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初中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哈尼族初中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一、对哈尼族初中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论文文献综述)

金星[1](2021)在《哈尼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关系研究》文中认为已有研究表明民族认同、社会适应性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目前,针对哈尼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还未见,所以本研究着重对此进行探讨。本研究选取499名哈尼族初中生为研究被试,使用“中学生的民族认同量表”、“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注:心理健康问卷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进行调查,经过数据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哈尼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社会适应性和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特点①哈尼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的特点研究发现:哈尼族初中生民族认同水平总体较高。在性别上,哈尼族初中生民族认同存在比较显着差异,女生得分显着高于男生。在年级上,哈尼族初中生本民族认同存在极其显着差异,初三学生得分显着高于初一、初二年级;中华民族认同存在极其显着差异,初二、初三学生得分显着高于初一年级。在是否为独生子女变量上,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都不存在显着差异,但在本民族行为上存在显着性差异,排行最小的非独生子女得分显着高于排行中间的非独生子女;在中华民族认知上存在显着性差异,排行最小的非独生子女得分显着高于排行中间的非独生子女。学习成绩不同的哈尼族初中生在本民族认同上存在显着差异,在中华民族认同上存在极其显着差异,学习优秀、良好、中等的学生在中华民族认同得分上显着高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在是否为学生干部上,哈尼族初中生在本民族认同上存在比较显着差异,在中华民族认同上存在极其显着差异,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在得分上高于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在是否为留守儿童、家庭形态及父母文化程度变量上,哈尼族初中生对于本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及各子维度均未呈现显着性差异。②哈尼族初中生社会适应性的特点研究发现:大部分哈尼族初中生的社会适应性均处于正偏态分布,但社会适应性各个维度的发展相对均衡,都处于一般水平。性别上,哈尼族初中男女生社会适应性有不同特点。在控制感、社会接纳性、信任感、利他倾向、人际适应性、自控性得分上,女生得分显着高于男生;而在自信心、能力得分上,男生得分显着高于女生。年级上,哈尼族初中生社会适应性存在显着差异,初二、初三得分显着高于初一年级。学习成绩上,哈尼族初中生社会适应性存在极其显着差异,学习优秀的学生得分高于学习良好、中等及较差的学生,学习良好、中等的学生得分高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是否为学生干部的变量上,哈尼族初中生的社会适应性存在极其显着差异,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得分显着高于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在是否留守、独生、家庭形态以及父母文化程度变量上,哈尼族初中生的社会适应性及其各维度不存在显着差异。③哈尼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特点研究发现:大部分哈尼族初中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在强迫、焦虑、情绪不稳定和学习压力等方面。在性别上,哈尼族初中心理健康存在比较显着差异,男生得分显着高于女生。在年级上,哈尼族初中生心理健康总体上不存在显着差异,但哈尼族初中生在敌对因子、心理不平衡因子上存在比较显着差异,在抑郁因子上存在显着差异,初一学生的得分显着高于初二、初三年级。在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变量上,哈尼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总体上不存在显着差异,但在偏执因子存在显着差异,独生子女在得分上显着低于非独生子女。学习成绩不同的哈尼族初中生心理健康存在比较显着差异,学习成绩优秀、良好、中等的学生得分显着低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是否为学生干部上,哈尼族初中生心理健康存在显着差异,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得分显着低于为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在是否留守、家庭形态以及父母文化程度的变量上,初中生心理健康不存在显着差异。(2)哈尼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社会适应性和心理健康三者关系研究①相关关系研究发现:A.本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均与社会适应性及其各维度呈现出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即哈尼族初中生的本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水平越高,哈尼族初中生社会适应性水平越高。B.本民族认同与心理健康总体上不存在显着相关关系,但本民族情感与心理健康间呈现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即本民族情感得分越高,心理健康问题方面的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中华民族认同与心理健康之间表现出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即中华民族认同得分越高,心理健康得分越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C.社会适应性及其各维度均与心理健康呈现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即社会适应性得分越高,心理健康得分越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②回归研究发现:A.本民族认同对社会适应性具有极其显着的预测作用,其中,本民族评价、本民族行为与本民族认知对社会适应性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本民族认同对心理健康总体未显示出显着预测作用,但本民族情感、本民族评价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社会适应性总体上对心理健康具有极其显着的预测作用,其中,心理弹性、人际适应性、心理能量三个维度对心理健康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B.中华民族认同对社会适应性具有极其显着的预测作用,其中,中华民族认知、中华民族行为对社会适应性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中华民族认同对心理健康也具有比较显着的预测作用,其中,中华民族评价对心理健康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③中介检验发现:社会适应性在本民族认同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但社会适应性在中华民族认同和心理健康之间不存在中介作用。在以上研究的结论上,从民族认同和社会适应的角度,对提高哈尼族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马秀秀[2](2021)在《2014-2019年云南省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2014-2019年云南省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的健康体检资料,掌握当地中小学生身体形态、营养状况、生理机能和常见病等指标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了解学生存在的健康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为当地教育、卫生相关部门制定学校卫生工作发展规划、科学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收集云南省学生健康体检信息管理系统中2014-2019年蒙自市城区共13所中小学校学生的健康体检资料,其健康体检过程遵照《云南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实施意见》实施。本文研究的指标包括:(1)身高、体重、胸围和维尔维克指数等身体形态指标(2)生长迟缓、中重度消瘦、轻度消瘦、超重和肥胖等营养状况;(3)血压、肺活量等身体机能指标;(4)视力不良、贫血和龋齿等学生常见病。采用云南省学生健康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录入数据,利用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进行描述,两样本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样本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进行描述,比较采用χ2检验,变化趋势分析采用线性趋势χ2检验。检验水准为a=0.05。结果(1)身体形态方面: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维尔维克指数均随年份、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生平均身高、体重、胸围、维尔维克指数水平均高于女生(P<0.05),女生出现身高增长高峰期比男生早、男生和女生体重和胸围增长高峰期均在12岁。