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原发性肺癌影像学特征(附2例报告)

多原发性肺癌影像学特征(附2例报告)

一、多发原发性肺癌影像学特征(附2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蔡光元[1](2021)在《冯毅主任治疗肺结节临床经验总结》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肺结节(Lung nodules)一般认为是影像学上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LDCT的普及和空气污染的加重,以及整体社会健康意识的提升,肺结节检出率日渐增加,尤其是肺微小结节,以往多为中老年人群,现阶段逐渐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目前病理组织活检是诊断肺结节性质的金标准,但临床上由于采集困难,大部分肺微小结节都缺乏相应的病理诊断。造成此局面的原因有:一是肺组织活检对人体有一定的损伤,尤其是面对多发肺结节,患者心生畏惧,不易接受;二是对于直径较小的微结节或距离脏层胸膜较远的,磨玻璃样的亚实性结节尤其难以触及,处理困难。因此,现代医学暂无公认有效的治疗手段,多依靠患者自觉的定期CT随访以及外科手术,并形成较大的心理及经济压力,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家庭和睦。由于中医药对于此类慢性发展性疾病效果良好,尤其是无明显特殊症状者,故对于该病的研究也愈发增多,涌现出了多种理论及治疗思路。导师冯毅主任临证近30年,对各种呼吸系统疑难有着丰富的中医诊疗经验,特别是关于肺结节治疗,更有其独到见解。本次总结了吾师对于肺结节理论的认识及临床治验。方法:本论文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通过文献搜集整理,总结近年来中西医对于肺结节的相关认识和研究。第二部分主要是阐释导师冯毅教授关于肺结节理论的认识,并跟随导师门诊进行病案收集和分析,从而总结导师冯毅主任对于肺结节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处方用药等方面的认识和临床治验。结果:导师冯毅主任凭借其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实践及多年研习古代中医经典古籍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从疾病渊源、病因病性、病理生理、临床特征、病态发展及预后等方面对中医的肺积、肺痹、肺疽等古代特殊病名与现代医学的肺结节进行比较,发现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将现代医学的肺结节归为中医肺积、肺痹、肺疽等病名的范畴。导师冯毅主任认为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受损是该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或因外感邪实,如风、寒、湿等六淫邪气(现代社会则包含更广,如烟尘雾霾、电子辐射等环境与职业因素)或因内伤劳损,如情志、饮食及恣欲等(现代社会由于夜生活的普及,熬夜已成为一大主因),导致体内气血凝滞,运行受阻,痰浊内生,形成病理产物,且瘀血、痰浊等病理因素不同程度地贯穿于此病发展的各个阶段。该病病性多属虚实夹杂,其虚者多为气虚或气阴两虚,日久可损及阳,多归之于肺、脾、肾三脏;其实者则多为痰浊、瘀血或痰瘀互结,临床上常见肺脾气虚、气阴两虚,兼见肺络瘀阻、痰瘀互结等证。对于肺结节的治疗,吾师冯毅主任认为必须要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长期干预,且辨证与辨病互相结合,以辨病为先,辩证为要。基于导师对肺积、肺痹等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大量的临床案例,本着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从整体出发,注重个体化差异,根据疾病发展阶段,虚实侧重的不同而处方用药,早期以祛邪为主,活血、化瘀、逐痰、散结;后期以补虚为主,益气、养阴、补肺、调脾、固肾,阳虚明显者兼以温阳。治疗以益气养阴、破瘀散结为大法,取其结节经验专方芪红通络方,基础药物为:黄芪、太子参、麦冬补肺养阴;茯苓、白术健脾祛湿;厚朴、红花、三棱、莪术行气破血化瘀;白僵蚕、鳖甲化痰散结;橘络、丝瓜络搜络祛痰,炙甘草护胃调和诸药,其余可随证加减。结论:肺结节作为近年来新关注的一类疾病,多起病隐匿,常因体检时偶然发现,且无明显临床症状。一般以神疲乏力、胸闷气短、干咳、腹胀纳呆及情绪抑郁等为主要症状,目前大多尚无明确病因,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匮乏,是临床一类难治性疾病。导师冯毅主任将肺结节与中医的肺积、积聚及肺痹等病名相关联,认为阴阳失调、脏腑受损致气血瘀滞,结节变生,认为本病属虚实夹杂,从整体出发,注重个体化差异,辨病与辨证结合,以益气养阴、破瘀散结为基本大法,并随证加减,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李海超[2](2021)在《同时多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特征与外科治疗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随着低剂量CT的普及,同时多原发性肺癌(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sMPLC)的检出率越来越多,为了探究外科在sMPLC诊疗中的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我们回顾性分析了一系列sMPLC患者的手术资料。材料和方法统计2013年01月至2018年1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共纳入78例符合sMPLC诊断标准的肺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未经相关治疗,手术方式为R0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或采样术。我们分析了患者术后生存率,并统计患者基线信息如:年龄、性别、主诉、癌症家族史、术前肿瘤标记物、肿瘤偏侧性、肿瘤位置、肿瘤数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手术方式、手术次数、肿瘤病理类型、肿瘤脏层胸膜侵犯、术后辅助治疗等,随后利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一步探究无复发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因素。结果全组78例患者中,女性48(61.54%)例,中位发病年龄62岁(28岁-76岁),有吸烟史的患者有21(26.92%)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有23(29.49%)人,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的患者有4(5.13%)人,术前肿瘤标记物升高的患者有19(24.36%)人。在肿瘤最高病变pT分期中,T1(d≤3cm)分期的患者有64(82.05%)人,T2(3<d≤5cm)分期的患者有12(15.38%)人,另有T3+4(d>5cm)分期的患者2(2.56%)人。在肿瘤N分期中,N0分期患者有72(92.31%)人,N1+2分期患者有6(7.69%)人。在肿瘤TNM分期中,I期的患者有60(76.92%)人,Ⅱ期的患者有15(19.23%)人,Ⅲ期的患者有3(3.85%)人。肿瘤均位于同一侧的患者有69(88.46%)人,病变分别位于不同肺叶的患者有52(66.67%)人,双原发肺癌患者有65(83.33%)人,同期手术的患者有72(92.31%)人。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仅行肺叶切除的患者有32(41.03%)人,行肺叶切除+亚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的患者有35(44.87%)人,腺癌是最多见的病理类型。患者手术后1年、2年、3年、4年、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3.42%、86.84%、77.78%、62.96%、60.00%;手术后1年、2年、3年、4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73%、92.11%、82.22%、77.78%、65.00%。最大肿瘤TNM分期是影响患者手术后DFS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史和最大肿瘤TNM分期是影响患者手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一、sMPLC多见于女性,以腺癌为主,其预后不同于肺内转移。二、对于sMPLC患者,在肺功能允许的情况下,手术(R0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或采样)是一种获益显着的治疗方式。三、最大肿瘤TNM分期是影响sMPLC患者术后DFS的不利因素;吸烟史和最大肿瘤TNM分期是影响sMPLC患者术后OS的不利因素。

