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T网络算法的多效蒸发器温差分布

基于ART网络算法的多效蒸发器温差分布

一、基于ART网络算法的多效蒸发器温差分配(论文文献综述)

朱轶林[1](2020)在《生物质直燃有机朗肯循环冷热电联供系统热力学分析及碳捕集热经济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可再生能源的高效低成本和超低排放利用是当今能源转型的重点。生物质直燃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耦合碳捕集技术可显着提高能源利用率,是控制全球温升低水平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首先在有机朗肯循环的热动力学模型中考虑冷却水循环,研究冷却水耗功模型中的冷却水初温、水泵扬程和环境温度的影响规律,优化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在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模型中通过溴化锂溶液物性平衡回归方程计算节点热物性,由循环迭代计算和溴化锂溶液结晶温度确定极限热源温度,并由经验放气范围确定经济热源温度。其次,基于总能系统能量梯级利用原则构建生物质直燃ORC热电联供系统和冷热电联供系统,生物质锅炉产生承压热水驱动有机朗肯循环发电,在蒸发器换热后的热源水可为用户供暖或驱动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并利用冷凝热提供生活热水,同时在烟气侧耦合化学吸收法(MEA)碳捕集工艺,实现生物质能源系统的碳负排放。建立从热源侧碳基燃料模型至烟气侧MEA碳捕集模型的数学模型,由窄点温差分析方法匹配热源温度和工质蒸发温度、冷源温度和工质冷凝温度,由热力学分析和经济评价优系统参数,筛选有机工质,并对生物质直燃ORC耦合碳捕集系统(BE-ORC-CCS)综合评价。在热电联供模型中,提高蒸发温度,系统发电效率、(火用)效率和一次能源节约比增大;给定蒸发温度,以系统总投资、动态回收年限和投资利润率为目标,可确定最优热源温度;HFE7000为最优工质。在热电联供模型中(供暖),供热水/回水温度较高时,系统有较大供暖系数、(火用)效率和热效率,而有较小发电效率、一次能源节约比和系统总投资;以动态回收年限或投资利润率为目标优化的蒸发温度小于以系统运行年限利润总额现值为目标确定的最优值;R141b为最优工质。在冷热电联供模型中,输入制冷循环的热源温度th1较小时,系统有较小制冷系数、一次能源节约比和系统总投资;解耦出制冷效率和系统运行年限利润总额现值为子目标函数,再由灰色关联法加权的综合目标函数优化蒸发温度和热源温度th1,则在最优系统运行参数下,系统同时有较优的热力系能和经济性能;Cyclopentane为最优工质。生活热水标准温度直接关联最优冷凝温度,生活热水收益是系统的主要收益,MEA碳捕集系统是系统总投资的最大比重,解析塔的耗热费在年运行费用中仅次于生物质燃料费,虽然生物质直燃有机朗肯循环热电/冷热电联供系统耦合MEA碳捕集工艺,其热经济性能下降,但综合性能较优,可现实生物质能源系统的碳负排放。

郑博文[2](2018)在《吸收式制冷机组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能源现状日益严峻,资源利用效率低,余热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吸收式制冷机组能够利用余热资源运行,但是吸收式制冷机组在部分负荷下运行时,系统的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较低,存在着较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吸收式制冷机组具有强耦合、大时滞及难以建立精确的控制模型等特点。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建立BP神经网络稳态模型,利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寻找部分负荷下的最佳设定点,提高系统COP,根据获得的设定点利用改进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对吸收式制冷机组进行控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搭建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实验平台。在不同负荷的情况下,运行实验平台,获得系统的稳态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建立6-9-2的BP神经网络稳态模型,根据建立的稳态模型对输入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需要优化的设定点。其次,针对制冷机组在部分负荷下COP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逆神经网络算法与粒子群算法结合的寻优算法。根据寻优算法寻找制冷机组在部分负荷下运行的最佳设定点,利用实验数据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对比优化前后设定点可知,制冷机组部分负荷下的COP得到明显提升。最后,针对制冷机组存在大时滞与难以建模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二阶泛模型带有滞后时间输入变化约束项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考虑之前时刻的输入变化量对输出变化量的影响,将泛模型从一阶提升到二阶,推导出双输入双输出的二阶泛模型,并将滞后时间常数引入控制输入准则函数与估计准则函数,推导出双回路二阶泛模型的控制方案。对该方案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在制冷机组中应用改进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薛璐璐[3](2018)在《N,N-二甲基乙酰胺废水的分离及节能研究》文中认为化工生产中往往将获得产品作为最主要的目标,而对于过程中的废液处理、能量消耗、设备利用率等因素考虑的相对较少。工业废水处理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课题。尽可能减小回收过程的成本和能耗对工业生产有重要意义。膜工业中产生含量为5%15%的N,N-二甲基乙酰胺废水,其中含有少量的高分子聚合物。本文使用多效精馏技术对该废水进行了回收研究:首先搭建小试减压精馏实验装置,以工厂废水为原料进行实验研究;之后建立了多效精馏流程,设计了逆流多效精馏模型和精馏系统费用计算模型,并且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多效精馏系统进行优化,为工业废水回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通过减压精馏实验和旋转蒸发实验对工厂废水进行分离,得到含水量小于0.5%的DMAc产品,证明精馏分离工厂废水的可行性。在分离过程的约束条件和分离目标的基础上,建立了多效精馏工艺,以对不同浓度的废水进行分离与利用。对多效精馏进行物料和能量衡算,推导出了塔顶采出量的计算公式,为精馏工艺模拟提供理论基础。对精馏系统的费用模型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得到年总操作费用(TAC)的计算模型,并将TAC计算结果作为多效精馏的优化目标函数。应用响应面法对多效精馏流程进行优化。对于含5%的DMAc废水的回收,三效精馏的TAC为1.129?106$,比普通精馏节省52.6%的费用。对于含15%的DMAc废水回收,三效精馏的TAC最少为1.058?106$,比普通精馏节省50.9%的费用。对含5%的DMAc废水进行萃取流程模拟与优化,计算得到TAC为1.01?106$,与多效精馏的优化结果相差不大。多效精馏过程中不引入其他组分,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实现了DMAc的全部回收。因此,对于含量为5%15%的废水都可以采用三效精馏进行分离回收,并且可实现节能减排、减少投资费用的目标。

