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种衣剂19号的推广应用

20%种衣剂19号的推广应用

一、20%种衣剂19号的推广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贾新旺,宋亚辉,李玉荣,程增书,王瑾,何孟霞,贾然[1](2020)在《冀花系列高油酸大花生新品种特征特性及绿色生产技术集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作者以冀花系列高油酸大花生品种冀花16号、冀花19号、冀花21号试验示范结果为依据,阐述了其高产、高油、高油酸三高特点,长势稳健、抗病抗逆性强、果柄坚韧、休眠期长、果仁酥脆、口感细腻、荚果不耐挤压、种仁易损毁、种子不耐低温等特征表现,并以种子保纯、绿色生产为主题,集成了地块要求、种子来源、种子处理、整地施肥、播种要求、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关键栽培技术,为高油酸花生实现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厉运潘[2](2019)在《2种小麦种衣剂的安全性及其防效测定》文中研究说明小麦的纹枯病和根腐病是我国小麦上的主要土传病害,近年来随着秸秆还田措施的推进,土传病害的危害逐渐加重,已成为威胁小麦生产安全的重要病害。种子处理一方面能够解决苗期由土壤自身的病菌、虫害所引发的危害,另一方面能够节约使用农药的成本,减少人力、物力、财力,提高生产力。该论文研究了本实验室前期研制的2种种衣剂14%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呋虫胺和14%噻呋酰胺·吡唑醚菌酯·呋虫胺对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的防效和对小麦的安全性,为种衣剂后续的登记、生产、应用提供依据。1 小麦种子安全性床纸发芽试验、室内盆栽试验结果根据床纸发芽试验、室内盆栽试验数据可知,经14%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呋虫胺和14%噻呋酰胺·吡唑醚菌酯·呋虫胺两种药剂处理后小麦品种鲁源502和烟农19的发芽率均在85%以上,高于空白对照。在设置拌种后立即播种、储藏10d、20d、30d和40d的5个处理中,发芽率无显着差异。农19和鲁源502小麦盆栽试验结果与床纸发芽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研制的2种种衣剂丙硫·吡唑和噻呋·吡唑拌种对小麦出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2 两种药剂拌种后小麦α-淀粉酶与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经14%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呋虫胺和14%噻呋酰胺·吡唑醚菌酯·呋虫胺两种药剂处理后两个小麦品种鲁源502、烟农19在拌种后储存0天、10天、20天、30天、40五个时间段内α-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高于空白对照。3 田间小区、大田示范不同拌种时间对小麦苗期和拔节期的影响综合田间小区、大田示范试验数据可知,经14%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呋虫胺和14%噻呋酰胺·吡唑醚菌酯·呋虫胺两种药剂拌种后种植,鲁源502小麦在苗期的分蘖数、株高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显着,经两种药剂拌种后种植的小麦分蘖数、株高高于空白对照。但在设置的拌种后立即播种、储藏10d、20d、30d和40d的5个处理中,分蘖数、株高差异不显着,说明研制的2种种衣剂丙硫·吡唑和噻呋·吡唑拌种对小麦出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4 两种种衣剂对根腐病、纹枯病的防效综合室内盆栽防效和田间小区防效可知,烟农19小麦与鲁源502两种品种小麦的根腐病病情指数、纹枯病发病率大体一致,与空白对照和药剂对照相比,14%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呋虫胺和14%噻呋酰胺·吡唑醚菌酯·呋虫胺防治效果显着高于空白对照和药剂对照。经理论测产可以看出两种种衣剂拌种后亩产均高于对照,2017年-2018年的大田验证试验结果表明,14%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呋虫胺和14%噻呋酰胺·吡唑醚菌酯·呋虫胺2种种衣剂适合播前拌种处理。

