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习导师的多重角色

论实习导师的多重角色

一、谈实习指导教师的多重角色(论文文献综述)

冯阳阳[1](2021)在《师范生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工作现状、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文中认为

张瑜[2](2021)在《美国新教师中心入职培训项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实施高质量的入职培训是帮助中小学新教师快速走上专业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教师培训改革政策,旨在引领实施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但目前我国中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培训质量提升和新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作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教师培训机构,美国新教师中心创建的入职培训项目是美国高质量入职项目的典型代表,且与我国新教师入职培训在根本目标、实施形式和构成要素方面具有共通之处。本研究从我国中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现实情况出发,以美国新教师中心入职培训项目为研究对象,力争为改进和完善我国新教师入职培训项目,加速新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缘起,研究现状,核心概念、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部分从80年代后美国教育改革对于高质量且公平教育的先行要求,新教师队伍中长期存在的高流失率、不稳定等问题和美国多州入职培训成效低下三个方面梳理剖析了项目兴起和发展的内外部动因,完整勾勒出美国新教师中心入职培训项目的开发背景。第二部分从设定入职培训项目标准、明确新教师教学发展目标、培训高效的教学导师、构建形成性评估系统、组建新教师学习共同体、支持校长深度参与入职六个方面完整阐述了美国新教师中心入职培训项目的运行状况,进而分析说明了美国新教师中心入职培训项目的运行是以上各要素协调配合的进程,旨在为新教师提供系统性、个性化和连贯性的专业发展支持。第三部分先依据外部评估机构发布的项目影响报告,阐述了美国新教师中心入职培训项目的实施成效,说明该项目达到了提高新教师有效性,提升学生学习成就和降低新教师流失率以及减少学区投资成本的目标。进而从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角度总结提炼出美国新教师中心入职培训项目具有四个特点:关注教师个性化,重视专业发展的持续性;基于实际问题,提升教师培训参与性;突出专业自主,培养教师自我发展能力;强调系统思维,实现培训与学校发展同步,并基于以上四个特点论述分析了入职培训项目对于新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第四部分运用跨文化整体比较的视角,分析了我国新教师入职培训和美国新教师入职培训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我国中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借鉴美国新教师中心入职培训的成功经验,为改进和完善我国中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汇聚优势资源,提升培训质量;二是明确目标导向,强调专业自主;三是支持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需要;四是完善制度建设,强化质量保障;五是依托校本培训,提供系统支持。

黄美桦[3](2021)在《师范生教育实践性课程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实践取向”是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培养我国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反思能力,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教育部多次通过政策条例要求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落实双导师制来提升实践的质量。然而,我国当前存在着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分离的问题。近些年,组织教师教育的高校针对此问题,多通过完善教育实习、教育课程设置等方式以优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然而,以课程缩小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差距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本文选取五所高师院校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并结合师范生与高校教师关于教育实践性课程的访谈结果,分析了教育实践性课程的发展现状。课程现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学业评价、课程保障六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教育实践性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核心知识要素匹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知识要素融合度高;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偏向技能学习;课程目标的表述模糊不清。第二,教育实践性课程的设置现状具有校际课程分数悬殊,必修选修课程学分比重失衡;课程类型丰富多样,选修课程类型过于集中;实践课程分段渐进,地位提高,但课程编排凌乱无序,见习研习实施效果不佳等特征。第三,教育实践性课程的实施运行在制度管理上忽视师生需求,缺乏人文关怀;在导师职责上,分工不均,指导能力不强;在学生学习上,基本掌握技能,但课程学习缺乏主动性。第四,教育实践性课程的学业评价倡导多元主体、重视课堂表现、表现评价方式使用率提升、评价结果调节目标与改进教学。与此同时,教育实践性课程的学生学业评价存在忽略评价目的、评价主体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内容期末笔试占主导、评价方式偏重终结性评价、评价工具缺少、评价效用对于学生的发展重视程度不高等问题。第五,教育实践性课程的运行保障在师资力量、资源、制度上存在教师知行分离、资源利用率低、制度落实不佳等问题。针对以上教育实践性课程出现的问题,结合高校教师与师范生访谈结果,文章尝试探索出以上教育实践性课程的问题的原因,即存在理论作用的认识误区、国家政策落实不佳、课程设置中理论与实践课程融合度不高、师资力量具有时空局限性且合作形式化。最后,基于全实践理念,构建教育实践性课程的质量提升模型,为完善我国师范生教育实践性课程提出改进建议,包括确立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目标、统整以实践为核心的课程结构、完善以人为本的保障系统、提高学生为主的教学效能、构建以评促学的评价体系、建立以问题驱动的调节机制。

