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出版排版技术的特点

网络出版排版技术的特点

一、网络出版中的排版技术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龚晓霖[1](2021)在《Rich HTML在医学期刊网络出版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Rich HTML可通过内容分析、知识标引,以及文字、图、表的结构化,实现碎片化条件下的深阅读。文章对Rich HTML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检验医学》应用Rich HTML进行网络传播的实践,分析目前中文医学期刊在应用Rich HTML中存在的人员资金、链接版权、功能拓展等问题,以期为Rich HTML在医学期刊网络出版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陈洁,吴申伦[2](2017)在《社群网络出版中出版商的角色定位》文中指出社群网络出版作为一种新型出版模式,表现出巨大的内容创造力,日渐为国外出版商所重视。国内的社群网络出版由于平台、版权、赢利模式等原因,仍停留在初期阶段,多数情况下出版商仅是从外部进入社交群体的内容发现与组织出版内容。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掘社群出版的价值,出版商需要重新确立自己的角色定位:以社交平台为依托的社群网络出版服务者;出版品牌与专业评价体系的建立者;在作为社群网络内容组织发现者的基础上,进一步成为社群网络出版衍生产业链的开发者。

黄照,于卉[3](2015)在《网络时代印刷排版技术对电子出版影响》文中认为电子出版,是以数字代码的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贮在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者类似功能的设备阅读使用,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方式。借助互联网,使得产品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出版发行、或是制成电子产品进行销售。在这种情况下,印刷排版技术结合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特点,对电子出版物的发行起到积极作用,使之能符合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当前印刷排版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研

陈庄[4](2011)在《试论科技期刊数字化数据保存》文中研究说明期刊数字化数据存在着较严重的文件质量问题,同时存在保存机制缺陷。针对数字化文件来源与制成对其文件质量的影响,期刊编辑应发挥职业特点,在编辑加工过程中提高数字化文件质量,并选择适当的文件格式,采用异地迁移保存方法,维护科技期刊原始数字化数据长期保存安全性和再利用有效性。

赵鸥,颜志森[5](2011)在《期刊网络出版者的邻接权及其保护》文中研究说明阐述了邻接权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分析了邻接权和相关权益.提出期刊出版者应提高编辑法律意识,规范出版行为,采取技术措施防止他人对其作品的非法使用,并与用户签订许可使用合同.同时,相关部门应建立系统的着作权保护工程,平衡相关方面利益,完善邻接权权利范围和保护措施,从而依法保护期刊网络出版者的邻接权.

张悦悦[6](2011)在《中小学教辅图书的网络出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出版成为可能。网络出版凭借自身诸多优势,已成为当下出版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网络出版因其即时互动性、多媒体融合性等特点,迅速介入占据近“半壁”图书市场的中小学教辅图书出版领域,试图挽救陷入困境的教辅图书行业。教育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与教育发展息息相关的教辅图书,在中小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扮演着必不可少的重要角。网络出版中的音频、音乐、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内容让教辅图书呈现出“声”“色”并重、生动活泼、即时交流等特性,弥补了纸质图书“呆板”的不足,实现了教辅图书的“能说会道”,深受“数字士着”(中小学生)们的喜爱。论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简要论述了中小学网络教辅图书出版研究的立论依据和研究方案。第二章从中小学教辅图书传统出版现状入手,细致剖析了新课改推行、出版社转企改制、出版技术创新等新形势对教辅图书出版的冲击及中小学教辅图书在传统出版模式下面临的诸多困境。第三章从网络出版的概念界定、发展沿革、优劣特征探讨了教辅图书对网络出版的需求,描述中小学教辅图书网络出版现状。目前已有出版企业及网络信息服务公司投身教辅图书网络出版中,新推出的中小学网络教辅图书在信息内容、互动模式、盈利模式上都早现出自身独特的特点。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旨在探讨网络出版在中小学网络教辅图书出版中的应用,以期建立完善有效的中小学教辅图书网络出版模式,推动网络教辅图书的有序健康发展。中小学教辅图书网络出版模式的构建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进行:一是构建网络出版编辑模式;二是构建网络出版经营模式。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对出版工作的全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从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排版、校对六个程序分别研究了建构网络编辑一体化的优势所在和可操作性。出版经营关系到中小学网络教辅图书出版企业发展命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分别从品牌塑造策略、人才培养策略、营销建设策略、管理建设策略四个论题深入探究了构建网络出版经营模式的有效手段和操作方式。最后,论文对中小学网络教辅图书的发展作出了总结和展望,指出了美好前景的可实现性,同时也指出了实现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技术困难、观念更新等难题。中小学网络教辅图书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规模,但从教育改革形势和网络出版发展趋势来看,必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网络出版问世的时间不长,已有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中小学网络教辅图书出版作为网络出版和中小学教辅图书相结合的“新生事物”,业界对其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在大量文献阅读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中小学教辅图书网络出版作了初步系统性研究。

