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碱防治松材线虫技术及生态意义

槐碱防治松材线虫技术及生态意义

一、苦豆碱防治松材线虫病技术及其生态学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曾端香,余曦玥,于敬文,贾建平,彭德良,黄文坤[1](2022)在《松材线虫病的检测及综合防治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世界林业重大病害之一,严重威胁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中国是松材线虫病危害的重灾区之一,截至2020年,中国已有18个省(市)成为松材线虫病疫区,发生面积已达180.92万hm2,病死松树量已达1947万株,且发病面积不断加大。为有效治理这一病害,中国采取病害检测和疫情监测等手段防止疫情传播,辅以综合治理,以保疫区不再扩大。本研究详细综述了松材线虫的发生与危害、致病机制、监测检测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减轻松材线虫病的危害提供参考依据。

韩祥胜[2](2020)在《基于WANFANGDATA的松材线虫病文献学分析与研究展望》文中认为对基于WANFANGDATA检索到的4 734篇有关松材线虫病研究文献进行了主题分布、时间分布、学科分布、作者与机构分布、基金项目分布分析,总结了松材线虫生物学与生理学、生态学、致病机理、松材线虫鉴定、防治方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几年的研究展望、防治理念与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在未来几年,对于松材线虫病的研究,除了继续进行松材线虫病生态学、生理学等基础研究,研发松材线虫病快速鉴定、高效防治技术以及基于遥感的精准监测技术之外,还应反思"拔除""除治""零损失""零发生"等绝对防治理念,引入防治阈值,探讨新有害生物治理理念。同时,引入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科学、客观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体系,最大限度地排除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中人为主观因素干扰,并据此尽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十五条进行完善,以避免林业植物检疫对象确定中存在过多的人为主观干扰。此外,还应剔除"四率"考核中测报准确率、种苗产地检疫率2个指标,并制定科学客观的成灾标准,以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作为参考指标进行考核,并且考核指标值不宜过高,要切合实际。

张蒙爱[3](2020)在《两种温度驯化下松材线虫成虫转录组特征及性别决定基因mog的分析》文中指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松材线虫病是世界性检疫病害,自1982年传入我国,其适生区不断扩展,多样性的寄主植物和媒介昆虫,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松材线虫病防治的难度。温度作为一个关键环境因子,可以影响松材线虫的生命过程。前期,本实验室已经对在15℃和25℃两种不同温度条件下,松材线虫成虫响应温度的表型开展了部分研究,本研究采用组学测序的方法,探究松材线虫成虫在响应温度时转录水平的变化,尝试针对松材线虫的发育繁殖相关的基因进行筛选分析;并针对松材线虫性别决定基因mog,分析其在不同虫态下、不同温度下的转录差异,并采用RNA干扰的方法,分析其对松材线虫发育繁殖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松材线虫在15℃与25℃两种温度条件下驯化的成虫在转录水平上有明显的差异,与信号转导、脂质代谢以及生殖发育相关的基因在温度响应上表现出典型的差异性特征。松材线虫成虫典型信号路径中具有差异的基因hsp72、cbp-1、unc-68、ctl-2在15℃条件下基因上调表达;松材线虫成虫的脂质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pod-2、alh-12、asm-3、fat-2、fat-7、gpdh-2、gpx-5、sodh-1等基因在15℃温度条件下的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25℃温度条件下的基因表达量;松材线虫成虫生殖发育相关的基因,如daf基因家族和HOX基因簇均表现为15℃温度条件下基因表达上调,而dpy基因家族和mog基因家族则表现为15℃温度条件下基因表达水平下调;在15℃温度条件下,松材线虫成虫的性别决定相关基因fbf-2、fem-2、mab-3、rpn-10、gld-1和sel-10的基因表达水平比25℃温度条件下驯化获得松材线虫成虫的基因表达水平有所下降,her-1、tra-3则有所增加。2.分析发现松材线虫存在5个mog基因,分别为mog-1、mog-2、mog-3、mog-4、mog-5,在剪接体中发挥作用,其编码的MOG蛋白在理化性质、蛋白结构等方面有明显不同,MOG-2蛋白具有与其功能可能密切相关的富亮氨酸重复序列结构。转录组数据表明,在25℃条件下,卵、幼虫和成虫三个虫态中,5个mog基因均表现为在卵期表达量最高,在幼虫期表达量最低。3.合成了mog-2和gfp两个基因的特异性片段dsRNA,对松材线虫二龄幼虫进行RNA干扰,外源dsRNA能进入虫体并产生一定的影响:能造成一定比例的线虫死亡,引起蠕动行为异常,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松材线虫的取食和发育产生影响。4.mog-2基因经RNA干扰作用后,引起松材线虫雌雄性比降低;对松材线虫雄性的发育无明显影响,但松材线虫雌性的发育有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虫体弯曲异常、卵巢前伸、阴门结构的发育畸形、以及后阴子宫囊萎缩。

李叶晨[4](2020)在《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松材线虫病在我国主要借助媒介昆虫松墨天牛进行传播,有效控制松墨天牛已成为遏制该病传播蔓延的关键环节。物种栖境景观格局的改变及破碎化是威胁生物多样性及物种生存的主要原因,同时害虫种群的暴发及其遗传结构也与栖境景观格局有着密切的联系,将害虫与景观格局相结合研究有助于开发害虫可持续控制的对策。尽管已有研究描述了景观格局与墨天牛属昆虫的关系,但多集中于气候、海拔等环境因子,尚无关于异质景观格局中松墨天牛种群动态及遗传多样性的全面研究,特别是精细化分的林分景观及城市、农田、道路等非寄主景观与其的关系,而该研究内容对于了解景观格局中松墨天牛的扩散行为及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本研究将景观生态学与景观遗传学相结合,探讨了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的影响,并应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和模型构建,研究了不同景观尺度及不同景观类型与松墨天牛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关系,以期为深入解析松材线虫病的成灾机理和利用景观格局制定有效防控措施等奠定理论基础。现将研究结果摘要如下:1.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的影响为探究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及不同发生期的影响,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2个水平上的景观指数与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林地斑块面积、道路斑块数量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有显着影响,且为正相关,而道路斑块的分离度、农田斑块面积则与其呈显着负相关。此外,林地、道路、城市、农田与水域斑块密度等景观指数对松墨天牛成虫发生期具有重要影响。2.不同景观尺度下松墨天牛种群遗传多样性为了明确景观格局下松墨天牛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不同尺度下松墨天牛种群遗传多样性及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景观尺度下的松墨天牛种群结构存在差异,其中顺昌和霞浦两个研究区间的种群在系统进化树、PCA、ADMIXTURE分析上均被明显分开,属于不同种群,说明在县域这种较大的景观尺度下(>250 km),松墨天牛种群间进行自然的传播扩散与基因交流存在显着障碍。然而,在较小的景观尺度范围内(<10km),两个研究区各自内部松墨天牛种群间的分化较弱,但有一定影响,其中顺昌县内的期望杂合度(HE)为0.2208-0.2383,等位基因丰富度(A)为0.7613-0.7752,霞浦县内的期望杂合度为0.2015-0.2127,等位基因丰富度为0.7754-0.7674。3.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在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影响及不同景观尺度遗传多样性分析中,发现景观格局与两者均有关,若能进一步探明不同景观类型对松墨天牛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将有利于了解景观格局中松墨天牛的扩散行为及制定有效防控措施。应用最小成本路径、LCTA、MLPE、db-RDA等模型分析了两者的相关性,发现在小尺度范围内(<10 km),地理距离与松墨天牛遗传距离的相关性未达显着水平,而最小成本路径的景观距离对其遗传距离具有显着影响。通过分析不同景观类型对松墨天牛基因流及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发现寄主林分景观(马尾松、湿地松、含有寄主的混交林)是对该物种扩散有促进作用的生境,且与遗传多样性呈正相关,而非寄主林分(杉木林)却与其基因流呈负相关。不同的人为景观产生了不同作用,其中道路景观与其基因流及遗传多样性均呈相关,证明木材运输等人为介导的行为对松墨天牛扩散有促进作用,但农田、城市则表现出负面影响。

