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调制解调器的移动分组无线网络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无线调制解调器的移动分组无线网络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一、基于无线Modem的移动分组无线网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卢方勇[1](2021)在《基于无线网络的油井监控预警系统研究》文中提出

汤淼[2](2021)在《大规模Ad Hoc网络智能组网技术的研究与仿真》文中研究指明移动自组织(Ad Hoc)网络具有无需基础设施,组网灵活,高抗毁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军事方面的场景,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获得了国内外教育、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随着移动Ad Hoc网络组网技术研究的深入以及计算机网络仿真工具的发展,其智能化研究与仿真的实现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所以,设计一个面向移动Ad Hoc组网技术的智能化交互仿真验证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结合移动Ad Hoc网络仿真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以OMNeT++仿真器软件为工具,在其对移动Ad Hoc网络仿真时的组网分簇可视化功能以及相关网络业务测试触发手段不够丰富的条件下,结合卫星工具包(Satellite/System Tool Kit,STK)作为网络仿真的可视化程序,设计实现了一个专门面向移动Ad Hoc网络仿真数据实时展示和人机交互业务测试需求的仿真系统平台,提升整个网络仿真过程的实时性和交互性,为验证移动Ad Hoc网络仿真研究提供了支持。(1)以OMNeT++网络仿真软件和INET协议仿真框架为基础,研究开发打通仿真网络内部与控制程序之间的接口,完成在仿真运行时,通过Socket实现的数据信息交互。在移动Ad Hoc网络仿真的基础上,研究OMNeT++中基于INET框架的仿真实现,根据仿真器原理为业务测试设计并开发符合场景需求的网络内部消息与数据处理函数,实现仿真时的信息数据收集和交互功能实现。(2)开发基于 C++微软基础类库(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MFC)平台的连接控制软件,并完成与OMNeT++仿真网络和STK可视化软件的连接,构建网络仿真系统平台。连接控制软件通过STK/Connect模块完成应用命令对STK软件的控制,并通过接收OMNeT++仿真数据在STK中完成网络场景的实时展示呈现。同时,连接控制软件实现了包括通信数据收集、节点数据管理和业务指令下发三种功能,为使用者提供了人机交互界面和按键集成,可通过输入的数据完成对STK和OMNeT++仿真网络的控制,触发业务应用命令消息发送到仿真网络中进行实现。(3)通过进行仿真平台系统测试,对已有的Ad Hoc网络中设计的典型业务场景进行联合仿真分析,验证该仿真系统的性能和有效性。通过对不同场景下的网络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相较于普通的网络仿真可实现本文预期的实时展示和数据交互功能,并符合仿真测试时的系统参数需求。

郭少雄[3](2021)在《MANET网络端到端传输路由优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组网又可称为MANET网络,具有无中心、组网迅速、多跳路由、不依赖固定基站等特点。节点移动性较强的自组网又被称为MANET(Mobile Ad Hoc Network)。自组网近年来在军事指挥、抢险救灾、临时会议等场合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移动自组网的网络拓扑变化较快、节点能量和网络带宽受限,如何发现并维护可靠的传输路径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多路径路由协议能够建立多条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路径,与单径路由协议相比,在网络的负载均衡、可靠性等方面都具有更好的性能,尤其针对网络拓扑变化频繁的MANET网络,多路径路由具有更好的网络适应性和拓展性。本文先对MANET网络现有的路由协议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四种经典的路由协议进行了仿真对比,针对 AOMDV(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Multipath Vector Routing)路由协议按照跳数最短选择传输路径的弊端,主要提出了两种改进方案:1.针对网络中的某些节点长期处于高负载而造成的数据包溢出丢失问题,将节点按照数据排队状况进行分级处理,通过拓展RREP(Route Reply)和Hello消息报文来动态更新节点和链路状态信息,采用转发跳数和节点负载信息结合的一种新的虚拟跳数来参与路径选择,有效降低了网络的传输时延,提高了数据包投递率。2.针对MANET网络拓扑的高动态性造成的信号和链路衰落,通过建立预测模型来计算信号变化情况,采用平均无衰时间(Average Nonfading Duration,ANFD)衡量链路的衰落状况,当衰落时间过大时启动切换策略,将当前链路切换到通信状况较好的备用链路,有效提高了网络性能。最后,文章还探索了一种采用静态加权系数方法将两种改进方案结合成综合代价函数,适应不同的网络需求,通过对两种系数下的协议性能分析,较明显的得出了系数对综合性能的影响。