刘荣荣[3](2017)在《菲利普孢囊线虫与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根系趋性及种衣剂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禾谷类作物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s,CCN)是危害全球小麦、大麦、燕麦等禾谷作物的重要寄生线虫类群,其中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lipjevi)和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是最具有经济重要性的种类,严重威胁我国的小麦生产。本文对河南省小麦主产区的CCN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利用双重PCR技术对采集样品的CCN种类进行了快速鉴定;利用Plutonic F-127胶体介质观察了 H.filipjevi和avenae 2龄幼虫(J2)对不同小麦品种根的趋性特征,探究二者可能的致病机理;在田间条件下测定了 4种悬浮种衣剂对CCN的防治效果,以期为我国小麦品种布局及CCN的综合治理提供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2014年和2015年5月小麦灌浆期,随机调查了河南省商丘、漯河、许昌、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焦作等八个地区19个县市的麦田,共采集61份CCN根围土壤样品。通过分析样品的孢囊密度,发现采自商丘、新乡、鹤壁、安阳和濮阳地区的样品孢囊密度普遍较高,CCN发生比较严重;利用双重PCR技术对样品的CCN种类进行了快速检测鉴定,检测出H.avenae单一侵染的样品有33份;H.filipjevi单一侵染的样品有9份,二者复合侵染的样品有19份。H.filipjevi主要采自商丘、漯河、许昌、新乡、焦作等五个地区,其中商丘地区发生比较普遍。利用Plutonic F-127胶体为介质,观察并分析了 H.filipjevi和H.avenae J2在不同时间点对’华麦1号’、’矮早八’、’华麦4号’、’徐麦99’、’新麦19’、’濮麦9号’、’矮抗58’和’郑麦9023’等8个小麦品种的根尖趋性差异。结果表明,H.filipjevi和H.avenae J2对高抗品种’华麦1号’和’矮早八’根尖均表现较弱的趋性,对高感品种’矮抗58’和’郑麦9023’均表现较强的趋性。’郑麦9023’根尖周围聚集的H.filipjevi数量明显高于H.avenae,而在其它品种的根尖周围聚集的两种线虫数量之间均没有显着性差异,推测H.filipjevi和H.avenae J2对不同抗性品种表现的趋性差异可能与品种的根系分泌物组成有关。在田间条件下测定了 2.5%咯菌腈(适乐时)、30%噻虫嗪(锐胜)、27%苯·醚·洛噻虫(酷拉斯)和15%克·酮·福美双等4种悬浮种衣剂对江苏省CCN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这4种种衣剂的各浓度处理不仅对麦苗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而且均能抑制J2侵染小麦根系,其中,27%苯·醚·洛意虫和15%克·酮·福美双对J2侵染根系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2.5%咯菌腈和30%噻虫嗪。相比其他3种种衣剂处理以及0.5%阿维菌素颗粒剂处理,27%苯·醚·洛噻虫种衣剂对CCN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增产效果较明显,增产率可高达22.02%,作为一种低毒高效的种衣剂,今后可应用于CCN的田间防治,为我国小麦孢囊线虫的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张静,白晓霞,纪晓玲,刘翠英[4](2017)在《种衣剂及旱地龙处理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文中指出玉米播前用3种方式处理种子,即用FA旱地龙拌种、北农19号种衣剂包衣和用FA旱地龙拌种后再用北农19号种衣剂包衣,有显着的保苗、促长、增产作用,增产736.51153.5kg/hm2,以用FA旱地龙拌种后再用北农19号种衣剂包衣效果最佳。