洪承昊[5](2019)在《三峡库区松材线虫病的景观生态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松材线虫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毁灭性极强的松树病虫害,已对全球森林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后,导致我国松林资源和质量降低,景观格局遭到破坏、生态功能严重失衡,已成为我国最具危险性的检疫性森林有害生物之一。松材线虫病的寄主多,分布范围广,经过近四十年的治理,虽有一定效果,但仍没很好的方法控制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已造成全国多省受到侵害。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地,生态地位尤为重要,然而三峡库区马尾松林长期遭受松材线虫病等有害生物的侵害,松林资源和质量严重下降,对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产生极大威胁。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较强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尺度介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之上,研究尺度较大,涉及范围较广,是研究松材线虫病这种多元复合侵染病虫灾害的流行扩散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本研究以三峡库区宜昌市和重庆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知识和理论,将研究区的景观时空格局和松材线虫病的流行扩散进行关联分析,从土地利用规划和区域生态发展的角度,根据松材线虫病和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重新归类划分,从三个不同空间尺度进行研究分析。以区县为研究背景,研究不同景观类型空间格局与松材线虫病的关系,并对研究区现状进行风险评估;以地市为研究背景,研究松材线虫病与寄主斑块和人文景观斑块之间的关系,并基于主要因子对研究区进行现状分析;再从区域范围(省市间)研究松材线虫病与人为活动强度之间的关系,并基于主要因子对未来疫情进行风险预测,同时提出基于研究地的预防控制思路。并形成如下研究成果:1.以区县为研究对象,对宜昌市夷陵区进行专项研究分析。夷陵地区景观类型总面积和平均斑块面积最大的是其他林地景观类型,其中针叶林是林地景观类型中主要类型,面积最大;在夷陵地区,景观破碎化程度(Ci)最高的是水域景观类型;景观分离度(Si)最大的是交通道路景观;景观优势度(Di)最高的是其他林地景观类型,其次是针叶林景观;利用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标准,基于媒介昆虫松墨天牛的飞行扩散能力,分析异质性斑块的相对安全性。由于交通道路景观是路网密度的主要因子,路网密度和松材线虫病疫情呈显着正相关,在阻碍松墨天牛飞行扩散能力方面,相对安全性从大到小的景观类型依次为水域景观、人文景观、其他林地景观、农业景观和交通道路景观。夷陵地区疫情总体趋势为中部生态风险值高,往边缘地区生态风险值趋向变小,这与夷陵的森林林地和马尾松林地覆盖密切相关;沿长江地区,生态风险值较高,这可能是因为靠近长江及其支流,人为活动强度较高进而引发的携带传播威胁;其次在三峡大坝周边,风险等级高。研究结果表明当邻近两个固定样区距离大于50 km,邻近采样点或观测点和生态风险值不具备相关性;而在50 km内则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即风险值越大。2.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经典景观指数分析法,以地市级为研究对象,对宜昌市市辖区、宜都市、夷陵区和全区四个区域进行了景观格局分析,并从寄主斑块和人为活动斑块的格局分析了与松材线虫病疫情的关系。研究发现疫情的发生和扩散与寄主斑块的形状复杂程度呈正相关。而人为活动景观斑块属性值和松材线虫病疫情没有显着相关性。从区县和全市行政区两个不同空间尺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寄主马尾松林是影响松材线虫病发生的主要因子,其分布面积和形状复杂程度和疫情有显着正相关。人为活动被认为是影响松材线虫病的重要因子,然而人为活动区斑块属性却与疫情没有显着的相关性,这可能还要考虑人为活动强度等更进行为深入的研究。3.为研究人为活动强度对松材线虫病疫情的作用,因而选取区域为研究对象,研究松材线虫病疫情的发展和扩散与人为活动强度的关系。通过分析近十年的疫情数据和经济增长数据表明,三峡库区松材线虫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宜昌地区人为活动强度相关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宜昌地区全市GDP、货运周转总量和通车公路路网密度呈现增长的趋势,且GDP和货运周转总量增幅明显;人口总数上,十年间变化不大。重庆地区和宜昌地区情况类似,全市GDP、货运周转总量和通车公路路网密度呈现增长的趋势,部分指标增幅更大。而松材线虫病疫情在此时期扩散趋势明显。通过因子分析表明路网密度和人口总数的变化能够反映松材线虫病发病率的情况,特别是和路网密度相关性较高。据此为基础,模拟未来十年松材线虫病在三峡库区发生趋势发现,宜昌市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的趋势较大,特别是随着路网密度和人口总数的上升,模拟值显示出直线上升的趋势;重庆市松材线虫病疫情总体趋势依然呈现上升的趋势,且增幅更大。4.廊道是景观中十分重要的组成元素,在不同时空和空间尺度研究中,廊道都是不可或缺的景观组分,能影响景观中生物种群变动。通过分析2006年直到2015年十年间,三峡库区的景观利用类型的变化及其转换关系,借助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化描述数量变化,并基于此和疫情进行关联分析,三峡库区廊道主要包括水域景观廊道、人文景观廊道、农业景观廊道和草地景观廊道等。结果表明水域景观廊道的生态作用尤其突出,从水域廊道的景观格局变化可以看出,疫区增加和拔除的地区在总面积、总边缘长度变化方面有着截然相反的趋势;从农业景观边缘总长度变化看出,新疫区边缘总长度增加,拔除区边缘总长度减小。草地景观和人文景观廊道的各项指标变化趋势没有出现不一致现象,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暂不能作为衡量疫情发生扩散与廊道效应的因子。5.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研究区预防松材线虫病的策略和思路。对于遭受到松材线虫病疫情侵入的马尾松林斑块,在可操作原则下,从降低斑块形状指数方面着手,提高寄主林地斑块抵御松材线虫病能力。其次对于其他自然景观类型,如农业景观,也应在符合可操作原则下,降低斑块形状指数。结合路网密度对松材线虫病疫情的影响作用,在人文景观方面,可以发挥水域廊道等类型的作用,降低松材线虫病传播扩散可能。建议在跨区域位置,关卡和重点道路设置检查站,杜绝疫木及其制成品流窜。