小学阶段汉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维尔维克指数水平最高(P<0.05);初中阶段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身高水平高于彝族、哈尼族、壮族和苗族学生(P<0.05),汉族、彝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体重水平高于哈尼族和苗族学生(P<0.05),彝族学生胸围水平高于汉族、哈尼族和苗族学生(P<0.05),彝族学生维尔维克指数高于汉族和苗族学生(P<0.05)。与全国学生相比,各年龄组男生身高、体重、胸围水平均低于全国水平;各年龄组女生身高、体重水平均低于全国水平,711岁女生胸围水平也低于全国水平。(2)营养状况方面:学生营养不良率随年份增加呈下降趋势,男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女生(P<0.05),小学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初中学生(P<0.05),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营养不良率较高(P<0.05)。学生营养过剩率随年份增加呈上升趋势,男生营养过剩率高于女生(P<0.05),小学学生营养过剩率高于初中学生(P<0.05),彝族和汉族学生营养过剩率较高(P<0.05)。(3)身体机能方面:初中学生血压偏高检出率随年份增加呈上升趋势,男生血压偏高检出率高于女生(P<0.05),汉族学生血压偏高检出率高于苗族学生(P<0.05);初中学生肺活量随年份增加呈下降趋势,男生肺活量水平高于女生(P<0.05),苗族学生肺活量最低(P<0.05)。(4)常见病方面: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份增加呈上升趋势,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男生(P<0.05),初中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于小学学生(P<0.05),汉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彝族、哈尼族和苗族学生(P<0.05)。学生贫血率随年份增加呈曲折上升趋势,女生贫血率高于男生(P<0.05),小学学生贫血率高于初中学生(P<0.05),哈尼族学生贫血率高于汉族(P<0.05)。学生龋患率随年份增加呈曲折下降趋势,女生龋患率高于男生(P<0.05),小学学生龋患率高于初中学生(P<0.05),哈尼族学生龋患率最高(P<0.05)。结论(1)2014-2019年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全国水平还有差距,因此今后需进一步提高学生生长发育水平。(2)2014-2019年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状况显着改善,但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仍需被重点关注;学生营养过剩状况明显加重,尤其彝族和汉族学生需重点控制。(3)2014-2019年蒙自市城区初中学生血压偏高问题突出,其中汉族学生需重点改善;学生肺活量水平有所下降,苗族学生需重点提高。(4)2014-2019年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问题愈发严重,其中汉族学生尤需注重用眼卫生;学生贫血状况仍有缓慢增长趋势,其中哈尼族学生需要重点改善;学生患龋状况虽有改善,但远高于全国中小学生龋患水平,尤其哈尼族学生需关注口腔卫生。

余文婧[3](2020)在《云南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中缅、中老边境“直过区”,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少数民族众多,母语认同较高,能力较强,语言使用长期处于自然随意状态。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云南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语言生活问题值得学者们去关注。经过国家、政府及语言工作者的努力,国家通用语言在云南跨境“直过民族”贫困地区得到了一定的传播,但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并未把国家通用语言进行合理的规划,家长和教师的管理不到位,管理策略欠缺,种种因素导致当地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使用率低,能力弱;此外,当前现有研究仅涉及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人口、文化教育方面,对家庭语言规划、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涉之甚少。因此,结合当前国家形势,助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增强国家控制力,加强宏观政策和微观语言规划相结合,形成自上而下的语言规划系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提升已迫在眉睫。本研究结合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社会心理学及语言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以家庭语言规划为基础,以国家通用语言传播为背景,以儿童、家长及教师为目标对象,对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状况进行剖析。全文一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调查方案设计。第三部分为勐腊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现状,主要通过数据统计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内容包括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意识、实践、管理三方面。国家通用语言意识主要体现为期望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价值认同;国家通用语言实践包括语言基本能力和应用能力、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情况;国家通用语言管理主要包括家长、教师对儿童的语言认同管理、语言实践管理和管理策略。第四部分为勐腊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的特点和成因,特点主要表现为:规划意识低、实践少、管理弱;成因主要归纳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第五部分是对勐腊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的思考及提升建议,本文充分挖掘现状背后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础教育建设、脱贫减贫等社会问题,分别从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媒体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陈霞[4](2020)在《多元文化视野下边境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研究 ——以绿春县D幼儿园为例》文中提出学前期幼儿处于语言敏感期,边境民族地区的学前双语教育是边境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基础,其发展对国家、本地区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意义。在查阅、整理双语教育和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法对我国边境民族县——绿春县中的唯一一所双语双文示范园—D幼儿园双语教育进行调查研究。调查主要针对D幼儿园中双语教育政策、模式、教师、教学、环境以及幼儿家长等。通过研究发现,D幼儿园中双语模式为“汉语+少数民族语”,双语教师与幼儿家长的汉语能力均强于哈尼语能力,双语与双语教育态度都较积极,但家长双语辅导意识较弱,辅导方式单一,幼儿园与家庭双语环境创设偏重汉语。双语教学缺乏本土化双语教材、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未照顾到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教学评价未成体系。双语政策、财政支持、环境创设的不足,教材的匮乏,师资力量的紧缺以及教师和家长双语内涵理解的偏差皆是影响D幼儿园双语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可从加强政府政策与财政支持,完善幼儿园管理、加强教师培训以及园所环境的创设,提升双语教师能力、加强教师双语内涵理解,增强幼儿家长能力、采取多样的辅导方式等方面提供一定建议,以期促进其学前双语教育的更好发展。

许忠义[5](2019)在《中学物理双语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指出语言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在人类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哈尼族学生受历史条件、地理位置、民族等因素的影响,汉语言水平普遍较低,在中学物理学习中存在语言障碍以及对教材内容不理解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哈尼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双语教学是突破语言障碍的一种教学方式,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通过哈尼语和汉语结合的双语教学,有效解决哈尼族学生存在的中学物理学习困难问题,提高哈尼族学生的中学物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研究主要工作为:第一,通过调查、访谈,分析哈尼族学生中学物理学习现状,总结出哈尼族学生中学物理学习困难及成因;第二,构建双语教学策略,并选取哈尼族学生中学物理学习困难的典型物理课堂进行双语教学课堂设计;第三,在红河县洛恩中学和红河县阿扎河中学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以检验双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全汉语教学,应用双语教学对哈尼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双语教学的有效地突破了哈尼族学生的学习中学物理存在的语言障碍和解决了他们对教学中情境不理解的问题。

