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落叶果树规划设计

北部落叶果树规划设计

一、北方部分落叶果树规划与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裴进文[1](2021)在《西安平原型乡村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凿齿村为例》文中提出乡村是中华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乡村景观是以大地为背景、以聚落为核心、以农田为基底的环境综合体,沉积着历史文化和生产生活的空间营建智慧,保护建设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风貌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植物种植是乡村景观形成的重要组成要素,具有生活生产、乡土文化、庭院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多重功能。近年来,随着乡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美丽乡村建设中植物景观营造城市化手法越来越突出,乡村地域特色保护与传承创新面临挑战。本文以西安平原地区典型乡村景观传统特色和建设现状分析入手,针对植物种植设计过程中植物景观趋于同类化且不满足村民生活需求等问题,探究一种既能留住“乡愁”延续乡村景观地域特征,又能适应现代乡村居民实际生活需求的乡村植物景观设计方法。首先,提出村域空间肌理的植物景观整体规划布局,从空间肌理形态入手,尊重和延续乡村空间肌理的空间尺度、形态、界面以及功能属性。基于共同缔造理念,提出多元主体参与式植物景观设计方法和流程。其次,通过分析乡村的空间肌理构成要素的类型、各空间肌理要素的空间尺度、界面构成、功能属性以及各空间肌理要素中植物景观的分布特征、功能作用、植物与空间肌理的关系,归纳总结西安平原型乡村典型空间肌理的特征以及各空间肌理中植物景观类型及分布方式,提出了西安平原型乡村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模式,包括乡村街巷空间植物种植设计、建筑庭院空间植物种植设计、公共空间节点植物种植设计、农田林网植物种植设计模式。最后,以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凿齿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为实践研究对象,开展村庄现代生活环境需求与村庄植物种植设计之间关系的访谈调查,实践西安平原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和设计模式。

王玲丽[2](2021)在《寒地城乡小区赏食植物种类的筛选与应用》文中指出

林舒琪[3](2020)在《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与九州景区植物原真性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从历史文献研究和现状植物调查两方面着手,对圆明园九州景区的植物景观原真性展开分析和研究,并为九州景区遗址保护与植物展示工作提出相关建议。研究6类圆明园相关文档和图档资料,总结其历史盛期时主要的植物种类、植物景观意境、植物配置模式等内容,整理出约有160种或品种的植物圆明园盛期植物种类表,总结出全园历史盛期的基调树种。对《花果树木价值清单》定种中有争议和模糊定种的15种或品种植物如刺松、马英花、千松、柏树、柏松、槟子、沙果树、探春花、黄海棠、欧栗子以及笔者提出疑议的罗汉松、佛梅花、红白丁香、白樱桃、万寿带进行了详细考据和论证定种。在御制诗文方面,与前人研究对比,本文新发现约21种植物种类且对各植物出现频次、种植位置、配景植物等进行了统计。在图档史料研究方面,本文纠正了前人辨析《圆明园四十景图》翻拍绢本中的色差等问题,根据电子版原件开展植物图像辨析研究,辨析出植物55种。对很有可能是表现清帝在圆明园的生活场景的《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和《清院画十二月令图》首次展开植物种类辨析,识别出43种植物。对圆明园全园现状植被资源展开系统调查,对九州景区的植被展开物种调查,样方调查和特殊调查。全园植被现状调查共统计到743种及品种,比历年普查平均多500种以上,其中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沉水植物的调查是几乎是同类普查所没有的,对野生植物的调查也更为详细。九州景区共统计到九州景区共统计到150种和品种的植被。根据该区样方调查统计植被相对重要值等指标,分析景区优势种。从遗址安全、遗址保护方面考虑,统计九州景区死亡乔木和对遗址有威胁乔木并展开相应分析。将全园特别是九州景区现状植被情况与历史盛期植物景观展开对比,得出九州景区木本植物种类原真性为13%-27%。在乔木优势种方面,大部分次级景区具有一定的原真性,但部分树种如刺槐、毛白杨、白蜡、‘紫叶’李等不宜作为优势种出现。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植物景观的原真性展示角度出发,对圆明园全园植物景观提出控制性建议,对九州景区植物景观提出包括历史植物景观展示以及对死亡乔木、威胁遗址乔木处理方案在内的具体建议。

宋云珊[4](2020)在《日本植物园规划设计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植物园网络的发展壮大,植物园逐渐成为世界各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面临着时代性的挑战与机遇;同时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下,植物园逐步发展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植物园历史悠久,有其发展的独特性,且日本与我国在气候条件与植物区系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研究意图促进两国植物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完善东亚地区的植物园网络体系。现阶段,国内对日本植物园的研究普遍局限于植物园概况及个案的介绍,有关区域层面的研究仅涉及到东京。日本植物园的发展建设主要依托于日本植物园协会,且已逐步形成全国性网络体系。鉴于此,论文选取了加入日本植物园协会的114个植物园为研究对象,从系统性的植物园网络体系和典型性的植物园个案两个层面开展研究。论文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定量与定性、聚类分析、整体与局部的研究方法,从日本植物园发展历程的系统梳理、发展现状的客观分析,到规划设计特征的体系化探究与发展趋势的总结性探讨,依次展开,层层推进。论文基于国内外文献与实地调研的基础材料,结合日本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系统梳理了植物园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性事件,将日本植物园380余年的历史演变解析为5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对于现阶段日本植物园的发展特征,论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从地理空间分布、权属运营、面积发展、植物收集以及设施活动5个方面进行详细整理和客观分析,并运用聚类分析总结其发展类型及特征。在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及类型研究的基础上,论文从规划设计的基础、主体、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4个层面,对应选取并探究日本植物园在选址规划、布局与植物展示、植物多样性保护及环境教育方面的规划设计特征。该部分运用整体与局部的分析方法,从整体和各类型的层面进行特征归纳,并通过典型性个案深入解析。最后,论文探讨性提出日本植物园具有建设体系化、类型多元化及展示人性化3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植物园发展建设的可借鉴之处。