陆雪雷[6](2018)在《松材线虫病病死树林间分布规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一种导致松属植物毁灭性死亡的世界性林业病害。在我国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是它的主要传媒昆虫,病原体是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松材线虫病致死率高、寄主死亡速度快、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生,松树感病以后会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扩散且后续治理难度极大。目前松材线虫病在我国多个省市蔓延,本实验希望通过展开对松材线虫病死树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松材线虫病未来蔓延趋势,能对未来松林的经营和防护有帮助。本实验使用固定翼无人机航拍获取疫区情况的影像,通过Pix4Dmapper软件对航拍的图像进行转化合成,合成后选择ecognition(易康)软件对疫区航拍影像进行分割、分类和信息提取,借助ArcGIS平台(Version10.2)进行病死树数量统计并获取方位、坡向、坡位、海拔等立地因子信息。根据各项判定参数计算,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紫金县紫城镇、东源县义合镇三地松材线虫病病死树分布均呈聚集分布。经过计算在调查松材线虫病病死树数量时,双对角线法、平行线法、“Z”字法、五点法等三种不同抽样方法调查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均有显着差异,五点法所得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无明显差异,故在调查病死树数量时可以选择五点法。松材线虫病死树在不同方位分布上有所差异。在松材线虫病发生严重林分(染病株率在3%以上),病死树主要分布于西坡,西坡病死树占总数44.67%;在松材线虫病发生中等林分中(染病株率在1.1%-2.9%之间),病死树分布在南坡的最多(P<0.05),占24.4%;松材线虫病发生轻微林分中(染病株率在0-1%之间),病死树多分布在南坡(P<0.05),占33.01%。松材线虫病死树在不同坡向分布上有所差异。在松材线虫病发生严重林分(染病株率在3%以上),病死树主要分布于半阳坡,占50.05%;在松材线虫病发生中等林分中(染病株率在1.1%-2.9%之间),病死树分布在半阳坡的最多(P<0.05),占36.90%;松材线虫病发生轻微林分中(染病株率在0-1%之间),病死树多分布在阳坡,占31.06%。松材线虫病死树在不同坡位上分布有所不同。病死树发生严重林分(染病株率在3%以上)病死树主要分布在凹坡,占76.75%;病死树发生中等林分(染病株率在1.1%-2.9%之间)病死树主要分布在凸坡,占62.95%;病死树发生轻微林分(染病株率在0-1%之间)病死树主要分布在凹坡,占51.72%。在不同海拔林分中,病死树发生严重林分中(染病株率在3%以上)病死树主要分布于海拔200-250m处,占45.96%;病死树发生中等林分中(染病株率在1.1%-2.9%之间)病死树主要分布于300-350m(P<0.05),占29.26%;病死树发生轻微林分中(染病株率在0-1%之间)病死树主要分布于100-150m(P<0.05),占48.18%。

王步勇[7](2017)在《松材线虫药剂处理转录组分析及IIS路径基因的功能研究》文中提出松材线虫,学名Bursaphelechus xylophilus(Steiner&Buhrer)Nickle,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原之一,由松褐天牛等媒介昆虫携带在林间传播,引起松树萎蔫,导致松树毁灭性死亡。给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及北美、欧洲等国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自1982年首次在南京发现以来,该病情在我国迅速蔓延,对我国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目前,松材线虫病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防治,但高毒性的化学防治存在成本高、污染大、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破坏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因而,采用具有高效、环保、无污染、不伤害天敌的植物源杀虫剂防治线虫病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回归自然”及农药的无公害化,也是社会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伴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分子技术被用来防治植物寄生线虫。因此,通过对植物源杀虫剂杀线机理探讨,研究与松材线虫的生长发育、侵染寄生、耐药胁迫、氧化应激等相关基因,寻找新的分子作用靶标,具有重要意义。insulin/IGF-1 signaling(IIS)路径是线虫中先天性免疫系统主要路径之一,除参与线虫多尔形成外,在线虫寿命、脂肪代谢、应激反应、先天免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IIS路径相关基因功能对寻找新的植物源杀虫剂作用靶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深入研究植物源杀虫剂对松材线虫的作用机理,本研究以松材线虫为研究对象,首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构建了植物源杀线剂处理组(鱼藤酮药剂处理两个亚致死浓度LC30和LC50)与对照组转录组,系统分析了杀线剂处理组与对照组间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并筛选出松材线虫IIS路径相关基因,详细研究了 IIS路径中BxDaf-16、BxAge-1、BxAkt及BxSgk-1基因在耐药应激反应方面的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HiSeq 4000高通量测序的植物源杀线剂处理组和对照组转录组分析。分别构建了鱼藤酮(LC30=1.35μg/mL、LC50=2.60 μg/mL)和对照(DMSO)处理组松材线虫混合虫龄的转录组文库,获得212.87 M Reads,共计69.33 G bp数据,其中Q30达到93.27%以上,样品GC含量平均48.82%。共获得14115条Unigene。新基因发掘与分析显示,共发掘了 711个新基因。新基因功能注释显示,注释到COG、GO、KEGG、KOG、Pfam、Swiss-Prot、eggNOG、NR 库的新基因个数分别为 25、64、57、114、133、96、169、195个。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显示,鱼藤酮(LC30=1.35 μg/mL)处理转录组与对照转录组相比,上调基因151个,下调基因21个。鱼藤酮(LC50=2.60μg/mL)处理转录组与对照转录组相比,上调基因430个,下调基因184个。差异基因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显示,注释到COG、GO、KEGG、NR、Swiss-Prot库的差异基因个数分别为189、329、180、511、395个。从注释基因中鉴别出大量耐药解毒、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生长发育、侵染寄生相关基因,免疫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等等,为后续开展功能基因研究及寻找新的药物靶标奠定了基础。2、松材线虫IIS路径相关基因的CDS克隆与基因分析根据转录组筛选鉴定,通过RT-PCR克隆得到了IIS路径中四个基因BxDaf-16、BxAge-1、BxAkt、BxSgk-1。(1)松材线虫BxDaf-16基因CDS全长为1533bp,编码51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57.95 kDa,理论等电点为6.55。无信号肽及跨膜区域存在。序列分析显示BxDaf-16包含6个DNA结合位点,1个Forkhead保守结构域,属于FOXO转录因子家族。(2)松材线虫BxAge-1基因CDS全长1539 bp,编码512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60.14 kDa,理论等电点为7.22。无信号肽及跨膜区域存在。序列分析显示BxAge-1含有“TEL1”保守结构域,属于PKclike超家族。(3)松材线虫BxAkt基因CDS全长为1707 bp,编码568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65.54 kDa,理论等电点为5.63。无跨膜区及信号肽存在。蛋白序列分析显示BxAkt含有11个磷酸肌醇结合位点及19个ATP结合位点,具有“PH”与“STKc”两个保守结构域,属于“PH-like”超家族及“PKclike”家族。(4)松材线虫BxSgk-1基因CDS全长为1281 bp,编码426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量为49.90 kDa,理论等电点为8.79。无信号肽及跨膜区域存在。蛋白序列分析显示BxSgk-1含有19个ATP结合位点,具有“STKc<sub>SGK”保守结构域,属于PKclike超家族。蛋白比对分析显示,松材线虫BxDaf-16、BxAge-1、BxAkt、BxSgk-1蛋白与其它线虫的同源蛋白间高度保守。3、松材线虫IIS路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对四个基因在松材线虫中的组织表达进行定位分析,显微观察显示:BxDaf16基因主要在雄虫的咽部神经环与中肠道处表达,在雌虫的头部神经元与卵巢处表达;BxAge-1基因在松材线虫雌雄虫间的组织表达略有差异,主要在线虫的生殖部位附近表达;BxAkt基因在线虫雌雄虫间表达略有差异,主要在雄虫的生殖部位、肛门神经部位及咽部神经部位表达,在雌虫的咽部神经周围处表达;BxSgk-1基因主要在线虫雄虫的的背部神经脊索处表达,在雌虫的咽前部周围神经及中食道球后部神经附近表达。利用qPCR法,对四个基因在鱼藤酮、苦参碱及盐酸左旋咪唑药剂胁迫处理时的转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定量结果显示:3种药剂胁迫12 h及24 h时,BxDaf16基因表达均上调,推测BxDaf16基因在松材线虫耐药应激中起到正向调控作用;BxAge-1基因在低浓度的盐酸左旋咪唑药剂胁迫时的表达呈下降趋势,而在鱼藤酮及苦参碱药剂胁迫时的表达规律不明显;BxAkt基因在苦参碱及盐酸左旋咪唑胁迫12 h时的表达下降,在其他处理时的表达变化不规律;BxSgk-1基因在盐酸左旋咪唑胁迫12 h时的相对表达下降,而在其它处理时的表达总体上调。BxAge-1、BxAkt、BxSgk-1三种激酶基因均与松材线虫的耐药应激、免疫防御密切相关。总之,作为重要的潜在药物靶标基因,松材线虫IIS路径中四个基因是杀线机理研究与未来新型杀线剂研究的重点。4、松材线虫IIS路径相关基因的RNAi体外合成BxDaf-16、BxAge-1、BxAkt及BxSgk-1四个靶标基因的dsRNA,利用体外浸泡法进行RNA沉默试验。qPCR检测沉默效果,同时进行鱼藤酮、苦参碱及盐酸左旋咪唑药剂胁迫处理实验,观察dsRNA处理组与DEPC-H2O处理组间的线虫死亡率变化,研究四个基因在线虫应激、免疫防御方面的具体功能。qPCR结果表明:dsRNA处理后松材线虫与对照组线虫相比,BxDaf16、BxAge-1、BxAkt及BxSgk-及基因转录水平均明显下降,沉默效率分别为40.13%、48.18%、68.87%、38.30%。表型观察显示:与对照组线虫相比,dsBxDaf-16处理的线虫表型呈“蜷缩打结”,摆动频率明显下降;dsBxAge-1处理的线虫表型及摆动频率无明显差异;dsBxAkt处理的线虫表型无明显差异,成虫的摆动频率下降;dsBxSgk-1处理组的线虫表型无明显差异,线虫摆动频率明显下降。生测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处理的线虫相比,dsBxDaf-16处理的线虫在3种药剂胁迫12 h及24 h时的死亡率明显增加。dsBxAge-1处理的线虫在3种药剂胁迫12 h及24 h时的死亡率总体下降。dsBxAkt处理的线虫除在鱼藤酮药剂胁迫12 h时的死亡率明显上调外,在其它药剂处理时的死亡率总体下降。dsBxSgk-1处理的线虫除在苦参碱药剂胁迫24 h时的死亡率明显上调外,在其它药剂胁迫处理时的死亡率显着下降。5、松材线虫IIS路径中四个基因联合沉默初步探究在四个基因单独沉默的基础上,采用体外浸泡dsRNA法进行基因联合沉默干扰试验。结合qPCR、生测试验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四个基因在松材线虫耐药胁迫及免疫防御防御的功能,初步探究松材线虫IIS路径中四个基因间的基因关系。qPCR结果显示:BxDaf-16与BxAge-1共沉默、BxDaf-16与BxAkt共沉默、BxDaf-16与BxSgk-1共沉默、BxAge-1与BxAkt共沉默、BxAge-1与BxSgk-1共沉默、BxAkt与BxSgk-1共沉默后的靶标基因的转录水平均下降,基因联合沉默成功。药剂处理试验显示:与BxDaf-16基因单独沉默相比,BxDaf-16与BxAge-1基因共沉默、BxDaf16与BxAkt基因共沉默、BxDaf-16与BxSgk-1基因共沉默的线虫,在药剂胁迫时的死亡率总体下降。BxAge-1与BxAkt基因共沉默、BxAge-1与BxSgk-1基因共沉默、BxAkt与BxSgk-1基因共沉默的线虫,在不同药剂胁迫时死亡率变化不规律。

