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生执业管理规定

农村医生执业管理规定

一、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论文文献综述)

周丽娜[1](2021)在《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乡村医生是基层卫生最终的守护线,更是农民身体健康的保护伞。近几年,我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在逐步推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各方面都在逐渐完善。但是,乡村医生这支队伍在基础医疗服务卫生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本文大体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明确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现状、研究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方法和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对整体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情况进行阐述。首先,对乡村医生队伍进行涵义阐述,其次,介绍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目的和内容,再次,明确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主体、职责及制度。最后,阐述了与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相关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针对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整体情况,从乡村医生福利待遇不高和培训考核不严密、乡村医生人员流失和能力不足、工作态度不端正方面总结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剖析。第四部分根据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规划,探寻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具体实施对策,解决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结论部分对本文整体进行归纳,交代本文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关键点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监督管理,保证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意见的顺利实施,最终实现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希望此文章提出的对策,能为后续的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供借鉴,能为健康中国建设打好坚实基础。

张扬阳[2](2020)在《江西省余干县乡村医生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乡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基础力量,是扎根农村、守护村民健康的“白衣天使”。新医改后特别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以来,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乡村医生作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神经末梢”,在生活中与农村居民有着最直接的接触,在缓解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发挥着最基础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中一个长久的思考。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和定性分析等方法对江西省余干县乡村医生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研究,近年来余干县乡村医生工作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岗位培训更加规范、财政补贴对村医的收入影响作用越来越大。然而,余干县乡村医生队伍当前面临着队伍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不畅、工作压力大、待遇保障低等问题。政府要在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建设、完善养老保障政策、加强教育培训、打通职业上升渠道、改善村卫生室工作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朱翩[3](2019)在《建湖县村卫生室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及监管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村卫生室,作为一个村级单位的医疗机构,其主要职能有两个,一是基础疾病的初级诊疗,二是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它是我国农村群众的卫生保障、医疗体系的基石。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当中明确指出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而当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作为最底层医疗机构—一村卫生室的发展,虽然在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对农村卫生工作历来都十分重视,在资金投入、政策措施、机构建设上一直在根据社会的发展调整步伐,力求改善基层医疗状况,当然效果是显着的,但仍在机构设置、人员储备、职能履行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建湖县地处江苏省苏中里下河腹部,背倚苏北平原,农村人口占比大,是典型的倚重村级医疗机构的县城,其卫生保障就是村卫生室提供的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对建湖县村卫生室的运行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可以为我国村级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决策建议和参考。本文从建湖县村卫生室的运行现状出发,以专家学者对农村医疗机构的理论及实践研究作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处理与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对2016-2018年建湖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的村卫生室相关数据、监管部门的监管信息及对部分相关人员的调查及访谈信息的汇总和分析,得出建湖县村卫生室存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职能落实不到位、医疗行为不规范、非法行医现象屡见不鲜、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并研究得出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为村卫生室行政规划不合理、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卫生相关培训不到位、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薪酬低、监管部门各项资源相对匮乏和医疗卫生监管相关法律法规震慑力不足等,并进一步提出了对策建议:一要规范设置村卫生室,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性能;二要完善乡村医生制度,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三要培训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强化依法执业意识;四改善经济补偿机制,调整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薪酬结构;五要健全卫生监管法律法规,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监管,遏制非法行医。

