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实现数据库连接池

Java实现数据库连接池

一、Java实现数据库连接池(论文文献综述)

陈善[1](2020)在《基于心电动力学图的多平台心肌缺血临床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肌缺血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做好心肌缺血检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心电图检查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心肌缺血检测手段,传统检查方式的准确率不高,容易出现“漏”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心电图的自动化分析成为了研究趋势。一种基于心电动力学图(Cardiodynamicsgram,CDG)的心肌缺血检测技术,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效。它通过确定学习理论,对从常规的心电图截取的ST-T环进行局部精确动力学辨识,并以三维可视化的形式展示建模的结果,即心电动力学图。大量的实验表明,正常个体与心肌缺血患者的CDG差异明显,通过CDG检查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准确率。随着基于心电动力学图的心肌缺血检测临床应用的深入,医院医护人员和实验室研究人员,分别从临床上的电子病历存储、电子病历查阅、CDG检测和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需求。因此,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心电动力学图的多平台心肌缺血临床检测系统,该系统整体分为三个部分:心肌缺血临床电子病历数据库、心肌缺血检测MATLAB研究平台和心肌缺血Web远程检测平台。心肌缺血临床电子病历数据库,基于关系型数据库My SQL进行实现,可满足对心肌缺血临床患者大数据的高效存储和访问需求,它对心肌缺血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心肌缺血检测MATLAB研究平台,为研究人员管理病历大数据、进行CDG检测以及对临床病历大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基于Spring Boot框架及其相关组件实现的心肌缺血Web远程检测平台,使得医院医务人员通过浏览器即可访问到心肌缺血CDG检测服务,并同时具备多个功能界面,方便了医务人员进行临床电子病历的远程管理。

王世杰[2](2020)在《基于异构数据源的交通数据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城市交通也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指数增长的异构存储数据不断增加着用户和开发人员的使用和维护成本。如果无法快速高效地将数据串联起来,数据的价值就无法被有效利用。目前阿里云城市大脑使用的底层数据源有RDS for My SQL、Tablestore、HBase等,特别是存储着PB级数据的列式存储数据库,它们有着各自的数据支持SDK,用户往往需要纠结于资源的调配细节,这无形之中增加了使用数据的成本。同时,业务要求数据需要在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支持快速抽取以进行分析。如何将有着各自应用场景的数据的获取方式统一起来,让应用方以低成本且高效的方式使用数据成为强烈需求。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本文实现了一个基于异构数据源的数据服务系统,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在线配置数据接口的形式,以RESTful风格的API透出数据。本文研究了各种异构数据源的底层数据库和数据服务在发展过程中使用的技术,重点研究了数据服务系统建设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概念和数据服务模型的应用,并对服务API的RESTful风格,数据库持久化框架My Batis,数据库连接模板Jdbc Template等相关技术做了综述。在研究数据库技术和数据服务的基础上,本文设计和实现了统一查询SDK和基于此的数据服务系统。统一查询SDK将重点放在数据库的统一连接方式和提供通用数据库存取方法上,使用单独实现的连接池和Druid连接池来屏蔽异构数据源的连接方式,并通过数据库模板解决数据增删改查的问题。而数据服务则通过在线配置接口API的方式向客户提供数据快速分析查询的能力与多样的数据消费形式。数据服务模块有三个子模块,以接口配置模块、版本管理模块和查询引擎模块实现API在线动态配置、API服务版本管理和授权以及底层数据操作。使用本系统,用户可以低成本的数据消费形式快速在多个数据源中获取数据,在线配置API接口也满足了及时响应的客户需求,这使得交通场景下异构数据的获取变得简单,可靠。本人参与了数据服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工作,并完成项目在公有云和专有云环境下的部署。目前系统能够在多场景下稳定运行。

黄博伦[3](2020)在《移动物体γ辐射污染监测系统优化》文中研究说明核能作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核能是解决当前气候、能源危机的现实选择。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我国更加关注核能安全使用。有效实现对核辐射情况进行快速实时监测,对于消除公众对核安全的担忧和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华北某核电站控制区出入监测系统为对象,从数据传输实时性,系统功能可扩展性以及安全性对原系统运行时暴露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Web端Java开源框架对系统进行优化。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将Mybatis应用于持久层解耦业务逻辑代码与SQL语句并实现Java类型与数据库数据类型自动转换,替代原系统侵入式手动类型转换方式,降低开发调试难度并提高SQL代码可维护性。使用Druid数据库连接池技术管理数据库连接对象替换原有基于JDBC数据库访问方式,减少增删改查SQL语句执行耗时,由原系统平均执行耗时300ms优化到平均耗时20ms。基于RBAC思想对原系统用户认证授权相关表结构进行重构实现认证与授权功能持久层实现,解耦用户、权限与资源信息提高用户授权可维护性。2)、业务逻辑层引入Spring Security框架优化系统认证功能,通过Spring Security接口结合校验码解决原系统基于Cookie和Session方式实现用户认证带来的跨域请求伪造安全漏洞。基于RabbitMQ消息中间件替换原系统基于Ajax异步请求方式获取辐射监测数据,实现服务器辐射监测数据实时推送,数据传时由平均耗时100ms优化到30ms,提高了辐射监测数据传输实时性。3)、Web层采用实现MVC设计模式的Spring MVC框架替换原系统基于Servlet实现方式,解决原系统随着功能模块增加用户请求配置文件复杂的问题,细化用户请求处理并提高了系统可维护性。同时增加系统异常统一管理功能,在原系统基础上实现对系统运行时异常以及Java定义异常统一管理,解决原系统异常处理代码与业务逻辑代码耦合问题,提高系统稳定性。结合Spring MVC以及Thymeleaf模板技术实现管理页面重构,减少管理页面代码重复编写,提高代码复用性,减少客户端管理页面维护难度。