黄郎[5](2020)在《贵州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分布格局及其城市应用区域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贵州省拥有极为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但目前对于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研究较为薄弱。为掌握贵州省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的种类组成、观赏特性、生态地理分布和蕴藏量,摸清其物种格局并分析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贵州城市绿化树种影响的差异性,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以定性结合定量的方法筛选出开发利用潜力较大的种类,并基于Arc GIS软件对其进行园林绿化区域规划。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省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野生维管木本植物797种,占贵州省维管束植物科的9.95%,隶属于106科288属,科属数量分别占贵州维管束植物总科属数量的42.06%与16.17%;优势科有23科,优势属有10属,其中裸子植物8科17属30种,双子叶植物94科257属736种,单子叶植物4科14属31种,并涵盖了乔灌藤三类生活型的植物,以乔木型居多,灌木次之,木质藤本最少。观赏用途上48.06%的物种可以用于观花,且观花特性多样,以白色系为主,红色系及黄色系次之,最少的为蓝紫色系花卉;观花期主要集中在春季;花径在1-3cm的观花植物居多,其次是3-5cm、>5cm两类,花相类型以星散花相、团簇花相与线条花相较为主。观叶植物相对观花类较少,观形植物与攀援植物为包含物种数最少的类型,竹类共有18种。从园林用途上看,最丰富的的一类为花灌木类,其次为独赏树、庭荫树类,盆栽及造型类、行道树、防护树、木质藤本类、植篱类相对较少,最少的为地被类与室内装饰类。(2)在水平分布上,贵阳市、黔南州以及铜仁印江、江口等地所含野生木本观赏植物最多,其次为黔东南州南部、黔西南州南部、遵义西北部等地区;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地方如六枝特区、普安、晴隆、镇远、三穗等地,仅有不到60种;主要表现为在原生性较好的区域以及保护区所在区域物种丰富度较高。基于海拔尺度的垂直分布上,物种丰富度增长趋势呈现为单峰状态,在海拔500~1500m区间段内物种丰富度最高。总的来看,基于海拔尺度的垂直分布上呈现出垂直差异高于水平差异的特点,以及喜热物种偏南和耐寒物种偏北的变化趋势。(3)本着遵循自然规律、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以城市绿化建设为导向、综合性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以1月平均气温及行政区划为Ⅰ级指标,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最低温、7月平均气温作为辅助指标;降雨量、1月极端低温、7月平均最高温、日平均气温≥10℃的日数、日平均气温≥10℃期间的积温以及贵州省植被区划作为Ⅱ级指标,以基于DEM的多元线性回归+残差内插法为操作方法,Arc GIS软件为制图基础,将贵州省园林绿化区域划分为8个区,分别为:黔西南、黔南温热极湿润园林绿化区(Ⅰ区)、赤水温热湿润园林绿化区(Ⅱ区)、黔南、黔东南温暖极湿润园林绿化区(Ⅲ区)、黔西南温暖极湿润园林绿化区(Ⅳ区)、黔东、黔东南温和极湿润园林绿化区(Ⅴ区)、黔中、黔北温和湿润园林绿化区(Ⅵ区)、黔西温凉湿润园林绿化区(Ⅶ区)、威宁、赫章寒冷湿润园林绿化区(Ⅷ区)。(4)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797种贵州省野生木本观赏植物综合评价并进行分级,得出观赏价值较高、抗性较好的一级观赏植物(>4)有28种;二级观赏植物(3.6~4)122种,综合价值稍低于一级但可作为资源开发的坚实后备资源;三级(3.2~3.6)、四级(<3.2)各有398种、249种,部分物种虽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但因资源少或适应性较差等问题而列入此类,不建议大规模开发。根据所有植物的综合得分情况,将开发应用潜力评价等级为一级与二级(评分>3.6)的植物列为开发潜力较大的对象,并将其进行城市应用区域规划得出:园林绿化区Ⅲ区与Ⅵ区观赏植物数量为最丰富的地区,高达129种与127种,其次为Ⅰ区、Ⅴ区、Ⅶ区,各有109种、96种、82种,最少的区域为Ⅳ区、Ⅱ区、Ⅷ区,分别有44种、40种、28种;总的表现为Ⅲ区>Ⅵ区>Ⅰ区>Ⅴ区>Ⅶ区>Ⅳ区>Ⅱ区>Ⅷ区。

鲍勃聿[6](2020)在《寒地植物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应用与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经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再仅限于物质需求,也注重精神文化需求,日益重视居住环境的绿化、美化。国家也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生态中国”的发展目标。乡村作为我国广大农民的生活居住地,其环境建设也被党中央重视,提出了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吉林省做为地处我国寒冷地区的农业大省,在气候条件、植物种类上具有独自的特点,因此,在乡村景观营造中,不能简单照搬苏杭的江南园林、欧美园林造景手法,而应因地制宜打造自己的寒地植物景观特色。本文通过对寒地植物景观进行实际考察,分析了寒地植物景观特点,进而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自己的寒地植物景观设计方法。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对寒地植物在景观设计和应用中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进行介绍;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寒地植物景观设计设计概念、特点与构景方法;第三部分分析探讨寒地植物景观配置形式和要素设计;第四部分将寒地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理论应用于实践案例——吉林省辉南县样子哨镇邵家店村冷家沟生态景区,进一步论述寒地植物在乡村自然景观营造中的应用与设计方案。