杨春慧[6](2019)在《边疆地区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干预研究 ——以禄劝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人的发展中,初中是一个关键性的阶段,毕竟它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最近几年,相关媒体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在发展的过程中,其性心理健康状况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对青少年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德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教育资源的匮乏在一些经济落后的、边远的地区比较突出,进而导致性教育方面的内容有很大的不足。在本文的研究中,选取云南省禄劝县某校741名初中生为基本对象,对其做了全面的调查,并利用《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问卷》对这些学生进行了测试,其目的是对这些学生的性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考察,并找出其中的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有效结合初中生的性心理特点,并充分利用相关理论,设计适应于初中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干预方案,对学校的16个班进行系统性的课程辅导。研究结果表明:禄劝县某校初中生性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处于较低水平,对性认知、性价值观、性适应等知识的掌握都比较匮乏。从性别上来看,初中生性心理健康并没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从民族方面来看,也没有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但在年级上却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年级越高,性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通过针对性极强的团体辅导干预,可以改善初中生的性心理健康状况。

缪合凯[7](2019)在《个旧市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性心理健康调查》文中研究说明教育不单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也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变化发展的时期,性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部分,但性心理健康却是很多中学最不愿提及的内容。殊不知虽不愿意提及,却不能阻止“它”的野蛮生长。初中生的性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严肃的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深切体会到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因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而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很多花样年华的少男少女因为性有关的问题而走了弯路,对今后本该美好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痛心疾首,不愿看到的。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了解现在的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状况和特点是必要的条件。本研究旨在使用“青少年性心理健康量表”来考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的一般状况和一般特点,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民族、不同的父母婚姻状况、不同的父母外出状况、不同的父母文化程度的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探讨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探究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性教育工作提出一定建议,以期补充和丰富性心理研究的内容。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山区的一所初中学校,共计454名在校学生。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 for Windows和excel 2010进行处理。结果发现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偏低。男生对生理知识的掌握好于女生;不同年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有显着性区别;不同民族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有显着性区别;父母婚姻状况和是否外出打工对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着影响;父亲的文化程度对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有显着影响,并且呈现正相关;学生普遍对于课本上性教育内容是不满足的;学生的性心理健康状况不利于未婚先孕等社会问题的控制和性病的传播控制。

程洁[8](2018)在《利用团体辅导促进城郊结合部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 ——以石屏县陶村中学为例》文中认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学习动机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新课标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以云南省石屏县陶村中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城郊结合部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现状展开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尝试设计并实施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和结论,结合研究者自身的一线教育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研究具体采用了《佤族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调查问卷》中的英语学习动机问卷和《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减退情况问卷》两套量表组成的英语学习动机问卷。在陶村中学初一年级中选择两个班,一个作为实验班,一个作为对照班,利用自行设计的团体辅导方案对实验班进行7次辅导,每周一次,每次40分钟,对照班不做处理。辅导结束后,再次利用英语学习动机问卷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后测,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合相关理论进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陶村中学学生最强的英语学习动机是外部动机,最弱的动机是内部动机。2.英语学习动机减退因素与父母影响、教师责任心、经济支持和教师教学基本功相关。3.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语言态度和外部动机有一定作用。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和结论,研究者提出了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和激发策略,从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英语成绩。在此次的团体心理辅导中所实用的方案对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有一定的作用,在不断修改完善后,可作为探究一线教师如何在教育实践中促进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丁银平[9](2017)在《基于世界遗产价值的元阳哈尼梯田乡土地理教材开发》文中提出把乡土地理教材开发理论运用于实践发是推动乡土地理教材发展的热点和主流趋势。根据地方特色从世界遗产价值角度研究和开发乡土地理教材是一种新的尝试。本研究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中对乡土地理课程的设置要求为依据,以地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乡土地理教材开发原则为指导,借鉴国内外相关成果和开发理念,分析当地世界遗产价值,联系乡土地理教材新的发展趋势,在实地调查当地初中生的乡土地理知识基础上,从整体到专题进行内容设计,开发出基于世界遗产价值的元阳乡土地理教材,应用于教学实践并进行教材评价。论文内容包括:乡土地理教材开发理论与元阳初中生的乡土知识调查,基于世界遗产价值的元阳哈尼梯田乡土地理教材整体内容设计及专题设计,基于问卷调查的元阳乡土地理教材评价和教学实践。基于世界遗产价值下的元阳哈尼梯田乡土地理教材开发必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在地理学科的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下,什么样的乡土地理教材是优质的?