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通大石可湿性粉剂防治柑橘溃疡病田间药效试验

86.2%通大石可湿性粉剂防治柑橘溃疡病田间药效试验

一、86.2%铜大师可湿性粉剂防治柑桔溃疡病田间药效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杨贵兵[1](2020)在《甜橙类柑橘溃疡病高效防控技术研究》文中提出

季定根[2](2018)在《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防治细菌性病害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气候、种植结构的变化,农作物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和造成的损失逐年加重,但是细菌性病害的相关研究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技术相对落后于真菌病害,导致细菌性病害在一些地区日益成为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病害。目前市场上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种类少,主要是铜制剂和一些农用抗生素,且防效不理想。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为一种新型高效低毒广谱型杀菌剂,本文通过对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对几种常见的细菌性病害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综合评价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对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1、室内毒力测定发现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柑橘溃疡病菌和烟草野火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均好于对照药剂。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对照药剂氢氧化铜抑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繁殖的EC50值分别为 26.66 μg/mL 和 463.25 μg/mL,EC90 值分别为 188.85 μg/mL 和 1839.63 μg/mL;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EC50值和EC9G值分别为2.19 μg/mL和24.92μg/mL,而对照药剂氢氧化铜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EC50值和EC90值分别为245.72μg/mL和1435.46 μg/L;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对柑橘溃疡病菌的EC50为74.21 μg/mL,EC90 为 928.26 μg/mL,对照药剂农用链霉素的 EC50 为 41.39 μg/mL,EC90 为 631.17 μg/mL;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和对照药剂春雷霉素对烟草野火病菌的EC50分别为2.28 mg/mL、5.79 mg/mL,EC90 分别为 32.36 mg/L、72.12 mg/L。2、制备的3%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水剂60-120 a.i.g/hm2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效,药后18 d用量120 a.i.g/hm2处理的平均防效为79%左右,好于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和20%噻唑锌悬浮剂的70%左右防效,且在水稻生育期内未见药害;3%聚六亚甲基双脉盐酸盐水剂60-120 a.i.g/hm2在山东省、山西省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效均在77%以上,高剂量(120 a.i.g/hm2)防效可达到92%,好于25%溴菌清可湿性粉剂和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的防效,在试验中未产生对黄瓜生长的不利影响;3%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水剂有效成分45-60 mg/kg时,对柑橘溃疡病防效在70%以上,高剂量防效可达83%,防效好于氢氧化铜,并在整个柑橘生育期未见药害;3%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水剂60-120 a.i.g/hm2在3次施药后7 d对烟草野火病的防效在68%以上,高剂量防效可达80%,防效均明显高于氢氧化铜和噻唑酮,也未见对烟草的药害产生。3、建议在生产实际应用中,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用量为120 a.i.g/hm2,于病害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施药,之后视病情发展情况可施药1~2次,间隔7-14 d;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以60-120 a.i.g/hm2为宜,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整株喷雾,间隔7 d,连续喷药2次;防治柑橘溃疡病采用有效成分45~60 mg/kg的用量,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施药,视病情发生情况施药1~2次,间隔10d;防治烟草野火病以120 a.i.g/hm2为宜,在病害发生前或零星发病时使用,施药1~2次,间隔7-10 d。

廖梦婕[3](2018)在《芽胞杆菌防治辣椒灰霉病及番茄根结线虫病的机理研究》文中提出辣椒灰霉病和南方根结线虫引起的土传病害长期危害保护地蔬菜的发展。随着蔬菜地栽培的标准化、品种的单一化、连茬的多年化等,土壤中灰葡萄孢菌和线虫的基数会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量与品质,并且有日益加重的趋势。辣椒灰霉病在辣椒的苗期、成株期均有危害,也能在其储藏及运输过程中造成严重危害。而南方根结线虫寄主范围广泛,能侵染茄科、豆科、葫芦科等多种蔬菜。目前针对上述两种病害,我国生产上主要还是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来控制病害的发生,但是化学农药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并且也会带来高残留等问题,不利于人畜的健康。因此,随着“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的兴起与快速发展,辣椒灰霉病的生物防治已经逐渐成为一大研究热门。本研究以灰葡萄孢菌为靶标病原菌,从本实验室已有的菌株库中选取有生防作用的100个菌株,在其中得到对灰葡萄孢菌有较好拮抗效果的6个菌株,并对其进行产蛋白酶活性、嗜铁素、几丁质酶活性、葡聚糖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这6个拮抗菌均具有不错的水解酶活性。其中5YN8和DSN012具有较高的产蛋白酶、纤维素酶活性,也有一定的产嗜铁素、葡聚糖酶活性,但是都不具有产几丁质酶活性。由温室试验结果可知,这些拮抗菌对辣椒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从32.05%-58.44%,5YN8和DSN012的防治效果最好,均可达56%以上,分别为58.44%和56.23%,同时这两种生防菌亦能通过提高辣椒叶片叶绿素的含量来促进其生长,表现出极高的生防潜力。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确定这两种生防菌均属于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另外,分别收集 B.velezensis 5YN8 和 DSN012 的次生代谢产物再次进行拮抗试验,证明这两种生防菌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对灰葡萄孢菌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而且通过显微镜可观察到B.velezensis 5YN8产生的挥发性物质能明显影响灰葡萄孢菌孢子的产生,从而抑制灰葡萄孢菌的生长。同时,分别用这两种生防菌预处理后接种灰葡萄孢菌能诱导辣椒产生较快的细胞防御反应,在预处理的叶片上能观察到大量区域有活性氧的迸发,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防卫相关酶的活力也表现出显着地增强。而在基因水平,与水杨酸(SA)信号通路相关的防卫相关基因NPR1与PR1的表达量显着增长。由此可见,B.velezensis 5YN8和DSN012能通过SA信号通路来防治辣椒灰霉病。另外,本实验室前期筛选出来的蜡质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AR156能够高效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病害,为探知其防治根结线虫的生防机理,我们利用PIC333 miniTn10转座子插入技术,构建AR156随机插入突变体文库,在AR156随机插入突变体文库中通过对南方根结线虫致死率和温室防病试验的筛选,获得AR156生防能力相关的突变体,并鉴定相关功能基因,同时对其产蛋白酶活性、定殖能力、生物膜形成、游动性等方面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AR156野生型相比,转座子插入位点在M60 family peptidase的突变体BC41产蛋白酶活性下降,削弱了植物根围定殖的能力.,并影响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和游动性,从而导致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病害的能力降低。

