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放下手写“广告”

让孩子放下手写“广告”

一、让孩子放手写“广告”(论文文献综述)

吾买尔江·吾甫[1](2020)在《中小学教育进行理性减负的讨论》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西方教育模式向国内的渗透,社会人士对我国的教育模式发出了各种不同的声音,很多教育人士在看到孩子们天天不是埋头写作业,就是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之后就不由的发出感慨,现在的孩子们太累了,天天是学习。他们呼吁教育部门、学校给孩子减负,减少孩子们每天学习的时间。有一些家长则一边在埋怨学校给孩子布置的作业太多同时又不断的给孩子们报这个班、那个班,严重挤压孩子的义务学习时间。农村家庭则埋怨孩子回家没事干。

徐明珠[2](2020)在《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研究》文中认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从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以及探究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路径,对中小学更好地建设劳动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孟晓东[3](2019)在《“文化教育类”作文押题导练》文中研究说明热点一"《一本好书》的走红"【押题导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2018年10月,一档名叫《一本好书》的大型场景式读书节目火了,豆瓣评分高达9.3分。该节目用舞台剧的方式演绎图书,把"一本好书"演给大家看,在有限的时间里闪转腾挪出多样的视听享受,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阅读体验",也适应了互联网传播的趋势。节目一经播出,反响强烈:"看了节目,我真的想去看这本书了。"不过,也有网

杨雯[4](2019)在《小学Scratch社团创客教育实践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Scratch教学平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已经全面开花,多地举行基于Scratch平台的创客编程竞赛,而且“创客教育”、“STEAM教育”等也一直是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将创客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提高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改变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有效方法。Scratch软件类似于乐高积木玩具,界面简单易操作,所搭即所见,程序“积木”代替了原本枯燥的代码,Scratch已经成为学生编程教育的重要平台。本文将分析Scratch学科的课程特点,结合创客教育、创新理念,以项目式学习理论、设计性学习理论为主要理论的出发点,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积极探索Scratch社团创客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在社团课程中快乐学习,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让孩子放手做、大胆试、快乐地创作自己的作品。首先,本论文从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出发,对Scratch软件的相关概念及应用进行阐述,对研究中所依据的相关教学理论进行了相关界定,揭示了本论文的研究方向是Scratch小学社团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其次,分析当前已有的Scratch的创客教育教学模式,根据其构成要素,重点提出了基于社团的创客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本文进行了三轮行动研究,利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方式、访谈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分析,并通过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对比学生创造性倾向并进行了前后数据分析,以此验证Scratch社团创客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总结本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展望了后续研究的方向。