陈梦萍[4](2021)在《自组网切片动态重配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无线自组织网络(Ad-Hoc)是一种无中心、自组织、不需要任何通信基础设施的多跳无线网络。因为其具有的组网简单、灵活性强、抗毁性强等特点,而被应用于各种恶劣的环境中,比如战场通信、抗震救灾、环境监测等场景。特别是近年来,军事应用领域提出的“云作战”、“马赛克战”等新型网络作战概念,更是对Ad-Hoc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马赛克战等新型作战概念下,网络被分成很多小型低复杂度的系统,这些系统能够实现按需组合和拼接,从而实现多领域协同工作,并且具有很强的快速重构能力。而网络切片是将物理网络划分成多个独立运行的虚拟子网络,通过定制化网络功能来实现不同的网络需求,这和马赛克战中按需组合的理念不谋而合。为了应对类似马赛克战的场景,实现多样化的网络需求和灵活快速的网络重构,我们考虑将网络切片引入到Ad-Hoc网络中。对于这种新型网络架构来说,合理的资源管理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保证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 S)。因为切片拥有的资源在完成资源分配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业务的变化和Ad-Hoc网络的动态性会导致切片需求和资源的不匹配,所以切片重配置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将网络切片应用于Ad-Hoc网络中,并研究了自组网切片的动态重配置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提出了自组网切片的重配置机制。切片重配置分为切片间资源重配置和切片内资源重配置。切片间重配置会导致业务流重路由和切片的资源量变化,从而产生较大的网络开销,甚至严重影响服务质量,所以需要谨慎地在较大时间间隔内执行。而切片内资源重配置为业务流重新分配资源,不改变切片所拥有的资源量,对切片的影响较小,重配置开销也较小,所以我们考虑在较小时间尺度上进行。接下来,为了提高切片间资源重配置的效率,本文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 Time Memory,LSTM)对切片上的流量进行点预测。但是因为网络中的业务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和突发性,点预测并不能很好的应对,并且缺乏衡量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指标,所以考虑对流量进行区间预测。首先,采用自举算法对流量进行多次预测,根据多次预测的结果求得流量的置信区间。虽然自举算法的预测结果比较准确,但是需要多次运行LSTM算法,复杂度较高。所以本文对流量进行alpha稳定分布建模,并根据其性质求解置信区间,虽然预测效果略有下降,但是有效地降低了复杂度。接着,我们基于流量预测结果进行切片间的资源重配置。定义满意度和重配置开销刻画业务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和重配置的网络开销,并基于满意度和重配置开销定义网络效益作为优化目标,将资源限制以及传输速率的需求作为约束条件建立重配置模型。因为流量预测结果是一个区间,所以该问题是不确定性优化问题。采用鲁棒优化的思想将该问题转化为确定性优化问题,并通过粒子群算法求解。仿真表明,基于预测的粒子群重配置算法不仅能获得最高的网络效益,还能达到最大的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最后,我们研究了切片内的资源重配置。由于Ad-Hoc网络的动态性和不同时刻的重配置方案之间的影响,我们将该问题建模成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由于状态和动作空间的连续性,我们采用强化学习算法之一的演员-评论家算法(Actor-Critic Algorithm,AC)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AC算法和传统算法相比具有较好的性能。

李可欣[5](2021)在《移动自组网MAC层抗干扰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移动自组网是一种无固定基础设施依赖,且于任何时间、地点都能够快速组建的临时性多跳网络。移动自组网较强的部署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其在军事通信、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具有的自组织、动态拓扑、多跳路由等特点导致对外部恶意干扰的抵抗能力较差。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旨在为网络提供可靠的无线资源分配与接入服务,研究MAC层的抗干扰技术对于实现移动自组的可靠通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针对多信道多跳移动自组网的MAC层自适应、智能化抗干扰技术展开研究。首先,本文对移动自组网发展现状、常见干扰类型与抗干扰技术、适用于智能化抗干扰的强化学习基本原理展开描述。面向常见干扰类型,展开从信道跳频、协议级抗干扰技术和跨层抗干扰技术三个方面的移动自组网MAC层常用抗干扰方法介绍。另外,叙述了强化学习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经典的Q-learning算法和DQN算法。其次,本文针对自组网条件下传统固定式信道跳频和自适应信道跳频等技术无法对抗动态复杂干扰问题,研究基于信道替换的区域性抗干扰方法。面向有限干扰域场景,通过微时隙的设计有效提高时隙资源利用率,通过干扰域附近的部分节点信道替换,避免全网洪泛信道状态通知控制包,减少传输资源消耗。相比固定式信道跳频,本文提供的方法实现了90%数据包传输时延的降低,并能适应动态干扰、局部干扰等复杂场景,相比全网洪泛信道替换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和灵活性。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本方法在数据包传输时延和接收比特率两项指标上具有明显优势。最后,本文针对新型、复杂、多变、未知干扰场景缺乏智能化、自适应抗干扰策略的问题,研究基于DQN的智能协同抗干扰方法。在多干扰域动态干扰场景下,通过骨干节点的选取减少计算、通信、功耗开销并保障网络抗毁性,通过应用DQN算法得到未知干扰环境下准确的全网可用信道集选择策略。相比于传统依赖于干扰先验信息的信道选择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实现了接近100%的信道选择准确率,并能适应随机干扰、扫描干扰、持续干扰等多种干扰模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在收敛速度与信道选择准确率两项指标上具有突出优势。