邓嘉茹[4](2017)在《柑橘溃疡病防治的一种新型杀菌增效剂的研究》文中指出柑橘溃疡病是柑橘生产中严重病害之一,目前以化学防治为主。长期的化学防治不但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且大剂量地使用药剂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实验室前期研究在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itri(Xac)中鉴定出两种新的DSF类信号分子EDSF和FDSF,本论文研究该类信号分子可能的应用,采用10μM500μM的信号分子与化学农药(农用硫酸链霉素、中生菌素、喹啉铜)混配的方法,发现信号分子对化学杀菌剂在杀菌方面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具有作为良好的杀菌增效剂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针对EDSF和FDSF对抗生素类和铜制剂类等主流杀菌剂的增效作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室内测定结果表明:1)研究发现10μM500μM信号分子与化学农药混配具有明显的杀菌增效作用,相对于500倍链霉素单独使用,用20μM100μM EDSF信号分子与其混配,杀菌增效比值在3300倍之间;而在用100μM500μM FDSF信号分子与其混配,杀菌增效比值在2150倍之间,且都随着信号分子浓度的增加,其对链霉素的增效作用愈强。2)对于5000倍使用浓度的中生菌素,用20μM100μM EDSF信号分子与其混配,杀菌增效比值在100200倍之间;而在用50μM200μM FDSF信号分子与其混配,杀菌增效比值在30800倍之间,且都随着信号分子浓度的增加,其对中生菌素的增效作用愈强。3)对于500倍使用浓度的喹啉铜,用20μM100μM EDSF信号分子与其混配,杀菌增效比值在210倍之间;而在用100μM500μM FDSF信号分子与其混配,杀菌增效比值在230倍之间,且都随着信号分子浓度的增加,其对喹啉铜的增效作用愈强。4)qRT-PCR检测EDSF和FDSF类信号分子与化学药剂处理病原菌后病原菌生物膜相关基因XagA、XagB、XagC、GumB和ManA的表达,结果表明,EDSF和FDSF信号分子混配农用硫酸链霉素或喹啉铜后处理的病原菌,病原菌与生物膜形成的XagABC、GumB四个基因表达都受抑制,与生物膜驱散相关基因ManA的表达量减少。室外植株的研究结果表明:5)使用6080μM的信号分子EDSF和300400μM FDSF与抗生素农用硫酸链霉素或铜制剂喹啉铜混配处理预先接种的室外盆栽四季桔,结果表明两者对农用链霉素以及铜制剂的增效效果相近,其增效比值都在215倍之间。6)对EDSF和FDSF信号分子处理过的四季桔进行酶活检测,结果发现,经0.5μM、5μM两个浓度信号分子EDSF处理的四季桔叶片,其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与对照相比有所增强,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却有所下降。7)显微镜观察EDSF和FDSF信号分子处理对四季桔叶片气孔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对照,信号分子能够诱导柑橘叶片气孔相对闭合。综上所述,本课题基于柑橘溃疡菌Xac自身产生的信号物质,研发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型的生物杀菌增效剂与化学药剂如抗生素类的农用硫酸链霉素、中生菌素以及铜制剂喹啉铜混配具有明显的杀菌增效作用,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对实现“减药减施”的社会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韩晶波[5](2016)在《水稻稻飞虱阻吸膜的防控效果及安全性》文中指出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稻飞虱是一种对水稻高产、稳产影响极大的害虫。目前的防治手段主要采取“进攻”的化学防治杀死稻飞虱,从而达到保护水稻的目的,然而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了害虫的抗药性,还造成了环境中农药残留污染问题。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基于“防御”策略的防控稻飞虱的方法。本研究采用天然物质为主要成膜材料,筛选出了一种新型、绿色、能防控稻飞虱的阻吸膜,对其室内阻吸活性及田间防控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评价了其在稻田环境中的安全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初步筛选出五种较好的成膜配方。通过判定成膜溶液的粘稠度、延展性和拉丝度,筛选出五种成膜较好的配方,分别是:配方1:12.5%松香,10%菜油,1.5%海藻酸钠,7.5%蛋白胨,2.5%乳化剂,66%水;配方2:12.5%松香,10%菜油,1.5%海藻酸钠,15%蛋白胨,2.5%乳化剂,58.5%水;配方3:12.5%松香,10%菜油,2.25%海藻酸钠,7.5%蛋白胨,2.5%乳化剂,65.25%水;配方4:5%可溶性壳聚糖,5%聚乙烯醇PVA-124,90%水;配方5:6.7%可溶性壳聚糖,3.3%聚乙烯醇PVA-124,90%水。2.优化出了一种褐飞虱阻吸膜剂。以水稻幼苗为试验载体,测定五种初步配方的室内阻吸活性,3 d后配方3与配方5的褐飞虱校正死亡率较高,均为26.67%,配方4褐飞虱校正死亡率最低,为17.24%;5 d后配方3褐飞虱校正死亡率较高,为46.43%,配方2褐飞虱校正死亡率最低,为25%。通过改善配方3的成膜性、延展性和防腐性,优化出了一种褐飞虱阻吸膜,其配方为:12.5%松香,10%菜油,3%海藻酸钠,8%蛋白胨,2.5%乳化剂,1%苯甲酸钠,63%水。3.探明了阻吸膜对褐飞虱的室内阻吸活性。分别以水稻幼苗和分蘖期水稻为供试载体,测得阻吸膜稀释100倍时对褐飞虱阻吸活性较好,最高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8.62%和59.26%,其活虫增重分别为0.11 mg和0.14 mg,显着低于空白处理活虫增重0.82 mg和0.84 mg,减重率分别为86.59%和83.91%;稀释25倍、50倍、200倍、400倍时,褐飞虱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1.03%~55.17%和33.33%~55.56%,活虫减重率分别为32.93%~81.71%和18.39%~78.16%,表明褐飞虱阻吸膜起到了阻吸的作用。4.明确了褐飞虱阻吸膜的理化性质。褐飞虱阻吸膜的p H范围是6.34~6.91;粘度范围是108~114 Pa·s;固含量约为38.62%;阻吸膜稀释成25、50、100、200、400倍后成膜时间约为1.62~4.82 min;阻吸膜稀释成25、50、100倍,进行室内模拟降雨,测得其固含量流失率约为45.15~50.12%,表明褐飞虱阻吸膜具有一定的耐雨水冲刷能力。5.确定了褐飞虱阻吸膜对水稻的生长影响。通过对水稻幼苗喷施褐飞虱阻吸膜后测定水稻苗的株高、鲜重、干重及叶绿素含量发现,水稻苗株高同天差值为1.1~2.5 cm,差异不显着;水稻苗鲜重、干重同天差值分别为0.0251~0.0892 g和0.0018~0.0197 g,且其差值最大时,空白处理鲜重、干重最低;总叶绿素含量同天相差为0.1868~0.4551 mg/g,差异不显着。表明褐飞虱阻吸膜对水稻生长基本没有影响。6.评价了阻吸膜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控效果及安全性。在黄平县旧州镇进行了褐飞虱阻吸膜田间防控试验,试验表明,阻吸膜稀释50倍的防效较好,其平均防效为64.21%。阻吸膜稀释50倍加异丙威的防效最好,平均防效为71.70%,显着高于异丙威(64.04%)和阻吸膜的防效。水稻收获时,在稻田土壤和植株中均未检出松香酸,表明该阻吸膜对环境友好安全。