李蕾蕾,吴晓东,王文东[4](2018)在《非法行医罪司法解释修改后非法行医案件移送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颁布实施,严格限制了非法行医罪主体,非法行医行政处罚法律适用更加明确。非法行医司法移送工作出现了新的问题,如无证的医疗机构开办者聘用有证的医师行医,开办者不再以非法行医罪论处;以前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罚非医师行医的案件可否继续移送;以及如何判定乡村医生跨区域到城镇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等。本文针对新的司法解释出台后非法行医移送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田孟[5](2018)在《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制度变迁与现实困境 ——以富县为个案》文中指出目前,政府主导下的农村新医改主要表现为大量的公共财政投入和密集的制度建设,然而这些举措却并未实现预期目标,出现了明显的政策偏差,并且最终造成了一种政府、患者(社会)和医院(医生)都不满意的意外结果。这种政策的意外结果构成了笔者的问题意识来源。全面考察农村新医改各项政策的具体实践过程,进而分析和解释其中的政策偏差现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构成了本文的主要目标。本文主要基于富县这个中西部普通农业县的田野调查,采用将纵向的历史变迁梳理和横向的制度实践分析两个维度相结合的研究路径,探讨了在政府主导下的农村新医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试图提出相应的破解之策。由于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深度“嵌入”于国家自上而下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农村自下而上的经济社会变迁的背景之中,因此,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过程便不仅可以看作是一个考察“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经济学或卫生经济学问题,而且也可以看作是一个透视“国家与社会关系”(或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社会学问题。由于当前农村新医改所面临的问题已远远超出“政府-市场”框架的解释能力和认识范围,通过引入“国家-社会”框架,将能有助于深化认识,并对接下来的农村新医改具体实践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指导和建议。社会学意义上的“国家-社会”分析框架主要关注的是在以国家力量为主要依托的、包括了现代市场和现代政府等在内的现代性因素进入尚具有传统性特征的乡村社会的过程中,那些包括了既有社会结构和文化、规范等要素在内的传统社会因素的反应、作用及其应对方式。其中,特别强调传统社会性因素和机制在这一现代化过程中的所具有的作用和价值等。具体就农村新医改这一研究主题而言,政府主导的卫生体制必须要在政府、市场和农民(社会)之间达成某种均衡,尤其是要注意调动农民及村社自身的主体性和积极性。笔者认为,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和基于村社的农民合作共同构成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主要机制。在“国家-社会”框架下,本文主要从纵向的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历程和横向的农村新医改的制度实践两个维度具体展开:首先是考察了新医改前的两个阶段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历程和模式,其次是分别考察了政府主导下的农村新医改阶段最主要的三项制度的实践过程及其面临的困境。首先是对于第一阶段即改革开放以前的考察。国民政府在建设现代卫生事业的过程中,不仅未能较好地体现政府主导作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也没有以农民为本位,积极发动农民,促成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和主体性,这是国民政府时期现代卫生事业不彰的根本原因;而集体时代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主要是采取了将行政主导的体制和农民及村社本位的机制相结合的办法,最终快速、有效地推动了现代医疗卫生事业深入到农村社会之中,并取得了巨大成绩。其次是对于第二阶段即改革开放以后至新世纪以前的旧医改的考察。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从整体上看,卫生事业活力确实有所增强,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员有所增加,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由于市场失灵的出现和普遍存在,不同区域之间,以及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组织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民众的不可承受之重。最后是对于第三阶段即新世纪以来政府主导下的农村新医改的考察。政府主导下的农村新医改中的三项主要制度都没有能够很好地实现预期目标,也即出现了政策偏差的现象。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在贯彻落实政府主导的原则的同时,没有能够考虑到农村的客观实际并调动农民的内在积极性。不过,笔者并非笼统地进行阐述和演绎,而是对新医改中的三项制度分别进行探讨:第一,在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卫生人才问题上,笔者认为,现行城乡同一的执业医师制度脱离了农村的客观实际,是导致农村卫生人才事业陷入短缺困境的关键原因。第二,在政府主导下的农民医疗费用负担问题上,笔者发现,新农合筹资量的剧增并没有减轻农民的疾病负担,而是让农民的疾病负担持续性地保持在了一个并不能够保障其避免陷入贫困之中的支出水平之上。新农合制度以大病统筹作为基本的制度定位和将新农合视为社会医疗保险的倾向,不仅违背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而且也不符合疾病治疗的基本规律。第三,在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上,笔者发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各项服务主要采取了项目制的方式进行供给,从而非常明显地强化了政府内部“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导致农民参与决策的空间和主体性严重不足。对于当前政府主导下的农村新医改所遭遇到的困境,必须超越“政府-市场”视角,引入强调社会机制的“国家-社会”分析框架。在后者看来,现代社会的建立过程本质上是现代性因素在整个社会弥散和建立的过程。然而,在此过程中,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都并不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新的社会秩序。这是因为,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都缺乏自律性,故而它们都有可能发生对于社会领域的过度扩展和僭越,也即进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领域,从而造成社会秩序的进一步混乱。因此,在一个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人们面对的可能不只是市场失灵的问题,也不单是政府失灵的问题,而往往是市场和政府同时出现失灵的问题。对此,“国家-社会”范式强调要超越市场与政府,站在社会的角度来反思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从而为社会秩序的最终达成提供创造性的思路。由此观之,农村新医改的各种制度之所以会在实践过程中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和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能够体现农民的本位原则,农民的参与性和主体性严重不足,农村社会的差异性在决策中没有得到基本的重视和充分的体现,农民的需求偏好得不到有效地地表达和回应。笔者提出,在通过适度下放决策权力的方式以完善政府主导的基本原则的同时,还应着力强调农民及村社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农村医疗卫生政策要以农民为本位,通过将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与自上而下的国家各项医疗卫生政策及资源相对接的平台和能力。总之,一方面要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要特别强调以农民为本位的基本方略,即以农村的客观状况和实际需要作为卫生制度改革的基准,并特别注意在村社共同体的基础之上调动农民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农民参与模式”作为接下来农村新医改实践的主要方向,这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医疗卫生事业”总体目标中的“中国特色”之所在。