李菊[4](2017)在《基于LabVIEW和BP神经网络5万吨/年NaOH蒸发工段监控系统设计》文中提出氢氧化钠,强碱,常温下白色晶体,在工业制造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在其生产工业中,由于蒸发器中的液位具有时变性、非线性、滞后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因而被视为常见的过程控制对象。过程控制对象的复杂程度随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增大,并且人们要求工业过程控制的精度越来越高,单纯地使用传统仪器控制液位等复杂对象很难能够满足工作者的理想控制作用。而以软件为核心的化工虚拟仪器,它不仅能快速准确地自动完成工业生产过程中数据的采集,并且能够实时地显示数据和深层次的完成数据的分析处理,同时还能够实现化工过程的自动化测试和自动化控制控制,其中图形化编程的LabVIEW软件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开发周期短、添加和改变设置灵活且直观等优势,极大地提高化工工业过程中自动化控制的性能,使化工工业生产成本大大地降低,并且更加精确快捷地采集工业过程中的数据。因此,LabVIEW编程软件在化工工业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本论文首先介绍了 LabVIEW编程软件在化工中的应用,然后讨论生产50%氢氧化钠的制备工艺,选择三效逆流蒸发工艺,并基于物料守恒和热量守恒原理,计算相应的工艺参数,并对各效蒸发器建立液位模型,最后基于LabVIEW软件和BP神经网络完成了 5万吨/年NaOH蒸发工段监控系统的设计。登录界面的设计是为了保证生产的数据和技术的安全;工艺流程演示界面设计实现实际生产中的仿真模拟,动态的演示各生产设备中的运行情况;数据处理模块设计对生产运行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存储,同时实现按条件对数据进行调用;报警模块设计包括声音报警和灯光报警,当蒸发器内的液位值超过最高报警液位值时,通过声音和灯光报警提示工作人员,防止事故的发生;自动或手动切换模块为了自动控制系统出错或控制效果不理想的特效情况下,通过操作员手动调节蝶形阀的开度以此控制料液的流量;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和BP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完成液位自动控制的设计,控制器控制各效蒸发器阀门,阀门从0增加,增加过程中若各效液位超过其最高液位值,报警灯亮且发出报警声,同时阀门开度相应减小使液位保持在理想液位。

王炜[5](2016)在《船用反渗透海水淡化自动控制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的船用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主要依靠人工手动操作与经验来进行控制,存在着工作效率低,信息分散,实时反馈差等问题。海水淡化装置的自动控制系统技术研究对提高船用海水淡化装置的效率,减少能耗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首先对海水淡化系统控制技术开展相关研究,基于对目前船用反渗透海水淡化控制系统的趋势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结合船用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的系统工作原理,设计了一套以STC12C5A60S2为核心的控制系统方案。为实现船用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性能参数的采集和装置的总控制,设计了该方案的硬件电路原理图,制作了PCB印刷电路板,并以威纶触摸屏为上位机,设计了数据采集、处理和人机交互界面应用程序,实现了船用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的自动化控制。针对船用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非线性、滞后和时变的问题,通过正交试验得出进水浓度、进水流量、温度和压力对系统能耗、淡水流量和产水电导率的主次关系和影响显着性大小。根据试验数据结果,以前80%的试验数据作为学习样本,构建基于MEA-BP神经网络的船用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性能优化模型,以后20%的试验数据作为测试样本,通过预测值和试验值对比,得出的MEA-BP模型能够很好地应用于船用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性能预测,系统能耗、淡水流量和产水电导率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8.70%、6.58%、11.85%,与单一的BP模型相比,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31.06%、27.11%、5.38%。通过输入待预测数据得出该装置当进水流量在600650L/h,温度在3035℃,压力在5.56.0MPa之间时处于高效运行状态。利用该模型进行工作参数离线优化,速度快、精度较高,对于合理选择操作参数,减小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的能耗有重要意义。

江浩[6](2015)在《果汁热泵并流多效蒸发系统节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效蒸发是果汁浓缩加工过程中最重要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其能耗和操作费用也在果汁生产成本中占比重最多,为了大幅降低果汁蒸发浓缩过程的能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将热泵技术、冷凝水闪蒸技术和引出额外蒸汽预热果汁等三种节能措施同时引入果汁并流多效蒸发系统中,首次建立了该系统用矩阵方程表示的通用数学模型,并采用高效的迭代法结合矩阵法来求解系统的常规设计模型和操作模型。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措施在葡萄汁三效并流蒸发系统中均有较明显的节能效果,节能效果由大到小的顺序是蒸汽喷射式热泵技术>引出额外蒸汽预热果汁>冷凝水闪蒸,同时采用上述三种节能技术,且在满足第1效果汁蒸发沸点和各效传热温差的约束条件时的效果最佳,可节省系统年生蒸汽费用38.41%,节省年总费用36.19%。从局部搜索、自适应和学习三方面赋予布谷鸟一定的智能来改进CS算法,以期能够快速、高效地求解复杂的果汁热泵并流多效蒸发优化模型。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得到的智能布谷鸟搜索算法(ICS)的综合性能较CS算法有大幅的提高,特别适合于解决多效蒸发这一类大型复杂的优化问题。建立了以年总费用最小为目标,以热泵的喷射系数、抽汽位置、生蒸汽温度及冷凝器中二次蒸汽温度等为决策变量的果汁热泵并流多效蒸发系统的设计优化模型,并采用高效的ICS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对同时含有三种节能措施的葡萄汁三效并流蒸发系统进行优化可节省系统年生蒸汽费用48.73%,可节省年总费用46.31%。建立了以单位蒸发量的浓缩成本最小为目标,以热泵的喷射系数、果汁处理量和冷凝器中二次蒸汽温度为决策变量的该系统的操作优化模型,并采用ICS算法求解该优化模型。结果表明:对葡萄汁三效并流蒸发系统的操作优化能够降低果汁的浓缩成本,且系统所采用的节能措施越多,其可优化的空间越小,系统经优化后最多可节省浓缩成本16.53%。综上可知,创新设计并经优化后的果汁热泵并流多效蒸发系统是高效的、节能的,能够为果汁加工企业提供更好的经济效益。