张胜昌[5](2005)在《西北内陆荒漠灌区主要作物专用液态种衣剂配方研制》文中提出本文对小麦、玉米、棉花种衣剂专用配方的八种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进行了搭配比例研究;广泛引进具有粘附、成膜、乳化、助悬、消泡、染色等性能的化工产品,分类逐一与活性成分配伍试验,组建了种衣剂助剂成分骨架;对研制种衣剂配方进行了效果比较、多点对比生产示范、包衣种子存放安全期及包衣剂量安全性试验研究;在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示范推广。主要研究结果有:1、A2B2C2D1E4F2G2H2、A3B2C2D3E3F2G2H2、A3B3C2D3E3F3G2H2等3个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配比分别适宜于小麦、玉米、棉花种子包衣,与继续沿用粉剂种衣剂配方中的杀虫剂、杀菌剂农药种类和剂量的配伍性能良好。2、筛选组合出相互间及与3类作物活性组分间亲合性良好,对出苗及苗期生长安全的粘合剂、成膜剂、乳化悬浮剂、消泡剂等种衣剂助剂组分为Z-6、C-7、R-4、X-4,相应的配比为0.5%、2%、2%、0.5%。构建了液态种衣剂的基本骨架。3、配伍后的液态种衣剂外观为乳状胶体,确定以J-5(玫瑰红)为警戒色主色调,适宜剂量为0.5%。以J-3(大红)、J-10(艳绿)、J-16(橙红)为搭配色,满足制种作物父母本区分及特异种子包衣需要。4、研制的小麦、玉米、棉花专用液态种衣剂配方适宜于西北内陆荒漠灌区特定生态条件,在应用效果比较试验和二点对比生产示范中分别比对照增产13.2%、12.4%、12.2%和9.5%、9.8%、10.5%,对棉花苗期病害防效为76.4%和79.5%,对玉米苗期地老虎防效为82.4%和84.3%。5、用所研制种衣剂包衣的种子,在存放期一年内对出苗是安全的。研制种衣剂的设计使用剂量标准为种子量的2%,使用剂量在不超出规定剂量一倍的范围内,不会引起对种子大的毒害。6、2004年进行了批量生产,建立生产对比示范点20个,建成连片生产示范区6个,示范面积40hm2。3类作物液态种衣剂包衣示范应用总规模达到710 hm2。制定了新研制液态种衣剂2005年应用0.2万hm2,2006年应用面积达到0.5万hm2的推广目标,并提出了具体推广措施。

雷斌,张云生,黄乐平,白灯莎·买买提艾力[6](2004)在《新疆种衣剂使用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种衣剂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科技产物,是继化肥、农膜之后能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又一农用物资。我国种衣剂研究起始于1976年甜菜种子丸衣研制,而新疆起步更晚,1990年才开始从事种衣剂的引进、筛选和研制工作,新疆是农业大省,种衣剂市场潜力巨大,本文作者通过调查分析新疆近几年种衣剂使用情况,提出新疆种衣剂发展对策供大家参考。

马志强,宁明宇,何艳琴,马继光[7](2004)在《中国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文中指出介绍了中国种子包衣技术试验研究的现状、历史和所研制的种衣剂的特点,分析了上世纪90年代推广种子包衣技术所采取的措施和获得的经验,展望了中国种子包衣技术发展前景。

何心宽[8](2004)在《玉米良种包衣技术应用研究》文中认为 1 试验材料 1.1 种子通过机械精选加工后达到GB 4404-1996国家质量标准的玉米良种鲁单50号。 1.2 种衣剂山东华阳集团生产的华阳牌20%种衣剂;江苏农药厂生产的华农牌20%种衣剂;山西临汾农药厂生产的临汾牌20%种衣剂;河南中原农药厂生产的中原牌20%克·福种衣剂19号;河南中原农药厂生产的中原牌15.7%多·酮种衣剂13号。

李小林,罗军,胡强,朱建军,李健强,刘西莉,蒲恩堂,张松[9](2003)在《15%克·福·萎悬浮种衣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检测了15%克·福·萎悬浮种衣剂在云南不同生态气候条件下的7个试验点田间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5%克·福·萎悬浮种衣剂具有防治玉米种传、土传和苗期病虫鼠害,促进地上和地下部鲜重、叶面积及茎粗等生物学指标的增加,显着提高玉米的出苗率和产量等综合功效。综合分析认为,该种衣剂适合在云南省推广应用,最佳药种比为1∶50,但不同生态气候条件对种衣剂药种比的要求不尽相同。