孙瑶[6](2014)在《铜基多功能叶面肥与控释肥配施对果蔬增产和抑菌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果蔬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科学施肥、合理灌水便成了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在施肥方面农业生产者因过量施用氮肥,而忽视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同时造成农田土壤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和肥水浪费,如土壤酸化、土壤盐渍化及有害病菌大量繁殖等,这既限制了蔬菜产量的提高,并对其抗病性、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已成为当前果蔬生产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研究采用自行研制的铜基多功能叶面肥结合新型高效控释肥从营养学角度,重点探讨了铜基多功能叶面肥与控释肥加保水剂对辣椒和甜瓜生长发育、叶片保护酶活性及果实采后生理作用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果蔬产量和改善品质寻求一条理想的途径。另外,通过对辣椒疫霉菌和甜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室内抑菌试验,对辣椒幼苗的化学保护防治效果进行验证,初步确定了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应用于辣椒、甜瓜的喷施浓度范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辣椒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和土壤施用控释肥及保水剂对辣椒产量、品质、保护性酶活性变化以及铜在辣椒植株中分布的影响。辣椒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当Cu2+浓度为25mg/L时,辣椒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2.7%61.6%,差异均达显着水平。两年内喷施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和土壤施用控释肥均能提高辣椒产量,其中叶面喷施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土壤施用控释肥加保水剂(CBFF+CRF+W)组合对辣椒产量的提高幅度最大,与叶面喷清水土壤施用控释肥加保水剂的组合(CKW+CRF+W)相比,2011年增产4.86%和2012年增产32.0%。叶面喷施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和土壤施用控释肥均使辣椒果实类黄酮和总酚的相对含量上升,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的含量也显着增加。此外,与喷清水相比,叶面喷施铜基多功能叶面肥能够显着提高辣椒植株体内各器官铜浓度。喷施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后,辣椒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通过铜基多功能叶面肥与控释肥配施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植株微量元素积累,改善辣椒营养品质,提高辣椒的产量。2、铜基多功能叶面肥与美国Kocide2000可湿性粉剂均对辣椒疫霉菌和甜瓜细菌性角斑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在浓度为0.784mg/mL和0.392mg/mL时,对辣椒疫霉菌和甜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抑杀效果最好。通过对辣椒幼苗的田间防效分析,浓度为0.784mg/mL的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对辣椒离体叶片和幼苗疫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离体叶片防效达100%,对辣椒幼苗的防效达57.38%。同时浓度为0.784mg/mL的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对叶片喷施后24h接菌的辣椒幼苗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其在株高、茎粗、叶绿素较对照分别上升了130.2%、146.7%和25.1%。3、根据室内抑菌试验确定铜基多功能叶面肥最佳喷施浓度后,以喷清水和传统波尔多液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铜基多功能叶面肥与控释肥配施后对薄皮甜瓜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内土壤施用控释肥,叶面喷施铜基多功能叶面肥(CBFF)和添加锌、硼的铜基多功能叶面肥(CBFF+ZnB)均能显着提高甜瓜单株果实产量,与叶面喷施传统波尔多液(TBM)相比,2012年分别增产106.3%和35.4%,2013年分别增产106.2%和40.0%。添加锌、硼的铜基多功能叶面肥与控释肥配施可显着提高果实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使果实中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升高。同时叶面喷施CBFF和CBFF+ZnB还可显着提高甜瓜果实中全量铜、锌、硼浓度。另外,叶片喷施铜基多功能叶面肥还可使叶片叶绿素浓度明显升高,叶片中SOD、POD、GR和APX活性升高,MDA和产生速率降低。通过相关分析表明,两年内甜瓜成熟期中的土壤速效钾对土壤有效铜影响较大,且为负相关;同时土壤速效钾对土壤有效锌的影响为正相关关系。