赵丹[7](2015)在《中小型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绘图软件开发》文中提出如今,人口增长、工业发展、污染加剧造成了淡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作为一种可以制造淡水的技术手段,海水淡化技术备受关注。其中的低温多效蒸馏技术(LT-MED)因其操作温度低,装置组合方式灵活,不易结垢,可被低品位热源驱动等优点成为海水淡化的主流方法之一。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热水驱动的中小型LT-MED系统,分析总结了此类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提出了水和水蒸气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及海水沸点升高公式。基于能量与质量守恒定律,考虑流动阻力损失以及海水物性变化的影响,建立了各换热设备的数值模型,其中包括蒸发器、冷凝器、预热器和闪蒸罐等,设计了系统各参数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计算框图。采用AutoLISP语言编写了中小型LT-MED装置换热管束排布图的出图程序,完成了对AutoCAD的二次开发。借助LT-MED可视化应用软件可以得出结构参数,用户通过输入相关结构参数,等待数秒即可得到计算机自动绘出的工程图,使工作量最小化。编写程序时,根据不同的图层将程序模块化,每一模块又包含了四个视图,分别进行编译,然后整合。工程图的尺寸和构造由程序读取的结构参数决定,可以满足大部分中小型多效蒸馏装置的设计。生成的工程图支持用户对其继续操作,便于用户进行后续的查阅及修改。为了使用户更容易理解中小型LT-MED装置设计流程,本文以柴油发电机组废热驱动的MED系统为例,展示了从设计系统参数到生成换热管束排布图的整个过程。说明了设计时的注意事项和软件应用范围。

潘福敏[8](2015)在《燃气轮机化学回热循环变工况性能仿真》文中提出简单循环燃气轮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好、振动噪声小、寿命长、运行平稳、维护方便等优点;但简单循环燃气轮机经济性较差,特别是在低工况时不够好,且NOX排放量较高。化学回热循环燃气轮机(CRGT)在保有简单循环燃气轮机优点的基础上,还具有回热度不受压比限制、燃气轮机本体改动小、经济性高和环保性好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船舶推进系统。然而,化学回热器的计算模型还不成熟,对高效且结构紧凑的蒸汽发生系统的研究也不够深入。这些问题导致用于船舶推进的CRGT方案及其变工况性能研究还很欠缺。本文基于热力学原理和实验数据建立了主要部件的数学模型,采用仿真模拟方法提出了CRGT的热力设计方案、研究了各部件热力参数的匹配规律、制定了系统的运行方案和控制策略;这些工作对推进CRGT在船舶动力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1)通过分析燃气轮机系统中复杂的能量和物质转换过程,提出了折合热值法,得到了先进循环燃气轮机的能量回收评判准则。在此基础上,针对先进循环燃气轮机建立了通用的燃烧室计算模型和工质热物性计算方法。(2)为建立准确的原型发动机计算模型,采用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PSO-BP)方法,根据部分工况实验数据计算了压气机全工况的部件特性,并使用变比热容方法描述了压气机热力过程;同时,采用改进的ISO温度法,计算了有冷却空气注入时涡轮的膨胀功。研究结果显示:PSO-BP方法预测压气机特性具有很高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涡轮热力过程计算精度也很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原型发动机的仿真程序,对比实验数据,计算结果的误差都小于1.5%,所建立的原型发动机计算模型适用于CRGT仿真研究。(3)综合考虑换热和燃料-蒸汽重整反应的耦合效应,建立了结构紧凑、计算过程简洁、可靠性高的化学回热器计算模型。进行了甲烷-蒸汽重整反应实验,并使用最小吉布斯自由能法计算重整反应性能,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吻合良好。以此为基础,在采用最小吉布斯自由能法计算了较大区间的压力、温度和水碳比范围内的燃料-蒸汽重整反应的性能后,以保证较高的重整反应深度为目标,进行了化学回热器的热力设计,建立了CRGT的核心模块。(4)为了充分地满足CRGT的高压蒸汽需求,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原则,以高压闪蒸为蒸汽生产的核心模块设计了一套高效并且结构紧凑的蒸汽发生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变工况性能计算,并获得了系统的运行方案。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调节系统的供水量可以获取系统的最大蒸汽产量,从而满足CRGT的高压蒸汽需求。另外,烟气参数剧烈变化时,蒸汽产量和温度变化较大,会各部件造成热力冲击从而导致系统运行故障,此时可以采用蒸汽放气措施保证系统平稳运行。(5)为了应对长期而且庞杂的CRGT研究工作,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基于MFC框架技术建立了燃气轮机系统的仿真平台,建立了CRGT主要部件的模块库,便于展开CRGT的方案设计和变工况性能仿真研究,也预留了操作接口方便仿真软件扩展。(6)考虑船舶动力装置经济性、重量和尺寸等技术指标的要求,提出了简单的CRGT(S-CRGT),后置再热式CRGT(BR-CRGT)以及中间回热式CRGT(MR-CRGT)三套CRGT的配置方案,研究了各个方案的经济性、运行稳定性以及动态响应性能并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案。对比研究的结果显示:MR-CRGT具有最高的经济性;BR-CRGT具有最好的运行稳定性,其他CRGT方案也具有较好的运行稳定性;三套CRGT方案的动态响应速度较原型发动机均略有下降。最终选择MR-CRGT作为研究方案。(7)以获取MR-CRGT的最佳经济性为目标,研究了主要运行参数对系统经济性的影响,制定了相应的运行方案和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系统供油量变化的情况下,存在着相应的最佳给水量和燃料分配比。根据研究结果,绘制了最佳给水量和燃料分配比与供油量的运行曲线。研究了加载和减载过程中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的变化,制定了这些过程的基本调控策略。

