卷(FA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哈金斯基缺血量表(Hachinski ischemic scale,HIS),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CDR)、神经精神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 questionnaire,NPI)等。其中,FAQ用于评估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共包括10项日常活动项目。本研究最终纳入了 961名MMSE和(或)AD8筛查测试阳性的参与者。参与者中痴呆的诊断依据DSM-Ⅳ诊断标准。研究对痴呆组和非痴呆组一般人口学资料、认知筛查得分、FAQ得分进行了统计学比较,分析了 FAQ与MMSE、AD8的相关性、痴呆与FAQ的关联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确定功能活动问卷(FAQ)筛查痴呆的最佳分界值和辨别能力,并分别按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分层,进一步分析不同分层中FAQ筛查痴呆的能力。同时分析了痴呆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1.经过两个阶段的调查,最终纳入的961名参与者,其中有84名(8.7%)被临床诊断为痴呆,归入痴呆组;余877人(91.3%)归入非痴呆组。2.两组认知筛查量表和FAQ得分比较:痴呆组MMSE平均得分明显低于非痴呆组,AD8平均得分和FAQ平均得分均明显高于非痴呆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控制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吸烟、饮酒等因素的影响后,FAQ总分与MMSE得分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0.302,P<0.001);FAQ总分与AD8得分呈较弱正相关(r=0.221,P<0.001)。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AQ是痴呆的影响因素,OR(95%CI)=1.21(1.17~1.25),P<0.001;矫正了其他因素后,OR(95%CI)=1.13(1.08~1.18),P<0.001,即FAQ每增加1分,患有痴呆的可能性增加1.13(1.08~1.18)倍。5.ROC曲线分析:FAQ量表得分以5/6分为分界值判别痴呆(即FAQ≥6分判定为痴呆):曲线下面积(AUC)=0.899;敏感性=94.1%;特异性=75.1%。FAQ的判别痴呆的最佳分界值和判别能力随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而变化。受教育程度越高,敏感性越低,特异性越高。在文盲人群中判别能力稍差(AUC=0.891,敏感性=96.7%,特异性=68.8%),敏感性高,特异性较差,有较高的假阳性率。6.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痴呆的危险因素,发现增龄(P<0.001,OR=1.093)、脑梗塞病史(P<O.001,OR=3.078)、文盲(P<0.01,OR=7.646)是痴呆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山东农村老年人群中IADL对痴呆的筛查能力研究方法:本研究依托于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专项—阿尔茨海默病痴呆前阶段干预新方法的研究(中国延缓老年痴呆和失能的随机化对照多模干预研究,A Randomized Controlled Multimodal Intervention to Delay Dementia and Disability in China,MIND-CHINA)项目,于 2018 年 3 月到 9月,对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闫楼镇53个村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开展老年痴呆和失能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收集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认知障碍病史、其他疾病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神经心理学测验。调查工具有一般信息调查表、生活行为习惯调查表、既往病史和现患病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认知评估采用主观记忆减退问卷、主观记忆减退自评量表、AD8、MMSE、词语流畅性测验(VFT)(动物、水果、蔬菜)、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画钟测验(CDT)、数字广度测验(DST)、连线测验(TMT);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采用张明园修订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抑郁状态采用老年人抑郁状态评定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使用哈金斯基缺血量表(HIS)评估血管性因素;步行速度测试评估体能。其中,张明园修订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中的工具性日常活动量表(IADL)用于评估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包括12项日常活动项目。本研究最终纳入了 5173名参与者。参与者中痴呆的诊断依据DSM-IV诊断标准。研究对痴呆组和非痴呆组一般人口学资料、认知筛查得分、IADL得分进行了统计学比较,分析了 IADL与MMSE、AD8的相关性、痴呆与IADL的关联性,采用ROC曲线分析确定IADL筛查痴呆的最佳分界值,并分别按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年限分层,进一步分析不同分层中IADL筛查痴呆的能力。并分析了痴呆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1.最终纳入的5173名参与者中,有147名(2.8%)被临床诊断为痴呆,归入痴呆组;余5026人(97.2%)归入非痴呆组。2.两组认知筛查量表和IADL得分比较:痴呆组MMSE平均得分明显低于非痴呆组,AD8平均得分和IADL平均得分均明显高于非痴呆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控制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吸烟、饮酒等因素的影响后,IADL总分和MMSE得分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0.407,P<0.001);IADL得分和AD8得分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0.478,P<0.001)。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ADL是痴呆的影响因素,OR(95%CI)=1.9(1.8~2.1),P<0.001;矫正了其他相关因素后,痴呆仍与IADL有相关性,OR(95%CI)=1.4(1.2~1.5),P<0.001。IADL每增加1分,患有痴呆的可能性增加1.4(1.2~1.5)倍。5.ROC曲线分析:IADL量表得分以14/15分为分界值判别痴呆(IADL≥15分判定为痴呆):曲线下面积(AUC)=0.921;敏感性=81.0%;特异性=90.9%。IADL的判别痴呆的最佳分界值和判别力随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变化不大。6.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痴呆的危险因素,发现增龄(P<0.001,OR=1.10)、脑梗塞病史(P<0.05,OR=1.81)是痴呆的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增加(P<0.05,OR=0.90)是痴呆的保护因素。四、研究结论和意义:1.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水平与认知水平有相关性,痴呆患者会出现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2.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用于区分山东农村老年人群中痴呆患者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体效能,将可用于简化农村地区的痴呆筛查程序,提高痴呆检出率。3.FAQ量表和IADL量表对痴呆均具有较高的判别能力,将有希望作为替代工具用于山东农村老年人的痴呆筛查。4.增龄、受教育水平低、脑梗塞等是痴呆的危险因素,在农村地区应积极科普宣教,提高教育水平,预防脑血管病,将有望降低痴呆的发病率。

宋博策[2](2020)在《血管性痴呆(虚瘀证)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预测模型的建立》文中提出血管性痴呆(VD),是一组由于缺血性、出血性及急慢性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以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VD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但此类患者对该病认识不足、门诊就诊率较低,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到目前为止,V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无合理、适用、统一的诊断标准,且治疗方法有限,临床获益不显着。然而VD是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类型,若早期干预会有可逆性。中医认为VD为本虚标实之证,且中医证候调查研究显示VD以肾虚证与血瘀证为多见,且常兼夹出现,因此研究VD(虚瘀证)发病危险因素、分析其中医临床表征并建立临床诊断预测模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目的:探索VD(虚瘀证)的发病危险因素、分析其中医临床表征并建立临床诊断预测模型,以期为VD中医分证诊断提供新的思路,为本病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 本研究以2018年6月至11月北京市延庆区井庄镇和沈家营镇收集的调查问卷为基础,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VD(虚瘀证)患者170例,非VD(虚瘀证)者170例,分别定义为VD组与ND组。并收集其人口学资料、生活资料、伴随疾病、家族病史、中医表征信息,以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Hachinski缺血量表等信息。2研究方法2.1 VD(虚瘀证)危险因素的研究及中医临床表征分析: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VD组与ND组两组患的者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计量资料描述性分析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者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者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最终筛选出VD(虚瘀证)发病危险因素及主要中医临床表征。2.2建立并验证VD(虚瘀证)临床预测模型:将上述所有样本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及验证组两部分。对建模组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子并建立模型。利用验证组数据对模型从区分度、一致性、DCA决策曲线分析三个方面进行验证,最终绘制VD(虚瘀证)诺莫图。