陈刚[5](2019)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外语学习文化的涵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将外语学习文化定义为特定人群关于外语学习共有的一种特征性的认知系统、价值诉求和行为方式的体系。一种文化在其历史发生、发展过程中,常会与其他相关文化乃至异质文化发生历史性遭遇,从而产生文化的涵化现象。所谓涵化,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文化体系间的接触碰撞、相互作用而导致其中的一方或双方其原有文化发生相应的结构性、机制性、内涵性变化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为我国外语学习文化的涵化提供了现实条件。以现行国家课程标准所规范的课程化、制度化的外语教学为例,从课程设计与实施,直至与之相应的教学法体系的建设、制定和选择,不论是交际法还是任务型,其所折射出的课程及学科教学理念,包括基于这些理念和教法由中外合作编写或改编的教材,相对于传统外语教学,无不强烈表现出其文化内涵的异质性,这是两种文化接触所产生的生态结果——外语教学包括与之相应的外语学习文化及其当代范式的“涵化”。因此,深入研究在这一特定情境中我国外语学习文化涵化现象的实际状况及内在机制,揭示在这一进程中其模式建构与范式变换的规律,不仅有助于呈现特定学习场域中存在问题,也有助于克服并解决这些问题,进而对我国外语学习文化指向未来的发展,包括其创新模式的建构及外语教学的深化改革,产生积极影响。在当今学习化社会的大环境下,学习文化研究越来越得到国内外学界的普遍重视。而学习文化理念在外语学习研究领域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包括“华人学习者悖论”等现象,也为解释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并直接促成了文化协同论等理论流派和研究成果的出现。目前,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多集中在传统文化与学习或外语学习间关系的相关问题上,研究对象也更多地偏向高等教育领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较少,而从涵化理论的角度研究外语学习文化的,则尚未闻见。基于对文化作为复杂人类形态复合体的本体认识,本研究融合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的涵化概念和理论视角,以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试图考察、理解、解释中国师生外语学习文化涵化之现状和成因,并对其复杂关系结构及其机制、规律与规律的某些方面,在知识分析和概念抽象的基础上给予可能的、贯通的理论综合。本研究首先对有“学”无“习”的外语学习环境做了分析,对学习者特点研究做了全面梳理,并回顾了国内外对于学习文化研究的既有成果,进而对二语习得研究和学习文化研究的不同理论视角,包括其针对中国学习者研究的理论取向之异同进行了学理辨析,与二语习得的研究相比,学习文化的研究视域则更倾向于学习特征的共享性和普遍性。在此基础上,梳理、提炼并确定了本研究的外语学习文化的理论视角及工作定义,进而提出了探索性的概念框架;继而以此概念框架为基点,对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溯源,概括出包括语言意识形态理论、文化融合理论、文化心理学在内的基础理论及其相关前沿信息。参照前人对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的态度、文化观念及心理特征的相关探索,尝试性地从外语学习的六个相关维度,包括学习目的和态度、对好的外语教师和好的外语学生的看法、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选择、对课堂、教材、师生关系的态度和看法等外语学习的基本面,给予综合的文化考察。由于教与学紧密的关系,以及学习观念、态度对外语教学、外语学习方式方法的生态影响,本研究特别关注教与学的双向互补与互动,从而将研究重心确立为教师和学生、教法和学法。依据概念框架和研究问题的需要,本研究选择了多学科综合的混合研究法,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叙事探究、内容分析、原型法,以及多种研究手段:问卷调查、集体访谈、个人访谈、课堂观察等。复合研究方法的使用可以全面反映外语学习文化的现状,也可以在不同数据之间进行相互印证。根据对外语学习文化主要维度的考察,在呈现外语学习文化现状的基础上,研究者提出了中国外语学习文化在不同情境中的三种涵化类型的假设,基于数据分析和讨论,证实或者部分证实上述三个研究假设为真,并有了新的发现:在理论研究和文化建构层面,涵化形态接近同化形态;在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方面,多呈现假晶形态;理论研究和课堂实践之间亦呈现出假晶形态;而在学习生活及学习者个体实践层面,突出表现为涵化的融合形态。在特定的外语学习场域中,中国教师特有的外语教学管理、以问题链为实现路径的高效课堂实践、中国特色的语码转换教学法等,则成为外语学习文化更具专业特质的创新涵化形态。基于外语学习文化发现的新维度,笔者完成了对研究概念框架的修订。在对中国学生外语学习文化涵化的形态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笔者回到研究的基础理论,对涵化的成因从语言意识形态、文化涵化以及中国文化心理角度等进行了深度透视,尝试初步建立外语学习文化涵化模式:外语学习文化的涵化是内在需求和外部推动相结合的双动力系统,两者存在承传变异的双向互动关系。整合性的涵化策略被自然地采用,涵化特征表现为融合、创新和多元。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外语学习文化中普遍存在着涵化现象。第二,同化、假晶和融合是中国师生在特定外语学习环境和生态中采取的涵化策略。第三,外语学习文化的涵化揭示了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学习者具有区别性特征的文化特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论的融合赋予了本研究创新的视角,外语学习文化的涵化运用在外语学习领域,而且是基础外语教育领域,同时实现了研究对象的创新;涵化新维度的发现与涵化模式的构建是本研究的理论新意。

安静[6](2016)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等方法,首先从“大纲”与“课标”对“习作”的认识、有代表性的编写理念、对文体和题材的认识三方面出发,勾勒出了小学语文教材中“习作”的发展轨迹。其次从当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的编排特点出发,揭示操作中产生的困惑并分析原因:由于对“范”的理解不甚深刻,造成了范文的缺失和偏差;由于将读写听说简单割裂,造成了四者难以联系;由于对“螺旋上升”处理不当,造成了低水平重复建设。最后呼吁教师对“习作”部分进行重构——“因地制宜”构建习作单元,以此弥补不足。本研究认为,习作单元践行了“一作一得”的理念,有助于教学走出“精英化”的怪圈;通过构建习作单元,教师树立起正确的教材观,提高了把握学科的能力;通过构建个性化的小学习作序列,教师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的能力。

