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良性颅内高压的临床分析

婴儿良性颅内高压的临床分析

一、婴幼儿良性颅内高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岑贞颐[1](2021)在《感染性颅内高压患儿血清及脑脊液S100B、NSE、LA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颅内感染并颅内压升高患儿血清及脑脊液血浆钙连接蛋白B(Plasma Calnexin B,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乳酸LA(Lactic Acid,LA)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为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以及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颅内感染并颅内压升高的患儿96例为病例组;按脑脊液压力升高水平分为轻度升高组和重度升高组两个亚组,选取同期同年龄段的健康体检儿童96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S100B、NSE、LA水平及其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重度升高组患儿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和视乳头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61.9%、85.7%、76.2%和57.1%,轻度升高组为24.1%、59.3%、31.5%和18.5%;重度升高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和视乳头水肿的发生率均高于轻度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月~3岁患儿轻度升高组脑脊液压力为117.48±9.81mm H2O,重度升高组为159.53±12.42 mm H2O;4~6岁患儿轻度升高组脑脊液压力为192.40±9.27 mm H2O,重度升高组为272.62±21.81mm H2O;7~15岁患儿轻度升高组脑脊液压力为234.44±24.46 mm H2O,重度升高组为299.10±26.49mm H2O。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重型病例脑脊液压力均值高于同组的轻型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重度升高组血乳酸(LAC)、C反应蛋白(CRP)、脑钠尿肽(BNP)、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肌酐、脑脊液乳酸(CSF-LA)水平较轻度升高组高,重度升高组血PH值、碳酸氢盐、脑脊液氯水平、血纤维蛋白原(Fbg)较轻度升高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升高组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脑脊液细胞总数、中性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乳酸脱氢酶(LDH)、脑脊液葡萄糖、脑脊液蛋白定量与轻度升高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96例患儿均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异常检出率为67.8%(65例),其中重度升高组为78.6%(33例),轻度升高组为38.9%(21例),重度升高组头颅MRI影像学改变高于轻度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MRI及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的病灶检出率,MRI病灶检出率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亚组血清S100B、NSE及LA水平变化特征为对照组<轻度升高组<重度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S100B、NSE、LA水平为轻度升高组<重度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不同病因组血清和脑脊液S100B、NSE、LA水平为结脑组>化脑组>病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以CSF-LA为因变量,S100B和NSE在血清和脑脊液中的水平为自变量,应用线性回归分析:(1)相关分析:血清S100B与CSF-LA定量(r=0.381,P=0.000),脑脊液S100B与CSF-LA定量(r=0.350,P=0.001);血清NSE与CSF-LA定量(r=0.348,P=0.001),脑脊液NSE与CSF-LA定量(r=0.297,P=0.003);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以脑脊液压力为因变量,S100B和NSE在血清和脑脊液中的水平为自变量,应用线性回归分析:(2)相关分析:血清S100B与脑脊液压力(r=0.472,P=0.000),脑脊液S100B与脑脊液压力(r=0.464,P=0.000);血清NSE与脑脊液压力(r=0.579,P=0.000),脑脊液NSE与脑脊液压力(r=0.593,P=0.000)均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1)。(7)回归分析:以血清S100B为自变量,CSF-LA定量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血清S100B可以显着影响CSF-LA定量,非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12(P<0.05);以脑脊液S100B为自变量,CSF-LA定量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脑脊液S100B可以显着影响CSF-LA定量,非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31(P<0.05)。以血清NSE为自变量,CSF-LA定量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血清NSE可以显着影响CSF-LA定量,非标准化回归系数0.196(P<0.05);以脑脊液NSE为自变量,CSF-LA定量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脑脊液NSE可以显着影响CSF-LA定量,非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28(P<0.05)。结论:(1)感染性颅内高压患儿的脑脊液压力与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相关性,脑脊液压力升高值越大,患儿临床表现越严重,合并各器官脏器损害的发生率越高。(2)感染性颅内高压患儿头颅MRI无特异性改变,但颅内压升高越明显,MRI异常检出率相对较高。(3)血清和脑脊液中的S100B、NSE可正向影响CSF-LA定量,即血清和脑脊液中的S100B、NSE越高,CSF-LA定量越高,脑脊液压力升高也越大,患儿发展成为重度感染性颅内高压的可能性越大。(4)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NSE、LA含量水平对感染性颅内高压患儿的早期诊断、提高治疗效果、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王俊华,张玉琪,张庆琳,刘伟,李杰飞,陈拓宇[2](2021)在《术前化疗在儿童颅内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在儿童颅内恶性肿瘤中的适应证及应用价值。方法与结果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共9例行术前化疗的儿童颅内恶性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松果体区5例、第三脑室1例、额颞叶和基底节区1例、第四脑室2例;术前临床诊断为生殖细胞肿瘤5例,髓母细胞瘤2例,松果体母细胞瘤1例,胚胎性肿瘤1例。术前2例予卡铂+依托泊苷方案,4例予顺铂+依托泊苷方案,1例予行卡铂+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方案,2例予顺铂+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方案;6例化疗1个周期,2例化疗2个周期,1例化疗3个周期;化疗1~3个周期后手术切除肿瘤,7例化疗后肿瘤体积缩小,1例体积增大,1例发生瘤卒中;7例肿瘤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生殖细胞肿瘤3例,松果体母细胞瘤2例,髓母细胞瘤2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1例,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肿瘤1例。平均随访18个月,3例死于肿瘤复发。结论对于临床诊断为对化疗敏感的儿童颅内肿瘤且手术风险较大者可考虑行术前化疗。术前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减少肿瘤血供,增加手术安全性及促使肿瘤最大程度切除。