匡导球[7](2009)在《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世纪的一百年间,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在这一特定的社会和科技背景下,中国出版技术完成了从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的转型。对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的历史变迁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与分析,探索中国传统出版技术向现代出版技术转型的动因、机制与变迁模式,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发展提供历史借鉴,既有学术价值,也有现实意义。而从技术史的角度研究中国出版业的变迁,目前仍是学术界很少涉足的领域。界定出版技术的定义、性质及其构成是研究出版技术变迁的前提。出版技术是指传播主体对作品信息进行编辑、复制以及“原样”传输的操作技能,是反映在物质形态的工具、机器等装备,网络形态的系统、程序等软件,以及出版过程中体现的信息组织理念、工艺流程和实施手段。出版技术是观念形态与操作形态的统一,而非出版过程中具体工艺过程的简单拼加。出版技术至少包括编辑技术、复制技术、介质制造技术和发行技术四个方面。出版技术的每次重大创新,都大大增强了人类获取信息的能力,改进了人类文化交流的方式,给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因而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科学划分出版技术的发展阶段是研究出版技术变迁的基础。从社会形态、技术手段分析,二十世纪的中国出版技术变迁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00年至1949年;1950年至1984年;1985年至2000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变迁轨迹。世纪之初,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新技术、出版救国的新思潮、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推动了中国出版技术的近代化。铅活字技术与半机械化印刷技术的结合,提高了出版生产的效率,出版物的外在形式、印装水平、发行方式也得到全面更新;在新技术条件下,传统编辑形态和编辑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编辑形制基本形成。中国出版业核心技术、工作流程、组织形式、经济规模均发生了重大改变,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都实现了深刻变革.1950年后,出版业整体过渡到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阶段,出版各部门产量、质量都得到显着提高,编辑、制版、印刷、装订及发行等环节实现了整体配套.但此后较长一段时间,出版技术总体发展较为缓慢,没有实质性突破,且各技术门类发展不平衡。80代初,造纸工业基本实现机械化,但因原料供给、科研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而此阶段编辑技术从选题、内容编排到校正、定稿等环节日益完善和规范,标志着编辑技术体系更加成熟。专业化的发行体制解决了发行覆盖面小、渠道残缺堵塞等技术难题。在出版技术自主创新方面,受工业制造水平影响,投入生产环节的新产品、新设备不多,但在研发方面仍有不少突破,为80年代中期出版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奠定了基础。现代出版技术体系的形成始于1985年,以北大激光照排技术通过国家鉴定为标志。随着计算机排版技术的发展,出版业彻底告别“铅与火”而走向“光与电”,“数字化工作流程”将印前、印刷和印后过程整合成一个具有统一数据格式的不可分割的系统;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光纤通讯技术的发展,编辑技术趋向于数字化、自动化和一体化;各种适合海量存储的磁、光等新型出版介质的问世使信息存储不再局限于单一纸介质,出现了风格迥异的数字出版技术;在高科技手段的有力支撑下,依靠功能强大的办公、营销管理等应用软件,出版发行和销售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成为现实。现代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拓展了出版的外延,建立在“机械复制”技术基础之上的出版形态已不是出版业的全部,出版产业开始走向以文化资源整理和内容创作为表现形式的信息生产和再生产。纵观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史,我们可以看出,出版是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出版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具有其独特的进化规律,呈现出加速性、累积性、一体化和数字化等特征。出版技术并不是按照一种内在的、固有的技术逻辑发展的,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驱动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因素包括:(1)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史推动;(2)文化启蒙、民族运动与文化建设的政治推动;(3)科技革命与相关技术群落的技术推动;(4)技术创新政策与科研体制改革的制度推动;(5)出版产业迅速发展的市场推动。出版技术的转型机制,表现为技术——需求双重诱因模式、政府行为诱因模式与企业行为诱因模式。不同的创新机制,产生不同的创新效应。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出版技术的创新机制也呈现出相应的演变轨迹。1978年以后,由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出版技术创新开始由政府推动向市场推动转变,其结果是技术进步的速率加快、周期变短,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为主导的多维整合效应逐步显现。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吸收国外先进科技成果,推进出版技术创新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一味引进成套设备,实行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技术依赖性,制约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更严重的后果是,在出版这样一个特殊行业,缺乏技术自主性,稍有不慎,将危及国家信息安全。出版传播技术的变迁是自然世界的动态进化过程,从印刷、网络出版到跨媒体出版,出版技术的每次创新,都增加了出版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力,都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表现在出版技术进步不断增强人类获取信息的能力、出版技术发展推动人类文化交流模式转变以及网络出版技术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中国出版技术创新已走过“引进创新”阶段,正致力于技术的“集成创新”,其未来方向应是“自主创新”。为此,必须改善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改进技术引进方式,建立新的技术创新主体和技术创新平台,形成新的技术激励扩散机制,并以市场为导向,坚持高起点与延续性,实现出版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推动出版技术创新的环境、目标和途径,以及通过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郑舜钦[8](2008)在《网络出版中的版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兼论我国传统出版业的转型》文中认为随着作品数字化技术的成熟和社会大众阅读方式的转变,我国传统出版业正面临着一场数字化的冲击波,传统出版业开始转型,与网络出版融合发展成为转型的方向。作品数字化和网络出版快速发展对我国传统版权法律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版权法律制度的一些原则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了重构。版权人权利的扩张引起了网络出版中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不平衡,造成网络出版发展的法律制度困境。本文探讨了网络出版中创作者(版权人)、出版者(传播者)、使用者(消费者)的不同权利内容。认为传统版权法的基本制度在网络出版中还是适用的,但是由于网络出版中版权人权利扩张和法律概念内涵变化,因此,重新界定网络出版中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也势在必行。本文在探讨网络出版中的网络浏览、作品数据库保护、复制权、发行权、技术措施、版权限制等问题时,借鉴了版权国际条约和美国、欧盟等国家网络版权法律制度。分析我国目前网络出版版权保护法律制度上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本文通过四章展开分析和论证:第一章概述了网络出版的概念与内涵,明确本文研究的主题和范围。介绍了我国网络出版版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和行政管理制度,分析提出本文所要探讨的法律问题。第二章介绍了我国传统版权法中的利益平衡理论,以及利益平衡理论在网络出版中的制度安排。第三章通过对WCT、WPPT等“互联网条约”和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网络版权制度的比较分析,重点分析我国目前网络出版中的不同主体的版权权利内容与缺陷,剖析了我国在网络作品版权保护上的不足,努力说明传统版权在网络出版延伸所产生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第四章提出了完善我国网络出版版权保护的法律思考:以利益平衡原则完善我国的制度设计、完善作品保护法律制度、统一行政管理部门与出版监管平台、以完善作品使用许可和集体保护制度。本文希望通过对网络出版中版权冲突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对平衡各方利益、完善我国版权保护制度有所裨益,另一方面也能为传统出版的顺利转型和快速发展提供法律制度参考。

