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血管瘤综合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颌面部血管瘤综合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颌面部血管瘤综合治疗达国际先进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倪海龙[1](2017)在《追寻生命之光——记2016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姜虹团队》文中指出麻醉,就是打一针,让病人在手术中失去知觉、昏睡过去吗?答案当然不止于此。在美国,一位麻醉发明家的墓志铭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在他以前,手术是一种酷刑;从他以后,科学战胜了疼痛。"麻醉科医生承担了病人生命的救治与维护工作,责任与风险重于泰山,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容易成为被人忽略的群体。

张益[2](2017)在《建国以来我国口腔颌面创伤专业发展的回顾》文中认为建国以来,我国口腔颌面创伤专业在不同的社会与经济背景下,经历了初创期、徘徊期、开拓期和发展期4个不同的阶段,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口腔颌面外科的重要分支专业。本文回顾性总结了不同发展时期我国口腔颌面创伤专业的重要事件、代表人物和同时期的研究动态与技术特征,对现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今后的发展做了预期和展望。

刘小涵,郑家伟,杨驰[3](2016)在《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的建立和成长》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对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建立和成长的回顾,详细介绍了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为我国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发展以及专科教育提供参考。

胡敬,王涵[4](2016)在《传承沉积底蕴 创新迈向世界——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团队》文中认为历史长河中,60余载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但他们却用传承和创新开创了一个令世界为之瞩目的"中国式"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留下了很多值得载入永恒的记忆——对很多没接触过口腔颌面外科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或许很难将其与传统的"口腔科""牙科"区别开。但事实上,口腔颌面外科除了研究口腔器官之外,还包括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颞下颌关节、涎腺以及颈部等的相关疾

徐立群,张陈平,张志愿,孙坚,竺涵光,唐友盛,沈国芳,季彤,杨雯君,何悦,胡永杰,叶为民,李军[5](2015)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4640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 481例应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重建患者资料,对其构成比、发展趋势、一线组织瓣特点、皮瓣危象发生率与成功率等进行系统分析总结。采用Microsoft Excel(2010 version)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制备4 640例血管化游离组织瓣,平均年龄58.6岁,男女比例1.6∶1,良、恶性比例1∶3。舌(25.1%)、下颌骨(16.0%)、口底(13.4%)、颊(12.7%)缺损修复占总数的67.2%。前臂皮瓣(55.6%)、腓骨组织瓣(13.5%)、股前外侧穿支皮瓣(10.1%)应用占皮瓣总数的79.2%。419例皮瓣危象发生,成功抢救皮瓣305例,皮瓣危象总发生率为9.0%,危象抢救成功率72.8%,皮瓣总成功率达97.5%。结论血管化游离组织瓣成功率高,应用安全可靠;针对不同缺损特点,采用合适组织瓣修复,对患者功能与外形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前臂皮瓣、腓骨组织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为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的常用组织瓣。

韩德民[6](2011)在《头颈肿瘤现状与未来》文中研究表明1.国内现状头颈部恶性肿瘤是发生在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上皮层最常见的肿瘤,每年全球发病率超过5,000,000(500万)(1)。中国尚没有全国性统计数据,目前报道的数据为占临床中恶性实体肿瘤的16-40%(2)。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0版记载,美国2000-2009年每万人人口拥有医师27人,而中国2009年每万人人口拥有医师14人,医师比例在统计的193个国家中排名第80位。我国眼耳鼻咽喉注册医师占全部医师的3%。比照发达国家我国

董洁,罗奕,何青宁,单靖[7](2009)在《2003年~2007年口腔专科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2003年~2007年我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及其变化趋势,以提高医疗质量,满足患者就医的需要。方法住院病人疾病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分类。结果出院病人前十位疾病占总住院病人的78.5%,5年前十位疾病依次是:唇腭裂、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牙颌面畸形、涎腺良性肿瘤、颅颌面骨折、涎腺非肿瘤性疾病、颌骨囊肿、颌面部血管淋巴管畸形、颌骨良性肿瘤、颌骨疾病。结论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现有卫生资源,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疾病的防治工作。

王雷[8](2009)在《重组人乳铁蛋白对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人类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80%以上,长期以来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一直是肿瘤治疗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迫切需要肿瘤治疗的新方式。在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方面,应用天然存在的化合物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进行癌症的化学预防和治疗逐渐成为重要的方法。目前,国内关于乳铁蛋白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在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705346)的资助下,通过一系列体外实验,研究了重组人乳铁蛋白(Recombinate human lactoferrin,rhLF)对体外培养的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的抑制作用,并且为了更好的研究rhLF介导的抗口腔鳞癌细胞的活性,观察了rhLF对细胞周期、周期调控因子、促炎症反应细胞因子、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结果发现rhLF在体外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rhLF在体外抗肿瘤活性的机制为诱导肿瘤细胞周期抑制,减少肿瘤细胞释放的促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表明直接抑制细胞生长是乳铁蛋白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机制之一,乳铁蛋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达到预防和治疗肿瘤的目的。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重组人乳铁蛋白在口腔癌治疗方面的作用,初步探讨了rhLF在体外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利用FCM、Westernblot、ELISA、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了rhLF对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细胞周期、细胞因子等表达的影响,全面系统地评价了rhLF在体外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提出了rhLF可以通过直接抑制生血管因子的生成来减少肿瘤相关血管的发生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为今后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提供了依据,为口腔鳞癌的化学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也为其他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参考。