二,如何将哈尼梯田的世界遗产价值融入乡土地理教材,使学生从学习乡土地理知识,到培养地理技能,再到形成遗产保护价值观,并最终落实到遗产保护行动上。从地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理论看国内乡土地理教材的发展,当今优质的乡土地理教材应具有:1)强调知识准确性的科学属性;2)区别于乡土志或历史的地理学科属性;3)突出地方特色的乡土性;4)解决当地发展中心问题的实践性;5)符合初中生认知心理的趣味性。在乡土地理教材开发中,首先分析哈尼梯田的世界遗产价值,即符合世界遗产的标准(III)和(V),以及“真实性和完整性。然后在元阳初中生乡土地理知识认知现状的问卷调查基础上设计教材内容:1)作为红河哈尼梯田世界遗产地,元阳县的突出矛盾是遗产保护与发展。因此设置两个专题:“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和“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2)元阳初中生对乡土知识有浓厚兴趣但了解不多,因此以遗产的四大组成要素为教材主体设计有四个专题:“神圣的原始森林”、“林木环绕的明珠——哈尼村寨”、“气势恢宏的元阳哈尼梯田”、“哈尼梯田的灵魂——水”。为培养学生地理技能,在每个专题后设计了合作探究学习环节。为使学生形成保护遗产的价值观,将保护理念贯穿在整个教材中,并在教材中给学生提出了具体的遗产保护行动方式和建议。采用李克特量表让当地教师和学生进行教材评价。通过赋值方式从五个方面进行教师评价,结果显示:教材的知识科学性为3.51,思想文化内涵为3.76,心理发展规律的反映程度为3.55,编制水平为3.4和可行性为3.53,总体上处于“完全同意”区间。学生评价包括阅读意愿、阅读兴趣、探究活动等20项,得分均在3分以上,即完全同意。教材的课堂实践和课后测试表明,学生在学习乡土地理教材后其乡土知识的正确率达75%,教学效果好。乡土地理教材开发需要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参与,并在教学实践中反复修正;乡土教材还应该与时俱进,教材里所用的数据和观念应该伴随当地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即时作出修订。根据元阳初中地理教学情况提出教学建议:1)学生的自主学习以科普读本为主;2)地理教师应选元阳当地案例进行正常教学,在区域地理部分安排1-2课时进行乡土地理知识专题讲解。

段袁冰[10](2017)在《云南哈尼族聚居地区多语环境下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双语或多语社区中,人们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方言或语言变体进行会话交流,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码转换现象。课堂是师生双方在相互交往中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经验和传承文化的交际场域,课堂话语无疑是实现课堂交际的语言载体和话语机制。语码转换是教师实施教学计划的重要手段,其适切度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语码转换逐渐发展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课题之一。多语环境下,复杂的课堂语码转换让课堂话语得以实现,并以此延续,哈尼族聚居地区教师课堂话语的多样性特点引起了很多学者的研究兴趣。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关注课堂教学的质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内化输入成为输出,是目标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少数民族学生人才素质提升的重要表现。然而,语码输入的数量和质量是困扰少数民族地区不少初中英语教师的难题,现有研究缺乏对该问题深入细致的探讨。本研究关注的是三语环境下哈尼族教师课堂语码在汉语、英语和哈尼语之间频繁转换的现象,旨在探讨以下三个研究问题:第一,哈尼族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现状是什么?第二,教师和学生对英语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的态度分别是什么?第三,影响教师课堂语码转换因素是什么?研究问题一主要解决了教师语码转换的频率、类型、结构和功能是什么;研究问题二从课堂两大主体分别对语码转换的态度出发,主要探讨教师为什么进行课堂语码转换;研究问题三获得了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的具体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方法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先导研究,通过收集外语学科教育专家、大学英语教师、少数民族学生的访谈资料,归纳出具体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思路,为第二阶段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阶段为正式研究,主要以云南省某中学为个案研究对象,具体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三种研究方法,探索哈尼族聚居地区的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的现状、教师和学生的语码转换态度以及语码转换的影响因素,提高课堂语码的使用效率,以最大化促进学生第三语言能力的培养。研究发现有三个方面:首先,哈尼族聚居地区的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的现状:第一,频率方面,以教师语码为主,学生语码为辅。其中汉语、英语和哈尼语或以汉语、英语和哈尼语为主体语言框架的语码转换分别占了53.5%,45.6%和0.9%;第二,类型方面,一共包括句间和句内两种主要的语码转换;第三,结构方面,主要是句内语码转换出现的7种可能和句间语码转换出现的59种可能;第四,功能方面,语码转换用在课堂内容、课堂管理和人际关系三方面的比例分别为:77.2%,18%和4.8%;其中,以汉语和英语或汉语和英语为主体语言框架的语码转换主要在课堂内容上发挥作用,占了总语码的40%和37%;次要在课堂管理上发挥作用,占了总语码的10%和8%;最后在人际关系上发挥作用,占了总语码的3.5%和0.6%;以哈尼语或哈尼语为主体语言框架的语码转换主要在人际关系上发挥作用,占了总语码的0.7%;次要在课堂内容上发挥作用,占了总语码的0.2%;在课堂管理上没有发挥作用,没有占任何比例。其次,哈尼族教师和哈尼族学生语码转换的使用态度: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都非常赞同语码转换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在课堂内容、课堂管理和人际关系三方面的使用均持肯定态度。教师样本中,教师的性别和职称对语码转换的态度在三方面的使用没有显着性差异;学生样本中,学生的性别和年龄对语码转换在课堂内容和课堂管理方面的态度没有显着性差异,但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态度差异显着;表明男生比女生更注重使用语码转换培养人际关系;八年级的学生比七年级的学生更重视语码转换对加强人际关系的功能使用。教师与学生对比的样本中,对语码转换能―更好地解释文化现象和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这两个问题,教师与学生组别表现出显着差异。再次,影响课堂语码转换的因素:影响课堂语码转换与中学英语教学整体提高的因素包括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它们在功能作用的主导下以多语语码转换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和课堂活动。最后,在基于文献综述、实证调研、结果讨论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笔者采用了语言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课堂语码转换背后的经济因素,探索语码转换与三语教学中的“成本”、“效率”、“投入”和“收益”等情况,得出三语语码转换是多语环境下必然的低投入高产出的一项投资活动,丰富了语码转换发展的解读视角,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语言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对哈尼族初中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哈尼族初中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1)哈尼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民族认同研究的文献综述
        1.2.2 社会适应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1.2.3 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综述
        1.2.4 民族认同、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综述
    1.3 对以往研究的评论
        1.3.1 已有研究的贡献
        1.3.2 已有研究的不足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假设
    2.3 研究对象
    2.4 研究工具
        2.4.1 民族认同量表
        2.4.2 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
        2.4.3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2.4.4 研究所用工具的同源性方法偏差检验
    2.5 测试过程
    2.6 数据统计
第3章 研究结果分析
    3.1 哈尼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的现状与特点
        3.1.1 哈尼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的总体特点
        3.1.2 哈尼族初中生民族认同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3.2 哈尼族初中生社会适应性的现状与特点