朱涛[3](2021)在《单中心134例儿童低级别胶质瘤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本中心儿童低级别胶质瘤(Pediatric low-grade gliomas,PLGGs)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类型、诊治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于2010年4月至2021年4月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34例PLGGs患儿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随访资料。结果:在134例PLGGs患儿中,男性68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6.58±4.04岁;其中以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起病65例,肢体偏瘫6例,视力障碍4例,步态不稳24例,癫痫27例,意外发现8例;发生部位幕下89例,幕上45例,多位于小脑半球(60例)及大脑半球(31例),四脑室、三脑室、小脑蚓部等少见,松果体区、脑干、基底节区罕见;35例合并脑积水颅内高压术前行了脑室Ommaya囊置入、三脑室底造瘘等;肿瘤全切102例,次全切24例,活检8例;术后11例患儿行了单纯化疗,3例患儿行了单纯化疗,2例患儿行了化疗+放疗。截止至随访终止(2021年4月),失访14例,120例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SF)分别为91.7%、85%。结论:PLGGs患儿中男女发病率均等,其发病症状主要与肿瘤位置相关,以幕下为主,首发症状主要为颅内压增高相关表现,术前予以脑室Ommaya囊肿置入、三脑室底造瘘等可有效缓解颅内高压症状,手术仍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术中神经导航及电生理监测辅助可提升手术效果,部分患儿有肿瘤残留或肿瘤复发可予以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必要时可再次手术。绝大部分PLGGs患儿经过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中线部分尤其脑干、视路等重要功能区PLGGs诊疗极为复杂,需要进一步加强临床及基础研究。

