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次性安置富余劳动力看林区劳动关系的调整

从一次性安置富余劳动力看林区劳动关系的调整

一、从富余职工的一次性安置看林区劳动关系的调整(论文文献综述)

陈丹阳[1](2020)在《国有林区改革后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的社区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区是城市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基础空间。传统的社区规划模式通常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既定蓝图式的机械规划,无法适应快速的社会发展和居民日益变化的使用需求,而对居民需求的无法满足导致社区活力缺失、居民社区归属感差等社区问题。论文研究的社区规划指的是不断满足社区居民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的需求的规划过程,目的是激发社区活力和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论文将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影响其社区发展的因素的整理与分析,建立了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评价体系,筛选出社区社会人口指标、社区经济指标、社区管理服务、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物质空间环境五个方面共44项指标。通过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并通过查阅资料及调查问卷等方式将各指标进行量化评分,进而得出社区五个方面的分别得分及社区综合得分,并根据得分情况进行相应的规划策略研究。通过问题分析及归纳,将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的社区规划策略分为社区经济产业发展策略、社区管理体制优化策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策略和社区物质空间改善四个部分进行研究。论文最后以伊春市林业职工A社区的社区规划研究为例,利用建立的林业职工社区评价体系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得出社区各项指标得分,进而分析出社区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社区规划策略。论文以社区规划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查阅及实地调研等方式建立了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评价体系,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社区规划策略,对指导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的社区规划有重要意义。并通过伊春市林业职工A社区的社区规划实证研究作为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的社区规划研究的范例,为我国国有林区林业职工社区的社区规划研究提供了思路。

王慧,张海鹏,徐晋涛[2](2016)在《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对林区就业的影响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基于重点国有林区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重点国有林区各项改革对林区就业的影响,为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政策调整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重点国有林区劳动力就业行业、部门以及区域的变化,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定量考察各项改革对林区就业的影响。【结果】重点国有林区各项改革对林区就业产生了显着影响,林区内劳动力对林业和国有部门的依赖程度逐渐下降,就业区域也不断向外扩展。其中,森林资源承包管护责任制,通过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促进了劳动力在林业行业和国有部门就业比重的上升;市场化手段组织林业生产,对劳动力在林业行业就业有促进作用;加工企业转制,明显推动劳动力从国有部门流向非国有部门;一次性安置富余职工,促使劳动力逐渐流向非林业行业,就业区域也不断向林业局外扩展。【结论】重点国有林区各项改革使林区就业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活跃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初步建立,发挥市场在林区就业中的作用是未来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王慧[3](2015)在《东北国有林区改革对职工经济福利变化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东北国有林区“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现象由来已久。为缓解两危,谋求发展,东北国有林区内部涌现出大量的改革尝试。这些发源于基层的改革实践对国有林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探索全国性的国有林区改革方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以东北国有林区为研究区域,根据东北国有林区3省24个林业局1454户职工家庭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定量考察了东北国有林区改革对职工福利变化的影响。本文首先对相关的理论和文献进行了综述,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归纳提炼出四种主要的改革类型,即森林资源承包管护责任制、市场化手段组织林业生产、加工企业转制和一次性安置富余职工。然后运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逆概率加权法、Probit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东北国有林区各项改革对职工家庭就业、收入、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东北国有林区各项改革已经取了一定的成效,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经济福利产生了显着的影响。基于调查资料的描述性统计揭示如下趋势:第一,国有林区就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由国有林业部门为主向多样化就业转变;第二,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收入水平显着提高的同时,职工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加剧;第三,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收入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非林业收入、非国有部门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明显上升,职工家庭对国有企业、林业、林区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计量经济分析表明,国有林区发生的各项主要改革创新,对上述变化有程度不同的影响。第一,森林资源承包管护责任制促进了劳动力在林业和国有部门就业比重的上升,显着地增加了职工家庭人均收入的同时也加剧了林区收入不平等;第二,市场化手段组织林业生产,通过引入竞争有效地降低了林业生产的价格,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了林业就业,促进了职工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改变了计划经济下低水平的收入平均分配的方式,竞争能力强的职工获利的同时,也加剧了收入不平等;第三,加工企业转制转变了企业性质,活跃了林区市场经济,推动了劳动力从国有部门流向非国有部门,促使国有林区职工家庭人均收入、非国有部门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显着增加,也加剧了收入不平等;第四,一次性安置富余职工推动劳动力流向非林业行业,就业区域不断向外扩张,对职工家庭人均收入和收入结构均有显着影响。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得到的启示为:第一,在东北国有林区存在大量的制度创新,这些创新在增加林区就业,改善林区职工福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应该成为国有林区改革政策的实践基础;第二、国有林区改革带来市场配置资源程度的提高,也会引起林区社会两极分化的扩大,国家应在提供社会保障方面进行政策倾斜,以平衡效率和公平。