熊远福[10](2001)在《浸种型水稻种衣剂的研制、作用机理及生物学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以TJW7等23种成膜材料、乙二醇等60种助剂、咪鲜胺等15种农药、萘乙酸和锌等1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微肥为试验材料,研制浸种型水稻种衣剂(宏力水稻种衣剂);第二部分以威优46等为试验材料,研究浸种型水稻种衣剂活性成分缓释、进入苗体及其在苗体内含量变化等基本规律;第三部分以金优402等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测试、室外育秧以及大田栽培试验,研究浸种型水稻种衣剂的生物学效应。获得以下主要结论: 1、浸种型水稻种衣剂的成膜剂选用的成膜材料TJW7、JHW3和QWY3,按质量比2:1:1复配作为复合成膜剂,其性能优于单一成膜剂,可以克服单一成膜剂衣膜溶于水或衣膜无膜孔道等缺点。配套助剂选用FM、IW、辛醇、乙二醇、泥泊金甲酯和酸性红B时种衣剂综合性能最佳。 2、种衣剂的杀菌剂、杀虫剂分别选用咪鲜胺和吡虫啉,按4:9复配,对苗期病虫害防效明显。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量元素肥料分别选用萘乙酸、吲哚丁酸、芸苔素内酯、DCPTA、烯效唑、多效唑和铜、锌、锰、钼时,对促控秧苗生长,提高秧苗综合素质及抗逆境能力等效果明显。 3、浸种型水稻种衣剂成膜性好,包衣均匀、脱落率低,所成衣膜遇水只吸胀而不溶解,浸种(25℃,48h)时衣膜内活性成分平均溶失率小于8.0%;包衣种子能按常规法浸种催芽后水育、旱育或直播,符合农民的栽培习惯。所成衣膜具有纳米级膜孔(平均孔径0.22um,密度1.6X104孔/m㎡),透气透水性好,既保证了种子正常萌发所需水份和氧气,又为活性成分的缓释奠定了基础。克服了现有水稻种衣剂衣膜易溶于水、活性成分在浸种时损失大、持效期短,以及衣膜无孔道、透水透气性差、包衣种子发芽慢、发芽率低等致命缺点。其综合性能明显优于瑞土产适乐时和国产同类种衣剂。 4、衣膜内活性成分主要是通过膜孔道缓释的,其缓释率、缓释速度与活性成分的性质及其在种衣剂中的浓度等因素有关。缓释率大小次序:镁>锌>吡虫啉>多效唑。缓释出的活性成分既可通过根系吸收、也可通过种胚吸收进入苗体,被植株内吸传导到 至未施药的地上部,发挥其作用。5、包衣种子播种后60天内,进入苗体的活性成分含量随时间增加而逐渐下降,但其在 苗体中的总量不断增加,表明植株一直在从衣膜内吸收、运转活性成分,且这种吸 收作用大于活性成分在植株体内的降解作用,活性成分持效期长。6、种子包衣处理明显提高苗体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等与抗逆境 能力有关的酶活性,以及脯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为增强秧苗的抗逆境能力奠定 啄 了生理学基础。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提高 17.0%~ 26.3%、70%~10二%和1.l%~1.7%,脯氨酸含量提高61.l%~166%。7、种子包衣处理明显提高苗体叼跺乙酸和赤霉素GA的含量,降低脱落酸含量,为促 进种子发芽和秧苗生长、防止叶片衰老、提高秧苗素质及成秧率等奠定了生理学基 础。呀跺乙酸、赤霉素GA3含量分别提高19.2o~25.9o和32.2%~50.0o,脱落酸 降低 5石%~15乃%。8、种子包衣处理明显促进秧苗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增加叶绿素含量,促进地上部干 物质积累,提高秧苗综合素质与成秧率。叶绿素含量和 36P的吸收量分别提高 18.7%~ 98.3%和18.3%~51.6o,早稻和晚稻成秧率分别提高8.5O~15.5%和8.6O~13.9O。 .9、种子包衣处理主要通过增加有效穗数来提高产量。早稻增产 5.l%~8石%,晚稻增产 5.3%~吕.3%,在杂交品种上表现更明显。10、种子包衣处理有效防治苗期病虫害,苗期不必施药。对接种恶苗病的防效达100%, 极显着优于了强氯精和国内同类种衣剂处理。对恶苗病、立枯病、稻蓟马和稻飞虱 的防效分别为94.7%~100%、85.l%~97.8%、83刀%~94.9%和74.2%~90.2%。11、浸种型水稻种衣剂产品毒性低、异味小,包衣种子可安全贮存8个月左右,克服了 现有大多数水稻种衣剂毒性大、环境污染重、包衣种子只能贮存3个月左右等缺点。