张丽[4](2021)在《565例儿童脑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儿童脑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儿童脑肿瘤的早诊断早治疗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65例儿童脑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肿瘤发生部位及治疗方法等,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组患儿年龄中位数为7.0岁,就诊病程中位数1.0月,好发于5-9岁(215/38.1%),男:女约1.76:1,低级别:高级别约1.3:1,男性多发生于5-9岁(138/24.4%),女性多发生于0-4岁(81/14.3%),各年龄组均男多于女。幕上:幕下约1.08:1,幕上肿瘤好发于5-9岁(110/37.5%)、10-15岁(94/32.1%),男女比约2.22:1,低级别:高级别2.57:1,幕下肿瘤好发于0-4岁(107/39.3%)、5-9岁(105/38.6%),男:女约1.39:1,低级别:高级别1:1.5。2.幕上肿瘤以呕吐(134/45.7%)、头痛(131/44.7%)、抽搐(81/27.6%)为常见症状,幕下肿瘤以呕吐(180/66.2%)、头痛(181/66.5%)、步态不稳(102/37.5%)为常见症状,大脑半球肿瘤以抽搐(66/54.1%)为最常见症状,基底节区肿瘤以肢体瘫痪(12/48%)为最常见症状。3.幕上肿瘤以大脑半球(122/21.6%)、松果体(56/19.1%)、鞍区(55/18.7%)多见,幕下肿瘤以四脑室(137/24.2%),小脑半球(93/16.5%),小脑蚓部(34/6%)多见。髓母细胞瘤主要位于四脑室(89/67.9%)、小脑半球(23/17.5%),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主要位于小脑半球(48/49.5%)、大脑半球(14/14.4%),生殖细胞瘤主要位于松果体(48/50.5%)、鞍区(22/23.2%),室管膜瘤主要位于四脑室(27/45%)、大脑半球(23/38.3%),脉络丛乳头状瘤主要位于侧脑室(11/40.7%)、三脑室(7/25.9%),颅咽管瘤主要位于鞍区(19/95%)。4.本组好发病理类型为髓母细胞瘤(131/23.2%)、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97/17.2%)、生殖细胞瘤(95/16.8%)、室管膜瘤(60/10.6%)、脉络丛乳头瘤(27/4.8%)、颅咽管瘤(20/3.5%)。幕上肿瘤以生殖细胞瘤(94/32.1%)、室管膜瘤(25/8.5%)、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24/8.2%)多见,幕下肿瘤以髓母细胞瘤(131/48.2%)、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73/26.8%)、室管膜瘤(35/12.8%)多见。5.髓母细胞瘤以5-9岁多见(60/45.8%),男:女约1.62:1,全为幕下,均为高级别。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以0-4岁多见(36/37.1%),男:女约为1:1.2,幕上:幕下约1:3,全为低级别。生殖细胞瘤以10-15岁多见(48/50.5%),男:女3.75:1,幕上:幕下94:1,低级别:高级别5.3:1。室管膜瘤以0-4岁多见(31/51.7%),男:女约2.16:1,幕上:幕下约1:1.4,低级别:高级别1:1.85。脉络丛乳头状瘤以0-4岁多见(17/63%),男:女约1.25:1,幕上:幕下4.4:1,均为低级别。颅咽管瘤以5-9岁多见(11/55%),男:女约为1.86:1,均位于幕上,均为低级别。6.213例(37.7%)诊断为脑肿瘤,352例(62.3%)诊断为脑肿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脑积水治疗以玛雅囊外引流术为主(195/69.6%)。脑肿瘤治疗以手术(328/58.1%)、手术+化疗(87/15.4%)、手术+化疗+放疗(58/10.3%)为主,手术方式以全切及次全切(419/85.7%)为主。7.本组患儿总体3年生存率70.8%(272/383),复发率37.9%(145/383),5年生存率61.2%(115/188),复发率47.8%(90/188)。髓母细胞瘤、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生殖细胞瘤3年生存率分别为89.3%(67/75)、97.2%(70/72)、95.7%(67/70),3年复发率分别为41.3%(31/75)、11.1%(8/72)、18.6%(13/70),5年生存率分别为67.7%(21/31)、95.6%(43/45)、90.7%(39/43),5年复发率分别为51.6%(16/31)、26.7%(12/45)、32.6%(14/43)。结论:1.儿童脑肿瘤好发于5-9岁,以幕上为主,以低级别多见,各年龄组均以男童多见。2.幕上肿瘤以5-9岁多见,以低级别为主,主要发生于大脑半球、松果体、鞍区。幕下肿瘤以0-4岁多见,以高级别为主,主要发生于四脑室、小脑半球、小脑蚓部。3.前6位病理类型依次为髓母细胞瘤、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生殖细胞瘤、室管膜肿瘤、脉络丛乳头瘤、颅咽管瘤。各病理类型有其独特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好发部位,临床表现与其发生部位及年龄相关。4.玛雅囊外引流是处理脑肿瘤脑积水的常见方式,手术切除是脑肿瘤治疗的首选,术后合理的辅以放化疗。