吴文博,段国辰[3](2021)在《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临床上双原发癌的患者日益增多。乳腺癌和肺癌是女性常见的两种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了广大女性的健康。肺脏虽然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然而近年来,临床上乳腺癌患者出现原发肺癌的病例却逐渐增多,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的发生率远比肺癌首发的双原发肺癌和乳腺癌的发生率要高,原发性乳腺癌和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刘子旭[4](2021)在《第一部分 血浆非靶向代谢组学在肺癌筛查和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 第二部分 110例肺内淋巴结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决策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肺癌的筛查和鉴别诊断缺少令人满意的生物标记物,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肺癌的早期诊断。代谢组学是对体内所有低分子代谢物的定性和定量的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肺部病变和健康人群血浆代谢组学的对比和深入研究,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血浆低分子代谢物水平的差异,这些代谢物具备成为肺癌生物标记物的潜力。方法:收集我科自2019年2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收治入院的肺部结节患者,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肺转移癌组16人、肺良性结节组32人、原发性肺癌组160人,并将同期在门诊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共96人纳入研究,将肺癌组和健康人群组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各选出一半,分别作为实验组和验证组。一方面从健康人群肺癌筛查的角度,先将肺转移癌组、肺良性结节组、原发性肺癌组和健康人群组四组进行整体比较,再将三个肺结节病变组和健康人群组分别比较,运用多元变量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各组间有差异的低分子代谢物,并通过ROC曲线图验证它们的筛查能力。另一方面从肺癌鉴别诊断的角度,将肺转移癌组、肺良性结节组、原发性肺癌组进行整体比较和两两比较,用相同方法筛选低分子代谢物并检验其鉴别能力。结果:各组间性别、年龄等方面的比较无明显差异,肺癌在实验组和验证组的一般情况如吸烟史、合并症、恶性肿瘤病史、病理类型和分期方面的比较无明显差异。健康人群的肺癌筛查方面,四组的整体比较共筛选出5种低分子代谢物,分别为癸酰肉碱、谷氨酰苯丙氨酸、溶血磷脂酰甘油(18:1)、嘧啶核糖核苷单磷酸和类黄酮c-糖苷,三个肺部结节病变组和健康人群组的分别比较各筛选出了 4-6种低分子代谢物,这些代谢物经检验均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方面,三组整体比较筛选出的低分子代谢物有新烟碱、辛烷基肉碱、2-甲氧基乙酮、视黄醇、癸酰肉碱、降钙酸、糖原、黄酮醇,两两比较筛选出的代谢物各有三种。原发性肺癌和健康人群组经过实验组的分析,筛选出6种低分子代谢物,有新烟碱、1-水杨酸葡萄糖醛酸苷、亚硝基谷胱甘肽、双氢咖啡酸3-o-葡萄糖醛酸内酯、嘧啶核糖核苷单磷酸和类黄酮c-糖苷,它们在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95,说明这六种物质对原发性肺癌和健康人群有较强的鉴别诊断能力。结论:通过代谢组学研究,可以有效地发现肺癌和其他肺部结节病变的血浆低分子代谢物水平的变化,筛选出有差异的代谢物,这些低分子代谢物具备成为健康人群肺癌筛查和肺癌鉴别诊断的生物标记物的能力。目的:通过一定数量样本的总结和分析,将肺内淋巴结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定量化,并制定出相应的评分表,通过这种客观的方法与肺原发癌相鉴别,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我科手术的符合条件的共117个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82个患者的110个肺内淋巴结和35个患者的35个原发性肺癌,所有病灶均为经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12mm的实性小结节,观察项目包括结节位置、大小、形状、密度是否均匀、边缘是否光滑、周围是否有线状高密度影、内部是否有空泡、与胸膜距离、有无胸膜凹陷、是否逐渐增大等影像学特点。结果:在结节位置、大小、形态、有无空泡和与胸膜距离五个方面,两者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将位于上叶、与胸膜距离大于10mm、大小为8-12mm、不规则形、结节内有2个及以上空泡、合并中晚期肺癌者均分别记为1分,位于中叶或舌段、与胸膜距离0-10mm、大小为4-8mm、圆形或卵圆形、结节内有1个空泡、合并早期肺癌者均分别记为2分,位于下叶、与胸膜相连、大小为0-4mm、三角形或四边形、结节内无空泡、不合并肺癌者均分别记为3分,以此绘制成肺内实性小结节性质诊断评分表。将各项积分相加后得到的总分,按照由低到高分成三组,分别对应肺内实性小结节恶性风险等级,A级(6—9分)对应的肺原发癌可能性最大,建议手术切除,C级(15—18分)对应肺内淋巴结的可能性最大,建议不予处理,而B级(10—14分)则建议抗炎治疗后复查或定期复查,以此绘制成恶性风险等级表。检测其阳性预测值为81%(23/28),阴性预测值为97%(89/92),灵敏性为63%(23/35),特异性为 81%(89/110)。结论:对于直径小于12mm性质不明的肺内实性小结节,按照本研究的评分表和风险等级表进行评估,可以比原来更加准确、快速地进行判断,给临床医生带来诊疗决策上的帮助。

王亚龙[5](2020)在《第一部 分气管支气管腺涎型癌(腺样囊性癌和粘液表皮样癌)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第二部分 多原发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气管和支气管的涎腺型癌是来源于下呼吸道粘膜下腺体的罕见恶性肿瘤,其主要包括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Tracheobronchial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TACC)和气管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Tracheobronchial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TMEC)。由于发病率低,气管和支气管涎腺型癌尚缺乏大宗病例报道研究,这类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结局、决定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和两种肿瘤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异同尚不完全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分析单中心TACC和TMEC患者的详细临床病理和预后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和效果、预后和预后因素、不同组织类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等情况,以期为临床医生了解这一疾病特征、为患者提供最佳综合治疗策略和判断患者生存结局等提供进一步证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196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病理诊断并接受治疗的TACC和TMEC患者资料。