许驰[9](2008)在《网络出版的运行机理研究及其运行流程设计》文中指出进入二十世纪,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Internet已从学术界延伸至寻常百姓家,人类交流方式也由以纸张铅字为中心,步入以计算机网络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与出版业的耦合成为必然,在国外,甚至将网络出版纳入到了信息产业的范畴。网络出版是出版史上的重大革命,它彻底改变了传统出版的载体、概念和商业模式,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信息环境。自2003年,我国网络出版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网络游戏出版发展迅猛,网络图文出版掀起新高潮,网络教育出版方兴未艾等等。网络出版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大大冲击人们的娱乐、教育领域。而我国处于网络出版发展的初期,如何进一步完善网络出版的发展模式,如何解决网络出版中关于安全、技术和版权等敏感问题,将深刻的影响网络出版在我国的发展。论文以我国的网络出版发展现状为基础,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为借鉴,以传统出版为比较,研究了基于网络维力下的网络出版系统要素,并系统性地对网络出版的模式及运行机理加以探讨,设计基于网络出版运行机理的流程,并对网络出版流程的设计进行评价。论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刻理解和感知网络出版系统各个要素在网络出版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从技术视角研究网络出版的模式,理清网络出版的运行机理,并基于此,重构网络出版流程,进而从根本上指导网络出版的运行和发展,优化网络出版资源配置,提高网络出版的效率和效益,最终实现出版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对社会责任的履行。首先,论文对网络出版环境下的网络出版系统要素进行分析,并基于网络维力理论对各个要素的网络互通力和群聚力深入探讨,从而更有效的理解在网络环境下各个要素的作用和地位;探索这些要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即网络出版的运行模式,并对现有的运行模式类型加以分析;全面考虑各种类型的网络出版运行模式的优劣势,选择更加符合网络环境和符合网络出版发展的网络运行模式。这为我国网络出版选择正确的运行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从而有利于网络出版的扩散和传播,有利于网络出版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其次,论文在已确定的网络出版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对网络出版运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反馈机制、利益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并在各个机制的基础上,结合网络出版运行机理含义,提出网络出版运行机理。论文通过对网络出版系统的运行机理分析,为网络出版系统各个利益方的协调、利益分配、信息反馈和保障等提供了机制上的指导,使得网络运营商、网络技术供应商、网络出版运行商、读者和作者等利益方相互合作,相互牵制,避免资源重复建设,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最终使得整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然后,论文基于提出的网络出版运行机理,对网络出版的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分别按照网络出版信息采集——网络出版制作集成——网络出版广泛传播的顺序对这三个环节的具体流程进行了基于机理的流程设计:在此基础上,这一部分还基于设计的流程对网络出版系统进行了设计,包括基于流程的网络出版系统设计与技术实现、基于流程的网络出版组织结构设计和基于流程的网络出版信息流模型设计。这为网络出版系统的健康运行提供保障。这使得网络出版的运行机理可实现性提高,为网络出版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的规范提供了保障和基础。最后,论文研究了如何对网络出版流程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价。首先对网络出版流程运行效果评价的定义和目的进行阐述,接着根据评价的功能要求构建了网络出版流程设计的评价指标;同时,这一部分在对各类评价方法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模糊综合评价和DEA两种方法分别从绝对水平和相对效率水平两个角度对网络出版流程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并进行实证分析。这将提供网络出版流程的监督机制,从而为进一步完善网络出版流程提供方向,最终提高网络出版效率。