叶远良[5](2020)在《颅内静脉窦内镜解剖、组织学及相关疾病救治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对颅内动脉的解剖学进行大量的研究,使得经动脉途径治疗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明显改善。由于对颅内静脉窦解剖及组织学认识不足,经静脉途径治疗脑血管疾病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出血与幕上原发性脑出血相比,两者有共同点,但治疗原则完全不同,早期极容易误诊。研究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内镜解剖、窦壁及纤维索的组织学特点,探讨介入材料对颅内静脉窦内纤维索及血栓影响,比较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合并脑出血及原发性脑出血发病早期临床资料。研究方法:应用神经内镜及组织学方法探讨尸头内颅内静脉窦纤维索、蛛网膜颗粒及窦壁的解剖与组织学特点;建议尸头静脉窦血栓模型,模拟经静脉窦途径介入取栓术,应用神经内镜及组织学方法探讨介入材料对窦内纤维索及血栓影响;分析CVST合并出血及幕上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发病早期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研究结果:1.大脑大静脉-直窦连接处变异较大,解剖结构有静脉瓣样结构、窦壁连接处突起及球样小结结构,球样小结弹性纤维成分高于蛛网膜颗粒,表面有平滑肌细胞;大脑静脉分支及大脑大静脉与窦壁连接处均有平滑肌。2.岩下窦开口变异较大,位于颈静脉球部前内侧壁,在鞍背-斜坡延长线与上颚-枕骨大孔连线稍上方。3.桥静脉汇入静脉窦过程中,蛛网膜下段及静脉窦壁段长度分别为15.23±5.40mm和5.28±2.36mm。中央前沟静脉及中央沟静脉与冠状缝距离分别为 2.18±1.90cm 及 5.48±2.19cm。4.横窦窦壁连接处可见大量血管组织;直窦底壁呈分层排列,直窦底壁及板层纤维厚度最大,乙状窦壁厚度最小。5.支架对直窦内纤维索损伤比例分别为0级占53.4%、1级占43.20%及2级占5.40%,球囊对直窦内不同程度纤维索损伤比例分别为0级占73.9%、1级占17.4%及2级占9.52%,支架及球囊在直窦内反复牵拉对纤维索的损害没有显着增加;支架材料在直窦对纤维索的损伤高于上矢状窦。6.三次支架取栓过程中产生的血栓颗粒数分别为11.17±2.17、9.00±6.07及5.00±2.96;,第一次取栓产生的大颗粒数较第二、三次明显增加;第一次取栓术后残留血栓面积较第二次、第三次大。7.年龄、癫痫症状、水肿/血肿体积对早期诊断CVST合并脑出血具有统计学意义;重症CVST合并脑出血术后预后优于重症幕上原发性脑出血组。研究结论:1.颅内静脉窦窦内纤维索分布不同,静脉窦窦壁呈分层改变,熟悉窦内相关解剖,有利于降低静脉窦手术的难度,改善手术质量,提高临床疗效;2.介入材料可导致窦内纤维索轻度损伤,取栓过中容易导致血栓松动,临床上需要重视术后抗凝的重要性;3.CVST合并脑出血与幕上原发性脑出血在发病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重症CVST合并脑出血预后优于幕上原发性脑出血,呈“治愈or死亡”现象,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早期避免误诊,尽早规范化治疗。