吴春秀[4](2021)在《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近年来在教师教育实践化的发展培养体系中,以顶岗实习环节为主的师范生实践化课程备受重视。顶岗实习是提升师范生专业素养的核心环节,关系着职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未来教师队伍胜任力水平的高低。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本身指导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实习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实习指导教师主要分为高校带队指导教师以及中小学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而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指导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本论文以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环节为例,系统深入探究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力提升策略。论文分为以下几部分:本文绪论部分论述了本文的问题提出;研究意义;文献综述;概念界定;研究设计以及研究创新点。正文第一章,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及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力的构成要素,将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力分为教学示范能力、指导反思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创造性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六大要素,进而整合成基础指导能力、深度指导能力、中介指导能力三维度进行分析。正文第二章,对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环节合作校中的实习指导教师指导现状进行实践调查,从指导力、指导知识、指导理念、指导方式、指导效果五维度阐述了研究样本的总体指导现状,发现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力存在引领示范性不明确、指导反思深度不足、理论与实践联系高度不够三方面问题。正文第三章,对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力不足进行了内外部的原因分析。正文第四章,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综合研究和思考的基础上,从保障策略、发展策略、激励策略三维度提出对于我国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力提升的六大措施:加大政府统筹协调与支持力度;加强发展导向的行为动机,提高教师发展自主性;制订实践导向的培训项目,提升培训实效性;搭建合作导向的发展关系,助力农村教师新发展;形成标准导向的选拔过程,推行选拔程序化;创设激励导向的评价体系,优化评价指导性。

李浩[5](2021)在《数学师范生顶岗实习期间指导教师教学技能指导研究》文中认为在当前的新时代,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所以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教师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引导者,所以教师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师范生是教师的储备力量,对于师范生的培养有助于新教师的成长,数学教师也是如此。教学顶岗实习作为教育实习的一种,也是数学师范生培养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范高校的青睐,但是存在问题——数学师范生在顶岗实习中学习到的教学技能很少,整体教学水平较低。回顾已有研究,对教学顶岗实习的研究主要包括顶岗实习的意义、问题、模式以及改进建议,其中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研究者的重点。但是对于实习生学到的教学技能研究较少,对顶岗实习中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影响研究较少,仅仅是理论上的研究,研究方法也多是理论思辨,并没有采取实证性的研究,更没有数据支持其观点,实施效果不得而知,文章整体说服力较差。基于此,本文将运用问卷调查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教学顶岗实习中指导教师的指导进行量化研究,为提高顶岗实习生的教学技能提供适当可行的参考方案。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等方法对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查阅大量文献,对顶岗实习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整理。在相关的研究中,按照顶岗实习的意义、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顶岗实习的模式、顶岗实习的建议、顶岗实习与非教育类概念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第二步,根据相关的文献和前期的访谈调查,将指导教师的指导分为指导方式和教学技能,并编制成调查问卷。第三步,将调查问卷发给了指导顶岗实习数学师范生的指导教师,请他们完成。第四步,对调查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得到初步的结论。第五步,将回收的调查问卷按照五级评分法进行打分,得到评分表。第六步,请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打分,得到打分表。第七步,将打分表和评分表合二为一,导入SPSS中,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计算,得出影响实习生在顶岗实习中整体教学水平低的主要因素。第八步,基于结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指导和经验,提出顶岗实习数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数学教学技能指导方式和指导内容中共有7个影响因素对实习生教学技能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教学技能指导方式中的练习法,教学技能指导内容中的选择教学工具技能、使用教学媒体技能、总结结束课程技能、批改作业技能、课后辅导技能以及教学研究技能,这几个因素对实习生整体教学水平低有较大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指导教师针对顶岗实习数学师范生的指导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第一,指导教师应全面指导教学技能;第二,强化数学练习法的使用;第三,强化选择数学教学工具技能和使用数学教学媒体的技能的指导;第四,强化总结结束数学课程的指导;第五,强化批改数学作业技能和课后辅导技能的指导;第六,强化数学教学研究技能的指导;第七,给出数学师范生顶岗实习中指导教师指导实习生的指导案例。