研究结果:1基于差异性分析得出VD(虚瘀证)发病危险因素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睡眠时长、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史、脑卒中家族史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表征中智能减退、腰膝酸软、神情呆板、口唇紫绀、夜尿、耳鸣、舌质、舌苔颜色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结果如下:1.1人口学资料VD组患者平均年龄67.65±7.01岁,ND组平均年龄66.00±9.2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D组比较,VD组男性比例(48.82%)、高中以下学历人员占比(100.00%)高于ND组(31.18%、9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患者平均BMI值34.89±7.01,ND组为24.20±3.55,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ND组相比,VD组重体力劳动者比例(100.00%)高于ND组(9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生活资料与ND组比较,VD组睡眠<7h/天的患者比例(51.76%)高于ND组(4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的吸烟史、饮酒史、运动习惯,无统计学差异(P>0.05)。1.3伴随疾病与ND组相比,VD组有高血压(77.65%)、冠心病(13.53%)、糖尿病(30.00%)、高脂血症(18.82%)、脑血管病史(78.82%)的比例较ND组高(ND组分别为45.88%、7.65%、5.29%、17.65%、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家族病史与ND组比较,VD组患者具有脑卒中家族史的患者占比(10.00%)较ND组(2.9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高脂血症家族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中医表征分析与ND组相比,VD组智能减退、腰膝酸软、神情呆板、口唇紫绀、夜尿、耳鸣各项阳性表征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烦躁不安、四肢挛急麻木、心慌心悸、喜怒不定、肌肤干燥,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ND组相比,VD组患者中舌质红(39.41%)、质暗(31.18%)的比例高于ND组(质红28.24%、质暗9.41%);VD组舌苔色黄者占35.29%,ND组2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苔厚度、脉诊,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建立并验证VD(虚瘀证)临床预测模型建立VD(虚瘀证)临床预测模型,得到公式为:p=1/(1+exp(-(脑血管病史*1.123009+脑卒中家族史*1.701957+高血压*1.247617+高脂血症*1.079337+腰膝酸软*0.7704542-性别*1.407806-睡眠时长*1.121451+0.5259097)))利用验证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区分度验证结果显示:所得模型在建模组及验证组数据中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61和0.8902;一致性验证中,U检验P=0.756>0.05;所得DCA临床决策曲线主体部分均在两极端虚线所围成区域上方。三种验证均通过。结论:根据统计结果可知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睡眠时长、脑血管病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家族史,均为VD(虚瘀证)的发病危险因素。智能减退、腰膝酸软、神情呆板、口唇紫绀、夜尿、耳鸣、舌质、舌苔色黄为其主要中医表征。根据模型的三种检验结果,可以认为建立了一个具有较好区分度、一致性较好并且具备一定临床实用价值的临床诊断预测模型。本研究为探索性研究,所建预测模型通过检验,并且具有较好的临床净获益,为研究VD中医分证诊断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通过日后的不断完善,将会为预防和筛查不同VD中医证型提供简便有效的手段,做到“精准诊疗”。

黄振[3](2019)在《中文版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FQOL-D)量表的修订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量表的引进、汉化及信效度测验,形成中文版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量表,初步应用于临床研究;并分析国内老年痴呆者的家庭生活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该量表在国内的适用性,为下一步改善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奠定基础。方法引进Karen教授研制的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量表,通过对该量表的汉化及预实验等修订,形成中文版的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量表。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山东省内某些所社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30名研究对象对该量表进行性能测试,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该量表的条目(相关分析、极端组检验)、测验该量表的信效度(克朗巴赫系数、重测信度、折半信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再将修订后的中文版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量表初步应用于临床研究,选取130名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将所得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信效度检验、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及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检验该量表的信效度,探讨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的现况及影响因素。结果1.本研究引进的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量表,经翻译、回译、文化调适、预实验等修订形成中文版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量表。2.本研究通过对216例研究对象进行性能测试:条目相关系数都大于0.4;极端组法的临界比值都大于6.0,I-CVI在0.8~1.00之间,S-CVI为0.982;通过2次探索性因子分析后提取的公因子与源量表的构建模式一致,特征根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7.968%;效标关联系数r值大于0.6;克朗巴赫系数为0.972,重测信度为0.943,折半信度分半系数为0.983,均大于0.70,则该量表通过性能测试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初步用于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3.本研究通过对119例研究对象进行临床应用:经检验该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都在0.890~0.986之间;主成分因子分析、最大方差法旋转后共提取4个因子,特征根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9.485%,与源量表结构吻合;则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4.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量表总体及各维度平均得分在3~4分之间,介于一般和同意之间,且家庭互动>生活需求>痴呆照顾>情感需求,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总体及各维度平均得分普遍较低。5.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显示:照顾者的一般资料中:照顾者的性别、年龄、婚姻、与患者的关系对老年痴呆者的家庭生活质量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生活资料中: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功能对老年痴呆者的家庭生活质量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痴呆者的一般资料中:患者年龄、婚姻及经济支持对老年痴呆者的家庭生活质量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痴呆者的疾病资料中:痴呆程度、患病时长、精神行为症状、日常活动能力对老年痴呆者的家庭生活质量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功能、痴呆程度、患病时长、照顾者的年龄、家庭结构进入回归模型,调整后R2值为0.815,F值为52.944,P<0.01,模型拟合良好;根据标准化系数显示:家庭结构、照顾者年龄、患病时长、痴呆程度、家庭功能对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增并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其中家庭功能、家庭结构、照顾者年龄对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呈正相关;痴呆程度、患病时长对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呈负相关。结论1.中文版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现况的评定工具,该量表值得进一步推广,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2.我国现阶段老年痴呆者的家庭生活质量普遍偏低。3.照顾者的性别、年龄、婚姻及与患者的关系,家庭结构、家庭关系与家庭功能,患者年龄、婚姻及经济支持,痴呆程度、患病时长、精神行为症状与日常活动能力是影响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的独立因素。4.家庭功能、痴呆程度、患病时长、照顾者的年龄、家庭结构是影响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的共同因素,并存在显着相关性。5.通过对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够准确定位家庭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改善家庭生活质量奠定基础。