加倩[6](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李克磊[7](2020)在《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相关的MRI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横窦蛛网膜颗粒的磁共振T2WI和MRV研究目的探讨MR T2WI与CE-MRV对横窦内AG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因头痛、头晕或及体检等行MRI平扫+CE-MRV检查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符合条件的共计811例,分别记录T2WI及MRV能够检出的横窦内存在AG的病例数,AG的数量、大小、形态及与其毗邻的静脉的关系。结果使用T2WI序列在184例病例中发现AG,左侧横窦内检出AG 123例,右侧横窦内检出AG 91例,左侧多于右侧;使用MRV在119例病例中发现AG,左侧横窦内检测出AG 82例,右侧横窦内检出AG 50例,左侧多于右侧;两种方法在检出AG的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RV检出的AG均能被T2WI检出,按T2WI序列检出的AG按能否被MRV检出,分为MRV检出组和MRV未检出组,测得MRV未检出组的104个AG直径为(5.30±2.10)mm,与检出组直径为(6.14±2.03)mm,两组AG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使用T2WI发现圆形或椭圆形AG 231个,分叶形AG 11个,而MRV只能显示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未见分叶形AG。T2WI观察到289条静脉与AG毗邻,71条为Labbé静脉,218条为非Labbé静脉;MRV可以观察到97条静脉与AG毗邻,56条为Labbé静脉,41条为非Labbé静脉,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横窦内的AG基本均与静脉毗邻,与MRV相比,T2WI能够发现更多的病例横窦内存在AG,能够发现横窦内较小的AG,更好地显示AG的形态及与其毗邻的静脉。第二部分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与年龄关系的磁共振成像研究目的通过MR观察颅内静脉窦内AG,分析其与年龄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360例行磁共振常规及增强扫描提示颅内未见异常的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在WHO年龄段划分标准基础上,本文将(020)岁分为未成年组,(2060)岁为青年组及60岁以上为中老年组,每组120例;其中各组再细分为4个年龄段,青年及中老年组按10岁为间隔分段,而未成年人按发育快慢给与分为时间不等的四段,每个年龄段均为30例,共360例。观察静脉窦内AG的分布、各年龄组AG的大小和数量及AG形态变化情况。结果经MR检查发现,163个AG在横窦,是最常见的部位;其次是上矢状窦116个、直窦50个、窦汇11个,海绵窦未见;未成年组随着年龄的增加,AG的直径逐步增大,数量逐步增多,分叶型AG数量也增多;青年组AG直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波动于固定范围内,形状基本保持不变,能检测出AG的病例数量及直径与未成年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3);中老年组随着年龄的增加,AG直径减小,数量减少,分叶型AG数量也呈减少趋势,能检测出AG的病例数与直径与青年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6)。结论未成年组AG的直径逐步增大,数量增多,分叶型AG数量也增多;青年组基本保持不变,而中老年组均呈现减小趋势,这些变化可能与生长发育、衰老及脑脊液吸收调节有密切关系。第三部分Labbé静脉与蛛网膜颗粒解剖关系的磁共振成像研究目的通过MR观察,探讨Labbé静脉(LabbéVein,VL)与AG的解剖关系。方法收集我院MRI+CE-MRV检查发现横窦内或附近存在AG的40例病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将CE-MRV初始资料导入神经导航仪的3D静脉图像重建系统,进行3D静脉模型构建,通过重建的3D静脉图像模型观察Labbé静脉与AG的解剖关系。结果3D静脉图像观察显示,40例病例中,Labbé静脉附近共发现53个AG,44个AG位于Labbé静脉入口上游,6个位于Labbé静脉入口下游,3个在横窦外,与Labbé静脉入口无关。其中20个AG与Labbé静脉末端未接触;14个AG与Labbé静脉末端接触,但Labbé静脉未端未发生扭曲、狭窄及引流方向改变等改变;19个AG导致Labbé静脉发生扭曲、狭窄及引流方向改变;未见Labbé静脉或其他细小静脉进入AG内;Labbé静脉与AG的解剖关系与AG大小无相关性。直窦上共发现15个AG,14个出现在大脑大静脉与直窦连接处,1个AG出现在直窦后1/3,大小为(3.88±0.74)mm,充盈缺损内均未发现静脉血管。结论AG多发生在Labbé静脉入口的上游,Labbé静脉附近的AG多数与其关系密切,部分AG导致Labbé静脉发生扭曲、狭窄及引流方向的改变等;重建的3D静脉图像观察未发现Labbé静脉及细小静脉进入AG内。第四部分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蛛网膜颗粒的MRI研究目的通过MR观察,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AG的改变情况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经MRI结合CE-MRV确诊为CVST的35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设为血栓组;随机选取与血栓组年龄相同且经MR检查提示颅内未异常的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统计两组AG大小及数量,并记录和比较AG与各期CVST患者的MRI特征。结果血栓组中,14例病例发现AG,直径为(5.19±2.40)mm;对照组中,23例发现AG,直径为(4.45±2.03)mm,两组发现AG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两组AG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血栓组中,直窦AG最常见,其次是上矢状窦、右侧横窦、左侧横窦,而对照组中上矢状窦最常见,其次是左侧横窦、右侧横窦及直窦;CVST累及一个部位的AG检出数量最多,两个部位次之,四个部位未检出AG,AG检出率与CVST发生的部位数成负相关,可见CVST的部位数越多,AG的检出率越低;无论何种时期的静脉窦血栓,T2WI和Flair序列的影像表现与AG不同,可以实现CVST与AG的鉴别。结论CVST组中能够检出AG的病例数比对照组减少;血栓累及静脉窦的数量越多,AG的检出率呈减少趋势;利用T2WI和Flair序列能够有效地鉴别CVST与AG。