蒋佳燕[6](2020)在《卓越教师培养视域下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从量的需求逐渐转化为质的追求。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师范,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应运而生,对师范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反思能力和自我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教育实习作为教师培养的关键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师范生培养质量,而教育实习指导教师作为实习环节的重要人物,其胜任力情况更是举足轻重。现阶段,在卓越教师培养的背景下,大多数改革只聚焦于实习模式和内容方面,忽视了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据此,本研究基于卓越教师培养视域,对249名浙江省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展开调查,结合部分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访谈结果,如实呈现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改善措施和策略建议。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和调查法,分别从师德、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指导能力、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六个维度综合考量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胜任力情况,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构建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应然的胜任力结构。2.调查了解目前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现状。3.比较实然和应然之间的差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4.基于上述研究,提出改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的意见与建议。经过调查,本研究发现: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胜任力还有待提高。不同群体间存在差异,具体来说即教龄越长,职称越高,学历越低教师胜任力越高,重点中学任教的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高于普通中学的。不同维度下也存在具体的差异:在知识方面,由于意识不足和培训不到位,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条件性知识相对薄弱;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教师教学任务重,信息技术操作生疏,技术融合能力相对不足;在指导能力方面,学校缺乏对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拔制度,部分指导教师指导能力有待提高;在教研与创新方面,缺乏科研要求和相关专业的培训,科研创新能力相对欠缺;在自主发展意识上,主要靠政策和学校强制规定,缺乏主动性。在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基于对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情况及相关原因的研究分析,最终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改善意见:第一,制定指导教师选拔制度,遴选优秀教师;第二,健全指导教师考核评价,激发教师动机;第三,创建指导教师交流平台,提供多方沟通渠道;第四开展指导教师针对性培训,促进教师能力发展。

郝爽[7](2020)在《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建构过程研究》文中指出职前幼儿教师如何看待自己所处的专业?如何看待自己未来的职业?如何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这一系列的问题关乎于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建构。职前幼儿教师是幼教行业师资的重要储备力量,教师教育机构作为幼儿教师培养的摇篮,帮助职前幼儿教师理解未来的工作、正确看待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位置以及恰切采取行动具有重要意义。从梳理的文献来看,教师专业身份的相关主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但在研究对象上还不够全面,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职前阶段是成为教师的必经之路,是信念、态度养成的重要时期,面对幼教师资质量不高,流失率大的现实状态,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择质性研究范式,按照方便取样和滚雪球取样相结合的原则,选取20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作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深度访谈法、焦点团体访谈法、观察法、实物分析法进行资料的收集,结合相关文献和理论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建构的过程、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描述和讨论,从而提出适宜的优化策略。研究表明,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建构过程包含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专业选择阶段,此阶段的焦点为选择动机、职业认知和未来畅想;第二个阶段为专业学习阶段,此阶段的焦点为专业知能、专业情意和专业效能;第三个阶段为专业实践阶段,此阶段的焦点为身份转换、经验积累、人际互动、自我效能、专业反思以及初期承诺。尽管这三个阶段是在时空区隔下产生的,但并非是线性的单向发展过程,专业学习阶段和专业实践阶段的焦点是交互生成的。研究还发现:社会文化因素、高校培养因素、实践园所因素以及个体因素均会影响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建构。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优化策略:从宏观环境上,需要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吸引力,营造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建构的良好氛围;从中观环境上,需要提升高校、幼儿园的育人作用,夯实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建构的支持堡垒;从微观环境上,需要发挥个人的能动作用,构筑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建构的坚实围墙。

