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环境保护的四大矛盾及其对策

论当前环境保护的四大矛盾及其对策

一、论当前环保的四大矛盾及其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余淑秀[1](2020)在《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属性问题研究 ——以汽车工业为实证检验》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支柱产业的制造业,其发展健康与否将会牵动上下游相关行业的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能过剩是当前我国制造业最显着的风险之一,不仅仅是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已出现或潜藏着产能过剩风险,而且制造业中各个行业产能过剩的发生率和程度均不同。化解制造业产能过剩已经提出多年,然而十多年间,产能过剩表现出波动性、长期性、复杂性的特征,使得政策措施的效果参差不齐,行业长期无法摆脱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困境,全球经济下行和欧美“制造业回归”导致外部需求增长受限,过剩产能向海外转移的预期难度也加大。产能过剩作为一种复杂的经济现象,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每种形式又具有不同的特性或特点,因而具有多种有差异的内在规定性,产能过剩属性即是产能过剩这一经济现象固有的性质特征或内在规定性。从自身特征来讲,产能是同时包含数量、质量、结构三重维度的复杂总体,因此,本文从数量性、质量性、结构性三大属性维度对产能过剩进行刻画。本文在梳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经典理论中关于产能过剩解释的基础上,将产能过剩根据属性划分为数量性、质量性和结构性产能过剩,从三个角度研究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接着结合中国实际,研究中国制造业数量性、质量性和结构性产能过剩的现状及成因,并以中国汽车工业为实证检验,最后提出对策建议,即基于三大属性角度研究供给侧改革治理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路径。研究表明:(1)不同属性的产能过剩形成机制不同,分别是:数量性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是一窝蜂开办工厂和软预算约束导致的市场供求调节机制失灵,质量性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是研究与开发部门产出的规模报酬递减导致的创新效率低下和可持续性薄弱,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是产业结构转换制约导致的产业集聚和产业关联结构不合理;(2)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确实存在行业特征差异,即:具有某些特征如外资比重大的行业更容易出现产能过剩,具有另一些特征如创新投入高的行业不易出现产能过剩,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产能过剩程度也可能会因为其他特征因素的加入而增强或减弱;(3)以汽车工业为实证检验,验证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三大属性现状为: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整体数量不合理,全国汽车市场普遍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地区市场企业数过多反映出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是数量性产能过剩的表现;中国汽车工业创新投入具有的特征是,对降低产能过剩发生率更有效的创新投入类型占比小,创新投入分配不合理,是质量性产能过剩的表现;中国汽车产业结构目前不尽合理,存在用于消费的产能扩张同市场消费需求不足之间、汽车产业自身价值增加能力不足同消费需求多样化之间、产业结构集群式发展的要求同产业集中度低的需求结构之间以及汽车产业易受影响同波动的国内外市场需求之间四大矛盾,即产出结构同需求结构不匹配,是结构性产能过剩的表现;(4)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治理,从国家宏观层面,需要“三管齐下”:数量性、质量性与结构性同时治理,针对产能过剩的每一个属性提出供给侧改革对策。综上所述,本论文目的在于为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形成机制研究从属性即内在规定性角度提供一个逻辑分析框架,并针对三大属性提出治理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供给侧改革三大路径,可能的创新之处有以下三点:(1)为深入剖析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内在规定性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过剩理论与实践是经济学一直关注的研究重点,对于过剩学者们使用了“表现”、“形式”、“性质”、“类型”等一系列词汇来描述,试图对过剩的特征进行分析。但“表现、形式、类型”只能刻画过剩的表面感官,未能涉及其内在规定性,“性质”一词能够揭示其内在规定性,但略显单薄。揭示事物“内在规定性”,需要能够对事物进行划分,并且归纳和抽象出事物的特质,“属性”这一概念在揭示内在规定性方面,较比“性质”一词,内涵更加丰富,范畴更广。本文尝试对产能过剩的内在规定性使用“属性”一词予以描述,从数量性、质量性、结构性三个维度对产能过剩进行刻画。(2)基于属性划分提出了一个探究产能过剩形成机制与治理对策的新理论框架。对于产能过剩的研究,前期文献多采用“定义-现状-成因-对策”的结构,而本文基于属性划分将产能过剩划分为数量性、质量性、结构性三个维度,采用“产能过剩形成机制的一般分析-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成因分析与实证检验-对策提出”的思路,将产能过剩形成机制、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嵌入到数量性、质量性、结构性过剩三大维度的框架之下,既保持了前后分析的一致性,也使得分析在结构上更为紧凑和条理清晰。(3)结合中国国情对产能过剩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并加以验证。以往研究较少考虑产能过剩的行业差异,本文提出,不同的行业,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其产能过剩属性也不同,从而在分析其产能过剩的现状、成因、测度以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时,应当有所区别,特别是在治理产能过剩时,更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不同行业应区别对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本文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这一观点,明确提出易发生产能过剩的行业具有的特征,并依据这一判断标准选择汽车工业作为实证对象,既针对具体产业又最终回归普遍适用性,一方面使研究具有更强的现实适用意义,另一方面拓展了产能过剩研究的行业领域。