二、20%种衣剂19号的推广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种衣剂19号的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冀花系列高油酸大花生新品种特征特性及绿色生产技术集成(论文提纲范文)

1 冀花系列高油酸大花生品种特征特性
2 绿色生产技术
    2.1 地块要求
    2.2 种子来源
    2.3 种子处理
        2.3.1 剥壳选米
        2.3.2 种子包衣
    2.4 整地施肥
        2.4.1 整地
        2.4.2 施肥
    2.5 播种要求
        2.5.1 适期足墒播种
        2.5.2 种植模式及播种规格
        2.5.3 膜上压土或打孔播种
    2.6 田间管理
        2.6.1 化学除草
        2.6.2 抠膜扒枝
        2.6.3 查苗补苗
        2.6.4 水分管理
        2.6.5 绿色精准防控
    2.7 适时收获
        2.7.1 收获
        2.7.2 晾晒
        2.7.3 摘果
        2.7.4 注意事项

(2)2种小麦种衣剂的安全性及其防效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小麦的地位
    1.2 小麦生长发育及主要病害
        1.2.1 小麦生长发育周期
        1.2.2 主要病害
    1.3 小麦的土传病害及化学防治
    1.4 种衣剂的发展进程
    1.5 种衣剂中药剂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
2 引言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2 研究内容及目标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小麦品种
        3.1.2 供试菌株
        3.1.3 供试药剂
        3.1.4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两种种衣剂对小麦种子的安全性
        3.2.1.1 室内试验
        3.2.1.2 田间试验
        3.2.2 两种种衣剂对小麦种子的防效
        3.2.2.1 室内盆栽防效
        3.2.2.2 田间小区防效
4 结果与分析
    4.1 2种种衣剂对小麦安全性
        4.1.1 室内试验
        4.1.1.1 床纸发芽试验
        4.1.1.2 盆栽试验各处理药剂在小麦苗期的影响
        4.1.1.3 不同种衣剂对拌种小麦α-淀粉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1.2 田间试验
        4.1.2.1 不同拌种时间对小麦的影响
        4.1.2.2 大田示范各处理药剂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4.2 两种种衣剂对根腐病、纹枯病的防效
        4.2.1 室内盆栽防效
        4.2.2 对纹枯病的田间防效
        4.2.2.1 理论测产
5 讨论
    5.1 两种种种衣剂对小麦苗期安全性试验
    5.2 两种种衣剂对小麦苗期的防效
    5.3 室内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数据
6 结论
参考文献