对以上两种涎腺型癌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种涎腺型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比较;通过Kaplan-Meier法计算不同治疗方式(手术、放疗、化疗和综合治疗)患者生存时间(无复发/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使用Log-rank检验对比不同肿瘤和同一肿瘤不同治疗方式患者预后;使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无复发/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时间以及复发后生存时间的相关预后因素。结果共计纳入306例患者,其中TACC 191例,TMEC 115例。TACC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9岁;男女发病比例相当(男性占50%);绝大多数患者(68%)无吸烟史;绝大多数(95%)患者有症状,患者主要症状为咳嗽和胸闷或呼吸不畅;肿瘤位于气管者居多(65%);绝大多数患者(85%)接受手术为主的治疗。TMEC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0岁;男性发病稍多于女性(男性占56%);绝大多数(77%)无吸烟史;绝大多数患者(86%)有症状,患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咯血、呼吸不畅和发热等;肿瘤主要位于支气管(89%);绝大多数患者(93%)接受手术为主的治疗。相比TACC,TMEC患者平均年龄更小,患者主诉持续时间短,有症状者少,肿瘤位于支气管的更多,更有可能接受手术治疗并实现R0切除(TACC和TMEC R0切除率分别为99.0%和45.5%,P<0.001),总生存时间也更长(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史、肿瘤家族史等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191例TACC患者中,163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余28例接受非手术治疗。TACC手术组患者5年、10年和20年生存率分别为85.00%、63.40%和47.00%,非手术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3.70%和46.40%,手术组患者总生存时间显着优于非手术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R0切除、R1切除后放疗、R1切除后未放疗)和患者主诉的持续时间(<7个月或≥7个月)是影响R0/1切除患者无复发/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大小(<3cm或>3cm)和治疗方法(R0切除、R1切除后放疗、R1切除后未放治)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R0/1切除组患者有64例(45.1%)出现复发/进展,复发/进展后接受局部治疗(进展病灶和/或转移灶手术或放疗)组患者预后显着优于单纯化疗或支持治疗患者(P<0.05);晚期复发/进展(复发/进展时间≥34月)患者复发/进展后预后显着优于早期复发/进展(复发/进展时间<34月)患者。115名TMEC患者中,107名接受了手术治疗,8名接受了非手术治疗。手术组1年、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7.89%、94.17%和90.50%,非手术组分别为83.33%、41.67%和0.00%,手术组患者预后显着优于非手术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肿瘤病理N分期是影响手术组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TACC和TMEC虽然同属涎腺型癌,但两者存在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因而两者临床特点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TACC和TMEC属低度恶性肿瘤,整体预后较好,可手术治疗者预后更佳。由于有更高的R0切除率,TMEC患者整体预后显着优于TACC。对于TACC,患者主诉持续时间和无病生存期显着相关,及时就诊和治疗可大大改善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肿瘤大小同TACC患者总生存密切相关,对于超过3cm肿瘤,临床医生治疗时需更加注重根治性。原发肿瘤的完全切除、切缘阳性患者的术后辅助放疗以及术后复发/进展后的局部治疗都可改善患者生存,提高患者生存率。对于可手术TMEC,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是淋巴结转移情况,对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实施包含淋巴结清扫的根治性治疗和术后密切随访至关重要。背景既往多原发肺癌的诊断标准一直存在争议,多原发肺癌和肺癌肺内转移的鉴别也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国际肺癌研究协会提出的第8版肺癌分期系统首次详细描述了多原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的诊断、分类和分期标准。在新的分期系统中,根据多发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多发性磨玻璃(影像特征)/附壁样(病理特征)(Ground-glass/lepidic,GG/L)结节、第二原发性肺癌(Second primary lung cancer,SPLC)、肺内卫星结节和炎性肺癌,其中前两类为MPLC,后两种为肺癌伴肺内转移。然而,根据新标准分类和分期的不同类型MPLC临床特征和预后尚未得到评估。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单中心2011-2013年的手术肺癌患者数据,从中连续筛选出多灶肺癌,并进一步依据第8版肺癌分期标准筛选出MPLC,对不同类型MP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和预后因素进行总结和对比。结果202例经手术治疗的MPLC患者,按疾病类型和诊断时间分为不同的组(多灶GG/L 样肺腺癌,n=139;SPLC,n=63;同时 MPLC(Simultaneous MPLC,sMPLC),n=171,异时MPLC(Metachronous MPLC,mMPLC),n=31)。多发GG/L样肺腺癌和SPLC患者的临床特点存在显着差异。MPLC的整体1、3、5年肺癌特异性生存率为97.98%、90.18%、82.81%。MPLC中多发GG/L样肺腺癌的1、3、5年生存率为 99.27%、94.76%、87.94%,SPLC 的 1、3、5 年生存率为 95.11%、78.20%、71.29%。MPLC 中 sMPLC 1、3、5 年生存率为 97.60%、88.34%、80.88%,mMPLC 1、3、5年生存率为100.00%、100.00%、93.10%。多发GG/L样肺腺癌组5年生存率显着高于SPLC组(87.94%vs 71.29%,P<0.05)。性别是sMPLC的独立预后因素(女性与男性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8.0%与69.5%,P<0.05)。多原发肺癌病灶的最高肿瘤病理分期是所有类型MPLC的预后因素。结论本研究首次基于第8版肺癌分期系统中MPLC的诊断分期标准,证实MPLC的两种类型(多发GG/L样肺腺癌和SPLC)有着显着不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在诸多因素中,性别是sMPLC强有力的独立预后因素,基于第8版肺癌分期的MPLC多灶肿瘤的最高病理分期对于判断所有类型(多发GG/L样肺腺癌或SPLC,同时或异时)患者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医生应将治疗重点优先放在病理分期最高的肿瘤上。背景和目的MPLC患者数量近年来迅速增加,然而MPLC发生的病因尚不明确。在第8版肺癌分期系统中,MPLC可分为多发磨玻璃/附壁样肺癌和第二原发肺癌。既往报道提示含磨玻璃成分MPLC有独特分子特征,我们的研究也提示不同类型MPLC有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我们发现,在MPLC患者中高达16.3%的患者存在直系亲属肺癌家族史,我们一项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发现在一个MPLC肺癌家系中兄弟姐妹8人均先后患有肺癌且其中多人为MPLC。EGFR胚系突变与肺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EGFR-T790M胚系突变首先在一个有MPLC病史的欧洲家庭中发现,并且这一突变和靶向药耐药有关。其它一些研究也在MPLC患者家族中发现了EGFR-T790M胚系突变。我们先前的一项研究表明,EGFR-R776H胚系突变存在于一个超级MPLC患者家族中,该研究中一名MPLC先证者肺部有多达一百余个肺结节,其中5个证实为腺癌。这些研究一定程度揭示了EGFR胚系突变在MPLC发生中的作用。