岳丹丹,李晓东,黄佳丽,刘晋,刁士民,张巍[2](2015)在《中国分散式污水产业化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说明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已成为国内外污水处理的一种理念和方法,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它具有更加适合产业化运作的属性和特点。根据我国分散式污水产业化的现状,探讨产业化机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对完善我国分散式污水治理产业化运行机制,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的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潘向清[3](2002)在《论当前环保的四大矛盾及其对策》文中指出笔者认为我国环保现状中存在问题 ,可以总结概括为四大矛盾 :污染问题社会化与环境治污主体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污染源多样性、后果复杂性与环保技术、治污手段单一落后之间的矛盾 ;环保与污染治理资金需要量大、方向多与资金来源单一、量少的矛盾 ;环保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与政府行政化管理之间的矛盾。通过对四大矛盾的分析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对政府职能在环保产业化进程中的重新定位。当政府仅以宏观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在环保市场中 ,并创造条件使企业成为市场主体获得其应得的利益后 ,矛盾就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环保主体、资金来源、环保技术都将得到丰富。从而使环保产业在我国入世后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加速其产业化、市场化的进程

王爱萍[4](2002)在《《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总目录》文中提出

二、论当前环保的四大矛盾及其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当前环保的四大矛盾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属性问题研究 ——以汽车工业为实证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基本思路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西方传统经济理论关于产能过剩的理论解释
        2.1.1 西方经济理论对供求均衡的观点
        2.1.2 马克思关于生产相对过剩的论述
        2.1.3 产业组织理论对产能过剩的研究
    2.2 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产能过剩的相关研究
        2.2.1 关于产能过剩概念和内涵的研究
        2.2.2 关于产能过剩成因的研究
        2.2.3 关于产能过剩测度的研究
        2.2.4 关于产能过剩治理的研究
    2.3 理论与文献述评
第三章 产能过剩的属性划分和形成机制
    3.1 产能过剩属性的定义及划分
        3.1.1 “属性”溯源及产能过剩属性的定义
        3.1.2 产能过剩属性的划分
        3.1.3 剖析产能过剩属性的必要性
    3.2 产能过剩形成机制
        3.2.1 供求数量失衡与数量性产能过剩
        3.2.2 供求质量失衡与质量性产能过剩
        3.2.3 供求结构失衡与结构性产能过剩
    3.3 产能过剩属性问题研究的三大命题
第四章 中国制造业生产能力、产能过剩现状及行业特征
    4.1 中国制造业生产能力与产能过剩现状
        4.1.1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制造业发展成就
        4.1.2 中国制造业近10年来发展概况
        4.1.3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4.1.4 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现状
    4.2 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行业特征
        4.2.1 文献回顾
        4.2.2 研究设计
        4.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2.4 小结及政策含义
    4.3 中国汽车工业生产能力与生产过剩现状
        4.3.1 中国汽车工业生产能力现状
        4.3.2 中国汽车工业生产过剩现状
第五章 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数量属性——以汽车工业为实证检验
    5.1 高速工业化进程和“世界工厂”形成背景
        5.1.1 中国高速工业化进程
        5.1.2 “世界工厂”的形成
    5.2 预算软约束和重复建设
        5.2.1 预算软约束
        5.2.2 重复建设
    5.3 中国制造业数量性产能过剩的实证检验——以汽车工业为例
        5.3.1 文献回顾
        5.3.2 研究设计
        5.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4 小结及政策含义
第六章 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质量属性——以汽车工业为实证检验
    6.1 对“中国创造”的迫切需求与制造业创新效率低下的矛盾
        6.1.1 对“中国创造”的迫切需求
        6.1.2 制造业创新效率低下的困局
    6.2 对环境可持续性的迫切需求与制造业可持续性薄弱的矛盾
        6.2.1 对环境可持续性的迫切需求
        6.2.2 制造业可持续性薄弱
    6.3 中国制造业质量性产能过剩的实证检验——以汽车工业为例
        6.3.1 文献回顾
        6.3.2 研究设计
        6.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3.4 小结及政策含义
第七章 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结构属性——以汽车工业为实证检验