李笑笑[8](2020)在《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山西三所高师院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教师教育作为培育教师的泉源和保障,为全国中小学校孕育着大量的优秀教师。而高校教师教育者作为直接从事准教师培养的专业人员,其专业素养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师教育培养质量的高低。目前国外针对教师教育者的研究,美国和荷兰最得做好,总体已经处于发展成熟阶段,而国内研究尚不全面,研究发展较为迟缓。正是由于我国长期忽视对高校教师教育者这一群体的关注,高校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进程受阻,教师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难以实现。因此,对我国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素养现状进行研究就显得极为紧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高校教师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特殊性,从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对高校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素养进行建构,并通过文献分析法、数理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山西省三所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素养总体水平较高,但各维度具体问题表现不一。在专业情意方面表现为:身份认同较为模糊、专业发展意识不强;在专业知识方面表现为:对中小学生学习需求和特点了解不足、教师教育教学法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在专业能力方面表现为:基础教育实践素养缺失、角色示范的意识和能力不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微弱、专业持续发展动力匮乏。通过差异性分析发现,高级职称的教授在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水平上要显着高于初级职称;教育学类和学科教学法类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水平要相对高于学科专业知识类教师教育者;有过中小学教育教学经验对高校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有着正向促进作用。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素养的发展主要受个体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个体内在因素表现为自身所处职业阶段的制约、职业动机发展动力不足、角色认识不够,身份认同难、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差,缺乏交流协作四方面;外部环境因素表现为培养机制缺乏支持性环境、发展性评价制度不健全、高校自身硬件条件尚不完善。基于此,要促进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素养的提升,不仅需要个体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强有力的外部保障,只有协同个体、高校、政府三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取得实效。个体方面高校教师教育者要强化基础教育意识,提升教育实践素养、增强角色认同,树立专业理想、加强自我研究,融合教学学术理念;高校层面要创建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共同体、搭建大学——中小学伙伴协作机制平台、优化教师教育者考评激励机制;政府层面要建立教师教育学科发展体系、健全教师教育者质量保障体系。

赵雪艳[9](2020)在《本科师范生顶岗实习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师范教育“师范性”的象征,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是实现师范生培养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更是教师教育领域发展的广泛诉求。作为提高农村基层教育质量、促进师范生培养改革之基础与核心的教育实习新模式,顶岗实习日益成为教师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关注的热点主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顶岗实习大规模程度的深化开展,存在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何改革我国师范生顶岗实习模式、优化师范生实习效果、提升师范生实践能力,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当务之急的一项工作。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三种研究方法对本科师范生顶岗实习现状进行研究。其调查问卷法主要基于本科师范生顶岗实习的视角,自行编制本科师范生顶岗实习现状调查问卷,对四所高校本科师范生实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其目的在于从实际的实习现状出发,了解其实习实施的实效性,并通过对造成实习效果低下的原因进行梳理与反思,为改善本科师范生顶岗实习模式建言献策。本研究共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与缘起、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对研究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说明了研究的思路、方法,并指明了本次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本科师范生顶岗实习现状调查的结果及分析。首先,简单说明本次研究调查所使用问卷的设计、信效度检验过程;其次,具体从实习准备、实习任务、实习组织与管理、实习效果与评价、实习保障五个维度对本科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指导教师及本科师范生进行深度访谈,并具体对问卷中的各个维度的内部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描述与分析,呈现出高校本科顶岗实习的现状;最后,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本科师范生所属的专业、实习学校类别、实习时间、学科类型等变量对实习有无显着性的影响。第三部分,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根据本科师范生顶岗实习调查现状,分析制约本科师范生顶岗实习实施效果的原因,探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通过分析发现本科师范生顶岗实习在实习准备、实习任务、实习组织管理、实习保障、实习效果与评价方面均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与困境。第四部分,促进顶岗实习深化发展的策略。基于师范生顶岗实习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可行化改进策略:完善顶岗实习前期准备工作;深化顶岗实习实施内容;健全顶岗实习内部保障机制;加强顶岗实习外部支撑体系;构建顶岗实习组织与管理系统;优化顶岗实习评价机制。第五部分,论文的研究结论与不足。对本次调查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理性分析,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陈东吉[10](2020)在《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Y校十所实习基地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等重要国家文件的颁布,教育实习成为“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而教育实习指导是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以Y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工作为契机,从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的视角出发,通过文献梳理,探讨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研究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现状、问题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提出提高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成效的对策,进一步探寻提升教育实习质量的途径。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的方式,发现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现状如下:幼儿园教师与实习生对教育实习指导思想重视、态度积极;指导的频率相对频繁且充分利用碎片时间;与实习生关系融洽且示范者为主要角色;指导内容广泛庞杂且指导领域以专业能力为主;指导方式随机且指导方法多样;指导成效丰富挑战重重。结合以上现状,笔者发现目前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的主要问题有: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的过程缺乏系统规划、指导内容与领域不均衡、角色定位单一以及缺乏助力。根据调查结果,笔者分析了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幼儿园教育实习指导体系不健全、幼儿园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选拔机制和培训机制不完善、幼儿园教育实习指导工作三方主体沟通不畅以及幼儿园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自身局限等。最后,为提升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成效,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策主要从实习园所、培养院校、实习生以及教育行政四个层面出发。实习园所:强化、实施与保障;培养院校:细化、落实与合作;实习生:主动、浸入与反思;教育行政部门:改革、完善与对接。基于以上关键词,笔者也提出了各层面更为具体的实施建议。