由于MPLC患者中EGFR突变发生频率较低,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少数病例还不足以揭示EGFR突变和MPLC发生的遗传关系。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大样本人群中描述肺癌家系中MPLC先证者EGFR的独特胚系和肿瘤体细胞突变特征,并明确肺癌家系MPLC先证者中EGFR突变情况同散发性肺癌患者EGFR突变频率的差异。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Sanger测序法对162例肺癌家系中的MPLC先证者(162例肺正常组织和366例多原发肺癌病变)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计算胚系和体细胞突变频率。对3243例肺腺癌患者的10基因组套测序数据结果进行再次分析,以确定散发肺腺癌中EGFR体细胞突变频率。对MPLC先证者患者和散发性肺腺癌患者肿瘤EGFR突变频率进行对比。结果162例MPLC正常组织标本中,19号外显子(3例,1.85%)、20号外显子(8例,4.94%)和21号外显子(5例,3.10%)均存在胚系突变,总发生率为9.88%(16/162)。胚系突变位点包括:外显子 19:p.746750del(2,1.23%),p.746751del(1,0.62);外显子20:p.V769delinsVASV(2,1.23%),p.S768I(3,1.85%),p.S768N(1,0.62%),p.T790M(1,0.62%)和 p.Q791*(1,0.62%);外显子 21:p.V843I(1,0.62%)和 p.L858R(4,2.74%)。共发现63例MPLC先证者存在肿瘤EGFR体细胞突变(63/162,38.89%),这些突变包括外显子 18 p.G719S(1例,0.62%)、19p.del(21例,12.96%)、20 p.delins(8例,4.94%)以及外显子20(10例,6.17%)和21(34例,20.99%)的错义突变。在63名存在肿瘤体细胞突变的MPLC先证者中,8名患者同时有多个不同突变。163例先证者患者中,仅有9例显示多个肿瘤病变之间存在EGFR突变一致性。3243例肺腺癌患者中1813例(55.91%)患者肿瘤存在EGFR体细胞突变,这些突变包含外显子18 p.G719A/S/C(78 例,2.41%)、19 p.del(668 例,20.60%)、20 p.delins(4例,0.09%)、20p.S768I(36,1.11%)、20 p.R776H/G/C(12,0.37%)、20 p.T790M(68,2.10%)、21p.L858R(911 例,28.09%)和 21p.L861Q(36 例,1.11%)。MPLC 先证者肿瘤中外显子 19 p.747-752del、20 p.V769delinsVASV 和 20 p.D770delinsDSVD的发生频率显着高于散发性肺腺癌患者。结论本研究首次在肺癌家系MPLC先证者中发现了独特的EGFR突变特征;首次在MPLC先证者中筛选出高频的EGFR胚系突变如外显子19 p.del、20 p.delins、20 p.S768I/N和21 p.L861R。与散发性肺腺癌患者相比,肺癌家系MPLC先证者外显子 19 p.747-752del、20 p.V769delinsVASV 和 20 p.D770delinsDSVD 的频率显着增高。这些结果可能为MPLC高危患者的病因学研究、筛查和临床治疗提供了初步证据。

徐唐杰[6](2019)在《初步探讨肺隐球菌病及ALK阳性NSCLC患者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肺隐球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分析目的:本文通过分析53例经病理或实验室检查确诊的的肺部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研究不同免疫功能的患者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患者免疫状态与其肺部影像表现的相关性。分析并总结肺隐球菌病的好发人群、好发年龄、易感因素,及有诊断意义的肺隐球菌病影像征象,进一步提高肺隐球菌病诊断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3例年龄超过18岁的肺隐球菌病患者,这些患者通过手术及肺活检标本中的生物体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通过呼吸道标本培养的阳性结果或血清隐球菌荚膜抗原的阳性结果进行了诊断,详细记录入组患者一般信息、生活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初步诊断、最终诊断及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预后等信息,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组试验中入组患者共53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71.70%),明显高于女性(15例,28.30%)。平均年龄为52.81±12.36岁,高发年龄区间为40-60岁。2、本组患者中,8例(15.10%)有家禽或鸽子接触史,均无明确霉土等接触史,其中,3例(5.70%)有鸽子等鸟类接触史;5例(9.40%)患者有家禽密切接触史;8例(18.10%)患者有吸烟史。18例(34.00%)患者无基础疾病,35例(66.00%)伴有1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其中以高血压病、糖尿病及恶性肿瘤多见;长期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史患者5例(9.40%)。3、本组53例患者中,无症状共28例(52.83%),余25例(47.17%)患者有下列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咳嗽、咳痰、胸痛、痰血或咯血、呼吸困难、发热、头痛。4、53例患者中46例(86.79%)表现为结节/肿块型,其中单发23例(43.40%),多发23例(43.40%);2例(3.78%)为浸润/实变影型,5例(9.43%)为弥漫或混合型。病灶主要位于单叶、胸膜下及双下肺;病灶伴随征象中以晕征、毛刺征及分叶征最常见。性别分组及不同的免疫状态与病灶的分布及数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5例(84.90%)患者经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病理确诊,4例(7.55%)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2例(3.77%)经实验室检查(隐球菌荚膜抗原试验阳性)确诊,1例(1.89%)患者行颈部淋巴结穿刺确诊,1例(1.89%)患者痰中直接找到隐球菌;有组织病理的50例患者中,镜下病理均表现炎性肉芽肿改变,在类上皮细胞内外或多核巨噬细胞胞浆中可见圆形或卵圆形的真菌孢子,其中4例(8.00%)病理伴有坏死,1例(2.00%)CT上可见空洞,PAS染色阳性率99%,六胺银染色阳性率100%,所有组织抗酸染色均阴性。6、随访的47例(88.70%)患者中,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30例(63.80%)行单纯手术治疗,共17例(36.20%)患者接受了抗真菌药物治疗(8例接受单纯抗真菌药物治疗,9例术后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抗真菌用药方式多数为单药口服(52.90%),疗程1周至24个月不等,平均疗程为7.24±5.93个月。53例患者中,随访47例,随访时间为2个月至5年,其中:38例(80.9%)患者痊愈,14例(29.80%)患者好转,1例(2.10%)复发,0例死亡。结论:1、本组试验中,肺隐球菌病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极高;2、影像表现以结节或肿块型、单叶分布为主,主要位于胸膜下、外野,伴随征象以晕征、毛刺及分叶多见;3、对于临床疑诊肺隐球菌病的患者,建议行隐球菌夹膜抗原等检查;或肺穿刺活检;对于病理难以确诊且与肺癌难以与鉴别的患者,建议手术治疗;结节或肿块型肺隐球菌病仅行手术切除亦达到治愈效果;4、对于确诊的肺隐球菌病患者,无论术后有无行抗真菌治疗,均建议定期胸部影像学检查复诊,有利于及时发现感染有无复发或扩散,第二部分:ALK阳性NSCLC患者临床及影像病理特征分析目的:初步探讨ALK阳性NSCLC患者的影像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02月-2017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明确的2268例NSCLC患者临床及影像相关资料,病理证实方法包括行肺叶或肺段手术切除、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纤维支气管镜活检以及转移灶的病理标本等。采用Ventana IHC法检测ALK状态,其中ALK阳性患者144例,75例患者临床资料不全、失访,予以剔除。