王印东[10](2007)在《网络出版对传统编辑出版的挑战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以网络期刊、网络图书、网络博客、网络游戏等为主要形式的网络出版业获得了蓬勃发展。这一态势对我国出版行业的影响极为深远。它改变了传统的编辑出版概念,使得出版作为"信息内容提供者"成为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作为新生事物,在它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网络出版对传统的编辑出版概念的挑战以及网络出版业当前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作了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二、网络出版中的排版技术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出版中的排版技术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2)社群网络出版中出版商的角色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群网络出版中的出版角色现状
二、社群网络出版发展中的问题与局限
三、社群网络出版中的出版商角色再定位
    (一) 以社交平台为依托的服务者
    (二) 品牌与专业评价体系的建立者
    (三) 衍生产业链的开发者

(3)网络时代印刷排版技术对电子出版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排版技术到电子排版技术的转变
二、电子排版技术的特点
    1. 内容处理
    2. 版式规格
    3. 传送格式
    4. 跨媒体出版
三、电子出版物对排版技术的要求
    1. 内容质量
    2. 时效性
    3. 互动性
    4. 知识产权保护
四、需要完善和开展的工作
    1. 跨媒体出版
    2. 网络出版
    3. 人才培养

(4)试论科技期刊数字化数据保存(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技期刊数字化数据保存现状与问题
二、科技期刊数据保存类型和选择
三、期刊编辑应在原始数字化数据保存中发挥重要作用
    1. 提高备份数据存放介质数量
    2. 借用电子邮件服务邮箱空间异地存放
    3. 收集原始数据务必齐全、高质

(5)期刊网络出版者的邻接权及其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 邻接权及网络邻接权
2 出版者邻接权的法律特征
3 网络出版者邻接权及相关权益
    3.1 版式设计权
    3.2 邻接权的相关权益
        3.2.1 首发权
        3.2.2 链接权
4 邻接权的法律保护
    4.1 提高法律意识, 规范编辑出版行为
    4.2 采取技术措施防范他人的非法使用
    4.3 签订许可使用合同
    4.4 建立系统的着作权保护工程
    4.5 完善邻接权的立法保护