刘慧慧[4](2021)在《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研究针刺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VCI大鼠脑组织抗氧化物质的影响,分析针刺是否可以调控Nrf2-ARE信号通路,从而对VCI大鼠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为针刺治疗VC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一:针刺对VCI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形态学的影响选取雄性SD大鼠80只,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针组、项针组、头针+项针组,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动脉,模型组制备VCI大鼠模型,头针组在模型制备成功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项针组在模型制备成功基础上给予项针作为干预手段,头针+项针组于模型制备成功基础上给予头针+项针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作为行为学检测指标;采用HE染色分析其形态学变化。实验二:针刺对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针组、项针组、头针+项针组。假手术组仅暴露颈动脉;模型组制备大鼠VCI模型;头针组于模型制备成功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项针组于模型制备成功基础上给予项针治疗,头针+项针组于模型制备成功基础上给予头针+项针治疗;Elsia法检测大鼠MDA、GSH、SOD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 CytC、cleaved Caspase-3、Bax、Bcl-2、Nrf2、HO-1 与 NQO1 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Nrf2mRNA、HO-1 mRNA和NQO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水迷宫实验评分比较:模型组逃避次数、潜伏期与假手术组相比,均具有显着差异(P<0.01),提示造模成功;针刺组逃避次数、潜伏期中与模型组相比,均具有显着差异(P<0.01);针刺组中头针+项针组逃避次数、潜伏期与其他针刺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头针组与逃避次数、潜伏期中与项针组相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2.HE染色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形态规则,排列致密整齐,分布均匀,细胞核大而规则,无明显的神经元丢失现象;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层次较差,形态不规则,排列疏松紊乱,细胞间质水肿,细胞核固缩深染,神经元与周围组织间隙增大变宽,神经元丢失明显;头针组和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结构欠佳,排列不规则,细胞间质水肿,细胞核固缩,深染程度低,神经元与周围组织间隙变小,神经元丢失;头针+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结构相对完整,排列比较均匀,细胞间质水肿明显减轻,细胞核固缩减少,深染程度降低,神经元与周围组织间隙变小,神经元少量丢失。3.Elsia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DA表达明显增加(P<0.01),GSH、SOD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DA表达减少(P<0.01),GSH、SOD表达明显增加(P<0.01);针刺组中头针+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DA表达减少,GSH、SOD表达明显增加,与其他针刺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与头针组相比,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各物质表达量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4.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ytC、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明显增加(P<0.01),Bcl-2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ytC、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明显减少(P<0.01),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头针组、项针组相比,头针+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ytC、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减少(P<0.01),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头针组相比,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各物质表达量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rf2、HO-1与NQO1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rf2、H0-1与NQ01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头针组、项针组相比,头针+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rf2、HO-1与NQO1表达增多(P<0.01);与头针组相比,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rf2、HO-1与NQO1表达量相近,二者无明显差别(P>0.05)。5.RT-PCR检测结果:模型组、针刺组大鼠Nrf2mRNA、HO-1mRNA、NQO1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针刺组大鼠Nrf2mRNA、HO-1mRNA、NQO1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1);头针+项针组大鼠Nrf2mRNA、HO-1mRNA、NQO1mRNA表达较其他针刺组明显增多(P<0.01);项针组大鼠 Nrf2mRNA、HO-1mRNA、NQO1mRNA 表达量与头针组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针刺能够改善VCI大鼠认知功能,并能减轻VCI大鼠海马组织中神经元损伤,头针联合项针治疗效果最佳。2.针刺能够促进VCI大鼠海马组织抗氧化应激反应,增加抗氧化物的表达,减少MDA的合成。3.针刺能够抑制Cytc、cleaved Caspase-3、Bax的表达,增加BCL-2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的产生。4.针刺可能通过调控Nrf2-ARE信号通路,引起下游HO-1、NQO1合成增加,并激活抗氧化物GSH、SOD的产生,降低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含量,并且减少细胞凋亡的产生,从而对大鼠海马组织起到保护作用,进而改善大鼠认知功能。

王硕[5](2021)在《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在世界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痴呆患者不断增多,相关照护和经济负担沉重,由于痴呆有效治疗方法相关研究进展缓慢,痴呆前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轻度认知障碍(MCI)属于痴呆前期,该人群与正常认知老年人相比,更容易发展为痴呆,但也可以维持稳定或恢复正常认知,是实施干预的合适且必要的时期。身心运动同时涉及身体运动和心理健康,极具改善MCI的潜力,虽然有学者采用气功、瑜伽、舞蹈等身心运动对MCI老年人进行干预,但由于研究结论不一致,身心运动尚未作为一种有效的认知干预方式在MCI人群中广泛推广,所以探索一种科学有效、适合在中国MCI老年人群中推广的身心运动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本研究拟以MCI康复理论模型为理论框架,探寻一种科学有效、适合中国MCI老年人的身心运动,评估其对养老机构MCI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并探索相关机制:(1)基于循证护理,探寻一种科学有效、易于在中国MCI老年人群中推广的身心运动干预方式;(2)通过现场调查,明确养老机构老年人MCI的影响因素,分析运动习惯与这些影响因素的关联,为干预效果评估阶段混杂因素的控制、评价指标(可改变的MCI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的遴选奠定基础;(3)通过现场干预,验证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MCI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并探索身心运动影响MCI参与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机制;(4)通过了解参与者体验,验证身心运动在养老机构MCI老年人中的可行性,全面探索身心运动产生的益处,分析参与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以进一步完善身心运动干预方案,为身心运动的广泛推广奠定基础。方法:(1)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系统检索9个中英文数据库有关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人群干预效果的对照研究,发表日期限定为建库至2018年3月29日,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的标准化均值差(SMD)和95%可信区间(CI)整合分析干预效果,根据认知障碍程度和运动类型进行亚组分析,以确定(1)身心运动对患有认知障碍、MCI或痴呆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2)不同身心运动方式对认知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2)养老机构老年人运动习惯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关联路径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长春市4所养老机构的338名MCI或认知正常老年人,对其一般人口学资料、身体衰弱、抑郁症状、睡眠质量、社会支持进行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MCI的影响因素,通过WLSMV和2000次复置抽样的非参数自举法对运动习惯和MCI的关联进行路径分析,从而确定干预效果评估阶段的混杂因素和部分结局指标。(3)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及机制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长春市某大型养老机构,招募66名MCI老年人,根据居住楼层,参与者被分配到干预组(33人)或对照组(33人),干预组给予改编版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操干预,每次干预时长为40分钟,每周3次,共干预12周,对照组维持原有生活方式。在基线、第6周和第12周对参与者的整体认知功能、衰弱、抑郁症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使用广义估计方程(GEE)评估干预期间干预组与对照组结局指标变化的差异,以检验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MCI老年人的干预效果。通过路径分析探索舞蹈干预影响MCI参与者整体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分析方法采用ML和2000次复置抽样的非参数自举法。所有的数据分析遵循意向性分析原则。(4)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身心运动干预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从31名完成了12周广场舞干预的老年人中选择访谈对象,对其进行个人半结构化访谈,样本量由信息饱和决定,访谈提纲主要涉及最初参加的原因、坚持活动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以及身体、心理、社交、认知等方面的具体体验,数据分析使用定性内容分析法。结果:(1)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共纳入19篇文献,18项研究,其中15项研究的数据可以整合。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老年人的整体认知和记忆力有中到大的积极影响。亚组分析显示,身心运动对MCI老年人的整体认知有效,舞蹈和气功对整体认知和记忆均有效。(2)养老机构老年人运动习惯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关联路径研究:MCI老年人和认知正常老年人之间,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类型、月退休金、共病数量、运动习惯、练习字画、听音乐的爱好、喝茶或咖啡的习惯、衰弱、抑郁、睡眠质量和社会支持有显着差异,年龄、教育程度、运动习惯、衰弱、抑郁和睡眠质量是MCI的独立影响因素。运动习惯与MCI的关联路径分析模型显示运动习惯不仅直接与患MCI的机会降低相关,还可以分别通过更低水平的抑郁和衰弱程度间接与患MCI的机会降低相关。关于抑郁的中介作用,它可以单独实现,也可以与睡眠质量或衰弱联合实现。