高佳[7](2016)在《当代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研究 ——基于体系架构与实施策略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其中的“绿色消费自觉”为经济素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指导,也反映出国家在当代知识经济环境下对青少年经济素养提出的新的要求。三十余年高速的经济发展把我国带入了有史以来最具活力的繁荣期:世界第一消费大国、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如此高速的经济发展,国人的经济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同时以“如何处理人与金钱的关系”为核心的经济素养问题日益显现。作为消费者,各种不理性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随处可见;作为生产经营者,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过度生产、以危害消费者生命健康为代价的食品安全等问题暴露出国人的经济素养危机,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长期受“重义轻利、德本财末”儒家思想影响,导致个体经济知识匮乏,经济品质缺失,经济素养教育迫在眉睫。伴随当代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经济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对中小学生的经济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素养教育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知识层面,不仅要强调显性经济知识的教学,同时也要重视隐性经济知识的影响;管理层面,传统的经济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对金钱的管理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概念被拓展到对知识的管理、时间的管理以及个人信用的管理等方面;创新层面,体现在改变以往经济素养教育机械化和教条化的教育形式,应关注信息技术和后现代知识观的影响,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解构,强调对话,使创新精神融入到整个经济素养教育过程之中。美国经济素养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形成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建的培养模式,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成果丰富。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已有“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提炼、归纳和总结,为论文创新奠定基础;运用比较研究法对美国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素养教育以及不同教育主体实施的经济素养教育展开全方位比较分析;以“全球视野,本土行动”为出发点,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经济素养教育提供改进建议;运用历史分析法对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发展历史沿革进行梳理,探索其整体图景;运用因素分析法对影响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以搭建高效的经济素养教育平台。论文主体部分共五章,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梳理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时代背景,为分析当代美国经济素养教育提供历史背景。美国经济素养教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有过长时间的沉寂,也有过激进的教育运动。其缘起阶段主要表现为:经济素养教育纳入课程存在争议、经济素养教育融合于社会科课程、工商业界涉足经济素养课程设置;发展阶段表现为:教育组织发展壮大、课程资源不断拓展、教育起始阶段下移;规范化阶段表现为:教育立法频繁出台、教育内容系统连贯、教师培训形式多样。无论其处于漩涡之中,还是繁荣发展,都是发展历程中抹不去的印记,更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基点。经济素养教育在美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从文化层面看,实用主义哲学、教育提升国际竞争力、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诠释了经济素养教育的文化内涵;从经济层面看,美国社会的危机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成为美国经济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从政治层面看,重视个体的经济权力、关注国民的公民教育、追求联邦政府工作的高效率等体现了美国政府职能与对个体权利重视的有效互动。其次,剖析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的体系架构及其实施策略。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使美国经济素养教育愈发成熟,为其体系的架构创造了条件。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中观层面的目标结构、微观层面的内容统整为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构建了发展蓝图。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发起的教育立法和标准化运动成为经济素养教育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目标落实的根本保证,也是经济素养教育内容统整的指导原则。同时,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发起的经济素养教育实践与经济素养教育体系架构相得益彰。学校教育利用其制度化优势从课程模式变迁、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学生活动等方面践行着经济素养教育主阵地的身份;家庭成员借助代际关系促进个体经济社会化、利用零用钱培养个体金钱管理能力、塑造理性经济行为和经济品质等手段进行的经济素养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社会机构通过搭建协作平台、拓展课程资源、提升经济素养教育理论水平等途径促进学校和家庭经济素养教育协调发展。最后,对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的经验及启示进行总结。教育立法、师资培训和金融市场服务是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的成功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制约其发展,如经济素养教育内容滞后、师资流失严重、学生基础薄弱导致经济素养教育成效欠佳等,这些问题的良好解决会推动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尽管中美两国在教育文化和历史传统上存在较大差异,但经济素养教育的发展有其共同规律。对比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我国存在经济素养教育理念落后、经济行为引导错位、经济素养教育体系缺乏互动等问题。结合美国的经验,我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应从以下方面做出改进: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支持体系,重塑经济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凸显家庭经济素养教育资源优势。