(6)中小学教辅图书的网络出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立论依据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和价值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方案
        1.2.1 研究目标和内容
        1.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2.3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2章 中小学教辅图书传统出版现状分析
    2.1 中小学教辅图书的概念及特征
        2.1.1 中小学教辅图书的概念
        2.1.2 中小学教辅图书的特征
    2.2 新环境对中小学教辅图书出版的影响
        2.2.1 中小学新课改
        2.2.2 出版社转企改制
        2.2.3 出版技术创新
    2.3 中小学教辅图书在传统出版模式下面临的困境
        2.3.1 品种迅速增加,平均印数减少
        2.3.2 同质现象严重,编辑质量不高
        2.3.3 版本快速更新,循环利用率低
        2.3.4 内容单一枯燥,缺乏及时互动
第3章 中小学教辅图书网络出版需求探析
    3.1 网络出版的概念及发展沿革
        3.1.1 网络出版的概念
        3.1.2 网络出版的发展沿革
    3.2 网络出版优劣势分析
        3.2.1 网络出版的优势
        3.2.2 网络出版的劣势
    3.3 中小学教辅图书对网络出版的需求
        3.3.1 教辅图书的特征
        3.3.2 提高学习效果
        3.3.3 中小学新课改
        3.3.4 建设环保型社会
    3.4 中小学教辅图书网络出版现状
        3.4.1 信息内容现状
        3.4.2 互动模式现状
        3.4.3 商业盈利现状
第4章 中小学教辅图书网络出版编辑模式构建
    4.1 网络选题环节
        4.1.1 前期市场调查
        4.1.2 中期选题论证
        4.1.3 后期选题优化
    4.2 网络组稿环节
        4.2.1 组稿信息发布
        4.2.2 组稿信息交流
    4.3 网络审稿环节
    4.4 网络编辑加工环节
        4.4.1 静态信息编辑加工
        4.4.2 动态信息编辑加工
    4.5 网络排版设计环节
        4.5.1 版面排版设计
        4.5.2 整体排版设计
    4.6 网络校对环节
第5章 中小学教辅图书网络出版经营模式构建
    5.1 中小学教辅图书网络出版产品塑造策略
        5.1.1 "内容为王"塑造中小学网络教辅图书品牌
        5.1.2 "设计为辅"塑造中小学网络教辅图书品牌
        5.1.3 网络版权保护塑造中小学网络教辅图书品牌
    5.2 中小学教辅图书网络出版人才培养策略
        5.2.1 中小学网络教辅图书出版企业
        5.2.2 高校编辑出版人才教育
    5.3 中小学教辅图书网络出版营销建设策略
        5.3.1 网络互动市场调查
        5.3.2 网络互动市场推广
        5.3.3 网络互动销售策划
    5.4 中小学教辅图书网络出版管理建设策略
        5.4.1 完善国家机构管理
        5.4.2 加强企业自身管理
        5.4.3 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7)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四、主要内容、结构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出版技术体系的形成及其发展
    第一节 出版技术、技术体系及其发展轨迹
        一、出版技术的内涵界定
        二、出版技术体系的形成
        三、出版技术变迁的历史轨迹
    第二节 中国传统出版技术的历史遗产
        一、中国传统出版技术的发展
        二、中国传统出版技术对西方近代出版技术的影响
    第三节 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的历史分期
        一、近代出版技术的引进与普遍应用(1900年至1949年)
        二、现代出版技术的初步形成(1950年至1984年)
        三、现代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1985至2000年)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近代出版技术的引进与普遍应用(1900-1949)
    第一节 近代出版技术传入的历史背景
        一、晚清西学东渐与近代出版起源
        二、文化启蒙运动与近代出版高潮
        三、洋务运动与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
    第二节 近代印刷、造纸与装订技术的引进
        一、近代印刷技术的传入及普遍应用
        二、近代机器造纸技术的引进与应用
        三、出版物新式装订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 编辑理念、编辑与发行技术更新
        一、编辑理念的更新
        二、编辑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
        三、发行技术的更新
    第四节 新型出版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出版业转型