钟家斐[8](2020)在《软骨发育不全综合征合并脑积水的治疗策略探讨》文中指出目的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ACH)患儿并发脑积水的处理方法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结合我们的病例探讨来阐明软骨发育不全患儿神经系统形态学特点及软骨发育不全患儿并发脑积水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9月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ACH并发脑积水的患儿共6名,其中男童2名,女童4名,年龄7个月至6岁,平均年龄2岁11月。其中5名患儿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1名患儿采用后颅窝减压术联合内窥镜下三脑室造瘘术。结果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5名ACH并发脑积水的患儿,随访时间最长为4年,均可见临床症状及影像学上明显的改善,没有出现并发症。而采用后颅窝减压术联合内窥镜下三脑室造瘘术治疗的1名患儿,随访的1年中未见明显改善。结论相较于ACH并发脑积水的其他手术方式,脑室腹腔分流术效果更明确、更可靠。

陈籽荣,万锋,厉亚坤,徐钰,董芳永,雷霆[9](2019)在《婴幼儿脑肿瘤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单中心100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婴幼儿脑肿瘤的特殊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以及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儿童(<18岁)脑肿瘤患者,分为婴幼儿组(0~3岁)与大龄儿童组(4~18岁),归纳分析两组患者肿瘤病理类型、好发部位、临床表现等特点。结果垂体瘤仅发生于4~18岁大龄儿童(P=0.001);而室管膜瘤(P=0.001)、脉络丛乳头状瘤/癌(P=0.000)、髓母细胞瘤以外的其他胚胎性肿瘤(P=0.013)则好发于0~3岁婴幼儿,且大多位于幕上(P=0.023)。715例中共371例详细记录肿瘤大小,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肿瘤大小<30 mm(χ2=33.939,P=0.000)、30~60 mm(χ2=12.483,P=0.000)和61~100 mm(χ2=23.158,P=0.000)患儿,与> 100 mm患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肿瘤大小> 100 mm患儿中以婴幼儿所占比例最高。低级别脑肿瘤(WHOⅠ~Ⅱ级)患儿总生存期高于高级别脑肿瘤(WHOⅢ~Ⅳ级)患儿(P=0.000)。结论婴幼儿脑肿瘤具有不同于大龄儿童群体的特殊病理类型和临床特点。婴幼儿低级别胶质瘤预后良好,呈慢病特点;恶性脑肿瘤包括少见的各种胚胎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易复发和发生神经系统多处种植转移,患儿无法接受放射治疗,而化疗药物的选择和疗效欠佳,预后极差。提高婴幼儿脑肿瘤患儿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需要更广泛的多学科合作。