并对余69例患者分析ALK阳性NSCLC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结果:1.本研究的2268例经病理证实NSCLC患者中,共检测出144例EML4-ALK阳性患者,检出率为6.30%。年龄≤40岁组发生ALK阳性率(17.50%,14/80)明显高于年龄>40岁组(5.90%,130/218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中女性患者发生ALK阳性的几率(8.00%,80/1006)高于男性(5.10%,64/1262),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LK表达与标本来源及分化程度无显着性差异(P>0.05)。2.本研究的144例ALK阳性NSCLC患者中,不吸烟组比例(8330%,120/144)高于吸烟组(16.70%,24/144),表明ALK 阳性主要发生于非吸烟患者。ALK阳性组的临床分期低于阴性组,Ⅰ-Ⅱ期共75例(52.10%,75/144),Ⅲ-Ⅳ期共69例(47.90%,69/144);126例行肿瘤标记物检测,其中98例(77.80%)CEA正常(52例为Ⅰ-Ⅱ期,46 例为 Ⅲ-Ⅳ期),28 例(23.20%)CEA 升高(5 例为 Ⅰ-Ⅱ 期,17 例为 Ⅲ-Ⅳ期患者),表明大部分ALK阳性肺癌患者初诊时CEA指标正常,但临床分期与CEA指标差异无显着性差异(P>0.05)。3.病理类型方面,ALK阳性组中有135例(93.80%,135/144)NSCLC腺癌患者,明显高于NSCLC非腺癌患者(6.20%,9/135),ALK表达状态与肺癌病理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亚型方面,本组144例ALK 阳性NSCLC患者中,102例病理报告未详细描述病理亚型,余42例ALK阳性腺癌患者中以实体性为主型、腺泡为主型多见。4.影像特征方面,本组纳入影像资料完整的69例ALK 阳性NSCLC患者中,周围型最常见,共61例(88.40%),而中央型仅8例(11.60%),从肿瘤大小上分析,直径≤3cm(结节型)28例(40.6%),直径>3cm(肿块型)38例(55.10%),3例(4.37%)因大量胸腔积液或病灶不规则而无法测量;进一步对是否含GGO病灶进行亚组分析,57例(82.60%)表现为纯实性,9例(13.00%)为实性周围伴有GGO成分,仅3例(4.40%)表现为纯GGO,表明大多数EML4-ALK阳性肿瘤在CT上呈无GGO的实性生长模式。结论:1.本组病例中,ALK阳性率为6.30%(144/2268),以年轻、女性及未吸烟患者为主,其中年龄≤40岁组阳性率(17.50%,14/80)明显高于年龄>40岁组(5.90%,130/2188);2.ALK阳性肺腺癌在CT上主要以无GGO的实性病灶为主,病灶体积较大,且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很少伴GGO、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有助于临床医生根据影像学特征识别ALK 阳性优势人群,同时也强调了基因检测的重要性;3.本组回顾性分析也反映了现实临床实践与指南推荐存在一定差距,肺癌规范化全程管理需确切落实到临床实践中。

李成州[7](2003)在《肺外恶性肿瘤患者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病理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论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通过肺内结节或肿块的性质与肺外原发性肿瘤的部位和病理类型的对照;肺外恶性肿瘤与肺内病灶确诊时的时间间隔与肺内病灶性质的相关性;肺外恶性肿瘤肺内病灶最大径与其性质的相关性;CT形态学表现对诊断原发、转移与良性病灶间的相关性;以及患者年龄和吸烟史与肺外恶性肿瘤肺内病灶关系的研究,目的是试图明确肺外恶性肿瘤患者其胸部CT所见的肺内孤立性病灶为转移、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和良性病灶的可能性,评价CT对肺外恶性肿瘤患者其肺内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 材料和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有肺外原发性恶性肿瘤史,且肺内有孤立性结节或肿块患者101例,回顾性分析肺内病灶的性质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与肺外原发肿瘤间两瘤时间间隔、肺内病灶的最大径、肺外恶性肿瘤病理类型间等的关系,及肺内病灶的CT影像特征对其定性诊断的意义。并结合免疫组化等方法试图提供肺外恶性肿瘤史者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模式。48例(47.5%,48/101)经过了肺叶、全肺和楔形切除术,其中8例经皮穿刺和纤支镜检查证实后进行开胸手术;29例通过CT引导经皮肺穿刺(1例为B超引导下活检)得到证实: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主要用于近肺门和较大支气管受累者,对位于较外周的病灶,则采用刷检和灌洗等方法,并注意观察支气管管腔内表面光整、粗造、菜花样等形态学表现,共16例;经胸膜胸腔镜证实6例;2例经抗炎治疗后吸收,而证实为炎性肉芽肿。 结果:除2例炎性肉芽肿经临床证实外,其余均经病理证实。肺内病灶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46例,转移瘤48例,肺内良性结节7例(肺结核3例,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3例,真菌性肉芽肿1例)。按原发肺外肿瘤的部位分:1.肺外肿瘤为头颈部肿瘤者14例:包括喉癌8例,鼻咽癌4例,均为鳞状细胞癌;左腮腺腺样囊性癌1例和右侧扁桃体鳞癌1例。该组病例中8例(57.1%)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鳞状细胞癌5例,腺癌3例);转移癌4例(28.6%);2例(14.3%)鼻咽癌患者分别经手术和纤维支气管镜证实为肺结核。2.乳腺癌13例:除1例为浸润癌外,其余均为腺癌。10例(76.9%)肺内肿瘤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腺癌7例,鳞状细胞癌2例,大细胞癌1例);转移癌2例(15.4%)。1例(7.7%)为右中叶的炎性肉芽肿。3.食管癌6例:其肺内病灶5例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其中4例第二军医大学博士论文李成J为鳞状细胞癌,证实为结核病。例为腺癌,另一例右上叶前段直径,.SCm结节,经右肺上叶楔形切除术4.赏门胃和十二指肠癌17例:除十二指肠降部腺癌,例外,其余均为胃和责门腺癌(不包括,例胃非何杰金色氏淋巴瘤),其中2例为粘液腺癌。17例中,12例肺内病灶为原发性肺癌,5例为转移性癌。5.大肠癌18例:其中直肠癌7例,升结肠3例,乙状结肠癌3例,横结肠癌2例,降结肠乙状结肠交界部腺癌,例,部位未特指2例(外院手术)。原发性肺鳞癌,所有病理类型均为腺癌(其中1例横结肠癌为粘液腺癌)。肺内病灶除3例例原发性肺腺癌和高达72.22%(13/18)。6.肾细胞癌7例:例为炎性肉芽肿外,其余13例均为转移癌,转移率不包括1例左肾非霍杰金氏淋巴瘤。所有7例肺内病灶均为转移,转移率高达1000/0(717)。膀耽移行细胞癌3例:其肺内病灶2例为原发性肺鳞癌,另一例为肺内转移癌。7.肝细胞癌5例,胆总管高分化腺癌,例,胰头癌,例:除,例肝左叶原发性肝腺癌患者,其右上肺见巨大肿块,CT经皮穿刺证实为鳞状细胞癌外,其余均属转移癌。8.,胃,肉瘤4例,左大腿横纹肌肉瘤,例:除,例女性25岁左胫一l:.端骨肉瘤患者(确诊时23岁),术后2年平片和CT见左下肺ZCm边光结节,因内无钙化和脂肪而拟诊为转移,手术证实为错构瘤。其余均为肺内孤立性转移瘤。9.卵巢肿瘤2例 (粘液腺癌和粘液乳头状囊腺癌各1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1例,子宫体腺癌1例:其肺内病灶2例为原发性腺癌,1例为粘液乳头状囊腺癌转移,另1例右上叶后段约1.SCm小结节,穿刺活检后证实为隐球菌性肉芽肿,经抗真菌治疗后吸收。10.淋巴瘤6例:均为非霍杰金氏淋巴瘤(N日L),其中1例为粘膜相关性淋巴瘤,另1例为B细胞系恶性淋巴瘤。肺内病灶4例为淋巴瘤肺内浸润,2例为原发性肺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各1例)。11.胸骨上窝黑色素瘤1例:其右中下肺野见直径达18.5Cm巨大肿块,CT引导经皮穿刺后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证实为肺内转移。12.本组有2例分别有2个肺外恶性肿瘤史:1例男性85岁患者,有吸烟史(500年支)。19%年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肤癌,1 997年再次以手术证实为胃癌;21月后因声音嘶哑检查发现左上肺肿块,最大直径为 4.2Cm,边界清楚,有毛刺,伴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纤维支气管镜发现左上叶支气管狭窄,并凹凸不平,病理证实为鳞状细胞癌。另一例为女性62岁,1978年乳腺癌手术,,9%年横结肠腺癌H·Hl级,12个月后左肺尖发现SCm月中块,诊断为左Pancoast瘤,行左上叶切除术证实为鳞状细胞癌。以上2例每一肺外原发癌均按1例计入本组资料。 统计学分析结果:1.101例病例中男性66例,女性35例,男女之比为1.89:,。年龄第二军医大学博士论文李成州为12一85岁,平均57.