孙小霞[6](2017)在《基于药学服务理念的基层医生中药合理用药现状分析与思考》文中认为目的:以药学服务理念的角度为核心,调查基层医生的中药合理用药情况及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情况,进一步分析基层医生中药合理用药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依托和政策建议。方法: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如下:(1)文献研究法:全面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当前基层中药合理用药领域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同时梳理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对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与改革方面实施的一些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2)专家咨询法:多次向从事中药合理用药、卫生公共管理、统计学研究方面的专家以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进行咨询和论证,充分吸收专家及领导的合理建议,并及时修完善研究方案和相关细节。(3)问卷调研法:基于文献分析、政策梳理、专家咨询、预调研等方面的工作,以基层医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设计和制定本研究的终版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基层医生的一般情况、中药的应用、对药物安全问题的认知、继续教育培训及需求等4部分。现场调研时,所有问卷由研究者统一发放,向调研对象说明调查目的和填写方法后,以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自行填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内容,然后逐一检查收回,并将问卷信息录入至Excel 2010,建立Access数据库。(4)现场访谈法:以现代药学服务理念为切入点,围绕基层医生所在各地区中医药服务的特点及发展现况对基层医生进行深入访谈,并将现场访谈资料作为问卷调研分析的辅助资料。(5)统计学方法:运用SAS9.30统计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主要涉及的统计学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与效度检验、因子分析及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共发放调研问卷4842份,回收4842份,问卷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30份,问卷有效率为99.38%。调研发现:(1)基层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尚不能满足基层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资源配置和分布不均衡,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的分布明显多于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但在医疗服务能力方面有所不及。基层医生主要存在专业分类不均衡、学历背景参差不齐、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低、门诊工作量大等问题,且中医药专业人员相对匮乏,不利于基层地区中医药服务的开展。(2)基层医生存在中药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基层医生由于专业知识、行医技能普遍较差,对于合理用药的认知度不高,存在用药行为不规范的现象,经常会开出许多不合理的处方,致使中药的合理用药现状不理想。在临床用药时,缺乏对中药的处方开具、特殊人群用药、给药途径、用法用量、配伍、用药疗程等方面的关注,不重视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监护,存在一定的用药安全隐患。(3)基层医生对于药物安全问题的认识尚有不足。基层医生普遍对药物不良反应缺乏认识的问题,忽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ADR监测,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上报也缺乏一定的规范性。(4)基层医生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培训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分析可知,基层医生参加培训受到许多影响因素的制约,同时基层医生认为在培训的地点、时间、次数、内容、形式、师资、激励制度方面还有待于加强和改进。结论:本研究立足于现代药学服务理念,结合基层中医药发展的相关背景对基层医生展开问卷调研,确保了基层地区医生中药合理应用现状研究的科学性、真实性。本课题对基层医疗机构从业者的现状、基层医生中药应用的情况及继续教育的实际需求进行了深入了解,探讨了基层医生的中药应用的现状及影响其合理用药的因素,为提升基层医生的中药合理用药水平提供了借鉴和指导,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真实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和参考依据。