(3)菲利普孢囊线虫与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根系趋性及种衣剂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篇 文献综述
    禾谷类作物孢囊线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概述
        1 禾谷类作物孢囊线虫
        2 禾谷类作物孢囊线虫的生物学特性
        2.1 寄主范围
        2.2 为害症状
        2.3 生活史及侵染循环
        2.4 二龄幼虫的孵化规律
        2.5 致病型分化
        3 CCN的防治
        3.1 农业防治
        3.2 种植抗耐性品种
        3.3 化学防治
        3.4 生物防治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主要研究内容
下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菲利普孢囊线虫与禾谷孢囊线虫在河南省小麦主产区发生情况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和采样方法
        1.2 孢囊的分离和计数
        1.3 CCN种类的双重PCR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CCN在河南省的发生调查及群体密度分析
        2.2 双重PCR检测CCN种类的发生
        2.3 禾谷孢囊线虫单独侵染的发生
        2.4 菲利普孢囊线虫单独侵染的发生
        2.5 菲利普孢囊线虫与禾谷孢囊线虫复合侵染的发生
        3 讨论
    第二章 菲利普孢囊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对不同小麦根系的趋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小麦品种
        1.2 二龄幼虫的收集
        1.3 Plurionic F-127胶体的制备
        1.4 二龄幼虫对小麦根尖的趋性观察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小麦品种对两种线虫的吸引分析
        2.2 两种线虫对不同小麦品种的趋性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种衣剂防治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调查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衣剂处理对苗期小麦长势的影响
        2.2 种衣剂处理对小麦根围土壤及根内2龄幼虫数量的影响
        2.3 种衣剂处理对小麦孢囊线虫群体密度的影响
        2.4 种衣剂处理对收获期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4)种衣剂及旱地龙处理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基本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玉米出苗率及苗期表现
    2.2 对生育期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对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5)西北内陆荒漠灌区主要作物专用液态种衣剂配方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种衣剂及种子包衣技术的概念
    1.2 种衣剂的特点、分类及应用效果
    1.3 种衣剂发展现状
    1.4 今后发展趋势
第二章 研究思路和方法
    2.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第三章 种衣剂活性成分配方组合
    3.1 小麦种衣剂活性成分配方组合
    3.2 玉米最优配方筛选
    3.3 棉花最优配方筛选
第四章 种衣剂助剂配比组合筛选
    4.1 助剂组分筛选试验结果分析
    4.2 助剂组分安全性检测
    4.3 小结
第五章 种衣剂应用效果及配套技术试验
    5.1 配方比较试验结果分析
    5.2 相关技术试验结果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示范应用情况及推广策划
    6.1 示范应用情况
    6.2 推广应用目标
    6.3 推广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6)新疆种衣剂使用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种衣剂在新疆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情况
    1.1 使者意识增强, 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
    1.2 品种繁多、市场竞争激烈, 局部地区市场混乱
    1.3 产品特点
    1.4 各地区使用不均衡、差异大
    1.5 具有研、产、销一条龙的种衣剂企业很少
    1.6 人们对种衣剂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2 发展对策
    2.1 政企携手、行政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加强管理、加大推广力度
    2.2 重视科研, 加大开发力度
    2.3 种衣剂企业要加快发展速度, 扩大企业规模
    2.4 抓住机遇, 普及种衣剂使用, 推动新疆种业迅速发展
    2.5 尊重科学, 实事求是, 提高种衣剂使用水平和使用效果

(7)中国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
2 中国种子包衣技术的推广
    2.1 政府重视,为种子包衣技术推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2 以试验为基础,加大种子包衣技术的宣传推广力度
    2.3 制定配套标准,规范种子包衣行为
    2.4 加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5 种子包衣技术推广成效显着
3 中国种子包衣技术的发展前景
    3.1 提高种衣剂和包衣机质量
    3.2 增加包衣作物种类,扩大包衣技术应用范围
    3.3 开发新型专用特用型种衣剂
    3.4 扩大种子包衣技术的使用范围