周少舟[4](2008)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效益评价》文中提出为了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保障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以“三北”(西北、东北、华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为标志,我国林业开始进入以工程实施带动生态环境建设时代。从发展历程来看,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其产生的综合效益需要认真评价,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认知和总结。作为我国林业重点工程之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在我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以及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实施的具有全局战略性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该工程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影响程度深、实施难度大,工程建设10年来,对工程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是客观反映工程自身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下一步进行工程政策调整、工程方案重新规划的参考依据。通过文献综述,本文认为开展天保工程建设成效评价是一项全新的、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开展这项研究可以建立一套天保工程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这可以填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评价标准的空白,有利于客观反映天保工程运行情况,科学准确地评价工程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为实现工程规划目标,为提高国家投资效益,为及时调整国家政策提供良好的决策参考作用。因此,开展这项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文献阅读,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天保工程建设成效评价需要构建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天保工程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解决三个主要问题,即系统全面的指标和指标体系、科学实用的评价方法、通过样本调查获取实际指标值。这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本文的创新所在。从2003年开始,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一直在从事重点国有森工企业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工作。通过长期监测实践,监测指标的适用性、合理性和权威性不断增强,可以作为天保工程建设成效评价的直接参考依据。本文根据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重点国有森工企业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成果,在原有监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依据研究目标和要求,有选择性地抽取了33项评价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从天保工程实施进展及政策落实情况、森林资源变化、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四个方面来分析和评价天保工程建设成效。在天保工程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评价指标的实际指标值均来自重点国有森工企业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成果。在评价方法上,本文借鉴国际上和国内相关部门经验,和已有的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根据天保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最终采用功效系数法对天保工程建设成效进行评价。功效系数法根据指标赋权、赋值,逐层汇总的原则和方法,对天保工程建设成效打分,并给予总评价,并通过对指标打分来判断工程建设发展状态,分析存在或潜在的问题,探询可行的政策建议。功效系数法核算结果表明,天保工程建设成效打分结果为73.71分,总体评价为“良”。其中,工程实施及政策执行情况打分为85.59分,评价为“良”,接近于“优”;工程建设社会影响打分为74.74分,评价为“良”;森林资源变化情况和工程建设的经济影响打分结果均为67.25分,评价结果为“合格”。评价结果表明:第一,天保工程建设顺利,各项政策执行比较到位。这说明,天保工程实施单位整体上能认真贯彻工程各项政策,能认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第二,天保工程建设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工程实施区森林资源得到了恢复性增长,森林蓄积基本达到工程实施前的水平。林区经济实现了恢复性增长,经济总量已经超过工程实施前的水平。林区社会保障体系开始建立,劳动力闲置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第三,天保工程建设还有改进的空间。天保工程建设后期政策调整要重点关注工程资金缺口和拨付延滞问题、森林资源消耗仍然较高的问题、富余职工妥善安置问题、林区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问题、林区社会稳定问题。