        一、中国近代出版技术的革新过程
        二、新型出版机构的出现及其商业化
        三、中国出版业的近代化转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出版技术的初步形成(1950-1984)
    第一节 50年代初期出版业的整合与改造
        一、50年代初期出版业发展概况
        二、私营出版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工业化战略"与出版业布局调整
    第二节 印刷技术的发展
        一、凸版印刷技术的兴衰
        二、平版印刷技术的发展
        三、凹版印刷技术的进步
        四、书刊装订技术的提升
    第三节 出版材料制造技术的突破
        一、造纸技术体系的完善
        二、制版材料制造技术的进步
        三、油墨制造技术的发展
    第四节 编辑与发行技术的创新
        一、编辑技术体系的日益完善
        二、书刊装帧技术的发展
        三、专业化发行技术流程的构建
    第五节 出版理念、经营机制更新与现代出版业的初步形成
        一、出版理念的更新
        二、出版体制改革与经营机制转型
        三、现代出版业的初步形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1985-2000)
    第一节 全球化、信息化与中国出版技术创新
        一、新科技革命与出版业技术创新
        二、体制改革、经济发展与出版产业兴起
        三、全球化推动出版产业和出版技术升级
    第二节 "748"工程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
        一、"748"工程:突破"铅与火"的自主创新之路
        二、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发展及其原理
        三、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及其发展
    第三节 信息处理数字化与编辑技术体系变革
        一、采编系统数字化技术
        二、出版信息存储与数据库应用技术
        三、出版数据远程传输技术
    第四节 高新印刷技术普遍应用与出版介质的更新
        一、现代高速印刷机械的普遍使用
        二、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
        三、数字化直接印刷技术
        四、新型出版介质制作技术的发展
    第五节 数字出版技术发展与管理模式创新
        一、数字出版技术及其形态演变
        二、新型出版模式与出版技术平台
        三、基于信息化的出版管理与发行模式创新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动因、机制与路径
    第一节 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历史特征
        一、出版技术成果的累积性
        二、出版技术发展的加速性
        三、出版技术一体化
        四、出版技术数字化
    第二节 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动因
        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史推动
        二、文化启蒙与民族复兴的政治推动
        三、科技革命与相关技术群落的技术推动
        四、技术创新政策与科研体制改革的制度推动
        五、文化产业发展与行业内部竞争的市场推动
    第三节 中国出版技术创新的机制与模式
        一、中国出版技术的创新机制
        二、出版技术国家主导型创新模式
        三、出版技术国家诱导与企业自主创新互动模式
    第四节 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路径
        一、中国出版技术的引进创新
        二、中国出版技术的集成创新
        三、中国出版技术的原始创新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二十世纪出版技术变迁的历史启示
    第一节 二十世纪出版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出版技术进步不断增强人类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出版技术进步改变人类文化交流方式
        三、网络出版技术改变人类信息传播格局
    第二节 二十世纪出版技术变迁的借鉴意义
        一、必须改进出版技术引进方式
        二、技术研发必须坚持高起点与延续性
        三、技术创新必须有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四、技术进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第三节 新时期出版技术创新的环境、目标和途径
        一、新时期中国出版技术创新的环境
        二、中国出版技术创新的战略目标
        三、中国出版技术创新的途径
    第四节 推动出版技术进步的创新思考
        一、优化出版技术创新的科技环境
        二、优化出版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
        三、优化出版技术创新的扩散激励机制