周强[4](2019)在《基于ARM和GPRS的温室小气候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快速普及,其重要价值更是迫切的需要被广泛应用于中国改革的焦点:农业问题上。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国家希望依托“互联网+”的强大驱动力,大力助推及改造传统农业,实现智慧农业、精细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切实提高农业产出、农民效益和行业竞争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温室农业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的的生产方式。现代的温室生产具有高度的集约化。同时温室农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现在已经融入了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温室农业的产量高,质量好,大大的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节约了大量的生产资料,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本系统是根据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真实工作场景,针对目前温室生产环境信息数据采集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一套基于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嵌入式技术、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无线通信技术、现代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以web服务器为载体,高效可靠且易于维护的智能温室小气候监测系统解决方案。本系统的设计主要从硬件、软件两部分出发。首先硬件部分是温室现场控制器,其设计主线是以三星S3C2410X为微处理器,基于ARM9嵌入式平台,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温室现场数据,并结合GPRS远程通讯技术,实时温室现场数据和Web服务器端的数据信息通信。其次,作为本系统核心功能的系统软件设计,其底层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技术构建系统后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其表现层则是由Java编程语言和SSH框架结构联合开发,业务处理层和数据持久化层,让温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更全面有效,Web云端技术,让用户只要连通网络,就能随时随地便捷管理、实时查看温室环境参数及发送指令对温室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彭建巍[5](2019)在《面向PDM系统的微服务架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械制造信息化软件产业飞速发展,在这过程中催生出CAPP(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产品数据管理)等复杂的工业信息化软件,PDM系统是企业对产品相关数据管理的核心平台。国内外的PDM系统已经研发多年,但PDM系统在架构上一般还是传统的企业服务架构。随着云部署和微服务架构(Micro Service Architecture,MSA)的流行,而传统企业服务架构功能过于集中,无法发挥云服务部署的优势。PDM系统采用微服务架构有利于系统模块独立维护升级和发挥云部署优势。本论文的核心工作是针对PDM系统在架构层面上进行微服务架构改造设计和原型验证,以便对系统后续具体业务功能在此微服务架构下升级以及云上部署提供便利。本论文通过综合运用包括服务发现、负载均衡、安全访问控制、RPC远程调用等微服务所需技术,在对PDM系统架构改造设计进行需求分析后,对PDM系统主要归纳为四类微服务应用:注册管理服务、消息服务、基础数据存储服务和业务数据响应服务,每个微服务的业务粒度细化且微服务之间可通过RPC异步框架通信。注册管理服务提供服务发现和负载分配,对产品零部件关联图文档编号分配管理以及图文档读写控制管理功能;消息服务则主要负责所有分布式事务管理,保证产品图文档和及关联结构数据在事务操作的数据最终一致性;基础数据存储服务则负责关联图纸文档存储管理;而业务数据响应服务的主要功能是负责产品零部件等结构数据的数据库操作,并通过数据库中间件实现数据库读写分离访问。最后,对PDM系统的微服务架构进行应用和系统原型测试,以验证此架构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刘广鹏[6](2019)在《EIO服务引擎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在三创平台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软件规模与复杂度的快速增长,软件开发人员所面临的代码量剧增、软件服务扩充困难以及信息孤岛等问题正日益凸显。因此如何更好地实现软件服务的扩充,降低软件开发中的代码量以及在服务系统间搭建良好的通信机制成为了当务之急。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1.以更好地实现软件服务扩充为主要目的,提出了供求聚合模型。该模型支持多个独立的服务以“供求关系”互联,在该模型内服务也能“请求”服务,实现了服务之间的组合,从而形成更大规模的服务系统。供求聚合模型实现了对多个服务的模型化互联,以“供求关系”来组织服务之间的通信,支持服务的动态加入,解决了软件服务扩充困难以及信息孤岛问题,并通过对单个服务的重用降低了软件代码量。2.针对供求聚合模型内服务之间的通信实现以及模型内单个服务的实现,本文提出并实现了EIO(Extraction and Injection Oriented)服务引擎技术。它具有如下特点:(1)一个EIO服务引擎代表一个服务。EIO服务引擎之间的通信实现了服务之间的通信,所有按照EIO服务引擎技术来开发的单个服务都可以动态加入到供求聚合模型中。(2)EIO服务引擎提供了一套编程规范。该规范将软件划分成供件、求件和挂件三大模块,形成了三段式装配的软件构成方法。其中供件和求件由系统定义,用户只需要关心挂件的编写,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用户的代码量,实现了解耦合。(3)EIO服务引擎以动态加载的方式调用挂件。支持用户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以挂件的形式进行动态装配式的软件开发,实现了服务内部的程序组件化以及动态扩展。3.为了满足EIO服务引擎的通信需求,结合现有常用协议的特点,本文设计并实现了EITP(Extract and Inject Transfer Protocol)协议。EITP协议基于TCP/IP协议簇,同时支持请求响应和全双工两种通信模式,是具有高可读性以及扩展性的应用层协议。基于EIO服务引擎之间的交互思想,本文还定义了EIO服务引擎通信指令,简称EIO指令,该指令规定了EIO服务引擎之间通信数据格式与含义。最后,本文遵循创新、创业以及创造的三创理念,基于本文提出的EIO服务引擎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三创就业平台。三创就业平台为招聘者和求职者提供了多种个性化服务,推动招聘和求职高效进行,同时该平台的实现验证了EIO服务引擎技术的可行性。