刘玮,曹健[5](2003)在《从富余职工的一次性安置看林区劳动关系的调整》文中提出

王树林,张录,曹健[6](2002)在《从富余职工的一次性安置看林区劳动关系的调整》文中研究说明

二、从富余职工的一次性安置看林区劳动关系的调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富余职工的一次性安置看林区劳动关系的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有林区改革后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的社区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有林区改革的政策背景
        1.1.2 国有林区林业职工家庭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社区规划研究综述
        1.3.1 国外社区规划研究
        1.3.2 国内社区规划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2 相关基础研究
    2.1 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界定
        2.1.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
        2.1.2 国有林区改革
        2.1.3 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
        2.1.4 社区
        2.1.5 社区规划
    2.2 相关理论研究
        2.2.1 社区发展理论
        2.2.2 内源式发展理论
        2.2.3 邻里单位理论
        2.2.4 社区微更新理论
    2.3 社区规划案例借鉴
        2.3.1 国外社区规划案例分析
        2.3.2 台湾社区规划案例分析
        2.3.3 大陆社区规划案例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评价体系构建
    3.1 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概况
        3.1.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概况
        3.1.2 黑龙江省林业职工家庭现状
        3.1.3 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现状
        3.1.4 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特点
    3.2 林业职工社区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及原则
        3.2.1 林业职工社区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3.2.2 林业职工社区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3.3 林业职工社区评价体系构建
        3.3.1 林业职工社区评价指标选取
        3.3.2 林业职工社区评价体系构建
        3.3.3 林业职工社区评价指标释义
    3.4 林业职工社区评价指标数据分析
        3.4.1 社区评价指标权重研究方法
        3.4.2 社区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3.4.3 社区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3.4.4 社区评价指标评分标准
        3.4.5 社区评价指标评分
    3.5 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评价指标评分
        3.5.1 林业职工社区样本选取
        3.5.2 林业职工社区评价指标评分
        3.5.3 林业职工现状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的社区规划研究
    4.1 社区经济产业发展策略
        4.1.1 发展特色林下产业经济
        4.1.2 开展林下经济相关培训
        4.1.3 加强林下经济信息宣传
    4.2 社区管理体制优化策略
        4.2.1 “自下而上”的社区规划结构
        4.2.2 “公众参与”的社区规划过程
        4.2.3 “专家引导”的社区规划模式
        4.2.4 “常备不懈”的卫生应急机制
    4.3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策略
        4.3.1 社区共同体意识建立
        4.3.2 居民社区归属感营造
        4.3.3 社区自治意识培养
        4.3.4 社区特色文化塑造
        4.3.5 社区整体活力提升
    4.4 社区物质空间改善策略
        4.4.1 社区生态环境优化
        4.4.2 社区公共空间更新
        4.4.3 完善社区基础设施
        4.4.4 社区道路交通规划
    4.5 本章小结
5 伊春市林业职工A社区的社区规划研究
    5.1 伊春市林业职工A社区概况
        5.1.1 背景概况
        5.1.2 社区调研情况
        5.1.3 社区数据分析
    5.2 伊春市林业职工A社区现状分析
        5.2.1 社区社会人口指标方面存在的问题
        5.2.2 社区经济指标方面存在的问题
        5.2.3 社区管理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5.2.4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5.2.5 社区物质空间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5.3 伊春市林业职工A社区规划策略研究
        5.3.1 发展社区特色经济产业
        5.3.2 调整传统社区规划模式
        5.3.3 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5.3.4 改善社区物质空间环境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社区评价指标选取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B 社区评价指标权重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C 社区居民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对林区就业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国有林区改革与就业的理论分析
    1. 1 森林资源承包管护责任制
    1. 2 市场化手段组织林业生产
    1. 3 加工企业转制
    1. 4 一次性安置富余职工
2 实证检验
    2. 1 数据来源
    2. 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2. 3 描述统计
        2.3.1就业行业变化
        2.3.2就业部门性质变化
        2.3.3就业区域变化
    2. 4 实证结果分析
3 结论

(3)东北国有林区改革对职工经济福利变化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1.4.1 样本选取
        1.4.2 数据来源
        1.4.3 数据获取准确性
        1.4.4 数据有效性
2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研究范围和相关概念界定
        2.1.1 研究范围
        2.1.2 相关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制度经济学理论
        2.2.2 福利经济学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2.3.2 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2.3.3 国有林区职工福利
        2.3.4 相关研究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国有林区改革类型及其影响分析
    3.1 国有林区改革的背景
    3.2 森林资源承包管护责任制
        3.2.1 改革内容
        3.2.2 改革影响与研究假说
    3.3 市场化手段组织林业生产
        3.3.1 改革内容
        3.3.2 改革影响与研究假说
    3.4 加工企业转制
        3.4.1 改革内容
        3.4.2 改革影响与研究假说
    3.5 一次性安置富余职工
        3.5.1 改革内容
        3.5.2 改革影响与研究假说
    3.6 本章小结
4 国有林区改革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背景
    4.2 国有林区就业变化
        4.2.1 全国林业局职工就业情况分析
        4.2.2 东北国有林区就业情况分析
    4.3 国有林区改革对就业的影响
        4.3.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4.3.2 实证模型估计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国有林区改革对职工家庭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背景
    5.2 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收入变化
        5.2.1 在岗职工工资变化
        5.2.2 职工家庭人均收入变化
    5.3 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收入结构变化
        5.3.1 职工家庭收入对林业的依赖程度下降
        5.3.2 职工家庭收入对国有部门的依赖程度下降
    5.4 国有林区改革对职工家庭收入的影响
        5.4.1 模型设定
        5.4.2 数据处理
        5.4.3 变量说明
        5.4.4 实证模型回归结果
        5.4.5 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6 国有林区改革对职工家庭收入不平等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背景
    6.2 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收入不平等状况
        6.2.1 数据说明
        6.2.2 不平等指标
        6.2.3 收入不平等状况
    6.3 国有林区改革对职工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6.3.1 模型设定
        6.3.2 数据处理
        6.3.3 变量说明
        6.3.4 实证模型回归结果
        6.3.5 稳健性检验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启示
    7.1 结论
        7.1.1 国有林区就业结构以国有林业部门为主向多元化就业转变
        7.1.2 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收入水平提高,不平等程度加剧
        7.1.3 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收入结构中非林、非国有收入比重上升
        7.1.4 森林资源承包管护责任制对林区就业及收入增加有促进作用
        7.1.5 市场化手段组织林业生产促进收入增加、收入不平等程度加剧
        7.1.6 加工企业转制对非国有企业就业和收入增加有促进作用
        7.1.7 一次性安置富余职工加剧了林区收入不平等
    7.2 政策启示
        7.2.1 国有林区内部的制度创新应该成为未来林区改革的实践基础
        7.2.2 建立健全林区社会保障制度
    7.3 研究的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7.3.1 创新点
        7.3.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附录