王颍菲[9](2014)在《中小型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应用软件开发》文中提出目前,随着科技发展、人口增长、污染加剧,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日益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海水淡化技术作为一种可以增加淡水资源总量的技术手段而备受关注。其中的LT-MED(低温多效蒸馏)技术因其操作温度低,不易结垢,装置组合方式灵活,可利用多种形式的低品位热源等优点成为海水淡化领域的主流方法之一。本文着眼于热水驱动的中小型LT-MED系统,对此类系统的工作特点及其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给出了水和水蒸汽物性参数及海水沸点升高的计算方法。考虑海水物性的变化,以及沿程阻力的影响,建立了包括预热器、蒸发器、冷凝器、闪蒸罐等各换热设备在内的此类系统的数值模型,设计了系统的循环迭代计算方法并绘制了计算框图。采用FORTRAN95和Visual Basic多语言混合编程的方法编写了中小型LT-MED系统的可视化设计计算程序,开发出友好的人机对话界面。运用DLL(动态链接库)技术实现两种语言的结合,发挥了FORTRAN语言运算能力优秀和VB界面设计功能强大的优点,获得了较好的程序性能。编写程序时,采用模块化编程的方法,可以实现六种不同设计条件下的系统的热力学计算,输出各换热设备进出口温度、焓值、质量流量及各效热负荷、产水量等相关参数,并且可以将最后结果以Excel的形式导出,便于设计人员对不同设计参数进行比对分析,优化设计结果。并可以对换热器的结构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对热水驱动的中小型MED系统在与之结合的热源系统的运行参数发生变化时系统性能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对某一确定结构的系统而言,系统产水率、各效产水率、各换热设备热负荷、各换热设备实际传热温差、海水实际浓缩比等参数均随着输入热量的增大而增大;而各效喷淋密度及各换热设备传热系数则随输入热量的增大而呈减小趋势,同时,单位热量产水率随输入热量增大而减少。

胡春玲[10](2011)在《番茄酱生产过程控制中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凭借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加工番茄种植及番茄酱生产已成为新疆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新疆的番茄酱产量逐年增加,其销量达到国际市场近1/3份额。番茄酱的生产具有鲜明的季节性特点,一旦生产中出现故障造成生产停顿,即会造成大量的加工番茄原料浪费,直接影响酱厂的生产效益。因此番茄酱生产装备的完好率、对生产过程的故障诊断与故障排除,成为番茄酱生产装备设计、制造及番茄酱生产厂家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随着自动化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发展,智能算法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故障诊断领域,特别是专家系统很早就得到了应用,但由于专家系统自身存在知识获取困难等缺点,使其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本文提出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相互融合的算法,设计并实现了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故障诊断系统,对番茄酱生产过程的杀菌和蒸发两段工艺流程进行故障诊断方法与技术的研究。本文在应用MATLAB进行神经网络算法的仿真分析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对番茄酱杀菌工段和蒸发工段上可能出现的各类故障进行诊断,并将其应用在WinCC监控系统中,取得了好的效果。另外,在杀菌控制系统中通过在具有诊断功能的组织块中编程的方法,实现了对该过程控制系统的诊断。

二、基于ART网络算法的多效蒸发器温差分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ART网络算法的多效蒸发器温差分配(论文提纲范文)