蔡淑君[10](2019)在《小儿惊厥病因病例特点及中医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惊厥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本文通过对小儿惊厥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小儿惊厥病因病例特点及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惊厥用药特点,对临床医师诊断及治疗小儿惊厥做出有益的探索,发挥中医药治疗小儿惊厥优势,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小儿惊厥提供思路。方法:本课题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468例/次临床资料较齐全的住院病例进行整理,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月份、疾病转归、发作形式、惊厥持续时间、一次病程中惊厥发作次数、既往惊厥病史、西医诊断及记录惊厥患儿的原发病,辅助检查如颅脑CT、MRI、脑电图、脑脊液检查的归纳分析,治疗上中药、中成药使用情况。将数据录入至EXCEL,建立信息数据库,采用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主要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小儿惊厥男女性别比为1.98:1,年龄分布方面以1~3岁患儿人数最多,全年均有发病,发病时间以6-7月、12-1月较多。2.儿童惊厥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本研究中,导致小儿惊厥的病因以热性惊厥为主,占78.13%,热性惊厥病因中又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占60.94%。除原因不明外其余的病因依次为:癫痫、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电解质紊乱及其他非感染性疾病。3.不同病因在性别分布上不具备显着的差异性,各个病因在男性分布上较多一些,女性稍少,但是整体上男女性分布均较多,比较均衡。不同病因在年龄上具备显着的差异性,大多数病因的年龄分布均在1岁以上;不同病因在不同季节分布上具备显着的差异性,如热性惊厥以夏季多见,中毒性脑病以秋季多见等。4.临床所见的惊厥中,以发热性惊厥常见,但并非所有感染性惊厥可见发热,部份非感染性惊厥也可由发热诱发,大部分惊厥患儿表现为全面性发作。5.大多数惊厥在5分钟内可自行缓解,15.05%的患儿在一次惊厥中出现2次或以上惊厥发作,既往曾有惊厥病史的患儿,在今后生活中惊厥复发率较高,达40.39%。6.脑电图是诊断惊厥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对惊厥的确诊、临床发作分型和转归分析均有重要价值。7.大多数惊厥预后良好,临床医师应对患儿家长做好解释工作,提高患儿家长对惊厥的临床特征、预后等正确认识,指导家长掌握院前处理及预防的方法。8.中医药治疗小儿惊厥具有独特的特点,解热是治疗小儿惊厥之首要,其次,应注重化痰、息风、平肝等。结论:小儿惊厥具有其独特发病性别、年龄及时间特征,其发病病因多样,严重情况各异,在临床诊治中,应根据其应根据小儿年龄、性别、发病时间,临床病例特点,详细搜集病史,仔细进行检查,综合分析,尽早明确病因,以便针对病因行特殊治疗和判断预后,中医药在治疗小儿惊厥方面有其特点及优势,解热为治疗小儿惊厥的首要,其次,还应注重化痰、息风、平肝等,掌握小儿惊厥中医辨证特点,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小儿惊厥的优势。

二、婴幼儿良性颅内高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婴幼儿良性颅内高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感染性颅内高压患儿血清及脑脊液S100B、NSE、LA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起病初期临床表现差异比较
    2.2 常规实验室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儿颅脑MRI与CT病灶检出率比较
    2.4 各年龄段两组患儿脑脊液压力变化比较
    2.5 三种脑炎轻型病例和重型病例脑脊液压力比较
    2.6 各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NSE、LA水平比较
    2.7 三种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NSE、LA水平比较
    2.8 患儿S100B、NSE在血清和脑脊液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
3 讨论
    3.1 起病初期临床表现特点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对感染性颅内高压的意义
    3.2 颅脑MRI检查对感染性颅内高压的意义
    3.3 血清和脑脊液NSE、S100B,LA对早期预测感染性颅内高压的意义
    3.4 S100B、NSE及LA在血清和脑脊液中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PCT、S100B、NSE及MRI在儿童感染性颅内高压的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2)术前化疗在儿童颅内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一、临床特点
        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 一般资料
    二、术前化疗及疗效
        1. 化疗方案
        2. 疗效及不良反应
    三、手术治疗及预后
        1. 手术治疗
        2. 病理诊断
        3. 预后
讨论