杨佳澄[7](2019)在《基于群体智能的中医辨证诊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医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漫长的诊疗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了一套蕴藏中华民族文化、历史,具有独特诊病模式的医疗体系,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我国地大物博,地域差异显着,人文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导致了医疗水平发展极不平衡,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亟待解决。西医诊断依赖于精密的检验检查仪器,对于资金匮乏、人员素质偏低的基层医疗单位有诸多束缚,中医在诊疗方面具有“源于中华,适于中华”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根据我国的国情、民情,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已成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政府也把中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发展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作为一种传承性的经验医学,它具备了高维、模糊、不确定等一系列特点,缺乏明确、有效的规范和科学化的学习传承方式,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整体发展。本文旨在通过智能技术的运用从传统中医视角出发对中医证候诊断进行研究,引入群体智能理论,为中医辨证过程设计一个具有规范性和客观性的整体框架,并以中医中风病为研究对象建立集辅助诊断与学习传承为核心,具有广泛使用和推广价值的群体智能中医辨证诊断系统,为中医智能化、现代化和健康中国的总体布局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方法和手段。本文将在中医辨证诊断研究发展现状和相关智能技术的基础上,提出适宜中医临床现状(尤其是边远、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符合中医发展的智能化中医辨证诊断方法及临床诊断系统的实现。1.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临床辨证诊断思路与方法探讨西医诊断元素的不断渗透使得大量中医智能化诊断研究以中西医结合的形式开展,虽然在分析过程和诊断结果方面有其优越性,但却忽略了中医自身发展和临床现实意义的问题。在充分分析研究中医临床辨证诊断规律和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医病名+中医证候+中医症状”的智能化中医辨证诊断研究思路,为中医临床辨证诊断的智能化研究提供切合现实的方向和指导。2.基于群体智能的中医辨证诊断方法学研究应用于智能化医学诊断的技术各有千秋,优缺点并存,根据中医辨证诊断的特点,在进行多方法对比研究后,引入基于群体智能的人工蜂群算法,通过对算法种群初始化、搜索策略和搜索行为的若干改进,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CS-ABC(Complex System 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加以仿真实验证明,其进化速度、收敛精度和鲁棒性等方面表现突出,尤其对于高维函数寻优的过程中表现出对群体规模极强的鲁棒性,对照中医诊断中出现的高维复杂问题有着高度的契合性。3.在中医辨证诊断模型中建立一种“存疑虑”指标通过对中医临床病例数据特殊方式的“筛选”、“过滤”、“整形”“降维”等预处理,完成症状、证候的模糊化处理和主、次、兼证划分,综合运用CS-ABC算法、BP算法、模糊理论及神经网络构建了中医辨证诊断模型,在以1167例中风病临床病例诊断结果作为原始数据的仿真实验中,与其他智能和非智能方法加以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提高了主证诊断准确率,次证和兼证诊断中其准确率也明显要优于其他方法,并在研究中提出了一种评价诊断的“存疑率”指标,这一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中医临床医师发现中医诊断普遍化规律,为中医辅助诊断和中医标准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和思路。4.中医中风病辨证分型辅助诊断(学习)系统的研发在对中医辨证过程及其方法的研究基础上,利用已提出的群体智能中医辨证诊断模型,通过诊断模式和功能构架的设计,以开发过程中数据库管理、访问、实现等技术为内容,以JDBC中间件模型设计及连接池复用技术为保障,以诊断和学习功能的实现为目标,实现了系统的研发,并可使系统在新样本增加中,对模型不断完善。

石珊[8](2019)在《云平台下基于FastDFS的文件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云时代的大背景下,用户数据以及存储的文件呈爆炸式增长,云存储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云存储是在云的概念下针对海量数据的存储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其核心是利用分布式文件系统以及集群等技术将网络中分散的存储资源放在云端集中管理,以满足云环境下数据的存储需求。云存储具有弹性扩容、数据备份,数据管控以及低成本等特性,被大量应用于生产环境,而云存储的这些特性都离不开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支撑。云平台下的文件管理系统旨在为用户提供高效可靠的文件存储和管理服务。本文研究了几类分布式文件系统的设计原理,最后选择了FastDFS这样一款具备良好冗余备份、负载均衡、在线扩容等性能的轻量级分布式文件系统。FastDFS的设计遵循简单高效的原则,采用分组机制和对等结构来拓展集群,精巧的文件名设计使其特别适合存储中小文件,本文将在FastDFS的基础上结合分布式存储技术构建一套文件管理系统。本文首先对FastDFS的系统架构、文件上传下载机制和文件同步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并确定了基于FastDFS的文件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功能需求以文件及目录功能为主,性能需求以系统的可靠性和并发访问为主。根据具体的需求提出了系统的整体架构和概要设计,并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和实现,包括基础功能模块,目录模块和文件模块。目录模块通过设计一种目录文件将目录操作转变成对目录文件的读写操作,实现了存储系统中目录索引的功能,便于组织和管理用户文件。文件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模块,也是本文设计和实现的重点。文件模块实现了文件上传前的去重功能,文件下载的缓存功能,以及大文件存储功能,并对FastDFS的文件同步机制进行改进和优化,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同时拓展了FastDFS客户端连接池的功能,提升系统运行效率。最后对整个文件管理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云平台下基于FastDFS的文件管理系统符合预期的设计目标。