二、谈实习指导教师的多重角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实习指导教师的多重角色(论文提纲范文)

(2)美国新教师中心入职培训项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一、美国新教师中心入职培训项目的开发背景
    (一)80 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改革的先行要求
    (二)美国新教师队伍建设长期存在问题
    (三)美国多州入职培训项目成效低下
二、美国新教师中心入职培训项目的运行
    (一)确立入职培训项目的标准
    (二)设定教学能力发展的具体目标
    (三)培训高效的教学导师
        1.教学导师的角色要求
        2.教学导师的职责履行
        3.教学导师的专业发展
        4.教学导师的实践标准
    (四)构建形成性评估系统
        1.形成性评估系统FAS的构成
        2.形成性评估系统FAS在 BTSA项目中的具体运用
        3.形成性评估系统FAS在 BTSA项目中的作用评析
    (五)组建新教师学习共同体
        1.新教师专业学习活动的设计原则
        2.合作开展专业学习活动的程序
    (六)支持校长深度参与入职培训项目
        1.校长在NTC入职培训项目中的角色定位
        2.NTC支持校长参与入职项目的有效举措
三、美国新教师中心入职培训项目的实施效果和特点分析
    (一)美国新教师中心入职培训项目的实施效果
        1.提升了新教师有效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成就
        2.降低了新教师离职率,减少了学区投资成本
    (二)美国新教师中心入职培训项目的特点分析
        1.关注个性化,重视专业发展的持续性
        2.基于实际问题,提升教师培训参与性
        3.突出专业自主,培养教师自我发展能力
        4.强调系统思维,实现培训与学校发展同步
四、借鉴与启示
    (一)美国新教师入职培训与我国新教师入职培训的比较
    (二)美国新教师中心入职培训项目的启示
        1.汇聚优势资源,提升培训质量
        2.明确目标导向,强调专业自主
        3.支持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需求
        4.完善制度建设,强化质量保障
        5.依托校本培训,提供系统支持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师范生教育实践性课程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背景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三 概念界定
        (一)全实践理念
        (二)教育实践性课程
    四 研究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
        (二)国外相关研究
        (三)文献综述小结
第二章 教育实践性课程的历史沿革
    一 教育实践性课程的历史沿革
        (一)初创与完善时期:1896-1948年
        (二)改革与重建时期:1949-1957年
        (三)重创与恢复时期:1958-1984年
        (四)改革与实践时期:1985-2010年
        (五)实践为取向时期:2011 年-至今
    二 教育实践性课程的历史启示
第三章 教育实践性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一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现状与问题
        (一)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设置匹配
        (二)理论与实践知识要素融合度高
        (三)课程目标与内容偏向技能学习
        (四)课程目标表述缺乏目标引领性
    二 教育实践性课程的设置现状与问题
        (一)校际课程分差悬殊,必选课程比重失衡
        (二)课程类型丰富多样,选修课程过于集中
        (三)实践课程分段渐进,课程编排凌乱无序
        (四)实践课程地位提高,见习研习效果不佳
    三 教育实践性课程的实施运行现状与问题
        (一)管理忽视师生需求,缺乏人文关怀
        (二)导师职责分工不均,指导能力不强
        (三)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课程学习被动
    四 教育实践性课程的学业评价现状与问题
        (一)评价目的:忽略评价目的,缺失目标导向
        (二)评价主体:倡导多元主体,教师评价为主
        (三)评价内容:重视课堂表现,期末笔试主导
        (四)评价方式:表现评价上升,偏重终结评价
        (五)评价工具:缺少评价工具,教师评判主导
        (六)评价效用:调节目标教学,忽视学生引导
    五 教育实践性课程的运行保障现状与问题
        (一)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知行分离
        (二)资源设施日渐完备,利用率低
        (三)保障制度趋向规范,落实不佳
第四章 教育实践性课程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观念认识:理论是实践的直接工具
    二 国家政策:执行不力而落实形式化
    三 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课程之分离
        (一)教育理论课程学习的表层化
        (二)教育实践课程学习的技术化
    四 师资力量:时空局限与合作形式化
第五章 全实践视角下师范生教育实践性课程的改进策略
    一 目标:确立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目标
        (一)规定目标达成程度
        (二)强调反思能力培养
    二 课程:统整以实践为核心的课程结构
        (一)丰富实践性选修课,引入时代性课程
        (二)统整教育实践课程,实现见研习一体
    三 资源:完善以人为本的保障系统
        (一)制度保障: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丰富评价内容
        (二)师资保障:以学生评价为监督,建学习共同体
        (三)资源保障:以学校即课堂理念,提高设施效用
    四 实施:提高学生为主的教学效能
        (一)加强三位一体,提高反思水平
        (二)建立学习社群,凝聚同伴力量
        (三)融合人工智能,创造课堂情境
        (四)创新教学教法,激发课堂活力
    五 评估:构建以评促学的学业评价体系
        (一)评价理念:多样性与主体性
        (二)评价目标:全面性与发展性
        (三)评价内容:综合性与具体性
        (四)评价主体:多元化与个性化
        (五)评价方式:技术性与过程性
        (六)评价效用:激励性与导向性
    六 调整:建立以问题驱动的调节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师范生访谈提纲
附录B:指导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四、概念界定
        (一)实习
        (二)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
        (三)指导力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力要素分析
    一、相关理论基础
        (一)教师专业素质理论
        (二)成人教育理论
        (三)反思性学习理论
    二、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力要素构成
        (一)教学示范能力
        (二)指导反思能力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
        (四)创造性能力
        (五)信息交流能力
        (六)人际沟通能力
第二章 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方法与过程
    二、研究样本概况
        (一)个人基本情况
        (二)任教学段
        (三)学校所在位置
    三、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能力现状
        (二)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知识现状
        (三)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意愿与理念现状
        (四)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方式现状
        (五)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效果现状
    四、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力存在的问题
        (一)引领示范性不明确
        (二)指导反思深度不足
        (三)理论与实践联系高度不够
第三章 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力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力问题的外在束缚
        (一)相关支持力度不到位
        (二)未开展针对需求诊断的专业性培训
        (三)教师工作压力与负担较重
    二、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力问题的内在制约
        (一)身份认同流失下的角色情感失衡
        (二)专业知能结构不完善
第四章 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力提升策略思考
    一、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力提升的保障策略
        (一)加大政府统筹协调与支持力度
        (二)加强发展导向的行为动机,提高教师发展自主性
    二、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力提升的发展措施
        (一)制订实践导向的培训项目,提升培训实效性
        (二)搭建合作导向的发展关系,助力农村教师新发展
    三、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力提升的激励措施
        (一)形成标准导向的选拔过程,推行选拔程序化
        (二)创设激励导向的评价体系,优化评价指导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现状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5)数学师范生顶岗实习期间指导教师教学技能指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提出
    第一节 问题提出的背景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问题、意义及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数学教学技能
    第二节 教学顶岗实习
    第三节 LOGISTIC回归分析法
第三章 教学顶岗实习中指导教师指导情况调查研究
    第一节 指导教师数学教学技能指导方式研究
    第二节 指导教师数学教学技能指导内容研究
第四章 教学顶岗实习中指导教师指导情况逻辑回归分析研究
    第一节 研究设计与过程
    第二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关于教学顶岗实习中指导教师指导的建议
    第一节 指导教师指导数学教学技能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指导案例
第六章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顶岗实习中关于指导教师的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
致谢