李钊,宋敏,姜鲁宁,苏娜[8](2016)在《经电子支气管镜确诊同时双原发肺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同时双原发肺癌典型病例的分析,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的临床认知。方法分析2012年我科收治的1例经电子支气管镜确诊的同时双原发肺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支气管镜表现,并结合病例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双原发、肺癌、小细胞癌、鳞癌"为检索词,通过万方医学数据库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对中文文献进行检索;以"double primary,lung cancer,squamous cell carcinoma,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为检索词,通过Pub Med数据库进行检索。结果患者为76岁男性,因"咳嗽、胸痛、憋喘半个月余"入院,行胸部CT示右肺门团块状高密度影,并行支气管镜检查,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为右上支气管鳞状细胞癌、右中间段支气管小细胞癌,其影像学表现、支气管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相一致。在上述数据库仅见7篇类似病例报道。7例患者均有长期吸烟史,其中男6例。4例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1例患者仅表现为胸痛。7例患者胸部CT表现为肺(门)占位或伴支气管狭窄闭塞。5例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确诊。结论双原发肺癌影像学表现及支气管镜表现有一定特征,及时经支气管镜检查及活检组织病理有助于诊断。

崔京京[9](2012)在《多原发性肺癌病例报告一例并相关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提高对多原发性肺癌的发生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认识。资料和方法:报告1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收治的多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中国期刊全文数掘库及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数据库收录发表的64例多原发性肺癌的报道进行病例分析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多原发性肺癌是胸外科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疾病,约占已诊断肺癌的1%-10%,双原发性肺癌最常见,病理类型以鳞癌-鳞癌,鳞癌-腺癌为多见。高发病人群为中老年男性,吸烟、放化疗、肿瘤家族史等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前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多原发性肺癌的发生是区域性癌化的结果。其中p53抑癌基因在多原发性肺癌的“区域性癌化”理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吸烟等致癌因素的持续作用,引起肺脏的气道上皮中基因发生突变,上皮中p53等位基因中一个位点先发生突变,而且在肺癌发生中启动最早,使肺多个中心同时具有肿瘤发生的区域性癌素质,当等位基因均发生突变后导致上皮细胞增殖异常及细胞凋亡障碍。在肿瘤进展中由于调控机理的紊乱,可以依次发生其它原癌基因突变或激活,因此在早起肺癌治疗后,再次发生第二原发癌的比例较高。临床上无明显特异性,与单发性肺癌相似。其中早期常见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发热、胸闷、胸痛等;晚期可侵犯压迫邻近组织、器官或发生远传转移,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目前临床上常用Martini和Melamed提出的诊断标准,但术前依此确诊较困难,主要靠术后病理,一小部分患者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活组织检查确诊。同时性多原发性肺癌同肺内转移灶以及异时性多原发性肺癌与单发肺癌术后的复发癌鉴别较困难。目前尚无多原发性肺癌的治疗指南,但因其多发癌灶均为原发性肺癌,理论上治疗原则应同单发性肺癌,仍以首选手术治疗为主,并辅以放疗治疗、化疗治疗、靶向治疗、中医中药及免疫治疗等保守治疗方法的综合治疗。对于无手术指征者或不愿手术的患者应选用保守治疗方法来控制病情,但效果较差。结论:多原发性肺癌临床上相对少见,近年来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多原发性肺癌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其虽有诊断标准,但临床上与肺部的转移癌或复发癌的鉴别困难,特别是组织类型相同者。多原发性肺癌没有独立的治疗指南,目前临床上的治疗多同单发性肺癌相一致。多原发性肺癌的诊断及治疗尚有许多臻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正确诊断及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祁佳[10](2009)在《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氦刀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安全性、可行性、近期及远期疗效,总结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变化规律。为氩氦刀治疗原发性肺癌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为手术前、后中医药辅助治疗提供证候学依据。探索一种肺癌,尤其是老年中晚期肺癌临床治疗的新模式,以丰富肺癌的临床治疗手段,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观察2003年9月至2008年12月在东方医院肿瘤科接受氩氦刀冷冻术联合中药治疗的原发性肺癌患者88例,分析氩氦刀冷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临床疗效,以及氩氦刀联合中药对肺癌患者临床症状、行为状况、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生存期等的影响。【结果】1.影像学评价:(1)术中影响学评价88名患者,可评价目标病灶97个,术中CT影像监测显示,冷冻消融区域病灶CT值均见明显降低至负值,与非冷冻区有明显的界限。冰球彻底覆盖瘤灶达其边缘外1cm者30个,占30.93%;冰球覆盖瘤灶范围80%~100%之间者59例,占60.82%;冰球覆盖瘤灶范围60%~80%之间者6例,占5.15%;冰球覆盖瘤灶范围60%以下者(病灶巨大或是位置较靠近大动脉)2例占2.06%。总有效率达91.75%。②氩氦刀联合中药疗效评价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评价。统计有效率(CR+PR)及临床获益率(CR+PR+SD)。术后1~2周左右85.57%的瘤灶体积增大,但CT影象显示冷冻区域密度减低,CT值(增强后)均低于20HU,部分可见蜂窝空洞形成,表明肿瘤细胞已崩解坏死;术后3个月有效率为54.64%,临床获益率达73.20%;6个月有效率58.70%,临床获益率83.70%;术后12个月有效率47.62%,临床获益率仍达到73.81%:术后2年、3年有效率及临床获益率分别为14.29%和33.33%、0%和25.00%。2.行为状况及生活质量变化术后1~6个月生活质量及KP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术后12个月生活质量及KPS评分降至与术前相当的水平,证明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能明显改善肺癌患者的近期行为状况及生存质量,而远期(术后12个月及以后)生活质量没有明显改善。3.临床症状变化术后14天咳嗽、咯痰、咯血、胸痛、气短乏力、胸闷憋气等症状较术前均有所改善,其中咳嗽、胸闷憋气、气短乏力缓解尤为明显(P<0.05);术后1~3月咳嗽、咯痰、气短乏力、胸闷憋气4项症状与术前比较有显着改善(P<0.05),咯血及胸痛程度亦向轻度转化;术后6个月,死亡病例4人,有效病例79例,咳嗽、气短乏力、胸闷憋气等症状较术前好转仍理想(P<0.05),但咯痰略有增加。