姚金刚[7](2013)在《三环唑和丙环唑在水稻和土壤中残留污染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环唑和丙环唑是三唑类杀菌剂,广泛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本论文在天津、吉林和浙江开展了525g/L三环唑·丙环唑悬浮剂在水稻施用后,三环唑和丙环唑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以及在水稻稻米、稻壳、植株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行为研究。论文研究结果对525g/L三环唑·丙环唑悬浮剂在水稻上的安全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同时对保护农业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建立了三环唑在水稻植株、稻壳、稻米、土壤和水体中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残留分析方法,以及丙环唑在水稻植株、稻壳、稻米、土壤和水体中的气相色谱(GC)残留分析方法。采用QuEChERS(Quick、Easy、Cheap、Rugged、Safe)方法对基质中的三环唑进行提取,由带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的液相色谱仪测定;样品经QuEChERS方法对基质中的丙环唑进行提取净化后再经蒸干和甲醇定容,由带有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的气相色谱仪测定。添加回收试验结果表明:三环唑和丙环唑在基质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4.22%106.09%和77.13%108.19%,变异系数分别为0.43%5.70%和0.56%8.10%;三环唑和丙环唑的最小检出量为110-11g和110-13g;三环唑在基质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2mg/kg,丙环唑在稻壳、植株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g/kg,在其他基质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02mg/kg。本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经济、高效、实用和安全度高的特点,能够满足三环唑和丙环唑残留检测的要求。2.在天津、吉林和浙江研究了525g/L三环唑·丙环唑悬浮剂在稻田施药后,三环唑和丙环唑在稻株、土壤及水体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结果表明:当施药剂量为945ga.i./ha时,三环唑和丙环唑在稻株、土壤和水体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三环唑和丙环唑在稻株、田水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82d4.07d和3.19d3.87d、6.54d7.53d和5.50d8.56d,6.60d12.6d和7.87d15.1d,三环唑和丙环唑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均小于30d,说明三环唑和丙环唑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均属于易降解农药。3.在天津、吉林和浙江研究了525g/L三环唑·丙环唑悬浮剂在水稻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行为特征。每隔一周按推荐剂量和推荐剂量的1.5倍进行施药,施药次数为23次,最后一次施药后30d、40d和50d采集样品测定。结果表明:农药的残留量随施药次数的增加、施药量的增加、采集时间的缩短而升高;最后一次施药后30d采集的稻米样品中三环唑和丙环唑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223mg/kg和0.081mg/kg,均低于《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规定的三环唑和丙环唑在稻谷中的最大残留限量,2mg/kg和0.1mg/kg。4.三环唑和丙环唑在水稻不同部位中残留量分配规律研究表明:三环唑和丙环唑在糙米中残留量较少,主要累积在稻壳和植株中,后两者承载了90.9%以上的残留量。

吉训聪,肖敏,王运勤,周传波[8](2009)在《琼中绿橙柑橘溃疡病药剂防治试验》文中认为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12%绿乳铜乳油、86.2%铜大师可湿性粉剂、53.8%可杀得干悬浮剂和30%扫细悬浮剂4种药剂防治柑橘溃疡病的效果较好;在第3次药后10天,叶片溃疡病的防效在75.18%77.46%,果实溃疡病的防效在79.91%82.10%;建议在柑橘溃疡病发生初期应用上述药剂进行轮换施药,施药次数为34次,隔710天喷1次,可有效控制其发生和蔓延。