(1)生物质直燃有机朗肯循环冷热电联供系统热力学分析及碳捕集热经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字母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生物质能及热力发电应用概述
        1.1.1 生物质能及其资源分布
        1.1.2 生物质能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比较
    1.2 生物质能的减排贡献及能效特征
    1.3 生物质分布式能源系统
    1.4 生物质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热电联供系统
    1.5 生物质直燃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热电联供系统研究现状
    1.6 研究问题的提出
    1.7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有机朗肯循环关键参数优化和热力学分析
    2.1 有机朗肯循环简介
    2.2 热动力学模型
        2.2.1 热力学分析
        2.2.2 蒸发器和冷凝器模型
        2.2.3 经济性目标函数和综合评价函数
    2.3 膨胀比和蒸发温度的影响分析
    2.4 不同目标函数下的最优冷凝温度
    2.5 有机工质选取和系统性能对比分析
    2.6 冷却水循环对有机朗肯循环影响的热力学分析
        2.6.1 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的影响
        2.6.2 不可逆损失的变化规律
        2.6.3 冷却水泵耗功的影响因素
    2.7 小结
第三章 生物质直燃ORC-CHP系统热力学分析和热经济评价
    3.1 生物质直燃ORC-CHP系统
    3.2 生物质直燃ORC-CHP模型
        3.2.1 热动力学模型
        3.2.2 热经济模型
    3.3 热力学分析和热经济评价计算过程
    3.4 有机工质初选
    3.5 热力学分析和热经济评价
        3.5.1 热源温度和蒸发温度的影响分析
        3.5.2 冷凝温度的影响分析
    3.6 不同工质的对比分析和优选
    3.7 蒸发器窄点转移对系统热力学分析和经济评价的影响
    3.8 耦合碳捕集的热经济评价
    3.9 小结
第四章 生物质直燃ORC-CHP系统(供暖)热力学分析和热经济评价
    4.1 生物质直燃ORC-CHP系统(供暖)
    4.2 热动力学和热经济模型
    4.3 供热水/回水温度的影响分析
        4.3.1 热力学分析
        4.3.2 热经济评价
    4.4 冷凝温度的影响分析
        4.4.1 热力学分析
        4.4.2 热经济评价
    4.5 供热水/回水压强的影响分析
    4.6 不同工质的对比分析和优选
    4.7 耦合碳捕集的热经济评价
    4.8 小结
第五章 生物质直燃ORC-CCHP系统热力学分析和热经济评价
    5.1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
        5.1.1 溴化锂溶液物性平衡回归方程和热力学模型
        5.1.2 热力学分析
        5.1.3 极限热源温度和经济热源温度的确定
    5.2 生物质直燃ORC-CCHP系统
    5.3 热动力学和热经济模型
    5.4 热源温度和蒸发温度的影响分析
        5.4.1 热力学分析
        5.4.2 热经济评价
    5.5 冷凝温度的影响分析
        5.5.1 热力学分析
        5.5.2 热经济评价
    5.6 不同工质的对比分析和优选
    5.7 耦合碳捕集的热经济评价
    5.8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本文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吸收式制冷机组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吸收式制冷机组研究现状
        1.2.1 吸收式制冷机组建模研究现状
        1.2.2 吸收式制冷机组优化研究现状
        1.2.3 吸收式制冷机组控制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实验平台设计
    2.1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工作原理及特性
        2.1.1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工作原理
        2.1.2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特性
    2.2 吸收式制冷实验平台搭建
        2.2.1 实验平台
        2.2.2 实验平台组成
        2.2.3 数据采集设备
        2.2.4 控制系统设备
    2.3 吸收式制冷实验平台软件设计
        2.3.1 软件平台架构
        2.3.2 现场设备与组态王的通信
        2.3.3 组态王系统开发
    2.4 吸收式制冷实验平台安全保护系统与运行操作
        2.4.1 安全保护系统
        2.4.2 实验平台运行操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吸收式制冷机组神经网络建模
    3.1 BP神经网络基础
        3.1.1 人工神经网络
        3.1.2 BP神经网络原理
    3.2 应用BP神经网络建立稳态模型
        3.2.1 建模样本数据准备
        3.2.2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
        3.2.3 BP神经网络稳态模型建立
    3.3 BP神经网络模型的验证与敏感性分析
        3.3.1 BP神经网络模型验证
        3.3.2 敏感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吸收式制冷机组设定点优化
    4.1 粒子群优化算法概述
    4.2 制冷机组负荷特性分析
    4.3 逆神经网络算法
    4.4 吸收式制冷机组设定点优化
    4.5 优化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吸收式制冷机组的改进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5.1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基础
        5.1.1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概述
        5.1.2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
    5.2 基于二阶泛模型的改进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5.2.1 双输入双输出系统的二阶泛模型
        5.2.2 基于二阶泛模型的改进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器设计
    5.3 改进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的仿真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N,N-二甲基乙酰胺废水的分离及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N,N-二甲基乙酰胺概述
        1.1.1 N,N-二甲基乙酰胺的性质
        1.1.2 DMAC的生产技术
        1.1.3 DMAC的应用
    1.2 有机废水的回收方法概述
        1.2.1 生物转化技术
        1.2.2 化学转化技术
        1.2.3 物化分离技术
    1.3 精馏过程节能技术
        1.3.1 多效精馏
        1.3.2 热泵精馏
        1.3.3 设置中间再沸器或冷凝器
        1.3.4 换热网络
        1.3.5 其他方法
    1.4 精馏优化方法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精馏分离DMAC工业废水的可行性研究
    2.1 减压精馏实验
        2.1.1 实验物料组成
        2.1.2 实验装置
        2.1.3 分析方法
        2.1.4 实验步骤
        2.1.5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 旋转蒸发实验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效精馏回收DMAC的工艺流程
    3.1 模拟基础
        3.1.1 物料组成
        3.1.2 生产指标
        3.1.3 流程设计约束条件
    3.2 多效精馏回收DMAC的流程
    3.3 多效精馏的流程设计模型
    3.4 ASPEN PLUS模拟流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效精馏系统的优化
    4.1 精馏系统费用模型
    4.2 流程优化方法
    4.3 回收含5%DMAC废液过程的优化
        4.3.1 含5%DMAC的单塔优化
        4.3.2 含5%DMAC废水的多效精馏响应面优化
    4.4 回收含15%DMAC废液过程的优化
        4.4.1 普通单塔精馏
        4.4.2 双效流程优化
        4.4.3 三效流程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萃取法回收DMAC的研究
    5.1 萃取法工艺设计
    5.2 流程的模拟与优化
        5.2.1 萃取塔的模拟
        5.2.2 精馏塔的模拟
        5.2.3 经济核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LabVIEW和BP神经网络5万吨/年NaOH蒸发工段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研究现状
        1.2.1 氢氧化钠蒸发工段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LabVIEW虚拟仪器技术