总体来看,术后3个月至6个月,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各项症状变化均无显着差异(P>0.05),病情相对稳定。4.中医证候学变化分析气虚、血瘀、痰热、痰湿、阴虚、阳虚、血虚、热毒、气滞、湿热10个单证在本组88例肺癌患者术前、术后的分布情况,结果:术前证型以气虚、阴虚、血瘀、痰湿、痰热5型最多见,氩氦刀术后仍存在痰、虚、瘀证。术后1周气虚程度明显减轻(P<0.05),痰热证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阴虚、血瘀、痰湿无明显改善(P>0.05);术后3月各项证候分布情况较术前均没有显着差异。5.生存期、生存率(1)术后生存期88例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均超过3个月,术后6月、12月、2年、3年、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19%、46.75%、25.35%、12.50%、8.89%。术后生存时间最短3.5个月,最长已超过59个月。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5.8个月。(2)总生存期88例患者,6月、12月、2年、3年、4年、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6.47%、69.62%、27.03%、14.52%、12.50%、12.90%。总生存期最短4.5个月,最长已超过9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9.2个月。6.手术安全性8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完成率100%。刺激性咳嗽、疼痛、气胸是氩氦刀术中常见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心动过速、心律不齐、血压升高、寒战等,经对症治疗后均不影响手术进行。术后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咳嗽、咯痰、胸痛、咯血、发热、肺部感染、气胸等,经积极治疗后一般在2周内缓解。结论:(1)氩氦刀靶向冷冻消融技术疗效确切,具有良好可控性,可以精确控制冷冻范围,是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2)氩氦刀靶向冷冻技术创伤小,副作用少,更适合体制较弱,耐受性差的晚期肿瘤患者。(3)气虚、阴虚、血瘀、痰证是患者氩氦刀术前、术后的主要证候。中药具有“扶正”、“减毒”、“增效”作用,对于改善患者整体状况,减轻手术不良反应,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等方面有着现代医学无法替代的优势。长期使用,能够稳定瘤灶,抑制复发转移。(4)“氩氦刀联合中药”是现代技术局部治疗优势与传统中医药整体治疗优势的有机结合,安全性及有效性可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肺癌新方案。

二、多发原发性肺癌影像学特征(附2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发原发性肺癌影像学特征(附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冯毅主任治疗肺结节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肺结节的中医认识
        1.病名归属
        2.病因病机
        3.治疗
        3.临床验案报道
        4.总结
    综述二肺结节的现代医学认识
        1.概念及流行病学调查
        2.分类
        3.常见的危险因素
        4.发病机制
        5.病因病理基础
        6.辅助检查
        7.临床路径及处理策略
第二部分 经验总结
    综述一 冯毅主任治疗肺结节临床经验总结
        前言
        1.病名归属
        2.病因病机
        3.治则治法
        4.处方用药
        5.临床验案
        6.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2)同时多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特征与外科治疗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术前评估
    2.4 手术策略
    2.5 病理分期
    2.6 术后随访
    2.7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临床特征
    3.2 手术及肿瘤特征
    3.3 患者预后生存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sMPLC的诊断
    4.2 sMPLC的治疗
    4.3 sMPLC患者的生存危险因素
    4.4 本研究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多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图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复合癌概念
2 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流行病学特征
3 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4 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的诊断
5 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的治疗
6 小结与展望
作者贡献:

(4)第一部分 血浆非靶向代谢组学在肺癌筛查和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 第二部分 110例肺内淋巴结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决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血浆非靶向代谢组学在肺癌筛查和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资料收集与分组
        1、临床及病理资料收集
        2、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
        3、分组方法
        二、样本收集制备与仪器分析
        三、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四、标志物筛选
    结果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二、健康人群的肺癌筛查
        三、肺结节的鉴别诊断
        四、原发性肺癌组与健康人群组的验证
        五、原发性肺癌的进一步分析
    讨论
    总结
    综述 代谢组学在恶性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110例肺内淋巴结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决策分析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入组及排除标准
        2、一般资料
        3、观察项目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1、肺内淋巴结与原发性肺癌的影像学区别
        2、绘制评分表和风险等级表
        3、验证评分表和风险等级表的准确性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5)第一部 分气管支气管腺涎型癌(腺样囊性癌和粘液表皮样癌)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第二部分 多原发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临床信息收集和随访
    3. 统计分析
结果
    1. 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
        1.1 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特征
        1.2 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的生存情况
        1.3 142例R0/1手术切除患者生存情况和预后相关因素