宋建春[8](2014)在《高中班级组织建设中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选取某中学的一个高一班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对这一班级在组织建设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调查该班级的组织建设情况和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发现在班级组织建设中由于家庭教育因素带来一些涉及到组织制度、组织文化和组织环境的问题。笔者结合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把这些问题再放到系统论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层次性的理论框架中进行分析,从系统论中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一般理论着手,分析得出家庭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环境对班集体的组织建设有相应的联系和影响。在发现问题并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本研究就学校和家庭(其中学校体现着主导作用)两个方面如何树立科学的理念、采取适当的方法、如何培育良好的环境和健全家校互助合作机制这四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建设理想的班级组织提供理论上的帮助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同时也希望家庭及社会都能充分意识到教育的科学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能够充分发挥三者最大效益的合力,实现我们管理活动所追求的最终目标---通过协调系统中的各要素来实现系统的最优化。本论文由绪论、四章正文和附录组成。在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过程和研究内容。第一章对相关概念和原理进行了具体阐述。第二章主要是对高一某班的组织建设和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第三章正文通过对调查和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三方面的问题。第四章从四个方面对加强班级建设和改进家庭教育提出了对策建议:树立科学理念;选择适当方法;创设良好环境;家校互助合作。

王磊[9](2013)在《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翅翱翔的乐园》文中研究说明作文就是把学生看到,听到的,融自己的情感与一体的自主创造的思维过程,是学生"我手写我心的过程"然而却有不少的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甚至有恐惧,厌恶的情绪,视作文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那么怎么样才能使他们在作文中快乐,在快乐中作文,从而乐于学习呢?本人就此谈些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一、兴趣为先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而言,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式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来。"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要想使学生对作文感兴趣,首先要打消他们对作文的"怕",要让学生知道用自己的

吴金春[10](2012)在《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与应对措施》文中研究指明"逆反心理"是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让他们成为身心健康,个性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基于此,作为教师要积极研究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对策。

二、让孩子放手写“广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让孩子放手写“广告”(论文提纲范文)

(1)中小学教育进行理性减负的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小学教育现状
2 理性看待学生的教育减负问题
3 合力为孩子减负的探索
4 总结

(2)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二、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不到位
    (二)劳动课程建设资金设施投入少
    (三)教师和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轻视
三、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路径探究
    (一)加大对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投入
    (二)学校应采取措施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三)家庭教育应重视劳动教育的发展

(3)“文化教育类”作文押题导练(论文提纲范文)

热点一“《一本好书》的走红”
    【押题导练】
    【立意点拨】
    【素材金库】
        素材一:“一块屏幕”改变命运?
        素材二:敦煌莫高窟开放“夜场”
        素材三:博物馆衍生读物出一本火一本
    【范文】
热点二“学霸怎么啦?”
    【押题导练】
    【立意点拨】
    【素材金库】
        素材一:寒门女孩感谢贫穷
        素材二:精英子弟感谢富有
        素材三:“锦鲤”频繁登上热搜榜单
热点三“文化认同”
    【押题导练】
    【立意点拨】
    【素材金库】
        素材一:我要告诉全世界, 我的中国名字很美
        素材二:汉语2019年起正式纳入俄罗斯“高考”
        素材三:剑桥大学承认中国高考成绩
        素材四:冯骥才与文化传承
        素材五:“中国元素+中国资本”闪耀奥斯卡
热点四“泉源上奋, 水涌若轮”
    【押题导练】
    【立意点拨】
    【素材金库】
        素材一:“典赞·2018科普中国”活动揭晓
        素材二:曝翟天临涉嫌“学术造假”, 论文被指抄袭
        素材三:故宫主动下架“俏格格娃娃”
热点五
    【押题导炼】
    【立意点拨】
    【素材金库】
        素材一:期中考试表彰大会奖励学生大猪蹄
        素材二:“夸夸群”火遍全国各大高校
        素材三:“佛系”父亲放烟花庆祝儿子考7分
        素材四:凌晨4点的番茄炒蛋
热点六宫斗剧的风靡
    【押题导炼】
    【立意点拨】
    【素材金库】
        素材一:短视频弹幕将实行“先审后播”
        素材二:椰树椰汁再因“辣眼睛”广告语陷舆论漩涡
        素材三:华东交通大学10亿元打造仿古校区引争议