        3.2.1 哈尼族初中生社会适应性的总体特点
        3.2.2 哈尼族初中生社会适应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3.3 哈尼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特点
        3.3.1 哈尼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特点
        3.3.2 哈尼族初中生心理健康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3.4 哈尼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3.4.1 哈尼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3.4.2 哈尼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3.4.3 社会适应性在民族认同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
    3.5 结论
第4章 讨论
    4.1 哈尼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的现状与特点讨论
        4.1.1 哈尼族初中生民族认同总体现状与特点讨论
        4.1.2 哈尼族初中生民族认同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点讨论
    4.2 哈尼族初中生社会适应性的现状与特点讨论
        4.2.1 哈尼族初中生社会适应性总体现状与特点讨论
        4.2.2 哈尼族初中生社会适应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点讨论
    4.3 哈尼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特点讨论
        4.3.1 哈尼族初中生心理健康总体现状与特点讨论
        4.3.2 哈尼族初中生心理健康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点讨论
    4.4 哈尼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社会适应性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讨论
        4.4.1 哈尼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讨论
        4.4.2 哈尼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回归关系讨论
        4.4.3 社会适应性在民族认同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分析讨论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教育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教育建议
        5.2.1 从哈尼族初中生民族认同上提出的教育建议
        5.2.2 从哈尼族初中生社会适应性上提出的教育建议
        5.2.3 从哈尼族初中生心理健康上提出的教育建议
        5.2.4 从哈尼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社会适应性和心理健康关系上提出的教育建议
    5.3 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
        5.3.1 研究不足
        5.3.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问卷调查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附录三 致谢

(2)2014-2019年云南省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国外研究现状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指标测量
    2.4 判别标准与相关概念
        2.4.1 判别标准
        2.4.2 相关概念
    2.5 质量控制
        2.5.1 培训考核
        2.5.2 人员资质
        2.5.3 仪器设备
        2.5.4 数据录入
    2.6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人口学分布特征
    3.2 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状况
        3.2.1 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身高比较分析
        3.2.2 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体重比较分析
        3.2.3 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胸围比较分析
        3.2.4 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维尔维克指数比较分析
    3.3 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3.3.1 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状况分析
        3.3.2 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营养过剩状况分析
    3.4 蒙自市城区中学生生理机能状况
        3.4.1 蒙自市城区中学生血压状况分析
        3.4.2 蒙自市城区中学生肺活量状况分析
    3.5 蒙自市城区学生与全国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状况对比
    3.6 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状况
        3.6.1 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分析
        3.6.2 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分析
        3.6.3 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龋齿状况分析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
    4.1 讨论
        4.1.1 身体形态指标
        4.1.2 营养状况
        4.1.3 生理机能
        4.1.4 学生常见病
    4.2 建议
        4.2.1 多部门协同提高学生体质及健康水平
        4.2.2 学校加强学生健康管理工作
        4.2.3 家长树立健康意识,督促学生提高健康素养
        4.2.4 学生积极主动养成良好健康行为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云南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绪论
    一、选题研究的背景
    二、学术界研究综述
    三、选题研究的理论及方法
    四、选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五、语料来源
第一章 调查方案设计
    第一节 调查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客观性原则
    第二节 调查布点
        一、调查地点的概况
        二、调查地点的选择
    第三节 调查对象
        一、调查对象的确定
        二、调查对象的构成
    第四节 调查步骤与方法
        一、调查步骤
        二、调查方法
第二章 云南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调查
    第一节 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意识状况
        一、 “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的语言意识
        二、 “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长的语言意识
        三、“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教师的语言意识
    第二节 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实践状况
        一、“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及家长的国家通用语言基本能力
        二、“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及家长的国家通用语言应用能力
        三、“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教师的普通话基本能力及应用能力
    第三节 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管理状况
        一、家长对“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的国家通用语言管理
        二、“直过民族”教师对哈尼族儿童的国家通用语言管理
第三章 云南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的特点及成因
    第一节 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的特点
        一、“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意识的特点
        二、“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实践的特点
        三、“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管理的特点