刘炫麟[7](2016)在《互联网医疗与我国医事立法的断裂与弥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与服务区域不相称,呼吁互联网医疗的介入并深度发展,这对于均衡资源配置和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形成大有裨益。为此,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给予有力支持,以进一步巩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但是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医事法律的立法理念和立法内容比较滞后,导致互联网医疗在医师执业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等方面与其形成断裂,亟待通过立法加以弥合,为互联网医疗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8](2015)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中指出宁政办发[2015]134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为加快职业化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切实筑牢我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3]1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13号)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深化改革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

刘炫麟,韩君滢,戚淼杰[9](2015)在《乡村医生培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尽管我国法律和政策文件均对乡村医生的培训作了相关规定,但亦暴露出培训的对象未分层、培训师资缺乏遴选程序、培训方式缺乏针对性、培训频次和时限不统一、培训地点缺乏原则性规定、培训经费和补助仍未妥善解决等问题。这已经不能满足乡村医生的岗位要求和农村居民的服务需求。未来应当完善培训对象和培训师资,统筹规划培训的地点、内容、方式,并完善考试考核制度,统一乡村医生的最低培训频次和累计时限,保证培训补助的经费足额到位。

刘炫麟[10](2014)在《“乡政村治”体制对乡村医生数量和质量及分布的影响》文中认为"乡政村治"体制改变了乡村医生的收入模式,淡化了农村卫生室先前保有的公益性,降低了乡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软化了相关主体对乡村医生的严格考核,影响了乡村医生对执业地点的选择,这使得乡村医生后备人员补充乏力,提高医疗卫生技术的积极性明显不足,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容出现不同程度上的限缩,分布呈现重叠、偏移与空白等诸多不正常样态,这均影响到农村居民获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影响到农村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概述
    第一节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涵义、目的与内容
        一、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涵义
        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目的与内容
    第二节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主体、职责及制度
        一、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主体及职责
        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制度
    第三节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物品理论
        二、服务型政府理论
        三、双因素激励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第一节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概况
        一、乡村医生队伍现状
        二、乡村医生队伍的建设历程
        三、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成就
    第二节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医生福利待遇不高
        二、乡村医生培训、考核不严密
        三、乡村医生人员不足、能力偏低
        四、乡村医生工作态度不端正
    第三节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对乡村医生的定位不清
        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制度不健全
        三、政府资金投入不足
        四、各地区经济水平差距较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规划与对策
    第一节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规划
        一、短期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二、中期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三、长期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第二节 健全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对策
        一、完善乡村医生队伍人才引进制度
        二、完备乡村医生队伍人才培训、考核制度
        三、优化乡村医生队伍从业条件
        四、提升医患网络技术能力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2)江西省余干县乡村医生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乡村医生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乡村医生的界定及其作用
    2.2 我国乡村医生的发展演变
    2.3 理论基础
        2.3.1 双因素理论
        2.3.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2.3.3 公共产品理论
第3章 江西省余干县乡村医生现状调查分析
    3.1 余干县基本情况介绍
    3.2 调查设计
        3.2.1 资料收集和抽样方法
        3.2.2 质量控制
    3.3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3.3.1 基本情况
        3.3.2 岗位培训
        3.3.3 收入待遇
        3.3.4 养老保障
        3.3.5 工作环境
第4章 江西省余干县乡村医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队伍结构不优
        4.1.1 老龄化趋势明显
        4.1.2 学历和执业(助理)医师转化率偏低
        4.1.3 村医分布不够均衡
    4.2 体制机制不够合理
        4.2.1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4.2.2 村医身份问题导致基本诉求无法满足
        4.2.3 城乡医疗报销制度导致医疗资源下沉不够
    4.3 收入持续减少
        4.3.1 药品差价收入减少
        4.3.2 基本诊疗收入下滑
    4.4 待遇保障不足
        4.4.1 养老保障偏弱
        4.4.2 医责保险缺失
    4.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承接量和补贴不匹配
        4.5.1 工作量大
        4.5.2 补贴少
第5章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建议
    5.1 优化乡村医生队伍结构
        5.1.1 严格乡村医生配置和准入
        5.1.2 加强乡村医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
    5.2 完善乡村医生管理体制机制
        5.2.1 推进乡村卫生紧密型一体化管理
        5.2.2 转变村医身份,打通村医职业上升渠道
        5.2.3 尽快全部开通村卫生室门诊统筹
    5.3 提高乡村医生待遇和保障
        5.3.1 完善养老保障政策
        5.3.2 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
        5.3.3 建立医疗风险互助共担机制
    5.4 提升村卫生室工作环境
        5.4.1 积极开展村卫生计生室标准化建设
        5.4.2 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监理管理
        5.4.3 推进村卫生室的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管理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乡村医生问卷调查
附录 B 访谈题纲