肖雯[7](2020)在《基于五感体验的井陉县鹿岭康养休闲小镇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社会的生产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这种追求不仅是物质生活层面还是精神生活层面的,人们需要在繁重的工作和琐碎的生活给人们带来的身体疲惫和精神压力中,找寻到一处可以释放压力、放松身心、亲近自然的复合型世外桃源。这使得我们开始思索园林景观设计应如何在创造优美风景的同时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如何更考虑亚健康人群、残疾人、老年人和感知障碍者的观赏游玩感受。以生态环境资源为基础的康养小镇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尤为重要,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在于以人为本,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应以人的体验为第一位。而视、听、触、嗅、味这五大感官又是人类感知外界环境最直接的方式,因此笔者认为将五感体验设计融入到康养小镇的植物景观设计中,可以最直接的实现小镇的健康养生目的。(1)对意大利佛洛辛诺感官公园、新加坡大巴窑感官公园、陕西西安大唐芙蓉园的实例研究,对环境心理学、色彩心理学和植物造景理论依据的深化学习,将得出结论与健康疗愈、心灵疗养、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建立联系。(2)研究分析植物的形态、颜色、质感以及种植形式、空间形式和植物与人的互动形式等,对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形成的不同感官体验,这些感官体验进而对人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和情绪等诸多方面皆会产生影响,分析归纳得出五感设计要素和原则,生成基于五感体验的园林植物设计的方法和策略。(3)运用设计实践法,对井陉县鹿岭康养休闲小镇进行植物景观的五感设计。基于康养小镇的规划背景、总体定位,根据地形、道路、当地植物资源现状,形成对小镇进行植物景观设计的理念,突出乡土植物运用,重点围绕人对植物的五种感官体验进行植物景观方案设计。设计包括植物种植分区、植物景观结构分析,和对视觉、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五个感官体验分区具体景区的植物进行配置;设计中运用植物的花、茎、叶等各部分为植物景观营造提供素材,植物的形态特征、颜色、质感等均可以引起人不同的生理体验和心理感受;结合园艺疗法,运用植物的药用价值、芳香疗愈作用等,创造出多种植物感官空间和互动体验项目。本文希望在追求健康养生的特色生态小镇的植物种植设计中能够更考虑五感体验,并能够为国内健康养生项目提供植物景观设计的有益思路和方向。

朱奕婕[8](2020)在《基于层次分析法规划昆明市的园林树种》文中指出树种规划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科学合理的树种规划可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效起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提高城市绿化效益的作用。本文在对昆明市概况研究、昆明市园林树种应用现状研究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科学合理地规划昆明市的园林树种。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树种规划领域,引入定量分析方法可有效改观以往选择树种时定性分析的主观性,实现客观、科学与合理,研究可为其他城市的树种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确定了昆明市树种规划原则和昆明市所处时植物地理位置,规划了六项技术经济指标。(2)构建了昆明市树种规划的递阶层次结构,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层次结构中各个元素的权重。规划因素中,生长适应权重为0.361,观赏效果为0.238,生态功能为0.202,社会效益为0.113,经济因素为0.086;评价指标中权重值最大的前三项是耐寒性、耐干旱和地域特色。(3)在对50个规划树种应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制定的26项评价指标十分制评分标准与昆明市树种规划综合评分函数,对每个园林树种进行综合评分。从而根据50个园林树种综合得分的高低,选择排名前4的滇润楠、滇朴、云南樟和冬樱花作为昆明市基调树种,选择排名前24的黄连木、山玉兰、云南拟单性木兰、清香木、球花石楠、复羽叶栾树、头状四照花、枫香树、云南樱花、滇合欢、白花泡桐、梧桐、红花木莲、银杏、华山松、肋果茶、垂丝海棠、桂花、川滇三角枫、滇楸共20个树种作为昆明市骨干树种。同时从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到获得园林树种综合得分的全过程中,建立的Excel计算模板方便实用。(4)规划276种一般树种,完成昆明市树种规划园林植物名录。推荐滇润楠和冬樱花为昆明市的市树。(5)对昆明市城市绿地进行分类树种规划,分别规划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区域绿地相应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与一般树种。最后对昆明市树种规划提出建议。

