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与《寒夜》家庭悲剧对比分析

《孔雀东南飞》与《寒夜》家庭悲剧对比分析

一、《孔雀东南飞》与《寒夜》中家庭悲剧的比较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君[1](2018)在《《孔雀东南飞》文本解读及教学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孔雀东南飞》作为乐府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又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有着其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建国以来它又被编进中学语文教材,作为经典篇目,一直保留至今,历来受到众多学者、文学评论家、一线教师们的关注,而对诗作的文本解读更是不在少数。尤其是新课改以来,《孔雀东南飞》被选入不同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因为该诗的经典性,对其教学价值的研究也成为热点。但由于学术界对该诗的解读观点、方法等各不相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的确定等也各不相同,而且他们的文本解读和教学方法比较陈旧,难以符合新课标下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学术界关于《孔雀东南飞》文本解读与一线教师对于《孔雀东南飞》教学价值的选取没有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是独立地存在于各自的层面上。那如何正确解读文本,确定其教学价值,使学术界的研究与教学界有机地结合,以使该诗的教学价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呢?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梳理前人对该作品解读的基础上,对其教学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首先,对学术界关于《孔雀东南飞》的文本解读进行综述,主要从诗歌的主题、人物形象、悲剧原因、艺术特色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其次,通过对五套教材(包括2001年人教版、现行人教版、鲁教版、粤教版和沪教版教材)的分析,探讨五套教材在单元编排、课文注释和课后习题设计三个方面的编撰情况,并对不同版本教材中《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价值进行分析。接着,以23篇《孔雀东南飞》教学课例或教学研究为基础,对各个名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与评述,对《孔雀东南飞》一课在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悲剧原因、艺术特色等教学内容方面的体现作全面分析。最后,笔者借助在天水市秦安县第一中学教学实习的便利条件,以该校高二年级不同层级的四个班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就当代高中生对《孔雀东南飞》文本解读及教学价值的认知情况做问卷调查,结合对该校语文教研组的多名教师的访谈,试图探讨《孔雀东南飞》一诗比较合理的教学价值,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刘琼[2](2014)在《“家”和“家”参构语词的语义分析及修辞阐释》文中提出“家”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颇具内涵的原型意象。很多学者都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然而,关于“家”的本义和造字法依然争论不断。笔者以《汉语大词典》中的“家”词条为切入点,提取并整合“家”众多义位中有语义关联且包含公共义素[+封闭]、[+固定]的8个义位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汉语中随处可见“家”参构的语词,这些语词中的“家”归属于不同的义位,而分析这些义位能加深我们对于“家”的概念认知。具体语境中“家”的不同语义引导笔者对“家”进行语义场归并,不同语境中的“家”可分为三类:血缘关系之“家”、政治制度之“家”、社会经济之“家”。另外,中国人的“家”意识异常复杂,本文分析两个典型文本,探讨两类典型的“家”意识:龙应台散文《寒色》中“家是港湾”的类义表述体现了人们对家的依赖;巴金小说《家》中“家是牢笼”的类义表述则体现了人们对家的排斥。

胡懿[3](2012)在《《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为焦母所恶原因新探》文中提出《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为何会被焦母所恶一直是《孔雀》研究的一大热门话题,笔者认为,焦母之所以会憎恶刘兰芝,并不是因为刘兰芝无子、越礼或门第较低,也不是因为焦母对焦仲卿的异常感情,而是因为焦父之死让焦母觉得刘兰芝是焦家的一大祸害之故。