        四、“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各要素间的关系
    第二节 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问题的成因
        一、主观因素剖析
        二、客观因素剖析
第四章 云南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反思
    第一节 国家通用语言传播背景下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语言规划的地位及功能
        一、“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语言规划的地位及功能
        二、“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应用能力的地位及功能
    第二节 国家通用语言传播背景下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语言规划的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层面的建议
        二、学校层面的建议
        三、家庭层面的建议
        四、社会层面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多元文化视野下边境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研究 ——以绿春县D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边境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事关民族文化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二、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有利用促进绿春县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学前期是进行双语学习的重要时期
        四、自身研究兴趣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语言学习理论
        二、多元文化理论
        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
    第二节 多元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关系辨析
        一、多元文化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二、多元一体格局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第三章 多元文化视野下D幼儿园双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第一节 绿春县基本概况
        一、地理位置、人口及民族概况
        二、教育发展基本概况
    第二节 D幼儿园双语教育现状调查及特点分析
        一、双语教育政策与模式现状调查及特点分析
        二、双语师资现状调查及特点分析
        三、双语教学现状调查及特点分析
        四、双语环境创设现状调查及特点分析
        五、家长双语现状调查及特点分析
第四章 多元文化视野下D幼儿园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二、教学方面
        三、环境方面
        四、家长方面
    第二节 原因分析
        一、政策方面,相关政策体系与财政支持不足
        二、教师方面,准入标准与考核体系欠缺,专业能力与理念认识有待提升
        三、教学方面,教学管理不科学,幼儿双语水平差异大
        四、环境方面,语言环境复杂
        五、家长方面,双语水平较低、教育观念片面化
第五章 多元文化视野下促进边境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思考建议
    第一节 政策方面
        一、加强学前双语教育相关政策体系的制定
        二、加大财政投入,设立学前双语教育专项经费
    第二节 教师方面
        一、拓宽学前双语教师来源渠道,稳定教师队伍
        二、制定学前双语教师准入与考核制度,提高教师质量
        三、 建立完善、全面的教师发展培训体系
        四、 借助信息化途径,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五、加强教师对双语教育内涵的认识
    第三节 教学方面
        一、合理设置相关课程
        二、对幼儿进行合理分班
        三、加强具有地区与民族特色园本双语教材的研发
        四、使用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开展双语教学活动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
    第四节 环境方面
        一、创设兼顾幼儿心理的社会双语环境
        二、幼儿园双语环境创设多样化
        三、家庭双语环境创设均衡化
    第五节 家长层面
        一、加深对双语教育活动意义的认识
        二、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双语能力
        三、增加双语辅导方式的多样性与趣味性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中学物理双语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意义
        1.1.1 选题的缘由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双语教学研究现状
        1.2.1 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
        1.2.2 国外双语教学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双语教学的研究现状
        1.2.4 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哈尼族学生中学物理学习现状及困难
    2.1 哈尼族学生中学物理学习现状调查
        2.1.1 哈尼族学生中学物理学习现状问卷调查
        2.1.2 哈尼族学生中学物理学习现状访谈
    2.2 哈尼族学生中学物理学习困难成因
第三章 哈尼族学生中学物理学习困难的双语教学对策
    3.1 哈尼族学生中学物理学习困难的双语教学对策提出
        3.1.1 相关理论
        3.1.2 双语教学对策
    3.2 哈尼族学生中学物理双语教学设计案例
        3.2.1 双语教学设计案例一:《温度》
        3.2.2 双语教学设计案例二:《汽化和液化》
第四章 哈尼族学生中学物理双语教学实践
    4.1 中学物理双语教学案例设计实施方案
        4.1.1 教学实验的目的、变量和假设
        4.1.2 教学实验的对象、地点和时间
        4.1.3 教学实验的内容和教材梳理
        4.1.4 教学实验的设计
    4.2 中学物理双语教学实施评价
        4.2.1 过程性教学评价
        4.2.2 教师访谈分析
        4.2.3 教学成绩分析
第五章 结论、问题和展望
    5.1 结论
    5.2 中学物理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5.3 中学物理双语教学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边疆地区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干预研究 ——以禄劝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性心理研究综述
        1.2.1 性和性心理概念界定
        1.2.2 性心理发展的理论基础
        1.2.3 性心理的发展
        1.2.4 性心理的研究方法
    1.3 性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1.3.1 概念界定
        1.3.2 性心理健康的标准
        1.3.3 性心理健康的内容
        1.3.4 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4 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
        1.4.1 概念界定
        1.4.2 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
        1.4.3 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1.4.4 国内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1.4.5 国外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1.4.6 边疆地区性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意义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工具
        2.2.3 研究思路
    2.3 研究过程
    2.4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3.1 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3.2 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
        3.2.1 不同性别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3.2.2 不同民族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3.2.3 不同年级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第四章 初中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对象