王珺[6](2020)在《低占空比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调度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无线传感器网络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技术,它的出现建立在包括传感器、无线通信以及微机电通信等多种技术的逐渐成熟基础上。现有的传感器节点基本上都是采用电池供电,基于最大限度提高网络的能量利用率,从而达到降低能量损耗率的目的,科研工作者通过采用能耗较低的低占空比工作模式来实现低速数据流量前提下的数据传导,由此产生了一种全新的传感器网络。能量效率可以在降低节点占空比的前提下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其弊端也是非常显着的,即降低节点占空比会使得睡眠延迟以及时间监测延迟的时间延长。在传感器的实际应用中节点在数据流量不高的情况下,考虑网络寿命需要尽量维持低占空比的工作模式,考虑降低数据延迟又需要节点保持较高的占空比,所以,如何平衡数据延迟与能量效率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研究了近几年提出的多种低占空比模式下的节点调度算法,以无需位置信息的能量均衡消耗的节点调度算法为基础提出改进算法,主要从保证链路质量的前提下改进苏醒时隙分配策略,并进行动态节点休眠控制。主要工作如下:(1)对低占空比网络及其节点调度算法相关理论和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学习研究了无位置信息的节点休眠调度算法,及节点能量均衡消耗策略,针对研究中发现的不足进行改进。(2)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睡眠机制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权重算法。通过引入权重,让传输的延迟和数据重要性测量的权重之间取得平衡,综合考虑邻居节点产生的冗余覆盖,在保证网络覆盖率的前提下,既减少延迟,又优先发送重要数据。(3)提出一种均衡网络负载的节点休眠调度算法,以能量感知以及邻居节点数为基础的算法基本理论。以节点剩余能量和节点冗余率为依据,满足一定延迟要求的情况下动态增加苏醒时隙,在实现降低休眠延迟目的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了能量的消耗,有效提升了网络整体性能。

李涛[7](2020)在《无线自组网动态资源分配机制的改进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无线自组网是由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装置的可移动节点组成的一个临时性多跳自治网络,它不依赖于预设的基础设施,具有可临时组网、快速展开、无控制中心、抗毁性强等特点,在军事和民用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媒体接入控制层(Medium Access Control,MAC)负责信道的接入与资源的分配,是无线自组网协议栈的重要组成部分,MAC协议的质量对无线自组网的性能影响重大。因此,MAC协议的设计至关重要。本文以某公司开发的无线自组网Fast-Connection系统为研究背景,改进并实现了MAC协议的动态资源分配机制,完成了对现有资源分配机制在收敛时间长、冲突多及资源利用率低等方面的优化。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如下:(1)针对Fast-Connection系统对收敛时间、干扰处理及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更高需求,本文分析了现有资源分配机制的弊端,并解决了因为控制报文预约信道牺牲了邻近节点可能的并发传输机会所导致的网络吞吐量不高的问题。(2)提出了基于事件注册机制管理所有信道资源协商事件的方案,解决了协商效率低、协商过程无条理和组网时延过长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锁定状态机结合事件注册机制的方案,解决了由消息锁定状态机带来的冲突问题,达到了规避协商冲突的效果;提出了基于干扰分离的干扰处理方案,使得干扰表与资源表分离开来,解决了干扰处理时间过长,且不能有效去除干扰的问题。(3)本文改进并实现的动态资源分配机制通过了OPNET仿真测试及系统测试,分析并验证了功能的有效性和性能的优越性,并将本文改进方案投入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尚东冉[8](2020)在《基于TD-LTE的自组织网络资源调度算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移动自组织网络(Mobile Ad-hoc Network)是一种不需要基础网络设施的分布式无线网络。因为它分布式、自组织的特点,所以多被应用于各种应急场景,例如抢险救灾、战场通信等。由于传统单信道多址接入(Multiple Access Control,MAC)协议,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所以设计出高性能的多信道MAC协议变得十分重要。TD-LTE(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作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之一,具有传输速率高、支持高速移动的特点,同时其子信道化的特征满足多点同时接入的需求,能够充分利用频谱资源。但是,由于自组织网络分布式的特点,蜂窝网络的MAC协议不能直接用于自组织网络。本论文提出的MAC协议,可以利用新型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完成自组织网络的区域环境覆盖和宽带高速无线接入。网络中的发送节点采取类基站的发送模式,以适配TD-LTE成熟的物理层技术,使得网络具有远距离、低时延、大容量、高带宽等优点。为了解决自组织网络对TD-LTE物理层资源调度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D-LTE的自组织网络多址接入协议——BTL-MAC协议。