(3)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及机制研究:广场舞在第6周时不能对MCI老年人的整体认知功能和衰弱状态产生显着影响,在第6周~第12周期间产生显着积极影响;但在第6周时已经对MCI老年人的抑郁症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显着积极影响,在第6周到第12周期间,该影响又显着增大;广场舞对MCI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抑郁在广场舞干预和整体认知功能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即广场舞干预通过减轻MCI老年人的抑郁,改善了其整体认知功能。(4)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身心运动干预体验的质性研究:最终生成了三个主要类别,包括运动相关的益处、坚持活动的促进因素和坚持活动的阻碍因素。运动相关的益处涉及身体、精神心理、社交和认知功能多个方面,其中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精神有助于身体健康,良好的情绪有助于更好的认知和睡眠质量,良好的社会交往与好的情绪密切相关。活动特征、满足期待、工作人员监督指导、年轻和理解支持工作人员是老年人坚持参加活动的促进因素,遗忘是认知障碍人群坚持参与的特殊阻碍因素,对于某些老年人,开始每次40分钟的活动时间可能过长。结论:(1)身心运动能够有效改善认知障碍(包括MCI和痴呆)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安全有效的身心运动干预方法主要有舞蹈和气功,由于舞蹈难度较低、趣味性和社会互动性较强,我们认为舞蹈可能更适合在MCI老年人群中推广。(2)养老机构老年人MCI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教育程度、抑郁、衰弱、睡眠质量和运动习惯。运动习惯可以和MCI诊断直接关联,也可以通过抑郁/衰弱/抑郁和衰弱/抑郁和睡眠质量间接与MCI诊断相关联。(3)广场舞身心运动干预对于养老机构MCI老年人安全有效;12周的广场舞干预可有效改善MCI老年人整体认知功能、抑郁症状、睡眠质量、衰弱状态和生活质量;广场舞干预通过减轻MCI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改善其整体认知功能。(4)广场舞身心运动干预对养老机构MCI老年人有效可行。未来推广过程中,应注意加强活动依从性促进因素,避免阻碍因素,完善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周燕茹[6](2021)在《轻中度痴呆患者潜在有害药物服用现状及其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长期护理机构养老模式下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于家庭及社区养老模式。既往系统回顾研究指出,与年龄、性别、种族、受教育程度、所患疾病、躯体活动能力、认知功能等因素相比,服用潜在有害药物,即潜在不适当药物(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PIM)和药物负荷指数(Drug Burden Index,DBI)类药物可能对生活在长期护理机构中的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更为突出的负面影响,然而潜在有害药物对该类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证研究。研究目的:描述长期护理机构中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揭示长期护理机构中痴呆患者潜在有害药物的服用特征;探讨潜在有害药物服用情况对长期护理机构中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1)明确PIM对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贡献程度;(2)明确DBI对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贡献程度;同时比较轻度、中度痴呆患者潜在有害药物服用情况对其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性。研究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运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长期护理机构中轻中度痴呆患者271例,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功能性共病指数量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Barthel指数、简明神经精神问卷、简明生活质量量表、比尔斯标准、药物负荷指数对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量。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等统计学方法优化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揭示潜在有害药物对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贡献量。研究结果:1.轻中度痴呆患者潜在有害药物服用现状:(1)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PIM发生率较高,为62.7%,最常服用的PIM为艾司唑仑、硝苯地平和胰岛素等;该人群生活质量在PIM变量中的分布具有差异性(P<0.05):服用PIM者生活质量得分低于不服用PIM者。(2)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DBI暴露率较高,为72.7%,最常服用的DBI药物为硝酸异山梨酯、艾司唑仑和硝苯地平等;该人群生活质量在DBI变量中的分布具有差异性(P<0.05):DBI得分为高者生活质量得分较低。2.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轻中度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96.58±14.49分;(1)研究对象生活质量在躯体疾病及功能状况中的分布具有差异性(P<0.05):疾病数量层面,合并有0-3种疾病组生活质量得分较高;视力状态层面,视力正常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视力受损组;营养状况层面,营养正常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营养不良组;日常生活能力层面,无依赖组生活质量得分更高。(2)研究对象生活质量在精神心理健康状况中的分布具有差异性(P<0.05):痴呆严重程度方面,轻度痴呆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中度痴呆组;精神行为症状方面,无精神行为症状组生活质量得分最高。(3)研究对象生活质量在社会网络及活动参与状况中的分布具有差异性(P<0.05):社交活动方面,每天进行社交活动者生活质量得分最高;体育锻炼方面,每天进行体育锻炼者生活质量得分最高。(4)研究对象生活质量在机构因素中的分布具有差异性(P<0.05):房间类型层面,房间类型为单人间者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其他房间类型者。3.潜在有害药物对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在控制了疾病数量、视力状态、营养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痴呆严重程度、精神行为症状、社交活动、体育锻炼和房间类型等因素下,PIM数量对生活质量的贡献度β=-0.395(P<0.001),R2变化量为14.7%;当进一步控制PIM数量时,DBI对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贡献度β=-0.296(P<0.001),R2变化量为4.2%。4.潜在有害药物服用对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性:对于轻度痴呆患者,PIM数量对生活质量单独贡献率为20.2%,DBI对生活质量单独贡献率为4.1%;对于中度痴呆患者,PIM数量对生活质量单独贡献率为10.5%,DBI对生活质量单独贡献率为2.4%。研究结论: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多为中等水平,并且该类人群PIM发生率较为普遍,DBI暴露率较高。除了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行为症状外,PIM数量和DBI是影响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潜在有害药物对轻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更为突出。在长期护理机构中,从药物管理的角度,制定有针对性的生活质量干预策略,可以为提升长期护理机构中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达到改善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姜若文[7](2021)在《针刺治疗痴呆的系统评价及取穴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旨在整理分析针刺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情况,探究针刺治疗痴呆的获益和风险,总结针刺对患者生活质量、认知功能和不良事件的影响,归纳取穴规律。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S ciencedirect、Cochran Library 等中英文数据库)并进行参考文献追溯,不限制语言和发表时间。纳入符合筛选标准的针刺治疗痴呆的随机对照研究或准随机对照研究。在国际临床试验注册数据集(ICTRP)和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中心库(CENTRAL)中检索相关临床试验注册信息,在科技论文在线数据库和 Open Grey数据库中检索可能的抽屉文件(灰色文献)。主要结局: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生活质量、跌倒和走失情况。次要结局包括其他生活质量量表[Barthel指数(BI)、改良B arthel指数(MBI)、社会功能问卷(FAQ)等]、认知功能评价量表[如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 A)、长谷川痴呆量表(HD S)、阿尔兹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量表(ADAS-Cog)、Loewenstein 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等]和不良事件。适当选用荟萃分析、非参数检验、χ2检验、系统聚类分析、构建广义线性模型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总结疗效、安全性和取穴规律。统计软件为 IBM SPSS Statistics 26.0、ASA Visual Statistics、GraphPad Prism 8和Cochrane协作组提供的RevMan 5.4。荟萃分析时,连续性变量以均值差(MD)做效应值、二分类变量以优势比(OR)做效应值、时间-事件结局以Peto OR做效应值,并计算其95%置信区间(95%CI),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GRADE原则评价偏倚风险和证据质量(证据可信度)。Ⅰ型错误概率(显着性水平)a取0.05,Ⅱ型错误概率β取0.10。结果:截止2020年12月,共检索到相关研究报告3692篇次(6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3 63 3篇次,科技论文在线和Open Gary数据库检索5 9篇次),44条相关临床试验注册信息。最终纳入发表于2004年到2020年的43项研究(45篇报告),共325 1名受试者。主要结局:针刺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MMSE:MD 2.00,95%CI 1.66—2.33;I2=61%;35项研究,2512名受试者)和生活质量(ADL:MD 3.13,95%CI 2.36—3.91;I2=48%;25 项研究,1841名受试者),但没有研究报告负面事件(跌倒、走失)。