梁静[9](2019)在《山东济宁地区无花果引种试验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以‘波姬红’‘美利亚’‘金傲芬’‘绿早’‘金早’‘紫蕾’6个无花果品种为研究对象,以‘布兰瑞克’‘青皮’为对照品种,在山东济宁地区的气候管理条件下,对不同品种的植物学性状、物候期、抗寒性、开花结果特性、果实品质等进行了系统观测,并总结制定了栽培技术规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山东济宁,‘紫蕾’于4月上旬开始萌芽,其余品种于3月下旬开始萌芽,均于4月中旬展叶,‘绿早’‘金早’5月上旬开始结果,8月上旬进入成熟期,‘美利亚’‘青皮’‘金傲芬’‘波姬红’‘布兰瑞克’5月下旬开始结果,8月中旬进入成熟期,‘紫蕾’6月上旬开始结果,9月上旬进入成熟期,所有品种均于11月中下旬进入落叶期。2.‘金早’‘金傲芬’‘紫蕾’长势旺盛,‘金早’‘绿早’‘金傲芬’新梢生长量大。枝条形态观测表明,8个品种的枝条增粗比率大部分介于60%70%之间,‘布兰瑞克’枝条增粗率最大,高达115.36%,‘绿早’枝条增粗比率最低为0。‘金傲芬’髓缩减比率最大,高达44.58%,‘青皮’髓缩减比率最低为0。3.叶片矿质元素测定表明,叶片矿质元素的钙和镁的浓度变化有同步性,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随时间推移浓度越来越高;钾、锌元素随时间变化呈下降后波动反弹变化。4.根据TL50确定抗寒性强弱,不同品种抗寒性由强到弱顺序为‘布兰瑞克’‘紫蕾’‘金傲芬’‘绿早’‘青皮’‘金早’‘波姬红’和‘美利亚’。5.‘绿早’‘金傲芬’‘紫蕾’‘金早’‘波姬红’单株产量与亩产量均高于‘布兰瑞克’,‘绿早’单株产量与亩产量最高,分别为12.94kg和1088.37kg/666.67m2。果实品质分析表明,‘绿早’色差总值最低,为51.95,‘波姬红’的色差总值最高,为66.78;L*值,‘紫蕾’最高为32.79,‘波姬红’最低为31;A*值,‘绿早’的值最低为-0.09,‘波姬红’值域最高为17.23;B*值,‘紫蕾’的值最低为8.84,‘金傲芬’值最高为64.34,综合分析可知,‘波姬红’‘金傲芬’‘金早’等品种色值高,色感优势明显;由营养指标分析可知,‘布兰瑞克’的总糖最高,达到42.3%,‘金傲芬’‘金早’的总酸最低,仅为0.12%,在糖酸比方面,‘布兰瑞克’的糖酸比最高达到324.28,‘布兰瑞克’维生素C含量最高达到27.41mg/100g;其次是‘青皮’‘波姬红’,‘布兰瑞克’‘金傲芬’‘金早’等品种,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具有优势。矿质元素方面,‘金早’钙元素含量最高,‘布兰瑞克’铁和铜元素含量最高,‘波姬红’锌元素含量最高。综合形态和理化指标,主成分分析得分排名为‘布兰瑞克’‘波姬红’‘美丽亚’‘青皮’‘紫蕾’‘金傲芬’‘金早’‘绿早’。6.制定无花果绿色栽培技术规程,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造品种少、品质低,效益弱的老果园提供了技术保障。

闫蓬勃[10](2019)在《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评价及树种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其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居民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而城市树种多样性是维持城市森林稳定性、便于其持续地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城市树种多样性的提高虽然可以通过增加绿化中使用的树种数量实现,但实践证明,不当的树种选择不但难以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还可导致经济损失和资源的浪费。因而充分了解中国城市树种的多样性现状和驱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树种规划方案,合理增加树种多样性,对城市森林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基于文献和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257个城市的树种多样性格局,依据提出的树种规划原则,以中国城市中己有树种为对象,规划了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潜在可用的树种,并以北京市为例,展示了该规划在单个城市尺度上的应用。研究主要结果包括:1.在257个城市中,树木(含灌木和木质藤本)的平均种类丰富度为128±118,树木种类总数为2640,其中近1/5的树种为外来种。在种类组成上,最常见的树种为垂柳(Salix babylonica L.)、圆柏(Juniperus chinensisL.)、紫叶李等(Prunus cerasifera f.atropurpurea(Jacq.)Rehd.)。各城市间的树种组成相似度具有纬度变化梯度特征,同一纬度上的城市间树种组成不相似性低。此外,城市树种也存在一定同质化现象,一些树种广泛分布在不同城市中。在城市内部,公园绿地是树种丰富度最高的区域,空闲地的种类丰富度最低。2.根据气候适宜性、城市环境适宜性和种类多样性原则对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建成区适宜树种进行规划,结果为:中国城市中潜在可用的树种数量平均为705±323种;其中处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城市潜在可用树种最多,平均每个城市适宜使用树种数量为930±245种,而中温带干旱地区潜在可用的树种最少,平均每个城市适宜使用树种数量为187±105种。3.根据前述规划结果,北京潜在可用的树种为565种,调查发现其中的278种已被使用,进而根据树种属性和土地用途的匹配性原则,对调查中未发现的287个树种进行规划。在最严格规划情境下,排除有花粉致敏和飘絮问题的48种和花粉致敏性不确定的197个树种,剩余的无花粉致敏和飘絮问题的树种39种加上可用雌株的3种有花粉致敏的树种用于规划。其中可在公园和空闲地中使用42种,商业区中使用14种,居民区中使用13种,单位绿地中使用3种,道路绿地中使用1种。4.总体而言,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与全球城市树种多样性水平相比差别不大,但与中国自然分布的树木种类多样性相比,仍具较大提升潜力。本研究的树种规划结果显示各城市均具有一批潜在可用的树种,可在经过试种后用于提高各城市树种多样性水平。