        1.2.3 PID与神经网络PID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组成
第二章 监控开发平台的介绍
    2.1 虚拟仪器简介
    2.2 LabVIEW简介
    2.3 LabVIEW在化工中的应用
        2.3.1 LabVIEW在化工主要参数中的应用
        2.3.2 LabVIEW在化工单元操作中的应用
        2.3.3 LabVIEW在石油天然气化工中的应用
        2.3.4 LabVIEW其他应用
第三章 5万吨/年氢氧化钠蒸发工段工艺设计
    3.1 蒸发操作及其特点
    3.2 蒸发设计方案的选择原则
        3.2.1 蒸发效数的选择
        3.2.2 蒸发流程的选择
        3.2.3 蒸发装置的选择
    3.3 三效逆流蒸发工艺的设计计算
        3.3.1 总蒸发水量计算
        3.3.2 各效溶液沸点和有效温差的估算
        3.3.3 各效蒸发器蒸发水量以及加热蒸汽消耗量的计算
    3.4 蒸发室结构计算
        3.4.1 加热管
        3.4.2 循环管的选择
        3.4.3 蒸发室的高度和直径计算
第四章 相关理论、模型及仿真
    4.1 相关理论简介
        4.1.1 PID控制理论
        4.1.2 神经网络理论基础
        4.1.3 BP神经网络
        4.1.4 BP神经网络PID控制
    4.2 数学模型建立
        4.2.1 BP神经网络PID数学模型
        4.2.2 蒸发液位模型
    4.3 仿真及结果分析
        4.3.1 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的设计
        4.3.2 BP神经网络PID算法中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分析
        4.3.3 BP神经网络PID与传统PID比较
        4.3.4 BP神经网络PID控制对三效逆流蒸发液位控制的仿真分析
第五章 蒸发监控系统的设计
    5.1 蒸发监控系统设计内容
    5.2 监控系统详细设计
        5.2.1 工艺流程演示界面
        5.2.2 液位自动控制模块设计
        5.2.3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5.2.4 自动手动控制切换模块设计
        5.2.5 权限模块设计
        5.2.6 报警模块设计
    5.3 监控系统测试
第六章 结论
    6.1 论文工作
    6.2 研究前景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船用反渗透海水淡化自动控制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船用海水淡化技术现状
        1.2.1 多效蒸馏(MED)
        1.2.2 多级闪蒸(MSF)
        1.2.3 电渗析法(ED)
        1.2.4 反渗透法(RO)
    1.3 国内外海水淡化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3.1 PLC在海水淡化系统中的应用
        1.3.2 单片机在海水淡化系统中的应用
        1.3.3 神经网络在海水淡化系统中的应用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船用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
    2.1 预处理系统
    2.2 反渗透系统
    2.3 清洗系统
    2.4 后处理系统
    2.5 控制系统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船用反渗透海水淡化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 单片机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3.2 控制电路硬件设计
        3.2.1 单片机的选型
        3.2.2 最小系统电路
        3.2.3 原水泵和高压泵控制电路
        3.2.4 电磁阀控制电路
        3.2.5 数据信号采集处理电路
        3.2.6 RS485通信模块
    3.3 PCB板设计
    3.4 硬件可靠性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船用反渗透海水淡化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总体设计
    4.2 下位机软件设计
        4.2.1 主控程序
        4.2.2 工作模式子程序
        4.2.3 数据采集子程序
        4.2.4 电流信号发生子程序
        4.2.5 变频调速子程序
        4.2.6 上位机通讯子程序
    4.3 上位机软件设计
        4.3.1 WEINVIEW触摸屏
        4.3.2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4.4 软件可靠性设计
    4.5 本章小节
第5章 操作因素对船用反渗透系统性能影响试验
    5.1 操作参数及范围选取
        5.1.1 浓度因素的影响
        5.1.2 流量因素的影响
        5.1.3 温度因素的影响
        5.1.4 压力因素的影响
        5.1.5 进水pH值对反渗透膜的影响
    5.2 试验装置及方案
        5.2.1 试验装置
        5.2.2 试验说明及操作步骤
        5.2.3 测试项目及试验仪器设备
    5.3 正交试验设计
        5.3.1 正交试验设计法
        5.3.2 正交试验设计流程
    5.4 试验结果分析
        5.4.1 试验结果总体分析
        5.4.2 极差分析
        5.4.3 方差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船用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性能神经网络模型
    6.1 神经网络理论
        6.1.1 人工神经元模型
        6.1.2 神经网络结构
    6.2 BP神经网络
        6.2.1 BP神经网络原理
        6.2.2 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步骤
        6.2.3 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改进
    6.3 思维进化算法(MEA)
        6.3.1 思维进化算法概述
        6.3.2 MEA基本思路
        6.3.3 MEA特点
    6.4 船用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性能优化模型
        6.4.1 设计思路
        6.4.2 设计步骤
        6.4.3 结果分析
        6.4.4 对比性实验
    6.5 本章小节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6)果汁热泵并流多效蒸发系统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引言
    1.1 学术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果汁浓缩技术的研究进展
        1.2.2 多效蒸发过程节能技术的研究进展
        1.2.3 多效蒸发过程模拟与优化的研究进展
        1.2.4 优化算法的研究进展
    1.3 课题来源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果汁热泵并流多效蒸发系统的模型与模拟
    2.1 果汁热泵并流多效蒸发系统的工艺流程
    2.2 果汁热泵并流多效蒸发系统的数学模型
        2.2.1 系统物料衡算
        2.2.2 蒸发器的热量衡算
        2.2.3 冷凝水闪蒸器的衡算
        2.2.4 热泵喷射系数的计算
        2.2.5 蒸发器传热面积的计算
        2.2.6 预热器的热量衡算
        2.2.7 系统温差损失的计算
        2.2.8 饱和蒸汽温度与压强的关系
        2.2.9 饱和水蒸气焓与汽化潜热的计算
    2.3 系统的通用矩阵模型
        2.3.1 矩阵方程组模型
        2.3.2 矩阵模型的特点及通用性
    2.4 常规设计模型求解
        2.4.1 蒸发系统的温差分配
        2.4.1.1 等面积分配法
        2.4.1.2 自由配比法
        2.4.1.3 温差分配的求解
        2.4.2 预热系统的温差分配
        2.4.2.1 等面积分配法
        2.4.2.2 自由配比法
        2.4.3 常规设计模型的求解
    2.5 常规操作模型的求解
        2.5.1 预热系统操作过程求解
        2.5.2 喷射系数未知的操作过程求解
        2.5.3 生蒸汽温度未知的操作过程求解
        2.5.4 冷凝器中二次蒸汽温度未知的操作过程求解
        2.5.5 果汁处理量未知的操作过程求解
        2.5.6 果汁浓缩液浓度未知的操作过程求解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布谷鸟搜索算法及其改进
    3.1 布谷鸟搜索算法简介及其机理分析
        3.1.1 布谷鸟搜索算法简介
        3.1.2 布谷鸟搜索算法的计算步骤
        3.1.3 布谷鸟搜索算法的机理分析
    3.2 智能布谷鸟搜索算法
        3.2.1 智能局部搜索策略
        3.2.2 智能自适应策略
        3.2.3 智能学习策略
        3.2.4 ICS算法的基本流程
    3.3 算法性能的比较与分析
        3.3.1 测试函数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果汁热泵并流多效蒸发系统的优化
    4.1 以年总费用最小为目标的设计优化
        4.1.1 年总费用模型
        4.1.1.1 年生蒸汽费用
        4.1.1.2 蒸发器年折旧维修费用