亓梅[4](2012)在《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与和平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婆媳关系演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婆媳关系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基本母题,在家国同构的中国,婆媳关系因既缺乏血缘关系的稳定性又不具备婚姻关系的亲密感,从而成为家庭结构中最复杂微妙的一种关系,反映这一司空见惯的家庭关系的作品也是层出不穷。进入20世纪中国新文学,远离时代主潮的婆媳关系逐渐成为作家关注的焦点,其新的社会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人性心理内涵得到深入地挖掘和全面地展现。本文力图以20世纪不同时期作家的典型作品为蓝本,以时间为序,从女性解放和家庭伦理两方面梳理出婆媳关系创作的发展脉络,并试图探讨其变化与作家所处时代和心理的关系。本文依据社会文化语境的不同分为四章:第一章,五四启蒙主义语境下的婆媳叙事。现代作家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对社会底层和封建大家庭中的婆媳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审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代表封建礼教的婆婆,对弱者媳妇的苦难命运、悲惨生活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婆媳关系叙事成为他们反封建思想启蒙、进行社会革命的武器之一。第二章,战争背景下婆媳关系叙事的多元格局。阶级矛盾、民族解放成为中心话语,婆媳关系开始与民族国家话语联系起来。一方面,婆媳冲突的叙写对抗战不再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作家开始借婆媳和谐关系来为抗战事业服务。另一方面,婆媳同时面临着父权专制和日本侵略者两个敌人,双重的生存压力进一步激化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加剧了女性的生存困境。而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时代要求下,解放区文学多以婆媳关系来表现革命胜利、翻身解放、社会变迁等重大主题。同时,作家也开始挖掘婆媳矛盾形成的深层文化原因和心理成因,探寻兼具寡母/婆婆身份于一身的女性的人性之“恶”。第三章,十七年文学政治伦理视阈中的婆媳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整个社会形成了高度统一的文化权威和文化体系,家庭成员的关系高度政治化。十七年文学以革命道德为核心建构了新的婆媳关系,婆媳矛盾被纳入到进步与落后的革命伦理体系中进行评判。女性的社会政治地位极大提高,传统的家庭权力关系格局被打破,在新型的集体化大家庭中,婆媳均能和谐相处。第四章,新时期过渡型文化语境中的婆媳叙事。在新旧二元文化结构中,作家在延续恶婆婆/苦媳妇传统婆媳叙事模式的同时,将更多的目光聚焦于新时期的变化对婆媳关系的影响。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以及自我主体意识的增强,使媳妇有了足够的与婆婆平等对话的能力,婆媳关系趋于平和。文化背景的新旧杂陈、中国社会的独特转型与变革、对经济利益的功利性追求和道德文化的多元化状态等都成为引发现代家庭中婆媳矛盾的主要因素。部分女性作家则从女性视角出发,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全面审视婆媳关系,揭示出女性困窘的生存状态与传统封建文化及社会性别秩序之间的深刻矛盾,同时也有了构建新型婆媳关系的冲动。

刘映红[5](2009)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婆媳形象的审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是以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婆媳书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剖析婆婆和媳妇的形象模式,试图挖掘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形象模式在历史文化民族层面的理性意义,考察和解读婆媳书写的伦理和美学意义。全文除结语外,共分四章。第一章:引语。梳理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婆媳书写的状况,将其作为一个研究背景和参考系,重点对这一时期小说和戏剧中的“婆媳形象”研究概况进行总结归纳。第二章:婆媳书写中婆婆、媳妇形象模式。这一章主要立足于显性层面的形象剖析。“婆婆”对于“媳妇”来讲是家族的绝对权威,是残暴的施虐者,也是“媳妇”追随的榜样;而年轻的“媳妇”相对于对“婆婆”来说,她们或承继与超越,或叛逆与反抗,她们作为崭新的个体和力量通常是自由和欲望的追求者。第三章:男、女作家笔下的婆媳形象模式。从男、女性别差异的角度探讨了男、女作家由于各自不同的性别体验与性别审美,那么表现在他们笔下的婆媳形象也因此呈现出了不同类型。第四章: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里的婆媳形象在伦理学和美学上的意义。解读和探索了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婆媳形象的美学特征,并尝试性地对这一时期的婆媳形象做了理想构建。

邹言九[6](2004)在《《孔雀东南飞》与《寒夜》中家庭悲剧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孔雀东南飞》与《寒夜》都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造成的家庭悲剧,但两部作品都有婆媳矛盾贯串其中,不过两部作品中的婆媳矛盾的性质并不相同,前者是同一观念基础上的矛盾,《寒夜》中的婆媳矛盾则体现着新旧观念的冲突.。刘兰芝是被封建观念毒害的牺牲品,曾树生是追求个性解放的新女性。

