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养鱼增氧技术

流水养鱼增氧技术

一、流水养鱼的增氧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任平华,樊铮[1](2021)在《浅谈陕西渔业发展成就》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1960年陕西省人民政府筹建省级渔业工作机构为起点,认真回顾总结半个世纪以来陕西渔业取得的历史成就,总结展望"十四五"期间陕西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方向,坚定党的领导,对加快推进新时代全省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何绪刚,侯杰[2](2021)在《池塘圈养模式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最主要的生产方式。针对传统散养池塘养殖废弃物过度积累、养殖水环境劣化等关键瓶颈问题,提出了能时时清除养殖固形废弃物、实现清洁养殖的圈养模式。该模式自成体系,包含圈养桶、圈养平台和尾水分离与处理等养殖装备,以及圈养池塘水体净化能力提升措施等,是一种养殖尾水零排放、节水、节地、节约饲料和人力成本、高产、高效的绿色健康养殖方式。圈养平台集成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装备后,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厂化池塘绿色高效养殖模式。本文系统介绍了圈养模式提出的缘由、设施结构组成、实际圈养效果及养殖废弃物收集与处理效率、圈养综合效益等,展望了圈养模式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圈养模式研究和应用推广提供思路和参考。

张柯新[3](2021)在《可持续鱼菜共生系统模式构建及功能初探 ——以鸡毛菜-泥鳅-水绵共生系统为例》文中认为本研究构建一种可持续的鱼菜共生系统模式(SAP),将“大型藻”作为鱼菜共生系统重要组成之一,并设计搭建适用于所提出模式性能试验的系统结构。通过与传统鱼菜共生系统(AP)对比对SAP中的大型藻的应用条件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并从运行情况、水质条件、水分利用以及生产性能等方面,综合比较分析该新型模式的可行性及性能。由于营养浓度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因此在试验周期中对两种不同模式系统水体中植物所需的各营养元素浓度变化进行了监测,后期也对补充鱼菜共生系统水体中相对缺少的大量元素对不同模式系统的水质条件、生产性能等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为鱼菜共生系统的生产应用提供一些理论和技术参考,对进一步推进科学、绿色、可持续的设施园艺和农业系统性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基于SAP模式构建的理论,搭建了藻培养装置位于系统循环末端的封闭式试验平台,并对水绵在鱼菜共生系统中的应用条件进行了探究,通过对比几种不同的补光方式、藻密度对系统水体溶解氧(DO)以及p H的影响,得到利用LED灯带置于藻培养箱底部对水绵进行光照补充,且水绵密度相对于藻培养箱为10 g*dm-2时,水绵的DO补充效率较优,系统水体的p H也能保持相对稳定。(2)在SAP的性能探究的试验过程中表现出与AP相比较高的DO浓度,水质条件也得到优化,对鱼菜共生系统本身硝化反应导致的p H的下降趋势有一定缓冲能力。本试验条件下,SAP的蔬菜的产量以及泥鳅的生长量、饲料转化率均优于AP,就补水量而言,SAP比AP高约9.84%。鱼菜共生系统中存在的营养物质累积的问题在SAP中有所改善,其水体中各营养元素浓度均低于AP,但NO3--N累积的程度加剧。此外,鱼菜共生系统在温室环境下可以提高空气中的CO2浓度,试验过程中不同模式系统所在空间内的CO2浓度大小为AP>SAP>室外,SAP在温室条件下可以推动空气中CO2与水体内DO的循环,从而有利于平衡各系统生物对二者的需求。(3)在鱼菜共生系统水体中按照水培营养液配方补充的N、P、K三种大量元素,补充营养元素后鱼、菜、藻均无明显的不良的反应,植物对各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会升高,泥鳅的生长量以及饲料转化率也有所提高。SAP及AP的补水率较没有添加大量元素比分别增加28.36%、27.05%;根据系统运行规律及氮的分布规律,对SAP要素之间比例进行估算调整,以保持水体的氮收支平衡为目的,就所搭建的小型封闭式的试验平台而言,可以在饲喂比为45.5 g*m2的情况下,利用5.85 kg的泥鳅供应2.2 m2鸡毛菜的生产,养殖池水体体积可调整为0.20 m3~1 m3,同时利用292 g的水绵进行水质调节水质。