    4.4 研究工具
    4.5 研究过程
        4.5.1 性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方案
        4.5.2 干预时间
    4.6 数据处理
    4.7 研究结果与分析
        4.7.1 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4.7.2 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
        4.7.3 性心理健康干预前测与后测差异比较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展望
    5.1 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5.2 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
        5.2.1 性知识维度差异分析讨论
        5.2.2 性价值观维度差异分析讨论
        5.2.3 性适应维度差异分析讨论
    5.3 结论
    5.4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个旧市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性心理健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
    二、对少数民族地区性教育现状的思考
    三、文献综述
        (一) 相关概念
        (二) 让·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三) 国外的研究概况
        (四) 国内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一) 研究假设
        (二) 研究目标
        (三) 研究意义
        (四) 研究工具
        (五) 研究方法
        (六) 研究对象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一) 问卷基本情况
        (二) 学生基本情况
        (三) 学生家庭情况
    二、问卷结果与说明
        (一) 测量基本情况
        (二) 个体因素对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三) 外部因对性心理健康的影响素影响
        (四) 各因素交互情况
        (五) 对性教育状况和需求的分析
第三章 讨论
    一、研究对象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的特点
    二、初中生对性教育的需求和迫切性
    三、关于性教育及性教育管理的思考
    四、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利用团体辅导促进城郊结合部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 ——以石屏县陶村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动机、学习动机与外语学习动机的概念
        1.2.2 英语学习动机的理论基础
        1.2.3 学习动机的类型
        1.2.4 外语学习动机的国外研究现状
        1.2.5 外语学习动机的国内研究现状
        1.2.6 团体心理辅导及其在提升学生学习动机中的运用
    1.3 对当前教育实践中相关现象的思考及及本研究论题的提出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设计
第2章 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调查研究
    2.1 英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对象
        2.1.3 研究工具
        2.1.4 数据收集整理
    2.2 调查结果数据的描述统计
        2.2.1 基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统计分析
        2.2.2 英语学习动机调查结果的描述统计
        2.2.3 英语学习动机减退因素调查结果的描述统计
    2.3 不同初中生群体在英语学习动机及动机减退因素各维度上的比较
        2.3.1 性别差异检验
        2.3.2 年级差异检验
        2.3.3 民族差异检验
        2.3.4 家庭居住地差异检验
    2.4 相关分析
    2.5 对调查结果的小结和分析
        2.5.1 陶村中学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现状及特点
        2.5.2 陶村中学初中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原因分析
        2.5.3 小结
第3章 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3.1 团体辅导设计
    3.2 团体辅导效果检验的实验设计
        3.2.1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成绩前后测数据分析
        3.2.2 两个班在英语学习动机及动机减退因素各维度上的前后测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利用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2 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
        4.2.1 教师因素
        4.2.2 家庭环境因素
        4.2.3 社会因素
        4.2.4 学习内容
    4.3 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分析
        4.3.1 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4.3.2 学生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
        4.3.3 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4.4 结论
第5章 思考和教学建议
    5.1 从教师角度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5.1.1 更新观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5.1.2 明确学习目的,制定合适的目标
        5.1.3 调整期望,帮助学生正确归因
        5.1.4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5.1.5 对学生英语学习方法进行指导,特别是记单词的方法
        5.1.6 改变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5.1.7 开展多种学习竞争,强化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5.1.8 根据学情,灵活处理教材
        5.1.9 加强与家长沟通,争取对英语学习的物质支持和对学生的精神鼓励
    5.2 从学校角度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5.2.1 创造条件,增加教师学习观摩机会
        5.2.2 用英语布置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样的英语活动
        5.2.3 分层教学与评价,激发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兴趣
        5.2.4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5.2.5 创造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合理交流学习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世界遗产价值的元阳哈尼梯田乡土地理教材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乡土教材与乡土地理教材
        二、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国外研究进展
        二、国内研究进展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本文特色
        一、文献法
        二、野外调查法
        三、朗科罗色彩调查法
        四、问卷调查法
        五、技术路线
        六、本文特色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现状调查
    第一节 理论基础与原则
        一、理论基础
        二、开发原则
    第二节 元阳县初中学生的乡土地理知识基本现状调查
        一、试卷设计与样本特征
        二、元阳县中学生乡土地理知识的统计分析
第三章 基于世界遗产价值的元阳哈尼梯田乡土地理教材整体设计
    第一节 教育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第二节 内容设计
        一、元阳县的地理特点与世界遗产价值
        二、适宜元阳哈尼梯田乡土地理教学的初中地理教材分析
        三、元阳哈尼梯田乡土地理教材的内容
    第三节 版面设计
        一、整体版面设计
        二、特殊版面设计
第四章 元阳哈尼梯田乡土地理教材专题内容设计
    第一节 “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专题设计
        一、教育目标
        二、内容设计
        三、版面设计
    第二节 “神圣的原始森林”专题设计
        一、教育目标
        二、内容设计
        三、版面设计
    第三节 “林木环绕的明珠——哈尼村寨”专题设计
        一、教育目标
        二、内容设计
        三、版面设计
    第四节 “气势恢宏的元阳哈尼梯田”专题设计