任建国[9](2006)在《广西柑橘溃疡病病原分析与流行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柑橘溃疡病是柑橘的重要病害之一,为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它主要侵染芸香科的柑橘属、枳属和金柑属,在我国四川、福建的溃疡病菌均为亚洲型菌系,即A菌系,本文就广西区柑橘溃疡病发生的普遍性,从流行学的角度上进行了研究。 从广西合浦县取红心橙、甜橙、化橙、柳橙,永福县取阿尔及利亚夏橙、钟山县取沙田柚、阳朔县取脐橙、恭城县取红江橙、新会橙、纽荷尔脐橙、锦橙、冰糖橙、沙田柚上感病叶片不同的大小斑进行溃疡病菌的分离。试验结果表明,在直径小于5mm的病斑上能够有效地分离到溃疡病菌,而在大于10mm的病斑上分离到致病性的溃疡病菌就相对少些,但得到非致病性菌的机率就大些。对所得到的菌株进行属鉴定表明,致病性菌株属于地毯草黄单胞杆菌,经温室盆栽接种红江橙证实其为产生典型溃疡病症状的A菌系。 在对所分离到的13个溃疡病菌株进行了52项生理生化性状的研究中,发现所测的13个菌株在醋酸盐、果糖、枸橼酸盐、鼠李糖、木糖、蔗糖、麦芽糖、半乳糖、淀粉、吲哚产生、H2S产生、石蕊牛奶的利用上有所不同,不同来源地的溃疡病菌株可以聚成一类;13个溃疡病菌株的噬菌体反应试验表明,菌株HJC对Np、Hp-1、Hp-2噬菌体都敏感,而其它菌株对各噬菌体的反应则有所不同,大多数菌株对噬菌体Hp-1不敏感,而对噬菌体Np、Hp-2敏感,只有STY对Hp-1、Hp-2敏感,而不对Np敏感。血清学试验表明13个菌株在凝集反应上是有区别的,菌株HXCS都不能与抗血清HCS、QC-1、JC-1、STY、NRC、HCS-1、TCS-1反应,但能与抗血清LCS-1反应,菌株LCS-1对抗血清HCS、QC-1、JC-1、STY、NRC、HCS-1、TCS-1的凝集反

任建国,黄思良,岑贞陆,李杨瑞[10](2005)在《21种药剂对柑桔溃疡病的防治试验》文中研究说明

二、86.2%铜大师可湿性粉剂防治柑桔溃疡病田间药效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86.2%铜大师可湿性粉剂防治柑桔溃疡病田间药效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2)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防治细菌性病害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植物细菌性病害
        1.1.1 植物细菌性病害概述
        1.1.2 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病原物分类
        1.1.3 植物细菌性病害的化学防治药剂
        1.1.4 几种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介绍及防治
    1.2 杀菌剂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的概况
        1.2.1 简介
        1.2.2 化合物的合成
        1.2.3 理化性质
        1.2.4 毒理性质
        1.2.5 作用机制
        1.2.6 生产应用情况
    1.3 杀菌应用及效果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室内毒力测定
        2.1.1 供试菌株
        2.1.2 供试药剂
        2.1.3 主要器材和仪器
        2.1.4 培养基
        2.1.5 试验方法及药剂处理
        2.1.6 调查和计算公式
    2.2 田间药效试验
        2.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
        2.2.2 环境条件
        2.2.3 试验地点、供试药剂及对照药剂
        2.2.4 试验小区安排
        2.2.5 施药方法
        2.2.6 调查及计算
3 结果及分析
    3.1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3.1.1 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3.1.2 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3.1.3 对柑橘溃疡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3.1.4 对烟草野火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3.2 田间药效评价
        3.2.1 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
        3.2.2 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效
        3.2.3 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效
        3.2.4 对烟草野火病的防效
    3.3 讨论
        3.3.1 室内毒力测定方法比较
        3.3.2 防效对比及差异分析
        3.3.3 生产实际应用建议
4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芽胞杆菌防治辣椒灰霉病及番茄根结线虫病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一章 辣椒灰霉病研究概况
    1 辣椒灰霉病概述
        1.1 辣椒灰霉病的分布与发生
        1.2 辣椒灰霉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1.3 辣椒灰霉病的发病症状
        1.4 辣椒灰霉病的发病规律
    2 辣椒灰霉病常规防治方法
        2.1 化学防治
        2.2 农业防治
    3 本项目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南方根结线虫病的研究概况
    1 南方根结线虫概述
        1.1 南方根结线虫的生物学特性
        1.2 南方根结线虫的发病症状
    2 南方根结线虫病常用防治方法
        2.1 化学防治
        2.2 物理防治
        2.3 农业防治
        2.4 抗病品种的选育
    3 本项目研究的意义
第三章 辣椒灰霉病和南方根结线虫病的生物防治进展
    1 辣椒灰霉病生物防治概况
    2 南方根结线虫病生物防治概况
    3 生物防治的机理研究
        3.1 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
        3.2 寄生作用
        3.3 竞争作用
        3.4 诱导抗病性
    4 本项目研究的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第四章 贝莱斯芽胞杆菌防治辣椒灰霉病的机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植物、菌株和培养基
        1.2 拮抗细菌对灰葡萄孢菌拮抗活性的测定
        1.3 拮抗细菌水解酶活性的测定
        1.4 拮抗细菌对辣椒灰霉病的温室试验
        1.5 灰葡萄孢菌在辣椒叶片上生长情况的定量检测分析
        1.6 拮抗细菌的鉴定
        1.7 拮抗细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与抑菌活性检测
        1.8 拮抗细菌挥发性物质的提取与抑菌活性检测
        1.9 辣椒叶片细胞防卫反应的检测
        1.10 辣椒叶片防卫相关酶活性的检测
        1.11 辣椒叶片防卫相关基因的检测
        1.12 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拮抗细菌对灰葡萄孢菌拮抗活性的测定结果
        2.2 拮抗细菌水解酶活性的测定结果
        2.3 拮抗细菌对辣椒灰霉病的温室试验结果
        2.4 拮抗细菌形的鉴定结果
        2.5 拮抗细菌次生代谢产物抑菌活性的检测
        2.6 拮抗细菌挥发性物质抑菌活性的检测
        2.7 辣椒叶片细胞防卫反应检测的结果
        2.8 辣椒叶片防卫相关酶活性检测的结果
        2.9 辣椒叶片防卫相关基因检测的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蜡质芽胞杆菌AR156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生防机理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试剂、培养基
        1.2 线虫致死率测定
        1.3 温室防效试验
        1.4 随机突变体插入位点的鉴定
        1.5 蛋白酶活性检测
        1.6 定殖能力的评价
        1.7 生物膜形成能力的评估
        1.8 游动性能力的检测
        1.9 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蜡质芽胞杆菌AR156和随机插入突变体对南方根结线虫的致死率
        2.2 蜡质芽胞杆菌AR156和随机插入突变体对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病的防效
        2.3 BC41插入位点的鉴定
        2.4 蜡质芽胞杆菌AR156和随机插入突变体产蛋白酶能力检测
        2.5 BC41在番茄根围定殖能力的评估
        2.6 蜡质芽胞杆菌AR156和BC41生物膜形成能力评估
        2.7 蜡质芽胞杆菌AR156和BC41游动性能力比较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申请
致谢