二、北方部分落叶果树规划与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方部分落叶果树规划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安平原型乡村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凿齿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我国乡村建设发展中的矛盾
        1.1.2 政策背景:乡村建设相关政策带来新的机遇
        1.1.3 实践背景:乡村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缺乏恰当的方法
        1.1.4 对乡村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问题的反思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乡村景观研究现状
        1.2.2 村民参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现状
        1.2.3 乡村植物景观研究现状
        1.2.4 乡村空间肌理相关研究
        1.2.5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范围及对象
    1.5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2.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
        2.1.1 乡村
        2.1.2 乡村景观
        2.1.3 乡村植物景观
        2.1.4 乡村空间肌理
        2.1.5 地域性景观
        2.1.6 共同缔造
    2.2 乡村空间肌理
        2.2.1 乡村空间肌理的特征
        2.2.2 乡村空间肌理的构成
        2.2.3 空间肌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2.3 植物景观与空间肌理、村民参与的关系
        2.3.1 乡村植物景观的功能
        2.3.2 乡村植物景观与空间肌理的关系
        2.3.3 植物景观与村民参与的关系
        2.3.4 植物景观营造原理
    2.4 本章小结
3.西安平原型乡村空间肌理中植物景观特征
    3.1 西安平原型典型乡村案例选取与调研
    3.2 西安平原型乡村空间肌理整体形态分布及构成要素
    3.3 棋盘状街巷空间肌理
        3.3.1 街巷形态分布
        3.3.2 街巷尺度、界面及植物分布
        3.3.3 植物与街巷空间肌理的关系
    3.4 庭院集合的空间基底
        3.4.1 庭院集合分布
        3.4.2 庭院单元尺度与布局分析
        3.4.3 植物与庭院集合基底的关系
    3.5 村口、庙宇、涝池、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节点
        3.5.1 公共活动空间节点的类型
        3.5.2 空间节点的形态与功能
        3.5.3 植物与公共活动空间节点的关系
    3.6 田垄、河渠、机耕路等构成农田网状空间肌理
        3.6.1 农田网状空间肌理特征
        3.6.2 机耕路林带
        3.6.3 河渠林带
        3.6.4 村旁林带
        3.6.5 植物与农田空间肌理的关系
    3.7 本章小结
4.村域空间肌理的植物景观整体规划布局策略
    4.1 乡村植物景观规划目标与原则
        4.1.1 规划目标
        4.1.2 规划原则
    4.2 乡村植物景观规划思路
        4.2.1 从空间肌理形态入手,尊重和延续空间肌理特征
        4.2.2 共同缔造理念——多元主体参与式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4.3 乡村植物景观规划内容
        4.3.1 植物景观空间规划
        4.3.2 植物种类规划
        4.3.3 植物景观季相规划
        4.3.4 植物群落结构规划
    4.4 本章小结
5.西安平原型乡村各空间肌理的植物景观种植设计模式
    5.1 街巷空间植物景观
        5.1.1 入村道路
        5.1.2 主要交通道路
        5.1.3 宅间道路
        5.1.4 巷道
    5.2 庭院空间植物景观设计
        5.2.1 闲置宅院植物景观设计
        5.2.2 硬化面积较大的庭院
        5.2.3 绿化面积充足的庭院
    5.3 公共空间节点植物景观设计
        5.3.1 村口
        5.3.2 涝池
        5.3.3 寺庙
        5.3.4 休闲活动广场
        5.3.5 连接型节点
        5.3.6 微节点
    5.4 农田林网植物景观设计
        5.4.1 机耕路林带
        5.4.2 河渠绿化
        5.4.3 村旁林带
    5.5 本章小结
6.凿齿村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研究
    6.1 凿齿村概况
        6.1.1 凿齿村基本情况
        6.1.2 上位规划
    6.2 凿齿村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流程
        6.2.1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流程
        6.2.2 凿齿村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各阶段具体内容
    6.3 凿齿村各空间肌理植物景观现状及村民意愿分析
        6.3.1 凿齿村植物景观现状
        6.3.2 村民主体意愿调查
    6.4 凿齿村植物景观整体规划
        6.4.1 凿齿村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目标
        6.4.2 凿齿村植物景观整体规划
        6.4.3 植物景观季相规划
        6.4.4 植物景观空间及植物群落结构规划
    6.5 凿齿村各空间肌理要素的植物景观设计
        6.5.1 凿齿村植物景观设计总平面图
        6.5.2 街巷道路
        6.5.3 公共空间节点
        6.5.4 住宅庭院
        6.5.5 农田空间肌理
    6.6 本章小结
7.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7.2.1 研究不足
        7.2.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1 西安乡村常用植物
附录2 乡村村民问卷调查样表
附录3 乡村干部调查问卷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相关工作及成果

(3)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与九州景区植物原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圆明园作为遗址公园的重要性
        1.1.2 圆明园植物景观的重要性
        1.1.3 圆明园植物景观现状不容乐观
        1.1.4 圆明园植物景观亟待调查研究
        1.1.5 重点研究九州景区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遗址公园植物景观的相关研究
        1.2.2 圆明园植物景观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2 圆明园盛期植物景观考据
    2.1 相关研究史料
        2.1.1 文档资料
        2.1.2 图档资料
    2.2 文档资料考据
        2.2.1 内工则例考据
        2.2.2 御制诗文考据
    2.3 图档资料考据
        2.3.1 圆明园四十景图考据
        2.3.2 圆明园样式房图考据
        2.3.3 清宫圆明园图档考据
    2.4 图文考据小结
3 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
    3.1 全园普查
    3.2 九州详查
        3.2.1 九州全景区物种调查
        3.2.2 各次级景区物种调查
        3.2.3 遗址内乔木调查
        3.2.4 乔木生长势调查
4 圆明园植物原真性评价
    4.1 全园植物原真性
    4.2 九州植物原真性
        4.2.1 植物种类原真性
        4.2.2 植物景观原真性
5 结论与建议
    5.1 圆明园盛期植物总结
    5.2 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
    5.3 圆明园植物景观原真性评估
    5.4 圆明园植物景观规划建议
        5.4.1 遗址保护层面
        5.4.2 遗址安全层面
        5.4.3 植物景观层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圆明园工程则例·花果树木价值》清单抄本
    附录B 圆明园御制诗中的植物统计表
    附录C 《圆明园四十景》植物考据表
    附录D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及《清院画十二月令图》植物考据表
    附录E 圆明园盛期植物材料表
    附录F 2019年圆明园植被调查名录
    附录G 九州景区植物种类调查表
    附录H 九州景区威胁遗址乔木统计
    附录I 九州景区死亡或濒死乔木统计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4)日本植物园规划设计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世界植物园
        1.2.2 中国植物园
        1.2.3 日本植物园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植物园相关综述
    2.1 植物园的定义
        2.1.1 国际上对植物园的定义
        2.1.2 日本对植物园的定义
    2.2 植物园的分类及特征
3.日本植物园的发展历程
    3.1 发展历程概况及发展阶段划分
    3.2 江户时期至明治初期(1638-1877年)
        3.2.1 发展背景和概况
        3.2.2 典型植物园分析:小石川植物园
    3.3 明治初期至大正中期(1877-1919年)
        3.3.1 发展背景和概况
        3.3.2 典型植物园分析:新宿御苑
    3.4 大正中期至昭和前期(1919-1947年)
        3.4.1 发展背景和概况
        3.4.2 典型植物园分析:京都府立植物园
    3.5 昭和前期至昭和末期(1947-1983年)
        3.5.1 发展背景和概况
        3.5.2 典型植物园分析:广岛市植物公园
    3.6 昭和末期至令和时期(1983年至今)
        3.6.1 发展背景和概况
        3.6.2 典型植物园分析:鲜花竞放馆
    3.7 本章小结
4.日本植物园的发展现状
    4.1 地理空间分布
        4.1.1 自然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4.1.2 人文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4.2 权属运营
    4.3 面积发展
    4.4 植物收集
        4.4.1 植物资源概况
        4.4.2 植物分类系统的选用
        4.4.3 植物收集现状
    4.5 设施活动
        4.5.1 设施类别与功能
        4.5.2 活动形式
    4.6 现状特征分析
        4.6.1 依据现状要素的聚类分析
        4.6.2 各类型植物园发展特征
    4.7 本章小结
5.日本植物园的规划设计特征
    5.1 选址规划
        5.1.1 选址的演变特征
        5.1.2 影响选址的主要因素
        5.1.3 各类型植物园的选址特征
    5.2 布局与植物展示
        5.2.1 总体布局
        5.2.2 植物展示区布局
        5.2.3 典型植物专类园设计
        5.2.4 温室展示设计
    5.3 植物多样性保护
        5.3.1 植物多样性保护据点园体系
        5.3.2 有用植物资源的保护
        5.3.3 植物多样性的研究管理
    5.4 环境教育
        5.4.1 植物园与环境教育
        5.4.2 教育对象与目标
        5.4.3 相关教育设施
        5.4.4 相关教育活动
    5.5 本章小结
6.日本植物园的发展趋势
    6.1 建设体系化
    6.2 类型多元化
    6.3 展示人性化
7.结论与讨论
    7.1 研究结论
    7.2 经验借鉴
    7.3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日本植物园植物收集统计表
附录B 图表目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奖成果目录
致谢