杨军,艾健,覃雅,杜其松,董舰峰[4](2020)在《湖北省宜昌市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发展现状及建议》文中指出湖北省宜昌市于2015年开始发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至2019年已建成养殖槽95条,覆盖养殖池塘千余亩。本文主要介绍了该模式应用原理、建设要点及在宜昌市的发展情况,总结了该模式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分析了模式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良技术、提高认知、政策扶持等建议。

白富瑾,张朝阳,李斌[5](2019)在《宁夏流水槽循环水养鱼的模式创建与技术提升》文中提出在大力推广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过程中,宁夏水产技术推广站结合本地生产实际,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对气提式推水、粪污收集处理、鱼种放养、饲养管理、外塘水质净化、安全越冬等系统和技术进行改造和优化,创建了4种流水槽养殖模式,集成总结了6大配套技术,发明了10项实用新型专利,实现了宁夏5大地级市全覆盖,单条水槽产值达到7.80万元~29.29万元。

刘崇新,操志翔,刘新明,谢骏[6](2018)在《我国水产养殖污染物减排技术应用现状及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综述了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现状,总结了水产养殖污染物减排技术应用概况(生物浮床鱼菜共生技术、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循环水养殖技术),分析了水产养殖污染物减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加快实施强制标准、企业承担主体责任、重新定位发展方向、优化升级减排技术等治理污染物排放的建议,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

曹宇,孔令杰[7](2015)在《水产养殖新技术推广应用前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随着池塘微孔增氧技术、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池塘养殖节能减排技术、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水养鱼技术等新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新技术具有节水、节能、环保、高效等特点,值得在黑龙江省大力示范和推广。一、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是基于生物的共生原理,在同一水体中实现水产养殖与植物种植的有

房燕[8](2013)在《工厂化水产养殖纯氧增氧锥优化设计与性能测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厂化水产养殖是应用工业化方法进行鱼类养殖的一种高效生产模式,利用水循环技术、增氧技术、消毒技术、温度控制技术及氨、氮、盐类控制调节技术实现鱼类养殖过程的集成化、智能化控制的一种高效养殖方式,其特点在于养殖密度大、水资源利用率高、污染少,是水产养殖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增氧技术是工厂化水产养殖过程的关键技术之一。高效合理的增氧方式可有效增加工厂化养殖中各个设备的使用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目前,国内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增氧设备以风机和充气石联用为主,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技术精密度要求不高;其缺点在于设备安装所需空间较大,增氧效率不高。国外用于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增氧设备以U型管、低水头增氧装置及增氧锥为主,它们的优点在于增氧效率高,能耗低,适用于不同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对鱼类氧气供给的要求。鉴于国内外增氧装备的结构特点、增氧方式和效果,设计了一种高效增氧装置——纯氧增氧锥。目前,增氧锥在我国水产养殖的增氧中应用还不十分广泛,其主要原因在于技术理论不成熟,现有设计模型适用性不强、准确度欠佳,只能通过改变氧锥尺寸参数的大量试验来推测增氧锥的增氧性能,工作量大、结果受试验条件影响较大,有一定局限性。基于以上现状,根据高效增氧锥的原理、结构,利用增氧锥的增氧特点,基于气液两相流体力学原理、曝气技术及气体传质理论,利用氧气的摩尔数守恒定律,创建了完整的流体动力学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和优化设计。该数学模型可以在已知增氧锥进出口半径、增氧锥锥体高度、气泡初始半径以及气体、液体流量的情况下计算出反映增氧锥性能的氧气利用率、氧气摩尔数转移速率等数据,以及增氧锥中不同深度处的气含率、气泡尺寸、氧气的传质系数、溶氧值、水流速度等各项实时数据。运用有限微分算法与枚举法相结合的算法编写C语言程序对增氧锥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该程序可模拟纯氧增氧锥不同时刻的参数变化实时数据。该模拟算法程序可自动报错,提出设计中变量的不合理值以及增氧锥运行中的可能存在问题。并可以计算得到不同范围变量取值下,纯氧增氧锥的最佳进、出口半径,进水、进气速度以及最佳增氧锥高度,从而得到最佳优化方案。为纯氧增氧锥设计了三个不同进气口安置位置结构方案,进气口分别布置在竖直管上距离锥顶0.045m处、水平直管中部距离弯管0.12m处以及增氧锥的顶部偏下0.05m处。利用Fluent软件中的Mixture模型和标准湍流模型对设计的进气口位置三个安置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流场内部多相流的速度分布云图及速度矢量图,揭示了不同结构增氧锥气液接触起点处管内流体的流动状态。并总结了不同方案的高效增氧锥结构对增氧效果的影响。通过对增氧锥模拟数据的分析,得出氧气进气管布置在增氧锥锥顶竖直进水管的中下部最为合适。设计制造了不同进气口位置方案下的纯氧增氧锥物理模型。实验设备主要由水泵、增氧锥、水箱、氧气罐和溶氧检测系统组成。设计了由PLC、溶氧传感器和计算机组成的检测系统对增氧锥进行在线检测。通过对物理模型增氧效果的测试,得到了增氧实验验证,证实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为纯氧增氧锥设计了可移动的配套装置,即在增氧锥底部安装可移动的轮轴,并设计了维修拆卸工具。此工具主要由气动系统、卡盘、行程可调滑轨以及轴托架组成。其中,研发的“环抱”式可调卡盘,可适应更多型号的轴径。把传统手动拆卸变为气动系统拆卸,加快了拆卸的速度、降低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由此而建立的增氧锥仿真优化设计技术为工厂化水产养殖增氧锥的设计奠定了基础,从而简化了设计过程、优选了设计参数、增加了增氧锥的效率。基于氧气的气泡流体动力学理论而建立的增氧锥优化设计方法是准确有效的,并得到一些增氧锥实际试验数据的验证。该设计方法为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的高效增氧锥设计奠定了基础。