(4)柑橘溃疡病防治的一种新型杀菌增效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柑橘溃疡病的概况
        1.1.1 柑橘溃疡病的病原
        1.1.2 柑橘溃疡病侵染规律
        1.1.3 柑橘溃疡病危害特点以及分布
        1.1.4 目前对柑橘溃疡病主要防治措施
    1.2 农药增效剂
        1.2.1 农药增效剂的定义以及作用
        1.2.2 农药增效剂的研究进展
        1.2.3 影响增效剂作用的因素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1.1 菌株和培养条件
        2.1.2 常用培养基、溶液和缓冲液
        2.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2.2 DSF类信号分子混配化学杀菌剂对柑橘溃疡病病原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
        2.2.1 细菌处理培养
        2.2.2 Trizol法提取细菌RNA
        2.2.3 总RNA的纯度和完整性检测
        2.2.4 反转录反应
        2.2.5 实时定量荧光qRT-PCR
        2.2.6 DSF类分子混配化学药剂处理柑橘溃疡病病原菌后其生物膜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
    2.3 DSF类信号分子对抗生素类杀菌剂的杀菌增效作用
        2.3.1 DSF类信号分子对农用硫酸链霉素的杀菌增效作用
        2.3.2 DSF类信号分子对中生菌素的杀菌增效作用
    2.4 DSF类信号分子对铜制剂杀菌剂的杀菌增效作用
    2.5 温室盆栽实验
        2.5.1 DSF类信号分子与抗生素类杀菌剂链霉素混配防治室外盆栽柑橘溃疡病
        2.5.2 DSF类信号分子与铜制剂杀菌剂喹啉铜混配防治室外盆栽柑橘溃疡病
    2.6 柑橘抗病分析
        2.6.1 DSF类信号分子处理柑橘植株对柑橘抗性相关酶的影响
        2.6.2 DSF类信号分子处理柑橘叶片对气孔大小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DSF类信号分子添加到化学杀菌剂对柑橘溃疡病菌生物膜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
        3.1.1 DSF类信号分子与喹啉铜混配处理病原菌对病原菌生物膜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1.2 DSF类信号分子与农用硫酸链霉素混配处理病原菌对病原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影响结果
    3.2 室内菌落平板法分析DSF类信号分子作为抗生素类杀菌剂增效剂的效果分析
        3.2.1 DSF类信号分子作为农用硫酸链霉素增效剂的效果分析
        3.2.2 DSF类信号分子作为中生菌素增效剂的效果分析
    3.3 室内菌落平板法分析DSF类信号分子作为铜制剂杀菌剂增效剂的效果分析
        3.3.1 DSF类信号分子作为喹啉铜杀菌增效剂的效果分析
    3.4 温室盆栽试验分析DSF类信号分子作为杀菌增效剂的效果分析
        3.4.1 信号分子EDSF与农用硫酸链霉素混配防治室外盆栽柑橘溃疡病
        3.4.2 信号分子FDSF与农用硫酸链霉素混配防治室外盆栽柑橘溃疡病
        3.4.3 信号分子EDSF与喹啉铜混配防治室外盆栽柑橘溃疡病
        3.4.4 信号分子FDSF与喹啉铜混配防治室外盆栽柑橘溃疡病
    3.5 DSF类信号分子诱导柑橘抗病相关因子分析
        3.5.1 DSF类信号分子处理柑橘植株对柑橘抗性相关酶的影响分析
        3.5.2 DSF类信号分子处理柑橘植株对柑橘气孔大小的影响分析
4 结论
    4.1 柑橘溃疡病菌产生的DSF类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与化学药剂混配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作用
    4.2 柑橘溃疡病菌产生的DSF类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与化学药剂混配对室外盆栽进行防治试验
    4.3 DSF类信号分子与化学药剂混配对病原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
    4.4 柑橘抗病相关因子变化结果
        4.4.1 柑橘抗性相关酶的影响
        4.4.2 柑橘气孔变化
5 讨论
    5.1 柑橘溃疡病的防治现状
    5.2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及相关应用
    5.3 源自柑橘溃疡病菌产生的群体感应DSF类信号分子与化学药剂混配作为增效机制的可能性
    5.4 DSF类信号分子对柑橘抗性相关酶以及生长因子的影响
    5.5 有待深入研究的内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水稻稻飞虱阻吸膜的防控效果及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
        1.1.1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危害
        1.1.2 防治水稻稻飞虱的传统方法
    1.2 防控水稻稻飞虱的新方法
        1.2.1 植物保护膜研究与应用
        1.2.2 稻飞虱的绿色防控技术
    1.3 论文的设计思路与研究意义
        1.3.1 论文研究背景与对象
        1.3.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3.3 论文设计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褐飞虱阻吸膜配方的初筛与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褐飞虱阻吸膜的初筛
        2.1.3 褐飞虱阻吸膜的优化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组分膜溶液的成膜效果
        2.2.2 不同成膜配方的阻吸效果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褐飞虱阻吸膜的室内阻吸活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阻吸膜对褐飞虱的阻吸活性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阻吸膜对褐飞虱虫重的影响
        3.2.2 阻吸膜对褐飞虱的阻吸效果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褐飞虱阻吸膜的理化性质及对水稻生长状况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褐飞虱阻吸膜理化性质测定
        4.1.3 阻吸膜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褐飞虱阻吸膜的理化性质
        4.2.2 阻吸膜对水稻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4.2.3 阻吸膜对分蘖期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阻吸膜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控效果及安全性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阻吸膜防控褐飞虱的田间试验
        5.1.3 阻吸膜在稻田环境中的安全性评价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阻吸膜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控效果
        5.2.2 阻吸膜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
        5.2.3 阻吸膜中松香酸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分析
    5.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研究结果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果
        6.1.1 筛选出了一种可以防控褐飞虱的保护膜剂——褐飞虱阻吸膜
        6.1.2 明确了阻吸膜对褐飞虱的室内阻吸活性及田间防控效果
        6.1.3 探明了褐飞虱阻吸膜对水稻的生长影响及其安全性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研究生期间申报专利
附录