        四、优化出版技术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网络出版中的版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兼论我国传统出版业的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网络出版与版权保护法律制度概述
    第一节 网络出版的概念与内涵
        一、传统意义上的出版
        二、网络出版、数字出版、电子出版的概念
        三、网络出版的形式与特点
    第二节 我国网络出版版权保护法律制度的现状
        一、版权保护法律制度的渊源
        二、网络出版行政管理制度初步构建
    第三节 网络出版中的版权保护法律问题
        一、版权的法律内涵
        二、网络出版中版权保护法律问题的产生
第二章 版权利益平衡理论和网络出版版权利益平衡制度
    第一节 版权利益平衡理论及在网络出版中的延伸
        一、利益平衡理论
        二、利益平衡理论在网络出版中的体现
    第二节 我国网络出版中的版权利益平衡制度
        一、合理使用制度
        二、合理使用的发展趋势——法定许可
第三章 我国网络出版版权保护法律问题分析
    第一节 网络出版者的版权保护问题
        一、相关概念的比较
        二、网络出版者版权保护的主体与内容
    第二节 网络浏览的界定与法律保护
        一、网络浏览的界定
        二、网络浏览与合理使用
        三、网络浏览与默示许可
        四、区别不同的浏览内容进行法律保护
    第三节 网络作品的版权保护
        一、网络出版中作品的版权性
        二、网络出版中的作品类型与版权保护
    第四节 网络出版中版权人权利扩张与法律保护的复杂化
        一、版权人身权保护的复杂化
        二、版权财产权的扩张与保护
第四章 完善我国网络出版版权保护制度的法律思考
    第一节 以利益平衡原则完善我国的制度设计
        一、完善公共利益保护制度,平衡社会公众利益
        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平衡出版者的利益
        三、完善版权权利限制制度,平衡使用者的利益
    第二节 健全作品保护的法律制度
        一、对多媒体作品提供独立的法律保护
        二、建立作品数据库保护法律制度
        三、完善作品登记和付酬制度
    第三节 统一行政管理部门和出版监管平台
    第四节 完善作品使用许可和集体保护制度
        一、建立完善的版权授权模式
        二、充分发挥着作权集体组织的功能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9)网络出版的运行机理研究及其运行流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论文的总体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的总体思路与框架
        1.3.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3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网络出版的基本理论
        2.1.1 网络出版的定义和特点
        2.1.2 网络出版的类型
    2.2 网络维力理论
        2.2.1 网络维力理论的基本假设
        2.2.2 网络维力的内涵
        2.2.3 网络维力的数学描述
        2.2.4 网络维力理论的核心思想
    2.3 信息效用理论
        2.3.1 信息效用的基本含义
        2.3.2 信息效用的特点
        2.3.3 信息的效用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外网络出版发展的基本经验与教训
    3.1 国外网络出版发展的现状分析
        3.1.1 国外网络出版发展状况
        3.1.2 国外网络出版宏观运行环境分析
        3.1.3 国外网络出版发展的主要问题
    3.2 国内网络出版发展的现状分析
        3.2.1 国内网络出版发展概况
        3.2.2 国内网络出版发展状况
        3.2.3 国内网络出版宏观运行环境分析
        3.2.4 国内网络出版发展的问题分析
    3.3 国内外网络出版发展经验与教训综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网络出版系统要素及运行模式分析
    4.1 网络环境下的网络出版系统要素分析
        4.1.1 网络出版系统的组成要素
        4.1.2 网络出版主体——网络出版商
        4.1.3 网络出版客体——网络出版物
        4.1.4 网络出版的市场要素——网络出版物消费群体
        4.1.5 网络出版的技术支撑要素
        4.1.6 网络出版的推动要素
    4.2 网络出版运行模式的含义与类型分析
        4.2.1 网络出版运行模式的含义
        4.2.2 网络出版内容提供商主导型
        4.2.3 网络出版运营商主导型
        4.2.4 网络出版技术提供商主导型
    4.3 网络出版运行模式的选择
        4.3.1 网络出版运行模式选择的原则
        4.3.2 网络出版运行模式选择的目标
        4.3.3 当前环境下网络出版运行模式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网络出版系统运行的机理分析
    5.1 网络出版系统运行的含义、目标和宗旨
        5.1.1 网络出版系统运行的含义与目标
        5.1.2 网络出版系统运行的宗旨
    5.2 网络出版运行机制分析
        5.2.1 动力机制
        5.2.2 协调机制
        5.2.3 反馈机制
        5.2.4 利益机制
        5.2.5 保障机制