房燕,韩世成,蒋树义,陈忠祥,郭常有,周煊亦,曹广斌[9](2012)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增氧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厂化水产养殖密度大、水和土地资源利用率高、水质可净化而污染少,是应用工业化方式进行水产养殖的生产模式。高效合理的增氧方式可有效增加工厂化养殖中设施与设备的效能,提高生产效率,是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针对水产养殖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论述了国内外增氧装备的结构特点、增氧方式和效果,分析了增氧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增氧技术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方法和创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提高增氧技术提供参考。

江柏萱[10](2000)在《国外工业化养鱼新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国外开展工业化养鱼已有30多年,工业化养鱼技术在提高鱼类产量、降低能耗、节约水源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以下介绍几种工业化养鱼新技术: 1.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由于世界性水资源短缺,各发达国家基本上不再发展耗水多的流水养鱼,而是重点开发闭式循环水养殖设备,进一步改善水处理技术,减少换水量。工业化养鱼将主要采

二、流水养鱼的增氧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流水养鱼的增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陕西渔业发展成就(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共产党英明政策引领开拓创新,指导我国渔业生产恢复并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惠及陕西渔业逐渐发展壮大
三、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完善政策,推动陕西渔业不断转型升级
    (一)半个世纪以来,我省渔业发展经历4次飞跃。
    (二)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全省渔业发展思路、养殖技术、养殖模式不断创新。
    (三)社会公益职能不断增强、拓展,全省渔业绿色健康发展。
四、贯彻党中央战略部署,实现陕西渔业高质量发展

(2)池塘圈养模式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圈养模式的提出
    1.1 圈养缘由及工作原理
    1.2 发展历程
2 圈养设施
    2.1 圈养系统
    2.2 圈养桶
    2.3 尾水分离塔
    2.4 尾水处理桶
    2.5 圈养平台
    2.6 增氧、排污等其他设施
3 圈养效果
    3.1 排污及尾水净化效果
        1) 排污率。
        2)尾水净化效果。
        ①尾水分离塔沉淀效果。
        ②人工湿地去除效果。
    3.2 养殖效果
4 圈养综合效益
    1)显着节约水资源。
    2)显着节约饲料。
    3)增产、增效效果显着。
    4)能耗下降空间较大。
    5)降低人力成本效果显着。
5 展 望