首先介绍了BTL-MAC协议适应TD-LTE特性的信道划分和时隙构建。之后,用最大发送集合法和禁用信道集合法对信道和时隙资源进行固定分配。并且,用动态的资源分配方法补充分配时隙资源,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BTL-MAC协议充分利用TD-LTE的空口技术,将自组织网络中的部分节点模拟成基站来进行资源的分配。BTL-MAC协议是一种同步的多址接入协议,同步技术能够让每个信道进一步划分出多个时隙,让节点能够充分利用时隙资源,减少帧碰撞的发生,实现在时间维度上高效率的信道复用。这种同步技术有利于资源分配,使得BTL-MAC协议在进行固定资源分配的时候就能把几乎所有可用资源较为公平地分配给每个节点,减少了控制帧的使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网络拥塞问题。本文在OPNET网络仿真软件上对BTL-MAC协议进行了建模仿真,为了衡量协议的性能,采用接入时延和网络吞吐量作为主要性能指标。在不同拓扑结构和不同信道数量等多种复杂场景下,把USAP(Unified Slot Assignment Protocol)协议的仿真数据作为参照,对BTL-MAC协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信道数目对BTL-MAC协议吞吐量和信道占用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证明:BTL-MAC协议相比于其它现有的多址接入协议,能够有效地降低接入时延、显着提高网络吞吐量,对自组织网络的性能有较大的提升作用。

金洋[9](2020)在《MANET中的分布式协作任务调度和自适应转发》文中认为在移动自组织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MANET)中执行分布式协作任务,例如灾难救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场景。该场景下,每个移动节点可以提供特定的服务。与此同时,每个任务可以被视为这些服务的顺序组合。在一个移动自组织网络中通常多个任务会被发布,因此网络存在提升任务执行效率的需求。MANET中现有的分布式协作任务调度方案都比较低效,因为它们都未考虑在一个任务中服务的顺序执行,即忽略了上一个服务的输出可以作为下一个服务的输入。同时忽视了具有相同请求的冗余服务执行,这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 MANET中的分布式协作任务的调度方案。该方案采用命名数据网络(Named Data Networking,NDN)作为MANET的网络层,同时考虑了任务调度和服务组合的动态性。此外,通过利用NDN的请求聚合和数据重用特性,该方案可以提升任务执行效率,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了一个MANET分布式协作任务调度方案(SDCTM)。构建了一个服务逻辑网络,其节点由物理节点可以提供的各种服务组成。在任务层,我们细化了任务执行的粒度,将任务视为几个服务的顺序组合。服务逻辑网络上负责将任务调度到不同的节点上去来减少任务执行时间。在调度结束后,被选择的服务逻辑节点会按照顺序执行对应的服务。2.给出了基于NDN的MANET自适应转发方案,NDN由于许多先天内置的功能和结构,更加适合于MANET。在本文中,针对灾难救援的MANET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NDN的通信方案。首先提出了一种主动式路由方案(同时也支持被动式路由),每个节点向邻居广播自己的存在,并通过同步网络信息库来更新自己的转发信息库(Forwarding Information Base,FIB),同时也对FIB中的每个前缀保留了多个下一跳以支持多路径转发。其次,通过复制或分割在节点上的兴趣包队伍,利用多路径来提升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3.设计和实现了实验原型系统,实验原型系统由配备了树莓派的一些智能小车组成。在该系统上实现了分布式协作任务的调度机制和自适应转发机制,并通过一系列实验测试了方案的性能。

万超[10](2020)在《OFDM子信道数目可变的自适应通信系统研究及其关键电路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高速无线自组织(Ad hoc)网络信道时变性强的特点,提出一种自适应地改变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子信道数目的通信方案。与传统的采用固定OFDM子载波数目的自适应调制技术不同,该方案是根据测得的信道情况自适应选择最优的子信道数目提高系统传输效率。在设计OFDM系统时,需要根据系统带宽、时延扩展等数据来决定子载波数目、保护间隔等重要的系统参数。例如,为了容忍较高的时延扩展需要增加OFDM子载波的数目,但同时,子载波数目的增加又会使系统对多普勒偏移更敏感。为此,本文研究在测量得到信道的信噪比和相干带宽等参数后如何选择最优的子信道数目来达到更高的数据传输效率。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通过对在固定子信道数目情况下的OFDM系统进行仿真,得到系统误码率和信噪比之间的关系,然后改变相干带宽与信道模型,验证了通过测得的信道参数自适应地改变子信道数目来提升系统性能的可行性。本文研究的另一重点是完成可变点数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的硬件设计。在设计时,先利用基-2、基-4 FFT算法的共性,在一个蝶形运算单元中可选择性的实现基-2和基-4FFT运算。另外,利用硬件共享和流水线结构在三级蝶形运算中可选择的实现5种不同点数且最大为64点的FFT运算,验证了对于2n点的FFT硬件结构,可以通过硬件共享来实现21n共n种不同的FFT运算。传统的基-2、基-4FFT算法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组合的FFT点数仅限于2n,可选择的可变点数目,即OFDM子信道的选择维度小。而结合素因子算法和维诺格拉算法(Winograd-Fourier transform algorithm,WFTA)和混合基算法,可以实现更多的FFT点数组合,这样更易于自适应OFDM子信道数目选择。为此论文研究综合混合基算法、素因子算法、WTFA算法的优点,实现最大点数为3780点的可变点数FFT处理器。本文将3780点FFT运算分解成以素因子算法实现的140(4×5×7)点FFT运算和以混合基算法实现的27(3×3×3)点FFT运算,其中3、4、5、7四种小点数FFT计算单元以WFTA算法实现,整个系统以流水线结构实现。然后在3780点FFT硬件结构基础上,通过控制各个WFTA计算单元的开关、旋转因子查询表的选择和地址选择策略,共享硬件单元可实现共31种不同点数的FFT运算。