(3)建湖县村卫生室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及监管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问卷调查法
        (三) 访谈法
        (四) 数据处理与分析法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一) 村卫生室
        (二) 乡村医生
        (三)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四) 非法行医
    二、理论基础
        (一) 公共产品理论
        (二) 社会治理理论
第二章 建湖县村卫生室运行现状分析
    一、全国村卫生室运行状况
        (一) 机构基本情况
        (二) 设施配备情况
        (三) 人员设置情况
        (四) 职能履行情况
        (五) 行业监管情况
    二、建湖县村卫生室运行状况
        (一) 机构基本情况
        (二) 设施配备基本完善
        (三) 人员设置基本齐全
        (四) 职能履行基本到位
        (五) 部门监管正常运行
第三章 建湖县村卫生室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建湖县村卫生室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职能落实不到位
        (二) 村卫生室工作人员服务能力低,人员流失严重
        (三) 医疗行为不规范
        (四) 非法行医现象屡见不鲜
        (五) 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二、建湖县村卫生室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村卫生室行政规划不合理
        (二)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三) 医疗卫生相关培训不到位
        (四) 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薪酬低
        (五) 监管部门资源匮乏,卫生监管法律法规震慑力不足
第四章 建湖县村卫生室监管对策建议
    一、规范设置村卫生室,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性能
    二、完善乡村医生制度,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三、培训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强化依法执业意识
    四、改善经济补偿机制,调整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薪酬结构
    五、健全卫生监管法律法规,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监管,遏制非法行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4)非法行医罪司法解释修改后非法行医案件移送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非法行医罪及相关司法解释
二、新旧司法解释对比
    (一) 严格限制非法行医罪主体
    (二) 法律适用更加明确, 打击力度大大加强
    (三) 准确界定“造成就诊人死亡”
三、非法行医案件移送的探讨
    (一) 无证的医疗机构开办者聘用有证的医师行医问题
    (二)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罚非医师行医的案件可否继续移送问题
    (三) 乡村医生跨区域到城市医疗机构、盈利性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的问题
四、结语

(5)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制度变迁与现实困境 ——以富县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政策的社会学研究
    1.3 理论资源与分析框架
    1.4 研究方法和田野工作
    1.5 章节安排及主要内容
2 改革开放前的富县现代卫生事业:从1949年到1984年
    2.1 现代卫生事业在民国时期从无到有
    2.2 现代卫生的全面建立:三级卫生网
    2.3 现代卫生事业全面建立的基本思路
    2.4 现代卫生事业全面建立的重要创新
    2.5 本章小结:集体时代的成就与经验
3 市场化思路下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1985年到2000年
    3.1 分田到户以后“落单”的村医
    3.2 以“放权让利”为核心的医改
    3.3 医改后卫生事业中的政府行动
    3.4 市场主导下的资源动员及困境
    3.5 本章小结:成就、问题和经验
4 农村新医改的卫生人才困境:政府主导下的医师资格制度
    4.1 医学毕业生过剩与农村医生短缺的悖论
    4.2 卫生人才“过剩-短缺”困境的既有研究
    4.3 医师制度的变迁与农村卫生人才的困境
    4.4 本章小结
5 农村新医改的医疗费用困境:政府主导下的合作医疗制度
    5.1 新农合制度的现状及其问题
    5.2 新农合制度困境的既有研究
    5.3 新农合制度困境的制度原因
    5.4 本章小结
6 农村新医改的农民参与困境:政府主导下的基本公卫制度
    6.1 基本公共卫生制度的概况及其困境
    6.2 基本公共卫生制度困境的既有研究
    6.3 基本公共卫生制度困境的理论分析
    6.4 基本公共卫生制度困境的实践分析
    6.5 基本公共卫生制度困境的破解之道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农村新医改研究的范式转换及其困境的破解之道
    7.1 从“政府-市场”到“国家-社会”:卫生政策研究范式转换
    7.2 农村“新医改”困境的破解之道:政府主导下的农民参与
    7.3 政府主导下的农民参与:一些具体的农村新医改政策建议..
    7.4 本研究的可能创新、不足、以及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和打算..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6)基于药学服务理念的基层医生中药合理用药现状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基层医生中药合理用药概况
        一、合理用药现状
        二、基层中药合理应用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基层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概况
        一、我国临床药学服务的现状
        二、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意义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基层医生中药合理用药现状调研
    第一节、构建基层医生中药合理用药调研的指标体系
    第二节、基层医生调研方案的设计
第二章 基层医生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第一节、基层医生的一般情况
    第二节、基层医生的中药应用情况
    第三节、基层医生对药物安全问题的认知情况
    第四节、基层医生的继续教育培训及需求情况
    第五节、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提升基层中药药学服务能力与合理用药水平的思考
    一、合理规划和配置基层医药卫生资源
    二、规范基层医生的合理用药行为
    三、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安全监测工作
    四、重视基层医生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结语与展望
附录
    附录1 法规政策梳理表
    附录2 调研问卷
    附录3 调研问卷
    附录4 访谈提纲
致谢
个人简历