    5.3 网络出版运行机理
        5.3.1 释义机理
        5.3.2 运行机理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分析与设计
    6.1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定义和特点
        6.1.1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定义
        6.1.2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特点
    6.2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设计目标与原则
        6.2.1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设计要求
        6.2.2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设计原则
    6.3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设计分析
        6.3.1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设计重点
        6.3.2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设计框架
    6.4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设计
        6.4.1 网络出版信息采集的流程设计
        6.4.2 网络出版制作集成的流程设计
        6.4.3 网络出版广泛传播的流程设计
    6.5 基于流程的网络出版设计
        6.5.1 基于流程的网络出版系统设计与技术实现
        6.5.2 基于流程的网络出版组织结构设计
        6.5.3 基于流程的网络出版信息流模型设计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网络出版流程运行效果评价研究
    7.1 网络出版流程运行效果评价的定义、特点和目的
        7.1.1 网络出版流程运行效果评价的特点
        7.1.2 网络出版流程的运行效果评价的功能
    7.2 网络出版流程的运行效果评价指标建立
        7.2.1 网络出版流程的运行效果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
        7.2.2 网络出版流程的运行效果评价的内容
        7.2.3 网络出版流程的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7.3 网络出版流程的运行效果评价方法比较和选择
        7.3.1 评价方法比较
        7.3.2 网络出版流程的运行效果评价方法选择
    7.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网络出版流程绝对效果评价
        7.4.1 模糊综合评价的流程
        7.4.2 实证及结论分析
    7.5 基于DEA的网络出版流程运行效果评价研究
        7.5.1 DEA的理论和方法
        7.5.2 网络出版流程运行DEA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7.5.3 评价实证及结论分析
    7.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网络出版对传统编辑出版的挑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出版对传统的出版发行概念的挑战
二、网络出版的编辑过程改写了传统的编辑学过程论
三、网络出版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出版行为的规范与管理有待加强,质量有待提高。
    2、编辑工作规范化需要加强,编辑主体素质需要提高。
    3、着作权保护有待加强和完善。

四、网络出版中的排版技术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Rich HTML在医学期刊网络出版中的应用研究[J]. 龚晓霖. 出版与印刷, 2021(03)
  • [2]社群网络出版中出版商的角色定位[J]. 陈洁,吴申伦. 现代视听, 2017(05)
  • [3]网络时代印刷排版技术对电子出版影响[J]. 黄照,于卉. 广东印刷, 2015(01)
  • [4]试论科技期刊数字化数据保存[J]. 陈庄. 出版发行研究, 2011(09)
  • [5]期刊网络出版者的邻接权及其保护[J]. 赵鸥,颜志森. 韶关学院学报, 2011(06)
  • [6]中小学教辅图书的网络出版研究[D]. 张悦悦. 陕西师范大学, 2011(11)
  • [7]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研究[D]. 匡导球.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4)
  • [8]网络出版中的版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兼论我国传统出版业的转型[D]. 郑舜钦. 复旦大学, 2008(08)
  • [9]网络出版的运行机理研究及其运行流程设计[D]. 许驰.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04)
  • [10]网络出版对传统编辑出版的挑战及对策[J]. 王印东. 理论建设, 2007(04)

标签:;  ;  ;  ;  ;  

网络出版排版技术的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