(5)贵州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分布格局及其城市应用区域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立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研究进展
        1.2.2 园林植物区域规划研究进展
    1.3 目的意义
    1.4 研究区概况
        1.4.1 地理位置
        1.4.2 气候条件
第2章 物种多样性与分布格局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2.1.1 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名录的确定
        2.1.2 多样性格局的构建
    2.2 物种组成多样性
        2.2.1 物种组成概况
        2.2.2 生活型分析
        2.2.3 科属区系成分分析
    2.3 分布格局多样性
        2.3.1 水平分布格局
        2.3.2 垂直分布格局
    2.4 观赏特性多样性
        2.4.1 观赏用途多样性
        2.4.2 木本花卉多样性
    2.5 园林用途多样性
第3章 资源开发应用潜力评价
    3.1 开发利用潜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3.1.1 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3.1.2 评分标准
    3.2 评价结果
        3.2.1 各指标总权重值确定
        3.2.2 综合评分及等级划分
        3.2.3 综合评价结果
第4章 基于气候因子的贵州省园林植物应用区域规划
    4.1 区划原则
        4.1.1 遵循自然规律、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的原则
        4.1.2 以城市绿化建设为导向
        4.1.3 综合性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4.2 区划指标
        4.2.1 绿化区划分指标
        4.2.2 温度带划分指标
        4.2.3 干湿区划分指标
    4.3 区划方法
        4.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4.3.2 基于DEM的多元线性回归+残差内插法(混合插值法)
    4.4 区划结果
        4.4.1 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特征
        4.4.2 温度带区划
        4.4.3 干湿区区划
        4.4.4 绿化区划
    4.5 园林绿化区物种组成及开发利用分析
        4.5.1 总体物种组成
        4.5.2 可优先开发利用物种组成
        4.5.3 各区物种组成及开发利用分析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5.1 主要结论
    5.2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研究生期间科研情况
附录 Ⅱ 贵州省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名录
附录 Ⅲ 贵州省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评价分值统计表
附录 Ⅳ 贵州省部分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图片赏析