(4)小学Scratch社团创客教育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行动研究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课堂观察法
        1.5.4 访谈法
    1.6 研究价值
2 小学Scratch社团创客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
    2.1 创客教育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项目式学习理论
        2.2.2 设计型学习理论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4 体验式学习理论
    2.3 创客教育模式
3 社团课程的教学设计
    3.1 课程设计原则
    3.2 教学目标
        3.2.1 知识与技能
        3.2.2 过程与方法
        3.2.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3 教学内容的选择
    3.4 小学Scratch社团创客教育案例教学设计
        3.4.1 探究想象——分析、学习作品
        3.4.2 设计编程——创作新的作品
        3.4.3 反思分享
        3.4.4 案例一:《初识Scratch》
        3.4.5 案例二:《打地鼠》
        3.4.6 案例三:《聪明的老鼠》
    3.5 教学评价设计
4 社团课堂教学案例的实施探究
    4.1 《初识Scratch》教学实践
        4.1.1 实施计划
        4.1.2 实施过程
        4.1.3 教学反思
    4.2 《打地鼠》教学实践
        4.2.1 实施计划
        4.2.2 实施过程
        4.2.3 教学反思
    4.3 《聪明的老鼠》教学实践
        4.3.1 实施计划
        4.3.2 实施过程
        4.3.3 教学反思
    4.4 社团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4.4.1 学生创造力调查结果分析
        4.4.2 作品情况分析
        4.4.3 课程满意度情况调查分析
        4.4.4 访谈分析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创客教育的教学模式有较强的优势
        5.1.2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计算思维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5.2.1 个人能力的局限性
        5.2.2 课程内容单薄
        5.2.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外语学习文化的涵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对转型中外语教学的理论反思与探索
    1.1.2 学习化社会呼唤外语教育的理论跟进
    1.1.3 研究者之学术旨趣与人文情怀的驱动
1.2 研究价值
    1.2.1 生活价值—揭示外语学习者当下学习生活的实际
    1.2.2 知识价值—从学习者个体的角度透视课程的实施
    1.2.3 实践价值—外语学习文化涵化模式的建构
    1.2.4 理论价值—中国人外语学习文化机制的抽象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思路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导言
2.2 外语学习环境分析和学习者特点研究综述
    2.2.1 有“学”无“习”的外语学习条件和环境
    2.2.2 汉语外语学习者的文化与心智结构的差异
2.3 外语学习文化概念及多元视角的理论综述
    2.3.1 外语学习文化的概念与辨析
    2.3.2 文化的涵化及文化协同模式
    2.3.3 国内外外语学习文化的涵化研究
    2.3.4 从文化角度突破外语学习研究的必要性
    2.3.5 本研究的概念框架
2.4 外语学习文化涵化研究的基础理论综述
    2.4.1 语言意识形态理论
    2.4.2 文化融合理论
    2.4.3 中国文化心理学
    2.4.4 研究方法论基础
2.5 课程标准与中国外语教育传统的对比分析
    2.5.1 外语课程标准的“三观”
    2.5.2 外语教育传统研究及历史嬗变
    2.5.3 从对照中看涵化研究的可能性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导言
3.2 方法的选择
    3.2.1 多学科综合的混合研究法
    3.2.2 多种研究手段的综合运用
    3.2.3 研究方案的设计建构实施
3.3 数据采集
    3.3.1 叙事探究
    3.3.2 问卷调查
    3.3.3 课堂观察
    3.3.4 集体访谈
    3.3.5 个别访谈
    3.3.6 原型法
3.4 数据分析
3.5 信度和效度
3.6 研究伦理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外语学习文化现状
4.1 导言
4.2 外语学习目的态度的取向
    4.2.1 目的
    4.2.2 态度
4.3 教与学方法的适应性选择
    4.3.1 方式
    4.3.2 方法
    4.3.3 管理
4.4 对好的外语教师的看法
    4.4.1 师德
    4.4.2 专业
4.5 对好的外语学生的看法
    4.5.1 特征
    4.5.2 表现
4.6 对待教材的态度及用法
    4.6.1 看法
    4.6.2 使用
    4.6.3 经典“新概念”
4.7 师生关系及角色认同
    4.7.1 师生关系
    4.7.2 课堂礼貌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外语学习文化涵化形态及其成因
5.1 导言
5.2 课程层面的同化型涵化
    5.2.1 同一个声音
    5.2.2 不同的声音
5.3 课堂教学层面的假晶、融合型涵化
    5.3.1 公开课与常态课
    5.3.2 不可能完成之“任务”
    5.3.3 问题链与高效课堂
5.4 学习者层面的协同、融合型涵化
    5.4.1 课堂
    5.4.2 课后
5.5 多种涵化形态的实践会聚及文化心理分析
    5.5.1 强化信念:苦功夫与中国式激励的融合
    5.5.2 控制策略:以考代练与文语并重的融合
    5.5.3 应用导向:问题链与语码转换的融合
    5.5.4 抵近管理:高效课堂与高效管理的融合
    5.5.5 技术嫁接: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的融合
    5.5.6 多元取向:中外文并蓄互补中的融合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外语学习文化涵化模式的实践建构
6.1 导言
6.2 涵化的层级及实现方式
    6.2.1 本体观层面的涵化
    6.2.2 学习观层面的涵化
    6.2.3 课程观层面的涵化
6.3 涵化的机制与模式
    6.3.1 生成中的涵化机制
    6.3.2 建构中的涵化模式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小结
7.2 主要发现
7.3 研究启示
7.4 创新之处
7.5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1 外语学习方法调查问卷(试测) 附录2 外语学习方法调查问卷 附录3 课题研究邀请信 附录4 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生活访谈提纲 附录5 X女士的外语学习生活访谈要点和学习故事 附录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译作