二、基于无线Modem的移动分组无线网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无线Modem的移动分组无线网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2)大规模Ad Hoc网络智能组网技术的研究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仿真关键技术
    2.1 移动自组织网络仿真技术
        2.1.1 移动自组织网络仿真器
        2.1.2 网络可视化和仿真交互性
    2.2 网络仿真软件技术基础
        2.2.1 仿真架构功能
        2.2.2 外部交互模块
    2.3 STK软件技术基础
        2.3.1 STK软件介绍
        2.3.2 基于STK的功能扩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移动自组织网络组网技术仿真验证系统设计
    3.1 需求分析
    3.2 移动自组织网络组网技术仿真验证系统结构设计
        3.2.1 网络仿真模块
        3.2.2 仿真展示模块
        3.2.3 控制管理模块
    3.3 移动自组织网络组网技术仿真验证系统的实现
        3.3.1 系统接口与功能
        3.3.2 仿真数据实时呈现
        3.3.3 应用业务命令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典型业务场景设计与仿真实现
    4.1 仿真环境配置以及系统参数
    4.2 仿真及性能分析
        4.2.1 网络仿真数据呈现
        4.2.2 应用命令业务实现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工作总结
    5.2 下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MANET网络端到端传输路由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移动自组网路由协议
    2.1 引言
    2.2 移动自组网路由协议特点
    2.3 路由协议分类
        2.3.1 单路径路由协议的不足
        2.3.2 多路径路由协议优势及研究现状
    2.4 移动自组网单径路由协议
        2.4.1 单径路由算法原理和分类
        2.4.2 AODV消息格式
        2.4.3 AODV路由协议消息处理和维护
    2.5 移动自组网多径路由协议
        2.5.1 多径路由算法原理和分类
        2.5.2 AOMDV路由算法
        2.5.3 RREP的产生与处理
        2.5.4 数据转发过程
    2.6 经典路由算法仿真与分析
        2.6.1 仿真参数设置
        2.6.2 仿真结果与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节点排队等级的AOMDV路由协议
    3.1 引言
    3.2 网络节点拥塞问题
    3.3 节点排队等级的划分
    3.4 节点状态的更新与上报
        3.4.1 通过改进Hello消息来更新路径状况
        3.4.2 通过改进RREP消息来收集路径状况
        3.4.3 路由的维护
    3.5 仿真分析
        3.5.1 仿真环境与参数设置
        3.5.2 仿真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链路节点衰落状态的AOMDV路由协议
    4.1 引言
    4.2 无线信道模型
    4.3 平均衰落时间
    4.4 改进协议的路由发现过程与维护
        4.4.1 改进协议的主要特点
        4.4.2 链路跳转策略
    4.5 仿真分析
        4.5.1 仿真场景介绍与参数设置
        4.5.2 仿真结果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节点负载等级和链路状态的AOMDV路由协议
    5.1 引言
    5.2 系统模型分析
    5.3 综合代价函数
    5.4 加权系数选取
    5.5 仿真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论文情况

(4)自组网切片动态重配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无线自组网研究现状
        1.2.2 网络切片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4 结构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无线自组网切片的动态重配置机制
    2.1 无线自组网切片的网络架构
    2.2 无线自组网切片的重配置机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切片间资源重配置的流量预测
    3.1 引言
    3.2 基于LSTM算法的点预测
        3.2.1 LSTM算法
        3.2.2 用LSTM算法进行切片流量预测
        3.2.3 仿真分析
    3.3 基于自举算法的区间预测
        3.3.1 结合自举算法的流量预测算法设计
        3.3.2 仿真分析
    3.4 基于alpha稳定分布的区间预测
        3.4.1 参数估计
        3.4.2 置信区间的求解
        3.4.3 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流量预测的切片间资源重配置
    4.1 引言
    4.2 网络模型
    4.3 问题建模
    4.4 基于鲁棒优化的切片资源重配置算法
        4.4.1 鲁棒优化