    7.1 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现状
        7.1.1 产品结构不合理
        7.1.2 产业技术结构不合理
        7.1.3 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7.1.4 产业关联结构不合理
    7.2 中国制造业产业滞后升级的原因
        7.2.1 过度投资扭曲了产业结构,并导致投资效率下降
        7.2.2 短暂的人口红利优势温床及其消失
        7.2.3 核心技术的制约以及FDI技术引进对自主创新的替代
        7.2.4 高沉没成本与高退出壁垒
    7.3 中国制造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实证检验——以汽车工业为例
        7.3.1 文献回顾
        7.3.2 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7.3.3 小结及政策含义
第八章 供给侧改革治理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路径
    8.1 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治理的总体思路——基于三大属性的视角
    8.2 中国制造业数量性产能过剩治理
        8.2.1 “软”“硬”预算约束、兼并重组与“去产能”的关系
        8.2.2 “软”“硬”预算约束与“去‘数量性产能过剩’”
        8.2.3 兼并重组的组织创新与“去‘数量性产能过剩’”
    8.3 中国制造业质量性产能过剩治理
        8.3.1 创新驱动、“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与“去产能”的关系
        8.3.2 创新驱动与“去‘质量性产能过剩’”
        8.3.3 “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与“去‘质量性产能过剩’”
    8.4 中国制造业结构性产能过剩治理
        8.4.1 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与“去产能”的关系
        8.4.2 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去‘结构性产能过剩’”
        8.4.3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去‘结构性产能过剩’”
第九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9.1 主要结论
    9.2 本文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2)中国分散式污水产业化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主要发达国家环保产业化运行机制的现状
3 我国分散式污水产业化运行机制的现状
    3.1 从政策法规水平完善来看
        (1)处理技术规范不明确,处理对象没有细分
        (2)环保产业管理体制存在不协调
        (3)引导环保发展的相关法律不完善
        (4)环保政策体系中缺乏环保设施建成后运行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13]
    3.2 从技术水平上看
    3.3 从运营管理上看
    3.4 从市场化水平上看
    3.5 从产业结构上看
4 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产业化的改革与展望
    4.1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1)建立科学的行业监督体系,规范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2)形成统一、协调的环保产业管理体制
        (3)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
        (4)建立并完善环保设施建成后运行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4.2 加大资金投入,促进技术研究
    4.3 采用污染治理新模式———第三方治理
    4.4 积极开展产业化、市场化的战略研究
    4.5 调整产业布局,建立统一市场
5 结语

(3)论当前环保的四大矛盾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环保现状分析
    1.污染问题社会化与治污主体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2.污染源的多样性、后果的复杂性与环保技术、治污手段单一落后之间的矛盾
    3.环保治污资金需要量大、方向多与资金来源单一、量少的矛盾
    4.环保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与政府行政化管理之间的矛盾
二、对策的提出
    1.重新定位政府职能, 使企业成为环保主体, 促进环保向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环保主体单一的问题及环保市场化趋势与行政管理之间的矛盾
    2.广开资金来源, 丰富投资主体, 解决环保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
    3.结合我国具体情况, 学习和吸收国外环保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解决污染源多样性与治理手段单一的矛盾

四、论当前环保的四大矛盾及其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属性问题研究 ——以汽车工业为实证检验[D]. 余淑秀. 西北大学, 2020
  • [2]中国分散式污水产业化现状及展望[J]. 岳丹丹,李晓东,黄佳丽,刘晋,刁士民,张巍.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5(10)
  • [3]论当前环保的四大矛盾及其对策[J]. 潘向清.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04)
  • [4]《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总目录[J]. 王爱萍.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04)

标签:;  ;  ;  ;  ;  

论当前环境保护的四大矛盾及其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