柏龙[8](2015)在《湖北宜昌景观格局与松材线虫病流行之间的关系研究》文中认为景观格局对能量流、物质流和物种流等生态学过程影响显着。森林病虫害流行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生态学过程,也是常见的干扰形式。为了探究区域生境差异对病虫害发生及扩散的影响,本文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为对象,结合区域森林资源二类清查矢量数据和松材线虫病普查资料,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探究景观格局对松材线虫病发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松林景观类型百分比、平均斑块面积、自然连接度和聚合度与松材线虫病的发病率成正相关;松林的中、小斑块能抑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巨斑块、超大斑块对松材线虫的大面积发生有利;(2)当自然村面积约大于1500hm2时,连发村的松林斑块数量大于偶发村,而平均斑块面积、聚合度低于偶发村,其它松林景观指数间差异较小,反映出松林景观破碎化程度的增加有利于松材线虫病的连续发生;(3)从景观干扰上分析显示人类活动强度与松材线虫病发病率成正相关;(4)在景观尺度水平上,景观的破碎度大、多样性指数高、蔓延度指数小、斑块形状简单、受人类活动影响大的乡镇松材线虫病发病率高;(5)当连发村和偶发村的面积相似时,连发村的景观多样性、破碎化程度、景观形状复杂性均普遍高于偶发村,表明景观的异质性可以促进松材线虫病的连续发生。通过夷陵区乡镇和自然村两个尺度水平上的分析可知,由小斑块松林组成且斑块聚集度低、总体景观破碎化程度低、景观的异质性低的景观格局对松材线虫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对当地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就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茂魁[9](2014)在《马尾松蛀干害虫种群动态与松材线虫病的关系及松褐天牛天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松材线虫病(Pine wilt disease)是危害我国马尾松林的毁灭性病害,蛀干害虫是其病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ner et Buhrer)的传播媒介。为了揭示马尾松林中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对其主要蛀干害虫种群变化的制约作用,探讨控制松材线虫病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于2012年5月2014年4月,在浙江宁波、安徽九华山和贵州遵义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马尾松林区,对生物因子——蛀干害虫及其天敌和非生物因子——立地条件和气象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了马尾松蛀干害虫种群动态与松材线虫病的关系及松褐天牛的主要天敌,为防治松褐天牛遏制松材线虫病的蔓延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系统调查了松材线虫病危害的马尾松上的蛀干害虫种类及其天敌。结果表明马尾松上蛀干害虫有12种,其中松褐天牛是最主要的松材线虫携带者,其生态位宽度最大,数量最多,属优势害虫。调查发现了天敌昆虫22种,其中松褐天牛寄生性天敌的寄生率为30.84%。松褐天牛种群密度随天敌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呈指数下降趋势(r=-0.9283),说明天敌对控制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花绒寄甲为松褐天牛天敌昆虫中生态位宽度最大、与之重叠度最高的天敌,其次为肿腿蜂。2.研究表明,马尾松林中,随着松褐天牛种群密度的增加,松材线虫病害株率呈线性增加。松褐天牛是马尾松蛀干害虫中导致松材线虫病的蔓延的最直接因素,1头成虫平均能使4.06株马尾松感染松材线虫病。3.马尾松林中制约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变化的关键因子为:林龄、树种丰富度指数、郁闭度、马尾松株密度和日均相对湿度,这5个因子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y)的回归模型为:y=16.69x1+15.07x2+x3+42.84x6+447.61x13-394.52,该模型可用于马尾松林中松褐天牛的种群密度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差异不显着。4.对花绒寄甲的林间种群保持机制研究表明,花绒寄甲可以通过寄生马尾松角胫象、短角椎天牛、松幽天牛、松瘤象等蛀干害虫,持续保持其林间较高的种群数量。5.发现了松脊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sp.(新种),创建了忠岐指数(Y)的肿腿蜂类天敌的室内控害效能评价体系,为开发利用肿腿蜂用于生物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指标和方法。经该体系评价,表明新发现的松脊吉丁肿腿蜂在防治松褐天牛上具有较大潜力。单头雌蜂能防治34头松褐天牛3龄幼虫,是一种可用于防治该害虫的优秀寄生蜂。