        4.4.2 粒子群算法流程
        4.4.3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切片间资源分配
        4.4.4 算法复杂度分析
    4.5 仿真分析
        4.5.1 网络配置
        4.5.2 数值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Actor-Critic的切片内资源重配置
    5.1 引言
    5.2 网络模型
    5.3 问题建模
        5.3.1 马尔科夫决策过程
        5.3.2 基于强化学习的理论模型
    5.4 基于Actor-critic算法的切片内资源重配置
        5.4.1 Actor-critic算法
        5.4.2 基于Actor-Critic的切片内资源重配置
    5.5 仿真分析
        5.5.1 仿真参数
        5.5.2 数值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5)移动自组网MAC层抗干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移动自组网
    1.3 移动自组网抗干扰技术
    1.4 强化学习
    1.5 研究内容和贡献
    1.6 结构安排
2 移动自自组网MAC层抗干扰技术基本原理
    2.1 引言
    2.2 移动自组网干扰类型
    2.3 移动自组网MAC层抗干扰方案
    2.4 强化学习基本原理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信道替换的区域性抗干扰方方法设计
    3.1 引言
    3.2 系统模型
    3.3 传统全网信道替换策略
    3.4 CRBLRAJ方法工作原理
    3.5 数值分析与性能仿真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DQN的智能协同抗干扰方方法设计
    4.1 引言
    4.2 系统模型
    4.3 传统基于环境先验信息策略
    4.4 DQN-ICAJ方法工作原理
    4.5 数值分析与性能仿真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低占空比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调度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1.4 低占空比无线传感器网络
    1.5 低占空比无线传感器网络睡眠调度算法
    1.6 论文主要工作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
    2.1 基于睡眠调度的MAC协议
        2.1.1 S-MAC协议
        2.1.2 T-MAC协议
        2.1.3 P-MAC协议
    2.2 低占空比无线传感器网络睡眠调度算法主要问题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节点自适应睡眠权重算法
    3.1 问题提出
    3.2 网络模型及相关定义
        3.2.1 网络模型
        3.2.2 相关定义
        3.2.3 能量消耗模型
    3.3 WAASM算法设计
        3.3.1 数据加权判断
        3.3.2 自适应节点调度算法
        3.3.3 算法步骤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算法性能分析
        3.4.2 算法性能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能量感知和邻居节点数的节点休眠调度算法
    4.1 问题提出
    4.2 网络模型及相关定义
        4.2.1 网络模型
        4.2.2 相关定义
        4.2.3 能量消耗模型
    4.3 ECSS算法设计
        4.3.1 动态时隙调度权值定义
        4.3.2 节点休眠调度算法
        4.3.3 算法步骤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性能分析
        4.4.2 算法性能仿真比较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7)无线自组网动态资源分配机制的改进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工程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无线自组网MAC协议
    2.1 引言
    2.2 无线自组网MAC协议概述
    2.3 无线自组网信道接入技术
        2.3.1 单信道接入协议
        2.3.2 双信道接入协议
        2.3.3 多信道接入协议
    2.4 IEEE802.11 MAC协议
        2.4.1 握手机制
        2.4.2 载波侦听
        2.4.3 帧间间隔
        2.4.4 随机退避
    2.5 RRM模块上的MAC协议
        2.5.1 MMAC协议
        2.5.2 基于MMAC协议的RRM模块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Fast-Connetion系统架构介绍及RRM模块需求分析
    3.1 引言
    3.2 Fast-Connection系统整体架构
        3.2.1 硬件结构介绍
        3.2.2 软件模块架构
        3.2.3 核间通信与软件模块间通信
        3.2.4 系统数据报文流向
    3.3 RRM模块的改进需求分析
        3.3.1 RRM模块资源分配机制现状分析
        3.3.2 RRM模块资源分配机制改进的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RRM模块动态资源分配机制的改进、设计与实现
    4.1 引言
    4.2 RRM模块现有的资源分配机制
        4.2.1 资源分配流程