张劲峰[9](2019)在《基于Qt的跨平台web服务开发框架》文中研究说明在使用Java技术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尤其是软硬件结合的系统时,存在如下问题:(1)许多硬件厂家只提供C++的开发包,很难集成进Java开发的系统;(2)Java虚拟机对内存有自己的管理机制,开发人员不能自由操作,在开发一些需要反复申请和释放资源的系统时,很难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并且对系统硬件资源也有比较高的要求;(3)使用CGI等方式连接信息管理系统和底层硬件控制系统,性能不高;(4)另外,用户使用的操作系统多种多样,从而要求系统能够跨操作系统平台,降低开发难度,支撑新业务的开发。为此,本文开发了一个“基于Qt的跨平台web服务开发框架”。采用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式,完成了框架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实现和测试。本文做了如下工作:(1)采用网络通信协议进行进程通信,使用跨平台的Qt开发框架作为开发基础,实现了多编程语言开发的程序间的通信,并搭建了一个跨平台的C++应用程序开发框架。(2)使用Socket网络编程接口进行开发,实现了web服务器的基本功能,同时也支持fastCGI请求和一般Socket请求。(3)参考Java环境下常用的MVC框架Struts和Spring的MVC实现,实现了MVC分层框架。(4)使用Qt的数据库连接框架及容器数据结构,连接postgresql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库连接池功能。(5)采用在cookie中存储session信息,要求客户端在HTTP头信息中发送session信息的通信方式,实现了用户登录及登录后的菜单权限控制,使应用本框架开发的系统能通过单点登录功能,同其他业务系统无缝集成在一起。(6)通过配置定义表单内容,结合extjs界面框架,根据配置展现表单,开发了业务表单框架,初步实现了业务表单界面的模板化定制。最后,使用本框架开发了用户卡读卡系统和热用户信息展示系统两个系统,并对其进行了验证,同时对框架进行了测试。使用本框架开发系统,在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上实现了同原有的Java应用顺利整合,降低了开发难度,实现了预期目标。与常见的CGI开发方式相比,使用本框架开发的系统,可以常驻内存,不需要每次收到请求都从硬盘加载程序,降低了系统硬盘读写压力,系统负载能力有明显提升,提高了系统性能,同时便于多个业务间共享资源,有利于代码复用。系统比采取ocx与浏览器的通信方式更加稳定,兼容性更强。本框架还提供了应用开发时需要的数据库连接池、日志管理等服务组件,方便业务开发者使用。作为开发框架,本框架还有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同Ngnix等服务器相比性能还有提升空间,http协议也只支持部分特性,另外还有多种进程通信方式没有被支持,需要进一步完善。

李磊[10](2017)在《监控视频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设计及行人检测算法研究》文中指出目前管理智能化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传统的监控视频系统与Internet环境相结合,建设监控视频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是视频监控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和目标。而在智能监控系统中,行人是最为关键的目标对象。监控系统可根据当前捕获的行人检测结果,触发跟踪系统持续观察兴趣目标,从而给出兴趣目标的行为与状态信息。本文研究了监控视频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和行人自动检测算法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介绍和总结了监控视频信息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程,由于实际应用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且现有的监控信息管理平台有不完善之处,提出了一种新的监控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设计方案。平台搭建由微软的Windows平台改变为到开源的Linux嵌入式操作平台下,采用了SSL加密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确保信息传递中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改善了平台运行环境复杂,经常需要重新启动来恢复运行的问题,在服务器和客户端间设计了一条独立的传输通道,来保障传输中的敏感信息得到保护不被泄漏。然后,针对视频监控领域的人体目标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针对直立行人检测中HOG算法计算量较大,实时性较差的问题,基于CENTRIST(Census Transform Histogram)方法的行人检测结果,采用显着图分割技术,将包含行人的前景区域与检测框内的背景区域分离开来,使得跟踪系统能够根据行人的主体运动部分做出准确判断,有效地缓解了背景区域以及行人局部运动(如手、脚运动)对跟踪结果的干扰。文中的实验结果表明,该行人检测方法在提高后续跟踪模块的准确率的同时,又能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二、Java实现数据库连接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Java实现数据库连接池(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心电动力学图的多平台心肌缺血临床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结构
第二章 预备知识
    2.1 心脏电生理
        2.1.1 心电图
        2.1.2 心电向量图
        2.1.3 心肌缺血检测方法
    2.2 确定学习理论
        2.2.1 RBF神经网络
        2.2.2 RBF持续激励条件
        2.2.3 离散系统的确定学习
        2.2.4 确定学习在心肌缺血检测上的应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平台系统需求分析及框架设计