亚组分析提示,异质性主要来源于针刺方法:手法针(MMSE:MD 1.61,95%CI 1.3 9—1.83,I2=29%,27项研究,1817 名受试者;ADL:MD 2.70,95%CI 2.12—3.26,I2=3 5%;21项研究,1400 名受试者)、低频电针(疏波,频率低于 50Hz)(MM SE:MD 2.19,95%CI 1.64—2.75;I2=0%,5 项研究,428名受试者;ADL:MD 2.61,95%CI 1.15—4.08,I2=14%,2项研究,296名受试者)和高频电针(密波,频率大于等于 50Hz)(MMSE:MD 3.88,95 CI 3.2 5—4.3 9,I2=0%,5项研究,267名受试者;ADL:MD 5.76,95%CI4.16—7.35;I2=0%;3项研究,145名受试者)均可改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高频电针的效果优于手法针(MMSE:χ2=50.25,P<0.01;ADL:χ2=12.56,P<0.01)和低频电针(MMSE:χ2=16.15,P<0.01;ADL:χ2=8.08,P<0.01)。次要结局:与非针刺干预相比,针刺能更好地改善MoCA(MD 2.54,95%CI 0.66—4.42;I2=96%;7 项研究,478名受试者)、HDS(MD 1.75,95%CI0.94—2.56;I2=61%;8 项研究,540名受试者)、ADAS-Cog(MD 2.48,95%CI 1.50—3.47;I2=0%;5项研究,350名受试者)、LOTCA(MD 8.36,95%CI 3.05—13.67;1 项研究,60名受试者)、BI(MD 6.44,95%CI 4.33—8.56;I2=0%;3项研究232名受试者)、MBI(MD 11.96,95%CI 9.50—14.42;I2=0%;4 项研究,33 4 名受试者)和 FAQ(MD 1.39,9 5%CI0.75—2.03;I2=0%;2项研究,121名受试者)评分;且与非针刺干预相比,有低质量证据支持针刺的安全性(OR 0.91,95%CI0.45—1.84;I2=0%;9项研究,937名受试者)和患者依从性(OR 0.90,95%CI0.59—1.38;I2=0%;1 1项研究,113 0名受试者)无差异或差异很小。此外,针刺可能对精神行为症状、抑郁情绪、中医辨证量化评分、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血Aβ1-42蛋白、血Aβ前体蛋白、血生长抑素有积极作用。取穴规律:纳入研究(共325 1名受试者)平均取穴(7.04±0.65)个,平均疗程(8.51±4.05)周;百会穴和额叶前部头针对认知功能存在积极影响;太溪穴、百会穴和额叶前部头针对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结论:与非针刺相比,针刺更能改善痴呆患者的短期认知功能(中等质量证据)和生活质量(中等质量证据),以密波电针(频率大于50Hz)为着(低质量证据);且安全性和依从性与非针刺无明显差异(低质量证据)。针刺还可能对精神行为症状、心理状态等问题,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血Aβ1-42蛋白、血Aβ前体蛋白、血生长抑素等理化指标有潜在益处(中等到低质量证据)。针刺表现出有价值的长期效果趋势,具体效果有待未来进一步研究。取额叶前部头针、百会和太溪以给患者更多福祉;可结合临床辨证增减配穴,一般取穴2个到14个,每疗程不超14周。注册信息:CRD42020189948(PROSPERO)。

郤丽娟[8](2021)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1.调查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2.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对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1.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健康生态学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便利抽样法,利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量表、老年综合评估量表在术前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患者手术麻醉相关因素及血液指标。采用神经心理测试量表在术前1天晚间及术后第3天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2.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对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采用随机对照法,将70例接受全麻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组。干预组分别在术前1天、麻醉诱导前30 min至手术结束、术后第1天至术后第3天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对照组采用假穴疗法。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第3天认知功能评分;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水平。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横断面调查最终纳入221例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95例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3.0%。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在年龄、受教育水平,术前衰弱、抑郁、睡眠,术前血红蛋白、白蛋白、D-二聚体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术前衰弱、术前白蛋白水平低、D-二聚体水平高为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2.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对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认知功能评分、术前血液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认知总分及定向、记忆、回忆3个维度得分低于术前与干预组,术后S100β、IL-6、CRP水平显着高于术前与干预组(P<0.05)。CRP(W=0.940,P=0.170)、IL-6(W=0.911,P=0.070)、S100β(W=0.942,P=0.179)均符合球形检验。时间效应、时间*分组的交互效应以及组间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7例(23.33%)、对照组12例(40.00%)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干预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高龄、术前衰弱、术前白蛋白水平低、D-二聚体水平高为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高龄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认知功能,通过改善术前衰弱程度,改善术前白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来提高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2.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可提高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略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改善术后炎症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李伟峰,董新刚,姬令山,秦合伟,叶险峰[9](2021)在《血管性痴呆临床常用量表国内应用现状探析》文中提出通过探索血管性痴呆临床常用量表国内应用现状,为精细化临床量表使用提供依据。采用计算机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Wanfang)、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分析在北大核心期刊、CSSCI和CSCD中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有关血管性痴呆量表的临床应用情况,所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8月31日。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采用NoteExpress软件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文献查重和筛查,根据研究需求,提取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此次研究初步检索相关文献4 246篇,剔除重复文献2 048篇,人工逐一核对筛除文献1 484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714篇,量表44种,量表使用总频次2 660次。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血管性痴呆临床常用量表种类繁多;为避免重复叠加使用功能相近的量表,在参照疾病诊断标准进行筛选的同时,将量表的使用目的、使用途径、使用频次和量表自身功能等因素对评价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纳入选择量表的参考因素,是正确选用临床量表的必要条件;适时开发中医药特色优势量表对中医药临床客观评价十分必要。

周为主[10](2021)在《我国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及判别模型构建》文中认为目的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进行我国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研究。旨在了解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现状,分析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作用。构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判别模型,寻找社会医疗资源分配新思路,便于有针对性的对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及家庭进行宣讲教育和健康指导,有效避免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为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和安享晚年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北京大学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数据展开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已有研究学习和梳理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影响因素。从数据库中提取相关指标,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研究老年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生活行为、慢性病、睡眠和抑郁等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多种影响因素同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进行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运用Lasso回归模型构建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判别模型。结果本次研究以60岁以上老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共有3256例样本,其中男性老年人有2130人,女性老年人有1126人,范围年龄60-92岁。结果显示:(1)老年人MMSE量表均分(23.874±4.247)分,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人数1217人,患病率为37.4%,其95%CI(0.357,0.390);(2)单因素结果显示人口学特征(年龄、教育水平、居住地类型、地区分布、婚姻状态)、生活方式(饮酒、社交活动)、慢性病(血压、肝脏疾病、心脏病、风湿病)、睡眠、抑郁、残疾、日常生活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包含人口学特征(年龄、教育水平、居住地类型、地区分布、婚姻状态)、生活行为(社交活动)、慢性病(肝脏疾病、心脏病)、抑郁、日常生活能力和睡眠;(4)认知功能障碍判别模型的ROC曲线评价结果,最佳阈值点为0.337,灵敏度为0.494,特异度为0.825,阳性预测值为0.628,阴性预测值为0.732,AUC值为0.705。结论我国老年人群总体认知功能较低,其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占比情况为37.4%,其95%CI(0.357,0.390)。研究发现,增加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性的影响因素排在首位是居住农村,其次是抑郁,其他影响因素包括高龄、独身的婚姻状态、地区分布。可以降低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性的影响因素有高教育水平、频繁参加社会活动、日常生活能力正常;慢性病出现患病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风险反而降低,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Lasso回归构建认知功能障碍判别模型,虽灵敏度较低,但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可以较为准确地筛查出非病人,存在一定的实用价值。