        4.2.2 资源协商分配算法
        4.2.3 干扰处理
    4.3 RRM模块现有资源分配机制的弊端分析
        4.3.1 协商机制的弊端
        4.3.2 过程状态机的弊端
        4.3.3 干扰处理的弊端
    4.4 RRM模块动态资源分配机制的改进
        4.4.1 软件处理流程架构的改进
        4.4.2 协商机制改进设计
        4.4.3 过程状态机改进设计
        4.4.4 干扰处理改进设计
        4.4.5 RRM模块资源分配机制的流程设计
        4.4.6 RRM模块动态资源的调度设计
    4.5 RRM模块接口实现
        4.5.1 广播消息结构实现
        4.5.2 资源协商消息结构实现
        4.5.3 邻居节点流量获取消息结构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RRM模块功能的测试与分析
    5.1 引言
    5.2 对改进RRM模块的OPNET仿真测试
        5.2.1 仿真平台系统设计
        5.2.2 仿真测试
    5.3 嵌入改进RRM模块的系统测试与分析
        5.3.1 测试平台
        5.3.2 组网时延测试
        5.3.3 灌包流量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基于TD-LTE的自组织网络资源调度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自组织网络概念
        1.1.2 自组织网络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1.4 本文的内容结构安排
第二章 多信道MAC协议的研究与介绍
    2.1 自组织网络MAC关键技术问题
        2.1.1 隐藏终端与暴露终端问题
        2.1.2 信道选择问题
        2.1.3 广播支持问题
        2.1.4 通信终端移动造成的问题
    2.2 移动网络MAC协议分类
    2.3 常见的MAC协议
        2.3.1 单信道MAC协议
        2.3.2 多信道MAC协议
    2.4 TD-LTE技术在自组织网络中的应用前景
        2.4.1 现有多信道MAC协议的缺点和改进思路
        2.4.2 TD-LTE对自组织网络的支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组织网络BTL-MAC协议
    3.1 BTL-MAC协议设计的前提
    3.2 TD-LTE中心基站的适配
        3.2.1 TD-LTE空口技术的适配
        3.2.2 TD-LTE中 OFDM技术的适配
        3.2.3 TD-LTE时频资源的适配
        3.2.4 TD-LTE中心基站工作流程的适配
    3.3 BTL-MAC协议的模型及分析
        3.3.1 BTL-MAC协议数据冲突模型
        3.3.2 BTL-MAC协议网络模型
        3.3.3 BTL-MAC协议资源分配方法的分析
    3.4 BTL-MAC协议的固定时频资源分配方法
        3.4.1 利用最大发送集合法分配固定的时隙资源
        3.4.2 利用禁用信道集合法分配固定的信道资源
    3.5 BTL-MAC协议动态时频资源分配方法
    3.6 BTL-MAC协议算法性能分析
        3.6.1 吞吐量性能分析
        3.6.2 算法复杂度分析
    3.7 BTL-MAC协议的信道数目对性能的影响
        3.7.1 信道数目对吞吐量的影响
        3.7.2 信道数目对信道占用率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TL-MAC协议仿真分析
    4.1 OPNET仿真平台简介
    4.2 仿真模型的指标参数
        4.2.1 仿真主要指标
        4.2.2 仿真场景与仿真参数
    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4.3.1 链状网络仿真结果及分析
        4.3.2 全连通网络仿真结果及分析
        4.3.3 网状网络仿真结果及分析
        4.3.4 分散式网络仿真结果及分析
    4.4 网络仿真分析总结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MANET中的分布式协作任务调度和自适应转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简介
        1.2.1 MANET分布式协作任务调度方案
        1.2.2 基于NDN的MANET自适应转发方案
        1.2.3 搭建基于树莓派智能小车的原型系统
    1.3 论文组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背景与相关研究现状
    2.1 背景介绍
        2.1.1 移动自组织网络和分布式任务调度相关背景
        2.1.2 命名数据网络
        2.1.3 命名功能网络
    2.2 相关研究现状
        2.2.1 MANET上任务调度的研究现状
        2.2.2 命名数据网络自适应转发相关研究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MANET的分布式协作任务调度
    3.1 研究思路
    3.2 场景介绍
    3.3 整体方案和系统架构
        3.3.1 问题建模和公式化
        3.3.2 具有约束条件的整数线性规划问题
    3.4 分布式协作任务调度
        3.4.1 调度流程
        3.4.2 服务时间估计
        3.4.3 传输时间估计
        3.4.4 重新调度
        3.4.5 权重因子
        3.4.6 对估计精确时间困难度的分析
    3.5 执行阶段
        3.5.1 执行阶段请求包格式的修改
        3.5.2 对REQUEST Interest和REQUEST Data的处理流程
        3.5.3 网络动态性对调度结果的影响与优化