郭延志[10](2012)在《小茴香粗提液对松材线虫的杀灭作用及其对松材线虫携带细菌抑制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主要研究了小茴香粗提液对松材线虫的杀灭作用及对松材线虫携带细菌的抑制作用。小茴香乙醇提取物蒸干后蒸馏水溶解,经乙酸乙酯萃取后,得到的水相和乙酸乙酯相分别处理松材线虫,结果发现小茴香的杀线活性成分存在于水相中。通过比较小茴香乙醇提取物和蛋白质对松材线虫的杀灭作用,结果表明小茴香蛋白质没有杀线活性。利用水和不同比例的乙醇溶液分别浸取小茴香研磨物,发现纯水和纯乙醇的浸取液有很强的杀线活性。本实验得出小茴香乙醇粗提液在24h、36h、48h、60h、72h的半数致死剂量(LC50)分别为16.496mg/mL,9.508mg/mL,8.802mg/mL, 7.845mg/mL, and 7.557mg/mLo同时本文还对小茴香提取物对松材线虫携带细菌的抑菌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小茴香粗提液在浓度为37.333mg/mL条件下,对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抑菌效果为77.3%;且在该浓度条件下能够对松材线虫携带的荧光假单胞菌GcM5-1A达到完全抑制的效果。根据菌落形态的特点筛选出三株对小茴香粗提液敏感菌株和一株不敏感菌株,根据16srDNA序列结合常规生理生化检验对分离菌种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三株敏感菌分别属于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株非敏感菌属于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该研究将为环境友好型松萎蔫病防治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苦豆碱防治松材线虫病技术及其生态学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苦豆碱防治松材线虫病技术及其生态学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松材线虫病的检测及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致病机制
    1.1 松材线虫的发生及危害
    1.2 松材线虫病的致病机制
2 检测技术
3 综合防治技术
    3.1 增加防疫力度
    3.2 完善检测手段
    3.3 规范采伐管理
    3.4 生物防治技术
    3.5 化学防治
    3.6 物理防治
4 问题与展望

(2)基于WANFANGDATA的松材线虫病文献学分析与研究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库选择与检索
2 分析方法
    2.1 主题分布分析
    2.2 时间分布分析
    2.3 学科分布分析
    2.4 作者与机构分布分析
    2.5 基金项目分布分析
3 当前研究进展
4 研究展望及防治理念