    3.1 多平台系统需求分析
        3.1.1 电子病历存储和访问需求
        3.1.2 心肌缺血检测研究平台需求
        3.1.3 心肌缺血远程检测平台需求
    3.2 电子病历数据库方案的选取
    3.3 心肌缺血检测研究平台方案选取
    3.4 心肌缺血远程检测平台方案选取
    3.5 多平台系统整体框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心肌缺血数据库服务实现
    4.1 电子病历数据库设计
        4.1.1 数据来源及需求分析
        4.1.2 数据库结构设计
        4.1.3 数据库构建
        4.1.4 数据库优化
    4.2 数据库集群部署
        4.2.1 数据库集群搭建
        4.2.2 电子病例数据库程序部署
    4.3 数据库信息脱敏
        4.3.1 脱敏方案选择
        4.3.2 数据脱敏实现
    4.4 数据库访问API
        4.4.1 添加电子病历API
        4.4.2 更新电子病历API
        4.4.3 查询电子病历API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平台系统的整体实现
    5.1 心肌缺血检测MATLAB研究平台实现
        5.1.1 界面设计
        5.1.2 逻辑层实现
        5.1.3 计算层实现
    5.2 心肌缺血检测研究平台功能展示
        5.2.1 病历查询功能
        5.2.2 CDG检测
        5.2.3 全屏显示
        5.2.4 病历添加
        5.2.5 病历修改
        5.2.6 指标分布图
    5.3 Web远程检测平台的后台实现
        5.3.1 SpringBoot及其组件
        5.3.2 后台项目结构
        5.3.3 CDG检测程序调用
        5.3.4 数据库连接池
        5.3.5 用户权限认证与授权
    5.4 Web远程检测平台前端页面实现
        5.4.1 平台首页
        5.4.2 病历查询界面
        5.4.3 病历添加界面
        5.4.4 病历修改界面
        5.4.5 CDG诊断界面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基于异构数据源的交通数据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项目背景
        1.1.1 异构数据源
        1.1.2 数据服务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异构存储研究现状
        1.2.2 数据服务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的工作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技术综述
    2.1 异构数据源概述
        2.1.1 RDS for MySQL
        2.1.2 表格存储
        2.1.3 HBase和Apache Phoenix
    2.2 JDBC驱动
    2.3 数据服务
        2.3.1 数据服务介绍
        2.3.2 数据服务的模型视图
    2.4 RESTful API
    2.5 Spring Boot
    2.6 Spring Jdbc Template
    2.7 My Batis框架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服务系统分析与设计
    3.1 系统总体概述
    3.2 系统需求分析
        3.2.1 统一查询SDK需求分析
        3.2.2 数据服务接口配置模块需求分析
        3.2.3 数据服务版本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3.2.4 数据服务查询引擎模块需求分析
    3.3 系统整体设计
    3.4 统一查询SDK子模块设计
        3.4.1 数据源模块详细设计
        3.4.2 JDBCClient模块详细设计
        3.4.3 JDBCExecutor模块详细设计
    3.5 数据服务子模块架构设计
        3.5.1 子模块总体架构设计
        3.5.2 API接口配置详细设计
        3.5.3 版本管理和服务授权详细设计
        3.5.4 查询引擎详细设计
    3.6 数据服务可用性模块设计
        3.6.1 日志统计
        3.6.2 报表生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服务系统的实现
    4.1 统一查询SDK实现
        4.1.1 数据源模块的实现
        4.1.2 JDBCClient模块的实现
        4.1.3 JDBCExecutor模块的实现
    4.2 数据服务模块的实现
        4.2.1 API接口配置的实现
        4.2.2 版本管理和服务授权的实现
        4.2.3 查询引擎的实现
        4.2.4 数据服务日志报表的实现
    4.3 基于异构数据源的数据服务系统测试
        4.3.1 测试环境
        4.3.2 集成测试
        4.3.3 性能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移动物体γ辐射污染监测系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辐射污染监测系统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服务器端开源框架现状
    1.3 本课题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系统介绍
    2.1 系统功能简介
    2.2 系统架构设计
    2.3 系统功能设计分析
3 系统分析
    3.1 持久层分析
    3.2 业务逻辑层分析
    3.3 Web层分析
    3.4 表现层分析
4 系统优化
    4.1 持久层核心功能优化
        4.1.1 技术选型
        4.1.2 基于Mybatis持久层优化
        4.1.3 数据库连接池优化
        4.1.4 基于RBAC思想优化数据库表
    4.2 业务逻辑层核心功能优化
        4.2.1 技术选型
        4.2.2 用户认证优化
        4.2.3 用户权限管理优化
    4.3 Web层核心功能优化
        4.3.1 技术选型
        4.3.2 异常统一管理模块实现
        4.3.3 基于RabbitMQ服务器端消息推送
        4.3.4 服务器端模板实现
    4.4 表现层核心功能优化
        4.4.1 技术选型
        4.4.2 客户端页面优化
5 系统核心功能测试
    5.1 持久层测试
        5.1.1 测试方法
        5.1.2 测试结果分析