        4.1.1.3 冷凝水闪蒸器年折旧费用
        4.1.1.4 预热器年折旧费用
        4.1.1.5 真空系统年总费用
        4.1.2 优化设计模型的建立
        4.1.3 基于ICS算法的果汁并流多效蒸发系统优化设计
    4.2 以浓缩成本最小为目标的操作优化
        4.2.1 单位蒸发量的浓缩成本
        4.2.2 以最小浓缩成本为目标的操作优化模型
        4.2.3 基于ICS算法的果汁热泵并流多效蒸发系统操作优化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果汁热泵并流多效蒸发系统算例分析
    5.1 果汁热泵并流多效蒸发设计模拟、优化与节能分析
    5.2 果汁热泵并流多效蒸发系统操作模拟与优化
    5.3 果汁热泵并流多效蒸发系统操作性能分析
        5.3.1 喷射系数对浓缩成本和控制参数的影响
        5.3.1.1 喷射系数对浓缩成本的影响
        5.3.1.2 喷射系数对T_s、T_i、t_(p,np)的影响
        5.3.2 果汁处理量对浓缩成本及控制参数的影响
        5.3.3 冷凝器二次蒸汽温度变化对浓缩成本及控制参数的影响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中小型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绘图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水资源现状
        1.1.2 海水淡化重要性
    1.2 海水淡化的主要技术
        1.2.1 多效蒸馏(MED)
        1.2.2 多级闪蒸(MSF)
        1.2.3 压气蒸馏(VC)
        1.2.4 反渗透法(RO)
        1.2.5 电渗析(ED)
    1.3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LT-MED)
        1.3.1 技术简介
        1.3.2 国内外发展与应用情况
        1.3.3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模拟、设计软件简介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低温热水驱动的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
    2.1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的工作流程
    2.2 等温差法概况
3 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与计算
    3.1 各换热设备数学模型
        3.1.1 建模假设
        3.1.2 预热器及首效蒸发器建模
        3.1.3 第n效蒸发器模型(n≥2)
        3.1.4 冷凝器模型
        3.1.5 第n级(n≥2)淡水闪蒸罐模型
        3.1.6 系统整体能量与质量守恒
    3.2 相关参数
        3.2.1 各效海水的盐浓度
        3.2.2 盐水沸点升高
        3.2.3 水的物性参数
    3.3 系统数学模型计算
        3.3.1 经验参数与设计参数
        3.3.2 数学模型计算过程
    3.4 换热参数的计算
        3.4.1 横管管内换热系数
        3.4.2 横管管外换热系数
        3.4.3 各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和热负荷
        3.4.4 各效传热面积及管数
4 利用AutoCAD自动生成管束排布图
    4.1 中小型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可视化软件介绍
        4.1.1 开发工具介绍
        4.1.2 VB程序调用FORTRAN 95程序的实现
        4.1.3 有关调用的若干约定
        4.1.4 软件功能及程序结构
    4.2 AutoCAD的二次开发
        4.2.1 AutoLISP语言简介
        4.2.2 AutoLISP程序的执行环境及过程
        4.2.3 出图过程
5 小型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整体设计流程演示
    5.1 计算结果的得出
    5.2 换热管束排布图的生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燃气轮机化学回热循环变工况性能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CRGT研究现状
        1.2.2 CRGT主要部件研究现状
        1.2.3 燃气轮机仿真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注释
第2章 数学模型
    2.1 引言
    2.2 折合热值法建立能量转换和工质热物性计算模型
        2.2.1 先进循环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过程描述
        2.2.2 燃烧室热力计算数学模型
        2.2.3 通用的工质热物性计算模型的建立
    2.3 燃气轮机热力计算数学模型
    2.4 压气机热力计算数学模型
    2.5 涡轮热力计算数学模型
    2.6 换热和闪蒸设备热力计算数学模型
        2.6.1 换热设备热力计算的基本方程式
        2.6.2 换热设备动态性能计算数学模型
        2.6.3 压降方程
        2.6.4 闪蒸装置热力计算数学模型
    2.7 本章小结
    注释
第3章 压气机和涡轮热力性能的计算
    3.1 引言
    3.2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压气机特性
        3.2.1 BP神经网络计算模型
        3.2.2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的构建
    3.3 压气机热力过程计算
        3.3.1 PSO-BP法预测压气机特性
        3.3.2 变比热容法计算压气机热力过程
    3.4 涡轮热力过程计算
        3.4.1 涡轮特性图预测
        3.4.2 改进的ISO温度法计算有冷却空气注入的涡轮膨胀功
    3.5 本章小结
    注释
第4章 化学回热器的热力设计和性能计算
    4.1 引言
    4.2 化学回热器计算模型的建立
    4.3 最小吉布斯自由能法计算燃油- 蒸汽重整反应
    4.4 实验法和最小吉布斯自由能法获取甲烷- 蒸汽重整性能
        4.4.1 甲烷- 蒸汽重整实验
        4.4.2 甲烷- 蒸汽重整计算及结果分析
    4.5 柴油- 蒸汽重整反应性能计算
    4.6 化学回热器的热力设计
    4.7 本章小结
    注释
第5章 蒸汽发生系统热力设计和性能分析
    5.1 引言
    5.2 蒸汽发生系统的热力设计
        5.2.1 设计条件设定
        5.2.2 蒸汽发生系统的热力设计
        5.2.3 蒸汽发生系统各部件的热力设计
    5.3 蒸汽发生系统的部分工况性能计算
        5.3.1 烟气流量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3.2 烟气温度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3.3 给水流量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3.4 高压闪蒸压力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4 蒸汽发生系统的过渡工况性能计算
        5.4.1 烟气流量动态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4.2 烟气温度动态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4.3 给水流量动态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4.4 高压闪蒸压力动态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面向对象方法构建CRGT的仿真软件
    6.1 引言
    6.2 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仿真系统分析和设计
        6.2.1 仿真系统的需求分析
        6.2.2 仿真系统类图的建立
        6.2.3 仿真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6.3 主要计算内容和方法分析
        6.3.1 稳态计算实现方法
        6.3.2 动态计算实现方法
    6.4 本章小结
    注释
第7章 燃气轮机化学回热循环方案设计
    7.1 引言
    7.2 用于船舶推进的CRGT配置方案设计
        7.2.1 简单循环燃气轮机性能计算和模型验证
        7.2.2 简单化学回热循环和注蒸汽循环燃气轮机方案设计和性能计算
        7.2.3 后置再热式化学回热循环燃气轮机方案设计和性能计算
        7.2.4 中间回热式化学回热循环燃气轮机方案设计和性能计算
    7.3 化学回热循环方案部分工况性能对比研究
        7.3.1 性能参数对比研究
        7.3.2 燃气轮机低工况运行稳定性研究
    7.4 化学回热循环方案过渡工况性能对比研究
        7.4.1 减载的动态性能对比研究
        7.4.2 加载的动态性能对比研究
    7.5 本章小结
    注释
第8章 CRGT性能优化研究和调控方案设计
    8.1 引言
    8.2 MR-CRGT运行参数的优化
        8.2.1 给水流量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
        8.2.2 燃料分配比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
    8.3 MR-CRGT调控策略研究
        8.3.1 MR-CRGT加载的调控策略研究
        8.3.2 MR-CRGT减载的调控策略研究
    8.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致谢