(7)互联网医疗与我国医事立法的断裂与弥合(论文提纲范文)

1 互联网医疗产生的现实基础与政策支持
    1.1 互联网医疗产生的现实基础
    1.2 互联网医疗发展政策的持续跟进
2 互联网医疗与我国医事法的断裂
    2.1 互联网医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断裂
        2.1.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制定与修改
        2.1.2 互联网医疗与我国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存在断裂
    2.2 互联网医疗与《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的断裂
        2.2.1《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的制定
        2.2.2 互联网医疗与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制度存在断裂《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第9条规定:
    2.3 互联网医疗与《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的断裂
        2.3.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的制定
        2.3.2 互联网医疗与医疗机构的类型确认存在断裂
        2.3.3 互联网医疗与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存在断裂
    2.4 互联网医疗与我国医师多点执业规定的断裂
3 互联网医疗与我国医事法的弥合
    3.1 互联网医疗平台应当获得法律拟制“医疗机构”的资格
    3.2《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需要进行阶段性修改,以实现与医师多点执业和互联网医疗的对接
    3.3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并确立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实现与互联网医疗的对接
4 结语

(9)乡村医生培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现状
    1.1 法律与政策规定
    1.2 社会现状
2 问题
    2.1 培训对象和培训师资的规定不完善
    2.2 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存在一定的欠缺
    2.3 培训频次和累计时限参差不齐
    2.4 培训的地点少有规定且考核制度不完善
    2.5 培训经费和培训补助尚未妥善解决
3 对策
    3.1 完善培训对象和培训师资方面的规定
    3.2 统筹规划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3.3 统一乡村医生的最低培训频次和累计时限
    3.4 统筹培训地点并完善考核制度
    3.5 保证培训补助的经费足额到位

四、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 周丽娜.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2]江西省余干县乡村医生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张扬阳. 南昌大学, 2020(03)
  • [3]建湖县村卫生室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及监管对策研究[D]. 朱翩. 苏州大学, 2019(06)
  • [4]非法行医罪司法解释修改后非法行医案件移送的探讨[J]. 李蕾蕾,吴晓东,王文东. 中国卫生法制, 2018(05)
  • [5]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制度变迁与现实困境 ——以富县为个案[D]. 田孟.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5)
  • [6]基于药学服务理念的基层医生中药合理用药现状分析与思考[D]. 孙小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5)
  • [7]互联网医疗与我国医事立法的断裂与弥合[J]. 刘炫麟. 中国医院管理, 2016(09)
  • [8]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J].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15(21)
  • [9]乡村医生培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 刘炫麟,韩君滢,戚淼杰. 卫生软科学, 2015(04)
  • [10]“乡政村治”体制对乡村医生数量和质量及分布的影响[J]. 刘炫麟.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4(08)

标签:;  ;  ;  ;  ;  

农村医生执业管理规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