(6)铜基多功能叶面肥与控释肥配施对果蔬增产和抑菌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微量营养元素在植物中的作用
        1.1.1 铜、锌与植物的生理功能
        1.1.2 植物叶面营养的吸收与应用
    1.2 微量元素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1.3 新型肥料与平衡施肥对蔬果生产的重要性
    1.4 微量元素锌、铜与人类健康
        1.4.1 微量元素锌、铜的生理功能
        1.4.2 微量元素锌、铜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1.4.3 人体锌、铜营养的适当补充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辣椒种子发芽率试验
        2.1.1 试验时间、地点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2 辣椒盆栽试验
        2.2.1 试验时间、地点
        2.2.2 试验材料
        2.2.3 试验方法
        2.2.4 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
    2.3 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对辣椒疫病的防效试验
        2.3.1 试验时间、地点
        2.3.2 试验材料
        2.3.3 试验方法
    2.4 甜瓜池栽试验
        2.4.1 试验时间、地点
        2.4.2 试验材料
        2.4.3 试验方法
        2.4.4 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
    2.5 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对甜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抑菌活性试验
        2.5.1 试验时间、地点
        2.5.2 试验材料
        2.5.3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和控释掺混肥及保水剂对辣椒生长发育、叶片保护酶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3.1.1 对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
        3.1.2 对辣椒果实产量的影响
        3.1.3 对辣椒果实品质的影响
        3.1.4 对辣椒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3.1.5 对辣椒植株体内铜浓度的影响
    3.2 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对辣椒疫霉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3.2.1 对辣椒疫霉菌的抑菌浓度确定
        3.2.2 对辣椒离体叶片的防病效果
        3.2.3 对 6 叶期辣椒植株的预防效果及对接种后幼苗生长的影响
    3.3 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和控释肥对甜瓜果实产量、品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3.3.1 对甜瓜产量的影响
        3.3.2 采前处理对甜瓜果实品质的影响
        3.3.3 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和控释肥配施对甜瓜采后生理的影响
        3.3.4 对甜瓜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3.3.5 对甜瓜植株微量养分含量的影响
        3.3.6 喷施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后对土壤有效铜、锌、硼含量与其他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3.4 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对甜瓜细菌性角斑病抑菌浓度确定
4 讨论
    4.1 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及控释掺混肥加保水剂对辣椒生长发育和叶片保护酶等生理特性的影响
        4.1.1 对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4.1.2 对辣椒果实品质的影响
        4.1.3 对辣椒叶片保护酶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4.1.4 对辣椒养分吸收与分配情况的影响
    4.2 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对辣椒疫霉病的防效研究
    4.3 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和控释肥对甜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4.3.1 对甜瓜产量的影响
        4.3.2 对甜瓜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4.3.3 对甜瓜果实品质及果实采后生理指标的影响
        4.3.4 对甜瓜微量元素养分吸收的影响
5 结论
    5.1 铜基多功能叶面肥与控释肥加保水剂对辣椒生长发育、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5.2 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对辣椒疫病的防病效果
    5.3 铜基多功能叶面肥和控释肥对甜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6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7)三环唑和丙环唑在水稻和土壤中残留污染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污染控制的必要性
    1.2 农药残留及其原因
        1.2.1 施药技术与农药残留
        1.2.2 农药物化特性与农药残留
    1.3 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的策略
        1.3.1 降低农药残留的的技术措施
        1.3.2 加强农药残留监测
        1.3.3 规范施药方法
    1.4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1.4.1 样品预处理技术概况
        1.4.2 检测
    1.5 三环唑和丙环唑概况
        1.5.1 三环唑的理化特性
        1.5.2 三环唑的研究现状
        1.5.3 丙环唑理化特性
        1.5.4 丙环唑研究现状
    1.6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三环唑和丙环唑在水稻、土壤和水体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2.1 试剂和仪器
        2.1.1 药品试剂
        2.1.2 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样品的提取与净化
        2.2.2 检测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标准曲线
        2.3.2 农药残留量计算公式
        2.3.3 方法灵敏度
        2.3.4 添加回收率与相对标准偏差
第三章 三环唑和丙环唑在水稻植株和环境中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3.1 田间试验
        3.1.1 试验时间、地点和所选农药
        3.1.2 525g/L 三环唑·丙环唑悬浮剂在水稻上的消解动态试验
        3.1.3 525g/L 三环唑·丙环唑悬浮剂在土壤和水体中的消解动态试验
        3.1.4 对照试验
        3.1.5 试验地点的环境条件
    3.2 样品分析方法
    3.3 消解动态研究结果
        3.3.1 三环唑和丙环唑在水稻植株上的消解规律
        3.3.2 三环唑和丙环唑在土壤和水体中的消解规律
        3.3.3 小结
第四章 三环唑和丙环唑在水稻和土壤中最终残留行为研究
    4.1 田间试验
        4.1.1 最终残留田间试验
        4.1.2 对照试验
        4.1.3 环境条件
    4.2 残留分析
    4.3 最终残留试验结果
        4.3.1 三环唑在水稻和土壤中的残留污染行为
        4.3.2 丙环唑在水稻和土壤中的残留污染行为
    4.4 小结
第五章 三环唑和丙环唑在水稻不同部位残留累积分布规律研究
    5.1 不同施药剂量对三环唑在水稻不同部位残留累积分布规律的影响
        5.1.1 低剂量施药两次时三环唑在水稻不同部位残留累积分布规律
        5.1.2 低剂量施药三次时三环唑在水稻不同部位残留累积分布规律
        5.1.3 高剂量施药两次时三环唑在水稻不同部位残留累积分布规律
        5.1.4 高剂量施药三次时三环唑在水稻不同部位残留累积分布规律
        5.1.5 小结
    5.2 不同施药剂量对丙环唑在水稻不同部位残留累积分布规律的影响
        5.2.1 低剂量施药两次时丙环唑在水稻不同部位残留累积分布规律
        5.2.2 低剂量施药三次时丙环唑在水稻不同部位残留累积分布规律
        5.2.3 高剂量施药两次时丙环唑在水稻不同部位残留累积分布规律
        5.2.4 高剂量施药三次时丙环唑在水稻不同部位残留累积分布规律
        5.2.5 小结
    5.3 结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琼中绿橙柑橘溃疡病药剂防治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情况
    1.2 试验方法
    1.3 调查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叶片防治效果
    2.2 果实防治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9)广西柑橘溃疡病病原分析与流行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柑橘溃疡病危害的严重性
    1.2 柑橘溃疡病菌系存在的多样性
    1.3 柑橘溃疡病发生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
    1.4 柑橘溃疡病发生与寄主的关系
    1.5 柑橘溃疡病流行模型的分析
    1.6 柑橘溃疡病的防治及综合治理
第二章 柑橘溃疡病病原菌分化研究
    2.1 柑橘溃疡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1.3 讨论
    2.2 柑橘溃疡病菌菌系生理生化分化研究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讨论
    2.3 柑橘溃疡病菌菌系分化的噬菌体鉴定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与分析
        2.3.3 讨论
    2.4 柑橘溃疡病病原菌的脂肪酸分析
        2.4.1 材料与方法
        2.4.2 结果与分析
        2.4.3 讨论
    2.5 柑橘溃疡病菌的血清学反应
        2.5.1 材料与方法
        2.5.2 结果与分析
        2.5.3 讨论
第三章 柑橘溃疡病寄主范围测试及其发生规律研究
    3.1 不同寄主对柑橘溃疡病菌株的抗感性测试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与分析
        3.1.3 讨论
    3.2 柑橘溃疡病的发生规律研究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讨论
第四章 柑橘溃疡病流行测报及其化学防治
    4.1 柑橘溃疡病流行的预测预报
        4.1.1 材料与方法
        4.1.2 结果与分析
        4.1.3 讨论
    4.2 柑橘溃疡病的防治及病原菌抗药性研究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2.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21种药剂对柑桔溃疡病的防治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2 试验方法
        1.2.1 室内药剂筛选
        1.2.2 田间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药剂筛选结果
    2.2 田间试验结果
3 讨论