(3)两种温度驯化下松材线虫成虫转录组特征及性别决定基因mog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松材线虫及松材线虫病
        1.1.1 松材线虫寄主植物及媒介昆虫
        1.1.2 松材线虫生活史
        1.1.3 松材线虫致病机理
        1.1.4 松材线虫及松材线虫病防治措施
    1.2 温度影响线虫的生命活动
        1.2.1 温度对松材线虫生命活动的影响
        1.2.2 温度对其他植物寄生线虫生命活动的影响
        1.2.3 线虫具有响应并适应低温的能力
    1.3 线虫的发育繁殖
        1.3.1 线虫的生殖发育及dauer期线虫形成
        1.3.2 线虫的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菌株与虫株
        2.1.2 溶液配制
        2.1.3 培养基配制
        2.1.4 主要仪器
        2.1.5 生化及分子生物学试剂
        2.1.6 引物设计与合成
    2.2 方法
        2.2.1 松材线虫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持续驯化培养试验
        2.2.1.1 松材线虫虫株的活化
        2.2.1.2 松材线虫虫株持续驯化培养
        2.2.2 松材线虫的分离、收集、清洗
        2.2.2.1 松材线虫的分离
        2.2.2.2 松材线虫的收集
        2.2.2.3 松材线虫的清洗
        2.2.3 松材线虫虫体总RNA的提取
        2.2.4 松材线虫虫体总RNA的反转录
        2.2.5 松材线虫虫体总RNA转录组分析
        2.2.5.1 松材线虫15℃和25℃驯化下成虫转录组数据可靠性评估
        2.2.5.2 松材线虫15℃和25℃驯化下成虫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2.2.5.3 松材线虫15℃和25℃驯化下成虫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2.2.5.4 松材线虫15℃和25℃驯化下成虫生长发育分析
        2.2.6 松材线虫mog基因的分析
        2.2.6.1 松材线虫mog基因的碱基序列分析
        2.2.6.2 松材线虫mog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分析
        2.2.6.3 松材线虫mog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
        2.2.6.4 松材线虫mog基因的功能通路分析
        2.2.7 松材线虫RNA干扰所用外源dsRNA合成
        2.2.7.1 mog-2和gfp基因特异性片段克隆
        2.2.7.2 mog-2和gfp基因特异性片段PCR产物的纯化回收
        2.2.7.3 mog-2和gfp基因特异性片段连接表达载体pMD19-T
        2.2.7.4 mog-2和gfp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
        2.2.7.5 mog-2和gfp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子的菌液PCR验证
        2.2.7.6 mog-2和gfp成功转化的重组表达载体的提取
        2.2.7.7 T7-mog-2和T7-gfp特异性片段扩增及载体构建
        2.2.7.8 T7-mog-2和T7-gfp特异性片段线性双链DNA扩增及纯化
        2.2.7.9 T7-mog-2和T7-gfp特异性片段的dsRNA合成
        2.2.8 T7-mog-2和T7-gfp特异性片段DSRNA浸染松材线虫二龄幼虫
        2.2.9 外源dsRNA对松材线虫二龄幼虫的影响
        2.2.9.1 外源dsRNA能否进入松材线虫二龄幼虫体内并表达
        2.2.9.2 外源dsRNA对松材线虫二龄幼虫存活率的影响
        2.2.9.3 外源dsRNA对松材线虫二龄幼虫蠕动行为的影响
        2.2.9.4 外源dsRNA对松材线虫二龄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2.2.9.5 外源dsRNA对松材线虫二龄幼虫发育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松材线虫15℃和25℃驯化下成虫转录组数据分析
        3.1.1 松材线虫15℃和25℃驯化下成虫转录组数据可靠性分析
        3.1.2 松材线虫15℃和25℃驯化下成虫转录组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3.1.3 松材线虫15℃和25℃驯化下成虫转录组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3.1.3.1 松材线虫15℃和25℃驯化下成虫转录组差异基因GO分析
        3.1.3.2 松材线虫15℃和25℃驯化下成虫转录组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3.1.4 松材线虫15℃和25℃驯化下成虫信号转导路径分析
        3.1.5 松材线虫15℃和25℃驯化下成虫脂质代谢分析
        3.1.6 松材线虫15℃和25℃驯化下成虫生殖发育基因分析
        3.1.6.1 松材线虫daf基因家族分析
        3.1.6.2 松材线虫dpy基因家族分析
        3.1.6.3 松材线虫HOX基因簇分析
        3.1.6.4 松材线虫mog基因家族分析
        3.1.6.5 松材线虫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基因分析
    3.2 松材线虫性别决定基因mog的分析
        3.2.1 松材线虫性别决定基因mog的碱基序列分析
        3.2.2 松材线虫性别决定基因mog的编码蛋白质结构分析
        3.2.2.1 松材线虫MOG蛋白一级结构分析
        3.2.2.2 松材线虫MOG蛋白二级结构分析
        3.2.2.3 松材线虫MOG蛋白结构域分析
        3.2.2.4 松材线虫MOG蛋白3D结构分析
        3.2.3 松材线虫mog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
        3.2.4 松材线虫mog基因的功能通路分析
        3.2.5 松材线虫mog-2基因的功能研究
        3.2.5.1 松材线虫混合虫态虫体总RNA的提取
        3.2.5.2 mog-2和gfp基因特异性片段克隆与重组载体的菌液PCR验证
        3.2.5.3 T7-mog-2和T7-gfp特异性片段克隆与重组载体的菌液PCR验证
        3.2.5.4 T7-mog-2和T7-gfp特异性片段线性双链DNA扩增
        3.2.5.5 T7-mog-2和T7-gfp特异性片段的dsRNA合成
        3.2.5.6 外源dsRNA能否进入松材线虫二龄幼虫体内并表达
        3.2.5.7 外源dsRNA对松材线虫二龄幼虫存活率的影响
        3.2.5.8 外源dsRNA对松材线虫二龄幼虫蠕动行为的影响
        3.2.5.9 外源dsRNA对松材线虫二龄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3.2.5.10 外源dsRNA对松材线虫二龄幼虫发育的影响
4 讨论
    4.1 松材线虫15℃和25℃驯化下成虫转录组数据分析
        4.1.1 松材线虫15℃和25℃驯化下成虫信号转导路径分析
        4.1.2 松材线虫15℃和25℃驯化下成虫脂质代谢分析
        4.1.3 松材线虫15℃和25℃驯化下成虫生殖发育基因分析
    4.2 松材线虫mog基因的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松材线虫病与松墨天牛
        1.1.1 分布与危害
        1.1.2 松材线虫病及松墨天牛的防治
    1.2 景观生态学及其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1.2.1 景观生态学
        1.2.2 景观生态学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1.3 景观遗传学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1.3.1 景观遗传学
        1.3.2 景观遗传学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的影响
    2.1 研究区概况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松墨天牛种群密度调查
        2.2.2 松墨天牛不同发生期划分及赋值
        2.2.3 景观类型划分
        2.2.4 景观指数的选取与计算
        2.2.5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研究区松墨天牛成虫发生动态
        2.3.2 不同研究区松墨天牛成虫的发生期
        2.3.3 不同研究区的景观格局
        2.3.4 斑块类型水平相关性分析
        2.3.5 景观水平相关性分析
        2.3.6 景观格局与松墨天牛各发生期的相关性
    2.4 讨论
3 不同景观尺度下松墨天牛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区域概况及样本采集
        3.1.2 DNA提取与全基因组重测序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全基因组重测序、检测和注释
        3.2.2 县域小尺度内种群遗传多样性
        3.2.3 不同景观尺度下种群遗传结构
    3.3 讨论
4 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研究区域与样本采集
        4.1.2 景观类型划分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基因流的影响
        4.2.2 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4.3 讨论
5 全文小结和展望
    5.1 全文小结
        5.1.1 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的影响
        5.1.2 不同景观尺度下松墨天牛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5.1.3 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顺昌与霞浦间大尺度的ADMIXTURE分析与CV error结果
    附录 B 顺昌县ADMIXTURE分析与CV error结果
    附录 C 霞浦县ADMIXTURE分析与CV error结果
    附录 D 小尺度内种群ADMIXTURE分析(K=3-7)
    附录 E Mantel test相关性分析
    附录 F 全文简略词对照表
致谢

(5)三峡库区松材线虫病的景观生态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松材线虫病及其发展
        1.1.2 影响松材线虫病的因素
        1.1.3 疫情的治理
        1.1.4 景观生态学及其发展
        1.1.5 景观生态学研究内容和方法
        1.1.6 景观生态学应用与森林保护
        1.1.7 景观安全格局及风险评价
        1.1.8 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安全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1.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研究技术路线
    1.4 课题来源
第二章 景观异质性与松材线虫病的关系及生态风险分析研究一以区县为例
    2.1 研究地简介
    2.2 数据来源和处理
    2.3 研究方法
        2.3.1 异质性景观变化与松材线虫病
        2.3.2 基于景观类别对松材线虫相对阻碍力
        2.3.3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分析
        2.3.4 数据分析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松材线虫病疫情和景观格局变化的关系
        2.4.2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生境评价
        2.4.3 异质性景观类型对松材线虫的脆弱度评价
        2.4.4 生态风险总体特征评价
    2.5 小结
第三章 景观空间格局和松材线虫病的相关性研究及插值分析一以市为例
    3.1 研究地概况
    3.2 数据来源和预处理
    3.3 分析方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生境景观评价
        3.4.2 相关性分析
        3.4.3 基于主要因子的插值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松材线虫病的扩张与人为活动强度的关系研究一以区域为例
    4.1 研究地概况
    4.2 数据来源和方法
        4.2.1 数据来源
        4.2.2 分析方法
    4.3 结果和分析
        4.3.1 三峡库区松材线虫病扩张趋势
        4.3.2 人为活动强度变化及主成分分析
        4.3.3 松材线虫病的疫情预测
    4.4 分析讨论
第五章 景观异质性对松材线虫病疫情扩散的影响一以廊道为例
    5.1 材料和方法
        5.1.1 研究地概况
        5.1.2 研究方法
    5.2 数据来源与处理
    5.3 结果
        5.3.1 疫情空间格局变化
        5.3.2 廊道层面时空格局转换
        5.3.3 研究区景观层面格局变化
    5.4 分析
        5.4.1 廊道变化与松材线虫病
        5.4.2 研究区廊道景观变化与松材线虫病
    5.5 讨论
第六章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松材线虫防控策略
    6.1 区县空间尺度防控策略
    6.2 地市空间尺度防控策略
    6.3 区域空间尺度防控策略
    6.4 廊道屏障作用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讨论
    7.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论文主要物种中文名与拉丁学名
附录 B:缩写词对照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
致谢