二、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农村老年人群中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对痴呆的筛查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山东农村高危老年人群中FAQ对痴呆的筛查能力
    对象和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 山东农村老年人群中IADL对痴呆的筛查能力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录、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文章
    英文文章1
    英文文章2
    英文文章3

(2)血管性痴呆(虚瘀证)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预测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理论对痴呆认识的演变与发展
        一 历代医家对于痴呆的记载
        二 痴呆的病因病机
        三 中医预防痴呆的方法
        四 中医治疗痴呆的方法
        五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血管性痴呆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预测模型的现状
        一 血管性痴呆的现状
        二 血管性痴呆临床危险因素的基本分析
        三 临床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
        四 建立VD中西医结合预测模型的必要性
        五 建立VD中西医结合临床预测模型的初步设想
        六 目前建立VD临床预测模型的困难和策略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临床研究
    前言
    第一节 危险因素分析及中医表征分析
        一 研究目的
        二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技术路线图
        三 研究结果
        1 VD(虚瘀证)危险因素分析
        2 中医表征分析
        四 讨论一
        参考文献
    第二节 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一 研究目的
        二 资料与方法
        三 研究结果
        1 筛选预测因子
        2 建立预测模型
        3 模型的验证与评价
        4 建立Nomogram图
        四 讨论二
        参考文献
结语
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3)中文版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FQOL-D)量表的修订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综述
    1 老年痴呆的概述
        1.1 老年痴呆的概念
        1.2 老年痴呆影响因素的研究
        1.3 老年痴呆照顾者的研究概况
        1.4 老年痴呆居家护理的研究进展
    2 生活质量的概述
        2.1 生活质量的概念
        2.2 痴呆领域生活质量的测量工具
    3 家庭生活质量的概述
        3.1 家庭生活质量的概念
        3.2 家庭生活质量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第二部分 中文版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量表的修订
    1 中文版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量表的修订
        1.1 成立课题小组
        1.2 量表的引进、正向翻译与回译
        1.3 量表的文化调适
    2 中文版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量表初稿的预调查
        2.1 量表的可接受性
        2.2 量表的回收率
        2.3 量表的有效性
        2.4 量表的填写时间
    3 预调查结论
    4 解决方案
第三部分 中文版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量表的性能测试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样本量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调查工具
        2.1 一般资料
        2.2 中文版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量表
        2.3 临床痴呆量表
        2.4 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
        3 调查方法
        4 数据资料整理及统计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家庭主要照顾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
        1.2 老年痴呆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
        2 项目分析
        2.1 相关分析法
        2.2 极端组检验法
        3 效度
        3.1 内容效度
        3.2 结构效度
        3.3 效标关联效度
        4 信度
        4.1 克朗巴赫系数
        4.2 重测信度
        4.3 分半信度
    讨论
        1 项目分析
        1.1 相关系数分析
        1.2 极端组检验法分析
        2 效度分析
        2.1 内容效度分析
        2.2 结构效度分析
        2.3 效标关联效度分析
        3 信度分析
第四部分 中文版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量表的初步应用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样本量的估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调查工具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痴呆量表
        2.3 中文版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量表
        2.4 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
        2.5 日常活动能力量表
        2.6 简明精神行为问卷
        3 资料的收集及录入
        4 质量控制
        5 伦理要求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家庭主要照顾者的一般资料
        1.2 老年痴呆者的一般资料
        2 中文版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量表信度、效度的验证
        2.1 信度
        2.2 效度
        3 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量表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4 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4.1 照顾者一般资料对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
        4.2 家庭资料对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
        4.3 痴呆者一般资料对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
        4.4 痴呆者疾病资料对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
        4.5 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的多因素影响
    讨论
        1 中文版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1.1 信度分析
        1.2 效度分析
        2 老年痴呆者的家庭生活质量得分普遍较低
        3 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照顾者一般资料分析
        3.2 家庭资料分析
        3.3 痴呆者一般资料分析
        3.4 痴呆者疾病资料分析
        3.5 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结语
    1 结论
    2 研究的创新点
        2.1 中文版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量表的引进
        2.2 老年痴呆领域“家庭生活质量”概念的引进
    3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

(4)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研究针刺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及治疗
        1.1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病名归类
        1.2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
    2 西医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及治疗
        2.1 VCI的危险因素
        2.2 VCI的病理机制
        2.3 西医治疗VCI
实验部分
    实验一 针刺对VCI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形态学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评分
        4.2 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观察
    实验二 针刺对VCI大鼠海马组织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ELsia法检测大鼠MDA、GSH、SOD含量