(6)卓越教师培养视域下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源起
        1.教师教育改革注重实践教学
        2.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不足
        3.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研究欠缺
        4.卓越教师培养对教育实习指导教师提出新要求
    (二)研究意义
        1.引入卓越教师培养的新视域
        2.丰富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的理论研究
        3.提供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一、文献综述
    (一)胜任力的要素及结构研究
        1.胜任力模型研究
        2.教师胜任力结构维度研究
    (二)卓越教师培养视域下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研究
        1.卓越教师培养视域下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素质研究
        2.卓越教师培养视域下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任务研究
    (三)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问题及原因研究
        1.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责任意识浅薄
        2.教育实习指导教师指导能力不敷
        3.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角色职责模糊
        4.教育实习指导教师交流沟通不良
    (四)提高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策略研究
        1.学校管理层面
        2.教师个人层面
二、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卓越教师
        2.教育实习
        3.实习指导教师
        4.教师胜任力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三、卓越教师培养视域下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的应然构建
    (一)师德
    (二)知识
    (三)教育教学能力
    (四)指导能力
    (五)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
    (六)自我发展能力
四、卓越教师培养视域下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的实然调查
    (一)卓越教师培养视域下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现状分析
        1.总体水平分析
        2.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二)卓越教师培养视域下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总体层面
        2.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各因素层面
五、卓越教师培养视域下教育学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提升对策与建议
    (一)制定指导教师选拔制度,遴选优秀教师
    (二)健全指导教师考核评价,激发教师动机
    (三)创建指导教师交流平台,提供多方沟通渠道
    (四)开展指导教师针对性培训,促进教师能力发展
六、研究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建构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教师研究主题从“外在角色赋予”到“自我身份建构”的转变
        (二)关注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建构是师范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
        (三)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确立对其专业发展起助推作用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教师专业身份
        (二)职前幼儿教师
        (三)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建构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教师专业身份的研究
        (二)关于职前教师专业身份的研究
        (三)关于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研究
        (四)关于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研究
        (五)对已有研究的评价和反思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的确立
        (一)访谈法
        (二)观察法
        (三)实物分析法
    二、研究对象的遴选
    三、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资料整理
        (二)资料分析
    四、研究的过程与伦理
        (一)研究过程
        (二)研究伦理
第三章 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建构的过程
    一、比较与衡量:专业选择阶段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建构
        (一)选择动机:内部与外部
        (二)职业认知:简单和轻松
        (三)未来畅想:顺势与发展
    二、适应与深化:专业学习阶段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建构
        (一)专业知能:系统与深化
        (二)专业情意:“潜移默化的改变”
        (三)专业效能:在胜任与不安之间徘徊
    三、确证与承诺:专业实践阶段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建构
        (一)身份转换:学生与教师并存
        (二)经验积累: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三)人际互动:多元与共振
        (四)自我效能:“只有一直学习才行”
        (五)专业反思:实践中生成
        (六)初期承诺:斟酌后的抉择
第四章 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建构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文化对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建构的影响
        (一)前期教育经历:“被爱过才能爱别人”
        (二)职业吸引力:“谁也不想转行”
        (三)社会关系网络:强关系与弱关系
    二、高校培养对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建构的影响
        (一)高校教师:“亲其师则信其道”
        (二)专业课程:“没有理论何谈实践”
        (三)个人提升契机:“职场生存演练”
    三、实践园所对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建构的影响
        (一)实践指导教师:“身体力行的指引”
        (二)园所文化:“在实践中耳濡目染”
        (三)园所支持:“要去就去好幼儿园”
    四、个体因素对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建构的影响
        (一)价值实现:“精神满足+心理需要”
        (二)发展诉求:“不可能一辈子做一线教师”
        (三)个体特征:“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第五章 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建构的优化建议
    一、顶层设计: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吸引力,营造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建构的良好氛围
        (一)落实福利待遇,让职前幼儿教师乐于从教
        (二)完善政策法规,使职前幼儿教师安于从教
        (三)拒绝社会污名,为幼儿教师正“名”
    二、深耕细作:提升高校、幼儿园的育人作用,夯实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建构的支持堡垒
        (一)改进教师教育的培养机制,提高职前幼儿教师从教准备度
        (二)发挥实践基地的培养功用,提高三习制度的效果
        (三)联合高校和幼儿园共同发力,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
    三、源头活水:发挥个人的能动作用,构筑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建构的坚实围墙
        (一)强化正向体验,提升主观幸福感
        (二)主动进行专业学习,增加自身发展机会
        (三)增加多维反思,重构专业身份认同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观察记录表
    附录三 实物收集
后记
个人简介