(6)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文献综述
第一章 小学语文教材中“习作”的发展轨迹
    第一节 “大纲”与“课标”对“习作”认识的发展
        一、“癸卯学制”发端至1949年“课标”时代的探索
        二、1949 年至20世纪末“大纲”时代的发展
        三、新世纪“新课标”时代的继承与创新
    第二节 三种有代表性的作文教材编写理念
        一、作文生活化
        二、放胆放手写
        三、由扶到放,长短结合,大小结合
    第三节 对习作文体与题材的认识
        一、“淡化文体”与“分体教学”之争
        二、应用文习作教学的重视程度
        三、题材发展的历程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苏教版“习作”编排的特点与操作的困惑
    第一节 当前苏教版“习作”编排的特点
        一、全套习作编排
        二、学段习作编排
        三、每册习作编排
    第二节 操作困惑
        一、范文的缺失与偏差
        二、读写听说难以联系
        三、低水平重复建设
    第三节 原因分析
        一、对“范”的理解不甚深刻
        二、将读写听说简单割裂
        三、对“螺旋上升”处理不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因地制宜”构建习作单元的尝试
    第一节 从“语文”出发构建习作单元
        一、精心选编范文
        二、注意读、写、听、说能力的转换
        三、高年段习作单元构建示例
    第二节 新构“习作单元”的使用
        一、教师树立起正确的教材观
        二、“一作一得”理念的贯彻
        三、学生构建起个性化的小学习作序列
    第三节 操作中的注意问题
        一、习作教学走出“精英化”的怪圈
        二、提高教师把握学科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的能力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后记