    5.2 业务逻辑层测试
        5.2.1 测试方法
        5.2.2 测试结果及分析
    5.3 Web层测试
        5.3.1 异常统一处理模块测试分析
        5.3.2 服务器消息推送实时性测试分析
    5.4 表现层测试
    5.5 系统测试与应用
        5.5.1 测试环境
        5.5.2 测试步骤
        5.5.3 测试结果分析
        5.5.4 系统应用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1.1 主要完成工作
        6.1.2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基于ARM和GPRS的温室小气候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温室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2 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系统的组成
    2.2 总体方案的确定
        2.2.1 采集终端设计
        2.2.2 后台管理系统的设计
    2.3 GPRS介绍
        2.3.1 GPRS结构
        2.3.2 GPRS工作原理
        2.3.3 GPRS接入Internet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嵌入式核心处理器硬件设计
        3.1.1 S3C2410X简介
        3.1.2 存储模块
    3.2 数据采集模块的硬件选择
        3.2.1 温度采集
        3.2.2 湿度采集
        3.2.3 光照强度采集
        3.2.4 C02浓度采集
        3.2.5 数据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3.3 无线通信模块的硬件设计
        3.3.1 M22 模块电源设计
        3.3.2 M22 串行接口设计
        3.3.3 M22 SIM卡接口
    3.4 RS-232 串行接口电路
    3.5 D/A接口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JAVA WEB的温室远程登录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4.2 系统整体设计
    4.3 开发环境介绍
        4.3.1 开发语言
        4.3.2 开发平台Eclipse+MyEclipse
        4.3.3 数据库采用Oracle数据库
    4.4 系统运用的主要技术
        4.4.1 B/S模式的体系架构
        4.4.2 C/S模式与B/S模式的比较
        4.4.3 SSH框架技术
    4.5 数据库设计
        4.5.1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
        4.5.2 数据库的创建
        4.5.3 数据库表的关系分析
        4.5.4 数据库的连接方式
    4.6 本章小结
5 温室小气候监测系统的实现
    5.1 SSH框架的整合开发
        5.1.1 Struts和 Spring的整合配置
        5.1.2 Spring和 Hibernate的整合配置
    5.2 后台系统实现代码展示
    5.3 登录和注册模块
    5.4 前台显示与查询模块的实现
    5.5 后台管理模块的实现
    5.6 远程控制发送指令的实现
    5.7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面向PDM系统的微服务架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
    1.3 本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PDM系统微服务架构相关技术分析
    2.1 微服务技术框架
    2.2 RPC远程调用
    2.3 消息队列
    2.4 数据库中间件Mycat
    2.5 本章小结
3 PDM系统微服务架构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3.1 需求分析
    3.2 PDM微服务架构总体设计
    3.3 PDM数据库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PDM系统微服务架构设计
    4.1 微服务架构基础功能设计
    4.2 注册管理服务设计
    4.3 消息服务设计
    4.4 基础数据存储服务设计
    4.5 业务数据响应服务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PDM系统微服务架构实现
    5.1 微服务架构基础功能实现
    5.2 注册管理服务实现
    5.3 消息服务实现
    5.4 业务数据响应服务实现
    5.5 基础数据存储服务实现
    5.6 本章小结
6 PDM微服务架构系统原型测试
    6.1 测试部署
    6.2 测试应用实例展示
    6.3 微服务架构系统原型测试
    6.4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后续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EIO服务引擎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在三创平台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本文创新工作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2.1 服务引擎概念介绍
    2.2 通信相关技术研究
        2.2.1 通信协议
        2.2.2 MINA基础通信框架
    2.3 系统优化相关技术
        2.3.1 Redis内存数据库
        2.3.2 池化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EIO服务引擎及其通信过程设计
    3.1 供求聚合模型设计
    3.2 EIO服务引擎总体设计
        3.2.1 EIO服务引擎结构设计
        3.2.2 EIO服务引擎的通信过程
        3.2.3 EIO服务引擎特点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EITP协议与EIO服务引擎通信指令设计
    4.1 EITP协议设计
        4.1.1 通信原理
        4.1.2 消息结构
        4.1.3 连接类型与过程
        4.1.4 保活机制
        4.1.5 EITP通信的实现
    4.2 EIO服务引擎通信指令设计
        4.2.1 指令一般模式
        4.2.2 具体指令介绍
    4.3 本章小节
第五章 EIO服务引擎结构的具体设计与实现
    5.1 供件的设计与实现
        5.1.1 消息收发器