(6)寒地植物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应用与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寒地景观设计概念与意义
        1.1.2 寒地植物在环境景观营造中的功能与作用
        1.1.3 寒地植物景观的特点
        1.1.4 寒地植物景观营造设计现状与发展前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寒地植物景观设计研究现状
        1.3.1 国外寒地植物景观设计研究现状
        1.3.2 国内寒地植物景观设计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案例借鉴与启示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二章 寒地植物景观设计概念特点与构景方法
    2.1 寒地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2.1.1 寒地城市概述
        2.1.2 景观设计概念
        2.1.3 寒地植物景观设计的概述
        2.1.4 自然景观概念
    2.2 寒地植物在景观中的功能与作用
        2.2.1 寒地植物在景观中的功能
        2.2.2 寒地植物在景观中的作用
    2.3 寒地植物景观的观赏特点
    2.4 寒地植物景观构景方法
        2.4.1 植物景观的对景设计
        2.4.2 植物景观的借景设计
        2.4.3 植物景观的障景设计
        2.4.4 植物景观的框景设计
        2.4.5 植物景观的夹景设计
        2.4.6 植物景观的漏景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寒地植物景观配置形式和要素设计
    3.1 植物景观配置形式
        3.1.1 常用乔木的配置和应用
        3.1.2 藤本的配置形式的特点和应用
    3.2 草坪与地被的配置形式
        3.2.1 草坪的配置
        3.2.2 草坪的配置影响
        3.2.3 草坪的配置形式
        3.2.4 地被植物配置
        3.2.5 地被植物景观营造应用
    3.3 花卉的配置形式
        3.3.1 花卉设计配置应用原则
        3.3.2 花卉配置设计在文旅项目中应用
    3.4 寒地植物景观要素设计
        3.4.1 植物的色彩景观设计与实际应用
        3.4.2 植物的季相景观设计与实际应用
        3.4.3 植物的空间景观设计与实际应用
        3.4.4 植物的文化景观设计与实际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寒地植物景观应用研究-样子哨镇冷家沟生态景区规划与设计实践
    4.1 样子哨镇冷家沟生态景区规划分析
        4.1.1 项目总体概况
        4.1.2 项目实际地理位置
        4.1.3 项目实际气候分析
        4.1.4 目标定位及运用SWOT分析
    4.2 方案设计指导思想和定位
        4.2.1 突出寒地植物特色
        4.2.2 区域规划和定位
        4.2.3 植物花卉种植规划
    4.3 景观设计规划及应用布局
        4.3.1 寒地景观风格设计原则
        4.3.2 景观设施以及小品规划
        4.3.3 主要景观设计及分析
        4.3.4 植物种类选择
        4.3.5 植物配置经济分析
    4.4 总体经济效益分析
        4.4.0 主要技术指标
        4.4.1 项目总体投资和预算
        4.4.2 工程概算汇总分析
        4.4.3 预期收益
    4.5 建设项目应注意问题分析和探讨
        4.5.1 科学基础建设
        4.5.2 品牌意识建设
        4.5.3 保护生态自然景观
        4.5.4 本文的思考与不足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基于五感体验的井陉县鹿岭康养休闲小镇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五感景观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相关案例分析
        1.3.1 意大利佛洛辛诺感官公园
        1.3.2 新加坡大巴窑感官公园
        1.3.3 陕西西安大唐芙蓉园
    1.4 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界定
        1.4.1 园艺疗法
        1.4.2 感官公园
        1.4.3 康养度假休闲区
    1.5 存在问题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方法
    1.8 技术路线
    1.9 小结
2 相关理论依据
    2.1 环境心理学
    2.2 色彩心理学
    2.3 植物造景
3 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五感体验设计研究
    3.1 视觉体验与景观设计
        3.1.1 植物景观视觉体验要素
        3.1.2 基于视觉体验的植物景观设计
    3.2 听觉体验与景观设计
        3.2.1 植物景观听觉体验要素
        3.2.2 基于听觉体验的植物景观设计
    3.3 嗅觉体验与景观设计
        3.3.1 植物景观嗅觉体验要素
        3.3.2 基于嗅觉体验的植物景观设计
    3.4 触觉体验与景观设计
        3.4.1 植物景观触觉体验要素
        3.4.2 基于触觉体验的植物景观设计
    3.5 味觉体验与景观设计
        3.5.1 植物景观味觉体验要素
        3.5.2 基于味觉体验的植物景观设计
4 基于五感的康养休闲小镇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4.1 基于五感的康养休闲小镇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4.1.1 突出乡土植物的特色种植
        4.1.2 体现植物生长的自然美
        4.1.3 提高植物栽植的参与互动性
        4.1.4 植物景观空间多样性
    4.2 基于五感的康养休闲小镇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4.2.1 视觉景观设计策略
        4.2.2 听觉景观设计策略
        4.2.3 嗅觉景观设计策略
        4.2.4 触觉景观设计策略
        4.2.5 味觉景观设计策略
5 石家庄市井陉县鹿岭康养休闲小镇植物景观五感设计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背景
        5.1.2 项目区位
        5.1.3 上位规划
        5.1.4 项目用地以及道路交通情况
        5.1.5 道路交通规划
        5.1.6 游线组织
        5.1.7 现状植物情况
        5.1.8 植物景观设计定位
    5.2 项目规划设计概况
        5.2.1 鹿岭康养休闲小镇规划总体规划
        5.2.2 项目规划分区
        5.2.3 景观系统分析
    5.3 植物景观设计理念及原则
        5.3.1 植物景观设计理念
        5.3.2 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5.4 项目植物设计方案
        5.4.1 植物种植分区
        5.4.2 景观结构分析
    5.5 基于五感体验的植物景观设计
        5.5.1 视觉体验植物景观设计
        5.5.2 听觉体验植物景观设计
        5.5.3 嗅觉体验植物景观设计
        5.5.4 触觉体验植物景观设计
        5.5.5 味觉体验植物景观设计
6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8)基于层次分析法规划昆明市的园林树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昆明市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自然环境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候
        2.2.3 土壤
    2.3 自然植被状况
    2.4 城市绿地状况
    2.5 小结
第三章 昆明市园林树种应用现状研究
    3.1 植物种类分析
    3.2 应用比例分析
    3.3 古树名木资源分析
    3.4 园林树种应用现状调查
        3.4.1 调查树种
        3.4.2 调查范围
        3.4.3 调查内容
    3.5 园林树种应用现状问题分析
        3.5.1 园林树种种类偏少,植物多样性不足
        3.5.2 乡土树种应用不足,地域特色不明显
        3.5.3 对园林树种生长适应性的重视有待加强
        3.5.4 垂直绿化运用少,绿视率低
        3.5.5 花卉应用较少,“花都”城市形象不突出
    3.6 小结
第四章 昆明市园林树种规划
    4.1 规划思路
        4.1.1 规划依据
        4.1.2 指导思想
        4.1.3 规划目标
        4.1.4 规划原则
    4.2 昆明市所处时植物地理位置
        4.2.1 植被气候区域与地带
        4.2.2 地带性植被类型
        4.2.3 建群种
        4.2.4 地带性土壤与非地带性土壤类型
    4.3 技术经济指标
        4.3.1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
        4.3.2 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
        4.3.3 乔木与灌木
        4.3.4 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
        4.3.5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
        4.3.6 速生与中生和慢生树种
    4.4 基于层次分析法规划昆明市的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
        4.4.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4.4.2 调查问卷的设置
        4.4.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4.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4.5 园林树种的综合得分
        4.4.6 昆明市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的规划
    4.5 昆明市一般树种的规划
    4.6 昆明市市树与市花的建议
        4.6.1 市树
    4.7 小结
第五章 昆明市城市绿地分类树种规划
    5.1 公园绿地树种规划
        5.1.1 基调树种
        5.1.2 骨干树种
        5.1.3 一般树种
    5.2 防护绿地树种规划
        5.2.1 基调树种
        5.2.2 骨干树种
        5.2.3 一般树种
    5.3 广场用地树种规划
        5.3.1 基调树种
        5.3.2 骨干树种
        5.3.3 一般树种
    5.4 附属绿地树种规划
        5.4.1 基调树种
        5.4.2 骨干树种
        5.4.3 一般树种
        5.4.4 行道树树种规划
    5.5 区域绿地树种规划
        5.5.1 基调树种
        5.5.2 骨干树种
        5.5.3 一般树种
    5.6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6.2.1 对昆明市树种规划的建议
        6.2.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图片索引
附录 C:附表
    附表1 昆明市园林绿地植物调查表
    附表2 昆明市树种规划园林植物名录
附录 D:附图
    附图1 昆明市绿化应用植物种类调查卡片
    附图2 问卷调查样例
    附图3 园林树种综合得分的Excel计算
    附图4 基调树种
    附图5 部分骨干树种