二、《孔雀东南飞》与《寒夜》中家庭悲剧的比较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孔雀东南飞》与《寒夜》中家庭悲剧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孔雀东南飞》文本解读及教学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文本解读
        1.4.2 教学价值
    1.5 关于《孔雀东南飞》文本解读的综述
        1.5.1 《孔雀东南飞》主题的解读
        1.5.2 《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的分析
        1.5.3 《孔雀东南飞》悲剧的探源
        1.5.4 《孔雀东南飞》艺术特色的研究
2.从教材编撰看《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价值
    2.1 五套教材的比较分析
        2.1.1 从单元编排看《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价值
        2.1.2 从课文注释看《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价值
        2.1.3 从课后练习设计看《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价值
    2.2 五套教材中《孔雀东南飞》教学价值的分析比较
        2.2.1 五套教材中《孔雀东南飞》教学价值的提取分析
        2.2.2 五套教材中《孔雀东南飞》核心教学价值与学界文本解读契合程度分析
3.《孔雀东南飞》课例教学情况的分析
    3.1 《孔雀东南飞》课例中教学内容的确定及其教学环节的设计
    3.2 《孔雀东南飞》课例中教学方法的应用
        3.2.1 “四步导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语言建构与运用
        3.2.2 趣味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
        3.2.3 品鉴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审美鉴赏与创造
        3.2.4 比较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文化传承与理解
4.《孔雀东南飞》教学价值的问卷调查分析
    4.1 调查的基本情况
        4.1.1 调查的目的
        4.1.2 调查的对象
        4.1.3 调查方法
        4.1.4 调查内容
    4.2 当代高中生对《孔雀东南飞》教学价值认知情况分析
        4.2.1 从问卷调查看学生对诗歌文本的理解及存在的问题
        4.2.2 从问卷调查看学生对诗歌教学价值的认识及存在的问题
    4.3 当代高中生对《孔雀东南飞》教学价值认知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
        4.3.2 教材选编诗歌有所偏重
        4.3.3 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4.3.4 教师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关注
    4.4 调查结果对古典诗歌教学的启示
    4.5 《孔雀东南飞》核心教学价值的认识及教学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2)“家”和“家”参构语词的语义分析及修辞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家”研究成果概述
    第二节 本文的选题意义和写作思路
第一章 “家”的字形及其本义
    第一节 “家”的字形
    第二节 “家”的本义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家”及“家”参构语词的语义分析
    第一节 家_1及其参构的语词
    第二节 家_2及其参构的语词
    第三节 家_3及其参构的语词
    第四节 家_4及其参构的语词
    第五节 家_5及其参构的语词
    第六节 家_6及其参构的语词
    第七节 家_7及其参构的语词
    第八节 家_8及其参构的语词
    第九节 小结
第三章 “家”参构语词的语义类型
    第一节 血缘关系之“家”
    第二节 政治制度之“家”
    第三节 社会经济之“家”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家”意识的双重性——“家是港湾”与“家是牢笼”的修辞性表述
    第一节 “家是港湾”的类义表述——“家”的积极性修辞认证
    第二节 “家是牢笼”的类义表述——“家”的消极性修辞认证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本文的主要观点和不足之处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观点
    第二节 本文的不足之处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为焦母所恶原因新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无子说”
二、“越礼说”
三、“门第说”
四、“爱情说”

(4)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与和平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婆媳关系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论
第一章 五四启蒙主义语境下的婆媳叙事
    第一节 底层社会中被言说的婆媳关系
    第二节 旧式大家庭中的婆媳关系书写
第二章 战争背景下婆媳叙事的多元格局
    第一节 战争背景下婆媳矛盾的淡化
    第二节 战争对婆媳生存境遇的影响
    第三节 探寻战争中的人性之“恶”
    第四节 解放区新生活环境中的婆媳叙事
第三章 政治伦理文化视阈中的婆媳伦理叙事
    第一节 新型婚恋观主导下女性的反叛与自救
    第二节 政治化评价体系下放大的婆媳矛盾
    第三节 一元社会文化的认同与婆媳关系的重构
第四章 新时期过渡型文化语境中婆媳叙事
    第一节 婆媳关系传统叙事的延续与反思
    第二节 时代新变影响下的婆媳叙事转变
    第三节 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全面审视婆媳关系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婆媳形象的审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语
    1.1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婆媳书写
    1.2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婆媳书写的研究概况
2.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婆媳书写的婆、媳形象
    2.1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婆婆的形象模式
    2.2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媳妇的形象模式
3.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男女作家笔下的婆媳形象探索
    3.1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男作家笔下的婆媳形象
    3.2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女作家笔下的婆媳形象
4.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婆媳形象的美学特征和理想性描写
    4.1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婆媳形象的美学特征
    4.2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婆媳形象的理想构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6)《孔雀东南飞》与《寒夜》中家庭悲剧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四、《孔雀东南飞》与《寒夜》中家庭悲剧的比较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孔雀东南飞》文本解读及教学价值研究[D]. 张文君. 天水师范学院, 2018(01)
  • [2]“家”和“家”参构语词的语义分析及修辞阐释[D]. 刘琼.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3]《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为焦母所恶原因新探[J]. 胡懿. 语文学刊, 2012(18)
  • [4]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与和平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婆媳关系演变[D]. 亓梅. 山东师范大学, 2012(01)
  • [5]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婆媳形象的审美分析[D]. 刘映红. 湖南师范大学, 2009(S1)
  • [6]《孔雀东南飞》与《寒夜》中家庭悲剧的比较分析[J]. 邹言九.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4)

标签:;  ;  ;  ;  ;  

《孔雀东南飞》与《寒夜》家庭悲剧对比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