任常群[9](2006)在《颌面部创伤致牙齿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颌面部是身体的暴露和突出部位,在撞击伤和高速投射物伤时都是好发部位之一。无论是颌面部撞击伤还是高速投射物伤,除了直接损伤作用外,都还常常导致邻近组织、器官的间接损伤。牙齿和下牙槽神经血管束位于颌骨上,在颌面部创伤时难免受到间接损伤。但截至目前,对颌面部创伤导致牙齿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的研究为数甚少。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于口腔颌面部创伤的伤病员不仅要抢救其生命,而且应该重视伤后各种生理功能的康复。牙齿作为重要的咀嚼、发音器官,下牙槽神经作为口腔颌面部重要的感觉神经之一,在颌面部创伤救治过程中均不可忽视。牙髓、牙周膜组织又不同于机体其他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有其特殊性。因此对于颌面部创伤时牙髓、牙周膜和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的研究显得极为必要。 本实验采用新型水平气动式多功能生物撞击机,分别将其调整设定为生物低速撞击实验机和生物高速撞击(投射)实验机,致伤新鲜离体犬头下颌骨体部,分别建立起颌面部撞击伤和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致牙齿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的动物模型。结果表明,上述模型实用、稳定、重复性好、易检测,是理想的创伤实验模型。 以上述模型为基础,分别进行撞击伤和高速投射物伤实验,致伤犬下颌骨体部,对颌面部撞击伤和高速投射物伤导致的牙髓、牙周膜及下牙槽神经、动脉的间接损伤进行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研究。结果发现,犬下颌骨体部在受到投射速度约18m/s、动能42.7J的撞击伤后,下颌牙齿的牙髓、牙周膜均发生间接损伤。其损伤范围较广,对侧牙的牙髓亦出现轻微病理变化:损伤程度随着牙齿与伤区距离的增加而迅速递减;

温玉明,李龙江[10](2006)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我国口腔颌面肿瘤学科建设的历史和发展方向》文中研究表明

二、颌面部血管瘤综合治疗达国际先进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颌面部血管瘤综合治疗达国际先进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追寻生命之光——记2016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姜虹团队(论文提纲范文)

“醉”里知多少
与患者病痛相连
以人为本守卫生命
人物档案

(3)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的建立和成长(论文提纲范文)

[编者按]
1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发展
2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发展简史
3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发展现状
4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的未来
5 结语

(5)血管化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464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7)2003年~2007年口腔专科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重组人乳铁蛋白对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乳铁蛋白与口腔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1.2 白介素-6 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性研究
第2章 重组人乳铁蛋白对Tca8113细胞增殖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3章 重组人乳铁蛋白对Tca8113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4章 重组人乳铁蛋白对Tca8113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4.1 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第5章 促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白介素-6和白介素-8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5.1 材料和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第6章 重组人乳铁蛋白对Tca8113细胞促炎性反应细胞因子白介素-6和白介素-8表达的影响
    6.1 材料和方法
    6.2 结果
    6.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发表的论文及科技成果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9)颌面部创伤致牙齿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文献回顾一 颌面部撞击伤研究进展
    文献回顾二 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研究进展
    文献回顾三 颌面部创伤致牙髓间接损伤的研究现状
第一部分 颌面部撞击伤致牙齿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 颌面部撞击伤致牙齿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实验二 颌面部撞击伤致牙齿间接损伤的实验研究
    实验三 颌面部撞击伤致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的实验研究
第二部分 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致牙齿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的实验研究
    实验四 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致牙齿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实验五 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致牙齿间接损伤的实验研究
    实验六 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致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的实验研究
第三部分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创伤牙髓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实验七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创伤牙髓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第四部分 下颌骨体部撞击伤和高速投射物伤的生物力学初步研究
    实验八 下颌骨体部撞击伤和高速投射物伤的生物力学初步研究
小结
附图和图片说明
附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我国口腔颌面肿瘤学科建设的历史和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口腔颌面肿瘤的相关基础研究
2 肿瘤外科手术
3 恶性肿瘤的序列综合治疗
4 修复重建外科
5 展望

四、颌面部血管瘤综合治疗达国际先进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 [1]追寻生命之光——记2016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姜虹团队[J]. 倪海龙. 中国科技奖励, 2017(11)
  • [2]建国以来我国口腔颌面创伤专业发展的回顾[J]. 张益.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7(07)
  • [3]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的建立和成长[J]. 刘小涵,郑家伟,杨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6(02)
  • [4]传承沉积底蕴 创新迈向世界——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团队[J]. 胡敬,王涵. 科学中国人, 2016(07)
  • [5]血管化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4640例临床分析)[J]. 徐立群,张陈平,张志愿,孙坚,竺涵光,唐友盛,沈国芳,季彤,杨雯君,何悦,胡永杰,叶为民,李军. 实用肿瘤杂志, 2015(01)
  • [6]头颈肿瘤现状与未来[A]. 韩德民. 2011国际暨全国第十一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11
  • [7]2003年~2007年口腔专科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分析[J]. 董洁,罗奕,何青宁,单靖. 中国病案, 2009(05)
  • [8]重组人乳铁蛋白对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王雷. 吉林大学, 2009(08)
  • [9]颌面部创伤致牙齿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间接损伤的实验研究[D]. 任常群. 第四军医大学, 2006(11)
  • [10]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我国口腔颌面肿瘤学科建设的历史和发展方向[J]. 温玉明,李龙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6(01)

标签:;  ;  ;  ;  ;  

颌面部血管瘤综合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