(3)可持续鱼菜共生系统模式构建及功能初探 ——以鸡毛菜-泥鳅-水绵共生系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鱼菜共生系统
        1.2.1 鱼菜共生系统的概念及其生态学原理
        1.2.2 鱼菜共生系统的发展、组成及其分类
        1.2.3 鱼菜共生系统的优点及不足
    1.3 藻类的特点及其应用
        1.3.1 藻类在水培系统中的应用
        1.3.2 藻类在水产养殖以及水质净化方面的应用
    1.4 大型藻类在鱼菜共生系统中的应用
        1.4.1 理论可行性
        1.4.2 技术可行性
    1.5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5.1 研究的目的
        1.5.2 研究的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可持续鱼菜共生系统模式的构建
    2.1 模式组成及其特点
    2.2 模式生态学原理
    2.3 大型藻类在模式中的应用条件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藻类品种及其特征
        2.3.3 试验系统的搭建
        2.3.4 试验方法
        2.3.5 数据分析
        2.3.6 试验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可持续鱼菜共生模式的性能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测定方法
        3.3.1 水质指标测定
        3.3.2 蔬菜生长情况测定
        3.3.3 鱼种生长情况测定
        3.3.4 不同模式系统所在空间内CO?体积浓度测定
    3.4 数据分析
    3.5 结果与讨论
        3.5.1 系统运行情况及水质指标的变化
        3.5.2 系统的生产性能
        3.5.3 不同模式系统所在空间内CO?体积浓度变化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补充营养元素对可持续鱼菜共生模式性能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设计
    4.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3.1 水质指标监测
        4.3.2 泥鳅生长情况测定
        4.3.3 蔬菜生产效果、根系形态等参数测定
    4.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5 结果与讨论
        4.5.1 系统运行情况以及水质指标的变化
        4.5.2 系统的生产性能
        4.5.3 氮的分布规律
        4.5.4 模式各要素配比估算优化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5.3 创新点
    5.4 今后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湖北省宜昌市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发展现状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简介
    (一)应用原理
    (二)建设要点
        1.池塘改造
        2.渔机配套
        3.构造图
二、宜昌市池塘养殖发展情况
    (一)推广概况
    (二)示范内容
        1. 技术集成示范
        2. 品种密度筛选
        3. 水体净化实验
三、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二)生态效益
    (三)社会效益
四、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存在的问题
    (一)吸污技术尚不成熟
    (二)生态理念认知不足
    (三)建造成本高、风险大
    (四)没有注重养殖品种的选择
五、相关建议
    (一)完善粪污收集关键技术
    (二)严控流水养殖区净化区占比
    (三)加大扶持力度

(5)宁夏流水槽循环水养鱼的模式创建与技术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政策措施为导向,大力开展示范推广
    (一)制定政策规范养殖生产
    (二)设立试验基地精准示范
    (三)列支专项资金大力推广
    (四)多部门联合攻关解决技术难题
二、总结先进经验,创建四种流水槽养殖模式
    (一)创建四大流水槽养殖模式
    (二)创建稻田镶嵌流水槽生态循环综合种养“宁夏模式”
三、集成总结六大配套技术,解决生产难题
    (一)优化推水增氧技术,解决顶水死鱼问题
    (二)优化水质净化技术,实现生态养殖
    (三)优化鱼种放养技术,控病降低应激和延长生长周期
    (四)优化饲养管理技术,实现精准养殖
    (五)优化粪污处理技术,提升排污能力
    (六)优化冬季管护技术,防止鱼体冻伤和设备受损
四、进行专题研究,取得十项专利
五、以综合效益为目标,助力转型与升级
    (一)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二)生态渔业成效显着

(6)我国水产养殖污染物减排技术应用现状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现状
2 水产养殖污染物减排技术应用概况
    2.1 生物浮床鱼菜共生技术
    2.2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
    2.3 循环水养殖技术
3 水产养殖污染物减排存在的问题
4 对策和建议

(7)水产养殖新技术推广应用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
二、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三、池塘养殖节能减排技术
四、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水养鱼技术