(6)松材线虫病病死树林间分布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松材线虫病概述
        1.2.1 松材线虫病寄主及传播方式
        1.2.2 松材线虫病的影响因素
        1.2.3 松材线虫病发病症状
        1.2.4 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法
    1.3 松材线虫病监测技术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3.3 无人机遥感技术
    1.4 立地因子对森林病虫害分布的影响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试验样地的选择
    2.3 试验方法
        2.3.1 样地调查
        2.3.2 无人机数据获取
        2.3.3 无人机影像处理
        2.3.4 病死树数量及地形因子统计方法
        2.3.5 松材线虫病病死树分布格局计算及检验方法
        2.3.6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2.4 影像分类及树冠信息提取
        2.4.1 影像分割
        2.4.2 影像分类
        2.4.3 病死树数量统计
    2.5 地形因子数据的获取
        2.5.1 坡向数据获取
        2.5.2 坡位数据获取
        2.5.3 海拔数据获取
3 结果与分析
    3.1 松材线虫病病死树分布格局
        3.1.1 松材线虫病病死树空间分布
        3.1.2 抽样方法的比较
    3.2 广东省河源市病死树分布总体特征
    3.3 不同方位病死树分布规律
        3.3.1 病死树发生轻微林分(染病株率1%以下)
        3.3.2 病死树发生中等林分(染病株率1.1%-2.9%)
        3.3.3 病死树发生严重林分(染病株率3%以上)
    3.4 不同坡向病死树分布规律
        3.4.1 病死树发生轻微林分(染病株率1%以下)
        3.4.2 病死树发生中等林分(染病株率1.1%-2.9%)
        3.4.3 病死树发生严重林分(染病株率3%以上)
    3.5 不同坡位病死树分布规律
        3.5.1 病死树发生轻微林分(染病株率1%以下)
        3.5.2 病死树发生中等林分(染病株率1.1-2.9%)
        3.5.3 病死树发生严重林分(染病株率3%以上)
    3.6 不同海拔病死树分布规律
        3.6.1 病死树发生轻微林分(染病株率1%以下)
        3.6.2 病死树发生中等林分(染病株率1.1-2.9%)
        3.6.3 病死树发生严重林分(染病株率3%以上)
4 结论与讨论
    4.1 松材线虫病病死树空间分布
    4.2 不同方位和坡向病死树分布规律
    4.3 不同坡位病死树分布规律
    4.4 不同海拔病死树分布规律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松材线虫药剂处理转录组分析及IIS路径基因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松材线虫简介
        1.1.1 分类地位及形态特征
        1.1.2 松材线虫病史及发展
        1.1.3 寄主范围及危害特点
        1.1.4 松材线虫的生活史
        1.1.5 松材线虫致病机理研究
        1.1.6 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方法
    1.2 模式线虫抗性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1.2.1 先天性免疫系统研究进展
        1.2.2 抗药性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1.2.3 抗环境刺激相关基因研究进展及其它信号路径研究
    1.3 线虫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1.3.1 转录组学简介
        1.3.2 目前转录组测序的主要技术平台
        1.3.3 植物寄生线虫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1.3.4 松材线虫后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1.4 植物寄生线虫原位杂交研究进展
        1.4.1 原位杂交简介
        1.4.2 原位杂交在植物寄生线虫研究上的应用
        1.4.3 原位杂交在松材线虫研究上的应用
    1.5 植物寄生线虫RNAi研究进展
        1.5.1 RNAi简介
        1.5.2 RNAi作用机理
        1.5.3 植物寄生线虫RNAi的研究与应用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2 药剂处理松材线虫转录组分析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线虫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2 研究方法
        2.2.1 松材线虫的处理
        2.2.2 松材线虫总RNA提取及检测
        2.2.3 文库的构建及上机测序
        2.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松材线虫总RNA提取及消化
        2.3.2 松材线虫转录组数据及其质量控制
        2.3.3 转录组数据比对及文库质量评估
        2.3.4 序列结构分析
        2.3.5 基因表达量分析
        2.3.6 差异表达分析
        2.3.7 新基因分析
    2.4 小结与讨论
3 松材线虫IIS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基因分析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线虫
        3.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3.2 主要方法
        3.2.1 松材线虫的洗虫处理
        3.2.2 松材线虫总RNA提取及检测
        3.2.3 第一链cDNA合成
        3.2.4 目的基因CDS克隆
        3.2.5 扩增片段的纯化
        3.2.6 PCR扩增产物的连接、转化
        3.2.7 菌落PCR检测
        3.2.8 生物信息学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松材线虫RNA质量
        3.3.2 松材线虫Daf-16、Age-1、Akt、Sgk-1基因的CDS克隆
        3.3.3 BxDaf-16、BxAge-1、BxAkt及BxSgk-1基因特性分析
    3.4 小结与讨论
4 松材线虫IIS路径四个基因的表达分析
    4.1 试验材料
        4.1.1 供试线虫
        4.1.2 主要试剂及酶类
        4.1.3 杂交相关溶液配制
        4.1.4 qPCR相关药剂配制
    4.2 主要方法
        4.2.1 杂交试验的主要方法
        4.2.2 qPCR试验的主要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原位杂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4.3.2 qPCR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小结与讨论
        4.4.1 杂交试验小结与分析
        4.4.2 qPCR试验小结与分析
5 松材线虫IIS路径四个基因的RNAi沉默分析
    5.1 试验材料
        5.1.1 供试线虫
        5.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5.2 主要方法
        5.2.1 RNAi引物设计
        5.2.2 RNA提取及cDNA合成
        5.2.3 dsRNA合成
        5.2.4 dsRNA处理线虫
        5.2.5 qPCR定量检测试验
        5.2.6 后续药剂处理试验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单链RNAi模板
        5.3.2 dsRNA的合成
        5.3.3 基因沉默效率分析
        5.3.4 RNAi后基因转录水平分析
        5.3.5 显微观察及表型分析
        5.3.6 四个基因沉默处理后松材线虫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
    5.4 小结与讨论
6 松材线虫IIS路径四个基因的联合沉默分析
    6.1 试验材料
        6.1.1 供试线虫
        6.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6.2 主要方法
        6.2.1 RNA提取及cDNA合成
        6.2.2 dsRNA合成
        6.2.3 dsRNA处理线虫
        6.2.4 qPCR定量检测试验
        6.2.5 后续药剂处理试验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基因共沉默后基因转录水平分析
        6.3.2 基因共沉后表型观察及分析
        6.3.3 基因共沉默后松材线虫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
    6.4 小结与讨论
        6.4.1 基因共沉默效果检测及表型观察
        6.4.2 基因共沉默后线虫对药剂胁迫的敏感性
        6.4.3 存在的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8)湖北宜昌景观格局与松材线虫病流行之间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传播
    1.3 松材线虫病的防治现状
        1.3.1 清除病原
        1.3.2 阻断传播
        1.3.3 消灭线虫
        1.3.4 生态控制
    1.4 景观生态学及其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1.4.1 景观生态学概述
        1.4.2 景观生态学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内容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3 景观格局与松材线虫病发病程度的关系