        1.4 64例R0/1切除术后复发/进展患者复发/进展后生存情况和预后相关因素
    2. 气管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
        2.1 气管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特征
        2.2 气管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生存情况
        2.3 影响气管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3. 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和气管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的对比
        3.1 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和气管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患者临床特征对比
        3.2 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和气管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患者预后对比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一、临床研究: 基于第8版肺癌分期标准诊断的不同类型多原发肺癌临床特征和预后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患者情况
        2. 临床信息收集和随访
        3. 统计分析
    结果
        1. 不同类型多原发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对比
        1.1 多灶磨玻璃/附壁样肺腺癌和第二原发肺癌的对比
        1.2 同时多原发肺癌和异时多原发肺癌的对比
        1.3 第二原发肺腺癌和第二原发不同组织类型肺癌的对比
        2. 不同类型多原发肺癌的预后和预后相关因素
        2.1 多发磨玻璃/附壁样肺腺癌患者预后和预后因素
        2.2 第二原发肺癌患者预后和预后因素
        2.3 同时多原发肺癌患者预后和预后因素
        2.4 异时多原发肺癌患者预后和预后因素
    讨论
    小结
二、基础研究:162例肺癌家系中多原发肺腺癌先证者EGFR胚系和肿瘤体细胞突变情况及与3243例散发性肺腺癌患者的比较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FFPE制备和组织DNA提取
        3. EGFR突变检测、识别和统计分析
    结果
        1. 患者和样本情况
        2. 162例肺癌家系中MPLC先证者EGFR胚系突变的分布
        3. 162例肺癌家系中MPLC先证者肿瘤体细胞EGFR突变的分布
        4. 162例MPLC先证者与3243例肺腺癌肿瘤EGFR基因突变的比较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已发表与本论文相关学术论文
文献综述 多原发肺癌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初步探讨肺隐球菌病及ALK阳性NSCLC患者临床与影像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肺隐球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分析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ALK阳性NSCLC患者临床及影像病理特征分析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试验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英文缩写
致谢

(7)肺外恶性肿瘤患者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病理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 肺外肿瘤及其相应肺内病灶性质
    2 平均年龄与肺内病灶原发或转移的相关性
    3 吸烟史对决定肺外恶性肿瘤肺内孤立性结节性质的关系
    4 时间间隔与肺内结节/肿块转移与否的相关性
    5 瘤体大小与转移与否的相关性
    6 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与肺内病灶性质相关性
    7 肺内病灶的形态学特征与原发或转移相关性
    8 免疫组化对鉴别肺内病灶性质和来源的价值
    9 肺外肿瘤病理类型与肺内孤立性病灶性质的关系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附录1: 近年发表论文和成果
附录2: 原始资料随访表

(8)经电子支气管镜确诊同时双原发肺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文献复习
讨论

(9)多原发性肺癌病例报告一例并相关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CONTENTS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病例报告
文献复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综述一:肺癌的中医治疗进展
综述二:肺癌的微创治疗进展
临床研究: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研究
    1 前言
    2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法与内容
    4 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
    5 研究结果
    6 讨论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多发原发性肺癌影像学特征(附2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冯毅主任治疗肺结节临床经验总结[D]. 蔡光元.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同时多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特征与外科治疗疗效分析[D]. 李海超. 山东大学, 2021(12)
  • [3]乳腺癌首发的双原发乳腺癌和肺癌临床研究进展[J]. 吴文博,段国辰. 肿瘤防治研究, 2021(04)
  • [4]第一部分 血浆非靶向代谢组学在肺癌筛查和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 第二部分 110例肺内淋巴结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决策分析[D]. 刘子旭.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5]第一部 分气管支气管腺涎型癌(腺样囊性癌和粘液表皮样癌)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第二部分 多原发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 王亚龙.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
  • [6]初步探讨肺隐球菌病及ALK阳性NSCLC患者临床与影像学特征[D]. 徐唐杰. 苏州大学, 2019(04)
  • [7]肺外恶性肿瘤患者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病理对照研究[D]. 李成州. 第二军医大学, 2003(01)
  • [8]经电子支气管镜确诊同时双原发肺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李钊,宋敏,姜鲁宁,苏娜.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6(06)
  • [9]多原发性肺癌病例报告一例并相关文献复习[D]. 崔京京. 山东大学, 2012(01)
  • [10]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研究[D]. 祁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标签:;  ;  ;  ;  ;  

多原发性肺癌影像学特征(附2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