(3)单中心134例儿童低级别胶质瘤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策略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WHO分级与病理学情况
    2.2 年龄、性别特点
    2.3 临床表现与发病部位情况
    2.4 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临床症状特点
    3.2 病理学特点
    3.3 治疗策略及预后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儿童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565例儿童脑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现代影像学技术对髓母细胞瘤认知功能障碍检测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5)颅内静脉窦内镜解剖、组织学及相关疾病救治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颅内静脉窦窦内结构内镜解剖学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颅内静脉窦窦壁结构组织学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介入材料对颅内静脉窦内纤维索及血栓影响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与幕上原发性脑出血救治对比研究
    4.1 资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颅内静脉窦解剖及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救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中英文缩略词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6)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1. 经文解读
        2. 天文历法溯源
        3. 气象数据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前言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简历

(7)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相关的MRI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横窦蛛网膜颗粒的磁共振T_2WI和 MRV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本部分研究不足
    本研究创新点
第二部分 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与年龄关系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本部分研究不足
    本研究创新点
第三部分 Labbé静脉与蛛网膜颗粒解剖关系的影像学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本部分研究不足之处
    本研究创新点
第四部分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蛛网膜颗粒的MRI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本部分研究不足之处
    本研究创新点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缩略词表
附录B 学术成果
附录C 综述
    参考文献

(8)软骨发育不全综合征合并脑积水的治疗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全文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前言
第一部分 软骨发育不全综合征神经系统的形态学研究
    1.1 材料及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研究局限性
    1.5 结论
第二部分 软骨发育不全综合征合并脑积水的治疗策略探讨
    2.1 材料及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软骨发育不全综合征合并脑积水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婴幼儿脑肿瘤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单中心10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观察对象
        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 一般资料
    二、研究方法
        1. 资料收集
        2. 术后随访
        3. 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一、临床资料的比较
    二、主要临床表现及特点
    三、脑肿瘤病理类型及分布特点
    四、婴幼儿组患儿随访结果
讨论
    一、病理类型及分布特点
    二、临床症状特点
    三、巨大生长特点和术后综合处理

(10)小儿惊厥病因病例特点及中医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小儿惊厥的认识
        1.1.1 小儿惊厥的病理生理基础
        1.1.2 小儿惊厥的临床变现
        1.1.3 小儿惊厥的病因
        1.1.4 小儿惊厥不同病因年龄分布特点
        1.1.5 小儿惊厥的治疗
    1.2 中医对小儿惊厥的认识
        1.2.1 病因病机及辨证要点
        1.2.2 现代中医药治疗小儿惊厥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资料和方法
        2.1.1 病例来源
        2.1.2 研究方案
    2.2 结果
        2.2.1 统计结果
    2.3 讨论
        2.3.1 惊厥病因分析
        2.3.2 临床病例特点分析
        2.3.3 中医药治疗小儿惊厥经验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致谢
附件
统计学审核证明

四、婴幼儿良性颅内高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感染性颅内高压患儿血清及脑脊液S100B、NSE、LA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D]. 岑贞颐.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2]术前化疗在儿童颅内恶性肿瘤中的应用[J]. 王俊华,张玉琪,张庆琳,刘伟,李杰飞,陈拓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1(05)
  • [3]单中心134例儿童低级别胶质瘤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分析[D]. 朱涛.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565例儿童脑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D]. 张丽.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颅内静脉窦内镜解剖、组织学及相关疾病救治对比研究[D]. 叶远良.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6)
  • [6]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相关的MRI研究[D]. 李克磊.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8]软骨发育不全综合征合并脑积水的治疗策略探讨[D]. 钟家斐.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9]婴幼儿脑肿瘤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单中心100例分析[J]. 陈籽荣,万锋,厉亚坤,徐钰,董芳永,雷霆.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9(12)
  • [10]小儿惊厥病因病例特点及中医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D]. 蔡淑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婴儿良性颅内高压的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