    3.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1.1 数据来源和野外调查
        3.1.2 研究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研究区各乡镇发病率
        3.2.2 研究区景观类型组成分析
        3.2.3 斑块尺度上景观组分格局与松材线虫病发病程度的关系
        3.2.4 景观尺度上景观格局指数与松材线虫病发病程度的关系
    3.3 小结与讨论
4 景观格局差异对松材线虫病扩散的影响
    4.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4.1.1 数据来源
        4.1.2 研究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松林景观格局差异与松材线虫病流行的影响
        4.2.2 景观多样性对松材线虫病流行的影响
        4.2.3 景观破碎化对松材线虫病流行的影响
        4.2.4 景观蔓延度与聚合度对松材线虫病流行的影响
        4.2.5 景观形状对松材线虫病流行的影响
    4.3 小结与讨论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沦
    5.2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9)马尾松蛀干害虫种群动态与松材线虫病的关系及松褐天牛天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2.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马尾松蛀干害虫及其天敌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调查方法
    2.2 结果
        2.2.1 马尾松蛀干害虫
        2.2.2 蛀干害虫天敌
    2.3 小结
第三章 马尾松蛀干害虫及其天敌携带松材线虫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宁波地区马尾松蛀干害虫携带松材线虫研究
        3.2.2 宁波地区马尾松蛀干害虫天敌携带松材线虫研究
        3.2.3 九华山和遵义林区马尾松主要蛀干害虫及其天敌携带松材线虫研究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松褐天牛成虫传播松材线虫病能力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虫来源
        4.1.2 研究方法
        4.1.3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时取食的寄主部位和枝龄
        4.2.2 松褐天牛成虫携带松材线虫数量
        4.2.3 林间松褐天牛成虫寿命与取食量
        4.2.4 松褐天牛成虫产卵刻槽处的松材线虫检出率
        4.2.5 马尾松树上松褐天牛成虫取食量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松褐天牛种群变化与非生物因子关系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林分因子调查
        5.1.2 气象因子调查
        5.1.3 松褐天牛种群密度调查
        5.1.4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制约因子确定
        5.2.2 松材线虫病害株率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关系
        5.2.3 松褐天牛种群密度与其制约因子分析
        5.2.4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
        5.2.5 松褐天牛种群密度预测评定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松褐天牛种群变化与生物因子关系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样地概况
        6.1.2 试验方法
        6.1.3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松褐天牛危害马尾松时序研究
        6.2.2 马尾松上其他蛀干害虫危害时序研究
        6.2.3 松材线虫病危害的马尾松树干内蛀干害虫生态位宽度研究
        6.2.4 松材线虫病危害的马尾松树干内蛀干害虫生态位重叠度研究
        6.2.5 宁波、九华山和遵义林区马尾松树干内蛀干害虫生态位及重叠度
        6.2.6 松褐天牛种群密度与其他蛀干害虫物种多样性指数关系
        6.2.7 松褐天牛发育过程中天敌分布时序研究
        6.2.8 松褐天牛天敌生态位宽度研究
        6.2.9 松褐天牛天敌生态位重叠度研究
        6.2.10 松褐天牛种群密度与其天敌物种多样性指数关系
    6.3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松褐天牛天敌花绒寄甲林间种群保持机制研究
    7.1 材料与方法
        7.1.1 室内条件下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等寄主的寄生作用
        7.1.2 松褐天牛虫道结构与花绒寄甲寄生的关系
        7.1.3 数据处理
    7.2 结果与分析
        7.2.1 林间马尾松树上花绒寄甲对寄主的寄生作用
        7.2.2 室内条件下花绒寄甲对寄主的寄生作用
        7.2.3 松褐天牛虫道结构与花绒寄甲寄生的关系
    7.3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肿腿蜂类寄生蜂室内控害效能评价
    8.1 材料与方法
        8.1.1 供试昆虫
        8.1.2 松脊吉丁肿腿蜂生物学特性和寄生行为学观测
        8.1.3 功能反应试验
        8.1.4 数据分析
    8.2 结果与分析
        8.2.1 松脊吉丁肿腿蜂的生物学特性和寄生行为学观测
        8.2.2 松脊吉丁肿腿蜂对松褐天牛 3 龄幼虫的功能反应
        8.2.3 松脊吉丁肿腿蜂的忠岐指数
    8.3 小结与讨论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9.1 结论
    9.2 讨论
    9.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10)小茴香粗提液对松材线虫的杀灭作用及其对松材线虫携带细菌抑制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小茴香粗提液对松材线虫的杀灭作用及其对松材线虫携带细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松材线虫的培养
        1.3.2 小茴香乙醇提取液分相后对松材线虫杀灭作用的比较
        1.3.3 小茴香乙醇提取液和蛋白质提取液对松材线虫杀灭作用的比较
        1.3.4 小茴香乙醇提取工艺的探索
        1.3.5 小茴香粗提液对松材线虫杀灭作用的LC_(50)值测定
        1.3.6 数据处理
        1.3.7 小茴香粗提液对松材线虫携带细菌的抑制作用
        1.3.8 小茴香粗提液对荧光假单胞菌GcM5-1A的抑制作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茴香粗提液对松材线虫杀灭作用的研究
        2.1.1 小茴香乙醇提取液分相后对松材线虫杀灭作用的比较
        2.1.2 小茴香乙醇提取液和蛋白质提取液对松材线虫杀灭作用的比较
        2.1.3 小茴香乙醇提取工艺的探索
        2.1.4 小茴香粗提液对松材线虫杀灭作用的LC_(50)值测定
        2.2 小茴香粗提液对松材线虫携带细菌的抑制作用
        2.2.1 小茴香粗提液对分离自松材线虫的细菌的抑制
        2.2.2 小茴香粗提液对荧光假单胞菌GcM5-1A的抑制作用
    3 讨论
第二章 对小茴香粗提液三株敏感菌和一株非敏感菌的菌种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及试剂配方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菌种分离纯化
        1.3.2 菌落形态观察
        1.3.3 常规染色实验
        1.3.4 生理生化测试
        1.3.5 分子生物学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落形态
        2.2 常规染色实验
        2.3 生理生化测试
        2.4 分子生物学测定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苦豆碱防治松材线虫病技术及其生态学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松材线虫病的检测及综合防治技术[J]. 曾端香,余曦玥,于敬文,贾建平,彭德良,黄文坤.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 [2]基于WANFANGDATA的松材线虫病文献学分析与研究展望[J]. 韩祥胜.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6)
  • [3]两种温度驯化下松材线虫成虫转录组特征及性别决定基因mog的分析[D]. 张蒙爱. 山东农业大学, 2020
  • [4]景观格局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D]. 李叶晨.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5]三峡库区松材线虫病的景观生态学分析[D]. 洪承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9(02)
  • [6]松材线虫病病死树林间分布规律[D]. 陆雪雷.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7]松材线虫药剂处理转录组分析及IIS路径基因的功能研究[D]. 王步勇. 东北林业大学, 2017(02)
  • [8]湖北宜昌景观格局与松材线虫病流行之间的关系研究[D]. 柏龙. 北京林业大学, 2015(10)
  • [9]马尾松蛀干害虫种群动态与松材线虫病的关系及松褐天牛天敌研究[D]. 展茂魁.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10)
  • [10]小茴香粗提液对松材线虫的杀灭作用及其对松材线虫携带细菌抑制作用的研究[D]. 郭延志. 青岛大学, 2012(12)

标签:;  ;  ;  ;  ;  

槐碱防治松材线虫技术及生态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