(7)当代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研究 ——基于体系架构与实施策略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一) 我国国民经济素养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
        (二) 知识经济时代赋予经济素养教育新内涵
        (三) 美国经济素养教育具有借鉴价值
    二. 研究价值
        (一) 理论价值
        (二) 现实价值
    三. 核心概念界定
        (一) 素养
        (二) 经济素养
        (三) 经济素养教育
    四. 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与不足
        (二) 国外研究现状与不足
    五. 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比较研究法
        (三) 历史分析法
        (四) 因素分析法
第一章 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经济素养教育的缘起阶段
        一. 经济素养教育纳入课程存在争议
        二. 经济素养教育融合于社会科课程
        三. 工商业界涉足经济素养课程设置
    第二节 经济素养教育的发展阶段
        一. 经济素养教育组织发展壮大
        二. 经济素养教育课程资源不断拓展
        三. 经济素养教育起始阶段开始下移
    第三节 经济素养教育的规范化阶段
        一. 经济素养教育立法频繁出台
        二. 经济素养教育内容系统连贯
        三. 经济素养教师培训形式多样
第二章 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经济素养教育的知识经济背景
        一. 知识经济内涵
        二. 知识经济特征
        三. 知识经济对中小学生经济素养的新要求
    第二节 重视教育和创新的文化背景
        一. 实用主义的哲学背景
        二. 教育提升竞争力的文化背景
        三. 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背景
    第三节 追求质量和效率的经济背景
        一. 危机意识是美国经济前行的动力
        二. 质量意识是美国经济生存的根本
        三. 效率意识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保障
    第四节 关注个人权利与政府职能的政治背景
        一. 重视个体的经济权力
        二. 关注国民的公民教育
        三. 追求联邦政府工作的高效率
第三章 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的体系架构
    第一节 经济素养教育顶层设计
        一. 《卓越经济教育规划》设计经济素养教育实施蓝图
        二. 经济素养教育立法提供经费和制度保障
        三. 政府推进经济素养教育标准化
    第二节 经济素养教育目标体系结构
        一. 知识目标:培养经济理解力
        二. 能力目标:提升经济决策与经营能力
        三. 态度目标:蕴育经济智慧与市场竞争价值观
    第三节 经济素养教育内容统整
        一. 经济素养教育主要内容
        二. 经济素养教育内容选择依据
        三. 经济素养教育内容组织原则
第四章 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实施与评价
    第一节 学校经济素养教育发展动力
        一. 课程模式变迁与经济素养教育结构转变
        二.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与教师角色转变
        三. 校本学生活动拓展经济素养教育空间
    第二节 家庭经济素养教育运行模式
        一. 借助代际关系促进个体经济社会化
        二. 利用零用钱培养个体金钱管理能力
        三. 塑造理性经济行为和经济品质
    第三节 社会经济素养教育的实践张力
        一. 经济素养教育组织搭建协作平台
        二. 金融机构拓展经济素养教育课程资源
        三. 高等院校提升经济素养教育理论水平
    第四节 经济素养教育实施效果评估
        一. 经济素养教育评估项目
        二. 经济素养教育评估结论
        三. 评估要素及其关系分析
第五章 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经验
        一. 教育立法是经济素养教育实施的保障
        二. 师资培训是经济素养教育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三. 金融市场为经济素养教育提供良性的生态系统
        四. 存在的问题是美国经济素养教育发展的生长点
    第二节 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的启示
        一. 我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问题审视
        二. 我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路径优化
结语
附录1 《卓越经济教育规划》法案概要
附录2 《全美自愿性经济学内容标准》内容概要
附录3 HM社会科教科书中经济学的范围与序列
附录4-1 TEL测试内容
附录4-2 TEL测试结果
附录4-3 李克特量表—TEL测试结果的再评价
附录5 美国主要经济素养教育组织
附录6 美国青少年经济素养调研概况
附录7 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素养教的进程表
附录8 人教社《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经济素养教育内容
附录9 5-18儿童情感发展与经济素养关系表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8)高中班级组织建设中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班级组织建设与家庭教育的相关研究
    第一节 班集体和组织建设的有关概念
    第二节 家庭教育的相关概念
    第三节 家庭教育与班级组织建设的相关理论依据
第二章 班级组织建设中与家庭教育因素相关的问题表现
    第一节 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带来的组织制度问题
    第二节 学生逆反悲观产生组织氛围问题
    第三节 学生个性扭曲、心理不健全产生的组织效能问题
第三章 主要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家庭教育理念问题
    第二节 家庭教育方法问题
    第三节 家庭教育环境问题
第四章 家庭教育因素促进班级组织建设的对策
    第一节 纠正错误观念,树立科学理念
    第二节 采取符合情境的适当方法
    第三节 创造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
    第四节 建立健全家校互助合作的有效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9)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翅翱翔的乐园(论文提纲范文)

一、兴趣为先
二、要让学生有“米”可“炊”
    1、“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2、古人曰:
三、教师要学会放手
四、分层次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五、广泛实践, 走向创新

四、让孩子放手写“广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小学教育进行理性减负的讨论[J]. 吾买尔江·吾甫. 知识文库, 2020(21)
  • [2]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研究[J]. 徐明珠. 智力, 2020(24)
  • [3]“文化教育类”作文押题导练[J]. 孟晓东. 求学, 2019(Z3)
  • [4]小学Scratch社团创客教育实践研究[D]. 杨雯. 扬州大学, 2019(02)
  • [5]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外语学习文化的涵化研究[D]. 陈刚.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7)
  • [6]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研究[D]. 安静. 苏州大学, 2016(05)
  • [7]当代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研究 ——基于体系架构与实施策略的分析[D]. 高佳.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1)
  • [8]高中班级组织建设中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研究[D]. 宋建春. 青海师范大学, 2014(02)
  • [9]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翅翱翔的乐园[J]. 王磊.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3(07)
  • [10]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与应对措施[J]. 吴金春.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4)

标签:;  ;  ;  ;  ;  

让孩子放下手写“广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