(8)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山西三所高师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教师教育者的相关研究
        1.3.2 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1.3.3 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教师教育者
        1.4.2 高校教师教育者
        1.4.3 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对象
    2.4 问卷编制与实施
3 山西省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现状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素养总体水平较高
    3.2 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素养水平的具体表现不一
        3.2.1 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情意分析
        3.2.2 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知识分析
        3.2.3 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能力分析
    3.3 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素养现状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3.3.1 专业情意水平差异性分析
        3.3.2 专业知识水平差异性分析
        3.3.3 专业能力水平差异性分析
4 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4.1 影响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个体内在因素
        4.1.1 自身所处职业阶段的制约
        4.1.2 职业动机发展动力不足
        4.1.3 角色认识不够,身份认同难
        4.1.4 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差,缺乏交流协作
    4.2 影响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
        4.2.1 培养机制缺乏支持性环境
        4.2.2 发展性评价制度不健全
        4.2.3 高校自身硬件条件尚不完善
5 促进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5.1 个体自我发展策略
        5.1.1 强化基础教育意识,提升教育实践素养
        5.1.2 增强角色认同,树立专业理想
        5.1.3 加强自我研究,融合教学学术理念
    5.2 高校制度保障策略
        5.2.1 创建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共同体
        5.2.2 搭建大学——中小学伙伴协作机制平台
        5.2.3 优化教师教育者考评激励机制
    5.3 政府政策支持策略
        5.3.1 建立教师教育学科发展体系
        5.3.2 健全教师教育者质量保障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现状调查
附录 B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本科师范生顶岗实习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本科师范生顶岗实习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顶岗实习准备
    (二)顶岗实习内容
    (三)顶岗实习管理组织
    (四)顶岗实习效果及评价
    (五)顶岗实习保障机制
三、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一)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二)顶岗实习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四、促进顶岗实习深化发展的策略
    (一)完善顶岗实习前期准备工作
    (二)深化顶岗实习实施内容
    (三)健全顶岗实习内部保障机制
    (四)加强顶岗实习外部支撑体系
    (五)构建顶岗实习组织与管理系统
    (六)优化顶岗实习评价机制
五、研究结论与不足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本科师范生顶岗实习调查问卷
附录二 高校师范生顶岗实习现状访谈提纲(师范生)
附录三 高校师范生顶岗实习现状访谈提纲(教师版)
致谢