(8)工厂化水产养殖纯氧增氧锥优化设计与性能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工厂化水产养殖
    1.1 工厂化水产养殖概述
    1.2 工厂化水产养殖增氧技术
        1.2.1 增氧技术发展史
        1.2.2 国内外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中的增氧设备
        1.2.3 增氧技术的发展趋势
        1.2.4 探索中的增氧技术
    1.3 本文研究内容
2、纯氧增氧锥优化设计
    2.1 增氧锥研究背景概述
    2.2 增氧锥研究近况
    2.3 纯氧增氧锥数学模型建立
        2.3.1 纯氧增氧锥结构
        2.3.2 纯氧增氧锥工作原理
        2.3.3 纯氧增氧锥数学模型
    2.4 纯氧增氧锥仿真优化
        2.4.1 优化设计参数范围
        2.4.2 仿真优化计算
        2.4.3 优化结果
        2.4.4 优化结果验证
        2.4.5 增氧锥内氧气传质分析
    本章小结
3、纯氧增氧锥的 CFD 仿真
    3.1 CFD 仿真方法
    3.2 纯氧增氧锥 CFD 仿真
    3.3 增氧锥的结构设计
    3.4 物理模型及计算域
    3.5 计算模型及控制方程
    3.6 网格划分
    3.7 边界条件及参数设置
    3.8 CFD 仿真结果及分析
    本章小结
4、纯氧增氧锥性能测试
    4.1 实验设备与方法
    4.2 检测系统
    4.3 实验数据
    4.4 实验结果误差分析
    本章小结
5、纯氧增氧锥移动装置
    5.1 移动装置
    5.2 拆卸与保养
    5.3 拆卸工具
        5.3.1 纯氧增氧锥移动装置结构组成
        5.3.2 纯氧增氧锥移动装置工作原理
        5.3.3 零部件设计
        5.3.3.1 卡盘及卡盘架
        5.3.3.2 行程可调滑轨及锁紧装置
        5.3.3.3 气动系统设计及元件选配
        5.3.4 主要技术参数
        5.3.5 实验结论及使用效果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附录

(9)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增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增氧技术发展现状
2 国内外增氧技术及设备
    2.1 化学增氧
    2.2 生物增氧
    2.3 机械装备增氧
        2.3.1 U型管
        2.3.2 填充柱式气液接触器
        2.3.3 氧气锥
        2.3.4 低压气液接触器
        2.3.5 射流器
3 增氧技术发展趋势
    3.1 增氧装备向节能低耗、高效可控方向发展
    3.2 混合机械增氧技术得到应用与发展
    3.3 曝气增氧技术向微孔曝气方向发展
4 正在探索的增氧技术
    4.1 磁化增氧
    4.2 光化增氧
    4.3 液化增氧
    4.4 电化增氧
    4.5 物化增氧
    4.6 乳化增氧 (即超声波增氧)
    4.7 强化增氧 (即查契克式增氧机)

四、流水养鱼的增氧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陕西渔业发展成就[J]. 任平华,樊铮. 渔业致富指南, 2021(17)
  • [2]池塘圈养模式研究进展[J]. 何绪刚,侯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1(03)
  • [3]可持续鱼菜共生系统模式构建及功能初探 ——以鸡毛菜-泥鳅-水绵共生系统为例[D]. 张柯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4]湖北省宜昌市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发展现状及建议[J]. 杨军,艾健,覃雅,杜其松,董舰峰. 中国水产, 2020(04)
  • [5]宁夏流水槽循环水养鱼的模式创建与技术提升[J]. 白富瑾,张朝阳,李斌. 中国水产, 2019(08)
  • [6]我国水产养殖污染物减排技术应用现状及建议[J]. 刘崇新,操志翔,刘新明,谢骏. 养殖与饲料, 2018(09)
  • [7]水产养殖新技术推广应用前景分析[J]. 曹宇,孔令杰. 黑龙江水产, 2015(06)
  • [8]工厂化水产养殖纯氧增氧锥优化设计与性能测试[D]. 房燕. 上海海洋大学, 2013(05)
  • [9]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增氧技术[J]. 房燕,韩世成,蒋树义,陈忠祥,郭常有,周煊亦,曹广斌. 水产学杂志, 2012(02)
  • [10]国外工业化养鱼新技术[J]. 江柏萱.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0(01)

标签:;  ;  ;  ;  ;  

流水养鱼增氧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