    3.6 底层承载网络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NDN的MANET路由和多路径转发方案
    4.1 整体方案简介
    4.2 邻居发现和信息表的维护
    4.3 路由
        4.3.1 网络信息表
        4.3.2 默克尔树
        4.3.3 网络信息表的同步过程
        4.3.4 算法复杂度分析
    4.4 多路径转发方案
        4.4.1 通用表项
        4.4.2 高可靠性、高效性要求的多路径转发方案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和分析
    5.1 实验环境介绍
        5.1.1 NFD
        5.1.2 树莓派
        5.1.3 智能小车
    5.2 实验系统搭建
        5.2.1 实验系统架构图
        5.2.2 命名规则设计
        5.2.3 路由配置文件
    5.3 MANET中的分布式协作任务调度实验与分析
        5.3.1 实验配置
        5.3.2 测试指标
        5.3.3 结果与分析
    5.4 MANET中的自适应转发实验与分析
        5.4.1 实验配置
        5.4.2 测试指标
        5.4.3 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10)OFDM子信道数目可变的自适应通信系统研究及其关键电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Adhoc网络简介
        1.1.1 技术起源
        1.1.2 技术特点和面临的技术问题
    1.2 OFDM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1.4 本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无线信道
    2.1 无线信道的多径衰落
    2.2 Adhoc网络中的信道
    2.3 小尺度衰落信道模型简介
        2.3.1 AWGN信道
        2.3.2 瑞利衰落信道
        2.3.3 莱斯衰落信道
    2.4 小结
第三章 信道估计和自适应调制
    3.1 信道估计基本原理
    3.2 OFDM信道估计的常用方法
    3.3 导频形式的选择
    3.4 信道估计算法
        3.4.1 最小二乘(LS)算法
        3.4.2 最小均方误差(MMSE)算法
    3.5 自适应调制技术
    3.6 自适应调制OFDM子信道数目理论研究
    3.7 小结
第四章 自适应OFDM子信道数目分配的通信性能仿真
    4.1 OFDM系统仿真平台设计
    4.2 各模块设置及主要参数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4.3.1 AWGN+瑞利信道下的仿真结果
        4.3.2 AWGN+莱斯信道下的仿真结果
    4.4 小结
第五章 可变点数FFT硬件设计
    5.1 引言
        5.1.1 FFT算法的发展
        5.1.2 基于Cooley-Tukey算法的FFT算法
        5.1.3 其他FFT算法
    5.2 可变点数FFT硬件实现
        5.2.1 FFT算法的特点
        5.2.2 FFT处理器结构类型
        5.2.3 旋转因子的生成
        5.2.4 有限字长带来的精度问题
    5.3 Cooley-Tukey算法实现的可变点数FFT硬件设计
        5.3.1 可变点数FFT系统结构
        5.3.2 64点FFT运算流程
        5.3.3 蝶形运算单元结构
        5.3.4 旋转因子生成方法
        5.3.5 仿真与结果分析
        5.3.6 逻辑综合
    5.4 多种算法组合实现可变点数FFT硬件设计
        5.4.1 设计思路
        5.4.2 3780点FFT算法的硬件实现架构
        5.4.3 仿真与结果分析
        5.4.4 逻辑综合
    5.5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基于无线Modem的移动分组无线网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无线网络的油井监控预警系统研究[D]. 卢方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2]大规模Ad Hoc网络智能组网技术的研究与仿真[D]. 汤淼.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MANET网络端到端传输路由优化技术研究[D]. 郭少雄.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2021
  • [4]自组网切片动态重配置技术研究[D]. 陈梦萍.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移动自组网MAC层抗干扰技术研究[D]. 李可欣. 浙江大学, 2021(01)
  • [6]低占空比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调度算法研究[D]. 王珺. 西北师范大学, 2020(12)
  • [7]无线自组网动态资源分配机制的改进与实现[D]. 李涛. 东南大学, 2020
  • [8]基于TD-LTE的自组织网络资源调度算法研究[D]. 尚东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9]MANET中的分布式协作任务调度和自适应转发[D]. 金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10]OFDM子信道数目可变的自适应通信系统研究及其关键电路设计[D]. 万超. 西北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基于无线调制解调器的移动分组无线网络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