(9)15%克·福·萎悬浮种衣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地点
        1.2.2 小区设置
        1.2.3 田间管理
        1.2.4 调查内容
2 结果与分析
    2.1 15%克·福·萎悬浮种衣剂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2.2 15%克·福·萎悬浮种衣剂对玉米苗期素质的影响
        2.2.1 对地上和地下部鲜重的影响
        2.2.2 对叶面积和茎粗的影响
    2.3 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10)浸种型水稻种衣剂的研制、作用机理及生物学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种衣剂的研制
        1.1 种子包衣技术的发展
        1.2 种衣剂的组成、类型及其发展
    2 种衣剂的功能及应用效果
    3 种衣剂的作用机理
    4 水稻种衣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第二章 项目来源、目的意义及开题设想
    1 项目来源
    2 目的与意义
    3 开题设想
        3.1 浸种型水稻种衣剂的研制
        3.2 浸种型水稻种衣剂作用机理研究
        3.3 浸种型水稻种衣剂生物学效应研究
第三章 浸种型水稻种衣剂的研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资料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非活性成分的筛选、成膜条件
        2.1.1 成膜剂的筛选
        2.1.2 配套助剂的筛选
        2.1.3 成膜条件
        2.2 活性成分的筛选与复配
        2.2.1 活性成分选择及其与膜基料的配伍性
        2.2.2 活性成分用量实验
        2.3 种衣剂理化特性比较
        2.4 包衣种子贮存性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浸种型水稻种衣剂作用机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包衣种子吸水特性
        2.2 衣膜电镜结构
        2.3 活性成分缓释途径
        2.4 活性成分缓释速度及缓释率
        2.5 活性成分进入苗体途径
        2.6 活性成分在植株体内含量变化规律
    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浸种型水稻种衣剂生物学效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衣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2 种衣剂室内抑病菌、防虫害效果
        2.2.1 室内抑制恶苗病、立枯病菌效果
        2.2.2 室内杀灭稻蓟马毒力效果及农药复配比
        2.3 种衣剂对接种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2.4 种衣剂对早稻秧苗生长、苗期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
        2.4.1 种衣剂对早稻成苗率的影响
        2.4.2 种衣剂对早稻秧苗素质及抗病性的影响
        2.4.3 种衣剂对早稻苗体常规生理指标的影响
        2.4.4 种衣剂对早稻苗体酶活性和内源激素的影响
        2.4.5 种衣剂对早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2.5 种衣剂对晚稻秧苗生长、苗期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
        2.5.1 种衣剂对晚稻出苗率和成苗率的影响
        2.5.2 种衣剂对晚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2.5.3 种衣剂对晚稻苗体生理指标的影响
        2.5.4 种衣剂对晚稻苗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5.5 种衣剂对晚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6 江西、湖南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浸种型水稻种衣剂鉴定、试产及用户应用简介
    1 本项目成果鉴定情况
    2 产品试生产情况
    3 产品用户应用情况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四、20%种衣剂19号的推广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冀花系列高油酸大花生新品种特征特性及绿色生产技术集成[J]. 贾新旺,宋亚辉,李玉荣,程增书,王瑾,何孟霞,贾然. 农业科技通讯, 2020(10)
  • [2]2种小麦种衣剂的安全性及其防效测定[D]. 厉运潘.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3]菲利普孢囊线虫与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根系趋性及种衣剂防治研究[D]. 刘荣荣.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4]种衣剂及旱地龙处理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张静,白晓霞,纪晓玲,刘翠英. 现代园艺, 2017(04)
  • [5]西北内陆荒漠灌区主要作物专用液态种衣剂配方研制[D]. 张胜昌. 甘肃农业大学, 2005(09)
  • [6]新疆种衣剂使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 雷斌,张云生,黄乐平,白灯莎·买买提艾力. 种子, 2004(09)
  • [7]中国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和推广[J]. 马志强,宁明宇,何艳琴,马继光. 种子科技, 2004(03)
  • [8]玉米良种包衣技术应用研究[J]. 何心宽. 种子世界, 2004(02)
  • [9]15%克·福·萎悬浮种衣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李小林,罗军,胡强,朱建军,李健强,刘西莉,蒲恩堂,张松. 玉米科学, 2003(04)
  • [10]浸种型水稻种衣剂的研制、作用机理及生物学效应研究[D]. 熊远福. 湖南农业大学, 2001(01)

标签:;  ;  ;  ;  ;  

20%种衣剂19号的推广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