        5.1.2 对象交互映像UOB
        5.1.3 队列(接收队列,发送队列,消息队列)
        5.1.4 PIP线程
        5.1.5 映射表、管理配置文件
        5.1.6 消息调度器、事件检测器、状态收集器
    5.2 求件的设计与实现
    5.3 挂件的设计与实现
        5.3.1 挂件的编程规范
        5.3.2 挂件的动态加载
        5.3.3 挂件中求件的使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三创就业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6.1 系统需求分析
    6.2 系统功能设计
        6.2.1 企业招聘端设计
        6.2.2 个人求职端设计
        6.2.3 信息审核端的设计
    6.3 系统功能实现
        6.3.1 EIO服务引擎的使用
        6.3.2 三创就业平台系统结构
        6.3.3 服务端的实现
        6.3.4 客户端的实现
        6.3.5 即时通信模块的实现
        6.3.6 系统部分核心功能优化处理
    6.4 系统功能展示
        6.4.1 企业招聘端功能展示
        6.4.2 个人求职端功能展示
        6.4.3 信息审核端功能展示
    6.5 本章小节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基于群体智能的中医辨证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总体结构
2 中医中风与及智能诊断方法
    2.1 中医中风的认知
    2.2 中医智能诊断方法
    2.3 群体智能诊断算法
        2.3.1 群体智能算法的特点
        2.3.2 群体智能算法的计算模式
        2.3.3 遗传算法
        2.3.4 差异演化算法
        2.3.5 粒子群优化算法
        2.3.6 人工蜂群算法
    2.4 智能诊断方法选择
        2.4.1 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
        2.4.2 模糊神经网络的选择
        2.4.3 人工蜂群算法的选择
    2.5 本章小结
3 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
    3.1 人工蜂群算法的不足
    3.2 人工蜂群算法的改进原理
        3.2.1 基于佳点集理论的种群初始化改进
        3.2.2 基于逆向贪婪选择的搜索策略改进
        3.2.3 基于信息交互的搜索行为的改进
        3.2.4 基于改进后的CS-ABC算法的操作流程
    3.3 算法性能仿真分析
        3.3.1 测试函数的选择及参数设置
        3.3.2 算法的进化性能分析
        3.3.3 算法鲁棒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中医辨证诊断的智能化研究
    4.1 数据准备
        4.1.1 中风病临床数据的入选标准
        4.1.2 中风病临床数据的预处理
        4.1.3 数据降维
    4.2 模糊神经网络中医中风病诊断模型的建立
        4.2.1 模糊神经网络的构建
        4.2.2 网络参数的设置
        4.2.3 基于CS-ABC优化的BP神经网络中医中风病诊断
    4.3 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中医辨证分型辅助诊断(学习)系统
    5.1 中医辨证分型辅助诊断(学习)系统开发的目的
    5.2 辨证分型诊断(学习)系统的构架
    5.3 系统开发流程及设计
        5.3.1 数据库的管理
        5.3.2 动态web的实现
        5.3.3 开发语言的选择
        5.3.4 数据库访问技术
    5.4 系统的功能的实现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云平台下基于FastDFS的文件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关键技术的研究
    2.1 分布式文件系统概述
    2.2 FastDFS分布式文件系统
        2.2.1 FastDFS系统架构
        2.2.2 文件上传下载机制
        2.2.3 文件同步机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FastDFS的文件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需求分析
        3.1.1 功能需求分析
        3.1.2 性能需求分析
    3.2 系统总体设计
        3.2.1 系统整体架构
        3.2.2 并发访问和可靠访问设计
        3.2.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2.4 数据库访问设计
    3.3 主要模块概要设计
        3.3.2 文件上传与文件去重
        3.3.3 文件下载与缓存机制
        3.3.4 文件同步机制的改进
        3.3.5 大文件分块存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FastDFS的文件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基础功能详细设计与实现
        4.1.1 RESTful服务接口设计
        4.1.2 用户模块
        4.1.3 权限控制
        4.1.4 集群监控
    4.2 目录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4.3 文件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4.3.1 文件上传与去重
        4.3.2 文件下载与缓存机制
        4.3.3 文件同步机制的改进
        4.3.4 文件历史版本备份
        4.3.5 小文件合并存储
        4.3.6 大文件分块存储
        4.3.7 连接池的设计与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环境
        5.1.1 测试环境配置
        5.1.2 测试环境搭建
    5.2 测试内容与结果分析
        5.2.1 功能测试
        5.2.2 性能测试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论文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基于Qt的跨平台web服务开发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 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主要工作和论文结构