        一、教育目标
        二、内容设计
        三、版面设计
    第五节 “哈尼梯田的灵魂——水”专题设计
        一、教育目标
        二、内容设计
        三、版面设计
    第六节 “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专题设计
        一、教育目标
        二、内容设计
        三、版面设计
第五章 元阳哈尼梯田乡土地理教材评价与教学实践
    第一节 教材评价
        一、教师评价
        二、学生评价
    第二节 教学实践与建议
        一、前期准备
        二、课堂实录
        三、课后分析
        四、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云南哈尼族聚居地区多语环境下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实践层面
        1.1.2 理论层面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过程
    1.6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语码转换的界定和发展
        2.2.1 语码的界定
        2.2.2 语码转换的定义
    2.3 国外语码转换的研究概况
    2.4 国内语码转换的研究概况
    2.5 语码转换的分类
        2.5.1 Gumperz二分法
        2.5.2 Auer二分法
        2.5.3 Scotton二分法
        2.5.4 Muysken三分法
        2.5.5 Poplack三分法
    2.6 语码转换的功能
        2.6.1 教师语码转换的功能
        2.6.2 学生语码转换的功能
    2.7 语码转换产生的语境
        2.7.1 语码转换与双语研究
        2.7.2 语码转换与多语研究
    2.8 课堂语码转换的研究情况
        2.8.1 国外课堂语码转换的研究情况
        2.8.2 国内课堂语码转换的研究情况
        2.8.2.1 公开发表论文数量分析
        2.8.2.2 博硕士论文数量分析
        2.8.2.3 研究论文内容分析
        2.8.3 课堂语码的使用现状
        2.8.4 哈尼族聚居地区课堂语码转换研究情况
    2.9 语码转换的研究方法
        2.9.1 社会语言学研究法
        2.9.2 语法分析研究法
        2.9.3 心理语言学研究法
        2.9.4 会话分析研究法
        2.9.5 语用学分析法
    2.10 语言经济学视角阐释
        2.10.1 语言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2.10.2 语言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2.10.3 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2.11 本研究的概念框架
    2.1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引言
    3.2 研究问题
    3.3 研究对象
    3.4 研究方法
        3.4.1 个案研究法
        3.4.2 观察法
        3.4.3 问卷调查法
        3.4.4 访谈法
    3.5 研究工具
        3.5.1 课堂观察系统
        3.5.1.1 课堂录像的特点
        3.5.1.2 课堂观察系统设计
        3.5.1.3 课堂观察框架构建
        3.5.1.4 记录工具构成
        3.5.2 问卷设计
        3.5.2.1 试测
        3.5.2.2 试测项目分析
        3.5.2.3 问卷的信度
        3.5.2.4 问卷的效度
        3.5.2.5 问卷题项的修改
        3.5.2.6 三个因子的信度、效度分析
        3.5.3 访谈提纲
        3.5.3.1 访谈目的
        3.5.3.2 访谈内容
        3.5.3.3 访谈步骤
    3.6 研究过程
        3.6.1 课堂观察的研究过程
        3.6.2 问卷调查的研究过程
        3.6.3 半结构访谈的研究过程
    3.7 数据收集
    3.8 数据的分类整理
        3.8.1 课堂观察的数据整理
        3.8.1.1 分析单位的确定
        3.8.1.2 课堂观察数据的整理步骤
        3.8.2 问卷调查的数据整理
        3.8.3 半结构访谈的数据整理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4.1 引言
    4.2 课堂观察数据分析
        4.2.1 研究数据描述
        4.2.2 语码转换的类型
        4.2.3 语码转换的结构
        4.2.4 数据分析呈现
        4.2.5 三语教师语码转换现状特征
        4.2.5.1 语码频率的分布特征
        4.2.5.2 类型结构的分布特征
        4.2.5.3 功能小句的分布特征
    4.3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4.3.1 对语码转换使用态度的认识
        4.3.2 教师样本数据分析
        4.3.3 学生样本数据分析
        4.3.4 教师样本与学生样本对比数据分析
        4.3.5 三语教师语码转换使用态度特征
    4.4 半结构访谈数据分析
        4.4.1 教师语码转换的使用动机
        4.4.2 三语课堂语码转换的限制
        4.4.3 功能主导下的课堂语码转换
        4.4.4 影响课堂语码转换的因素
        4.4.4.1 语言因素
        4.4.4.2 非语言因素
        4.4.5 三语教师语码转换影响因素特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课堂语码转换的语言经济学分析
    5.1 引言
    5.2 课堂语码转换现状归因探析
    5.3 课堂语码转换的经济因素分析
        5.3.1 成本与收益
        5.3.2 供给与需求
        5.3.3 效率与公平
        5.3.4 多语共存的经济价值
        5.3.4.1 直接经济价值
        5.3.4.2 间接经济价值
        5.3.5 工具理性
    5.4 语码转换的课堂教学实践启示
        5.4.1 深化教学理念的认识
        5.4.2 更新教学方法的使用
        5.4.3 培养三语人才与师资
        5.4.4 调整教学用语的比例
        5.4.5 重视教学过程与评价
        5.4.6 调整语言政策与规划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6.1 引言
    6.2 研究发现
    6.3 研究结论
    6.4 研究贡献
    6.5 研究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课堂观察记录表
    附录2:课堂语言混合使用问卷调查表(学生)
    附录3:课堂语言混合使用问卷调查表(教师)
    附录4:半结构访谈提纲(学生)
    附录5:半结构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6:知情同意书
    附录7:课堂观察内容转写(节选)
    附录8:教师半结构访谈内容转写(节选)
    附录9:学生半结构访谈内容转写(节选)
    附录10:作息时间表
    附录11:地点方位图
    附录12:工作日程表

四、对哈尼族初中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论文参考文献)

  • [1]哈尼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关系研究[D]. 金星.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2014-2019年云南省蒙自市城区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D]. 马秀秀. 兰州大学, 2021(09)
  • [3]云南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调查研究[D]. 余文婧.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多元文化视野下边境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研究 ——以绿春县D幼儿园为例[D]. 陈霞.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5]中学物理双语教学实践研究[D]. 许忠义.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6)
  • [6]边疆地区初中生性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干预研究 ——以禄劝县为例[D]. 杨春慧.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7]个旧市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性心理健康调查[D]. 缪合凯. 云南大学, 2019(03)
  • [8]利用团体辅导促进城郊结合部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 ——以石屏县陶村中学为例[D]. 程洁.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2)
  • [9]基于世界遗产价值的元阳哈尼梯田乡土地理教材开发[D]. 丁银平.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1)
  • [10]云南哈尼族聚居地区多语环境下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研究[D]. 段袁冰.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7(01)

标签:;  ;  ;  ;  

哈尼族初中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