        4.2 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CytC、cleaved Caspase-3、Bax、Bc1-2、Nrf2、HO-1与NQO1蛋白表达情况
        4.3 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Nrf2mRNA、HO-1mRNA和NQO1mRNA的表达情况
讨论
    1 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理论依据
    2 探讨Nrf2-ARE信号通路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3 针刺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大鼠行为学及形态学的影响
    4 针刺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后氧化应激的影响
    5 针刺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6. 针刺通过调控Nrf2-ARE信号通路保护VCI海马组织
结论
创新点与不足说明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5)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老龄化背景下痴呆的高发病率与高照护费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1.1.2 轻度认知障碍期的有效干预可以预防和延缓痴呆的发生发展
        1.1.3 身心运动具有改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重要潜力
    1.2 理论基础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1.5.1 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5.2 养老机构老年人运动习惯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关联路径研究
        1.5.3 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及机制研究
        1.5.4 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身心运动干预体验的质性研究
    1.6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轻度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2.1 轻度认知障碍概念的演变
    2.2 轻度认知障碍的亚型
    2.3 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率及其转归
        2.3.1 患病率
        2.3.2 转归
    2.4 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
        2.4.1 遗传因素
        2.4.2 人口统计学因素
        2.4.3 生活方式
        2.4.4 慢性病
        2.4.5 神经精神症状
        2.4.6 衰弱
        2.4.7 社会支持
    2.5 轻度认知障碍的干预方法
        2.5.1 运动干预
        2.5.2 认知干预
    2.6 小结
第3章 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3.2.2 检索策略
        3.2.3 文献筛选
        3.2.4 方法学质量评价
        3.2.5 数据提取
        3.2.6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文献检索结果
        3.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3.3.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3.3.4 对结局指标的分析结果
        3.3.5 敏感性分析结果
        3.3.6 发表偏倚分析结果
    3.4 讨论
        3.4.1 文献检索与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分析
        3.4.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分析
        3.4.3 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老年人整体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3.4.4 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老年人记忆力的影响分析
        3.4.5 身心运动对认知障碍老年人执行功能的影响分析
        3.4.6 敏感性和发表偏倚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养老机构老年人运动习惯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关联路径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与方法
        4.2.1 研究类型
        4.2.2 研究对象
        4.2.3 研究工具
        4.2.4 数据收集与质量控制
        4.2.5 统计分析
        4.2.6 伦理学考虑
    4.3 研究结果
        4.3.1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4.3.2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单因素分析结果
        4.3.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3.4 运动习惯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关联路径分析结果
    4.4 讨论
        4.4.1 研究对象招募及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
        4.4.2 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4.4.3 运动习惯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关联路径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及机制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与方法
        5.2.1 研究类型
        5.2.2 研究对象
        5.2.3 干预方案
        5.2.4 结局指标与研究工具
        5.2.5 质量控制
        5.2.6 统计分析
        5.2.7 伦理学考虑
    5.3 研究结果
        5.3.1 干预实施情况
        5.3.2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结局指标基线比较结果
        5.3.3 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效果
        5.3.4 身心运动对整体认知功能的影响机制分析结果
        5.3.5 不良事件
    5.4 讨论
        5.4.1 干预实施情况及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
        5.4.2 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分析
        5.4.3 身心运动对整体认知功能的影响机制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身心运动干预体验的质性研究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对象与方法
        6.2.1 研究类型
        6.2.2 研究对象
        6.2.3 资料收集
        6.2.4 资料分析
        6.2.5 质量控制
        6.2.6 伦理学考虑
    6.3 研究结果
        6.3.1 研究对象及访谈一般特征
        6.3.2 访谈资料分析结果
    6.4 讨论
        6.4.1 访谈对象一般特征分析
        6.4.2 参与者感受到的运动相关益处分析
        6.4.3 参与者坚持参加活动的促进因素分析
        6.4.4 参与者坚持参加活动的阻碍因素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创新性
    7.3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轻中度痴呆患者潜在有害药物服用现状及其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痴呆患者的健康照护具有迫切性
        1.1.2 长期护理机构中痴呆患者生活质量低下且归因复杂
        1.1.3 老年人潜在有害药物服用与生活质量存在显着的关联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长期护理机构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概念
        1.2.2 长期护理机构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
        1.2.3 长期护理机构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归因研究的现状
        1.2.4 长期护理机构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归因中潜在有害药物因素的研究现状
        1.2.5 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的不足之处
    1.3 研究构想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依托的理论框架
    1.7 相关概念操作性定义
        1.7.1 长期护理机构
        1.7.2 痴呆
        1.7.3 潜在有害药物
        1.7.4 生活质量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对象
        2.3.1 纳入标准
        2.3.2 排除标准
    2.4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
    2.5 研究指标及评价工具
    2.6 预调查
    2.7 收集资料
    2.8 统计分析
    2.9 质量控制
    2.10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基本情况
        3.1.1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
        3.1.2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躯体疾病及功能状况
        3.1.3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状况
        3.1.4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社会网络及活动参与状况
        3.1.5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居住的机构环境特征情况
    3.2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潜在有害药物服用现状
        3.2.1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PIM暴露情况
        3.2.2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DBI暴露情况