        1.3.1 主要工作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开发框架需求分析
    2.1 开发框架的总体需求分析
    2.2 功能需求分析
        2.2.1 网络应用服务器
        2.2.2 服务请求处理框架
        2.2.3 常用业务框架
        2.2.4 验证用的业务功能
    2.3 性能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开发框架设计
    3.1 开发框架总体设计
    3.2 网络应用服务器设计
    3.3 服务请求处理框架设计
    3.4 常用业务框架设计
        3.4.1 数据库连接池设计
        3.4.2 日志框架设计
        3.4.3 登录框架设计
        3.4.4 主页面框架设计
        3.4.5 业务表单框架设计
    3.5 验证用的业务功能设计
        3.5.1 热用户卡读写卡系统设计
        3.5.2 供热用户档案展示设计
    3.6 系统发布目录结构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开发框架实现
    4.1 网络应用服务器的实现
    4.2 服务请求处理框架的实现
    4.3 常用业务框架的实现
        4.3.1 数据库连接池的实现
        4.3.2 日志框架的实现
        4.3.3 登录框架的实现
        4.3.4 主页面及菜单权限控制的实现
        4.3.5 业务表单框架的实现
    4.4 验证用的业务功能的实现
        4.4.1 热用户卡读写卡系统的实现
        4.4.2 供热用户档案展示的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开发框架测试
    5.1 功能测试
        5.1.1 功能测试用例的选择
        5.1.2 功能测试的结果
    5.2 压力测试
        5.2.1 工具及测试环境的选择
        5.2.2 压力测试业务场景的选择
        5.2.3 压力测试的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监控视频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设计及行人检测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监控视频信息综合管理的需求及意义
        1.2.1 监控视频信息综合管理概述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行人检测技术
        1.3.1 行人检测技术概述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监控视频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设计
    2.1 监控视频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的功能需求
    2.2 监控视频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设计
        2.2.1 总体架构设计
        2.2.2 Linux操作系统简介
        2.2.3 Linux操作系统优势
        2.2.4 系统运行平台的环境配置
        2.2.5 平台基本功能设计
    2.3 智能视频分析系统设计
    2.4 数据传输安全问题
        2.4.1 SSL协议简介
        2.4.2 使用SSL的优势
        2.4.3 实现SSL在Tomcat的配置
    2.5 数据库连接访问技术
        2.5.1 什么是JDBC
        2.5.2 数据库事务技术
        2.5.3 数据库连接池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监控行人自动检测算法研究
    3.1 行人检测技术主要算法
    3.2 基于全局特征的算法
        3.2.1 基于HOG特征的行人检测
        3.2.2 基于CENTRIST特征的行人检测
        3.2.3 快速扫描方法
    3.3 显着区域提取技术
        3.3.1 基于图的流形排序(Graph-Based Manifold Ranking)
        3.3.2 流形排序算法分析
    3.4 基于CENTRIST方法与显着图分割的行人检测实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4.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和已发表的论文

四、Java实现数据库连接池(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心电动力学图的多平台心肌缺血临床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善.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基于异构数据源的交通数据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D]. 王世杰. 南京大学, 2020(04)
  • [3]移动物体γ辐射污染监测系统优化[D]. 黄博伦.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4]基于ARM和GPRS的温室小气候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周强. 重庆三峡学院, 2019(05)
  • [5]面向PDM系统的微服务架构研究[D]. 彭建巍.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6]EIO服务引擎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在三创平台中的应用[D]. 刘广鹏.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7]基于群体智能的中医辨证诊断研究[D]. 杨佳澄.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3)
  • [8]云平台下基于FastDFS的文件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石珊.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9]基于Qt的跨平台web服务开发框架[D]. 张劲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10]监控视频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设计及行人检测算法研究[D]. 李磊.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标签:;  ;  ;  ;  ;  

Java实现数据库连接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