四、86.2%铜大师可湿性粉剂防治柑桔溃疡病田间药效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甜橙类柑橘溃疡病高效防控技术研究[D]. 杨贵兵.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 [2]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防治细菌性病害应用研究[D]. 季定根. 扬州大学, 2018(06)
  • [3]芽胞杆菌防治辣椒灰霉病及番茄根结线虫病的机理研究[D]. 廖梦婕.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4]柑橘溃疡病防治的一种新型杀菌增效剂的研究[D]. 邓嘉茹.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5]水稻稻飞虱阻吸膜的防控效果及安全性[D]. 韩晶波. 贵州大学, 2016(05)
  • [6]铜基多功能叶面肥与控释肥配施对果蔬增产和抑菌效应研究[D]. 孙瑶. 山东农业大学, 2014(11)
  • [7]三环唑和丙环唑在水稻和土壤中残留污染行为研究[D]. 姚金刚.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2)
  • [8]琼中绿橙柑橘溃疡病药剂防治试验[J]. 吉训聪,肖敏,王运勤,周传波. 中国果树, 2009(04)
  • [9]广西柑橘溃疡病病原分析与流行学研究[D]. 任建国. 广西大学, 2006(12)
  • [10]21种药剂对柑桔溃疡病的防治试验[J]. 任建国,黄思良,岑贞陆,李杨瑞. 中国南方果树, 2005(03)

标签:;  ;  ;  ;  ;  

86.2%通大石可湿性粉剂防治柑橘溃疡病田间药效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