    3.3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
    3.4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4.1 人口学特征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3.4.2 躯体疾病及功能状况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3.4.3 精神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3.4.4 社会网络及活动参与状况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3.4.5 机构特征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3.4.6 PIM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3.4.7 DBI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3.5 潜在有害药物服用对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3.5.1 轻中度痴呆患者潜在有害药物服用与生活质量的多因素分析
        3.5.2 轻中度痴呆患者潜在有害药物服用对生活质量影响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3.6 潜在有害药物服用对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性
        3.6.1 潜在有害药物服用对轻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3.6.2 潜在有害药物服用对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潜在有害药物服用较为普遍
        4.1.1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PIM暴露情况
        4.1.2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DBI暴露情况
    4.2 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4.3 日常生活能力对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消极影响
    4.4 精神行为症状对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产生负性作用
    4.5 潜在有害药物对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不良影响
        4.5.1 PIM对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4.5.2 DBI对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4.6 潜在有害药物服用对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呈现差异性
    4.7 潜在有害药物对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护理实践意义
        4.7.1 潜在有害药物可用于预测长期护理机构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
        4.7.2 潜在有害药物可作为长期护理机构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线索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点
    5.3 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5.3.1 本研究的局限性
        5.3.2 未来研究方向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长期护理机构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针刺治疗痴呆的系统评价及取穴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背景
    1 概述和现状
    2 临床医学对痴呆的认识
        2.1 阿尔兹海默病
        2.2 血管性痴呆
        2.3 路易体痴呆
        2.4 额颞叶变性
        2.5 其他痴呆
    3 中医学对痴呆的认识
        3.1 历史源流
        3.2 病因病机
    4 预防与治疗
        4.1 预防措施及早期诊断
        4.2 药物干预
        4.3 非药物干预
方法
    1 检索策略
    2 纳入与排除
        2.1 筛选标准
        2.2 筛选流程
    3 结局指标与数据提取
        3.1 结局指标
        3.2 数据提取
    4 统计方法与证据质量评价
        4.1 统计分析处理
        4.2 偏倚风险评估
        4.3 证据质量评价
结果
    1 研究特征
        1.1 检索结果
        1.2 研究设计
    2 偏倚风险
    3 关键结果
        3.1 认知功能
        3.1.1 短期结局
        3.1.2 长期结局
        3.2 生活质量
        3.2.1 短期结局
        3.2.2 长期结局
        3.3 负面事件和不良事件
        3.3.1 负面事件
        3.3.2 不良事件
        3.3.3 脱失情况
        3.4 其他指标
        3.4.1 相关量表指标
        3.4.2 物理检查指标
        3.4.3 生化化验指标
        3.5 取穴规律
        3.5.1 一般规律
        3.5.2 诊断异同
        3.5.3 针法异同
    4 证据质量
讨论
    1 痴呆相关指标
        1.1 量表评价
        1.1.1 认知功能
        1.1.2 生活质量
        1.1.3 其他量表
        1.2 理化指标
        1.3 跌倒与走失
    2 针刺治疗
        2.1 腧穴选择
        2.2 安全性和依从性
    3 意义和局限性
    4 未来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计算公式(部分)
    附录二 原始研究偏倚风险记录表
    附录三 筛选流程图(PRISMA)
    附录四 其他相关证据总结
    附录五 PRISMA清单(checklist)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8)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现状
        2.1 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发生POCD的研究现状
        2.2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应用现状
    3 影响因素分析理论框架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意义
第一部分 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伦理原则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2.2 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发生POCD的现状分析
        2.3 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发生POCD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发生POCD的现状分析
        3.2 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发生POCD的影响因素分析
    4 小结
第二部分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资料收集及质量控制
        1.4 数据处理
        1.5 伦理原则
    2 结果
        2.1 干预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干预组与对照组手术麻醉相关资料比较
        2.3 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比较
        2.4 干预组与对照组围手术期血液指标比较
    3 讨论
        3.1 TEAS对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发生POCD的影响分析
        3.2 TEAS对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分析
    4 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点及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血管性痴呆临床常用量表国内应用现状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
    2.2 血管性痴呆量表临床应用目的
    2.3 基于临床研究目的分类后血管性痴呆量表的应用
        2.3.1 筛选评估类
        2.3.2 疗效评价类
        2.3.3 关联性评估
    2.4 血管性痴呆量表合并其他疾病
        2.4.1 合并其他疾病类
        2.4.2 未合并其他疾病类
    2.5 血管性痴呆量表在中医药及其相关文献中的应用
3 讨论

(10)我国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及判别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一、数据与方法
二、研究变量说明
三、结果
四、讨论
局限性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四、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农村老年人群中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对痴呆的筛查能力研究[D]. 尹苓. 山东大学, 2020(09)
  • [2]血管性痴呆(虚瘀证)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预测模型的建立[D]. 宋博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中文版老年痴呆者家庭生活质量(FQOL-D)量表的修订及应用[D]. 黄振.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4]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研究针刺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D]. 刘慧慧.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身心运动对养老机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研究[D]. 王硕. 吉林大学, 2021(01)
  • [6]轻中度痴呆患者潜在有害药物服用现状及其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D]. 周燕茹. 湖州师范学院, 2021(09)
  • [7]针刺治疗痴呆的系统评价及取穴规律研究[D]. 姜若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D]. 郤丽娟. 扬州大学, 2021(08)
  • [9]血管性痴呆临床常用量表国内应用现状探析[J]. 李伟峰,董新刚,姬令山,秦合伟,叶险峰. 中国中药杂志, 2021
  • [10]我国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及判别模型构建[D]. 周为主. 沈阳医学院, 2021(09)

标签:;  ;  ;  ;  ;  

老年性血管性痴呆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