(9)山东济宁地区无花果引种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无花果的栽培历史与分布
    1.2 无花果的分类
    1.3 无花果的生物学特性
    1.4 无花果的价值
        1.4.1 无花果的营养价值
        1.4.2 无花果的药用与保健价值
        1.4.3 无花果的观赏与生态价值
    1.5 山东省无花果产业现状及优势
        1.5.1 山东省无花果引种概况
        1.5.2 山东省无花果的面积和产量
        1.5.3 山东省无花果产业优势
    1.6 济宁市无花果产业现状与存在问题
        1.6.1 济宁市无花果的面积和产量
        1.6.2 济宁地区无花果产业存在问题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剂与仪器
        2.3.1 试剂
        2.3.2 仪器
    2.4 试验方法
        2.4.1 无花果品种物候期
        2.4.2 无花果品种植物学特性
        2.4.3 无花果品种叶片矿质元素含量
        2.4.4 无花果品种的抗寒性
        2.4.5 无花果品种结果产量
        2.4.6 无花果品种果实品质
        2.4.7 栽培技术规程制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无花果品种物候期
    3.2 不同无花果品种植物学特性
        3.2.1 不同无花果品种植株性状特征
        3.2.2 不同无花果品种叶片形态特征
        3.2.3 不同无花果品种生长情况
        3.2.4 不同无花果品种枝条特性
    3.3 不同无花果品种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3.4 不同无花果品种抗寒性
        3.4.1 低温处理相对电导率变化
        3.4.2 不同无花果品种半致死温度
    3.5 不同无花果品种结果产量
    3.6 不同无花果品种果实品质
        3.6.1 不同无花果品种果实形态及风味
        3.6.2 不同无花果品种果实外在品质
        3.6.3 不同无花果品种果实内在品质
    3.7 无花果绿色栽培技术规程
        3.7.1 环境条件要求
        3.7.2 园地选择与规划
        3.7.3 栽植
        3.7.4 整形修剪
        3.7.5 土肥水管理
        3.7.6 病虫害防治
        3.7.7 采收
4 讨论
    4.1 生物学特性
    4.2 抗寒性
    4.3 果实品质
    4.4 济宁地区无花果产业发展对策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评价及树种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城市森林的功能
    1.2 城市树种多样性的重要性
    1.3 城市森林树种多样性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1.4 城市绿化中树种规划方法研究现状
    1.5 现有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技术路线
3 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格局及影响因素
    3.1 研究区域与方法
        3.1.1 研究区域
        3.1.2 多样性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中国城市树种种类丰富度
        3.2.2 城市不同土地利用上的树种丰富度
        3.2.3 中国城市树种组成的合理性分析
        3.2.4 与自然分布的树种多样性对比
        3.2.5 城市间树木种类组成相似度及影响因素
    3.3 小结
4 中国城市树种规划研究
    4.1 研究区域与方法
        4.1.1 研究区域
        4.1.2 树种规划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自然干扰对树种的影响结果
        4.2.2 中国城市树种规划结果
    4.3 小结
5 城市树种规划——以北京为例
    5.1 研究区域与方法
        5.1.1 研究区域
        5.1.2 研究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北京城市树种现状
        5.2.2 北京城市潜在可用树种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中国城市绿化树种调查文献目录
    附录B 北京城市树种多样性调查表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四、北方部分落叶果树规划与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安平原型乡村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凿齿村为例[D]. 裴进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寒地城乡小区赏食植物种类的筛选与应用[D]. 王玲丽.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3]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与九州景区植物原真性研究[D]. 林舒琪.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4]日本植物园规划设计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D]. 宋云珊.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5]贵州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分布格局及其城市应用区域规划研究[D]. 黄郎. 贵州大学, 2020(04)
  • [6]寒地植物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应用与设计研究[D]. 鲍勃聿.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 [7]基于五感体验的井陉县鹿岭康养休闲小镇植物景观规划设计[D]. 肖雯.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8]基于层次分析法规划昆明市的园林树种[D]. 朱奕婕.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9]山东济宁地区无花果引种试验研究[D]. 梁静.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3)
  • [10]中国城市树种多样性评价及树种规划研究[D]. 闫蓬勃.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北部落叶果树规划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