(9)中小型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应用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水资源现状
        1.1.2 海水淡化的重要性
    1.2 海水淡化主要技术
        1.2.1 多级闪蒸(MSF)
        1.2.2 多效蒸馏(MED)
        1.2.3 压汽蒸馏(VC)
        1.2.4 反渗透(RO)
        1.2.5 电渗析(ED)
    1.3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LT-MED)
        1.3.1 技术概况
        1.3.2 国内外应用与发展情况
        1.3.3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模拟/设计软件简介
    1.4 本文研究内容
2 中小型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
    2.1 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工作流程
    2.2 等温差法简介
3 系统数值模型的建立与计算
    3.1 各换热设备数值模型
        3.1.1 系统建模条件
        3.1.2 海水预热器及首效蒸馏器模型
        3.1.3 第n效蒸馏器模型(n≥2)
        3.1.4 冷凝器模型
        3.1.5 第n级淡水闪蒸罐模型(n≥2)
        3.1.6 系统整体能量与质量守恒
    3.2 相关参数
        3.2.1 各效海水盐浓度
        3.2.2 海水沸点升高
        3.2.3 水的物性参数
    3.3 系统数值模型计算
        3.3.1 设计参数与经验参数
        3.3.2 数值计算过程
    3.4 系统换热参数计算
        3.4.1 水平管内换热系数
        3.4.2 水平管外换热系数
        3.4.3 各换热设备总传热系数和热负荷
        3.4.4 各效换热面积及管数
4 中小型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可视化应用软件开发
    4.1 开发工具介绍
        4.1.1 Compaq Visual FORTRAN 6.6
        4.1.2 Visual Basic 2008
    4.2 VB调用FORTRAN 95动态链接库文件的实现
        4.2.1 DLL(动态链接库)的建立
        4.2.2 有关调用的若干约定
    4.3 软件功能及程序结构
        4.3.1 功能介绍
        4.3.2 程序模块结构及算法
    4.4 程序应用实例
5 热水驱动中小型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性能分析
    5.1 设计参数
    5.2 结构参数
    5.3 系统运行特性分析
    5.4 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番茄酱生产过程控制中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故障诊断的概念
    1.2 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概况
    1.3 关于故障诊断的方法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两种智能型故障诊断方法
    2.1 专家系统诊断方法
        2.1.1 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
        2.1.2 专家系统的特点
    2.2 神经网络诊断方法
        2.2.1 神经网络的特点
        2.2.2 神经网络的理论
        2.2.3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2.2.4 神经网络模型学习方法
    2.3 BP 神经网络
        2.3.1 BP 神经网络的算法
        2.3.2 BP 神经网络学习算法改进
第三章 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3.1 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结合的可能性
    3.2 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的结合方式
    3.3 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的工作原理
    3.4 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的构成
        3.4.1 神经网络结构的设计
        3.4.2 故障样本的选择
        3.4.3 数据的预处理
        3.4.4 推理机的设计
        3.4.5 知识库的建立
        3.4.6 人机接口的设计
    3.5 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的优点
第四章 基于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的番茄酱生产过程故障诊断
    4.1 番茄酱杀菌段和蒸发段的工艺要求
        4.1.1 蒸发环节和杀菌环节的工艺介绍
        4.1.2 蒸发段和杀菌段的故障
    4.2 系统开发工具介绍
        4.2.1 MATLAB 语言简介
        4.2.2 WinCC 简介
    4.3 诊断系统的设计
    4.4 诊断实例
    4.5 程序实现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
    5.1 STEP7 概述
        5.1.1 STEP7 编程软件
        5.1.2 STEP7 程序的基本结构形式
        5.1.3 STEP7 项目设计步骤
        5.1.4 STEP7 程序的组成
    5.2 杀菌控制系统的设计
        5.2.1 杀菌工艺控制要求
        5.2.2 硬件结构的设计
        5.2.3 程序结构设计
        5.2.4 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的方法
    5.3 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的设计
        5.3.1 程序设计
        5.3.2 调试与仿真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基于ART网络算法的多效蒸发器温差分配(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物质直燃有机朗肯循环冷热电联供系统热力学分析及碳捕集热经济评价[D]. 朱轶林. 天津大学, 2020(01)
  • [2]吸收式制冷机组控制系统研究[D]. 郑博文. 天津大学, 2018(06)
  • [3]N,N-二甲基乙酰胺废水的分离及节能研究[D]. 薛璐璐.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7)
  • [4]基于LabVIEW和BP神经网络5万吨/年NaOH蒸发工段监控系统设计[D]. 李菊. 西南石油大学, 2017(05)
  • [5]船用反渗透海水淡化自动控制技术研究与实现[D]. 王炜. 浙江工业大学, 2016(06)
  • [6]果汁热泵并流多效蒸发系统节能研究[D]. 江浩. 福州大学, 2015(07)
  • [7]中小型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绘图软件开发[D]. 赵丹.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
  • [8]燃气轮机化学回热循环变工况性能仿真[D]. 潘福敏.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07)
  • [9]中小型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应用软件开发[D]. 王颍菲. 大连理工大学, 2014(07)
  • [10]番茄酱生产过程控制中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 胡春玲. 新疆大学, 2011(11)

标签:;  ;  ;  ;  ;  

基于ART网络算法的多效蒸发器温差分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