(4)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效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概况
    1.3 引出问题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研究现状
        2.1.1 国外相关研究与进展
        2.1.2 国内相关研究与进展
        2.1.3 研究评述
    2.2 研究目标及意义
        2.2.1 研究目标及意义
        2.2.2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2.2.3 研究方法
    2.3 主要参考理论
        2.3.1 系统论与生态系统原理
        2.3.2 层次分析法
        2.3.3 功效系数法
第三章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现状
    3.1 森林面积和蓄积得到恢复性增长
    3.2 林区经济恢复性发展
    3.3 林区生态恢复性改善
    3.4 富余职工安置取得一定成效
    3.5 社会保障体系开始建立
第四章 评价指标
    4.1 评价指标设定原则
    4.2 指标体系筛选方法
    4.3 评价指标
        4.3.1 工程实施与政策执行情况
        4.3.2 森林资源变化
        4.3.3 社会效益
        4.3.4 经济效益
    4.4 主要监测指标
    4.5 评价指标权重
        4.5.1 权重计算方法
        4.5.2 权重计算步骤
        4.5.3 权重计算
第五章 评价方法
    5.1 指标赋值
    5.2 指标打分
    5.3 计算综合得分
    5.4 确定评价等级
第六章 样本
    6.1 样本选择
    6.2 样本概况
    6.3 数据收集
第七章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效益评价
    7.1 工程实施及政策执行情况
    7.2 森林资源变化
    7.3 经济发展变化
    7.4 社会发展变化
    7.5 总评价
第八章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存在的问题
    8.1 政策激励力度不够
    8.2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8.3 政策导向偏差
    8.4 森工企业负担沉重
    8.5 森林资源安全问题较大
第九章 政策建议
第十章 研究结论和创新
    10.1 研究结论
    10.2 研究创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5)从富余职工的一次性安置看林区劳动关系的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1.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是富余职工一次性安置的基础
2.社会保障配套政策是条件
3.宣传工作是动力
4.规范操作是保证

(6)从富余职工的一次性安置看林区劳动关系的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1 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是富余职工一次性安置的基础
2 社会保障配套政策是条件
3 宣传工作是动力
4 规范操作是保证
5 领导重视, 周密部署是关键

四、从富余职工的一次性安置看林区劳动关系的调整(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林区改革后黑龙江省林业职工社区的社区规划研究[D]. 陈丹阳.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2)
  • [2]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对林区就业的影响分析[J]. 王慧,张海鹏,徐晋涛. 林业科学, 2016(04)
  • [3]东北国有林区改革对职工经济福利变化的影响研究[D]. 王慧. 北京林业大学, 2015(07)
  • [4]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效益评价[D]. 周少舟.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8(04)
  • [5]从富余职工的一次性安置看林区劳动关系的调整[J]. 刘玮,曹健. 中国林业企业, 2003(04)
  • [6]从富余职工的一次性安置看林区劳动关系的调整[J]. 王树林,张录,曹健.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2(S1)

标签:;  ;  ;  ;  ;  

从一次性安置富余劳动力看林区劳动关系的调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