(10)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Y校十所实习基地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 幼儿园教师是实施教育实习指导的主体力量之一
        (二) 当前Y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成效不甚理想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 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现状及问题研究
        (二) 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问题的原因分析研究
        (三) 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问题的对策研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的理性思考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 幼儿园教师
        (二) 教育实习
        (三) 教育实习指导
    二、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的理论基础
        (一)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念
        (二) 布朗芬布伦纳“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第二章 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一)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 问卷的编制
    二、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的基本情况
        (一) 幼儿园教师与实习生对教育实习指导的基本认识
        (二) 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的频率与时间
        (三) 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的关系与角色
        (四) 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的内容与领域
        (五) 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的方式与方法
        (六) 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的成效与挑战
第三章 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存在的问题
        (一)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实习指导缺乏系统计划
        (二) 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的内容与领域不均衡
        (三) 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的角色定位单一
        (四)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实习指导缺乏助力
    二、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幼儿园教育实习指导体系不健全
        (二) 幼儿园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选拔机制和培训机制不完善
        (三) 幼儿园教育实习指导工作三方主体沟通不畅
        (四) 幼儿园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自身的局限
第四章 提升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成效的建议
    一、实习园所层面:强化、实施与保障
        (一) 行政管理层面
        (二) 幼儿园指导教师
    二、培养院校层面: 细化、落实与合作
        (一) 行政管理层
        (二) 高校教育实习指导教师
    三、实习生层面: 主动、浸入与反思
        (一) 发挥自身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 浸入式参与幼儿园各项日常保教工作
        (三) 养成认真自我反思的习惯
    四、教育行政部门层面: 改革、完善、对接
        (一)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
        (二)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谈实习指导教师的多重角色(论文参考文献)

  • [1]师范生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工作现状、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D]. 冯阳阳.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美国新教师中心入职培训项目研究[D]. 张瑜.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3]师范生教育实践性课程改进研究[D]. 黄美桦.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为例[D]. 吴春秀.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数学师范生顶岗实习期间指导教师教学技能指导研究[D]. 李浩. 山东师范大学, 2021(12)
  • [6]卓越教师培养视域下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胜任力研究[D]. 蒋佳燕.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7]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建构过程研究[D]. 郝爽.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8]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山西三所高师院校为例[D]. 李笑笑.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9]本科师范生顶岗实习现状调查研究[D]. 赵雪艳.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10]幼儿园教师教育实习指导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Y校十所实习基地园为例[D]. 陈东吉. 扬州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论实习导师的多重角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